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大多數堅持在大城市奮鬥?一面抱怨大城市各種不是一面懷念家鄉,為什麼不回家鄉生活?
類似問題 :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願意到北上廣深打拚,即使過得異常艱苦,遠離親人,仍然義無反顧? - 生活
在大城市打拚還是回小城市過相對安逸的生活,這是一個始終爭論不休的問題。可是,它真的是一個大問題嗎?
幾年前的一天,去某地開一個無聊的會。入會場前,我順手在副駕座位上拿了本雜誌,其中有一篇劉大任的《柏克萊那幾年》。幸有此文,讓我不至於選擇早退。
上世紀六十年代,劉大任從台灣去美國求學,恰在柏克萊遭遇了自由言論運動風潮。最終,他與許多同齡人一樣,成為了「烏托邦的尋找者」。
儘管劉大任的左翼思維與我並不相投,但不妨礙我被其文字打動。這位如今已垂垂老矣的小說家寫道:「也正是直接參与運動的親身體驗,因『柏克萊人』而感染的『尋找烏托邦』旅程,接受了殘酷考驗,所有事業夢想全部報廢,學位自動拋棄,人生大轉彎,甚至對人性的本質產生了難以解決的懷疑,然而,直到今天,捫心自問,沒有一絲一毫後悔。」
他還寫道:「對於今天十八九歲的大孩子,我還是可以問心無愧說這句話:任何機緣,當烏托邦出現在你的人生軌道上,即使玉石俱焚,千萬不要放棄。因為,人活著,不為這個,為了什麼?」
他還提到了有名的《呼倫港宣言》,開篇是那個著名的句子:「我們這一代的人,孕育於至少是相當舒服的環境,安置在各地的大學殿堂里,不安地看著我們繼承的世界……」
這多像個預言,如今的中國年輕人,不也是身處一個「至少相當舒服的環境」,但又不安地看著這個世界嗎?只是,比起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如今的中國更加物質化,甚至使得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屈從於生活壓力。但反過來說,如今這種瑣碎的物質化生活所遭遇的種種問題,在舊日的風起雲湧面前也註定是小兒科。換言之,如果你是一個能為「尋找烏托邦」放棄一切的人,那麼「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式的問題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你能聽到並聽從內心的聲音,任何問題都不是大問題。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顯而易見的優缺點:大城市生活豐富,工作機會多,如果是非體制內領域,還相對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創意產業、科技產業等上年紀的人基本無法進入的新興領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業務多於重人際(但人際同樣重要)的氛圍,缺點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對安逸,但工作機會少,又普遍是人情社會,任何事都得靠關係,又因人際關係複雜,隱私空間常被侵犯。
這些優缺點並非絕對,它往往會隨著個體自身的特點而轉化。比如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工作主要依靠網路傳遞,那麼小城市的低房價就顯得誘惑,但如果他又特別喜歡豐富的生活和多元的資訊,那麼大城市的高房價也不會阻撓他。
正如有人所說,世間所有的選擇,到最後其實都是五個字——你想要什麼?
許多過來人見到這句話,會不屑地說一句「圖樣圖森破」,告訴你這種想法實在太不成熟了,因為許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實現的。他們會擺出各種大道理,列出一連串的「反面教材」,告訴你若不循規蹈矩,人生將會如何悲慘……可是,如果你連想想的勇氣都沒有,你又能實現什麼?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問題上,我的感情一直傾向於前者。當然,我並不是認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說年輕人必須要選擇大城市,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在這個選擇中,天平從一開始就是傾斜的,前者的生存壓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氣去承擔。而遵循內心的勇氣,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歡並尊重的。
對於逃離大城市的年輕人,我同樣尊重,因為他們嘗試過。對於選擇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輕人,我也並不反感,因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內心的選擇。我唯一不能認同的,是某些人對打拚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論調。
我見過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敗者,雖然我並不認為那是失敗,但他們無一例外遭遇了嘲笑。比如有人被迫從北上廣回到家鄉,就有一些這輩子未曾離開家鄉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當然還少不了「早說過這條路走不通」之類的論調。還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裡打拚,可逢年過節回到家鄉,就會成為七大姑八大姨的談資以及被訓導對象,告誡你生活應該如何安守本分,結婚生子再去考個公務員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生標準。
