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老師被要求與學生一起考試同樣的試卷」的事件?
具體的新聞鏈接如下:江蘇一中學讓老師和學生同場考試 老師交白卷抗議。教師甩手走人抗議。我個人覺得考一考也無所謂,也讓某些變態老師看看自己出題有多麼變態。正如抗議的老師說的,老師的水平不是看做題的水平。那麼,學生的水平就只看做題的水平嗎?
糾結於「老師能不能答出用來考學生的試卷」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其實這個問題很類似於「如何評價英國首相和教育大臣都答不出簡單乘法問題?」
堂堂兩個牛津高才生,答不出8乘以9等於72這種小學生問題?當然不可能。
人家不願答,是因為答了沒有意義,還會招惹來更多的麻煩,甚至導致要談的教育改革問題跑題到乘法口算大賽……
而這家中學讓老師和學生同場考試也屬於同樣的性質,老師感到受了侮辱併當場走人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
因為他們抵制的不是區區一張考卷,更不是擔心自己考差了名聲掃地(個別業務水平不精的濫竽充數者可能會擔心,但這不是主要問題),而是一種對教師業務能力的評價方式。
老師的身份並不是「更好的學生」,而是「能夠讓學生變得更好的授業者」。
應試,特別是高考,要檢驗的遠不僅僅是知識水平,也對心理狀態、精神抗壓能力、甚至體力分配技巧都有很大的考驗。
老師儘管長期在訓練學生,但其本人並不是一直在接受同等的訓練,臨場狀態起伏較大的情況幾乎一定會發生,輸給精力旺盛、久經沙場的學生並不是不可能的。
孫海平當然跑不過劉翔,退役多年的奧拉朱旺也沒法在實戰中教訓當打之年的NBA中鋒們,但人家有資格指導,因為人家確實能把你指導得更好。
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應該用學生的成績說話,而不是自己的成績。
否則的話,直接聘請歷年高考狀元回來教書得了,幹嘛還要特意學四年師範、擔任助教、實習、工作、慢慢成長為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呢。
如果你是工程師,有人要求你跟一線電焊工來個電焊技巧大賽;
如果你管著幾萬台伺服器,有人要求你跟電腦城小工比誰裝機更快;
如果你是導演,有人要求你下片場和影帝比比誰才是演技派;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受到了無知而粗暴的侮辱?
侮辱教師的不是學生、不是考卷,是外行蠢材領導拍腦袋想出來的這種評價方法。
中國現今的教育體制一直有個很奇葩的地方,就是行政人員的權力和地位遠遠高於教授講師們。除了少數有名氣的、能為學校拉來贊助、撥款和生源的之外,其餘的普通教師不管老中青,都只能老老實實聽那群外行或半外行的行政管理層的話。
而這幫人既不懂做學術的艱辛和其中的種種曲折,也不懂一個好教師提升自我、對學生因材施教所花費的大量腦力,而是向上樂於大搞各種政績工程,向下則不願深入了解教育事業,只肯用各種一刀切的指標分數來評價教師們的能力。比如發多少論文、有哪些競賽獎項……
最後,往往是最能鑽空子、拉關係的達標速度更快些,而兢兢業業的優秀教師卻得不到重視,只好浪費大量時間去完成指標,否則可能過二十年連個副教授都評不上。
這家學校的相關領導,要麼不懂、要麼假裝不懂,拍腦袋搞出了這麼一個「考核教師業務水平」的方法,理所當然地被老師們反感和抵制。結果人家領導的做法呢?
下午的數學考試,學校更加重視,多位校領導到考場監考,對個別不願意答題、不規範答題的教師當場提出批評。
這表示什麼?領導的決策是不會錯的,你不聽話當然是你的錯,對吧。
-
我教書的時候,高三學生進行第二次模擬考試的時候,我們高一、高二的英語老師被要求跟學生一起參加考試。
事情是這樣的,那所中學,雖然每年高考成績並不算特別好,但主要原因還是生源的質量問題。那學校學費收得高,當然跟師資力量有很大關係——那裡的師資儲備確實是挺好的,就我們英語科組來說,也有一些資歷極其牛逼的老師。
所以,當時去參加考試的時候,雖然有些英語老師嘴上在發著牢騷,絕大部分還是坦然無懼的。
然後我去參加這次高考模擬考試,做到還剩信息匹配題和作文題的時候,我和另一個同事被主任叫去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了——所以我們的試卷沒有答完。
幾天以後,高中教師例會上,校長忽然提起這次考試,然後——
——(please be prepared)——
——開始——
——點名——
——表揚——
——在這次考試中——
——得分超過——
——(here it comes)——
——一百二十分的老師。
我當時以為自己聽錯了。
然後校長讀了大概五六個老師的名字,最後說,
這裡要重點表揚某某老師,她是唯一一個達到一百三十分的老師,考了一百三十一分。
我讀的大學毫不牛逼,我的英語也毫不牛逼,但是我十分確定,身為英語老師的我,如果做一套高中英語題我考不到一百四十分,我會覺得不好意思提起。具體到當時考的那套題,我做下來,只有六分不能確定,而且其中只有兩分是我必須承認自己學識不夠的,而有四分之所以不確定,是題目出得本來就有爭議空間:四個選項里有兩個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這在英語閱讀題里其實是常見的情況,即便是高考真題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但是在師資強大的這樣一所學校里,高一、高二一共二十多個老師里只有六七個人能上120分。
我說這個回答不適合用來答「發現我有多牛逼」,是因為,這經歷其實是幫助我理清了教與學在理論與實踐上的一些區別。就像在這個問題上幫助我撥雲見日的黃老師(見「曾經那樣深愛她 - 我還有最後一句話 - 知乎專欄」)。
不能光看到老師比學生考得差,卻沒看到學生比老師考得好。
We are not living in an ideal world, after all.
