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貴州畢節四名留守兒童集體喝農藥自殺事件」?

6月9日23時許,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4名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

4名兒童為留守兒童,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父母均在外打工。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兒童死亡原因展開調查。另據媒體報道 田坎鄉多名村民稱,4個孩子是一家的,其父打工,母親3年前「被人拐跑」,爺爺奶奶已過世,外公外婆年紀大了無法照顧孩子,只剩4個孩子在家中。


我曾在陝西周至縣的某農村高中支教過兩年。雖說我對本地高中生的情況更熟悉些,但我也向其他在本縣的小學、初中支教的志願者以及當地老師深入了解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情況,故而對留守兒童現象有些了解。現將我了解到的情況以及我們這些老師的思索梳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先來點背景介紹。周至縣雖是省級貧困縣,但該縣經濟在全國農村屬中等水平,特色農產品是獼猴桃和花卉苗木。據我了解,本地居民人均佔有耕地面積不足一畝,每家大概有3畝左右的地,年收入約2萬元左右(這還是種植經濟效益較好品種的獼猴桃的收入情況,如果種小麥玉米則收入更低)。介於單純務農收入較低,絕大多數的農民都會在空閑時打零工,比如在「勞動力市場」等待僱主雇他們給獼猴桃地拔草(60元/天),或者在栽種苗木前挖坑(100元/天),再比如去工地上幹活等。這些人還算是被土地拴在家鄉的。然而,對於鄉民來說,能外出打工總比留在農村體面,收入也相對較高些,故而很多人選擇進城務工。這種情況在秦嶺山裡人家尤為普遍,但凡還年輕、有些氣力的山民都去打工了,山上的黃土房子真的是「十室九空」,留下的只有或老邁或殘疾的人。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鄉民們無論是留在農村還是進城務工,其本質都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剩餘現象的必然結果。3畝地,一個勞動力就足以應付,可種地的錢遠不夠一家人開銷,所以你總能看到農人們早出晚歸地奔忙——忙農活,忙打零工。之所以要強調這個,其實是想說明,在留守兒童之外還存在著「隱性留守兒童」,他們和父母接觸的時間也很少,也值得我們關注。但介於本文主要談的是留守兒童的問題,這些我們放到後文再說。

據我調查,本縣平原地區的兩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留守率約為50%-60%,秦嶺山腳下的某九年一貫制學校留守率近90%(山腳下的學校收的山裡娃較多,上文已述及,山裡人家能打工的都去打工了)。其實,對於土地貧瘠、交通不便、耕種方式原始的山區而言,進城務工無疑是山民們提高生活質量的最好方式了。山裡生活苦極了,山裡人大多住著黑洞洞的黃土屋,有些房子都快倒了,屋主人也無力去修補;山上少有平整的耕地,有些地離得還很遠,成熟的麥子得肩扛手提拿回家(手推車不好走山路);院子後面栽棵核桃樹、櫻桃樹、柿子樹,養兩隻豬,屋角是裝著兩三隻雞的雞籠,這些就是全部的家當了。有些山裡娃在周末放學後得走2-3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家,更遠的得騎3個小時的摩托車,遇到下雨天滾一身泥一身水。

雖說家境困窘更容易引發我們對於留守兒童的同情心,但這並不是這些孩子正在經歷的最大困難。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愛與關注所引起心理問題才是。留守兒童群體往往出現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一部分學生成績優異,對老師恭敬有禮,但性格敏感易怒,有時會有暴力舉動。比如某品學兼優的孩子在寫作業時受到同學講話聲的干擾,他突然暴怒,將講話同學的頭給打破了。這些孩子往往在學業上苛求自己完美,一旦遇到挫折就特別沮喪。我猜測,這些孩子大概是將情感寄托在老師身上,希望通過自己的完美表現獲得所有老師的喜歡,所以當他們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時便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另一部分學生是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對象——他們撒謊、打架、不學習,幾乎「無惡不作」。我想,這些孩子也許是希望通過負面行為喚起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關注,畢竟「犯事」以後老師會跟家長溝通,而家長至少會重視他們一下,哪怕是打罵呢。當常年在外的家長回家與孩子共處的時候,這些「壞孩子」都會表現得特別乖巧,與之前判若兩人,但家長走後便又立刻「原形畢露」了。很顯然,成績優異的留守兒童升學的可能性較高,我在支教高中(這是一所重點高中)做過問卷調查,發現留守學生的成績要好於非留守學生,所以我推測,被好高中「收割」的留守學生應該主要出自這一優秀群體。但我同時也發現,這些孩子普遍都有些自卑,性格往往趨於內向,他們時常表現出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助,雖然勤奮刻苦,但他們卻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可以通過獲得好學歷來改變家庭命運。而對於那些讓老師頭疼的留守兒童們,不理想的成績降低了他們升學的可能性,多數學生初中畢業甚至沒畢業就去打工了,因為在學歷上不佔優勢,他們很難找到好工作,也許他們在異鄉繼續重複著父母輩辛苦謀生的命運……

下面來說說留守兒童的家長。根據他們對孩子的撫育及教育情況,我們可以把家長們分為三類:心系孩子型、只管飽暖型和感情淡漠型。

心系孩子型的家長雖然未能長期陪伴孩子成長,但他們盡了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撫育和教育孩子。他們關注孩子的成長,時常跟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孩子一旦出現問題便積極應對,甚至會趕回家來跟孩子交流。也有家長寧願少掙錢也要至少留下一人陪孩子。心系孩子型家長培養出的學生往往品學兼優,他們的心理問題雖然也存在,但相對比較輕微。

只管飽暖型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甚上心,他們只管給孩子吃飽穿暖所需的錢。這些家長普遍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自己沒有能力和精力去教育他們。這些孩子的監護人一般是爺爺奶奶,有的則是其他親戚甚至街坊鄰居。如果沒有監護人則由大孩子照管小孩子。但時常出現的狀況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過於老邁而無法照管他們,所以這些孩子回家後還得做飯洗衣,照顧爺爺奶奶。無監護人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他們的衣服和小臉都臟髒的,班主任就得時常提醒他們該洗臉了該洗頭了該洗澡了該剪指甲了等等。這些孩子都特別依賴老師,很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在這裡舉兩個例子:一名13歲的女孩帶著她10歲的弟弟獨自生活,他們的父母分別組建了新的家庭,父親每個月會給姐弟倆送生活費。在朋友和鄰居的幫助下(姐姐的小姐妹會來幫著洗衣服,鄰居會幫他們澆地、送他們蒸饃),姐姐把弟弟照顧得不錯,但孤單還是無可避免,所以他們收養了兩條狗,弟弟有時會摟著狗一起睡。志願者老師家訪時,姐姐做了一桌子的菜,能幹極了。但如果沒看到床邊紙折的風鈴和花花綠綠的頭繩,誰又能想到小大人似的姐姐也還是一個孩子呢?另一個例子:一個五年級的女孩打幼兒園起就沒再見過媽媽。一次課間,離家多年的媽媽帶著一大袋好吃的想見女兒,但任憑老師如何勸說,女孩就是不肯離開教室半步。這個女孩平日里很依賴老師,也許她是把對媽媽的眷戀投射到老師身上了。

第三種家長類型,即感情淡漠型。這類家長對於撫養照管孩子的責任意識很淡,再加之孩子不在自己身邊長大而對孩子幾近不聞不問,甚至有家長不怎麼記得自己在老家還有個孩子。感情淡漠型家長的孩子有的連生活費都拿不夠,班主任往往得墊錢給這些孩子吃飯。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被家長拋棄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是被永遠地拋給了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有的父母遠走他鄉再也不回來了。比較典型的情況是,孩子父母是在打工時認識並回鄉結婚,但因女方非本地人或者夫妻矛盾導致女方出走,男方便到別處當上門女婿或者另娶她人,為增加再婚成功率,他們謊稱自己沒有孩子或直接表示不要孩子了。也有父親去世母親丟下孩子跑了的情況。舉個例子: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的媽媽跑了,其父把孩子扔給自己的姐姐,他自己繼續打工(可能組建了新的家庭),連孩子的生活費都很少給。孩子的姑姑為此很有怨言,經常打罵孩子。女孩很瘦小,每天都很少說話,她有時會偷偷地拿別人的零食吃。這些孩子的心理問題非常嚴重,但該怎麼解決呢?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在外打工的家長如果能做到保障孩子的溫飽、儘可能地給予孩子的成長以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況都能好很多。在現有城鄉二元體制無法很快改變的情況下,針對留守兒童問題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鼓勵父母至少一人陪著孩子(可用經濟激勵的方法),因為父母一人陪著孩子比父母雙雙在外打工對孩子的成長要好得多。其實,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其根源大多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時至今日,我依然無法完全理解一些家長:你說他們根本不關心孩子吧,但他們會因常年在外打工、陪孩子時間少而心懷歉疚,但凡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哪怕是孩子在村子裡跟別的孩子打架也會遷怒學校和老師(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不少家長還是比較理性的)。個別家長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往往是舉家來學校鬧,向學校「討說法」。舉一個例子:某男生在周末從家裡離家出走,給家長留條說自己不想念書了。家長大概找了一下沒找到,於是全家來學校找班主任,聲稱娃要是丟了就要跟班主任同歸於盡。結果最後在車站找到了孩子,該男孩表示,自己離家出走是因為父母老打罵自己。面對這些不理性的家長,學校也常常「以暴制暴」,家長吼得大聲,校領導比家長吼得還大聲,偶爾目睹這些場景,只覺難斷是非,惟余荒誕。如果你要說家長們關心孩子吧,那他們怎麼能做出上文所述種種令人齒冷的舉動呢?