我甚至認為,正是這群人的存在,才逼得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寧願在大城市孤獨打拚,也絕不回來。
沒錯,大城市裡有許多平凡的打拚者,終其一生也無法躋身這個城市的上游,他們甚至買不起一套小房子,終日為溫飽奔波。但誰有資格嘲笑他們呢?沒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該滾出大城市?》中所寫,「為什麼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為什麼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樣自由選擇去留,她永遠都該仰仗別人的意見生活嗎?」
在中國人的人生選擇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間更為狹窄,沒在三十歲前把自己嫁出去彷彿是一條死罪,結婚後沒生出孩子來同樣是死罪。在毛利筆下,「這些美劇的忠誠東方女性觀眾們,並沒受到多大的感召,她們在爸媽的房子里看著別人為所欲為,一點不為之所動,因為世俗說,大城市的榮光並不屬於她們。」
一個社會對女性的苛求與偏見,意味著整體價值觀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樣不會好過。認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於現狀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樣也是逼婚、逼考公務員的主力,她們的逼迫對象其實不分男女,這也許是小城市最讓人窒息的一面。
我有一個朋友,不諳世事,不善交際,有一份穩定工作和中等收入。與許多獨生子女一樣,她在父母支持下買房買車,一個人住著140平方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開車上下班,不知不覺年過三十。也是在三十歲這一年,她放棄了這一切,選擇北漂,租房、擠地鐵……
當然有人會說她傻,可她卻比以前開心多了。她離開這個小城的唯一理由是孤獨,同時,她又不願像長輩們所說的那樣,隨便找個人結婚生子告別孤獨——那樣的話,也許會更孤獨。
在某些人看來,這種孤獨似乎有點矯情。他們還會搬出「適應社會」這一萬能法則,告訴你這是你自身的問題,你要改變自己,釋放自己,接觸社會,就能有更廣闊的圈子。可是,這個說法從根本上抹殺了人與人之間原本就具有的差異,忽略了人的個性。就好比看電影,看特呂弗和費里尼的人跟看《小時代》的人很難有共鳴,你不能強求其中一方遷就另外一方。價值觀的差異也與身份、地位無關,即使都是高學歷,即使都有體面的工作,但一個讀哈耶克、薩義德和《古拉格群島》的人,又怎麼可能和一個除了課本再沒讀過其他書的人有心靈上的契合呢?在人際交往上,我們最多只能做到禮節上的互不侵犯,但越是交心,越不可能越過價值觀的差異。因為價值觀而造成的孤獨,無法因為自身的改變而緩解。而且,即使改變,也只能就高不就低,也就是說,你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去適應別人的高度,但無法刻意拉低自己的智商,去遷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
在男權社會裡,有較高文化素養和能力的女性,更容易在小城市裡感受到這種孤獨。工作沒有挑戰性,缺少有共同話題的朋友,找不到看得上眼的男人,還要因為沒拍拖、不結婚和沒生孩子這樣的事情被當成異端,這已經不僅僅是孤獨的問題,更關乎尊嚴的喪失。
所以,一個人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別說那些內地封閉小城了,即使是東南沿海的富庶地區,即使距離港澳僅僅一兩個小時距離,小城市仍然只是小城市,你依然要忍受以下這些事情:同樣的雜誌和電影,比廣州深圳遲一個多星期上市和上線;你還是得自己開著車跑去大城市看話劇和演唱會;老一輩永遠關心你為什麼大學畢業了還不拍拖,二十五歲了怎麼還不結婚,結婚都一年了怎麼還不生孩子;如果你沒考公務員,某些人更是會替你痛心疾首;即使是年輕人,也往往早早老去,坐下來就跟你談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經,見到育兒和養生講座就像打了雞血;許多你的同齡人,有著高學歷和體面的工作,可家裡沒有一本書,你們永遠找不到共同的話題;在事業上,你不能靠創意打動客戶,跟人摟著肩膀忍著滿口酒臭氣稱兄道弟幹上幾杯也許更管用……
有時,我甚至會有這樣的錯覺:能忍受這些,簡直需要比在大城市打拚還要多萬倍的勇氣。當然,後來我明白了,這不是勇氣,而是妥協和懦弱。大城市當然也存在這些問題,但你起碼有躲開的幾率,如果你有足夠能力,還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故鄉在一個內陸不發達省份的小城,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死也不會回去的,因為我不想在二十多歲時看到自己六十歲的樣子。」因為,在那樣的小城裡,除了公務員、國企、學校、醫院之外,你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他用可以在老家買別墅的錢,供了一套北京的小房子,然後告訴我:「房子再小,也是我買的,路再難,也是我自己選的,這樣的話,誰也沒有借口來干涉我的生活。」
我知道,這就是勇氣。它似乎可以回應某些老人的另一種荒謬論調(也許是我在這個問題上聽聞的最荒謬論調)——年輕人選擇大城市是一種逃避,比如逃避生活的責任和傳宗接代的重任等。且不說年輕人選擇大城市大多有著理想和追求的因素,即使真的是逃避,我也建議持此論調的人先檢討一下自己:為什麼人家甘願放棄安逸,以孤身去大城市打拚的代價去逃避你以及你所期盼的那些東西,是什麼讓你和你的期望比巨大的生活壓力和激烈競爭更恐怖?
