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審查制度是否有影響中國的電影工業?


我雖然不是影視業從業人員,但是三十分鐘前,我身上發生了一件事情,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幫助大家理解我國的文化審查制度。

就在三十分鐘前,我們小組接到通知,我幫忙打雜的項目被砍了。

這是一個知名的二戰遊戲品牌的續作,已經在歐美上線。
我們本地工作室要負責國內版本的審批,本地渠道接入等工作。
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大半,版號著作權這些手續也已經基本完成。

然後,這個項目今天被叫停了。理由是:
『今年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那……所以呢?

——『所以不準新上所有二戰相關遊戲。』

你還能說什麼?


分享一個漫畫,出處:新作《有志難伸》:常有人跟我說「也說說大... 來自台灣之胱泌尿科診所作者台灣之胱泌尿科診所-老培 常作諷刺兩岸時政的漫畫,其漫畫多親大陸而諷台灣當局。
在其此畫作微博中,作者如是說:

新作《有志難伸》:常有人跟我說「也說說大陸的不足吧」,要我說目前對大陸比較不滿的地方,大概就是對文化產業管得太多,我了解現在國家處於發展階段,因穩定需要所以不希望去踩政治紅線,但無關政治的地方,真心覺得應該放寬些,才有利於提升文化競爭力。還有就是趕快建立分級制度吧,在有分級制度前提下允許更大尺度的出版品,應該是很多創作者共同的希望。


審查其實就是兩種心態的綜合體現:
1,統治集團:「任何對我有不利影響的事情都不允許發生。」
2,審查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任何對我個人發展不利的事情都不允許發生。」

第一種心態所帶來的是:不允許任何電影會使觀眾認為——我、我做的事情、我做的事情所帶來的結果——不夠好。換句話說,電影里不允許國家不強大,社會不穩定,人民不幸福不正直思想不健康,不允許有危機,不允許渲染矛盾和衝突,不允許反對無神論,不允許對未來持悲觀態度。(但也不允許過分讚美,因為那看起來像是嘲諷。)

第二種心態強化了上面這些,把禁止的範圍擴大,使得一些即便領導們並不在意的事情,也變成了不允許。比如不允許涉及現實中的部門、省市、機構、組織,除非得到它們的書面許可。不允許扎堆拍某個題材,以免群眾有意見。(update:最近看到一份不同意拍攝的審查意見把我驚呆了,因為這份意見不僅僅對影片主題、內容提出了意見,居然還用了一整段對劇本質量提出了批評,稱故事不完整云云,也就是說哪怕你沒有政治、暴力、色情、迷信等方面的問題,故事「寫的不好」也不行)

那我們再來看看電影工業。電影故事的核心是衝突(這裡指的是廣義的衝突,大到戰爭,小到內心的糾結都是衝突),說白了就是得「出點事」,然後才會有故事。觀眾不要看沒有衝突的電影。衝突越大,事情就越大,觀眾就越要看。其次是滿足觀眾的幻想。觀眾不要看跟自己的現實生活一樣的東西,要看別人的,越奇特越要看。電影越能滿足觀眾的這兩大需求,電影就越大眾,越好賣。好萊塢大片為什麼全世界都喜歡看,超級英雄片為什麼有那麼高的票房,文藝片、生活片為什麼越來越沒人看,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下看清楚了嗎,電影和「官方」的心態發生了嚴重的矛盾。電影要衝突要幻想,要出事,而「官方」不要衝突不要幻想,不要你出事。電影故事的基礎被「官方」基本否定。尤其是電影大賣的兩條大道——大衝突和大幻想——被完全堵死,留給中國電影人的只有幾條小路——古裝片、近代片(想要大衝突的就請去1949年以前吧)、生活片、小格局現代動作片,它們全擠上去,硬是把小路踩成了大路,但可惜是「偽」的,沒有一條路能穩定地獲取高票房,它們之所以大,不是因為本身大,而是真正的大路被堵死。

這要不是摧殘,那什麼是摧殘?


