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深刻地理解《攻殼機動隊》?
攻殼TV版二周目中 總算對劇情稍微了解 說實話對劇中大量專業術語以及宗教哲學政治觀點理解比較困難 但是又被作者表達的思想深深折服 請問可以閱讀哪方面的書籍更加了解攻殼?
--------------------------------------------------------------------------------------------------------------
謝謝各位答主的耐心解釋,特別感謝@終極答案四十二
最近閱讀了《麥田裡的守望者》,恕我膚淺,其中的思想不能用自己的言語清楚表達出,但確實對攻殼有了更深一層了解,做事更多的遵循自己內心,對自身的價值觀更加明確,總而言之,別裝X。
也許有人說,動畫而已,何必探討如此多,但於我而言,攻殼的思想著實讓我對世界對自身了解許多,所以她也是我心中唯一的神作。
鑒於新的TV版《攻殼機動隊 Arise》已經開播了,我想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個Arise,很難看。之前的幾集Arise OVA我認為是抓到了攻殼的神髓的(因為有一集Arise是討論了作為軀殼的義體本身對靈魂的影響的,之前的攻殼更多的著眼於Ghost,Arise的這一集把焦點放在了Shell上,讓人覺得很有意思。但是重新開播的TV版除了強行用一些鏡頭和元素致敬以外,幾乎完全沒有攻殼的氣質。
首先我想說一下Arise的優點:
首先,Arise是個前傳 。這對於老粉絲而言就是非常驚喜的——而且鑒於攻殼歷來就有新作品新世界線的傳統,設定衝突不衝突,它都有看點。(實際上就是Arise在設定上和舊作衝突的非常嚴重,而且還帶來了一些觀影上的不快)
其次,Arise描寫了一個不是最完美狀態的素子,這個題材無論如何都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方面,它繼承了漫畫里素子那個有痞氣、做事激進的大姐頭形象(這個氣質,押井守和神山鍵治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敘事效果,都拋棄了——95版攻殼機動隊在人設上還能看到影子,TV版完全就是更討新世代觀眾歡心的、氣定神閑的性感御姐形象),另一方面,她終於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稚嫩的、偶爾迷茫和衝動的素子,它補完了我們心目中那個完美無瑕的少佐的形象。從這個角度來說,Arise大刀闊斧的人設修改完全可以接受。
最後,有坂本真綾配音的素子,八百萬個贊。想當年95版里,最後被塞在正太身體里的素子的幾句台詞就是坂本真綾配音,如今20年了,總給人一種非常欣喜的懷念感。
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噴吧...
第一,Arise的故事非常之糟糕,人物塑造幾乎就沒有。在格局上雖然繼承了TV版里那種跨越國家、利益極端的爭鬥和勾心鬥角,但其中的陰謀和解開陰謀的情節設計非常的不科學,看起來莫名其妙。
另一個衍生的問題就是台詞特別的經不起推敲,這種隨隨便便的、信息傳達效率極低的台詞在以前的攻殼裡是不可想像的——即使是TV版里也一樣。
這個問題也暴露在沖方丁別的故事裡——《殼中少女》三部曲和《心理測量者》都有點這個問題,但是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第二,糟糕的故事放大了大幅度修改的人設帶來的不適感。說到底,攻殼機動隊不是靠人設和經典視覺元素取勝的。雖然我們記得猴子老爹的髮型,素子大姐姐的裸跳,記得巴特的瓶蓋眼睛(以及TV版里的逗逼和劇場版里的撲克臉),記得托古薩的左輪手槍,資深粉絲也許還記得風流倜儻的帕茲,憨厚但精幹的波瑪,還有傳統意義上酷的有點裝逼的齋藤和看上去一副好好先生樣子的石川——但看過TV版和劇場版我們都明白:只要故事講得漂亮,人設這種東西怎麼調整都沒問題。Arise薄弱的敘事帶來的非常嚴重的人物扁平化的問題,使得觀眾對於這些老人物不但覺得陌生,而且還不由自主的對設定的衝突感到惱火——而在觀看TV版和劇場版時,這種設定的衝突很少帶來這樣的違和感。
第三,Arise看起來一點都不賽博朋克。每次說到這裡的時候我都覺得有點不知道怎麼開口,因為我也很難說明白到底啥樣看起來就真的很有賽博朋克精神。但可以明顯確定的是,Arise在氣質上離賽博朋克式的故事差得非常遠——如果在畫面中過度的賣弄技術,就會弱化這種賽博朋克的屬性:在賽博朋克中高科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並沒有對生活產生什麼本質的影響(人還是迷茫的、痛苦的、渺小的),Arise並沒有成功構建一個賽博朋克社會(說句招打的話,雖然Psyco-pass當時也被叫做賽博朋克神作,但PP也同樣缺乏那種賽博朋克的氣質——但還好它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
作為對第三點缺點的放大,Arise還有個非常非常非常讓人無法忍受的毛病,就是其中那些自作聰明式的致敬和改寫。熟悉的台詞、熟悉的場景放在這樣一個缺乏攻殼氣息的作品中,給人的感覺非常違和——因為它他媽的對於敘事沒什麼幫助。
最後...真正讓我個人無法接受的是...音樂...太沒有存在感了。私以為既然是攻殼機動隊的周年紀念作品,最不應該掉鏈子的就應該是音樂:提到攻殼我們想到的是鬼才川井憲次的《傀儡謠》和菅野洋子的《Lithium flower》和《I do》,還有其中各種與故事完美契合旋律,這些旋律既有賽博朋克式的頹廢與技術感,又有東方式的迷幻和多變。然而Arise里的音樂...太平庸了。
我承認在去年Arise的OVA是給我相當大的驚喜的。可是這個Arise的TV版,在第一集給我留下非常糟糕印象之後,直到第四集也依然沒見到什麼亮點。
但畢竟它是攻殼機動隊,我還會接著看下去。
以上是4月21日的補充,下面是原答案。
修改一部分,今天回來才發現題目中還有一句"請問可以閱讀哪方面的書籍更加了解攻殼?"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因為我這種見識淺薄的人,列個書單容易,想發表點深刻見解難度挺大的...
首先就是把動畫里明著暗著引用過的小說都讀一遍,不過其中究竟「暗著"引用過什麼作品,我這種水平的觀眾也不能全都說明白。
比如
- 《未來的夏娃》
- 《麥田裡的守望者》
- 《笑面男》
- 唐納·哈拉維的賽博格理論(從某個角度來講,賽博朋克的精神與女權精神是交叉的,《攻殼機動隊:無罪》中設置了一位「哈拉維女士」,以紀念這位提出了賽博格的偉大女性。
另一方面就是,讀賽博朋客相關的作品。
- 在賽博朋克被稱為賽博朋克之前誕生的,菲利普·迪克的經典《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電影版《銀翼殺手》是少見的能在熒幕上準確傳達賽博朋克視覺元素的影視作品,《黑客帝國》都稍遜一籌——仔細想想,和蒸汽朋克完全不同的是,想要以畫面表達賽博朋克之精髓,相當困難)。
- 開山鼻祖威廉·吉布森的經典作品:《神經浪遊者》(你能在2501傀儡師的身上,看到這本書中的某人工智慧「溫特穆特」的影子——另外,其中對網路攻防的意識流風格表達算是開了先河)。以及同樣經典的《約翰尼的記憶》、《冬季的市場》、《整垮克羅米》等等。
- 威廉·吉布森的作品中,《虛擬偶像愛多路》應該單獨拿出來講。因為和之前那些作品中描繪的「成熟了的」賽博朋克世界不同,《虛擬偶像愛朵露》描繪的是一個「轉化中"的賽博朋克世界——從這個方面來看,這本書的元素布置和《攻殼機動隊》TV版頗有相似之處。另外這本小說也算是賽博朋克作家"九龍城寨"情結的集中體現,理解了這種"城寨情懷"之後,可能會對攻殼機動隊劇場版的一些場景設計有不一樣的感覺。
- 另一個推薦的作品是羅傑·澤拉茲尼寫過的一些賽博朋克短篇。提到澤拉茲尼我們首先想到的通常都是瑰麗的《光明王》或者雋永的《安珀志》,再就是文藝得暴表的《趁生命氣息逗留》。不過我想在這裡推薦的是短篇《富岳二十四景》——這篇短篇文藝而富有禪意,讀起來幾乎不像是科幻小說,尤其缺乏賽博朋克小說中那種"臟」勁兒,但這篇能讓你深刻體會到創作賽博朋克作品時,歐美作家對於東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近乎偏執的喜愛。
- 尼爾·斯蒂芬森的《雪崩》。更時髦、更討巧、讀起來更爽,但是絲毫不影響深度的賽博朋克——保留《攻殼機動隊》的前瞻性和深度,摒棄那些晦澀、嚴肅和沉重的內容,我們得到的就是《雪崩》這樣的賽博朋克作品。
最後,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門課程是傳播學,所以讀過一些相關的書籍。如果真的閑著沒事兒,翻翻《傳播學史》也不錯。在傳播學論述中,屬於讀起來比較輕鬆的那種,了解一些傳播學概念之後再看攻殼,其中不乏驚人之處。
(最後這點主要是說TV版...)