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早老去,然後定義生活。比如認為房子車子和金錢就代表生活的全部,認為別人也應該這樣想,否則就是不成熟不知足,或是以過來人的姿態強調平庸的可貴,把「平庸」等同於「平淡」。可是,許多人未曾想過,你認為好的未必是別人想要的,我們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於人,未必是關懷,而是侵犯,不管你是否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這樣的事,在這個國家固然隨處可見,但小城市似乎更明顯一些,同時讓人無處可躲,也無從辯駁。越是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無知的人,越喜歡嘲笑那些有勇氣去承受壓力的人。
不夠現實的烏托邦,總會引來嘲笑。但是,如果你現在二十多歲,你是希望看到一個烏托邦,還是看到自己六十歲時的樣子?
我一點也不懷戀家鄉。
講個故事。
我19歲之前一直生活在SZ市,一個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
19歲之後上大學,然後在外地工作之後發現,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都不一樣,世界並不都像我的家鄉人民那樣,愛裝逼愛抖狠。
第一天進SZ四中,一個初中也是同班的人告訴我班上有個小個子是之前BB初中的老大,我說碉堡了!個子小還打架牛逼,同學說不是他,他表哥是在外面混的,臉上有一條被人砍了的疤。
瞬間腦補,凶神惡煞,疤面人....
我初中住家裡,剛上高中也跟鄰居家的兩個同學一起在學校租老師的房子住,對,就是有老師出租房子賺錢,條件比學校宿舍好,關鍵是人少,安靜,哥們當時可是去努力學習當學霸考名校從此走上人生巔峰的好嗎?哈哈哈。
很快,教室里就經常聽說打架的事了,我們班的兄弟伙昨天又把哪個高三的打了,今天打算搞哪個小比崽子,說的人自豪無比,聽的人熱血沸騰,哦,忘了說了,當時班上除了小個子老大外,另外還有兩個,這仨人之前就是同學,而他們的同學中有一個也是早就出去混了,是個比較狠的角色,所以班上這仨在學校就是以當上SZ四中洪興社浩南哥,山雞哥和大B哥為奮鬥目標。
不過他們後來沒叫洪興社,叫戰堂。
不準笑!
他們帶著一幫愣頭青在學校橫著走,看誰不順眼就打,從高一打到高三,在腎上腺素的催化下一步步在學校成了人人都怕的一個班。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是我們班是三顆老鼠屎攪渾了整鍋湯,更確切的說是302寢室,如果302寢室沒有那仨,不可能以一個寢室的力量挑釁整個學校。這尼瑪完全就是新兵對老兵絕對權威的挑戰吶,被揍是遲早的事,可偏偏這事發生的那麼狗血。
SZ人愛抖狠,總有比你更狠的人,要麼慫,要麼你死我活(後來還真發生了高一學生砍死高二學長的事,一把刀狂揮亂舞,砍死一個,砍傷五個,最重的死掉了,最輕的手掌被劈開)。
302寢室遇到了更狠的人,高三體育隊!
不知是哪一場架,302寢室在那仨其中一人帶領下打了高三體育隊的人,對方勢必尋仇...
某個夜黑風高的半夜,二十幾個壯漢一人一條鋼棍,擁到了302門口,其中一人小聲叫出了當時住在302寢室的小個子(那仨就小個子住在302),領頭的人說要打302寢室的人,小個子表示同意了,尼瑪,竟然同意了,不是兄弟嗎?不是老大嗎?
一萬頭草泥馬從302寢室上空飛過...
302集體被悶了,有隔著被子被鋼棍抽了腿骨的,有手被打腫的,有直接被錘了鼻子的...直徑5厘米的鋼棍打在鼻子上是一種什麼感覺?我想沒人願意體驗。被打鼻子的同學連著三天失去嗅覺,"好心"的室友貢獻出自己的陳年襪子讓他刺激鼻腔...
請允許我沒有同情心的表示這是我聽過最有畫面感的故事。
302憤怒了,小個子最憤怒,那仨說:個婊子養的,敢打我們寢室的兄弟,老子以後絕對給你們報仇,不過現在不是時候。大家說:好的,跟你混,你罩著我們,幫我們報仇。
比對毛主席還忠心。
~~~~~~~~這是哥上場前的分割線~~~~~~~~~
我有一個坑兒子的爹,他把我從老師宿舍拽出來,扔到了302,不是准,是只有302有空鋪,想嘛,總還是有不願意跟著混的好學生,我其實也不願意跟著混,但是我還就跟著混了,因為要做一個合群的人,一寢室15個人都出去打架了,剩下一個不去,那就是不團結,就不是兄弟,就是被鄙視的對象,被孤立的low逼!
我不要當low逼。
我一直認為我身體也流淌著爭強好勝的血液,算了,說那麼好聽幹嘛,我也有SZ人愛抖狠的基因,不過我也不是亡命之徒,跟著大家一起上的時候叫的很兇,讓我一人上心裡也是虛的,但我想當時所有人都一樣,包括小個子也不是真的膽子大,只不過身後站一大幫人的時候,怎麼也會多幾分囂張,所以嘛,驗證了一條亘古不變的真理:團結就是力量!
