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顏料成分一般為無機物且大多具有毒性,而西方顏料多為人工合成的有機物?
比如傳統顏料中鉛白=PbCO3,硃砂=HgS,而西方顏料的成分就複雜很多。請問這種現象是偶然的還是具有歷史原因?
人類第一次合成有機物是在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用氰酸銨成功合成了尿素。當時他激動地說:「我第一次合成了尿素,不是用腎臟,不是人的,也不是狗的。」在此之前,科學界的普遍觀點是有機物只能來自有生命的物體,無機物和有機物直接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所以維勒的實驗意義重大。
而人類第一次合成有機染料是在1856年,英國化學家在試圖合成抗瘧疾藥物時無意中發現了一種很容易染色的紫色化合物,這就是苯胺紫。
也就是說,至少在1828年之前,全世界,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都不存在「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就更不會有人工合成的有機物顏料了。
另外,有毒無毒跟有機無機沒有任何關係,也完全不存在「中國古代顏料有毒,西方顏料無毒」的說法。
總的來說,這個問題中的每一句話都有毛病,每一個點都不對,真的沒辦法直接回答。
問題評論中 @ 趙世奇 已經做了正確的基本回答。我有必要補充嗎?
好吧…
這絕對是歷史原因。
國畫顏料分「石色」(礦物色)和「水色/草色」(植物色),如今還有化學色,就是使用化學原料合成的顏料。
「石色」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自然中有色礦石手工研磨成粉末,經篩選、過濾、水漂、沉澱後,加入適當的膠質和蜂蜜等物質使礦物粉凝和為膏狀,繪畫時以水調和。因為其礦物屬性,屬於不溶性顏料,與水調和後,經過較長時間會自然分離並沉澱,但畫在畫面上干透後,能存留很長時間,如硃砂、石青、石綠、石黃、鈦白等。石色有較強覆蓋性,故使用時常見做法是避開線條填色,如工筆畫或勾線平塗,也可以先敷色後勾線,以避免覆蓋墨色。
「水色」是將自然界部分植物根莖或生物加工研磨,製成汁狀,固化處理後加入膠質和蜂蜜等物質製成膏狀顏料。這種顏料是可溶性顏料,與水調和程度較好,但有一定畏光性,長時間日光直射會分解,產生褪色現象,如藤黃、花青、胭脂、汁綠。常見方法是將水色與石色混合使用。水色屬於透明顏料,覆蓋性很弱,繪畫時可直接塗染在線條上,不會影響墨色。
這些染料原本是用於織染、雕塑、建築裝飾等用途,秦漢時開始作為繪畫顏料,從秦陵上色兵馬俑就能看出顏料在當時的運用。到隋唐五代時隨繪畫技術的發展,顏料的製作工藝也得到大幅提高。針對中國畫的紙本材料如宣紙、絹帛等,中國畫以水作為調和劑來調和顏料進行繪製,發展出亞洲的水墨畫類型,包括日本浮世繪。
因為中國的工業進程緩慢,水墨畫顏料的工業化大規模批量生產是在建國後,比如現在常見的鉛鋅白、鈦白、鉻黃、洋紅等化學顏料。這些顏料才能算是無機顏料。如今這類顏料已成為中國畫藝術家常用的顏料。
油畫顏料最初也是由礦物質經研磨成粉末狀,在繪畫時才使用調和劑進行調和。早先曾使用各種膠合劑,如早期歐洲的蛋彩畫。直到十五世紀由荷蘭(又稱尼德蘭)畫家凡·愛克兄弟在前人使用植物油進行調和的基礎上,用亞麻油和核桃油作為調和劑,使顏料繪畫用筆更為流暢,乾燥時間適中,便於多次修改,可以產生豐富的色彩層次,帶有良好的光澤度,干透後顏色不易剝落或褪色。凡·愛克兄弟因而被後人視為油畫技法奠基人。