---------------------------------
我覺得發自內心喜歡,也願意深度了解攻殼機動隊的人,能得出的結論一定是足夠深刻而且精彩的。目前題目中的回答也支持了我的觀點。
我度過很多很多對攻殼機動隊的深度分析,獲益匪淺,但是我總覺得似乎有關攻殼的分析中少了一個思路,在這裡突然偶有靈感,與各位探討一下。
先不談最新正在製作中的《攻殼機動隊:ARISE》,目前已有的攻殼機動隊作品,可以分為三個大的範疇:士郎正宗的漫畫,被押井守「粉碎」之後的劇場版作品《攻殼機動隊》與《攻殼機動隊:無罪》,以及神山健治的TV版《攻殼機動隊:StandAloneComplex》、《攻殼機動隊:個別的11人》與《攻殼機動隊:SSS》。
我認為仔細回味和分析這三個系列作品的相互關係,對於深刻理解《攻殼機動隊》的整個作品很有幫助。
總的來說,《攻殼機動隊》的三個系列作品,漫畫為基礎,而動畫化的兩個系列則各自獨立的同時相互映射呼應,繼承大框架和大設定,但其中細節又有諸多不同,所以觀看起來別有一番趣味。就彷彿一蘋果樹上結出的兩顆口味不同的蘋果,各自有各自的可口之處。
現在看來,士郎正宗那古舊的漫畫,似乎已沒有太多亮點,但仔細想想當年《攻殼機動隊》剛剛創作之時,正直新浪潮運動逼近尾聲,賽博朋克滿地開花的時候。在威廉吉布森的筆下,賽博朋克的世界中,日本乃全世界的一極,神秘、強大、同時附有技術實力與禪宗的飄渺——新浪潮士氣的科幻作者,對於東方的理解還是頗為深刻的,無論羅傑·澤拉茲尼還是威廉·吉布森,他們筆下賽博朋克作品,對東方世界進行了深刻的打磨和修飾,即使到現在依然讀起來回味無窮。但西方文化背景下作者打磨過後的東方未來世界,和東方人親自創作的賽博朋克是不一樣的。東方文化環境下的賽博朋克作品中,在那個時代最奪人眼球的,即是《攻殼機動隊》。一方面它的賽博朋克題材在那個時候頗為新穎和有趣,另一方面這是日本雙軌文化熏陶之下,既前衛又保守的「日式賽博朋克」,少了一些美式科幻的硬派,多了更多東方文明中的洒脫(還有動漫文化中特有的隨心所欲的表現手法)。士郎正宗本人對賽博朋克的元素的拿捏十分巧妙和到位,這也是為什麼押井守能從短短几頁的劇情中強行「粉碎原作」,製作齣劇場版長度的作品。也許士郎正宗在創作過程中並非有益延展自己漫畫的信息量,但正因為他對賽博朋克文化的準確把握,才能賦予《攻殼機動隊》後續創作的無限的可能。
說完漫畫之後,我想非常簡單地說明我的觀點,這個觀點來源於曾經的一些論戰——我曾經非常執著於糾正很多人對攻殼TV版的看法,因為很多人將劇場版捧得過高,又將TV版貶低的一無是處。
劇場版與TV版的關係,除了他們都是對漫畫原作的擴寫和改變之外,由於劇場版和TV版的時間差異和這兩個版本製作者的師徒關係,TV版中不乏對劇場版的再創作(包括調侃、隱喻、擴充、修改和致敬)。但總的來說這兩個版本,就如同兩條分離的世界線一樣,各自呈現自己截然不同的特點。
押井守的攻殼的特點是「哲學思辨」。從95版攻殼中「靈魂與人」到《無罪》中「玩偶與人」,本質上都在提問「何為人類」,劇場版的攻殼機動隊所探討的是完全形而上的東西,其語言就如同哲學論著一般。劇本的節奏,鏡頭的運動,都充滿了哲學思辨式的風格。押井守是以這樣一個前提引導觀眾思考的——當人類的機體能完全轉化為機械(賽博格化),那麼決定人是人的,究竟是什麼東西。所以劇場版有很多語焉不詳的台詞,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鏡頭,以及如同參禪一般節奏平滑的故事。並不是很容易讀懂,這也是為什麼能吸引人一遍一遍地觀看和思考。
而神山健治的攻殼TV版的特點應該是「社會觀察」。由於TV版的篇幅很長,因此可以詳細的論述理論、埋設伏筆、完善形象,而且可以展現更宏大的舞台,講述時間跨度更長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觀察整個社會的視角。TV版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選擇表現的矛盾。讓我們回憶一下那些傳統的、經典的賽博朋克作品。無論威廉·吉布森、羅傑·澤拉茲尼還是尼爾·斯蒂芬森,他們都選擇描繪一個已經成型了的、賽博朋克式的未來世界,在個世界是「高科技低生活」的,他們直接描繪其中的人們的故事——但很少有故事會選擇講述整個社會在走向這個賽博朋克世界的過程中,社會發生的矛盾,而《攻殼機動隊》的TV版其獨到和精彩之處,正在於它敢於描繪這個過程。一個正在「賽博朋克化」的社會中,人們心中誕生了怎樣的迷惘、怎樣的絕望,又給社會和政治怎樣的變革,這是TV版所展示的東西。押井守在思索「賽博格化之後,人將變成什麼」,而神山健治的作品思索的則是「賽博格化進行的過程中,這些蛻變的人組成的社會將是什麼樣子?(人們如何工作,如何生活?政治體質如何運行,國家外交又變成了什麼樣子?)」——這就具有了社會實驗的性質。TV版將劇場版中95版未能完全展開、《無罪》完全淡化的政治元素和社會元素完全展開,因此我們看到了模因感染,看到了政權更迭,看到了新的技術蘊含著的新的危機,現在看看攻殼TV版,會驚異於其恐怖的前瞻性,這樣的格局和視點,在整個日本科幻作品中都是十分少見的。
攻殼機動隊的劇場版和TV版所展示的東西是一體兩面、互為表裡的,你很少能見到一個作品有不同的版本,彼此迥然不同又能相互補充。這就是為什麼在所有的科幻題材動漫作品中,《攻殼機動隊》能如此鶴立雞群。95版的最後,素子/傀儡師遙望遠方自語「應該去哪兒呢,網路無限寬廣。」,TV版則有笑面男的自問「Or should I?」;95版中思考戰車在廢棄的博物館中向素子射擊,沿著生命之樹一路開火,停在了「人類」這條拉丁文的下面,TV版中塔奇克馬高升歡歌著與世界告別,替它跨出了邁過人類界限的一步;在《無罪》和《SSS》中,素子以不同的形式離開,又以完全不同的形式歸來,但是之間又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相似之處。攻殼機動隊的TV版和劇場版,這對師徒,相互為彼此說完了對方沒能在自己作品中詳述的思想。
私以為,攻殼機動隊的魅力,正蘊含在這兩個系列作品的交融之中。
(本答涉及部分劇透)
《攻殼機動隊》(後面都簡稱《攻殼》),英文名叫《Ghost in the Shell》。確切來說它不是一部動畫,而是像《復仇者聯盟》和《海賊王》那樣的,擁有從漫畫、電影、TV版、OVA等一系列作品的總稱。
你不知道《攻殼》沒有關係,但肯定現在滿街的真人電影地鐵廣告了。
早在2008年,夢工廠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就看上了《攻殼》,並且竭力爭取到了《攻殼》翻拍的版權,開始準備拍攝同名真人版的電影。
但是令粉絲們抓狂的是,這一等就是8年。電影的開拍由於各種原因一拖再拖,終於在2016年初開始製作,並定於2017年4月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對,沒錯,就是這幾天。
如果你看電影版的宣傳短片,第一印象肯定是:
哇噻,又是一部科幻題材的好萊塢動作大片。
穿著緊身衣擁有S身材的女特工單挑各種黑勢力,從恐怖分子一路打到裝甲戰車。而且那個女特工還是黑頭髮版的「黑寡婦」,還會幾乎全裸出鏡?