-
最後補充一下,強大的教師考不過好學生一般只會發生在英語和地理兩科,各有原因:
強大的英語老教師在當年學英語的時候沒有如今這樣的良好環境,所以在英語這一科會容易出現老教師英語水平不如新教師的情況(注意:英語水平和教學水平是有區別的);
地理老師則因為大學的地理教育是理科專業,所以很多老師自己上中學時並沒有認真學過地理,而大學上的專業課跟中學地理課本又沒有足夠的映射關係,於是到了教書的時候需要經歷一段學習和適應期(所以某些學校的「文綜」專業的畢業生教地理時很容易脫穎而出)。老師說「怕分數低。」那絕對是業務能力問題。
但是這校領導也夠傻缺的。
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的來了^o^
真的,老師這麼說真是業務能力問題,就算語文也一樣。
就算閱讀理解是讀心術好了,那也是有正確答案的,對於有教參備過課接受過大學教育的老師來說,只要不是批卷子的和你有仇,肯定高分。作文不會寫,你開玩笑吧,老師平時和你說不會寫,如果他不是自謙那你真的要考慮怎麼換老師了,老師可能寫不出新概念沒法保送,但是四平八穩不扣幾分的八股文寫出來完全不費力。
而且老師明明做卷子一把一把,做起來飛快的好不好。你說沒做過卷子啥的,你真的是老師?你開玩笑的吧。
但是和學生一起坐在教室里做卷子真的傻缺。
校領導訓斥也真的傻缺。
我知道有學校不但規定老師做卷子,還排名的,不但排名,做不好的還批評的(當然老師做不好和學生做不好是兩回事),但是不會讓學生知道,更不會傻缺到讓老師去坐小板凳和學生一起做。
看過監獄實驗吧?
知道心理暗示吧?
人不用真的是犯人是獄卒就會自己帶入了。
學生老師同堂考,不說給學生啥暗示了,給老師的暗示是很明顯的。
不管老師是不是真的業務不行,肯定會不高興的。
另外,這和劉翔孫海平的例子完完全全是兩回事。
今天在火車上無聊刷微博看到這個新聞,挺有意思,回憶起很多中學時代的故事,回家閑著也是閑著,來聊兩句。
大家誰也別激動,也別急著噴,大伙兒年紀也差不了太多,對中學的記憶和故事也都差不多吧。承認不承認都好,都是應試教育過來的,很多東西說說都懂的。
我記得中小學時代,我的老師都有在發完卷後坐在講台上,自己做起來。一來緩解監考的無聊,二來提前摸一下難度,預測學生的答題情況,預備好講解試卷。這是科學訓練考生的方法,也是負責任的態度。印象中,老師總比我們做得快的多,也許他只做了部分或者書寫比較潦草,但認真觀察還是快。我曾經在座位上觀察過他們在講台上做選擇題,看一看就勾上了。
但是我印象中,只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老師給我們秀過「現場功夫」,至少我的其他科目老師沒有現場秀過一起做。
我猜測他們想的是這樣的(假如試卷不是自己出的):先快速瀏覽題目,看看哪些值得做做,哪些題目會難住學生,到時候好講解。然後選擇題勾一勾,判斷題刷一刷,大題么,稍微畫一下圖,列列式,潦草地列下方程,差不多ok了。然後有必要的話,把易錯題自己先標記一下,解重點題的講解思路寫一下,然後就可以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走一走,看看學生做的咋樣了,順便驗證自己對學生的判斷對不對。
有老師說,差不多就是這樣。
問題是,為什麼只有數理化生老師。。。
我覺得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理科題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文科也一樣,因為語文答題字多嗎,也不全是,我的感覺,因為有些科目學生和老師的水平是不對等的。
我就拿語文英語做例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老師,我印象里的語文老師就有字非常丑的,大家都知道語文等科目,應試,字丑代表什麼。偏偏他就是語文老師,喜歡讀者,愛講雞湯,然後指導我們作文。應該還有這種英語老師吧,你問他這個選擇題為什麼是A啊?她支支吾吾半天,還裝的倍兒專業,然後跟你說固定搭配(用法),你找來一個外國電影(雜誌、報紙)說不是這樣啊,他解釋說對,我們的應試就是這樣,用的都是不地道的,老外都不這麼說。下次你又換一題,為啥A,我覺得應該是B,可是答案是A,他抓耳撓腮,很蛋疼,但是居然奇蹟般地跋山涉水,成功繞死你,硬生生把A給解釋通了,你不得不佩服他,因為正確答案是C,你是故意去耍他的。(此故事來自我高中一個同學的真實經歷)
對於數理化生這類科目來說,我們只說常規考試,不是競賽,我覺得老師是應該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考生做得快,做得分數高的。說白了我們應試教育,是一種不是競技體育又很像競技體育的存在,教練根據對手(中考高考的出題人)的技戰術特點,在大綱下面有針對性地科學地安排訓練計劃,開展訓練,然後大戰。可是跟孫海平指導劉翔,湯仙虎指導林丹不一樣啊,(打羽毛球的應該知道李永波和田秉毅當年雙打的戰績,湯老年輕的時候的輝煌故事相信也無人不曉,競技體育和體能有很大的關係,我回答此題之前第一反應就預料到很多人會拿這個說事兒,請不要再扯這個茬兒了,真的沒有意思,我沒有不尊重中學老師的意思,說他們是應試教育的「教練」也沒有任何貶義,扯這個茬兒去辯論這個問題是狡辯的。),我們的老師如果做題不會做,你怎麼講評?學生如何服你?電影中總有那種平時不出手的老大,在一個場景里突然動手,原來這才是終極boss。但是考試說白了是一個競爭,一要速度,二要靈活拿分,三要解題技巧紮實,你當然可以說,年紀大了,肯定速度和敏銳力比不過高中生了,所以沒錯啊,四十歲以下的老師去參加師生同考,高三的老師需要去師生同考檢驗一下畢業班師資力量,新聞里報道的學校還是很給老教師留足了面子,也很有針對性的。中學的時候我們不會做題目了,是找班上學霸去問,還是找學渣去問啊?(本事件的關鍵在於,老師們認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侮辱,和學生同場,並被行政領導搞得下不來台。至於第一點,我想說,除了大考,未必需要每次都讓老師來做題,大很多時候,譬如小時候打架,長大了大家打球,比你牛逼一個程度甚至幾個程度的人,大家玩一下就知道幾斤幾兩了,以後就服了,知道根本玩不過人家,我覺得老師們只要功夫紮實,考就考,考一次,學生們就徹底服你了,就好像公園打太極的老大爺,一個崩拳打飛你練十年散打的小年輕,行,我服了您嘞~~~~~不過小年輕別被訛了幾萬塊倒是真的。第二呢,下不來台這種事,如果老師管理得當,基本功過硬,並且和學生關係融洽,學生自然愛戴,行政領導才是學生厭惡的對象。當過學生和老師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
文科呢。誰改卷?你把這些語文老師政治老師的卷子拿給學生改改,想想會有什麼結果。
其實吧也不都是文理科絕對化的事情,我就說考研輔導班,考公務員輔導班這類的輔導班,一個人在體育館對著上千人講課,沒幾把刷子輔導公司請他來?他不是虐爆考研試卷,幾千人服他?他就和奮戰大考的考生們在一起,同做題,同考試,同PK。他們不覺得有什麼,反而以此為榮。為什麼高中老師拉不下這個臉呢?