很快,我的打架史開篇了,一段至今想起來還對自己深深鄙視的日子,來自靈魂深處的強烈鄙視!還有無奈和後悔。
第一次打架是換寢室,不知道什麼原因要換,反正就是學校的要求,整個年級都要調整,當時學校的床板分兩種,一種是竹片子做的,高低不平,睡得很不舒服,一種是木板,比較爽,我們當然要把木板帶走。於是衝突了,當時我在抽木板,一個傻小子直接用腳踩牢了,口裡不乾不淨,我就直接罵他大傻逼了,我一舍友也直接過來警告那小子,罵完我們出門了,沒走幾步,我們一拍即合,算了,回去打吧...
印象很深刻!踹啊,捅啊,掄啊,最後快打完了,前面人太多,我還隔著一個人抽了那小子一嘴巴,心裡爽翻了,然後互相撂幾句狠話,我們浩浩蕩蕩回了新寢室408...
從此,我有了好兄弟,D君。
雖然我們都是老鼠,都不是什麼勤學上進的好學生,但老鼠世界裡也是有舒克貝塔友誼的嘛。這種感情,雖然起源的不光彩,但就是根深蒂固的發展了下來,至今,依然是真的朋友。是我到現在最珍惜的兄弟。
D君在高中是個情痴,為了一個女生,他心目中的女神,打了無數次架,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次...
最diao的一次是為了出校門給女神買吃的,被保安給攔住了,他說你別攔我,保安當然攔了,他又說了一遍你別攔我啊,眼睛都紅了,但是學校保安很多都是當兵回來的小混子,不怕打架,D君動手了...
動手打保安!
這尼瑪是一戰成名的節奏,結果當然只能是雖敗猶榮,從此我們開玩笑笑他膽子肥,保安都敢打,他說:靠,老子又沒打贏,老子是被保安給打了。
你看,SZ人就是這麼狠。
第二次晚上在學校教工食堂,你又猜對了,教工食堂晚上賺學生的錢,D君跟女神班上的一個獃子搞起來了,他們倆之前也有過幾次摩擦,那次是陣仗最大的,開始前就有同學跑回來叫人了,我當時正在洗腳,哧啦一下腳都不擦直接穿鞋子,比曹操見許攸還雞凍,拆了爛窗戶上的一根木棍,提著就跑,比武松打虎還捉雞,跑到一半卻看到他們都回來了,D君手上有血,後來聽說那獃子拿一把刀,D君手提一把高背凳子,刀被凳子泄了力只劃傷了手,流了點血,沒有大礙。後來他們倆就好像沒有斗過了,可能都有點後怕吧。
第三次是我最記不清的一次,因為我暈過去了...暈過去了...暈過去了...暈過去了...
地點是在學校商店前,那地方是情侶晚自習後約會的好去處,因為人多嘛,不容易被逮住,那天晚上我送女朋友回寢室,走的時候聽見熟悉的聲音,想都不用想,直接上去踹,然後,然後,就醒在了醫務室,當中發生了什麼渾然不知,左太陽穴前方被磕出一道口子,不知道傷沒傷到腦子,於是當天晚上被家裡人帶到醫院做檢查,好在並無大礙,回家歇了三天,期間D君給我打電話說:那五個人要是還要搞,老子就一人殺了他們五個,一命換五命,賺了。但是我卻感覺累,深深的累,無比的累,不僅心累,也怕真的出了人命,那就不是幾個高中學生之間打架鬥毆那麼簡單了...
我不想這麼過下去了,再這樣混下去,遲早是個一無是處的莽夫,我有一種被打醒了的感覺,我打算重新回到學習,復讀,脫離之前那個幼稚的班級,抖狠的寢室。
回學校之後聽說了事情的經過,D君晚上陪女神在商店門口吃東西,有個體育隊的男的過來調戲了一把女神,D君警告了他,那男的本身腦子有點輕微的神經病,他不知道從哪摸了把凳子直接過來砸人,於是打起來了,正好我聽到了D君的聲音,衝過去幫忙,沒想那體育隊的男的後邊有四個幫手,有個比較高的在背後推了我一把,我撞到了花壇角,就這麼不光彩的第一次負了傷。
後來我一直想,可能老天爺是在警告我,讓我改邪歸正學點好,要是撞的在準點兒,往後一厘米到太陽穴,那說不定我就掛了,後怕ing。
自那以後我就鐵定了心重新搞學習,做一個好孩子,哈哈哈,真噁心,你看,這是愛裝逼的基因,後話不提了。
說完D君的故事,再說那仨當中姓馬的,叫他螞蟻吧,螞蟻是那仨當中最狠的,也是我唯一認為還不那麼噁心的人,那人一看就是道上混的,確實看起來比較義氣,但是這種真正狠的,是學校留不住的,他也不願意在學校浪費他打拚社會的激情,於是在打了幾次架之後第一個被開除了,從此成了一個真正混黑道的,靠收保護費開賭場賺錢,都說電視演的是騙人的,但這種路子還真跟電視上說的差不多,SZ雖然是小地方,但依然是每個鎮都有每個鎮的地方老幫派,彼此之間爭奪地盤的事情經常發生,螞蟻當時是爭地盤的先鋒,帶人在某個鎮跟一幫四十多歲的老流氓打起來,被人用鋼管抽斷了前臂骨,跑的時候接應的麵包車已經開起來了,他一邊往車上跑,一邊後面還有人拿著刀和鋼管追......