真人電影版的女主角由性感女神斯嘉麗·約翰遜主演,消息一公布就成為了電影版的一大看點。
然而真相是,在這些官能刺激的表象下,《攻殼》其實是一部極其燒腦的作品。而我這次寫的這一篇,正是想帶著大家進入《攻殼》的燒腦世界。?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
我們不妨從作品的名字開始講起:?
「攻殼機動隊」是直接挪用的日語,意思是「裝甲機動防暴警察」。表面上來看,故事的主線也的確在講述擁有機械身軀的女主角草薙素子帶領同樣由機械軀體組成的超級特工戰隊「公安九課」,執行各種消滅犯罪的特殊任務。
這種把血肉之軀經過有意升級改造而成的軀體在《攻殼》里叫「義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義體」在《攻殼》的世界裡變得極其普遍,甚至出現了除了大腦和記憶,全身都由機械構成的「全身義體人」。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連腦部都是電子化的,移植的只有記憶和被稱為「Ghost」的靈魂。
作者從最開始就給《攻殼》的英文名《Ghost in the Shell》就是指的這個意思。所謂「裝在殼裡的Ghost」,就是指「義體」里的靈魂。
如果全身都是機械,那我還是人類嗎?
如果連記憶都是數字化的,那我還活著嗎?
如果一個機械人能宣稱自己擁有記憶,那我們又應該把它視為人類嗎?
隨著《攻殼》劇情的展開,這些原來只會出現在哲學課本里關於靈魂和肉體,關於技術和社會的話題,都得到生動的展開和探討。
而素子最終發現,這個「傀儡師」竟然是從政府秘密情報部門偷跑出來的機器人程序。這個機器人程序因為不斷連接網路不斷進化而最終擁有了自我意識,它偷跑出來故意讓素子和九課抓住是想獲得庇護,宣示自己作為人的自主權利。
我們作為生活在2017年的人,如果不是在過去的2016年剛剛發生了「AlphaGo」橫掃圍棋界這樣的大事,如果不是霍金、馬斯克等科技大牛不斷發出對人工智慧超速發展的警告,很多人還會覺得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是天方夜譚。
然而上面這些劇情和截圖,出自1995年的《攻殼》電影版。而《攻殼》最早的漫畫作者,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1989年就開始連載。1989年,相信不少讀者還沒有出生呢。
《攻殼》作為科幻作品的其中一個偉大之處,正在於超乎尋常的前瞻性,士郎正宗當年的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劇情,正一步一步成為我們當下的現實。
「科技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是這句話的含義卻在《攻殼》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1995年的電影版裡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配樂《謠》。
這首帶著濃厚禪宗神秘主義色彩的配樂,夾雜了鐘聲、鼓點,和經文般的吟唱,整首曲子所呈現的是一種《空》和《靈》的氛圍。
是的,這就是宗教。
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宗教似乎從我們一出生開始,就代表著落後和無用。煞有介事的儀式、逢年過節的禮數、自我安慰的手勢、不懂科學的愚蠢又或是老人家最後的寄託……然而,宗教不僅僅是指佛教或者基督教或者印度教,宗教關乎的是信仰的問題。
信仰和人生的意義是強烈地聯繫在一起的。如果我們觀察很多創業者的想法,會發現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否則為什麼不炒股炒房呢?創業者相信,透過創業,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的產品,滿足很多人一直在期待被滿足的需要。
創業可以透過破壞性創新打破壟斷,讓經濟和社會朝著不斷更新的狀態發展。這一整套的故事和觀點,構成了追求創業的意義、方法和自我認同。因此,創業在當下逐步具有了「准宗教」的特點。
信仰,就是你對世界理解的總和。
那麼,如果你生活在《攻殼》的未來世界裡,肉體不朽,人機難辯,你的信仰又會是什麼?
《攻殼》這段充滿禪宗意味的配樂《謠》,配合的是主角草薙素子的「義體」逐步組裝和「生成」的全過程。
從滿布金屬零件的骨骼,到最後光滑透亮的裸體,這並不是簡單的福利,而是對機械美學與人體美學之間張力的展示。
無獨有偶的是,當年的文藝復興,正是透過對人體結構的發現和展示來衝擊舊有的宗教權力禁錮,來喚醒人們對自我的關注和發現。(如果你還記得達芬奇舉世聞名的《維特魯威人》)
所以《攻殼》里對草薙素子身體的展示,也不是現在賣肉番里的巨乳或黑長直,而是非常有意地去展現精確的人體結構,比如略帶彎曲的小腿,突出的背部三角肌等等。這種細緻的精確所造就的人體美學,又與精密零件的細緻刻畫所構成的機械美學形成張力,最終在主角草薙素子身上交匯融合在一起。
草薙素子這個角色,與其說是美女特工隊長,不如說是人類和機械的雙重巔峰。
(此處劇透)如果看過所有動畫版內容的粉絲就會知道,素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隱藏設定:
她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身義體人」。因為雙親遭遇車禍,還在母親子宮裡的素子在離留之際,被移植到了機械軀體里。所以她從來到世界上的第一刻開始就沒有自己的「肉體」,機械軀體就是她的肉體。??
想像一下,如果從一出生你就在打角色扮演的電子遊戲,而且從來沒有退出過,沒有從遊戲回到現實吃飯睡覺上學。那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
然而,科技和網路的發展讓我們越來越趨向這種人生體驗。用教育專家的話來說:「現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里有虛擬感,在網路世界裡有現實感。」
巨大的飛機,以香港為藍本的高樓森林,茂密得像枝葉的廣告牌。這種現代城市的壓抑感,對照的是網路虛擬世界的寬廣、無限和暢快感。
如果說換頭換身不是人人都能負擔的奢侈消費,那麼上網打遊戲不已經是人人參與的「全身義體」了嗎?
這不是什麼細思極恐,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
技術極權和陰謀政治
而在這種科技高度發達,機器人可以幫忙做任何事情,手腳斷了也能輕易更換成機械的未來世界,人類就獲得幸福了嗎?