綜合留守兒童家長和非留守兒童家長的情況,我總結出本地農村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四個問題:

1.沒時間、沒精力教育孩子。拋開外出打工的家長不談,我們來說說為何留在家裡的家長也對孩子管教甚少。上文談到,為賺夠家庭花銷的錢,絕大多數鄉民除種地之外還四處攬活干,待到回家吃晚飯時(孩子往往只有吃飯時才能見到父母)已經是筋疲力盡,實在是沒有時間和精力關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具體情況,他們也只是簡單地問:作業寫完沒?考得如何?若是孩子沒考好或是做錯了事便大多會受到簡單粗暴的管教。這種只關心結果不關心過程的教育方式必然導致孩子一味追求好成績、好表現(哪怕是通過錯誤的手段)。在我支教的高中,學生的作弊現象比較嚴重(即便學校採用嚴厲的手段杜絕學生作弊,但效果還是不甚理想),尤其在要開家長會的考試時,學生如臨大敵,各種作弊方式層出不窮,為的就是平安度過家長這一關。我真是覺得可悲,既為家長,也為學生。

2.不重視家庭教育。很多農村家長並未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同城市家長相比,他們為孩子成長投入的心力實在是太少了(雖然不少家長能做到在物質上對孩子不吝投入)。也許是囿於自己的知識水平無法給孩子提供學習指導,家長們本能地依賴學校教育,不只是留守兒童的家長,很多非留守學生家長也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他們覺得,自己的娃學習好固然很好,學習不好說明不是讀書這塊料,自己也輔導不來,至多給娃買個學習機或跟老師交流一下,實在學不動就只好讓娃去打工,反正自己把婚房給娃準備好(農村的蓋2、3層小樓、豪華婚禮、奢華葬禮以及人情往來也是促使家長進城打工的有力推手,在這裡,什麼都能丟但面子不能丟),給娃找著對象(真有父母是為了給娃找對象才花錢讓娃上高中的),父母的責任就盡到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嘛。在這樣聽天由命的思想基礎上,農村家長在配合老師教育學生時往往不夠負責(你見過一學期一度的家長會還得老師逐一給家長打電話強調必須至少有一個監護人來參加,然而還是有人不來的情況么),學生犯錯,老師請家長時聽到的最多託辭是:a.我很忙,來不了;b.就這點事?以後有這樣的事不用給我打電話了。來學校以後,要麼抵死不承認孩子有錯,要麼打哈哈數落孩子,沒想著解決問題,還有就是惱羞成怒,當著老師的面對孩子拳腳相加。甚至還有打工返鄉的家長在被請家長後趁老師去叫學生的當口偷偷溜走了……(溜走了……走了……了……)

3.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良好品德。孩子放學回家沒人管,玩野了,在學習時無法專註,基礎不紮實,造成升學困難。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也不注重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則意識(爺爺奶奶帶的孩子這點尤為嚴重,他們溺愛孩子,故而這些孩子毛病多、任性、脾氣大、不聽話),致使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很不好(帶低年級班主任就是一場噩夢):他們到處扔垃圾,在牆上亂塗亂畫,吃飯時把飯菜撒得到處都是(教室一天掃三遍還是髒亂不堪),上課時吵鬧跑跳。老師還得從頭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這極不容易。當然現在上幼兒園的農村孩子多了,孩子們的習慣也被培養得好多了。另外,家長也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孩子遇事傾向於通過暴力解決,校園欺凌時有發生。

4.不良的地域風氣減弱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某些鎮子打麻將成風,該鎮家長也大多好賭而很少照管孩子。他們甚至巴不得孩子一直住校,讓學校幫他託管。舉個例子:某學生總是肚子疼,其家長在幾次來校接孩子去醫院之後乾脆就不來了,她聲稱自己家裡還有個更小的孩子要照顧,無暇分身。其實,她正是因為忙著打麻將而很少關心孩子,所以孩子才會用裝病的方式來博得家長的關注。反之,好的地域風氣也會促使家長關注孩子的教育。某村家長有比拼孩子成績和特長的風氣,該村家長不僅時常主動向老師了解學生的情況,甚至還會掏錢讓孩子去縣上上興趣班(這在農村地區並不常見)。

在部分農村家長身上還存在一種不普遍但一直存在的問題,那就是莫名其妙地厭惡某個孩子(我說莫名其妙,是因為這種區別對待並不一定基於重男輕女,被嫌惡的也有男孩子)。你可以很容易分辨出哪個孩子在家裡「受寵」,哪個孩子是被父母嫌棄的。被愛著的孩子通常衣衫整潔,舉止乖巧,特別有靈氣;被嫌惡的孩子老是邋裡邋遢,性格總有種說不出的彆扭。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父母的愛和關注對於孩子的成長真的是極端重要的。

其實,留守兒童問題和「隱性留守兒童」問題給學校增加了非常多的壓力和困難。

首先,這些孩子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都源自父母不在或很少在孩子身邊陪伴成長,他們缺少的是父母的關愛和教育,但學校無法幫助學生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請不要說用老師的關愛來代替父母的愛,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校教育只能就事論事,不寫作業?罰抄十遍。打架?打罵一通就老實了。可是學生的問題解決了嗎?壓根沒有。所以學校只能陷於粗暴教育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再粗暴教育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對於學生來說,最需要的愛和關懷得不到,得到卻是對身心都有負面影響的打罵體罰。再加上成績不佳引發的歧視,孩子的自信心和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隨著也許會成為棟樑的希望一併漸漸湮滅了。

其次,本該由家庭教育培養的良好習慣因著家長的失職而在孩子身上缺失,老師便得從頭來教:教學生上課時不能滿教室跑跳,也不能隨便大聲說話,教學生垃圾應該扔到垃圾桶里,教他們不可以在牆上亂寫亂畫,教他們吃飯時不能到處亂跑,吃不完的剩飯要倒進泔水桶而不是飯桌上……這樣一來,小學班主任老師的任務便極為繁重,不僅要承擔教學和班級管理任務,還要補學生家庭教育落下的課。除此之外,因非寄宿學生回家無人管束而勢必到處瘋跑著玩,寄宿學生一無聊就打架生事,也因想提高學生的成績,學校便給學生加課加自習,課排得滿滿當當,作業布置得做也做不完。全縣的初中畢業班更是陷入了補課大戰,學生上課上得眼都直了,腦子都不轉了。學校的動機自然是好的,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想讓學生考入好學校,但這種漫灌式地填塞畢竟違反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啊。老師們呢,也在「分數為王」的評比中疲於奔命,教學任務已經很重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老師在編不在崗,再加上瘋狂補課,教師跨年級、跨學科代課的情況比比皆是),還要如何提高學生成績?一條路是,認真分析學生的作業和考卷,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和講解,這種方法當然好啊,有的放矢嘛,可這樣做的老師累到常常感冒發燒,嗓子從來都是啞的。另一條路是,加作業,尤其是語文和英語,機械性重複的作業一大堆,再笨的孩子寫完這些作業也能記住些東西,關鍵是,這種作業改起來很輕鬆。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教師也是普通人,他們也要趨利避害,所以,他們通常會選擇後者。面對沉重的課業負擔,大多數學生養成了習慣於抄和背的學習方式,他們已經漸漸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了。而另一些學生因疲憊不堪而厭倦學習,這時若再有老師的打罵體罰,那麼就會有人選擇逃離學校外出打工。但當他們見識了社會的殘酷之後又會後悔輟學,有的人重返課堂,而有的人卻沒有。課業負擔重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剝奪了孩子參與各種活動的權利(你見過體育課和美術課上,學生求老師讓他們寫作業么),孩子們生活無樂趣,精神很空虛,再加之缺乏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中對價值觀的正向引導,所以他們抽煙、打架、收保護費,甚至發生過幾名女生因某女孩長得漂亮、吸引男生而把該女孩的臉抓花的事件。

再次,班主任已成為學生(尤其是留守學生)的保姆和第二監護人。除上文說的班主任要提醒學生洗頭洗澡和給學生墊錢吃飯之外,學生在校期間的大事小情都得班主任操心,所以班主任在校期間別想吃一頓囫圇飯。甚至,在秦嶺山下的這所學校里,在校外人家寄宿的一年級學生(該校之前規定,一、二年級學生不允許在校內住宿,所以一些留守的低年級學生便在校外人家寄宿)連尿床這種事都得班主任去處理,可見低年級班主任工作的繁重艱難。另外,上文也提到,很多留守兒童將情感寄托在老師身上,所以他們特別依賴老師,用盡方法吸引老師的注意力(哪怕是用負面的方法)。低年級學生會用各種瑣事纏著老師,即使下課也不讓老師走;大一些的學生喜歡拉著老師聊天,他們甚至會在午休時敲脾氣好的老師的房門,他們只是想跟你聊天,讓你不忍心拒絕。這樣一來,該老師以後就別想睡午覺了。可是,付出了如此之多,班主任老師的帶班津貼卻非常微薄(秦嶺山下這所學校是120元/月,其他學校應該會高一些),所以班主任成了沒人願承擔的苦差。教師也是普通人,教師不可能永遠無私奉獻,教師已在事實上承擔了這麼多本應由監護人承擔的責任,他們難道不應該得到與付出相匹配的酬勞嗎?