油畫顏料也有透明色與不透明色的分別,同樣也有有機與無機之分。在早年的礦物質顏料基礎上,針對顏料成分的研究促進了顏料的工業化生產,比如某種顏料中起決定著色力的成分例如鐵、銅、硫、鉛、鉻、鎘、鋅以及其在空氣中的氧化反應等,根據相關原理生產不同的化學合成顏料。
同時對於各種顏料之間的化學反應,前人也做過一番分析。根據各種顏料的畏光性、持久度、不同金屬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等,有些顏料不能相互混合:比如硫會與鉛、鋅、鐵等元素反應生成硫化鉛、硫化鐵、硫化銅,使色彩變黑,因此鉛白如今已被鈦白取代;而含硫的鎘類色也要避免與天然礦物土質色如土紅、土黃混合;含鐵的化學顏料會氧化變色;色淀顏料如玫瑰、紫羅蘭、青蓮等容易產生滲色現象,使用時須非常注意。
現在市售的顏料盒中會標註每一種顏色的持久度、畏光性等級別,供使用者參考。
至於毒性——
實際上,無論中國畫顏料還是油畫顏料(還有水彩顏料或丙烯顏料,或者別的什麼顏料),視其成分而定,礦物質無機顏料中都可能含有一定成分的重金屬,完全無毒幾乎不可能。植物性有機顏料也會因為植物本身具有一定毒性而含毒。
不要以為只有中國畫顏料有毒。
再有,其實所有的顏料成分都很複雜,不能以製造工藝來斷定某種顏料簡單還是複雜。我們如果研究藤黃、硃砂或花青的成分,也一樣複雜。
如今通過工業化生產的藤黃、硃砂、花青,也不會因為是傳統中國畫顏料,其成分就必須簡單。最多只能說其這種顏料中起決定著色因素的成分是某一種合成物,但顏料中的輔助成分也不會是簡單的。油畫顏料也是如此,決定顏料的色彩也只能是某一種合成物,其餘為輔助成分。可以說顏料都很簡單,也都很複雜。
生物性的有機染料發展較礦物質無機染料早,因為提煉過程相對礦物顏料較簡單,早年都是用在織染行業,在中東、北非一帶曾將紅色、紫色視為王者的顏色,紫色染料就是一種較少見的生物性有機染料。(同理,因織物的漂白工藝較複雜,白色也一度成為尊貴、富有的身份象徵。)
最後——
顏料不是拿來吃的,不管是有機還是無機顏料。
(另外,我對梵高吃顏料一說表示非常懷疑。在工業化大生產前,油畫顏料都是礦物成分,很多畫家自製顏料。拿珍貴的顏料當食物吃,我沒法相信這種說法。)
如果真的很喜歡顏料(譬如我這種人,極其喜愛各種顏料…),用來畫一幅好看的畫才是正理…
以上是個人對顏料歷史的粗淺認識,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抱歉,又長了…請原諒…
就想po幾張圖
一、西方都是合成的?
玩過MC的都知道Lapis Lazuli,藍色的石頭。原產阿富汗。歐洲中世紀最貴重的顏料原料之一。群青色(Ultramarine)的原材料。
此為西方礦石顏料。
二、西方合成的都是有機的?
普魯士藍,現代第一種合成顏料。由於廣泛運用於普魯士軍裝而得名。製成顏料成分複雜,但基本繞不開六氰合鐵酸鐵。無機物。
此為西方合成無機顏料
三、西方的合成的無毒?
鎘紅鎘黃等等一系列用鉻的都有毒。
此為西方合成有毒顏料。
(感謝評論區提醒...一想到顏色就想著鉻了)
再說了,現代顏料到處都是,鎘紅難道中國人不能用了嗎【摳鼻】
四、
然而我真的想放的是這張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和埃及藍基本同期,世界最古老的合成顏料之一(二):
漢藍與漢紫
這個我就翻譯一下吧。
「漢藍與漢紫(也稱中國藍與中國紫)是人工合成的(基於)硅酸銅鋇的顏料。發明/發展於中國並自西周始到漢朝都有應用。」
老祖宗這麼牛逼的發明創造....