很可能並非如此樂觀。
雖然技術進步了,社會發展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身處其中的人就一定能獲得快樂和自由。如果說20世紀以來,對人類個體生存和自由最大的威脅是極權主義,那麼《攻殼》描述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另一種可怕危機:技術極權。
現在我們說的極權,主要指的是一種混合了過渡膨脹的政治權力和官僚系統的政治體系,主要後果是個體活在恐懼、不安和失去自由又無力反抗的痛苦之中。這種自由既是行動上的,也是思想上的。
技術極權則稍有不同。技術極權的「邪惡大boss」不再是政府政黨或者被崇拜的領袖,而是由資本和技術構成的龐大的控制體系。
道理其實不難懂。既然把肉體換成了機械軀體,那麼這個機械軀體肯定是某個公司生產的產品。在身體「升級換代」的背後,是把各種的介面、標準都交給了這些公司和資本。哪怕「義體」是免費的,可是保養維護可不是隨便自己能做的。而一旦進入了這種狀態,所有的自由也就掌握在了擁有技術的人或集團那裡。
這就是所謂技術極權。
如果覺得難以理解,不妨想想微信。
微信已經掌握了你幾乎所有信息的入口。它掌握了你的通訊錄和朋友關係網路,它掌握了你的銀行卡,甚至越來越多的應用以微信平台為基礎後,它掌握了你的血壓,掌握了你家裡的電器開關。
所以如果微信進行升級並廢棄舊的版本,你只能跟著升級。
表面上,微信是一個不斷讓你各種工作和生活更方便的工具。但事實上,當你發現你不認同微信的一些邏輯或者做法,你跳出、拒絕或選擇的餘地已經幾乎沒有了。如果這個工具真的只是用來聊天的還好,問題是,當你生活的每個環節都依賴這個工具的時候,它就不是微信,而是事實上的「政府」了。
這不是技術極權是什麼?
更可怕的是,技術極權是一種幾乎沒有辦法反抗的更終極意義上的極權。因為技術和代碼的力量超越了肉體的局限。如果說宣傳部的審查命令還能透過賄賂來通融,也有人在執行的時候傳遞速度慢、標準不一,留下空隙;那麼,技術的應用則是無差別和不講理的。
比如某黨要傳播領導人思想還需要開會,還需要強調學習會議精神;而如果微信想讓某種東西永遠從互聯網上消失不被提及,卻只需要改幾段代碼然後發布。數十億網民就全部自動無條件接受了。
當然,人類社會也可以制訂法律或用其他的手段來約束這種技術極權,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技術對我們自由和生存重大的侵蝕和挑戰,不明白已經失去的或即將失去的自由,那就永遠不可能從中孕育出抵抗和行動。
而這一點在《攻殼》里是透過草薙素子和「公安九課」追求獨立和正義的過程不斷描繪的。
雖然是政府的特務機關,但是從課長九鬼荒卷,到被稱為「少佐」的草薙素子,在調查和行動的時候,始終不是單純地聽從於政府或命令。
相反,當他們發現犯罪的蛛絲馬跡甚至指向官員和政府的時候,會一邊與來自上方的官僚壓力周旋,一邊爭取時間查出真相然後先下手為強。
可以說,這種對獨立式正義的追求,才是整個「公安九課」霸氣又炫酷的魅力所在。
全身機械和壓倒性的武力,並不是英雄的本質特徵(很多變態和科學怪人也是全身機械啊),而這種出入戰場和權力場都遊刃有餘的駭客戰士,卻正是處在技術極權奴役下的人民最希望出現的獨立力量。
這一點不是我的妄想,如果我們觀察《攻殼》里的「犯罪」,就會發現有趣的特點。
因為這些「犯罪」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是政治陰謀。
(此處有劇透)比如第二季的TV版里,看似恐怖活動的「個別的十一人」刺殺行動,最後竟然是一小撮官僚為了解決難民問題而想出來的嫁禍和屠殺的方案。而在劇場版「S.A.C. Solid State Society」(又叫「晶體管社會」)中則是面對老齡化的社會,有人想出了誘拐兒童,洗腦後過繼給無後的老人的可怕手法。
這兩個案件,都是到了最後關頭才勉強被主角們識穿和挽救。最令人心寒的是,提出並實施這些犯罪的政府官員都振振有詞:
策劃滅絕難民計劃的合田認為這是國家擺脫難民包袱,讓國家重新走向繁榮的唯一辦法。
而「晶體管社會」的設計者質問素子,把兒童從虐待他們的父母那裡解救出來,然後讓無後代的老人家拿出遺產,給予這些孩子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日後為國家做貢獻,這樣的三贏有什麼錯。
事實上,這種邏輯的政治討論經常充斥在當下的現實里。只不過《攻殼》把很多政治家敢想不敢做的事情,模擬了一遍。?
(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就預想到了難民問題,作者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這種想法不是政治家的瘋狂,而是普通人也有的想法,是人性的一種。(如果不以為然,可以打開我們的軍事論壇和世界政治新聞,遍地都是這種論調)只要結果對自己有利,或者結果對某個集體有利,那麼這種處理就是對的。我們可以把這種思考方式稱為「結果主義政治」。而這種顛倒黑白又不乏支持者的陰謀,正是「攻殼機動隊」撥亂反正的焦點。
塔奇克馬和陀古薩
最後要給大家介紹看《攻殼》最不容錯過的兩大萌物:塔奇克馬和陀古薩。
塔奇克馬是九課研發的人工智慧思考戰車。平時會作為交通工具和配合作戰為隊員們提供火力支援。
塔奇克馬有不同的版本,從早期說話有點結結巴巴的紅色和綠色,到後期最終成型的藍色版。
塔奇克馬不僅有一台,而是有很多台。他們每一台都有獨立的人格(甚至有名字)那麼他們可愛到什麼程度呢?
?雖然老夫不是蘿莉控,但是看著這樣手勢和這樣的童音,還是招架不住啊啊啊。
如果說素子是探索人類機械化的後果,那麼塔奇克馬就是反過來,當機械逐步擁有智能的時候,會表現出怎樣的人性和可塑性。
有趣的是,塔奇克馬逐步長大的過程,卻是一種越來越像小孩子的過程。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好奇心,會貪玩,會吐槽,也會替人著想。
如果說《攻殼》不全是陰暗和嚴肅的劇情,基本上就是靠塔奇克馬來盤活。因為太萌太受歡迎,製作方甚至專門推出了名為《塔奇克馬的日常》的小劇場。
另一個不容錯過的是陀古薩。?
他原來只是一個普通刑警,被草薙素子挖掘以後特地調到了九課。在「全身義體」幾乎成為標配的九課,身體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機械改造的陀古薩是戰鬥力最低的一個,也是最後才入隊的「新人」。
每次戰鬥都被虐到懷疑人生的陀古薩曾經問素子,為什麼要他這樣一個廢柴入隊?素子的回答是,保持隊伍的多元性很重要,再厲害的東西也會因為過於單一的很容易滅亡。
也不知道是不是素子慧眼獨具,每次案件,陀古薩總能在最弱雞的條件下,找到關鍵的蛛絲馬跡,成為破案關鍵。然後在即將被滅口掛掉的時候,看著趕來的少佐和巴特,一副「你們真的不是故意虐我的吧」的表情。
或許,顧家好男人的陀古薩,代表的是人類保有肉體的價值,以及以柔克剛的希望所在。陀古薩的呆萌和塔奇克馬的純萌,構成了《攻殼》獨特的風景線。
總的來說,《攻殼》從劇情、思想深度到畫面和製作都水平極高,而且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部部頂尖。
它繼承了科幻小說的核心精神和核心追問:「科技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麼?」、「人類要追求的是怎樣的未來?」
精細的機械,超前的特效,豐滿又獨具魅力的人物性格,撲朔迷離又步步緊扣的劇情,都是這部動畫優秀的保證。
圖片!