最後,安全問題讓學校和學生都不得自由。學生安全若出了一絲一毫的紕漏,校領導肯定免不了被撤職,再想想某些動輒來學校鬧事的「滾刀肉」般的家長(我指的是那些無理取鬧的家長),故學生安全是領導們最關心的問題(據我看,其重要程度已超越教學)。學校禁止學生進行一切有可能發生意外傷害的活動,管制刀具檢查時常進行,就連學生做手工的塑料剪刀和打毛線的竹籤子也在被禁之列,可見校方是多麼謹小慎微了。我甚至還會腹黑地想,學校給學生那麼重的課業負擔是不是也為了耗散學生的精力啊,因為被補課和作業壓得筋疲力盡的學生是不會有精力去打架鬥毆或者做別的不安全的事的。下面我來說一件本縣某學校發生的校園安全事件。有一隻野狗鑽進了該校的大門,學校門衛將狗趕了出去。沒想到,這隻狗恰巧又從學校圍牆下的排水口鑽進校園,咬傷了兩位老師和那名奮力打狗的門衛,有學生打110報警,因110是先接到市裡然後再轉縣裡,恰巧被市裡相關領導得知,然後領導高度重視,於是該校正副校長均被免職。我覺得很是荒誕:該校領導究竟是因確切的過失而被免職還是因市裡領導重視抑或是畏於輿論壓力而被免職?校領導被免職是否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並能有效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反正我聽到的是,本縣某些學校把校園周圍的狗統統捕殺了,這也算是防微杜漸吧。(然而狗說,汪,我們究竟惹誰了?)

當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並不總是無能和無力的。本縣學生因「蛋奶工程」、「營養餐計劃」而可以每天吃雞蛋,喝牛奶,也能經常吃上雞腿和香腸,很多學生也能享受到「兩免一補」政策補助,他們的上學成本已降至最低。而學生在家則不容易吃到肉(關中農村飲食很少見肉),所以上學至少能保證學生攝入充足的營養物質。再加上學校安全係數高、學習氛圍濃,無怪乎一些家長將學校視作理想的託管所呢。不知這點對學生來說,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

總之的總之,在留守兒童和隱性留守兒童大量存在的農村地區,教育的最根本問題,在於父母之愛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責任向學校轉移,而學校卻無法給他們提供成長中真正需要的、能夠滋養生命的愛和關注。畢竟,學校教育的主要職能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培養,它無法替代家庭教育,即便學校老師再如何燃燒自我、照亮學生,這一點燭火也不足以滿足孩子對於家庭溫暖的渴求。事實上,學校和老師早已擔負職責之外的教育責任久之,而這種超負荷佔用了他們職責之內的帶寬,使學校輸出的教育是那麼的粗糲、無趣、沉重、怒氣沖沖。也許會有幸運的學生在數次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留在城市從事一份體面的工作,結束了家庭不完整的命運,可誰又知道童年缺愛的徹骨寒冷會不會在他/她的心口留下一個永久凍傷的疤痕呢?不幸的學生,則繼續流轉著父母輩的命運,在城市底層辛苦打拚,那麼輕易地說愛——對QQ上認識的網友,那麼輕易地說別離——對剛出生的孩子,然後因性格不合而同伴侶分手,隨後緊接著下一段求偶。只有在打電話給父母的時候,聽到孩子牙牙學語的聲音,才會想起:哦,原來我還有個孩子。

——————————————————————————-——

PS,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參加的支教項目是「為中國而教(Teach Future China)」,項目組對志願者教學能力、教育理念、團隊協作、職業規劃等培訓都做得非常專業,更遑論支教過程中的資金和心理支持了(我能說項目工作人員好幾次成功地幫我們討回了被學校剋扣的生活費么),而且志願者團隊的氛圍很好,讓結束支教1年的我在回憶這段經歷時依然感到美好溫馨。所以若您有興趣參加支教的話,不妨考慮一下「為中國而教」項目(官網:http://www.21tfc.org/)。安利完畢。


就事論事。

1、四兄妹不是流浪兒童,他們在村裡有家有房子,父親以前在海南打工賺錢回來蓋的,三層的框架結構小樓,從外面看在農村是不錯的房子了,屋內髒亂臭是孩子不會整理,沒有人照顧他們生活導致。

2、四兄妹並非衣食無著落,屋內存儲著3麻袋玉米,大概有1000來斤,還有一個房間放著一些臘肉。三樓是4兄妹住的地方,放著煮飯的炊具,還有一個木桶,其中盛著玉米飯,地上還曬著四季豆。房屋後面有一個豬圈,裡面養著2頭豬。

3、四兄妹的家庭不算典型的窮人,父親今年3月外出打工前,給孩子辦了一張銀行卡,放在老大身上。其每月會寄700元生活費回家,這在當地足夠維持4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另2012年起,孩子父親和孩子中的老大已被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每季度保障金額為425元,2013年調整為440元,2014年再次調整為531元。

4、四兄妹的家庭並不和睦,父母皆有暴力虐待歷史,並且處於分居狀態,夫妻關係破裂。父親有一次毆打老大,把左手臂打到骨折,右耳朵撕裂。2012年,老大離家出走十幾天,被找回家後,母親脫掉了他所有衣服,罰他裸體在天台的大太陽下曬了2個多小時。

5、四兄妹中的老大有自殺傾向,事發前禁止弟弟妹妹前往學校,連續多日緊閉家門不與外界來往,警方發現最小孩子身上有刀傷。老大留下遺書:「「謝謝你們的好意,我知道你們對我的好,但是我該走了。我曾經發誓活不過15歲,死亡是我多年的夢想,今天清零了!」」

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四兄妹輕生事件」並不像媒體先前所宣傳的那般,是留守兒童集體服毒。這四兄妹沒有那麼窮困,也不是沒法念書,而更多是家庭矛盾導致的過激行為。而且,兄妹中的老大疑似有誘騙或脅迫弟妹自盡的行為,具體責任追究有待警方進一步偵查。

題外話:

很多人在悲劇發生後,首先想到的是追究責任。那麼,服毒事件里誰又該負責呢。

當地政府沒有盡職嗎?

實際上村裡已經為張家辦了低保,每月500多塊在農村算不小的收入了,更何況張家的條件也不算差,這個低保是否該落在他頭上,也未必知道;這些孩子父母雙全,又沒有流浪乞討,民政局也沒有權力將其從家中帶走;教育局管學校、管老師、管學生沒問題,它怎麼還能管得到在校外的學生,法律並未給它這種授權。

學校方面沒有盡到責任嗎?

近些年來,各地打著教育資源整合,讓農村學生享受優質教育的旗號,大量撤併農村學校。後果即是,鄉村孩子只有到鄉鎮才能上學。當事人所在的田坎鄉中心校幼兒園離家十幾公里,一旦孩子走出校門後,學校很難繼續關注其生活。在老大輟學後,其班主任老師也和同學上門家訪過,不能說學校忽視了孩子。唯一的疏漏是沒有及時通知孩子家長。

家長方面沒有盡到責任嗎?

能夠被列為貧困縣的農村,大多都在地理條件上較為惡劣。農村人如果不外出打工的話,靠種地可以勉強解決溫飽,但無法供幾個孩子上學。而一旦家長外出打工,孩子只能交給老人或者自己生活。如果妻子留在家裡的話,最大的問題是夫妻關係的名存實亡,單身在家的妻子因寂寞無助出軌導致家庭破裂,事實上這個例子也是如此。別問為什麼不把孩子帶出去打工地念書,你不是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這不是一個願意不願意盡責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辦法盡責的問題。

那怎麼辦?農村人就不要生孩子呀,乾脆計劃生育了,養不起就不要生,讓他們種一輩子地,解決問題了嗎。你真這麼想,那就是在為國添亂了。沒有農村源源不斷的進城打工人口,你們的城市靠誰來建設,你們的垃圾誰來清掃,你連大保健都沒法玩。沒有他們,支撐中國快速發展十幾年的龐大勞動力從哪來,是不是要把工廠都趕到東南亞去,世界工廠還要不要當了?