可惜似乎沒什麼人知道。
問題本身就說的很明白了,一個是中國古代顏料,一個是西方(現代)顏料,現代強於古代,毒性小效果好花樣多,很正常嘛。
中國古代顏料,或者說古代顏料中的石色一般是已經在自然界中有鮮艷顏色的無機物,主要原因是古代化學知識不夠,還不具備主動進行實驗合成的條件,有什麼顏色用什麼,毒性就管不著了。另外再加上少量發現靠運氣的植物染料,硃砂赭石雄黃石青石綠鉛粉白堊碳黑金銀,茜草花青紅花紫膠蘇木藤黃,寥寥數語就能把中國古代顏料說個大概,即使到今天一名中國畫畫家只拿著這幾種顏料,也不至於嫌顏色不足。
現今我們能看到的傳統中國畫顏料,古代顏料的話還得去掉裡面的大紅曙紅青蓮酞菁這些化學染料,再去掉鈦白群青鉻黃這些舶來的礦物顏料,剩下的就不多了。
西方顏料發展則分為三個階段,天然顏料,無機合成顏料和有機合成顏料。古代主要運用天然顏料的時候大體上和中國沒什麼差別,雖然有些獨特的顏色比如帝王紫,埃及藍,整體來說還是有啥用啥,也不介意用有毒的鉛白鉛紅丹砂雄黃,沒有替代品不能不用。
但是在文藝復興前後,歐洲的近代化學開始發展,出現了第一批以那不勒斯黃和普魯士藍為代表的無機顏料,之後是元素大發現的時代,鉻系顏料,鎘系顏料和鈷系顏料隨著元素提純進展相繼出現,再加上一些由地理大發現帶來的異域顏料,例如藤黃印度黃胭脂蟲紅。這個時期的歐洲顏料在色譜和種類上大為擴充,遠遠超出了中國古代顏料。但是毒性方面很難說進步甚至可以說是退步的,鉛鹽鎘鹽鉻鹽汞鹽都不是等閑之物。
第三個階段則是與有機化學伴生的,以苯胺紫為開始,持續到現在的有機染料時代。有機染料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調節染料的分子結構製造出極為多樣的純色色素,一些頂級顏料套裝里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單一色素製成,避免了傳統上多色混色造成的混濁,顏色分離和不均勻變色。同時有機染料的相容性也大大超越了無機顏料,直接按照光學原理混色而不需要考慮顏色原料之間可能的化學反應相互影響,這是之前半個業餘化學家的畫家們難以想像的福利。也是到了這一階段,即使有機染料不能完全取代無機顏料的特殊效果和耐久性,但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替代掉那些容易引起健康問題的有毒顏料,許多過去的毒顏料都在這一期間基本退出大眾市場,只在專業領域還給追求完美細節的畫家們留下一點殘餘。
某家以純色為賣點的水彩顏料商...現今無論是水彩還是油畫西方顏料都能提供豐富多變的色調,現代中國畫家也從中汲取了很多。
問題裡面的兩個方面。
為什麼現在的西方顏料種類多?因為他們發展出了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
為什麼現在的西方顏料毒性低?因為他們發展出了有機化學和現代醫學。
而中國一直到解放前甚至解放後一段時間,國內這些方面的原創研究不能指望,無論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還是現代醫學都以引進西方教科書為基礎,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傳統中國畫顏料是這個樣子。
知識就是顏色,法國就是培根。
西方古代顏料很多都是人工合成的,但是這不代表這些顏料無毒啊!古代西方使用最廣的顏料是鉛料,暖色系的顏色很都有鉛,這種鉛化物不可能無毒把,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古代顏料容易變色的原因。西方人還特別羨慕中國顏料尤其是硃砂。
這題沒找到題眼啊。。到底是中國古代,還是有機無機,還是顏料,還是合成,還是西方啊、包不包括染料啊……
西方首次合成有機物是什麼時候?無法對比中國古代的著色劑。
中國古代也有墨這種重要的顏料啊。毒性談不上把。古代西方的白色也使用的是含鉛著色劑啊。以至於現在出現了一些黑臉瑪利亞畫像和雕像。
以中國古代的紅色來說,硃砂為天然的。銀硃是合成的。當然成分一樣,都是硫化汞。