最終其實就是那麼點兒事兒,神秘感問題。老師都是知道答案再講評的,那一層窗戶紙就是一個面子問題,跟學生做題不會做了,翻到最後去看答案,發現,噢,卧槽,原來TMD是這麼做的,靠,牛逼。還有一種呢,就是,我勒個去,完全看不懂,然後去問老師。老師告訴你答案是什麼意思。你再用邏輯去判斷,然後百虐得重生,一步步成長。
至於很多作家的文章被用來作為閱讀題,自己都做不出來閱讀理解或者出題人完全過度解讀,作文按照評分標準不及格,或者老外做英語發現完全是一坨翔的問題,其實也不奇怪,應試罷了,遊戲規則是這麼個規則,你需要好的教練,僅此而已。但是你不能說啊我練電吉他這段solo彈不下來好難啊,可是你的老師連木吉他的大橫按都沒按住,來給你示範高難度solo的。
羅輯思維里羅胖子說,為啥軍官的澡堂子食堂宿舍都要和當兵的分開啊?因為神秘感威嚴感一定要有嘛,如果天天生活在一起,加上澡堂子里一脫,發現噢,原來師長團長也就是那麼個樣子,跟我們一樣啊,你叫他們怎麼帶兵?
師生同考的新聞其實以前也不是沒有過,部隊里軍官也要體能測驗對不對?
其實吧,我覺得這個事情之後,學生能看出老師的水平,老師之間也有個比較,該加強業務學習加強業務學習,該收斂裝逼收斂裝逼,我想同學們其實都喜歡看到老師們被「脫一下」的吧?
——————————————————————
第一次長答案,就是閑著無聊說兩句,手機打字,也不講究排版了。有人贊還有點小興奮。
加說兩句。
我的老師里就有好老師,不是說他解題多神速牛逼,而是他不裝逼,記得語文老師就有坦言,我上了考場肯定考不過你們。數學老師曾經被一個學霸在某天晚自習問了一題壓軸題的最後一小題,他直言我現在不是很有思路,晚上回家想想然後明天給你說。回家了做出來了,然後來講。我覺得什麼是敬業?不僅僅是這種回去做完第二天來講,而是有一說一,實話實說。人家問丁肇中中國教育怎麼搞,他說,不知道。大科學家都有說不知道的勇氣和認真的態度,為什麼高中老師不能接受考不過學生的事實。再說,也不可能(也沒人要求你考過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啊),並且,也沒有可能所有老師都能考過百分之百的學生。但是你不應該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玩不過,這說不過去。
匿名了,無法評論,但是 @白如冰 大神,語文老師也是可以做好題的,數學老師也有做不出題的。江蘇省的數學題難起來真是挺難的。當然了,那交白卷的老師純粹第故意,而且新聞中說了,白的是答題卡,試卷還是做了的。我們小地方的人,思想還比較傳統,老師需要權威,我能理解老師們的做法。而且,顯然他們是提前商量好的
===================================================================
我大運中真是威武~上午在朋友圈看見這則新聞,中午發現QQ空間里又見這則新聞,下午到實驗室打開知乎又看到這個問題。
其實我就想問,考試結果出來之後,學校領導要拿這個結果做什麼事?
我記得高二的時候,英語老師說,「現在學校老師的發展很不好。教的好的老師都升職管行政
了,留下教的不好的老師在下面代課,正常就應該給教的好的老師加薪提供好的條件讓他們好好教課,教的不好的老師去管些雜事兒去吧。」
現在學校領導搞出這一套,打算做什麼呢?