q前年第一次寫劇本,怎麼爽怎麼來,寫的《黑色名著》在今年的上影節上拿了最佳創意獎,但所有看過劇本的製片公司都認為,這個絕對過不了審。唯一的出路是合拍,裡面的犯罪行為要挪到國外,但又有製片提醒,也不能發生在和我國關係良好的國家,畢竟你這個不是泰囧,可是挪到和中國關係不好的國家,這不是挑起矛盾么?
現在寫劇本已經變了:
嗯,這樣寫,可能會過不了審……
啊,這個是不是太重口了?
咦?太恐怖了,還有封建迷信,要去。
直到有一天開策劃會,策劃告訴我說:我覺得你有點過於自我審查了,之前自己說的東西都沒寫上去。
我他媽的……自己都沒想到啊!我只是希望這個劇本可以順順利利開拍啊!只是不想因為過審問題三番四次折騰啊!然後就把光腚總局放進自己腦袋裡了。
嗯,你們目的達到了。
審查哪裡都有,就好比海扁王經過審查後不允許小孩子看。
但這事放我們這,你就要把這個改成巴拉巴拉小魔仙才允許通過。
沒有分級的審查就是閹割。
「不要有標準,有了明文標準,刁民們總會鑽空子的,要法無定法,隨機應變才能讓他們百口莫辯。」
加句老話:把文化審查部門放去管食品安全,把食品質檢部門放去做審查,天下大吉!
http://zhuanlan.zhihu.com/shimodi


題目是「審查制度是否摧殘電影工業」。

毫無疑問,是。

雖然我一貫提倡創作者、投資人以務實態度對待審查,並對某些無能的創作者拿審查作為借口掩蓋自身才華的低下極其鄙視,但一碼歸一碼,若從根本上來談審查制,我是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對於中國式的審查,我更是深惡欲絕。

為什麼審查會摧殘電影工業?咱不講什麼言論自由、傳播自由的大道理,我講個最簡單的。目前中國大陸市場上,有多少種類型片?再看看北美市場的類型片有多少種?政治驚悚,能拍嗎?嬉春喜劇,能拍嗎?誒?恐怖片ms是能拍的,但鬼都不出現的恐怖片叫什麼恐怖片?光是類型你就只有那麼幾種可以試水,指望工業蓬勃生長,做夢去吧!

談到電影,我要多扯兩句電視劇,不僅因為這塊我更熟,而且在這塊領域裡審查的影響更大。電影,尚可以一部部跟審查機構掰持,磨一磨保不齊就能冒出一兩次「WTF,這種片子/鏡頭也通過」的奇觀,但是電視劇……就算偶爾出一部《蝸居》這種尺度並不算驚人的,都要被狠狠地追砍。而且比起電影,電視劇的類型空間被審查查得更死,電影還能一部部砍,電視劇直接一刀下來一個類型就完了。幾乎是老百姓愛看什麼類型,總局就限制、禁止什麼類型,除了主旋律(我可能對主旋律的認知跟大夥不一樣,很多您覺得很主旋律的其實已經是商業劇了,是不是主旋律基本可以央一黃為標準)和家庭倫理這種安全係數最高的(就這樣還保不齊冒出個《蝸居》),幾乎每個類型都有被禁或被限的風險。

這是大類型上,要是具體到作品中,這種摧殘就更沒法說了。審查者可以分幾種,這塊我不細說了,反正其中最惡劣的是既不專業不懂行,又不通人情小心謹慎的,特別是一些所謂「專家」。若是純官僚倒也罷了,其中有些權力比較穩固,而且可能還真的具備一些藝術修養,在不影響自身位置的前提下,他們是願意網開一面、睜一眼閉一眼的。怕就怕某些一根筋死到底的,無法變通,而且完全不懂的。他們不是像欣賞藝術一樣看電影,而是純粹像工廠的質量檢測員,裸體、露點、血腥、出格的台詞就是他們眼中產品上的瑕疵,至於這些是否符合藝術需要,是否合理,基本不在考慮範圍內的。這種審查方式帶來的莫名後果是:往往面子上「反動」的倒下了,但「骨子」里叛逆的因為燦爛的微笑糊弄住了審查者的愚蠢反而得以出場,當然,影響如果大了,還是會補刀的。

最頭疼的不是這個,而是我國的審查標準(廣電總局關於重申電影審查標準的通知)比我國的法律還模糊,有些事兒可大可小,如果真遇到特別討嫌愛上綱上線的,各位可以對照現在的國產院線片來看,真是一部都上映不了。所以,說是有標準,其實還是看審查者的把控,明為法治,實為人治,而且還是挺糟糕的人治。