要搞經濟,離不開兩樣東西:一個是資本,另一個是勞動力。在全球化時代,趨利流動的資本不是問題,勞動力拜幾十年前的積累所賜,更是成為天朝的獨有優勢,這就是人口紅利。隨著資本的引導,大量勞動力從封閉的鄉村流動至沿海和更發達的地區,進入一家家工廠和建築工地貢獻勞動力,成就了最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奇蹟。

但同時,工業化、城市化就像一架大馬力的抽水機,不但把農村的人口勞動力抽離,也抽離了原有鄉村的社群關係,留下一個個坍塌的空洞。青壯年勞動力背井離鄉,留下一個空洞化的農村社區。在農村裡,傳統社會的倫理關係被撕裂,鄉村公共設施廢棄損壞,還有人性道德上的敗壞。這就叫「鄉村衰敗」。

像留守兒童死亡、留守配偶的性問題、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之類的,都是「鄉村衰敗」的副產品,它們早已成為農村的固疾,並不是新聞報道了才存在,此後的數十年里,這類事情不但不會減少,而且還會愈演愈烈。

「鄉村衰敗」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幾乎所有現代化成功的國家都經歷過的階段,英國花了100多年的時間才治癒好鄉村,其他後新興工業國花得時間更短。要想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從政府、社會、經濟和人文角度多方的共同努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

與其事事討論怎麼看,還不如多想想怎麼辦。


謝謝@伯倫,真的是很全面。我從一個基層團幹部角度補充一下現在的留守兒童問題。

1.目前留守兒童的數量之大是許多知友難以想像的
下面是我們之前做的一個摸底調查:

某東部欠發達地區的普通縣城,總人口92萬,學齡以上15歲以下青少年11萬(只統計了小學和初中)。其中,留守兒童數量為——5.8萬。

這裡的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雙方每年平均6個月以上不在家的留守兒童。他們大多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養育。
根據《留守兒童界定標準》,父母雙方有6個月以上不在兒童身邊,兒童社會適應性和心理質量就會受到明顯影響。


2.留守兒童存在的是學業和心理的雙重問題
原本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就無法與城鎮學校相比,許多留守兒童在家無人監管,學習成績更是一塌糊塗。許多農村中學發展團員時,那些孩子連字都不怎麼會寫。而縣直中學同樣14歲的孩子,則已經被家長帶著來詢問我們如何加入書法協會、攝影協會了。

這個縣城有一所學校,由於是管理嚴格的全封閉寄宿制,而且是小學和初中同校,所以許多鄉鎮外出打工的父母會選擇把孩子送到這個學校上學。於是這所學校就變成了學生數量高達15000名,99.9%為留守兒童的留守專用學校。
前年我調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時,去參觀了他們的心理諮詢室。我震驚地發現,這所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是全縣所有學校里(甚至包括高等院校、高中在內)效果最實際的。雖然設施上不是很完備,但是卻擁有整整兩個書架的來訪記錄、學生個案追蹤記錄,這真的把我驚住了。
我當時問學校團委書記,為什麼你們的心理工作做這麼好?他告訴我,沒辦法,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比較多,容易出事。

事實上有許多農村學校真的出過事,而且不止一起。雖然影響沒有這個事件大但性質幾乎是一樣的。但我不能具體說。抱歉。


3.政府和社會組織都做了什麼
我們在每個鄉鎮建立了留守兒童活動室,組織志願者開展一對一親情陪護、流動繪本傳遞、心理諮詢、學業輔導等志願活動,還組織了各種針對輔導老師的培訓。我們收集了全縣所有小學的貧困生名單,號召青年文明號、企業和愛心人士去看望他們。

但是!雖然留守兒童活動室建立了,但是只有鄉鎮辦事處有,村裡孩子享受不到。而且活動室幾乎沒什麼書籍和活動器材,缺乏管理。

但是!雖然志願者們平均每年組織針對留守兒童的活動在40次以上,但全縣有420所農村小學。200名志願者別說一對一結對了,就算一對十結對,也只能幫助2000名兒童。

但是!雖然我們收集了1718名家庭貧困的孩子名單並建立了檔案,但每學期只有200名左右的孩子能得到平均800元的愛心捐助。

團委每年經費是5.20萬元。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關愛重點青少年專項活動經費上級要求每年2萬元以上。實際財政撥付0.00元。
青年志願服務社會組織沒有官方支持的經費,活動費用全部依靠個人和社會募捐。
有時候他們會在情人節義賣玫瑰、母親節義賣康乃馨,利潤全部用於組織對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的關愛活動。
他們真的是一群可敬可愛的青年。

相信我,我們和志願者們都想做更多。
但是,沒錢。
但是,沒人。

注意我說的案例是東部普通的縣城,如果是西部山區恐怕情況會更糟糕。

------------------------------------------------------
現在好像流行一個電視劇《虎媽貓爸》,我也看過一點。當大城市中的父母還在為孩子學鋼琴還是學小提琴煩惱時,有許多鄉鎮、農村的孩子們還在打架、逃學,在泥土裡打滾。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對父母變得陌生。

這就是差距。
可怕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

我不會像憤青一樣批判什麼,因為一個國家,尤其是如此人口數量和城鄉經濟差距都是如此巨大的國家,階層是永遠存在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只想告訴大家,即使我們看不到,但現實仍然存在著。而且比我們想像的要更真實而冰冷。

最後,我想說,那些沒見過基層真實情況就揮舞著鍵盤指責這個指責那個,張口就是「我覺得、我認為、我猜想」的人啊,你們真的很可笑。


我說一下我的經歷吧!我五歲我母親就因病去世,當時我姐姐8歲。家裡由於給我母親治病還欠了一屁股債!而我父親以前由於我奶奶死得早,給村裡人的印象就是弔兒郎當的一個人。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母親臨死前拉著我爸爸的手,要我爸爸答應他把我和我姐姐送人她才閉眼。而且告訴我爸爸哪裡的什麼熟了,哪家什麼情況。讓我爸爸去偷別人的。我媽媽是害怕我爸爸把我和我姐姐餓死。也怕我爸爸自己餓死!當時我爸爸答應我媽媽了我媽媽才過去。但最終慶幸的是我有一個好父親!
我媽媽去世之後,我爸爸找我叔叔借了兩千塊錢。存了一千,這是給我和我姐姐的。剩下的一千把我媽送走之後我爸爸拿著錢去縣城打工了!我家裡就八歲的姐姐和五歲的我相依為命。曾經多少次我們由於交不起學費,被趕回家。然後我爸爸知道之後去學校耍無賴。我們才能繼續上學。我爸爸也動過把我姐姐送人的念頭。我爸爸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們也同意。是否有覺得不可思議?但最終我爸爸看我們一哭。就心軟了。咬牙堅持過來了!
現在我姐姐已經結婚。我也已經26了。我爸爸由於年輕的時候操勞過度,身體不是很好。從今年開始我計劃讓他不要乾重活了,在家做點小買賣能糊口就行。但我爸爸想幫我攢點錢結婚。一個人跑南昌去打工了。我計劃端午節過去把他帶回來。
現在來說說畢節這個事,那些抱怨父親不應該出去的人你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父親如果不出去可能一家人全部餓死了!不要覺得現在這個社會餓死人不可思議,你們是沒經歷過那種貧困和環境。即使沒餓死,那他們的父親肯定帶他們走上了邪路!沒有其他可能。當然他們的母親真不配!
說生這麼多的人你們也可以閉嘴了!請不要拿你們的所謂道德和見識來要求別人,他們父母周圍的人都這樣。他們只不過是很普通的一家人。
最近的好多家長虐童事件,還有南京餓死兩個小孩的事件,像這些事頻繁發生。政府難辭其咎!我搞不懂我們的社會福利在哪裡?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哪裡?政府針對這些弱勢兒童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福利院體系難道真的有這麼難嗎?我們真的沒錢嗎?


先下結論:這就是一起謀殺事件。

可能很多人已經從各種不正常的蛛絲馬跡中推測出來了,但是不好說出口,畢竟真相可能太殘忍,不符合人們對這一新聞營造的都是可憐的小孩子是受害者,都是大人該死的印象。

小孩子的確是受害者,但這個新聞中,三個妹妹是最無辜的,而怎麼評價哥哥這個人,很複雜。

媒體一直在報導四個孩子集體自殺誤導人眼球。從以下幾點我可以推斷,必然是老大脅迫謀殺了三個妹妹後自殺。

第一,最小的妹妹才五歲,懂毛的自殺,而且妹妹身上有刀印。我五歲左右的時候,爺爺去世了,都不知道哭。五歲的小孩根本就不怎麼懂事。

第二,從留下的遺書來看,自殺完全是老大的個人的強烈意願,沒有看出來三個妹妹有強烈的自閉自殺傾向。

第三,有官員去家訪,發現兩個妹妹躲起來,而且臉紅腫了,檢查並非營養不良。那麼我有理由相信,是不是兩個妹妹想去上學,老大執意不同意,打了他們?

第四,父母的家暴,一直只提到針對老大一個人,13歲的男孩完全有可能模仿這一行為,然後針對妹妹施展在妹妹身上。

第五,這個哥哥當得並不稱職,家裡那麼亂,自己也不會做飯,明明經濟大權是掌握在他手裡的,卻只給妹妹們每天吃玉米面,簡單的煮飯洗碗做菜都不會。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也當過留守兒童,12歲自己帶弟弟,鋪床洗衣服做飯煮飯做菜洗碗樣樣都得來好不? 不是能力不足,是這個老大根本從心理上抗拒帶三個妹妹的任務,有可能他認為三個妹妹是可惡的父母帶給他的累贅,心裡一直很反感。

第六,最重要的一點,兩個上小學的妹妹輟學,都說是哥哥不讓上! 還燒了她們的書包! 這中間不可能沒有過反抗,但是新聞里也說了,她們比較怕哥哥,為什麼怕? 一是經濟大權在哥哥手裡,二 很難不懷疑到她們也遭受到了家庭暴力。

七,最小的妹妹當天還在上幼兒園,並沒有輟學,不可能如媒體渲染的那樣,厭學逃學自閉在家。
另外兩個妹妹逃學在家也是哥哥逼的。

八,贊最多的答案也提到了,哥哥以前就有過自殺傾向和離家出走的行為,離家出走後被媽媽找回來吊著毒打了三天。(應評論區要求,去掉牽強過度的智能機。。。)

