標籤:

如何在一個長期的計劃中保持緊迫感?

在知乎中搜索拖延症可以得到很多很好的答案,但搜索緊迫感結果卻差強人意。
我自認為不是一個擅長長期任務的人,其中包括高考,奧林匹克競賽,本科畢業設計等等。當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有很嚴重的拖延症。我認為,這是因為我缺乏緊迫感導致的。因為是一個長期任務,所以今天完成也可,今天沒完成似乎也無傷大雅。但最終期限就這樣逼近了,也許到最後就不得不胡亂完成一通湊數,導致在撞線的時候灰頭土臉,把一件本來可以完成得很漂亮的事兒變得渾渾噩噩。
希望有心認真回答此問題的人不要隨便說制定一個計劃然後逼迫自己執行云云,此道理我懂,相信很多缺乏緊迫感的人也懂。缺乏緊迫感的人很多都不缺乏計劃,缺乏的是把計劃執行下去的可操作性和強制力。


兩個步驟:第一步、精簡計劃的數量,只保持一兩個不能超過三個。時刻保持對目標的專註。時刻激發對解決困難的強烈興趣。第二步、規定里程碑,即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到達什麼位置。每個階段的里程碑都對應著KPI,KPI就是為了「推刑德」。但凡做事,必依人情,人情有好逸惡勞,這是人性,沒有辦法;一句話,人都是逼出來的,勾踐就是這麼做的,魏斯也是。
在我看來,什麼戰拖(延症)、番茄工作法……一堆東西,簡直弱爆了,小資產階級情調。一是對目標不夠專註企圖心不夠意志薄弱,而是對自己的懲罰不夠狠。同意 @四葉草 在評論中的說法,不能光靠意志也要講科學方法,但是再精巧的方法都是在這兩個的基礎上產生,避開這兩者去尋找所謂增強緊迫感的方法,緣木求魚。

在早年為治理新加坡時的忙碌歲月中經歷的那些磨難讓我們受益良多……激烈的鬥爭造就了老一輩的部長們,我們中間那些身體虛弱、行動緩慢或者容易緊張的人就成了早起的犧牲品。我們這些剩下的人就是在達爾文所謂的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倖存下來的人,我們都有強烈的生存本能。——李光耀: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你對自己不狠,世界就會在某時某處狠狠地虐你,此處真真是絕對二元對立非黑即白。


更新:看到還有知友點贊,我需要補充一些新的看法。我現在仍然認為這是習慣問題,我們需要培養那些良好習慣以替換掉不良習慣。但方法上我不太相信意志力了,可能年齡大了沒那個熱情了,也可能中學就是培養習慣的階段,容易培養新的行為模式,過了那個階段再培養就極難了。我認為年齡漸大之後,要多尋找外力約束自己形成習慣。比如,多在自習室這種氛圍比較好的地方,而遠離一些誘惑力比較大的地方;多接近那些有良好習慣的人,疏遠那些一身不良習慣的人;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組成一個組織,互相監督,任務做到獎勵,任務做不到堅決懲罰等等。還要改進方法,分解任務,儘可能縮短反饋周期,能一直有成就感,人就容易持續下去。
===================原答案發表於2014年11月14日=============================
我認為這是一個習慣問題
我中學時期曾為克服自己的拖延做過努力。記得當時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成功就是十二項習慣》。書中一個重要觀點是21天可以培養一項新的習慣。
我覺得拖延就是我也知道該做某事了,就是靜不心來做,拖到火燒眉毛,不能再拖了趕緊草草了事。所以只要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自己能坐到那專心致志的完成,就不會有拖延了。我當時就是努力培養自己課餘時間也能靜下心來學習的習慣。剛開始兩天決心很大,熱情很高能夠很輕鬆坐那不受誘惑。過了那兩天熱血退潮,內心的阻力開始出來反擊。安靜坐那看書各種不自在,總想著離開座位玩會或發會呆,思想也做著激烈鬥爭,各種不必靜坐的想法不斷冒出來。這個階段是最痛苦的,也最容易向自己屈服。還好我挺過去了。我是按照書中自我暗示的辦法,為自己設置了一句可以打動自己的「咒語」,每次各種屈服的念頭冒上來的時候,我就反覆默念「咒語」把那些念頭強壓下去。我當時的「咒語」是這樣子的——為了將來的成功,今天一定要專心致志讀書。僅供參考,重要的是哪些語句能打動你。我當時只堅持了一兩個星期就覺得課餘時間能很自然坐那看書,不再出現干擾念頭。
以前看孫路弘老師的博客和微博,他有感於暴走媽媽的精神也堅持暴走。從他批露的細節來看,也是開始堅持的時候各种放棄的念頭不斷湧現,需要用意志力克服掉。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開始出現全程沒有放棄的念頭的情況。