他後來自己說:真他媽像拍電影啊!再後來好像被抓進牢里關了段時間,再沒聽說消息了。
哦,差點忘了,在D君那三次架期間,我和他一起跟一個姓劉的哥們玩到了一起,那傢伙是在另外一個學校被開除之後轉到我們班的,家裡有錢,經常帶我們逛商店,我跟D君樂得如此,後來有一次劉在廁所被一個橫著走路的高一生撞了一下,很不爽,要報仇,問我干不幹,我說你要想打就打,明年早上來408,我以為是為了面子他這麼說說而已,沒成想第二天一早真的來了,那天還下著雨,我們偉大的408兄弟集結了一下,留下了我們的小個子老大(你猜為毛他不去?哈哈哈)和身背大過和留校察看的D君(打保安還不得留校察看嗎?真誠的哈哈哈),其餘所有人浩浩蕩蕩殺到了那小子的宿舍,直接從床上拎起來,扔到了地上,所有人蜂擁而上,一通猛踹...
打完上早自習了,我們各種自嗨,個個都像英雄,像打贏了的公雞,像戰場廝殺得勝而歸的驍勇戰將。
我吹牛逼說我直接踹的頭,我要裝逼嘛,把自己說的狠一點。
中午,聽說那小子進醫院了,被診斷為腦淤血。大家慌了,所有人在寢室商量對策,我那個初中同學故意問:誰踹的頭啊?我心裡一驚,你這是要毀我啊。自那起徹底對所謂的兄弟也產生了深深的瞧不起,都是狗屁。
後來我們所有人一人賠了173塊錢了事了,那小子一個星期後出院轉校了。
沒有一個人心懷愧疚,這很恐怖,我們因為一件小的不得了的事(劉和那小子擦肩而過時兩塊脆弱的肩膀發生了碰撞),把人打進醫院,所有肇事者沒有後悔和內疚,也沒有人真的反省是不是做錯了,至少在當時是這樣的,這也就是後來為什麼真的發生了因吃飯插隊砍死人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們對其他人缺少尊重,缺乏對生命的珍惜與敬畏。我們其實沒有誰和劉的關係特別好,但是我們還是去打人了,這是根本原因之二,我們盲目的跟從,我們虛偽的團結,我們無恥的自以為義氣。
以上是我高中經歷的幾件印象比較深的打架,其實遠不止這麼幾件,那時候大家自以為榮的說我們一天的打架次數比吃飯還多。以至於我上了大學偶爾聊起高中生活,說到打架,會無比驚訝於竟然有同學從小到大沒打過架,以至於我到了江南工作,會無比詫異我有很多像女人一樣細膩溫柔的男同事,他們絕壁是一輩子沒打過架的人,我不禁思考我的家鄉到底是什麼情況,初中就有不讀書出去偷雞摸狗的,高中就有在學校作威作福砍死人的,出了社會在當地混的有成為地方霸主,真真走上人生巔峰的,完全就是一條發家致富的路。但是我會告訴你SZ曾經有黑道四大天王一時風光無限,後來都被槍斃了?
雖然我從來不是他們那種人,但也是在那種大環境下被感染過的,我鄙視小個子卻要跟他稱兄道弟,瞧不起體育隊卻還得認慫,他們當中因為跟人發生點口角把人砍成植物人的早有先例,很少人會比他們更狠了,往往學校里混的風生水起的都是家裡表哥是混的,或者舅舅是混的,更或者爸媽也是混的,這就不是簡單的學校風氣不好了,但是這一切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簡單的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不足以解釋,風土人情也不是直接原因。
~~~~~~~~~~~~~~~~~
遠離吧,
遠離吧,
遠離那窮山,
那惡水,
那一方勢利眼,
那一塊裝逼的地,
那一片抖狠的天。
~~~~~~~~~~~~~~~~~~~~~~~~~~~~
春節回SZ,我上高二的表弟開始追女生,一天一包煙,翻牆包夜上網,在學校啥都搞,就是不搞學習。
唉,淚奔...