因此我總結出了如下一副景象:長期遭受家暴,早有輕生念頭的哥哥,卻不得不獨自帶三個妹妹在家負責飲食起居。但哥哥對照顧妹妹並不上心,整日以玩手機度日,懶得做飯,懶得收拾屋子(別說14歲,我10歲的時候就能把家裡收拾的很乾凈整潔),他家並不窮,但他很少給妹妹零花錢買零食,且經常暴力脅迫她們輟學逃學。
也許他自己早就有過15歲前就去死的念頭誓言, 最終智能手機壞了,生活更加煩躁,兼且當晚很多官員又來催他們幾個趕快上學。 哥哥肯定是不願意的,以最快速度實施了集體死亡行為。

為什麼哥哥那麼不願意妹妹們上學? 本來就想死,對妹妹也說不上喜歡和好感,早準備拉她們一起墊背。妹妹們已經墮入他黑暗心靈營造的魔窟了,他不會讓外人有機會解救他們,這也是一種對父母最大的仇恨和報復。

最殘忍的事,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在你面前毀掉。大概他就是這麼打算讓父母永遠銘記永遠後悔。
很多人想不開的時候,想到的只有毀滅與破壞,毀滅是為了做給希望看的那個人看。

責任認定:
最大的責任在父母,是他們一手培養起了這個黑暗的心靈,而且一直不怎麼察覺到;從法律上來說,未成年謀殺犯的監護人負有刑事責任(這一點我錯了,查閱之後得知,只有民事責任,沒有連帶刑事責任);

最大的失職在當地政府,發現妹妹臉紅腫,書包被燒,家裡的亂象,被強迫輟學的時候就應該對哥哥有專業的心理干預,這些細節足夠昭示危險的信號。卻被他們家好窮(其實不窮,比我小時候好一萬倍啊一萬倍,我當留守兒童的時候,還得自己。。。不說了),孩子們吃的差穿的差的可憐表象自我欺騙過去了,以為孩子們缺的是吃喝。 當晚還去家訪過,這一家訪過程肯定是逼的哥哥加快實施計劃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當場的官員中哪怕有一個聰明人從家裡的不正常情況中推斷出來可能發生的悲劇,慘案就可以避免。
不夠觀察入微,不從心理角度思考問題的本質,只流於表象去看待問題糊弄問題,是當地官員失察失職之過。
就像南京餓死女童事件一樣,家庭的悲劇和細節赤果果的擺在了相關官員眼皮子底下了,從正常的推理角度完全可以推論出可能發生那些慘劇,但是官員們還是抱著僥倖心理和不好干預別人家事的傳統思想,選擇了忽略腦海中閃過的那些推論,從而有弄出了個大新聞。
事後那麼快問責當地幹部,也是從這一點出發的,警惕性不夠,家訪一事有點敷衍。
當地政府最大的失誤在於,明顯的危險信號擺在眼皮子底下,而悟性不足干預手段不正確。的的確確是失職,毋庸置疑。

最無辜的是五歲的妹妹,我什麼都不知道呢好嗎,我只知道家裡的哥哥好凶好可怕,我很少有零食吃,不讓我上幼兒會員,還讓我喝那麼難喝的東西,喝下去好難受啊。。。。。。


最後,關於怎麼觀察預防留守兒童出現黑暗心靈,這個很難,只能期望學校政府能更加觀察入微,並且有專業的心理輔導介入;
如果要徹底解決,必須解鈴人還須系鈴人,要孩子的父母親自來彌補欠下的關愛,關懷;
不要動不動就毒打一頓!
不要動不動就毒打一頓!
不要動不動就毒打一頓!
已經有裂痕的心,重新縫補起來要花費百倍千倍的代價!

因為我自己曾經就徘徊在黑暗的邊緣,所以對這個哥哥的心理,我是能感同身受的。 沒有大人帶領,自己一個人 對弟弟妹妹的撫養帶領真的會很煩,老是和你搶各種有限的資源,不讓也不行;如果父母還是自己恨入骨髓的對象,那麼肯定會把弟弟妹妹視為累贅,這是真的。

經評論區提醒,去掉吐槽智能機壞了的情節,可能對哥哥的情緒是有一定影響,但沒有決定性作用。另外有人懷疑哥哥對三個妹妹有性侵,這個我也不敢想啊。。。。。而且現在屍體都急著火化了,找相關證據也不知道去哪找了。(急著火化這一點,不知道是出自母親的要求還是政府自作主張,父親還沒回來呢,這是一個重大疑點)


家在貴州某縣,留守兒童數量不少,父母又剛好是鄉鎮基層公務員和村級小學教師,對這件事比較有感觸,僅談談我對畢節處理村幹部和班主任這件事的看法。

注意:以下觀點嚴重夾帶私貨,不喜請點右上角叉叉,不送。

在我看來,畢節政府處理村幹部和老師的做法簡直是嗶了狗了!天天談村官和鄉村教師的奉獻精神,不吝讚美之辭,巴不得人人都是現代張思德當代白求恩,西部農村的問題要由這些沒權沒錢的人來解決。一出事就把責任推在他們頭上,反正話語權從來都不會掌握在基層幹部和教師手上,就算委屈,也得打落牙齒和血吞。

那些官老爺知道現在一個鄉鎮幹部要干多少活么?從我記事起我爸就沒好好休息過,乾旱防火,暴雨防澇,村民糾紛要調解,大到持械鬥毆,小到芝麻綠豆,都要管。

小時候有次跟著我爸去調解家庭糾紛,冒雨走了一個多小時山路,那家的女主人一把鼻涕一把淚說老公對自己如何如何不好,日子過不下去要尋死。男主人則說著要死就去死,天天吵吵鬧鬧像什麼話。他們家的孩子和我差不多大,躲在一邊,面無表情,似乎不屬於這個家。
我爸怎麼調解的,我不知道,我只記得那天晚上直到8點多那兩口子才不繼續鬧騰,答應以後好好過日子。回來的時候山路泥濘濕滑,我爸背著我,一手拿手電筒,一手扶著背上的我,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到家。我不知道,如果當時我爸調解沒成功,離開後兩口子又開始爭執,甚至發生悲劇,被媒體報道出來,我爸會不會像畢節事件里的村幹部一樣被處理?我想起當時那個孩子眼裡的冷漠,就一陣膽寒。

從初中開始我爸調到另一個更偏僻的鄉鎮工作,每周才能回一次家。回家後也經常會接到電話就趕回去處理事情,我很難見到他,更別說溝通。因為他的角色長期在我的生活里缺失,所以我和他感情一直不怎麼深。08年冰災,全城停水停電,我爸值班不能回家,家裡只有我和我媽,還有10歲的弟弟。16歲的我像個漢子一樣提著桶去井邊打水,桶太重路太滑,走幾步就要歇幾步,回到家,水灑了不少,整個人也累得不行。稍微歇一會兒又得再去打水,畢竟還要水做飯,還要水生活。別人家都有爸爸頂著,現在想來有點心酸。

冰災那段時間,我爸工作的鄉鎮也發生過留守老人和兒童的悲劇。大人出門打工,因為冰災而滯留廣州回不來。家裡留下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孫子。不知道是老眼昏花還是節儉習慣了,或者二者都有,奶奶用發了芽的土豆做飯,結果和孫子一起食物中毒去世,屍體過了幾天才被人發現。那時正是春節期間。

如果這個新聞當時報道出來,政府會不會為了息事寧人,而去責怪幹部工作沒做好,老師沒負應有的責任?呵呵呵。

因為這份工作,我爸差點被山火燒死,調解糾紛的時候被村裡的婦人指著鼻子罵,也被暴躁的村民拿著刀追著砍。他不是一個偉大的人,但他對得起自己的職責。然而現在,我無比希望他不要再繼續從事這份工作。因為,太不值。他在家庭上已犧牲太多,我既不願他繼續冒風險去承擔本不應自己一個人承擔的責任,也不願看到他為了避免像畢節事件被處理的幹部一樣後果而明哲保身、推卸責任,成為一個他原本所鄙視的人。

如果說處理幹部還勉強有理由,處理老師又特么是什麼邏輯?敢情農村老師就是保姆,除了教書育人,放學後還要時時刻刻盯著孩子們,就因為怕他們出事?如果真的把農村老師的職責範圍擴大至此,那麼,就不會再有人願意用心去紮根鄉村教育事業,留守兒童面臨的教育困境會更可悲。
就我看到的而言,許多農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都很融洽,很淳樸。我媽帶的班級有不少留守兒童,和我媽都很親。我媽平時會給他們買些小禮物,糖果啊,筆記本啊之類的,他們也會在教師節的時候送給我媽一些用心的禮物,比如自己畫的畫,做的手工之類。就算畢業後,逢年過節也會回來看看我媽。

我媽不是什麼高級知識分子,她只是一個善良的、有局限性的婦女。她不懂政治,也不懂外面的世界,但她知道,學生只有努力走出去,才有機會改變命運。我不了解畢節事件中被處理的老師品行如何,如果這個老師也像我媽一樣和學生關係融洽,那麼這樣的處理只會讓老師心寒,從此將失去一個好老師。

中國西部貧窮地區的現狀,若非親歷,難以想像。每次看到貴州因為貧窮和落後而導致的負面新聞,我都很難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自己卻無能為力。我非常真誠和熱切地希望,我的家鄉能變得更好。