從看到這個新聞我就反反覆復把我在運中念書的三年中,教過我的老師回憶了好幾遍,有年輕教師也有資歷很深的老教師,我想像不到他們跟我們坐在同一間教室考試的樣子。
高中三年我最喜歡最敬佩的老師,是教過我兩年數學的張老師,我們上課的時候經常在他上課的時候感覺他哪一步做得不對就站起來說,「老師,這裡不對,應該怎樣怎樣做。」或者,感覺某道題有更好的解法也會站起來直接說,老師這題應該這樣做。老師能根據我們的思路把題目做一遍,如果不對就指出你哪一步想錯了,如果正確也會很驚喜地予以表揚。遇到不會的問題隨時去問,基本上都能得到解答。但是張老師態度永遠很謙遜,他雖然自信自己的數學水平,但是也常常會說,真正考試不一定考得過學生。
高三的時候換了數學老師,也是很厲害的金牌數學教師,甚至資歷比張老師更年長,但是他上課都要拿著他備課的內容來講,難題都是提前做好了再來給我們說,課間去提問也常常得不到答案。但是他講課的方法卻很能為同學所接受,我高三所在的那個普通班,大部分同學都覺得數學老師很厲害覺得自己能被這個老師教很幸運,雖然我默默地拿他跟張老師比,但是也得承認老師講課有他獨到的一面,他讓學生知道怎麼做題怎麼考試。這個老師卻很會「口出狂言」,平時聽他說話你就會有數學水平他認第一無人敢認第二的氣勢。我無法想像把這個老師放到考場上跟我們一起做題,會對他的自信心有怎樣的打擊。也無法想像班裡那群崇敬他的同學怎樣接受一個可能考試考不過自己的偶像。不過幸好,這場考試只針對年輕老師,我這位資歷深的數學老師應該不用應戰。
教過我的老師中,最年輕的一位,大概就是我高三的語文老師了吧。戴老師笑起來甜甜地,講課的時候從來不多說一句廢話,普通話說得字正腔圓(我們好多課都是方言講的)。我以前語文成績都是勉強三位數常常兩位數的人,對語文更是深惡痛絕,但是到了高三,有幸遇到了戴老師,才讓語文也突然變成了我的強項。高三的語文複習是很繁瑣的,但是戴老師能把繁瑣的東西整理得很系統來讓我們複習,讓我們清除地知道什麼樣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方法甚至是套路來答。但是戴老師在學校里是個很低調的老師,平時除了上課講課從不多說廢話,從不像大多數老師一樣講述自己的光輝歷史,知識低調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高三做大量的試卷,但凡我們做過的試卷戴老師基本都是親自批閱的,極少情況下回沒有批閱就直接發下來,別的班經常都是老師發給班裡同學隨機互相批的。)這樣一位年輕的老師,我相信即使是坐進了考場,也能做出高水平的試卷。
高中三年,教過我的老師,總共有21位老師教過我,我唯一想送進考場揭露一下他的水平的,只有一位。總以雷霆手段逼迫同學拚命做題的一位老師,把平均分教到了全校第一,但是原本成績就不錯的同學卻沒有絲毫進步甚至退步了。但是很遺憾,他應該年齡超過40歲,應該沒能去參加考試。
綜上所述,我認為,還是不要考試吧,如果拿到了考試結果對老師不採取任何措施,這對現狀沒什麼作用反而打擊了老師的積極性。
想知道老師怎樣,讓學生投票啊,別提學校里那些沒用的教評系統了,我都不願意回憶當年評教結果差了之後老師在班裡大罵學生的事兒了,不妨弄個系統讓我等畢業了的人去投票,我願意參與。
想想高中的事兒就話多,有點亂,回頭在看著修改吧
在我看來教師的能力一是知識層面的理解,以及知識深度廣度的理解,伴隨而來的就是對知識的講述能力。
而中學教師除了知識的全面掌握之外,自然少不了題目。而就題目而言,就有解題能力和講題能力。
自然解題能力也是衡量一個教師優秀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當然對於教師和學生的能力並不單單是用解題能力來衡量。
我作為一個即將入職的中學教師,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接受一次這樣的考試。
這是一個很好的檢驗自己的解題能力,和很快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的方法。
但是這種考試不必每次都去參與,證明過就好,或者定期檢查也是可以接受的。
個人觀點。我換個方法來提問好了:如果老師和學生考同樣的題目,老師自己卻不會做,那事後學生問起來,老師老師為什麼扣分?請問老師應該怎麼回答?
如果老師只是考不到滿分、或者考不過學霸,這個我可以接受。「做得慢」、「計算錯誤」我都可以接受,唯獨「不會做」是另一回事。老師可以有一千種理由拒考,但如果是因為不會做而不做,那我只能呵呵。
我覺得這要求不過分。
「老師的水平不是看做題的水平」,說的太對了,因為老師的水平應該是做題水平的一個超集。
至少在中學的範圍內,所有知識與技巧,你保證自己會用,再來談教得好不好的問題。如果自己也不會,那請問到底要怎麼教?
在中國這樣的大環境下,高中教育(=以高考為目標的教育),談什麼創新性多樣性這個性那個性的都是裝裝樣子。除非你能讓學生繞過高考,否則到最後學生的命運還是取決於做題能力。
中學知識就那麼多,考綱是死的、教材是死的、題目是有正確答案的,老師的教學是一個將現成的知識轉化給學生的過程。轉化效率特別高的,那麼「教學水平」自然就比較高。
但一切轉化終究以自身能力為基礎,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卻能夠把別人教會?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
老師自己不懂,指條明路讓學生去探索,這種事當然是有的,但那是大學以後的事。這是研究性、開放性的探索,和中學照著考綱做題根本是兩碼事。
大家都是過來人,誰也別蒙誰。中學的知識範圍就那麼大,自己不懂卻讓學生去探索?對不起不要浪費我時間好嗎?
不用談什麼開放性思維,高考沒有這種東西。中學生到最後比得就是做題,搞不定高考的,談什麼素質教育都是耍流氓。
哈佛教授如果不擅長做高考題,那叫術業有專攻,人家確實不是專攻這個的。
至於中學老師,你的術業不專攻這個,那請問你專攻什麼?專攻早戀問題的發現與對策嗎?