被這些事兒一整,最後回到創作者,與其被審查亂刀瞎砍,不如揣摩審查的心思,自我了斷吧,沒準還能以較小代價保住大部分表達內容。這種自我閹割是一種極其無奈的狀態,而且有時會適得其反。比如我認識的一位編劇大家,思想型,寫了一部國軍抗戰正劇,寫得非常好,但為了過審,自作聰明在其中加了個共軍卧底的紅線。結果審查時,專家們不滿了:為什麼國軍都在抗戰,而我黨還在其中搞破壞,這不是損害我黨形象么?好在大家都熟,沒怎麼大修也就過去了。可見,就算你自己割了,也保不齊人家嫌你切的手法不到位。

或許會有人從社會主流價值角度覺得審查某種意義上可以使得影視作品不過於悖逆大眾價值觀、挑戰公眾道德底線。我這裡且不在電影的道德責任上掰持這個問題,單看解決問題的成效。防止挑戰道德底線是要高高築堤壩,只防最惡劣的,但我們的審查是什麼,是澡盆的最短木板,是按照社會公眾最普遍標準去設計的,它要求的是作品能被社會全部成員接受,這塊板都設得多低才成啊!而在前面提到的糟糕人治下,實際效果又很糟糕,不少我覺得根本不適宜兒童觀賞的血腥場景,照樣是全年齡段觀賞——這要是我小時候去看,絕對噩夢的。而一些挑戰公眾道德觀的作品(不談偏向,只說現象)還是照樣層出不窮。單說磨合電影創作者和社會大眾道德觀差異這點來講,就算我對分級制亦有微辭,還是得說分級比審查要好一萬倍。

那麼,當下為什麼不用分級替代審查呢?或者說如果我們現在用分級替代審查,是不是會好一點呢?

終於說到最核心的部分了。上面這個問題,我是持非常悲觀的態度的。因為在當下的大陸,無論你搞審查,還是搞分級,本質上都是xx領導下的xx,標準其實還是那套標準,人還是那撥人,最多最多會方便一些帶孩子的家長——不過,那時會不會出現全年齡段能看都是些弱得不能再弱的作品呢,難說。歸根結底,xx的思維並不是要繁榮這個產業,而是一宣傳二撈錢。在這種思路下,你覺得有了分級制就有了一個可以著力的支點?如果真的可以在此問題上與上面有更廣闊的空間博弈,那豈不是自己給自己下絆子嗎?所以,在分級制問題上,不要幻想了,即使搞出來一個,也不是你想的,更不會往你想的方向轉變:只要……不變,……就還是……,……就還是……(不給知乎添麻煩,上面這段里的空,我想大家都會自己填)

ps:再補一刀,有人講審查會把一些質量低下的作品砍掉,某種意義上是促進行業進步。抱歉,我不這麼看。作品水準怎樣,拿出來溜溜再說。如果一部作品藝術水準低劣,但市場反映好,至少從商業角度講,這就不是個糟糕的項目。只能說明市場自身品位有問題。市場品味的問題你不能指望商品提供者有這個義務去做出改變——當然,如果能有這份責任感自然更好,不過審查是審不出責任感的。我當然希望看到藝術上優秀的好作品,但一是這樣的作品不是靠審查審出來的,二是爛作品可以被批評,但仍應有生存權。這也是為什麼我雖鄙視抗日神劇,但更加反對禁絕他們的原因。

(未經本人允許,請勿轉載)


是的,並且遠比一些人想像的嚴重。

有一種觀點是,「別拿審查說事兒,難道《少年派》在中國是禁片嗎?中國導演還不是拍不出來」。刨除李安導演水平確實高超這一部分事實,這是完全錯誤的。首先我國的審查制度對本土作品和國外引進作品是不平等的,同樣的劇本,外國拍了能引進,國內就未必能拍。而更重要的是以下兩點:

  • 人治的審查

電影和文學繪畫等藝術最大的不同是,它太貴了,現在的商業電影隨隨便便就幾億投資,那可是投資人的真金白銀,不容有失(當然了事實上是經常失的),於是保守策略是電影人幾乎必然的選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有電影審查,而我國的審查制度的特點,是沒有明確的依據和規則,甚至沒有原則,一切依照權力機構的意志決定,真正的「就事論事」。電影人只能後驗的面對審查結果,卻難以先驗的預測審查結果。於是大多數電影人為了影片一定能夠上映,只拍最「安全」的電影,將創作的視野收窄到極其逼仄的夾縫中,可拍可不拍的,一定不拍。很多電影,就是在這種「杯弓蛇影」的心態下修修補補,最終滿目瘡痍的。咱們且不論這在技術上有多大影響,你說在這樣的綁縛之下,一個藝術家的心情會怎麼樣?他能專心的搞創作嗎?