如果你想領略《攻殼》真正的魅力,我建議你看真人電影之餘,必須看看之前的各大動畫版。
作者:涼意 @有點涼意 - 知乎
原文《技術極權與政治陰謀,攻殼的正確打開姿勢》為NGOCN原創,首發於NGOCN微信公眾號(ID:ngocn05),如需轉載,請發送郵件到editor@ngocn.net獲取授權。
關注NGCON,公益視野大不同。點擊關注NGOCN知乎賬號!
先貼一個之前的答案,說的是功殼TV版劇情上的理想主義。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66988/answer/38532578
功殼的塞博朋克的科幻背景設定,給予功殼人物的是,對自身存在的懷疑,和社會關係上的疏離。
是什麼東西,使得我成為了【我】呢?ghost是指靈魂,體現為自我認知。在攻殼機動隊中,認為既不是邏輯計算的能力,也不是知識或者記憶。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確認自己為我的東西,就叫做ghost。ghost不僅在功殼裡,在現實中同樣也不為人所知。ghost代表的是事實上存在,但原理未知的某種神秘。如第一季第七話Idolater中,體現了ghost可以複製卻不可捉摸的神秘一面。
身體可以更換,記憶可以篡改,思想可以欺騙,而ghost又在霧中,功殼的世界,給予人淡漠而深層次的不安感。
同時,發達的生產力、明確的社會分工和無限寬廣的網路,使得個體的力量被虛假的放大。一方面,一個頂級的黑客可以肆意串改記憶編造謊言,以個人技術的力量侵蝕現實以改變部分現實,猶如神明;另一方面發達而明確的分工,使得社會階層近乎固化,技術帶來的變革讓真相更易被掩蓋,被固定在自己位置的個人,能且只能接收到自己所應該接收信息。個人的存在變得不再獨特,被悄無聲息的取代也毫無影響。
繁殖與養育已經完全可以被技術所替代,維持傳統的人類關係,似乎只是因為傳統而已。對自我的存在都感到迷茫,又如何完全認同他人的存在,進而由他人而產生自己的安全感呢?
功殼的世界,是一個機械的僵化的制度下,個人自我懷疑,且相互之間關係疏離的世界。
無論是坐著星際飛船去外星拿步槍打蟲子,還是降維攻擊,許許多多的科幻作品中,人類始終是人類,最多是加強版的人類。
而攻殼裡,身體可以是機械的,視覺可以被入侵,記憶可以篡改改造,甚至終極安慰ghost,也可以塞入人偶變成玩具。
科技改變了人類本身。
這才是攻殼機動隊的核心。從這個角度看, Arise很不攻殼,它只是一曲少佐英雄的讚歌,還略微跑調。
押井守的攻殼裡,世界是疏離的,人是孤獨的。普通人的一切都可以被操控,格外的缺乏安全感,而黑客大隱於市,強大如斯,也逃脫不了被燒毀大腦的命運。
少佐從自我懷疑,到網路無限寬廣,顯現神性,也削減著人的存在、人的能力、人的價值。《無罪》里尤甚,迷離而變奏的劇情,明艷而冰冷的畫面,無一不印證著這份人的疏離和孤獨。
神山健治的攻殼裡,更注重社會性。或者說,人已經被科技改變,人類的制度已經被科技優化成全自動,但人類的問題卻越演越烈,提高的只有掩蓋問題的手段。如果說孤寡老人問題是在諷刺日本現狀,那個別的11人里則是暗示著歷史和地緣所導致的軍事政治上的夾縫生存的艱辛吧。
攻殼機動隊,科技改變了人類本身。這種改變對個人有何影響,這是押井守的攻殼;這種改變下社會卻沒怎麼變,著是神山鍵治的攻殼。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已有的作品,去評價未來的作品,或許比較方便。
http://weixin.qq.com/r/OHVsYy7EqhDVhz8AnyA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好幾年前寫的文章,對九課的一點批判。還是有些問題的,不過現在再也沒有衝動去寫長文了。。《攻殼機動隊》真人版(Ghost in the Shell)上映的了~嗯哼,單憑這個名字恐怕就有很多動漫死忠粉前去電影院買單。也包括蜀黍我哈哈哈哈
除了女神撩人的肉體我們能看到的東西其實更多。
▲真人版《攻殼機動隊》海報
有幻我就是其中一枚,就算知道在國外票房口碑雙撲街,也想知道這個真人版到底是有多麼的爛,就是辣么任性!
講道理,真人版其實除開有點對中國不友好之外,還是不算太爛,起碼少佐還原的不錯。
斯嘉麗本體沒什麼黑點,雖然從首版預告曝光,就不斷有人在黑她太胖,找個金髮高鼻樑的外國人來演日本漫畫當中的絕對大女主少佐,想想都是違和感。
但電影里看不出來有什麼違和的,嗯,身材那是超一流!
不過,熱血漫改真人還是存在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的斷裂。
「三無」少佐到了真人版當中,表情有點忒豐富了點,還有就是戰鬥力直線下降,不過手撕戰車那段還是拍的很好的。
原作故事的背景設定在香港,不過,與其說是我們印象中的香港,其實漫畫中故事發生地點更像是在日本的海上人造都市,威尼斯化的香港。
不過,大多數觀眾還是覺得滿滿都是槽點啊。
在中國香港九龍一樣的街區的一個北京風格的公寓里,住著一個看起來很像中國人,卻一股子韓式英語口音,有一個日本名字的白人女兒的阿姨。
呼,這一句話我組織了半天,嗯,明白了嗎?
總體來說,打戲和特效都還不錯,算是中規中矩套路不變的科幻片,作為爆米花電影還不算壞。
不過,站在動漫黨的角度,看這個真人版,沒有看過兩部劇場版或者原著漫畫的各位跟風吃瓜群眾,還是不太建議在零功課的情況下去影院看這部電影,因為…你會看不懂,攤手。
所以,有幻特地奉上這篇文章,幫助里快速了解關於《攻殼機動隊》的背景和故事情節,是不是hin貼心?
注意,以下內容含部分劇透哦
▲動漫《攻殼機動隊》海報
攻殼機動隊的漫畫由一個個的小故事連接而成,這也是士郎漫畫一貫的特點。
這部由日本漫畫改編的真人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反對機器人改造計劃的日本女生素子和另外一些離家出走的年輕人一起被改造成合成機器人。
主角光環的素子,只有她被成功改造,但是有得必有失,被改造成功的素子記憶全失,博士給素子取名為——少佐!