你一個高中的女同學,高考時家裡找關係進了當地一個非常一般的中醫大學,畢業後家裡又找關係給安排進了市醫院當醫生。
你一個同樣學習也不好長得也不好看的女同學,高考時家裡給辦了少數民族加分進了一個師範學院的英語專業,畢業後家裡又找關係給安排進了你們市的一個中學當英語老師。
你初中班上一個混混,喜歡偷看女廁所,解前座女生的弔帶;十幾年之後你發現還沒進局裡,每天吃飽飯不干事,還在學校周邊盪。
你一個學習超差的男同學,高考時家裡找關係進了當地一個大學,畢業後也是找關係給安排進了市的財政局,他女朋友也學習超爛,女朋友家裡找關係安排進了你們市的稅務局。
你高中班上一個渣滓,晚上偷出去上網,白天在教室里看小電影,後來沒考上大學,現在還在市裡開了一家情趣用品店,乾的有滋有味。
於是,你發現,你再也回不去了。
你再也回不去了。你不只是為了自己去買個計生用品不會遇到一個噁心的人,而是更多的是為了你的孩子們。你不想在他們最美好的少年時代遭遇到這樣的醫療、教育和社會,在他們飽受折磨之後,還是一心想要逃出牢籠——就如當年的你。
你不得不承認,你讀書時代曾經嗤之以鼻的一批人已經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輕而易舉地滲透進你故鄉的骨髓,甚至你每一次回到家鄉,都會感覺到那股腐朽的味道。
於是你知道,你當年奮力考上大學,不是為了衣錦還鄉,而是為了永遠逃離故鄉,徹徹底底地逃離。
因為雖然對於家鄉有種種的不舍,但是還是有對於家鄉的一些不美好的記憶。
也不是無法在家裡立足
只要考上公務員 房車皆有了
但是,選擇總是痛苦的
我不想看到一眼就望的到頭的生活
那樣 人生的意義在哪?
也許扯的太高深了點
但是 我總覺得
人總是要去追求屬於自己的東西
馬斯洛的需求原理提出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愛和歸屬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
從低到高
我是很低很低的需求都沒達到
因為個人性格和能力的原因
於是想出來鍛煉下
本來還想回去的
後來家裡人一直感覺我不回去
就一直說
於是我就不準備回去了
家裡給我準備了餓不死的工作和還行物質生活條件
但我還是喜歡外界的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恩,剛剛被辭退了。
然後蹲著上馬桶
下來的時候
馬桶倒地
摔裂了....
房東快回來了
身上錢沒多少了
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這可能算是各大網路載體日經的問題了,但是,可惜,到今天看到的大多數答案還都是帶著夢想、追求的字眼。
首先要指出,這樣的問題邏輯前提就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問題往往帶有這種預設:(能在家鄉城市活的好好的)為什麼還要到大城市?
我不想說何不食肉糜這樣的比喻,但是目前中國的事實是:大多數本科以上(或者專科開設本科課程 )學歷的人,只能在國內的少數城市找到所學所對應的產業,或者有時候家鄉城市有了對應產業的企業,職位空缺率也極低。
當你是一名法學或會計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你點開智聯招聘或者前程無憂或者中華英才等等招聘網站,地點設置為你的家鄉,職位設置為上述專業對應的所有職位,點一下搜索,會發生什麼?
情況好的,可能會有三四條符合條件的招聘信息,其中一多半是中心城市某單位外派到當地的職位,基本要求多年工作經驗,伴隨著你的可能是隨時撤編;剩下的情況是:您搜索的信息暫無。
我還選的是兩個不那麼偏門的大眾化學科,哦,還忘了說,我剛才設置的「家鄉」是離我家最近的、距離200多公里的、中部某省教育、經濟較為發達(省內橫向比較)的地級市,啥,你問我為啥不搜自己家的城市,因為上述網站上沒有它的名字。
以上不是編故事,是本人和本人高中同學的親身經歷。
反映到大眾的模糊性認識就是:回家約定於考公務員。
問題是,剛才那個沒名字的縣級市人口將近50萬,每年達二本線的高考生就有2000人,每年有多少公務員職位等著他們呢?我就不提小地方的制度黑暗了。
這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薛好大
我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明明活得很艱難,還要執拗的留在北上廣深,並不是這裡有所謂的前途和希望,只是因為遠離和自己有關的那個世俗圈子,沒人問你掙多少錢,工作是否體面,也不會有人問你有沒有男朋友,什麼時候結婚。
(596)|轉發(613)|評論(233)
4月11日 23:07來自iPhone客戶端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有句話,大致是這樣:喜歡一個人,是喜歡與這個人在一起時你的樣子;喜歡一個城市,是喜歡在這個城市中你的樣子。