題主,我認為要把拖延這個習慣替換掉。你需要認識到兩件事:第一,這個事情極其艱難。你可能是把過去五年甚至十年的行為模式硬生生掰過來。在克服拖延的過程中,內心必然有各种放棄的念頭,稍一軟弱就敗下陣來。超越自我可能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第二,這個事情有希望。用你的意志力硬挺一段時間,也許一兩星期,也許一兩月,一旦在新的行為模式下嘗到了甜頭,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有了,阻力也會不斷減少。繼續堅持最終將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結果。那時的你會是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另外,附送點我自己實踐過的小技巧。
1.把你要完成的事項,每天用紙寫下來。寫到紙面上比你默想一遍,對自我的約束力要強的多。每天早上寫要完成的事項,晚上反饋,完成的打勾,沒完成的反思。也許計劃定多了,也許意志鬆懈了,及時批判,及時為自己加油鼓勁。當初蔣校長為了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就用的這一招。
2.創造一個好的氛圍。比如,需要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去自習室或圖書館做。並且關掉手機,不帶筆記本,專心致志做任務。把某個地方打造成一個「無菌」環境。一旦進入那個環境,自己的那些良好行為模式就可以被激發出來。切忌把誘惑帶入新的環境。

可能年齡越大,替換掉壞習慣越難。不妨緩步推進,先固定一個時間段,比如周一到周六晚上7點到9點,排除一切干擾(包括遊戲、朋友邀請、陪伴女朋友等)雷打不動地坐在自習室做必做的事項。堅持三個月,先養成這個時間段內能夠專心致志做事的習慣,再逐步擴展到其它時間段。

若真是堅持不下去,前期「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沒有關係。即便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5天中還能堅持了3天呢,第一個月就可以堅持18天。這相比從前已經是質的飛躍,而且經過一個月的堅持,再驅動自己堅持下去比當初總要容易一些。後面可以再慢慢堅持得更勤快一些,其實在我看來每個月有三個星期都在堅持完成自己的規定,已經做得很好了。

祝題主戰勝自我成功!!


貼一段文: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兩次奪得世界冠軍。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山田本一總是回答:憑智慧戰勝對手!

  大家都知道,馬拉松比賽主要是運動員體力和耐力的較量,爆發力、速度和技巧都還在其次。因此對山田本一的回答,許多人覺得他是在故弄玄虛。

  10年之後,這個謎底被揭開了。山田本一在自傳中這樣寫到: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結束。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 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多了。開始我把我的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結果當我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到了。


把它搞成很多短期計劃,分層來。
先做成若干個階段性計劃,
再做成周計劃或者雙周計劃,
再做成今日和明日的多個todolist,(後天不用計劃,等後天變成明天了再計劃)
每個todolist又分為多個番茄鍾。
。。。然後長期計劃不攻自破。


tips:
如果你在「把長期計劃搞成短期計劃」這一任務中拖延了,把知乎以及其他社交網站關掉。
如果你在把知乎關掉的過程中拖延了。。。這就要你自己解決了,我自己目前就卡在這一步呢(故此匿名了)。
不過,想想看,本來一個很大的問題要找解決方案,經過一番分析後,需要你自己給出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問題了,就是「如何把知乎關掉」。這也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呀~~~~~


不知怎麼的又進來了,看到自己以前評論過,還小小的意外了一下... 也許是因為性格,也許是因為家教,一貫不重視,也不擅長表達。最近想法有些改變,就借著這個有點表達慾望的機會說兩句吧...

根據當年考研、讀研讀博的經歷,最近管教小孩子的體會,加上這兩天看TED: What leads to success等視頻的啟發,我覺得首先對這個長期目標要有激情和足夠的壓力感---其實,這種情況下,自己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基本不會為這個問題苦惱了---不然的話,還是先考慮一下這個長期目標對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了。我自己在職讀博和小孩子2歲左右時迫切希望改變生活環境、辭職考研時的緊迫感、效率完全沒法比!那時候可並沒有意識到人生只有900個月,也沒有上過什麼時間管理撕紙條的培訓班;

內力不很強大的時候,多接觸些外力也會有些作用。譬如,一個本來對孩子教育看得比較淡的人,看到其他家長紛紛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往往也會不由自主得緊張起來。可以尋找並追隨有強大動力的人或組織,可以在家裡到處貼上對自己有刺激作用的話,把電腦桌面設置成警句或倒計時,手機上每天定鬧鐘...

還有,不能指望一口吃個胖子,短期任務都把控不好的話,跟蹤長期計劃和項目基本是個奢望。這時候,最好還是暫時把眼光收回一些,練練基本功。具體可以參考GTD入門應該從哪些資料開始?中@warfalcon的回答。


時間夠不用緊迫,時間緊才緊,要適當放鬆,每天都有進度表參照!


推薦閱讀:

哪些名人有拖延症?
得了領導恐懼症和拖延症晚期怎麼辦?
拖延症目前最值得推薦書目與方法或研究專家有哪些?
作為一個嚴重拖延症和完美主義者,應該如何處理工作事物?

TAG:拖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