正常的審查,應該是黑名單制度,什麼內容不可以拍,什麼程度不可以拍,為什麼不可以拍,原原本本的寫清楚,而我國的審查完全是神秘的,帶有賭博性質的。你寫好了劇本送審,有可能不過,劇本過了,拍完了,成片又有可能不過,差不多的內容,別人能過你不能過,昨天能過,今天就不能過。而相關機構給出的理由,常常是雲里霧裡,不可理喻,自相矛盾。《無人區》被禁四年,今年重見天日,到今天都快下映了,無數人猜測它為什麼被禁又如何開禁,可是有人能說清楚嗎?沒有。寧浩再拍一部電影,他有把握一定過審嗎?也沒有。怎麼辦?拍最安全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黃金大劫案》。

  • 禁止關懷

剛才說我國的審查沒有原則,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則,只是沒有可以言說的原則,以及沒有明確的關於原則的「釋法」。電影和所有的藝術一樣,它最深刻的功能,是關懷——關懷人們內心的創傷,關懷社會遇到的問題。想必大家也知道,我們這個社會中大部分的問題,總是能彎彎繞繞的關聯到若干個不能討論的基本問題——或者說,XX 看到人們在討論一些問題的時候,會自動聯想到人們在討論那幾個不能討論的基本問題。當這種心態落實到審查中時,就形成了這麼一個怪異的鏈條:

中國電影是要為中國觀眾服務的——&>應該談論中國的問題——&>談論中國問題,就是談論那幾個不能談論的基本問題——&>不許談論中國問題——&>本質上沒有中國電影。

於是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導演在中國,基本上是不能拍攝中國電影的。你要去架空,去捏造沒有問題的電影。可是架空捏造,哪來的真實;沒有問題,哪來的智慧?你去拍愛因斯坦吃麵條,它也就只能是個吃麵條。所以我國的電影整體而言智商較低,低於觀眾,一點都不奇怪。

你可千萬別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難道不說牢騷怪話就不能拍電影嗎」云云,在上述不安全感的驅使下,我國的電影審查之奇葩,管的之寬,幾乎超出人的理解能力。聽說電影人們總結出這麼一條——恐怖片不能出現鬼。感性上我們大約可以聯想到為什麼不能出現鬼——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搞封建迷信嘛,可是咱們平心而論,這 tm 是什麼屌規則?不讓有鬼,那還叫恐怖片嗎?

最後,你們看《少年派》挺爽的,但是假如國內導演拍個《少年派》,一定槍斃——你見過國內有電影敢這樣談論宗教嗎?


我們曾經買了一部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中國科幻小說最高獎項)的作品,並改編成電影劇本。小說名字和內容我就不提了,但是整個故事是關於克隆人的,寫的非常不錯。

劇本送審的內部意見是:18大即將召開,你們的題材(克隆人)過於敏感,建議放放。
這一放項目整個就呵呵了。

那些說「難道有分級制度就能產生好片子嗎?」的朋友,肯定是沒有跟審查制度打過交道的。


優秀的回答很多,補充一個:電影審查給不同的電影類型嘗試直接增加了難度,也讓新人導演在有限空間里被擠壓得難以立足。
一般新人導演想要拍片,獲得投資已經十分不易,想在作品上有一些新鮮大膽的嘗試,結果要麼囿於審查制度一再修改得面目全非,要麼直接拿下上映遙遙無期,不管是什麼樣的後果,都會導致下一次拍片找投資的難度上升。在這樣的選擇之下,就只能在最安全的領域拍最大眾的題材,但是題材就這麼多,別人有更精良的製作團隊和更大筆的投資保證電影質量,為什麼要看你的呢?結果就是有票房號召力的名人可以隨時進入電影圈圈錢,新人導演往往折戟沉沙,就算假以時日可成大器,也缺少成長機會了。
就從這一點上看,審查制度對於整個電影工業的未來,都「功不可沒」。