我大概從初中開始,就決定了將來要離開這個我長大的地方——農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校長一直校會上強調,考上雲中會有最少兩千的獎勵。是為了激勵學生,打破這個幾十年來沒有人考上這間市重點的宿命。十幾年前的兩千塊,在農村家庭是個很大的數字了。考過初試,每個周六被班主任開摩托車載去鎮中心小學和不同村子的通過初試的學生一起考模擬試。持續兩三個月後才迎來的正式的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班主任夜裡拿著信封到我家,信封里有入學通知書,還有獎勵的27塊錢。為什麼只有27塊錢,我就沒有細問了。
然後開始,還會有不斷的閑言閑語。在這個地方,無論你做了什麼超出他們正常認識中的事,還是想去做這些事,都會引來大量負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攻擊。比如我奶奶常常提起,我爺爺當年被提名去市裡當建築師。需要村幹部寫證明材料,村幹部的證明材料上寫著:地主的兒子。是的,我爺爺的爸爸,也就是這個地主,也是被批鬥而死的。然後不出意外地,爺爺沒有得到資格。所以初一時,班主任讓同學選舉學生當團員,我和另一位同學得了最高的票數,我找到班主任說,我不想當團員。班主任很意外,勸了半個小時未果。
知乎上有個問答,最應該遠離哪一類人——嘲笑你上進的人。
我的大多數興趣,都是從大學開始培養起來的,比如騎車,攝影,徒步。興趣的興起大多數都是因為,身邊碰巧就有共同愛好的人。我一有空閑時間,就會拿起相機,或者隨便走走,或者野外徒步。這個城市的街道都很乾凈,這個城市有海邊,這個城市有很多廣場,廣場上一到晚上或周末,就有個人或樂隊在表演。歌手彈吉他的時候,有些難的音他大可不彈,難的和弦大可不按,大多數人不會聽出來,但是他沒有;樂隊會在表演的前面堅一個牌,介紹自己樂隊,希望有人找他們演出。有一次爬山在水庫邊,有一個人在彈唱,另一個在旁邊打鼓,彈唱專業動人。幾首唱罷,這個人就走了,打鼓的人接過吉他頂上。一小女孩走過去問,剛才那個不是跟你一起的嗎?鼓手說不是,他只是路過,打醬油的。上星期在一個商業區的廣場樓梯間,一個大叔在拉小提琴,從貝爾加湖畔到卡農,信手拈來。他在演奏前和演奏後都不停說謝謝,對每一個離去時鼓掌或獎賞他錢的人都鞠躬。他說他拉小提琴40年了。只是喜歡。
前段時間回家,朋友聚會,在朋友L家燒烤。朋友L是市裡的公務員,業餘當家教老師,她的一個學生的家長知道燒烤這事,也嚷著要來。L不好推搪,只得讓他過來。過來了就找L的爸爸喝酒。據說他是鎮還是區的供電局局長。L的爸爸不怎麼喝酒,也叫我代他和局長喝幾杯。局長喝多了,賴著不走。後來我們說要出市區,他留下沒意思,就只好離去。但一直堅持要自己開車。我們推攔沒用。局長趁著醉意,和L的爸爸說很喜歡他女兒,還當著爸爸的面向L飛吻。L的爸爸善良,也更可能是擔心女兒的前途,沒有和局長動氣。更擔心局長酒後開車出事了,女兒要負責任。所以當L都決定不要理會他的時候,朋友的爸爸還是一直勸著局長不要自己開車。
家鄉的聚會最明顯,同學們開始編織自己的關係網。尤其是官場或與官網業務相關的人,都要熟知每個區的領導班子,弄清之前的關係脈絡。也生怕說錯話,得罪錯人。小城市就這麼大,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會有人知道。生怕今天和他吵架的這個人,就是某區某局領導的侄子,而剛好我要負責這個單位的業務,如果得罪他了,業績就泡湯了。
如果我是L的爸爸,我會扇局長一巴掌。
你不用去討好誰,不用說話小心,不用看誰臉色。你家人也沒有誰的工作依賴於「關係」而存在。你只是另一個城市的一名企業員工,他媽的局長、領導跟你一毛錢關係沒有。所謂的工作自由,其實並不是隨時上下班,隨時請假,而是你只需要單純地工作,不用讓你的生活,你的友情,你的真誠,為你的上升而買單。這就是大城市的魅力,忍受著快節奏,冷酷,壓力等換來的回報——進步,公平和自由。在這個地方,你更有可能變成一個讓你自己更滿意的人。
在北上廣有夢想和為夢想打拚的決心
在老家只有柴米油鹽以及家庭的各種瑣事
前幾天回家一趟,腦子裡還真的閃過要回去的念頭。
跟我爸坐在家門口,吃著西瓜嘮著嗑,我媽在廚房做飯,鄰居看到我回來還跟我打招呼問最近怎麼樣,去看望外公外婆的時候他們都可高興了,家庭聚餐的時候滿滿當當一大桌,有說有笑其樂融融,處處是溫情。
反觀,一個人在大城市,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就要三個多小時,擠地鐵搶座位,天天吃特么黃燜雞沙縣,工作壓力大的要死,每天都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沒有親戚,朋友也很少,沒人說話,也不愛出門。
那為什麼還要留在這,有勁嗎?有。