作為一名教師而言,考試時候老師肯定會參加考試啊!但是前提是自己教的科目。一方面快速定出答案和分析試卷各個題目難易度,從而知道哪些題目和哪些題目可以歸為一類。講的時候聯繫性強,從而節約講題時間。另一方面,老師自己做基本就可以判斷哪些題是易錯題,哪些題可以忽略不講,哪些題必須細緻的講。同時解題方法也會多想幾種選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來講。同時也對學生是一個好的震懾作用。(你看這卷子我20分鐘就做完了!你們到結束卻還沒做完!還不給我好好聽講?還不好好學習?哈哈……)
回歸話題,如果要求老師像學生一樣考所有科目,那真的就太刁難了。畢竟從上了大學以後,每個人就專供自己專業相關的學習了。其他的肯定忘了或者還是忘了……就比如我一個中文系的師範生,你讓我答物理試卷,純粹就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啊!所以看看考什麼再說吧!
新人一枚,手機碼字,不喜勿噴。
我們學校的高三年輕老師一直要求這樣做,稀疏平常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雖然這個問題下面已經有300多個答案了,答了也會被淹沒。但是既然我自己是「學校差、老師水平不高、但是最後考到清華的人」(在我之前全縣上一個考到清華的學生是20年前),可以給大家另一個看問題的的角度。下面提到的這些老師都來源於我的高中母校。
老師一:「一個足夠優秀的學生在高考前幾個月的水平肯定要超過老師」
說這個話的人是我高二到高三的生物老師,我非常尊重的的一個人,而且確實教學水平挺好的一個老師。對很多基礎的知識點理解非常深刻,而且會用很生動的比喻來講給的他的學生們,幫助大家理解。上課也會講些段子,在高中那個缺少睡眠的時代,讓大家不至於犯困。
但是高三後半學期我發現,有的題他也得想半天,甚至不會做,表現差於部分同學。
老師二:「最後一道題就不是給你們出的,你們在考場上做好前面的題就好了」
說這個話的人是我高一到高三的數學老師。而他帶的班還是生源相對好一些的重點班。他說的話對嗎?如果對於少部分比較靠前的同學,當然是錯的,但是對於很多基礎差成績沒那麼好的同學,他說的是對的。而正因為此,他的話對班上絕大部分同學使用。我覺得他作為一個老師說出這種話是負責任的。
老師三:「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爹媽生的,反正我是教不出來」
說這個話的人是我高四的班主任(我補習了一年,為什麼會補習故事太曲折不做展開)。在補習班都是很多同學第一年高考沒有上二本的同學,當然,班上也有部分上了一本線來補習的同學(比如我=。=)。而他說這句話的地方就是一個20年沒有考出過清華的縣裡面最好的高中。非常感謝這位老師對我的重點照顧,非常感謝他和其他的老師默許了我上課不聽課只埋頭刷題,非常感謝他和其他老師允許我有的時候不做他們布置的作業的行為。
老師四:「你這樣寫作文不行,你今後每周寫兩篇標杆作文給我」
說這話的是我高四的語文老師。作為一個企圖成為文藝青年的人,我的作文曾經可能是散文或者散文詩,漂亮的句子,半天找不到主題。但是高四的時候只要我交上去這種作文,他就直接給我一個遠低於平均的分數。後來他說你語文成績要穩,你得把自己的作文好好練一下。在他的要求下,我寫了十幾篇不同主旨的標杆作文——「不落俗套而豐富的事例,漂亮的語言,標準的高考八股結構」,對於這類作文已經非常熟悉。最後高考的時候語文作為是「中國崛起」這個蛋疼的話題。而我時間不多,用了30分鐘完成了一篇我看第二篇肯定會吐的歌功頌德的文章。最後語文是130多分(150分制),我非常感謝這位老師。
總結:這幾位老師都是我們高中的教學骨幹,他們教學工作都很好,而且上課不會讓人感到無趣。但是他們如果在我最後高考前和我做同樣的卷子,成績肯定不會比我高,而每一科都會有一部分同學比他們高。
如果就此評價他們不合格是否公平?實際上他們不僅合格,而且非常優秀。
在大家盯著大城市的老師不放的時候,忽略了中國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的現在,在一些學校評估只計算清北人數的時候,有很多學校還致力於讓學生上了二本線,有大學上。這些學校的一線教師,他們大學知識已經生疏,而同時在教學中因為面對絕大部分同學,又長期不需要這方面技能對,一些詭異的新題型做不出來。
和學生一起老師意味著老師考的比學生高是應該的,考的比一部分學生差就是失職。就好比讓大人和小孩子打架,贏了是應該的,輸了就是大人太弱了。這樣的制度本身就缺乏公平性。而實際上,如果這樣的制度在中國推行開,對於非重點高中的廣大學校的教師而言,會損害他們的教學權威,無論是對學校、老師還是學生都沒有好處。
修改後:
高中考試(僅指應對高考那種,競賽不算)基本上真是兩句話就能概括:簡單題背知識點,難題有套路。考985與考清北差的二三四十來分基本可以說就是要麼粗心要麼緊張臨考狀態什麼的。當然這也是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
但老師講課什麼特點呢? 渣老師照答案念,一般點的老師看了答案自己再寫一遍,還不錯的老師就是用套路一步步來,能講清楚重點難點在哪。「學生心中神一般的老師」大概就是刷出來新方法,不拘泥於套路,能讓人豁然開朗。
對上一段補充:
我發現多數答主根本就不了解中國教育總體上是個什麼水平,哦不,是中國高中教師總體上什麼水平,你們還真以為現在高中教師都是211,985畢業不濟了才到比較牛逼點的高中教書。你們錯了,至少十年內,中國高中教師佔比最大的仍是二三本師範學校畢業的;至少十年內,絕大多數高中生所在的學校不可能是什麼省重點之類。你還別不信,一些縣級中學,市區里小規模中學根本就不可能會去一些985學校的學生當老師。你們牛逼只代表了你自己,不是整個階級都是這樣。我也不是說二三本就都不好,只是這個階層本身就是這屬性。
回到原題:
對於新聞中交白卷的老師你可以套進去我剛才說的看是什麼水平,說實話,空擺架子不管是誰,都體現不出任何尊嚴,相反會顯得你虛,從容應對才叫水平。況且,能從容應對考試難道不是老師應有的能力?老師教一科,學生學幾科?有人會說劉翔和他教練。。。我也是鬱悶了:一個是身體天賦和後天訓練上,一個是基礎知識和都能應付的智力上 。前者後者是否公平,能比較也是奇才。退一萬步:就算不公平,大概也是老師佔優勢吧。
不管哪種老師,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考試的話他們做題沒有緊張感,這和考試完全不同。考試不光看方法,看細心與否,還看應變能力如何,還看步驟規範與否…所以那些「養尊處優」的老師蝦米了。
為什麼要強調老師親歷的重要性:紙上談兵一個比一個牛逼的,招答案念也是一個比一個生動的。「很多教師覺得彆扭,甚至有人覺得這是一種侮辱。一名教師的水平高低,並不取決於做試卷的能力大小,高三教師教授更多的是學習方法、解題思路、技巧等。」
當學生的肯定都知道真正做做題就知道哪裡容易出問題,老師如果連自己講解的方法自己都用不好。。。後面自己想吧。
新聞中還說到前面提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臨場發揮能力。
事實上,這是我後面提到的套路化。這也是一個能力,老師自己重複多少遍講解一個同樣的方法,自己還不能記住。這可以說是老師自己能力的問題。不管他的能力是講題哪怕延伸到做題。
學校這種行為算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么?我覺得不算,沒有能力才會覺得是不尊重,有能力了學生只會更服氣。而且新聞中學校考慮到了老教師可能出現的思維能力下降,沒讓40歲以上老師參與。老師如果不全面了解學生處於什麼能力水平,面對什麼問題(比如考試焦慮,焦慮容易導致哪裡出問題),光瞎念答案是沒用的,看答案學生自己也能看懂,哪怕真看不懂,同學間問一下也就那樣了,肯定比上課省時間。不親臨實際考他幾次,有些老師真是意識不到自己賺錢也未免太簡單了(包括某些大學講師),而且他根本抓不到講課的重點在哪。
一個老師,自己都不能正視自己什麼能力,空擺架子,嘴上一口一口說學生要謙虛,恐怕也真算為人師表了呵。
老師讓學生提高自我能力,但反過來,有良心不是僅僅為了混口飯吃的老師都知道什麼是吾日三省吾身。中國大多數普通學校的普通老師還很需要提高自我修養。但如果他們懂,他們就不會過那樣的生活了。老師是一個職業,需要尊重,但也是有前提的。
順便加個彩蛋:我前面說的學生心中神一樣的老師其實並不適合普通高考黨。高考,哪怕後面大學學習,甚至工作,基本都是可以有一套標準化流程,有一套完備的思考模式和套路,就看你模板用的怎樣了。按套路來不易出錯,而且全面。標新立異刷新方法也算是小聰明,但多數情況不形成通性通法,考試臨時想的話,自己想像一下什麼情況。這就是為什麼老師一直強調按模板解題。當然,可以形成自己的套路,不拘泥於答案什麼的。
帖子是老公轉給我看的,看完了非常有感觸,作為曾經的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到如今跳出這個行業來看,對於教育和學習的理解更為清晰明朗。進去的第二年,教研組長給所有未帶過高三的教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做1999-2009」十年高考題,然後開學後的第一次教研活動就是抽取某一年的高考題先進行測驗,然後再由抽籤決定選取考題中的某一個部分進行試卷分析講解,所有組內的教師,包括已經退休的特級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也許聽起來,這不算是一個很難的任務,畢竟所有的考題都已經做過一遍,按理所有參加這次測試的老師都應該可以拿到滿分才是,但事實是,沒有一人獲得滿分,大部分的扣分都出現在閱讀理解上,然後回頭再去翻自己當時做過的考卷,會發現80%這一題也是錯的,因為人都有一個思維定式,我們不可能記住所有自己做過的考題,尤其是閱讀理解,讀過的文章,過了很久再看,會有印象,但細節是模糊的,所以再次閱讀的時候,又進入了思維模式的循環。所以回過頭來看,學生也是如此。
每個人學習的習慣和思維模式不同,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會在同一個問題上反覆犯錯,但也許再學習下去,跳過這個瓶頸,回頭看的時候,這個問題又自然迎刃而解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學習停留在一個片段式的操練模塊,每學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就集中在這個知識點反覆操練,待這個模塊熟悉了以後,進入下一個模板,而中間的銜接做得比較含糊,這就導致了兩個問題:遺忘和混亂。學生在學習某一個知識點的時候,由於所有的練習範圍都在這個知識點內,將學生的認知錯誤率降到了最低。好比你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水果,那他就會知道今天你所拿出的所有東西都在水果這個範圍內。而這樣的強化記憶和操練是無用的,學生很難真的理解和記憶,等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學習的時候,記憶和思維模式導致細節的模糊,之前所學的不過成為一種印象---這就是遺忘。而當所有的知識點學習以後,學生面臨的是綜合性的考試,屆時所有的範圍限定都打破以後,所有的知識點由於之前沒有進行串聯,因而學生面對的就是支離破碎的知識片段堆砌。所以客觀地說,知識學習的好壞,不完全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一部分在於一個老師看待學習的高度,如果一個學生幸運地從小遇到的老師就是注重體系性學習的,那相信,越往上學,這個學生掌握的知識是在不斷鞏固和擴充的。
