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並學習日本戰國史的意義在哪?
小學的時候開始玩《太閣2》,高中的時候接觸《信長之野望》,這些都給予我對日本戰國史的濃厚興趣,我想有不少人應該也是如此。近日看完《德川家康》,再加上知乎對於遊戲的熱門回答,更加困惑。
1.相對於歷史更加波折,歷史事件更加豐富的中國,日本戰國史是不是被過分誇大了?
2.畢竟日本的人口數以及領土都小於中國。而且想要了解日本這一民族及歷史,光是看日本戰國史是不是過於狹隘了?
關注日本戰國史十多年了,但目前我仍是沒有想明白在現如今在我國國內、在網路、在非專業的大環境下學習日本戰國史的真正意義何在。就我個人來說,持續關注這個話題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興趣,而興趣恰恰就是學習的動力。說起來為了這個興趣,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實際上對我的工作、生活沒有什麼積極的幫助,但卻因為這個愛好,認識了很多同好朋友,這倒算是一個巨大收穫。不時跟朋友們討論討論歷史,侃侃大山,對於有志於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覺得有些小愜意,對我個人來說算是一個意義吧。
但在前述的那些大環境下想以學習日本戰國史來改善生活,獲得豐厚回報,或想以此為業的話,恐怕就比較困難了,所以我覺得現實意義不大。
初中時不小心看到了光榮的戰國無雙,從此對戰國史痴迷,當時每天都在QQ空間發些很中二的日誌,比如《花之慶次!日本戰國傾奇者》,內容自然是百度裡面搜的前田慶次簡介。結果成功釣上了魚,也就是認識了一直和我相處到今天的知己。當時我們利用中午放學回家就大量查戰國人物的資料,下午上課前就在操場交流,有時候會爭執,然後第二天中午再去查,下午又來交流。記得當時爭的最多的是織田信長的長是zhang還是chang。
之後呢…我建了一個QQ群,到處去各大貼吧打廣告,原諒我當時名字的中二,這些都是群民片,不是我們的扣扣昵稱,已經很多年定格了。很多群友去了日本留學,日本工作,可以說這段歷史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我們很多人吧。
之前的群名叫世道流轉心難卻,那天我改成了昭心不再歸甲斐。畢竟大家很多年沒說話了,我現在也再沒那麼多時間去看日本戰國了。
個人覺得日本歷史同所有國家的歷史一樣都有被誇大的問題,但是縣長鬥毆說肯定是無稽之談,如果你能指揮好幾十個有武裝有封地的人打好一次架,我會很佩服你的。
要了解日本人可以看一下《菊與刀》,雖然裡面很多地方當今有些不適用了,或者去看日劇大概也能了解一些日本人的特點。我家人去日本旅遊回來就說了三個字:「有禮貌!」
某些情況下很有意義,可以避免人犯蠢。有史為證: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超乎尋常地「關切」,事發當天的10點30分,日本當局便發表了一份聲明;6月12日,又用中日兩種文字發表了《關於老道口現場調查報告》,極力顯示清白。當張作霖離世的訃告於6月18日發出後,日本政府又派駐中國大使林權助為「特命奔喪專使」,前往瀋陽弔唁。林權助返回日本後,在東京車站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及我國東北的形勢,林權助說:「今天的東北實際情況,同我們日本當年幕府時期德川家康時代很相似」。
讀了這段報道,張學良說:「我不甚熟悉日本的歷史,但我對林權助講話,確很注意。有一天,我從北陵別墅回城,路經鼓樓北,到商務印書館,下車翻閱所陳書籍,恰巧看見一本《東洋史》,內中載有德川家康一段事迹,乃購一冊回去閱覽。對德川這一段史實,閱覽得特別仔細。」