在這個擁擠的城市裡,最讓我興奮的就是每天都充滿希望,周圍的人都在努力,讓你根本沒有停下腳步的理由。每天在知乎上看到那麼多自己專業領域的大神在相互交流,而你卻插不上話,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真的很菜,好想也成為那樣的人。我沒法去預知自己三五年後的樣子,但我知道,一定會變得更好,而且要好得多。這才是我追求的人生。
回家鄉,不但成不了大神,而且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再去做自己現在做的事。我有一個姐姐,學歷很高,知識面特別廣。在我小時候,她一直是我崇拜的對象,我記得她甚至通讀了所有的中外名著,每天堅持用英文寫日記。在我13歲的那年,她送過我一本書《世界100名人成長記錄》(後來我把這本書送給了我的一個學生),這本書讓我變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讓我看到了人生的寬度和廣度,讓我明白了奮鬥的意義。說我姐姐,後來她一直沒有找到好的工作,在外面打拚,對象也經常換(他曾經告訴我她不想結婚,她要一輩子單身做自由的人)。家裡人甚是擔心,想法設法把她從大城市騙回來,做思想工作,幾經折騰,我姐考上了縣城的公務員,然後結婚,生孩子,每天微信的動態都是育兒養生,上次我跟她聊天,我說了APP什麼的,她問我APP是什麼,說她在小地方呆傻了,不懂你們這些新潮的名詞。她說她現在也不寫日記了,也不在讀書了,曾經倒背如流的法律學也忘得差不多了,每天相夫教子,最近又胖了。說實話,我真的替她高興,她終於不再有激情了,不再憤青,不再有理想,不再吵著鬧著要去看看這個世界了。我想問她你幸福嗎,但是打出來的字,我又刪了。不知道為什麼,我不敢問,也許是害怕她想起曾經,也許是害怕泡沫變幻影。
但是,她再也不是我小時候崇拜的那個姐姐了,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曾經的理想,是什麼讓一切變得漠然。
李銀河說「城市化絕對是中國的方向,鄉愁是一種浪漫主義」
理想導向型的人適合在外打拚,舒適導向型的人還是老老實實平凡平淡平庸一輩子吧,受煎熬的只是那些理想跟舒適都想同時得到的貪心者。。
越是小地方越不講規矩,越要靠關係背景什麼的,反倒是在大城市工作奮鬥公平點,只要努力,總會有人認可。
以前在國內上大學的時候特別不希望留在本市 奈何成績也沒很好就還是報了本市的學校 後來大一上完就和家裡人說不上了要出國 說要磨練自己 現在已經出國5年了 之前會考慮如果回國要去哪裡工作 因為很顯然去北上廣的工資才對的起出國留學的花費 但這兩年確定下來回國的話一定會留在家人身邊 有家人的地方才是最好的 其他什麼都不重要 出國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家人在一起真好 第一次回國還經常約朋友玩 現在回國就會想和媽媽 姥姥還有一家人呆在一起 朋友有時候約也會說要陪媽媽 所以現在家人對我來說應該是超過了去大城市 那我回國就一定會留在本市 大城市可能獲得的功名利祿我也就不甚在意了
其實去哪裡都是自己的選擇 年輕人嘛總是有各種夢想與野心 社會抗壓能力也不那麼強 離家碰壁之後有抱怨很正常 想家就更是無可厚非 但如果抱怨太多心裡真的很不高興很不快樂那我覺的回家是挺好的選擇 我個人觀點就是怎麼高興怎麼來 如果奮鬥艱難但你痛並快樂著 那就在大城市堅持下去 如果只痛不快樂 還不如儘快回家 最起碼家人在一起總比一個人擠在大城市的房子里溫暖的多
越來越覺得人只有一輩子可以活 光鮮亮麗是給別人看的 在乎它的人請盡情追逐 不在乎人沒必要因為世俗的眼光硬擠這班車 也許你騎著小三輪可以活出另一番滋味呢
個人淺見 貌似最後有點跑題
可能不想放過自己,讓自己過得太安逸
人們只是習慣性抱怨,回家裡生活也會抱怨小城市沒發展空間,到處是交織的父輩權力關係網==
大家心裡都清楚,回去了,可能還不如在這兒,畢竟,這兒能給人希望。
Hope is always a good thing~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圍城》
為什麼堅持呢?理想,希望,公平,豐富的生活,這些都沒錯。但是人的需求是因人而異的啊。身邊有兩個老鄉,985畢業,成績也好,大學裡就想著回老家,畢業了在北京工作了三年,然後全部跳槽會老家了,,,,現在成天票圈炫耀美得沒辦法,,,他兩個屬於那種典型的自我性格,工作的時候熱情幹練,私下裡有自己的小世界,並不喜歡廣交朋友,也不喜歡所謂豐富,專註於自己的業餘愛好,,有一個回到老家還兼職當起了鋼琴教練,,,,,當然了這種人贏比較特別或者少見, 現實的殘酷就在於,,,很多人的需求和能力不對位,,這是簡單的但是又最根本的原因, 底子好的人生贏家,,回老家還是人生贏家。
從來不懷念老家,一直把本科時生活的武漢當做家鄉
我倒是想回家陪我父母身邊
推薦閱讀:
※大城市vs小城市,哪的人更現實?
※在小城市上大學的學生,如何縮小與在大城市上大學的人在眼見、見識、思想等方面的差距?
※小城市,大齡30未婚女,失戀後該如何選擇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