一個發展中的國家,隨著農業機械化與技術的提高革新,每畝土地需要的人力大大下降,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城市裡的工業與服務業不斷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一個正常的社會,在這種發展中,原有農村手工勞動的農民源源不斷地攜家帶口離開土地,流入城市,成為工人、服務者,成為城市中的一員。土地則不斷整合成大型農場由少數持有機械與資本的技術型農民耕種。
但是在一個神奇的國度,農民不允許改變他作為農民的身份。他們被允許進入城市的工廠、餐館和建築工地,為城市的基礎建設、工業與服務業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卻不被允許攜帶家庭,他們的孩子不允許在他們工作所在的城市上學與參加考試,他們的父母不允許在城市養老,他們的妻子不允許在城市享受生育保險,當然他們自己也不允許享受任何醫療保險、失業金、養老金、公積金……城市享用了他們的勞動力得以迅猛發展與擴大,他們卻不能享受任何城市帶來的資源優勢。
於是他們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農村,繼續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和一年1000塊人民幣的耕種所得。然後你們說他們狠心,生了孩子不管不教不陪伴,你們說教師失職,沒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問題,你們說地方官員失職,沒有對留守兒童全方位送溫暖……你們還說,城市的資源是有限的,當然不能分給那些硬碟,我們城市(投建的)學校是有限的,怎麼能讓硬碟的孩子搶佔我們寶貴的教育資源……

做人,還能更不要臉一點么?
記住,每一個戶籍制度下既得利益者的背後,就有一個戶籍制度下被遺忘的留守兒童。


627更新
剛從國外回來,又有新的認識。

實話實說,剛開始板子打到我們頭上時我是不爽的。為基層叫屈也為自己不平。因為制度設計在這裡,我們管不了這麼多。
但這次出國給我觸動很大,當然有必要說一下的前提是因為我去的是高福利國家,他們的理念比我們先進是有經濟基礎撐腰的。
但我們做的是不夠好。
尤其在兒童福利方面,欠帳太多。這方面有人想聽再談。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除了制度要整合,人力要跟上,還有個很重要的,慈善氛圍要儘快建立。我去的國家,在兒童福利方面,很大程度靠的是幾乎不拿薪水的社工。

6-15更新
試著剖析一下原因吧。
大家還記得那個自殺老人的新聞嗎?
新聞報道出來,很多人說虐待老人的問題啊子女不孝順啊什麼什麼的……導致老人自殺。也許吧,但是我想刨去這個,也許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生無可戀。
我爺爺奶奶家就是農村的,那個村裡,也有很多老人自殺。
有個老人的自殺我記得特別清楚。平時聽說都挺好的,有空還來找我爺爺打打牌。
回家就喝了農藥。
頭一次喝還被救了。救完了回去又喝農藥。總算是死了。
為什麼死呢。
那自殺的老人生前總是和我爺爺奶奶說:活著沒什麼意思。

兒女們都在外地打工,孫子孫女也都帶在他們父母身邊。過年嘛,以前還回來,還講究,現在大年初一能回來一趟不錯了(在農村過年就必須年二十八二十九趕到家裡,大年初一到家那都叫沒過年),回來沒幾天又走。
種地也沒人種,大片土地都是荒蕪的。娛樂活動也沒多少。沒意思啊……

破產農民,生無可戀,所以選擇自殺。

放到這邊來,我覺得是一樣的。大概哥哥心裡抑鬱,沒有父母關愛,不快樂。還不如死了拉倒。
自殺是偶然的。但是留守兒童的現象、破產農民的現象是普遍的。
只要這種普遍繼續存在,就會冒出更多的出現極端情況的個體。

怎麼辦?
有人說心理干預。我覺得那不足夠。
什麼樣的心理干預能夠彌合治癒「生活的地方毫無希望毫無出路」這種巨大的迷茫和失落?

戶籍改革?我覺得那也不是關鍵。
城鄉戶口即使取消,農村城市還是存在的。不是說取消戶籍限制了,農村的就都呼啦啦能去城市然後就皆大歡喜了。資源到底是有限的,發展也到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種地養不活自己,帶著孩子出去生存有無數的生存壓力,所以依然會有留守兒童、留守老人。

要說改變。從根本上,我覺得大概是從取消戶籍(正在執行中)制度開始,推進城鄉統籌(正在執行中),逐漸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你們別覺得這是空話套話,政策發芽和落地都需要過程,起碼政府現在是這個努力方向。

就事論事地說,大概有些治標不治本:我們的救助方式需要改變,不僅需要物質干預,還需要心理干預,還需要更多積極的、正能量的東西來支撐農村和農村的孩子們。但這個更難了。沒有人手沒有專業性沒有錢。只能說一步步來,盡自己努力來……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孩子的死太沉重了。找不到解決辦法讓我更加沮喪。

-------------------------------------------------------------------------------------
以下是充滿戾氣的原答案,不喜勿看。
-------------------------------------------------------------------------------------
先扔觀點:政府有責任。父母責任更大。

我不懂為什麼要罵政府。義務教育,給了吧?低保,還不知道符合不符合條件呢,起碼給了。家裡不是因為窮得活不下去,不是因為失學導致的心智不成熟。你們罵政府的,告訴我你們希望政府怎麼樣?
派人掃蕩留守兒童,一個一個來安撫?
請問政府有這個權力嗎?人家有爹有媽的,爹媽現在是跑了,要是哪天回來了呢?說這孩子少了四兩肉,你猜政府挨不挨板子?
而且你猜我們有沒有足夠的人手?上面有個高票答案還說機構臃腫呢。別的部門我不知道,民政真是累死沒人心疼的。出事兒全說是民政沒救助好,但是現實情況就是沒人、沒錢、現在公車改革,上門核查你的經濟狀況都得腿兒著去,活該是不?
-------------------------------------------------------------------------------

罵教育部門?老師是不是家訪了?家訪次數不夠關愛不夠是嗎?那老師是不是就盯著留守兒童不放,其他孩子都別管了?你給我們批那麼多老師了嗎?


這事兒最大的責任毫無疑問是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誰允許你們撒手就跑的?出去掙錢孩子就不顧了啊?夫妻拌嘴孩子就扔了啊?
你一定要政府反思,我們就反思救助方式還不夠多樣化,我們不該只發錢,我們還應該心理干預。還有我們不該放孩子家長跑了,我們應該關起他們來。給了低保還不夠,繼續提高標準,每個月發他們最低工資養孩子。是不是這樣???


我們也不希望哪怕一個孩子死了,但是我們該怎麼做?
罵政府的,請給個思路。


先回答爭議比較多的問題,在這件事上,政府或者說社會是否有責任,處置官員是否正當?

我的意見是: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處置相關部門的行為毫無疑問是正當的。即使在這場慘劇中有命運和個人的因素,可這時候政府和社會救濟呢?那些本是為了幫助人們度過厄運和絕境的保障又在哪裡?

有一種錯誤,叫做不作為。

國家是公民社會契約的集中體現。它應當讓它的國民有權利免於貧困。起碼是,極端的貧困。

而在今時今日,我們gdp高速增長,國力增強,卻讓我們的兒童在極端的貧困中絕望的死去。這裡說的貧困不止物質,還有關愛,教育,和希望。

無人照料,幼年輟學,相依為命。極端的貧乏刻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成人的不幸或者可以部分歸因於懶惰無能荒謬等個人因素。可他們只是兒童,最大的哥哥才13歲,何錯之有?

在國家的保障制度和救濟制度呢?在他們遭受家暴,輟學,獨自掙扎生存的時候。

媒體後期不斷強調有低保走家訪存摺有3000+存款,分析他們的死亡並非是由於貧困,將問題歸因於家庭,怎麼看都讓這件事更加悲涼。

最後,願他們在天堂安寧。為數不多的歲月,已讓他們覺得死亡是件美好的事情。


城裡的人自殺方式很多選擇跳樓,或許希望在死前看看這座虛偽的城市;
村裡的人自殺方式多選擇喝農藥,或許覺得這片土壤再不需要他……

這四個小孩不懂抱怨社會,他們只怪為什麼為何沒有父母關愛他們,為何不能上學與小夥伴玩耍而是要在這挨餓,生活如此艱巨,還怎麼活了?在無助面前,有的小孩選擇「偷雞摸狗」,而他們四個選擇了一瓶農藥,或許農藥在他們看來並不少毒物,而是一瓶「解脫"藥水罷了!


1、任何發在在國內的悲劇都屬於政府的責任,因為政府的存在目的就是要預防悲劇和解決悲劇,要不請把「為人民服務」這幾個字去掉;
2、對於這次悲劇,大眾的悲憤有效時間也就一兩天,但對於孩子的家屬來說,悲痛是一輩子的。撫養孩子是家長的義務,就這樣放任四個小孩在家裡沒人照顧,這就是失責,哪怕他們父親是因為打工攢錢養育孩子,但在四條生命面前,就顯得無力蒼白。
3、計劃生育存在有支撐它存在的理由,我是無比反感這一政策,但更反感那種能力不足卻生一堆娃以及生一堆就是為了男娃的人,這種父母相當自私,根本沒想過孩子感受,而就造成孩子在有限資源中掙扎,甚至出現賣孩子這樣事情。
4、貧困地區存在跟地理環境,人文思想和天災人禍等因素有關,想脫貧需要錢,但靠錢是不能解決的,所以我是很討厭那種不要發展航空或不要扶持非洲國家等觀點,這些都要做,而不應放棄這些而單去扶貧;
5、在這悲劇面前,更要感謝愛心公益團隊、支教與在扶貧一線的政府工作人員(指真心工作的而不是為了簡歷鑲金的),因為他們的存在,減少這樣悲劇發生。也希望大眾多了解公益活動,也能積极參与進去(儘管存在腐敗,也不能因腐敗而停止公益)


另外分享:中國真的有很多窮人嗎? - 生活裡面可以讓大家了解中國貧困區的現狀!