關於這本書的來歷,有不同說法。《遼寧文史資料》第15輯《楊常事件述評》一文稱,這本書是時任滿鐵經濟調查局理事長的大川周明送給張學良的,書名叫《日本外史》。據說,大川周明還特意用紅筆把豐臣秀賴被權臣德川家康推翻的一段史實用紅筆勾畫出來,暗示楊宇霆即是德川家康,而張學良則是豐臣秀賴。這樣做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暗示楊宇霆有奪權野心,希望二人「火拚」,日本也好從中漁利。
據盧廣績(張學良親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瀋陽市副市長)回憶,張學良曾給他講過那段日本歷史,說豐臣秀吉死後,他的兒子豐臣秀賴繼位。豐臣秀賴「年少英敏,但貪圖享樂,不甚理國政,一切政務委其岳丈德川家康(並非岳丈,德川的孫女嫁給秀賴)來執掌。當時秀吉兒子想,他是能夠控制他岳丈的,認為德川家康不敢對他有何異謀,因此委以實權,自己便可以更自由自在的過著享樂生活。不意後來德川突然發動政變,竟殺了秀吉之子,取而代之,滅了豐臣氏,建立了德川幕府。」
張學良說:「看過這段日本歷史,我當時在想,林權助為什麼說這番話?於是就聯想到我們東北的內部情況。」可見,豐臣秀賴的「教訓」無疑對張學良有極大的觸動。盧廣績也說:「楊常之死,林權助的講話,起了一定的作用。」不過,筆者倒以為,當時東北的局勢,與德川家康時代並不相似。豐臣秀吉死時,秀賴年僅6歲,還是個黃口小兒;而張作霖突遭變故之時,張學良已經28歲了,且久掌兵權。正如何柱國說的那樣:「楊自命是東北諸葛亮……而張卻不是西蜀的劉阿斗,這一悲劇之發生,遲早是難以避免的。」
出處似乎是《時代商報》上的一篇文章。張學良為何殺楊宇霆 日本人蔣介石同出「反間計」
張學良讀了某種神奇的日本史,認為豐臣秀賴是被臣子德川家康用陰謀政變的方式推翻的。事實上硬要比附的話,楊宇霆也就算一石田三成而已。當時真正盤踞富庶的平原地帶、玩弄「征夷」名義、以全國武家領袖自居的大大名,顯然另有其人。張學良不明乎此,日後終成喪家之犬。可見學好日本戰國史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千萬不能隨便去書店買本書讀,會中毒的。
如果不是光榮公司,中國恐怕沒幾個人對日本戰國史有興趣。
1.日本戰國史演義小說歷史野史混雜在一起,誇大傳奇這些東西肯定是不少的
舉例:長篠合戰號稱柵欄鐵炮三段射完勝武田騎馬隊..實際上這是不靠譜的..網上論述的很多..
在日本史研究領域有種說法,說是近現代日本人的價值觀是在戰國時代奠定基礎的,所以要想了解或研究日本的近現代史,首先就要了解這一切發端戰國時代。當然這是一家之言,姑妄聽之。如果對於歷史感興趣,任何一段歷史都是值得花時間去了解。
1.我不覺得相比來說中國歷史更波折,同一時間段內日本更小勢力更多變數更大。2.個人比較反對那種所謂的日本戰國就是一群縣長打架的說法,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以史為鑒的話一場百萬人的大戰和場幾千人的械鬥可能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僅僅以人數或裝備來評價戰爭的話,那我們的抗日戰爭豈不是要被美國嗤之以鼻了,這就像那就局句歷史中經常說的,文明有高下,文化無貴賤。3.日本之於中國,猶如鯰魚,因此個人學習了解日本只為知己知彼嘛。推薦本戴季陶的日本論
對我來說其實沒什麼意義,只是玩光榮遊戲的附贈品而已。畢竟玩太閣5你不知道史實很難自己打出人物卡
強行解讀一發
看到有人回答,戰國是日本國家價值體系形成的根源。感覺很有道理。