至於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考試,作為曾經的老師,只想說,丟不丟臉其實是其次的,即使做同一張考卷,衡量老師和學生的始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標準,而不在於那個分數。抗議,沒有必要,考,其實也未必有多大意義。如果這場考試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學生對老師心服口服,那這種方式未免有點幼稚了。
想起文革初清華紅衛兵就把教授們弄來考了一次微積分,據說錢偉長先生當時有2道題沒做出來~~~
我沒別的意思。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闡述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1.讓老師與學生一同考試的必要性。
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應達到「基礎應用」這個層面,即他們走上社會之後能夠在生活生產中運用這些知識,而教師們的任務則是教會學生如何做到「基礎應用」,一個是受業,一個是授業,授業的層級明顯要高一些,而要達到授業,老師們也必要放棄一些東西,例如數學老師們會或多或少地放棄對自身計算能力的訓練,因為學生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只會算數的機器,而是能夠引導他們解決問題的風向標,這也就是數學老師們在考試時丟粗心分的原因。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為基本滿足各種學生的各種需求,知識體系系統化的必要性日益凸顯,導致教師們必須對解決問題的「通法通則」進行深入研究,腦中形成慣性思維;然而中高考試卷上很多大題卻要求學生脫離慣性思維,大膽創新,這也便是教師們與學生們做同一套試卷會考不過學生的又一原因。不同身份的人,所應具備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比較火車與飛機的速度,那註定是飛機更快些,但對於一個只有火車站沒有飛機場的地區來說,這樣的比較是毫無意義的,同樣,對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試能力的比較也是毫無意義的。
2.用考試成績來框定老師業務能力的合理性。
試想一下,某地區常常陰雨連綿,經各種取樣檢測之後,推定該地區下雨的幾率為80%,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顯而易見的,該地區的人的背包里需要準備一把雨傘,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把雨傘每天都會派上用場。同樣的道理,考試不僅要求參考人掌握好考點,更要求參考人有較強的抗壓能力、時間分配能力,甚至天氣、手氣、身上有沒有哪兒岔氣對一個人的考試成績都會造成影響,考試不是以控制變數法運行的實驗,從長遠的角度說,單次考試的說服力並不高。
「領導」們想要用考試來測試教師業務能力的想法並非無中生有,因為初高中教師總是在教不一樣的學生,換班換屆導致「領導們」無法對教師做系統地跟蹤評價,只能病急亂投醫。然而教師們的任務從來都不是培養出會考試的學生或是培養出天才,而是對學生們的人生產生正向影響,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幫助,這些才是教師們業務能力的真正體現,也是考試無法框定的內容。
以上論述,如有明顯的漏洞,歡迎各位指正。
高中老師跟學生其實是站在同一戰線上,其共同的boss是高考。我是不相信不做題的老師能很好把握出題人的思路。
衡中之所以有如今的名聲,除了狠艹學生之外更狠艹了教研組的老師們,那些老師每天就是做題出題做題出題。。。
我的結論是,現階段存在著很多專業水平不高的老師,對他們來說,同學生一起測評這件事可能起到很大的負面作用。
換句話說,有很多處在中下游的教師是不適合對解題能力進行直接考核的,這不是件完美的事,但卻是現實需要的。
這事得從兩個層面看,首先如果是補習機構或者是名校實驗班的老師,不論參加與否,同學生陪練的這個專業素質是必須要有的。
我很難想像一個有明顯解題缺陷的老師(考試比學霸差一截)可以教出成績頂尖的學生,不要把這個同奧運會等對比,很明顯高考沒有達到這個難度。
頂尖運動員對應著的是各學科的奧賽競賽,而一個奧賽隊伍的老師,不應該出現解題上的硬傷。換句話說,高考只是全運會往下的難度,另外,劉翔的教練一定沒有他跑得快,但基礎的體能測試不能不達標,陪著劉翔訓練不會掉隊。
有的二本出身的老師也可以教出清華北大的學生,但原因一定是來自以下兩點:
1.該老師的業務能力已經遠遠超越了他畢業時的水平;
2.學生的自學能力很強。
但這並不能得出【老師的水平就夠了】這個結論,因為如果這老師更專業,也許他學生的水平會更高,考到名校的學生更多。
事實上,我認識的不少縣城學霸都出現過這個現象,他們都認為,如果能有更好的高中老師,他們的高考應該會更出色。
這就扯出了第二個層面和看似矛盾的第二個觀點,為什麼專業水平不高的老師也有必要存在,即,不能將【可以媲美學霸的解題能力】變成普遍性的考核標準。
目前,在國內存在並將長期存在的一個現狀就是,教育資源分配非常不均,優質老師金字塔般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頂尖中學裡。
在這樣的現狀下,鄉鎮和縣城一級的學校師資薄弱,很難配齊高質量的全學科老師,即使有,也基本集中在最好中學的實驗班,但別忘了,受教育的主體們,仍然是那些成績中下游的普通學生。
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老師居然也有解不出來的題】,而是【希望受到基礎的教育】,可以繼續升學。
一個數學老師解不出高考最後一道題,有沒有資格教這些普通學生?
我想是有的。
一個英語老師口語有明顯的口音,可不可以帶普通班的英語?