會摧殘,而且已經摧殘了。
審查制度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是遼闊平原上星羅棋布著一些雷區,除去那些不可觸碰的領域,還有許多地方可以踏足,好的電影人總還是能在這些區域里大展宏圖的。
這種想法是很幼稚的。

1 雷區不固定。
隨機出現,位置有變動,大小也有變動,有時候不痛不癢過去了,有時候一碰死。結果怎麼樣?人們越來越不敢探足那些不知是否安全的區域,曾出現過地雷爆炸的區域更是絕對迴避,活動範圍被人們主動地局限於安全而狹窄的一個小區域。現在看劇本已經不再是抱著黑名單——哪些不能碰,而是白名單——哪些很好過。
為什麼最近都市愛情喜劇這種爛俗題材頻頻撞車?不僅僅是票房考慮,它是當今白榜狀元。

2 方向有限制。
只給雷區,那還是仁慈的,大膽的闖一闖,關係硬氣的趟一趟。
最噁心的是審查制度在立意上有要求,舉最常見的「邪不壓正」為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無限可能的世界,有時候好人贏,有時候壞人贏,審查制度只要求一種看似正義終得伸張的結果,這就不僅僅是雷區,而是把一塊題材大蛋糕橫切一刀,留下一半,你的區域只剩下50%。
這樣的橫切一刀不只「邪不壓正」,「積極向上」、「遵循公俗良序」、「貼合人民生活」云云,都是常見的隱性標準,不歡迎違背大眾道德的愛情,不歡迎過於離經叛道的人群,以及那些沒有明確標準,就是看上去讓他們氣不順的東西。
一塊經過無數次二分餘一的蛋糕,上面還星羅棋布著一些位置不固定的雷區,這就是中國電影題材所能活動的真實區域。

審查制度想呈現給觀眾一個撒了糖霜和奶油的世界,歸根結底,它真正所做的是反對真實。這一點與電影的本質就是違背的。但中國的電影市場始終存在,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就得適應這個制度帶給你的劣化。寧浩就是一個好例子,不管大家對無人區評價如何,至少是一部有嘗試有心血的電影,在被審查制度苦苦耽擱後,寧浩最終學聰明了,拍出了抗日劇劇場版黃金大劫案。你覺得這是進化還是退化呢?

中國電影行業水平是不高,審查制度不是造就現狀的主因,但審查制度掐死了中國電影向更高水平邁進的可能。


別人家的鋼琴都是88個鍵,作曲編曲也是按照88個鍵來創作的。

但是我國的鋼琴因為44個鍵不符合價值觀被廢掉了,只有另外44個鍵能用,作曲說也沒關係,44個鍵也夠了,畢竟用二胡那幾根弦也能寫出催人淚下的曲子。

但是曲子寫好後才發現,是44個鍵不能用,但是不確定是哪44個,這個要看審查的人的心情,對每個曲子要求不一樣。

於是作曲家只好寫簡單旋律,因為比較好改,而且也不敢用全部44個鍵,只用30多個,給自己留點迴旋的餘地,搞太複雜的怕遇到某個鍵不能用又繞不過去,曲子里有些地方過渡比較生硬,那是因為缺鍵太多實在銜接不上只好硬來了。

用殘缺的鋼琴彈奏的曲子能勉強彈出來就不錯了,藝術性什麼的就別指望了。

由於審查的存在,電影編劇導演所能運用的電影橋段、台詞、表現手法大幅縮減,不敢採用複雜的前後呼應情節環環相扣的故事,怕出了問題不好改,比如情節跳躍時間線複雜的故事,改起來牽一髮動全身,改了一個地方其它地方都要調整否則就顯得情節不合邏輯很腦殘。可能某些電影里的腦殘情節邏輯就是這麼來的,情節邏輯編劇實在是圓不上了,只好硬掰過來。

給大家舉個例子,《藍宇》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看過,至少聽說過。導演關錦鵬是個出色的導演,主演胡軍和劉燁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電影也獲得過很多獎項。說它是部優秀的電影是毫無疑問的。

放到今天,這個電影是一定不能過審查的,敏感元素太多了,實際上當年也沒通過審查。

如果今天導演編劇拿到這個劇本,因為要有票房要對得起投資人,一定要這部電影能上映能過審查呢?