由於目前新聞信息有限,具體真相還有待相關部門調查。
現在以普遍認為「孩子是因貧自殺」這一觀點寫的。


謝邀。
晚上剛看到新聞,心裡特別堵,沒想到這就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了。坦誠地講,這件事令人難過,但評論實在沒有什麼好評論的,父母失位,官員失職。我看到有人給官員,或者說政府開脫,所以,我想在這個答案里寫一下為什麼官員有責任。

這個社會有很多悲劇,我們希望它們一次也不要發生,但同時,我們知道目前人類沒有能力杜絕它們的發生,並且我們還知道,當它的發生幾率足夠低時,並不會對社會造成不可忍受的危害,但我們的價值觀支持我們必須窮盡一切手段去杜絕它發生。

這段話比較拗口,我們來看個具體例子: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40428/c28skorea/
韓國總理因沉船事件引咎辭職。從事件發生的具體情況來看,船員不當的處理,船長的自私逃脫是導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救援不力等原因顯示出韓國在應急響應上的經驗缺乏。這裡有個問題,以上這些事情,特別是船員和船長的問題,是一國總理能管到的嗎?整個韓國那麼多船員,這個總統有什麼方法保證每個船員都恪盡職守嗎?我想不到。但是,整個韓國社會,包括國際社會,對於因為船員或船長的失職甚至瀆職導致如此大傷亡的事故,絕對是零容忍的。換句話說:這樣的事情,我們一次都不希望它發生,但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杜絕它發生的方法,所以我們其實知道這種事情必然會發生;可是,我們必須要求政府窮盡一切手段阻止它發生,而不是簡單地設定一個發生次數的閾值。但是,我們都知道,窮盡一切手段,這件事情我們根本無從判斷,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逼迫從政者必須這麼去做?如何逼迫?就是一旦出事,你必須擔責,即使你在這事故中並沒有顯然的錯誤或者失誤。因為只有這樣的「過分」要求,才會逼迫從政者去承擔起窮盡一切手段的職責。

這就是引咎辭職的道理。也許真的你已經做到人類可以做到的極限了,但是對不起,為了保證每個人在這個位置上都是窮盡一切手段的,我們作出了不利於從政者的規定:一旦出事就是你的責任。

這次的四個兒童自殺事件,我想依舊是這個道理。請問我們能忍受每年多少個兒童的自殺?我們可否規定:一年內,某省自殺兒童不超過xx人,則xx部門負責人不用擔責?怎麼可能!!我們絕對不會接受!我們必須要求他們窮盡一切手段阻止類似事件發生。而要做到這一點,正如上面所說,只有一個辦法:無差別責任。一旦出事你就辭職吧,一旦出事就是你的責任。

所以,沒有什麼好叫屈的,你選擇了這個位置,就應該承擔起這個位置的責任和風險。辭職吧。


身為自干五這次也必須狠罵政府,這種事情可想還有多少沒有報道的。


再次更新:
首先,這個事件向所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畢節前前後後9個小孩是不是活該死?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不忍這樣事件的發生。
那麼好,接下來我們看看誰要負責:
1,監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八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第五十二條 對未成年人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2,政府(政府對於這一事件的發生有著不可避免的責任)

《國務院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

第二條 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權利,同時應當依法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其生育行為應當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規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採取綜合措施,做好計劃生育宣傳教育、避孕節育服務等經常性工作,使本行政區域內公民的生育行為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規定。

畢節的計劃生育政策到底是怎麼做的,難道計劃生育就只是個地方政府斂財的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六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第七條 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條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


《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十四條 國家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供養。


某些邏輯狗屁不同的答主麻煩認真看看這白紙黑字,到底政府有沒有責任!!!


我們為什麼要一股腦的說政府該負責?因為悲劇已經發生,就算把這四個孩子的父親千刀萬剮,生命也不能復還。我們怪來怪去是要改變這個血淋淋的現狀,悲劇已然一而再的發生,我們想阻止他再而三的發生。

我想告訴某些答主,不要總是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所有在這個問題下回答的人,沒有一個希望這樣的悲劇出現,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做的更多。

這是中國政府的責任,亦是人民對其的期望。


———————————————————————————————————————————
更新:
李克強就畢節四童死亡作批示:對不作為假落實整改問責——這才是有擔當的政府作為。
至於某些邏輯不通的洗地黨,呵呵。
希望這次能夠引起更高層面重視,讓悲劇不在發生。
———————————————————————————————————————————
胸有不平難鳴。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到這個新聞第一感覺就是:為什麼又是畢節?
其他知友也提到,之前畢節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2012年11月16日,畢節市七星關區環東路一垃圾箱內發現5名男孩死亡,年齡在9-13歲左右。這五個堂兄弟因避寒而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
輿論正喧囂時,免職的免職,市長痛心的痛心。
輿論喧囂過後,復職的復職,孩子該死的繼續死,人命不如狗。
看看微博評論,網評員和自干五步調一致:

我想說,其實超生也怪在畸形的計劃生育政策。
一方面是超生時只顧罰錢:只要交了社會撫養費,想生幾個生幾個。
另一方面是巨額的社會撫養費用途不明,有幾個省敢公布公布自己的社會撫養費用在了哪?建了幾間福利院?
廢惡法易,建好制度難。
孫志剛之死換來了收容遣送辦法的廢止。
我們還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才能換來一套能夠真正保護孩子、老人和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


這是微博上的,我覺得水滴石穿!每個人都努力一點點,關注關愛這些兒童,就不至於這麼慘痛的現實。


我手滑


1.最大責任人肯定是監護人。
2.事件中政府機構也是有責任的,報道中提及四個孩子長期處於無人照護的狀態,而且長期遭受虐待,政府部門並沒有盡到保護未成年人的義務。
在我看來要減少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只能依靠政府加大未成年人保護的力度,完善相關的法律,建立完善的制度。
而政府是沒有動力去主動做這些改變的,所以還得靠輿論監督。


我上中學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跟我們講過,悲劇有兩種,一種是性格悲劇,一種是社會悲劇。

這件事發生了這麼久,各種各樣的觀點都有。雖然這個問題下的最高票答案我並不認同,但在某些角度也給了我更深的認識。

先說這四個孩子。我相信,特別是這個十三歲的男孩,如果是我的鄰居,我可能不會喜歡這種孩子,直觀來看,他暴躁,固執。但是在新聞上讀了他們家各種複雜的背景,我同情他。

我不知道,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是有多大的勇氣,能夠坦然地寫下那封告別世界的信。他曾發下重誓,自己不會活過十五歲,而迫使他下這個決心的,又是什麼?混亂的家庭關係?殘暴毒打他的父親?同學的嘲笑?還是其他什麼事情?現在我們無從清晰得知,我只是從經驗來看,小的時候,旁人特別是親近的人說過的一句蔑視的話,都會給這個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公開的信息來看,這個孩子的家庭是我們定義的悲劇家庭的範本。


我很厭惡那些說這個孩子家裡並不貧苦,因此不應存在自殺的直接動機,以及社會特別是政府沒有責任的言論。首先,請把他當人看,他是人,留守兒童是人。孤獨,可怕的孤獨,我們有多少人真正經歷過?沒有親情,沒有朋友,沒有一個傾訴的對象,沒有一個依靠,這一切加諸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身上,太殘忍了吧?


我記住了一個縣城叫畢節。我知道,三年前的時候,他們那裡死了五個孩子,今年,死了四個。非正常死亡,三千前是路有凍死骨,今年不是窮死的,知乎的理中客就覺得政府沒有責任了。


事實上,我不覺得政府應該是承擔一切負面事件的垃圾桶。因為,社會更應該為社會悲劇負責。畢節事件不會是孤立的個案,今年存在,明年類似的事件也會發生。這是社會的疾病,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承載了這種疾病的病原體,只不過,如果我們還承認政府本代表我們的意志的話,病毒在政府身上得到了顯微鏡下的呈現。


我同情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家庭,因為父母遠赴大城市打工,本身不是經濟上的理論赤貧者。我們不成熟的世界觀,還停留在用經濟衡量一切社會矛盾。我只知道,對於留守兒童而言,貧困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相比而言,親情缺位,教育迷失可能是更重要的問題。


對於中國,農民為了現代化的發展付出了厚重的階級代價,如果我們不承認這一點,那麼就是沒心肝。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政府,虧欠農民、虧欠農村的,是幾代人的利益。那些說政府沒有義務去給農村看孩子的,沒錯,你這話說的不假。但是教育投入該往農村傾斜了吧?我所謂的傾斜,不是把大部分投資給農村,而是給一個平等。


現在農村的趨勢是學校撤併,那可不可以在留守村莊建立寄宿制學校?可不可以別總是把三流老師分配到農村?農民子弟學校的老師以及宿管可不可以不要打罵學生?可不可以開展一點有人情味的活動?我覺得做到這些不難,甚至經濟代價並不大。可是我們並沒有做好這件事,畢節沒做好,全國都沒做好。政府沒做好,老百姓中,包括農民,也沒有認識到這樣解決問題的必要性。


說實話,過去,農村人渴望通過教育改變命運,而現在,好像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對於農村,通過教育來獲取一個穩定、並不壞的童年,都已經是奢侈品了。很遺憾,我們是一個科教興國喊了幾十年的國家。


