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中的肉是兩個人字?


肉是象形字,字形像肉塊,中間兩筆是肉的紋理,但是因為字形和月太過相似,很難分辨,隸變階段就把中間的兩筆分成四筆寫。但是做偏旁的時候,大部分還是跟月字同形,比如肝,胃,脾,肺等字中的肉旁。肉中間的四筆跟人沒有關係。


請查看古文字字形


謝邀。

許慎說了很清楚是象形,「肉」是個字根,已經不能分解了,象形就是肉包骨頭形狀,你硬要看楷書象形,那就是脊椎骨外包著肉,意思就是包在骨頭外的東西。

在楷書基點上按照楷書部件甚至筆畫拆解是沒有結果的,你會浪費很多寶貴時光,得到的結果就跟戲說漢字差不多。

其實古文沒有那麼神秘艱深,你把說文的部首搞清楚了,差不多漢子就掌握大體了。說文的小篆是集大成者,承上啟下,關鍵後世一直到今天、華夏的主體文化就是用小篆延伸來的字體記錄的,掌握他就夠了。音也沒有那麼艱深,音變只不過是讀不準而最後選定的是個綜合,所以很多例外,而古今音變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造字時的發音有一定的規律,確實還沒有人研究破解,但也不可能用後來的楷書去研究古文的發音規律,對不上,研究出來也是錯的。


那兩個「人」形結構表示肉的紋理,和人沒有關係


很準確了,為什麼是兩個人?就是說你肉肉的,一個人胖成兩個人


說到這裡,必須提到「月」字。

以上是我在象形字典上的截圖

「肉」字來源於刀,是指示字,意指刀割的東西。

「月」字和「夕」字同源,都和月亮有關,最早字形一樣,後來分化。「月」字是一個月亮多一豎,「夕」字少一豎。

從上圖可見,「肉「,」月」兩字來源完全不同,但是從篆書開始,字形相混。」肉「和」月「在春秋時期都有混用,但是兩個字的字形略有區別。「肉」字中間那兩橫稍微有點波折,而「月」字就是兩橫。從隸書開始,兩個字字形開始嚴格區分了。通常的「月」字旁實際上就是個「肉」字,這個也可以看成是字形混用的殘留。

所以,「肉」字那兩個「人」,實際上就是兩個折筆演化過來的,沒什麼實際意義。


買塊五花肉,中間那繩子系住,拎起來看看


「肉」與「人」「入」聲母相同,也是弔詭。莫非當初有意為之,恐怕不得而知了。


推薦閱讀:

「武」字為何沒撇?
為什麼「胖」寫成「?月半」,不寫成「?月圓」或者「?月全」?
「右」字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才反過來寫的?
「?氵芝」 是什麼字【從(從)】?

TAG:漢字 | 漢字字源 | 隸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