那就要改。

同性戀肯定不行,就得改異性戀,把藍宇換成女大學生,劉燁還沒進劇組就領便當了。

男主胡軍的背景有點那個,是個啥二代,現在中央正在。。。,太敏感,不能有背景,那麼改成富二代,但是富二代包養女大學生,也不符合價值觀啊,那就改成白手起家創業的年輕人。

時代背景也太敏感,換個時間,換成最近幾年,十八大以後大國崛起偉大復興,聽起來挺帶感的。

男主做的買賣不能是倒賣倒賣,這種投機倒把的生意不好,改成高科技創業吧。

好了,故事變成了,一個平凡出身名校畢業的有志青年在北京高科技行業創業成功,他和同是名校的女大學生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

等等。。。這個故事好眼熟。。。

劉強東和奶茶妹妹?


-
只要有審查,就一定有傷害。

很簡單,有一種玩意兒,叫「壓力遞增」,打個比方好了,省府說每戶農地要收五元錢的稅,到了市府,為了種種原因,一定變成五元五分錢(這是打的比方),到了鄉鎮,到了村上,一定還會用各種名堂,「加成」。

原來的五元錢,最後加上各級政府的過手,防拖延欠費,增加手續人力……等等等等原因,各級單位,定會想方變法地超收,原來的那個單純的價格,絕對不可能存在。

(這也是政府要一口氣將農村所有的稅費全免,唯一的原因。因為收束不了。)

同理,審查也是。

原來中國的影視產品,立案也好,報批也好,全送中央。後來應付不來了,下放到省上去管。省府一級,對於影視立案或報批,難道會比中央來的容易過關?

別傻了,不可能的,它只會更難,更刁,更蠻橫不講理。因為他怕踩紅線。
紅線在哪?誰又能知道?那些審核人員,只能盡情放任自己的想像力。

但,千萬別以為省府的省查機制是最難搞的,錯矣。

真正審查最嚴的,是你的合作報批對象,一般的民營公司,不到甲級評證的,不能自己報批,你只能找有資質的合作對象,比如某個省的電影製片廠。說審查,那廠方的辦事人員才誇張,什麼名堂都能想得出來,一方面,他們不想送了不好的內容,叫上級領導下條子批評,另方面,他們定會給你生點事,就為了你給送紅包。

但,別錯怪了電影廠,他們真不是最難面對的,他們還是「第二嚴格」。

真正「第一嚴格」的,其實是你的投資商,你的老闆。他怕死了,怕你拍的片子被槍斃,怕你裡面給他夾生飯,劇本他自己又看不懂,又懶得看,於是找了一堆阿貓阿狗,替他「把關」。

到最後,跟省上的命令,到了村長手上一樣,一根小雞毛,也能長成大令箭。

那個過程,層層壓力增加下來,最後,就是該死的「自我審查」。
全世界,所有「官方審查」,都沒有「自我審查」來的恐怖噁心,嚇人荒謬,出格無序……。

是的,請相信我,「審查制度」百分之一千萬,一定會傷害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
而且,不止是電影,是包括全部的文化產業,無一能夠悻免。

-----------------------------------------------------

上文發出的第二天,剛好微博上有一篇台灣民進黨人寫的文字,倒數第三段,剛好和我說的意思完全相應,可以轉來參考:

台灣人和大陸人最大的不同,從社群網站上可以看的出來,台灣人絕大多數是原創帖,拚命想告訴全世界,他在想什麼?而大陸人多數是轉帖,希望別人替他說話。這個差異點,代表「自我審查」的可怕,我相信大陸朋友絕對有智慧與能力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卻被自我審查給限制住了。(洪智坤)

-


審查制度不影響,真正影響的是評判標準的不確定性。什麼能拍,什麼不能拍的定義太過於模糊。
如果能清晰的划下一條高壓線圈,誰碰線誰死,但是在圈裡面隨你怎麼玩都沒事。那麼哪怕圈很小,中國都能出好作品。
現在的情況是高壓線有了,可是時靈時不靈。你看見別人掛在線上三百六十度大迴環毛事兒沒有,你也樂顛顛的去抓線,結果你抓的時候通上電了.....