近未來的世界裡,黑客、病毒、情報操作、洗腦充斥了整個社會。
在高度發達的情報網路為企業和國家帶來普遍利益的同時,也造成各階層矛盾的激化和犯罪率的上升。
人類漸漸成為為情報所操縱的傀儡,社會和人類的陰暗面被毫不遮掩的暴露在外,網路犯罪猖獗,社會陷入過分不安定的狀態,想要用原有的執法機構來維持社會秩序已經是不可能了。
攻殼機動隊應運而生,這直接受命於最高首腦階層的具備獨立職能,相對於照章辦事的正規機構,它(攻殼機動隊)是更具攻擊性的實動部隊。
行動以反恐怖、阻止情報犯罪為目的,包括必要時對危險人物進行暗殺。
而素子就是攻殼機動隊的隊長,實際執行者,也是完美的唯一的人工生命體和網路生命華麗的最終結合。
作為日本硬科幻里程牌式的作品,不管是漫畫還是動漫都充滿了侵略性。
生命的構造、光和影的交會、信息的流動、意識的海洋、超前進化的生化人和武器、猖獗的網路犯罪、激烈的權益鬥爭、精良的戰鬥裝備、被模擬記憶所操控人類、被製造成高級消耗品的生化人。
未來的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嚮往,無處不存在著冷漠、灰暗和暴力。
錯綜複雜的背景,令人嚮往和迷失的訊息泛濫的近未來,但並非是立足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想像。
相反的,這是一部立足於相對真實的規模化體系進行運作的硬科幻作品。
看似架空背景,缺乏有效的準則和尺度,仿若可以跟隨主人公視角盡情想像,而實際上並不是對未來世界的意淫,而是可以令觀眾能夠根據常識和經驗加以判斷的世界。
這樣的大背景,註定了《攻殼機動隊》整體的灰暗基調。
這部作品影響了包括《黑客帝國》在內的眾多硬科幻電影,讓它不同於其他科幻題漫畫的點在於,寓意深刻的劇情,攻殼機動隊的英文名字——Ghost In The Shell。
Ghost意味著「靈魂、精神」但是又不那麼恰當,更像是擁有高度智能和判斷力的精神力量,就如同那種不依附於實體而真實存在的東西;Shell意味著「軀殼」,是形體是外殼,是載體。
在人工生命體、網路生命體等各種生命的面前,人類到底是什麼?
這是《攻殼機動隊》所反映表達的,也是我們需要去探索的。
生命的延續,這點對GHOST或人類都是同樣,對於未來,我們只能猜測只能想像,但是能去相信的是,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延續生命,都將是充滿希望的……
而它所包含的希望和未來的不定性也正是最為令人期待之處。
覺得女神身材好的給蜀黍個贊哈哈哈
高度互聯網化,難民政策,恐怖襲擊。
這三個東西加起來,既是攻殼裡的日本,也是今天的歐洲。雖然故事的設定細節有些差異,但核心要素差不多都齊備了。
法國自詡文明大國,一直以來在國際上裝聖人,不僅收容難民,還給有人自發給他們提供職業指導,幫助其融入當地社區。現在恐怖分子專打法國的臉,其背後之險惡用意,可怕之餘,還真有點似曾相識之感。
攻殼裡的日本同樣為了在國際上裝好人而收容難民,由此引發了國內逐年上漲的稅率和失業潮,政府懦弱搖擺,看著局面越來越糟卻無能為力。這時候出現了內廳的情報長官合田一人,他假借Stand Alone Complex的外衣散布病毒,一步一步誘導難民發動恐襲,再通過一些巧妙的情報操作推動政府發動戰爭。用他的話講,「這個國家的上層構造出現了致命缺陷」,需要來一劑猛葯。
這話放在今天的歐洲身上,簡直不要太像。先進但早衰的西方文明無法兼容落後原始的穆斯林文化,還面臨著被繁殖力驚人的後者人口壓制的現實威脅,法國自己的財政和失業問題尚無力解決,居然又跑去收容什麼難民,一直以來演慣了好人,事到臨頭果然跑不掉。
現如今的歐洲文明,就和攻殼裡的日本一樣,都暴露出了一些內核上的致命缺陷。雖然現實世界沒有電子腦化,故事的進展沒法像動漫里演的那麼巧妙神奇,但互聯網必定是催化放大了很多東西,想想敘利亞那個淹死在海灘的小男孩吧。
我只能慶幸,這種事情斷不會發生在中國,無論是流亡的難民,還是愚善的民意。
總而言之,現在猛葯來了,歐洲你們慢慢喝吧。
————————————
更新
關於法國是不是在裝聖人,看看他在中國七五事件時的表現就知道,沒什麼好討論的。動漫里日本裝好人,是寄望於藉助核輻射消除微機械技術和戰後美國的一時衰弱,擺脫歷史負擔重獲國際地位,這還算有長遠規劃、有大利可圖。反觀今天的歐洲,真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圖什麼,大概是裝好人裝太久,聖母病病入膏肓腦子都給燒壞了。
關於歐洲是否重複了動漫里日本的模式,以及到底有多大程度的相似,這無疑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感興趣的朋友來評論區看看吧。sac結尾,素子和葵一致將sac視為現象,而社會蘊含引發sac的裝置。
裝置本身不包含內容,而是所有人、物、言說之間的聯繫,而這種聯繫產生了內容。在當代裝置之中,現代的二元劃分日益消弭,諸如自我/他者、心智/身體、文化/自然、男性/女性、文明/原始、現實/表象、整體/部分、行動者/資源、製造者/造物、主動/被動、正確/錯誤、真理/幻覺、總體/局部、上帝/人等。原型消失,是因為每一件複製品都變得足夠真實,都可以是原型,或者都不是,於是只剩下「沒有原型的複製品」。
攻殼裡最為突出二元消弭體現在人/機器上——人之間的「胼胝體」已經被機器取代了。不同的導演會連帶帶出其他方面的二元消弭,押井守討論的是自我/網路、動物/人、虛無/實在。Arise似乎是討論了真實/虛幻。神山的關注點則放在個體/群體界限廣泛消弭的社會政治效應,sac就是對於這種效應的稱呼。對於種種消弭可能性的背後最終對於我們存在的守護究竟會是什麼?正義和真理又在何處?如果那些視為信念和真實的東西因為sac而稀釋,我們該規劃逃逸sac的軌道?葵表達了絕望和緘默不言,久世則是想在網路中帶領底端的「被消費者」建立網路烏托邦;素子對逃逸路線的確定性(就像久世那樣)表達懷疑,她在sss里的一句話表達了她的觀點:雖然身處規範之中覺得無趣,但是毫無規範的行為本身卻又無法作為行為成立。相比那過於高昂且直接的革命理想,保持好奇心以及聽從神秘兮兮的ghost低語才是素子對於sac效應的回應方式。
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SAC賞析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借題發揮一篇-二次元與心物二元,動漫與哲學,ACG與香港,Elon Musk與莊周
《攻殻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快要出真人電影版,在大陸重新掀起了熱潮(香港好像沒什麼關注)。簡單介紹,這部漫畫的主題是心物二元論,即是精神與肉體是兩個可分離的獨立概念。在《攻殻》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安裝「義體」-即是以機械取代原來身體的各部份,包括大腦。運作的原理是將大腦的記憶上存到雲端,換腦就像換iPhone一樣,腦死亡的問題從此解決。
《攻殻》是Cyberpunk的經典作,裡面的場景-「新港」,更是以香港作為藍本,對很多Cyberpunk愛好者而言,香港的城市氣質妖異,揉合新與舊丶未來與頹敗,往往被奉為未來世界的樣本。
《攻殻》的英文是Ghost in the Shell,探討的問題承自著名的哲學論文《Ghost in the Machine》,並啟發了後來的《The Matrix》。心物二元論除了作為影視丶哲學題材外,更洐生出類似「莊周夢蝶」般的世界觀,這種觀點在近年急速壯大,不少精英都是「信徒」。
Elon Musk就是其一,早前他在一個編程論壇上說,他相信我們活在後人虛擬出來的世界裡。
他說:「四十年前,我們只能用點丶線丶面來製作遊戲;今日我們已掌握VR丶AR的模擬技術。不久將來,遊戲與現實將會無法區分。」他又說,科技演進一萬年後,未來人絕對有能力模擬出整個古代世界(就像世紀帝國AOC)。更妙的是,他說我們應該希望虛擬世界的理論是真的,否則意味未來的科技發展停止了,文明也終結了。」We should hope that』s true because otherwise if civilization stops advancing, that could be due to some calamitous event that erases civilization, so maybe we should be hopeful this is a simulation.」
Elon Musk是我最佩服的企業家,不論你是否認同他的Cyber世界觀,你很難否定他的成就-創立PayPal丶Tesla,SpaceX。
人愈大,愈覺得心態決定境界這句話有道理。一個人的關懷會塑造他的世界觀,繼而決定他的行為與成就。Elon Musk的關懷是宇宙級的,所以他創造歷史;有些人關懷的就限於幾塊磚頭丶名銜的幾個字,狹小的氣度,令他們每日生活在惶恐中,更別說在歷史留痕。看了幾遍95、04的劇場版,《攻殼 S.A.C》、《G.I.G》與06年的SSS,也想過很久。現在想和題主聊一聊。
你也估計看出來了,劇場版里的九科眾人哪裡像個特務機構,簡直就是一群文藝中二哲學家,你能腦補一下CIA的特工天天「春日和麗,馬車穿梭彼世此世 」。而且他們經辦的案子總是沒頭沒尾,辦案「悠悠哉哉」,聊聊天,潛潛水,這是一個講求目的性與高效性特務機構應當出現的情況嗎?事實上,押井守只是借了他們的視角來說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想想那條陰魂不散的巴吉度),換成其他人也差不多。而TV版很現實,他們就是特務機構,像第一部第二集,素子不是像一般「善良的」動漫主角一樣猶猶豫豫,而是果斷燒掉加護武的大腦;第二部第十集,九課以「天罰」秘密處決了律師與被告。真是為江湖人士所不齒!但這就是特務,這就是九課!所以我不主張把TV版說的太玄化。
TV兩部就是真正地從九課,這個神秘的組織所經歷的事,所見過的人出發來看這個世界。所以你就會感到TV版的人物豐滿而又張力,而不是劇場版中的高冷,漫畫中的「無賴」(233333.....),這一切都是因為,如我多次強調的,真實!