我記得之前有個新聞,說在美國,華裔家長給子女刮痧,被美國鄰居叫警察。當時我們侃侃一笑之說是文化差異。我不這麼認為,文化不是遮羞布,在那個事件中,我能理解到的是美國人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試想,即使不是刮痧,在中國,父母毒打子女的時候,有多少鄰居會報警?我從不認為沉默人格是中國人獨有,我只是覺得,相對於沉默而言,很多事情例如保護未成年人、捍衛教育在這個國家還沒有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事發前,多年來這個家裡父親對男孩的毒打做了鋪墊,男孩對妹妹們的毒打也做了鋪墊,男孩愈加沉默偏執的人格做了鋪墊,男孩輟學並禁止妹妹上學也做了鋪墊,而在這一切鋪墊之後,才是四人自殺(暫且這麼定論)的悲劇發生。如果把這樣的事件歸結為性格悲劇而非社會悲劇,那就真是一件滑稽的社會悲劇了。


現在公開的信息,沒有任何人認識到這一切鋪墊的危險,即使周邊的人都覺得這一切鋪墊是壞的行為,但是他們沒有任何人去偏執的阻止。甚至於這裡面的嚴重違法的行為,也被所有人認為是正常的。


我在想,我們的法律是不是應該賦予福利機構特別是學校,一些更大的權力,我們的傳統里認為血緣最大,而留守兒童問題本身代表了親情缺失的前提下的血緣淡薄。相對於血緣而言,每一個孩子都是社會的財富,在血緣沒法保護孩子的時候,是不是社會該出手了?


沒有人有資格對兒童動用私刑。

沒有人有資格禁止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當親人無法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的時候,社會特別是學校有權力甚至有義務暫時或永久地接管孩子。

——我希望,所有人,能通過這一系列的悲劇,達成這樣的共識。


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免責。落後不是我們賦予恥辱的遮羞布。這是我們社會的恥辱。哪怕男孩有過錯,我們社會也對不起他,以及他的妹妹們。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從沒有給與他必須的安全感和最低限度的幸福感。


與此同時,更讓我憤怒的不是那些開脫的人,不是那些覺得男孩活該的人,他們畢竟已經是混蛋了,我又何必為之憤怒?更讓我憤怒的,是那些在朋友圈從之前的悲劇後叫囂「願天堂沒有寒冷」到今天點上蠟燭「天堂沒有孤獨」的人。


明明是無神論,整天叫囂天堂,不過是虛偽罷了,他們從沒想過問題的根源,他們也從沒希望為解決這一系列社會問題做點什麼,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想向別人證明:我好善良,好有人性。


在描述這件事的時候,環球時報的官方微博使用了一張看著讓人不適的漫畫,主角用刀叉插在自己身上,貫穿前胸後背,一把斧子砍裂頭顱,右手拿槍指著耳朵,左手也拎著一把手槍,旁邊放置著一瓶有毒液體,漫畫的左上角是兩個醒目的:自殺,哦,對了主角是一隻貌似鼠類的動物。我看不出一點對死者的尊重,看不出一點悲憫,更不要指望這代表官方聲音的媒體提供一點建設性的意見了。

我們感受下這張圖吧。

那麼我問,這算不算恥辱,算不算我們這個國家的滑稽,又算不算一個悲劇?


貴州畢節5名死亡男孩身份確認 官方認定意外事故

樓上各位說那麼多有什麼用?
三年過去了,還是同一個地方,同樣仍然是悲劇。
我對這些東西已經麻木了。


這世間美好之物多不堅固。

我二十三歲,經歷過這樣那樣的痛苦,才敢大概肯定這話是真的。

可你們那麼小,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就走了呢?聽說消息時正翻《設計心理學》,看著那句『我們周圍充斥著慾望之物,而非實用之物』瞬間淚目。美好之物你們可曾觸碰,慾望之物你們可曾遇見,實用之物你們可曾擁有?

我喜歡的詩人ncverilog在《西瓜》里寫:

父親去城裡學習
抱回來一個大西瓜
母親半夜三更把西瓜放在我的嘴邊
我閉著眼睛說:真甜!
又心滿意足地睡去了

第二天已經完全記不起
但我知道
我一定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西瓜沙沙的甜味
甚至穿過那個夜晚
瀰漫了我全部的未成年時代

這個夏天的甜味你們還沒吃呢,怎麼就走了呢?這就是他和她全部的未成年時代。

這些天,西瓜櫻桃巧樂茲依次上市,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召開,雨後北京天空蔚藍,所有東西都blingbling,所有人都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滿眼都是讓我們dream big的新東西,可這些讓我們目不暇接的,你們再也看不到了。也許你們一直來不及看。

我們如此卑微豈敢奢求什麼,但你們得到的也太少了。太少了。而且你們甚至並不知道?據說你們媽媽『被人拐跑了』。我無權臆測她追求的是愛情還是安全感,卻能懂她和你們的恐懼。世界又大又兇殘,沒有誰在家裡點亮一盞燈。

5歲,13歲,你們一舉拒絕了未來,連同所有的危險和機會、喜悅和悲哀。喜與悲的截然兩分也許是錯誤的,更多時刻給我們的是合而為一的萬千滋味。上學路上涼涼的露水,一個暑假就躥滿了校園的野草,高考後被撕碎而飄出教室窗口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地鐵里所有人的目光,初吻時溫熱的面頰,再吻時凌亂的頭髮,加班回家路上映出清晰葉脈的燈,換尿布的手忙腳亂,項目慶功會令人愉悅的喧囂,Malibu酒里膩膩的奶油味道……這些,你們都嘗不到了。

同樣讓人心疼的,還有訪民的孩子。

2011年7月,我讀了數百封給中央政法委書記的上訪信;2015年,我也遇見過一些訪民。

並非所有訪民都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窮、苦、臟。裹著一件軍大衣拖著兩床棉被的,順便來京旅遊的,只帶了幾張皺巴巴的紙的,各種材料一一編號碼好的……有的極度脆弱,求助幾成本能。只要聽說你想報道,哪怕你顯然只是個毫無影響的寫作愛好者,他們也會立刻撤出長長的遞交信訪材料的隊伍,攤開厚厚一沓資料陳述案情,照片從手中放到地上再從地上拿回手中,案情一遍遍重複,你眼神稍微一恍惚,他們就彷彿又陷入無人理解的痛苦,『記者同志你聽我說,事情真是這樣的』。有的很滋潤,家有良田千畝,兄弟在公安局,能給孩子辦豪華生日派對。是,訪民有種種,但孩子只有一種,那就是一無所依的孩子。

有次,我看到一個訪民牽著一個小男孩(應該是兒子)走過陶然橋下的人行道。男孩穿著淺綠的外套,彷彿一棵小草,在地下通道的一片灰暗中怯怯地走著。

第一眼看到時我有些生氣——艱難固然是生活的底色,但怎可任其暈染孩子的生活?再一想,他也不忍心帶兒子來上訪吧,但又能怎樣呢?孩子要麼獨自守在老家,要麼來到陌生的城市,走過地下通道,走過天橋,走過與他無關的繁華。

不是人人都能『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有的人就這樣消失,活下來的也很難以德報怨。年幼而尚無判斷力時,如果只遭到了公權的惡意,我們怎能期待他養成理性、公民精神呢?躲貓貓、垃圾桶、毒奶粉、秤砣、汽油……這類記憶不會死去,它們如岩層,悄悄但不停地生成,會讓人內心堅硬、失聰失明。跳樓而亡的富士康員工許立志《殺死單于》一詩寫道,『這個早上我不再是低著頭顱的打工仔/我是抬頭挺胸的漢朝將軍/誓以最後一箭/洞穿匈奴首領的胸口』。詩人固然比常人敏感,孩子不也一樣脆弱?催生兒童的復仇心態,該自責的又何止一方?我們可以自然而然地不愛任何一個集體、階級或國家,但怎能不自然而然地愛我們的孩子呢?作家黃碧雲說,『無情好,無情生活,剔透明亮』。再怎麼好,『無情』也應是山重水複後,而非啟程前悲涼的預言。童年影響何其之大,不能讓孩子獨自凝視深淵。日漫《冰果》里,名門千金千反田不曾饑寒,只因記不起舅舅幾句話就困擾十年,總讓我想起地下通道那個怯怯的背影。親愛的小孩,姐姐不懂社會學,能想出的建議也不過是政府社會共建訪民子女、留守兒童關懷制度。

據說信仰淪陷價值失序,無論高官、女大學生還是三輪車夫,都只用一個標準論成敗。 每次我也差點兒這麼想時,我就去想很多不這樣的人(想照拂人類文明的植物學家feel,說『生命在於碼字』的作家鄭在歡,想做完美產品改變世界的產品經理Hugh Zhang,想寫好故事的編劇賈一瀟),或那些小孩。來信相約長大再見的小孩,拽我提醒我別發獃了快走路的小孩,烈日下連走半小時送零食給我們吃的小孩……他們乾淨、清澈、明亮。

世界,請留下這些小孩。


四個孩子自殺不是因為沒有食物,是因為沒有愛。

把四個這麼小的孩子單獨放在家裡,父母應該拿去關起來好嗎。


推薦閱讀:

當今中國社會真的變成了一個拼爹時代么?
喝毒奶粉造成腎結石的娃娃們現在怎麼樣了?有什麼能為他們做的嗎?

TAG:法律 | 社會 | 兒童心理 | 留守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