自古墳時代起,日本文明是幼年少年,長期處在拓荒與侵佔蝦夷領地狀態,其次作為年輕國家學習各種經驗,文化上受中國影響也大。
而自戰國始,這個國家完成了島內統一,新矛盾也顯露了出來(人地),大概是長久的內鬥告訴了單一民族的(忽略一下蝦夷)日本人他們核心的矛盾該怎麼解決,於是在內鬥中日本這個國家有了自己的脾氣秉性。後來也就有了豐臣秀吉的大陸政策,以及一輩一輩認同這個觀點的人為之奮鬥。加之雖有明治維新,但整個社會體系卻沒有根骨里擺脫戰國帶來的體系。
把這個國家比作人,大概可以把那句老話反過來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興趣。
現在的中國,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一間辦公室的勾心鬥角都能編成幾十集的電視劇,吸引眾多劇迷津津樂道,為什麼不屑於了解日本這個時期的歷史呢?即便是如津輕為信這樣知名度不高的人也是一生竭盡所能去達成自己的野心,他身上所發生的不比大多數影視作品裡的故事精彩嗎?如果只接觸小說,拿就不能怪歷史被誇大;如果只想找優越,那確實能找到許多。只是吐槽。
太閣,野望,我也都玩過,光對戰國史的理解似乎有些片面,我覺得了解日本人文風俗,看看野史或許用處大點,其次,雖然中國文化長遠,波折,但朝代更迭反覆,多民族文化使漢文化及最純正的中華文化無法完整保留傳承,相反日本文化一直被傳承著,沒有受到多大侵襲(除明智維新後),多看看黑澤明的電影,能讓你更了解日本,也請你多多了解日本戰國前鎌倉時代及戰國後幕府江戶時代,借鑒日本維新的成功,學習日本改革的成功之處
Keep your friend close, keep your enemy closer.
說句大實話,我看日本戰國歷史主要為了玩遊戲。看到蒲生賢秀,收。看到黑田重隆,收。他們自己不強,看過歷史知道他們後代強,收收收,哈哈哈。
至少那個叫木下藤吉郎的人在初中的時候著實的激勵過我
(當時玩太閣立志傳,並不知道他就是後來的豐臣秀吉,但的確遊戲里的那種英雄史觀還是很燃的)
因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在東亞文化圈內最近的一次在重重門閥重壓之下的一次底層人民的逆襲,下克上層出不窮。孤兒松永久秀刺殺將軍,賣油翁美濃蝮蛇奪取國家,更有第一代戰國大名北條早雲關東建國,純種屌絲藤吉郎上位。關東管領反覆易手,幕府將軍被廢比我們換皇帝還勤,看似天下已定卻暗潮洶湧關原大戰天下大勢分明。父子相殘,兄弟猜忌,各種繼承人糾紛,花倉之亂,御館之亂,這是個人人都有可能上位的時代。
看看現如今的各種權貴橫行,強權鎮壓,人人為生存謹小慎微,我們就不需要點精神寄託嗎。
日本戰國史?有這個說法嗎?
可能因為我只是本科沒有細分專業,但是上學期還是選修過德國史和日本史的。
日本史是絕對是值得研究的。
我在情緒上很不喜歡日本,但不得不承認這個這個民族還是很有一些地方值得學習的。
要全面了解日本的歷史,當然不能只看日本戰國史.......
不行我還是對這個叫法存疑。
我去確定一下再回來,上學期的課了記不清楚不敢亂講。
其實在文史哲領域,搞清楚定義,已經完成了一個小目標了。跟看三國史一樣的意義
我是通過司馬遼太郎了解的。是作家太能還是時代太能?總之,吸引了我。當然後來光榮公司也出了力。我對光榮是中性評價,她製作三國也很給力。
你都說了太閣和信長了,這難道還不夠嗎?
推薦閱讀:
※關於朱元璋/明朝的書籍或者電視劇有哪些推薦?
※三國演義中都有哪些虛構的內容?
※西遊記中倒換通關文牒的目的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類似於《北京法源寺》的小說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