然後我們來看第一部《笑臉男》。首先,我不主張通過過分解讀《麥田》與笑臉男的關係來理解。可以概括一下,笑臉男與《麥田》的主人公一樣,有著瘋狂的純潔的理想主義(簡稱「中二」),然並卵(霍爾頓的空虛來源於紙醉金迷的二戰後的美國,笑臉男則是因為大量的資料).....而他的瘋狂理想主義因一封郵件而爆發,而郵件發送者的想法與笑臉男產生共鳴,即所謂不同個體的產生了同一性。而第二部的久世與合田一人可能也是這樣的(久世與笑臉男的天真理想有異曲同工之處),合田本想利用久世,而他們在思想的交匯中產生共鳴。
而TV版,我個人認為可能比劇場版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充分挖掘了塔奇克馬的存在。他們本該是相同的,但因為不同的經歷產生了分化,從而產生了與上面相反的現象,同一個體出現差異性。這個太厲害了!這些自己培養出了ghost的AI與像素子這樣的義體人形成了一對辯證的關係,就像那幅畫《創造亞當》一樣,上帝(人類)創造了亞當(機器人),上帝將生命賦予亞當,而亞當偷食禁果(塔奇克馬對於生命的探索與追問,這也是補番最頭痛的地方,想當年我還要暫停做筆記....)後擁有了自己的靈魂。塔奇克馬是有了ghost的shell,義體人是有了shell的ghost。而ghost與shell,AI與人類,這些的辯證關係,就是我認為的攻殼機動隊TV版哲學思想的核心!
這樣就是一生二,而把AI與人類的二元矛盾放到整個社會中聯繫一些實際問題,像電子腦硬化症問題,難民問題,貴腐老人問題,就與社會完成了「二生三」,最後三生萬物!(這部分我覺得沒法多做評論,如果你能說清,你就看清「萬物」了,出部書吧,少年!)所以我越想越覺得攻殼TV版真是博大精深啊!它不走什麼歪門邪道,就是通過講述「真實故事」引出關鍵的三方矛盾,最後九課以行動給出自己對於矛盾的理解,而僅僅是理解加妥協,他們還是把解決問題的思考連同一個架空了的真實世界一起留給了觀眾。
只做拋磚引玉,攻殼這種東西,不多看幾遍跟沒看一樣!而沒有自己的理解也和沒看一樣!
另外,塔奇克馬、巴特、素子與久世的「四角戀」也很精彩(大誤.......最開始的漫畫版本,賽博朋克也就是個表現手法,頹廢一點的風格看來是作者喜歡。討論了人類失去肉體用機器代替能否保持原有靈魂的自然的純粹。而後我感覺作者通過創作也討論了一個靈魂的建立方式,實際上,沒有靈魂是孤立的,「他們」都是通過外界不斷的刺激和與其他靈魂的交互。作者又提出來了一個新問題:在計算能力足夠的情況下,再通過虛擬接觸和大量刺激的條件下,有人在一個無限寬廣的網路上埋下了一個種子,那麼這個種子是否能發展成一個靈魂呢?就像我們常常說的宇宙無限寬廣肯定有另外的智慧文明一樣,網路無限寬廣,會不會存在新生的「靈魂」或者是生命形式。
至於後來的電影版本簡化了很多東西,反倒是音樂和畫面更加吸引人。多以電子戰這個很時髦的噱頭。而TV版什麼的又加入不少新元素,挺好玩的,但是感覺最成功的還是不管是劇場版還是tv等,總會看到原作的影子。大概有一部分還是在反映日本帝國時代的政治夢吧……從內務省沒有解散反而進一步加強了超越法律的權力來看,攻殼應該能引起日本一代人的回想,畢竟戰前日本國家權力的象徵就是內務省。1947年GHQ強行解散了昔日國家的象徵,導致了日本一代政治人的失落和迷惘。80年代初期,在中增根康弘和後藤田正晴兩位內務官僚出身的政治家的努力下,日本重新設置了承擔一部分舊內務省事務的總務廳,而且後藤田正晴出任了第一代長官(1982)。
也許是時代的巧合,攻殼漫畫發表於1989,也就是中增根時代結束後的第二年。攻殼的核心機關公安九課是設置在內務省之下的超越法律的內閣總理大臣直屬組織,某種意義上反映的是中增根在其任內一直希望實現的恢復舊內務省建制,統一國家公安和警察力量的夢想。
從當時的時代來看,承擔舊內務省最重要職責:公安、警察事務的是國家公安委員會·警察廳,而該省廳的最高長官就是國家公安委員長,通常由繼承了舊內務省地方行政管轄指導職能的自治省大臣兼任。而中增根最大的願望就是恢復舊內務省(包括自治省,總務廳,國家公安委員會等省廳的權力),統一國家的地方行政,警察和公安事務,儘管由於種種政治因素,最終沒能實現。但是在2001年中央省廳再編中,總務廳與自治省和郵政省合併形成總務省,也算是向恢復內務省建制邁出了一大步了吧。
而攻殼正是一個完美重現日本戰前大國政治生態的作品,統一的地方行政管轄權,強大的警察組織以及超越法律的公安力量。其中儘管有陸自和海自等戰後要素,但是象徵著舊日本帝國權力的內務省的存在還是讓這個作品看起來具有極強的軍國主義色彩。
努力活到大腦插電的時代,意識永生即是永生,世界將會無限寬廣。
簡單的說,攻殼機動隊電影版講哲學,95版人的自我意識,第二部劇場版無罪講了太多東西,喜歡的人很少;tv版第一部講社會學,SAC現象的形成以及表現等等;tv版第二部講政治,耍了很多政治手段,內核是日本人的政治大國夢;ova 講老年化問題及網路戰。新劇場版及tv版,呃,還是不說了。
你們,到底,能不能,把漫畫電影tv新劇場版,給分開啊。
怎麼就那麼大臉直接認為都是一體的。
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議會制國家,總li 是可以頻繁更換的,也常常不是國家和黨 pai 的實權控制人,只對總li 一人錦衣衛式的效忠,這是九課頻繁被當槍使和背鍋的本質原因,即它依靠的政 zhi 力量的不確定性。作為一把極其鋒利的劍,卻無法用自己的手握住來掌控自己的命運。如何超脫於黨 pai 或者組織機構,只有確保組織機構的獨立性和建立共識的使用九課的正規法 zhi 流程,才有可能實現九課這樣的特 wu 組織的長久。不過這樣就不可避免成為警 cai 部門式的官僚臃腫的組織,從而喪失了特 wu 組織的靈活性和秘密性。所以說,這樣的特 wu 組織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己背負了被當槍使和背黑鍋的原 zui 。