替@yolfilm老師補一槍。
由於審查制度存在直接逼死了不少成熟的商業模式。比如周播制的電視劇。由於你在開拍之前所有劇本就都要送審,所以中國大陸就不會出現「根據收視情況調整內容」的周播電視劇或動畫片。不管拍多少集、是賠是賺、都成了一鎚子買賣。投資一大就怕失手,投資人和製作方求穩求不虧的心態就都出來了。


我一直覺得審查是正常的,有規則也是沒有問題的,甚至你直白了當的說一切影視都應該為吹捧社會主義正能量而服務,我覺得也算是划了一個鮮明的道。
但……現在的問題,一切都是模糊,你只非常明白的知道一些地方是安全的,而你不知道那些你覺得安全的地方,是不是藏著雷,而限於成本,沒人想去探雷。


兄弟,我國有電影工業嗎?我國只有宣傳戰線,沒有電影工業啊!


都別說電影這種虛構類的藝術了,你看看以真實客觀為標籤的新聞都被審查搞成什麼樣了


「審查制度」必然會「摧毀」「電影工業」。這一點毋庸置疑。
中國任何工業體系中,只要有「上級領導」可以直接伸手的行業,都基本完蛋操。這幾年傳媒和文化行業尤其明顯,因為這兩塊基本上是最後的意識形態壁壘了。

為什麼?上面幾位老師說的都很透徹了,我也提供不了更多的觀點了。就是來表示一下支持。為什麼電影分級制在國內無法實行?我在其中已經說的近乎直白了。

中國電影如果想要在未來十年里繼續存活下去(我們就先不談發展和繁榮的事了),就必須用某種方式將現行的審查制度大大弱化或加以改良,否則眼下的所謂220億票房都只不過是黃粱一夢。


諸位大大都說的很好,我從觀眾角度說下看法:優秀的文藝作品必然是來源生活高於生活,而生活本來就是喜怒哀樂五味俱全的。社會有光明也有黑暗,而恰恰是對黑暗的揭露反思對光明的追求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結果審查制度假定世界大同,存在現實的只有真善美,以這樣不切實際的標準做出來的作品必然是脫離現實和虛偽的,怎可能有多高的水平?


在我看來所謂電影從業人員有受到限制嗎?有,這些限制讓他們拍不出好作品嗎?扯談。有人說恐怖片不能出現鬼,這叫什麼,可問題是恐怖片本來就不只是鬼啊,精神病人這片里有鬼?何況就算能拍鬼,就國產恐怖片的水平而言,依然沒什麼底氣。抗戰片不受影響了吧,可有幾個拍出了好片子了?劇本都瞎編,比如最近那個什麼八百冷娃,先不說事情真假,800人啊,一個團啊,不是赤手空拳啊,寧願跳河都不願意回頭和鬼子拼一把,導演還很得意。我可以說拿本縣誌來,華北,山東,山西,東北,找一個當地抗日英雄的事迹就是個好故事。

好吧,抗日戰爭也受限制。恩,青春校園劇受限制了?可現在導演拍的那叫什麼青春片?不打胎不青春啊,所謂青春片就是反叛,打架,打火包。難道導演編劇的青春就是這樣的?哪部校園青春片超越了當年十六歲花季,花季雨季?拍的是學生嗎?

還有運動類的不受限制吧,熊朝忠本身的事迹就是個好故事吧,還有鄒市明,拳擊不算冷門項目了吧。自行車,mma,網球,跆拳道,哪個不能拍?拍出好東西了嗎?哪個貼合時代了?引起觀眾共鳴了?激戰其實還不算好,但是他已經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運動格鬥片了。有哪位大導演想到去拍了?整天光想著高大上,藝術。有想到去基層看看嗎?

制度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


審查制度是改革開放後才有的。本來就是個國門剛打開時的過渡政策。早就應該廢止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電影分級制度。但由於廣電局等既得利益集團的重重阻撓,直到今日仍然沒有推行開。所以,一個過渡制度變成了利益手段,你說是不是弊大於利?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93% 的日本人討厭中國?
中國乘客在英國 Virgin Atlantic 上受到種族歧視,應該如何維權?
中國的龍能飛,究竟是什麼原理?
你見過的最好看的/最奇特的中國地圖是什麼樣的?

TAG:電影 | 文化 | 審查制度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