鉛白也並不是天然的,是人造的。古時把鉛塊懸在酒壺裡,密閉49日,開之,則化為粉。如果化的粉不白,炒一下改賣黃丹。炒黃丹剩下的渣滓,是密陀僧。也就是說,把鉛塊懸酒壺裡,49天後開啟,無論得什麼,都能賣錢。可惜利潤不高。
《旬子》上的名句:取之於藍而青於藍,中的「藍」,是藍草。這種植物可提取靛青。這是一種植物性染料。
紅色除了硃砂和銀硃,還有茜草,這種植物性染料在秦之前就開始使用了。西方1866年才人工合成茜素。
比茜草晚一些,中國就會用紅花做胭脂了。胭脂除了畫面塗唇,還能做食物著色。無毒。
把紅花製成半成品「紅花餅」,可以染大紅色。用鹼水或烏梅水配合紅花餅使用,還可以控制紅色的深淺。
蘇木、黃櫨、梔子、黃柏、山礬和槐花都是黃色著色劑。
此外還有紫草、紫膠蟲、棓子、栗殼、蓮子殼、樺果以及各種銅化合物製成的著色劑。
「一般為無機物」、「大多具有毒性」、「西方多為人工合成的有機物」這三點都不成立。所以並沒有什麼歷史原因……
先來講講毒性問題。首先呢,「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這是一句靠譜的知乎名言。換成一個書上的版本:任何毒藥也都可以做良藥。一個東西有毒,是因為它本身或者它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會干擾人體正常運作。人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機制,一旦外界干擾超過了人的自我調節能力就會出問題。
而染料,很多可以歸為一般意義上的有毒有害物質,就是說攝入一定劑量就會對身體產生危害。題主的問題問得並不清楚,但是我感覺題主這個問題的一個方面似乎是想知道染料和毒性有沒有某種聯繫。
答案是有一定關係的。
染料的核心物理性質是顏色。顏色是一個神奇的物理現象。物體的顏色本質上是吸收自然光後人眼看到的補色。要成為染料,需要有吸收一定波長光的能力。這個波長一般是可見光範圍。可見光400-750nm。一個物質要吸收這個波長範圍,一般意味著這個物質要有一些特定的電子結構或分子結構。這裡要細說並不容易。原理上來講,這些電子結構和分子結構會導致這類物質化學性質相對活潑。結構決定性質。
細說一下電子結構和染料毒性的聯繫無機染料,如硃砂(硫化汞)這類無機化合物,多為重金屬元素,顏色來自其豐富的電子云。而這些重金屬多為有毒。具體毒理應該是由於它們跟體內蛋白質的硫結合而破壞重要的酶。歡迎指正具體細節。至於有機化合物,他們的顏色來自於大的共軛體系,比如苯環,共軛pi鍵等。這些結構與毒性有兩方面關係。一是這些結構化學性質相對活躍,可以與重要的酶或者DNA反應,二是他們不親水而親油,容易長期存儲於脂肪中並且富集。對於第二點,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為什麼這樣容易產生危害。道理是這樣的:人的肝臟是一個巨大高效的化工廠,吃進來的物質會運進肝臟進行加工和處理。營養物質加以轉化和儲存。有害物質則會設法代謝成水溶性物質並且隨尿排出。不是劇毒的物質中,很多不同物質中毒劑量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體運輸和肝臟代謝不同化合物的速率不同。所以,有些物質雖然本身有害,但是由於能被人體迅速運至肝臟並代謝掉,所以只有攝入量很大時才有毒。而親油的物質更傾向於擴散至脂肪中,而不容易隨血液運至肝臟。在肝臟里,很多脂溶性物質很難徹底代謝成水溶性的物質。所以這類物質更容易在低攝入量下也產生毒性和致癌性。至於染料的歷史,前面答主說的很對。大家早期都是用的自然染料。比如,硃砂,銅綠之類的。具體哪個文明愛用什麼,完全取決於有沒有來源。比如,腓尼基人擅長從一種海螺中提取紫色染料,這種染料由於來源少,所以非常珍貴。於是,
在羅馬,紫色成了皇帝的象徵。這一點上電影《角鬥士》就表現了這一點。你看禁衛軍穿的都是紫袍。傳說凱撒當年炫富(待考),穿了件紫色絲綢看演出,大家的注意力都從演員轉移到他身上了。