攻克機動隊之所以獲得這麼高的聲譽和它對於生命的討論是分不開的。但是可惜的是我對於哲學一竅不通,不得不從另外一個偷懶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這個角度就是導演本人。押井守出生於1951年戰後。和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其實可以做一個有趣的比較。宮崎駿作品中的樂觀和果敢和他本人在轟炸中度過的童年是分不開的。當阿西達卡發現自己被詛咒時沒有哭爹喊娘而是冷靜地收拾行李離開了家鄉。而與之相對的,押井守作品中的虛無和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也密不可分。與他作品中的冷峻相不同的是,押井守年輕時其實是一名熱愛社會活動的左翼憤青。在中國文革的影響下日本青年圍繞著日美安保法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鬥爭和抗議,押井守就是他們其中一員。渴望日本擺脫美國軍事殖民,成為正常國家的思想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里。但是在歷史的車輪的碾壓下,青年們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意義。三島由紀夫的自殺也就標誌著戰後日本年輕一代精神上的死亡。所幸精神上的空虛可以由物質來滿足。70年代日本的告訴經濟發展暫時填補住了日本人精神上的空虛。但是廣場條約之後的瘋狂並沒有持續多久,日本彷彿突然間進入了失去的20年。而91年蘇聯的解體,更是標誌著那一代人精神上最後一層遮羞布被撤了下來,內心的空虛與無助再也遮蓋不住了。就在這時,押井守製作了在我看來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機動警察2自由保衛戰》。之所以我認為這部作品最重要是因為它基本表達了押井守個人的政治思想。擺脫美國統治是左,日本國家正常化是右。通過左的路線來達到右的目的毫無疑問是矛盾的。而這種矛盾正是這部作品的主題。戰爭是由什麼引起的而和平又應該由什麼保護?在這部作品中押井守沒有給出答案。動畫的結局中本來想向世人展現戰爭可怕之處的舉動,反而成為了鷹派加強軍備的理由。這是押井守的諷刺。不但是對戰爭販子們的諷刺,更是對人民的諷刺。人民不會思考,淪為政府的傀儡。以這種對人性的諷刺為基礎,押井守在2年後的1995年製作了《攻殼機動隊》。而在我看來押井守在《攻克機動隊》中真正想表達的是對90年代日本一潭死水的社會的反思。少佐是全身機器的人,而傀儡師是有人類靈魂的機器。這正像是近代的日本人,缺少物質但精神豐富,缺少精神但物質豐富。動畫最後兩人的合體正表現出了這兩類日本人的合體。一個精神和物質雙豐富的日本的誕生。這正是包括押井守在內的日本左翼青年曾經為之奮鬥的目標。劇場版的最後,新生的少佐說出了著名的台詞「網路是如此寬廣。」對於1995年的押井守來說,他大概也希望一個全新的日本能在新的世紀中擺脫20世紀的困頓吧。
「生活在別人的夢想里,和死了有什麼區別?如果說逃避現實叫做浪漫的話,那麼我就是有一個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
-素子
《攻殼機動隊》(以下簡稱攻)由士郎正宗於1989年開始創作連載,並於1995年開始製作成動畫在電視TV和電影中出現,並被@張靜初評價為日本動漫電影的巔峰之作。
故事內容講的是在未來世界裡,人類的思想和肉體可以分離並通過網路終端進行互動。而各種高科技犯罪也異常猖獗。
在這一背景下,一隻以草薙素子少佐(全身義體化)為隊長的秘密特殊部隊「公安九課」(通稱:攻殼機動隊)通過一些特殊方式秘密鎮壓高科技犯罪的故事,這是一部主題圍繞「存在的思辨哲學」的漫畫,即肉體和靈魂之間的關係。
其實很想吐槽一下片名的翻譯,《攻》這個名字真的對於很多不知道內容的觀眾來說,很容易會誤認為是一部無腦熱血的科幻動漫。由於年代久遠的問題,現在要去回味這部立意深刻但畫風古早的神作,也略顯乏味了。以至於這部不斷討論著人體、靈魂與社會關係的神作後來被《黑客帝國》借鑒大火了一把。
這次真人版的重拍,總算讓《攻》終於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定檔於17年3月31日上映的《攻》由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及日本電影教父北野武主演,雖然有諸多關於素子人設需要亞洲人種飾演的吐槽,但是考慮到票房號召力的問題,啟用好萊塢演員也是權宜之計,而且有這麼強大的卡司也算是對原著黨的一種彌補吧。
這部據說是還原度最高的漫改電影預告片一經放出就備受影迷的期待,僅2分16秒的零星經典鏡頭的重現,就激起了無限情懷,多個場景都對95版的動畫進行了高程度的還原,曾經那個顛覆了人們對待科技、人工智慧及機器人觀念的少佐,又回來了。
可能是尺度的關係,除了那件像保暖內衣的光學迷彩,斯嘉麗對素子的詮釋也令人驚艷。
另外,作為巴特還原度100%的男人,沒有讓連姆尼森來飾演真是遺憾吶。
「如果生命的本質是通過DNA傳播信息的話,社會和文化也只不過是個龐大的記憶系統。」
話說回來,這真的不是一部少年動漫,特別是04年的劇場版-《無罪》中,由於電子腦的存在,對白的劇情中大量穿插著義體讀取歷史各個時期的名著進行引用,晦澀難懂,這讓當時還是少年的我各種不明覺厲。畫質方面,各種精良到變態的細節就算放到現在也是數一數二的,同時《無罪》也成為了第一部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動畫電影。
據說04版的《無罪》製作預算就達到驚人的20億日元,可見原作者士郎正宗及押井守監督對其的用心良苦和信心。
關於配樂
川井憲次的《傀儡謠》算是《攻》中出現最頻繁的音樂之一,特別是在義體人初誕生的場景和在香港執行任務的場景中,這首運用保加利亞古唱腔演繹的作品與士郎正宗的初衷達到了高度默契。擁有強烈的古老和風元素,妖異且華麗的吟唱中帶著濃郁的宗教和末世韻味,大量太鼓的應用讓人們的心靈被這種儀式感不斷的撞擊著。
士郎正宗會請到川井這樣一個鬼才擔任音樂製作也說明他本人對用音樂表達哲學命題的重視和執著。今年士郎正宗與ELECOM聯合設計的EHP-SH1000耳機同樣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同樣是濃濃的攻殼風,偏好曲風也是適合太鼓的低音和多種樂器的大動態複雜音樂形式。
包裝附刻了作者的本人簽名,耳機採用全金屬的機身打造,耳機採用雙驅動同軸設計.
上市後各大數碼類網站都對其進行了評測,作為該品牌的新旗艦耳機,也像市場上許多高端耳機一樣,支持MMCX換線操作。
而耳機搭載的該品牌獨有的帝人特多龍生物振膜也是為ACG動漫音樂專屬打造,就像是為《攻殼機動隊》量身打造一般。
相信電影正式上映之後又能給讓一部分影迷好好解一波毒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