到了近代,染料工業幾乎與有機化學同時崛起。十九世紀的化學大頭是德國,也是染料工業的中心。大量合成染料被發明出來。這時候,不好意思,我國在忙著抽鴉片,禁鴉片,挨打和挨完打不長記性不好好學人家的日子中掙扎。
謝邀,
知乎上關於中國古代和西方的問題,絕大多數本質上就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各個學科上被西方吊打以後,不想面對歷史進程發展的問題。
答主 @Aaron Liu 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為什麼中國古代顏料成分一般為無機物且大多具有毒性,而西方顏料多為人工合成的有機物? - 知乎
至少在1828年之前,全世界,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都不存在「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就更不會有人工合成的有機物顏料了。
另外,有毒無毒跟有機無機沒有任何關係,也完全不存在「中國古代顏料有毒,西方顏料無毒」的說法。
總的來說,這個問題中的每一句話都有毛病,每一個點都不對,真的沒辦法直接回答。
中國古人也不是沒吃就吃顏料玩的,以及對於像硃砂這樣的顏料的毒性認知也是有一個過程的。
知道有毒為啥還要用?因為難得!
你以為天然顏料是要啥有啥的呀,而且還要多少有多少啊,貴啊,少啊,產地有範圍啊,也不是RGB數值寫啥就有啥。古人也是不容易,珍惜現代文明吧!
居然能提出如此神奇的問題
題主的問題存在明顯的前提錯誤,因此討論前提不成立
西方古代不存在有機合成技藝,談何合成
如果要說的話,兩邊古代上色物的構成都是多樣的,既有從動物或植物中獲得的天然有機物染料,也有從礦石中獲得的各種無機物顏料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歐洲人將加工過的鉛粉當作粉底使用。文藝復興時期一個畫匠要想拜師還都是學徒制,先幫師傅將礦石加工成粉末然後調配,這一關過了再說教學的事兒。
第一種合成(有機)染料是苯胺紫,1856年發現。提問者是不是以為西方要從莫奈畢加索等人開始才算畫家。。。
聽過一個報告,莫奈(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的畫作也應用了大量的無機礦物顏料的。這組研究者通過觀察作品微小的縱切片來分析畫家創作過程。其中就舉例的大概6、7中顏料都是無機礦物染料。而且提到一個細節,就是早期莫奈的顏料都是自製的(自己研磨),而晚期則部分使用了商業化的顏料,這些顏料色彩顆粒更細也更均勻,不過還是無極礦物機械研磨得到的
如果做這種對比的話,為何不用中國古代顏料與西方古代顏料比?
題主的問法似乎去掉"中國古代"四字更容易回答.
你畫過畫嗎。。。。。。。。這問題問得就有問題。有機物顏料到近現代才大量被製造出來。西方過去主要也是無機顏料,不管天然的還是合成的。
拋磚引玉。
有機合成方法是很複雜的,全合成是一門藝術啊。在中國古代肯定沒有這麼高的有機合成技術,當然合成不出來有機顏料了。成分簡單的無機物隨便搞搞就搞出來了~~~
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有機物是尿素,於1828年維勒製得(證明),高中有機化學概述中就提到了,不記得具體年份也應該知道人工合成有機物歷史不長,這對比讓題主的化學老師很尷尬啊
西方身經百戰,什麼沒有見過
兒童鈾238玩具
放射性同位素口紅
放射性 同位素套套
放射性同位素殺蟲劑。
大概是因為外國的月亮圓吧!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坦克而西方國家有坦克甚至航母?
鉻中毒的梵高棺材板看來是壓不住了
推薦閱讀:
※一般情况(注意:是一般情况),市场上的啤酒,没有塑料包装,而可乐有塑料包装。为什么?
※為什麼海里的生物都比陸地上的顏色鮮艷?
※如果把元素周期表裡的物質全部放在一起,最後會生成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