我覺得也是沒問題的。
在這個層面上,如果隨便推行老師和同學一起考試的措施,很可能出現一大批中等水平的老師被該校學霸遠遠拉下的情況,這個狀況對於教學產生的不利影響一定是存在的。
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下游的學生們因此對這些老師產生懷疑,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而這些老師的能力其實是可以滿足他們大部分需求的。
首先,無論如何,我覺得老師交白卷抗議是很沒風度也很沒自信的行為。
其次,老師的成績至少不會太差,但是不應該苛求老師成績超過一切學生、拿滿分,不能因為老師成績不如尖子生或者沒拿滿分嘲笑老師。
以前高中老師監考我們的時候無聊也會自己在講台上和我們一起寫,而且一般都會比我們寫得快一些,有時候成績出來還會和我們開玩笑,比如化學老師會說:「誒呀聽說你們數學沒考好呀?你們數學我監考的時候寫了,那麼簡單你們都考不好呀?嘻嘻。」
當然,老師自己也會和我們承認他們即使是自己教學的科目也無法保證拿到滿分。他們明確表示覺得拿滿分的同學至少在做題能力上是比他們強的。如果這是一個教學質量有目共睹的老師,難道會因此被學生覺得能力很差嗎?不會。相反他們會覺得這個老師不僅教得好,還很有風度很有氣度人很好。
我們上一屆學長學姐就給我們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提過一起考作文的要求,我們語文老師也爽快答應了,最後打分的時候也相對公正,主動為自己的字跡潦草等地方扣分,但毫無疑問依然是一篇高分作文,獲得了班裡同學的一致好評。
如果學校沒有把這種成績和職稱獎金工資評定之類的掛鉤,僅僅是一個要求、舉措,那麼直接甩筆交白卷是非常沒有風度的行為,我想為人師表不僅僅是教授知識吧?
哪怕你沒考過學生又怎樣?教學質量好、為師好相處,學生可能嘲笑你看不起你嗎?多大個人了真當學生瞎?
校長(或者是校領導們)權力欲過強以至於將老師當做樹立自己威嚴的工具,最後玩脫了。
*在第一場語文考試中,多數教師交了空白的答題卡。在第二場數學考試中,一位教師甩筆而去。事後,因為交了白卷,一位教師被停課。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次考試是在眾老師的反對下進行的。
「老師被要求與學生一起考試同樣的試卷」本身就是標新立異的事,可見該校長是一個改革派。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從結果來看這位校長的此次改革顯然是失敗的,它在制定之初便未能得到「民意」,卻強行執行,不允許老師反對。恐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只是借口,這次考試真正的目的在於提高校長在老師中的威嚴。
*前半部分坐著學生,後半部分坐著教師,同一張試卷,同場考試
監考教師的是年級組、校領導
很多教師覺得彆扭,甚至有人覺得這是一種侮辱。
我在畫室集訓時,畫室的總管、二把手、三把手在模考時都把自己的試卷給交上去了,從來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妥。不過我的幾位美術老師是考試前突發奇想覺得好玩才這樣做的,如果換一個場景,總管考前命令其他兩位老師考試而自己監考,氣氛大概就不會那麼和諧了。
因此這所學校的老師會覺得這是一種侮辱,絕對不是因為擔心考不出來,而是在於校長的態度實在惡劣。
該校長不光把自己當做改革家,還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高高在上。老師考試,他監考,他是大領導,老師在他眼裡是學生。這的確是一種侮辱。從制定這項「教學計劃」到將白卷老師撤職,他一直沒把老師的想法放在眼裡。
*考試中不少教師的情緒很激動
第一場語文,很多教師都只在試卷上作答
下午的數學考試,學校更加重視,多位校領導到考場監考,對個別不願意答題、不規範答題的教 師當場提出批評
這個時候場面險些失控,一名年輕教師當場甩筆走人,緊隨其後又有4位教師離開考場,其中兩人被校方領導叫了回來。
到了這一步,老師和校長及校領導間已經是火藥味兒十足,可見這次改革的結果——嚴重損傷了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一個老師在學生面前被領導嚴詞批評,相當於自己在學生面前的形象和曾經對學校的付出被否定。這也能看出校長的情商之低了,比我還低。在學生面前不給老師留情面,難怪有的老師要甩筆走人。
學校有著這樣的校長,恐怕與教師的關係早已不和,這次只是矛盾集中爆發而已。
「第一場語文,很多教師都只在試卷上作答,答題卡上一片空白,按照考試要求,基本都是零分。這種表現,也可以算得上是對校方的一種抗議。」
我先來找找記者的麻煩,為什麼老師要在試卷上作答,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種職業病,要給學生展示如何在試卷上做標註,標出題目中的重點和易錯點或者是標出答案的來源,他們不願意再抄一遍也是正常的,這個真不是抗議。所謂「老師交白卷抗議」純粹為了博眼球,真懷疑這群記者高中是怎麼上的。
另外還要說一點,老師做題的思路和學生是不一樣的,我以前很喜歡技巧,但是後來發現這些技巧往往要非常好的功底和意識,因此會選擇更基礎更笨一些的辦法,就好比氣宗和劍宗一樣,令狐沖這樣的高智商學生是少數,大部分是陸大有這種,需要一招一招教劍術,因而老師選擇的方法一定是最容易理解的,未必會比學生快。
當然,老師拒考也是比較令人費解的,我所在的高中挺多老師很學生一起考試,我還以為全國都這樣,畢竟監考閑著也是閑著,尤其是理科,物理老師為了表示鄙視數學老師怒刷數學試卷的事情還是上演了蠻多次的,有效的降低了學生們的緊張感,現在想起來也是個有趣的做法。如果老師沒有自己把卷子做一遍,他怎麼會知道整張試卷的難度呢?另外據我觀察很多學生明顯就沒受過嚴格的解題訓練,解題步驟基本亂寫一氣,這些問題光說是不行的,需要老師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範本。我到現在還記得高中物理老師的解題規範寫法,三段式:理論依據(公式),代入原始數據,計算結果;每個三段式寫完空一行,以防後面要補東西;橫行長度控制在20個字以下,15字為宜;最前寫解,最後寫答;遵循這樣的規則作答試卷會比較清晰易讀。
老師做題還有個現實的問題,現在的試卷大部分都是網上找題拼湊起來的,質量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多名老師自己做一遍才行,萬一題目答案有錯,會非常尷尬。
至於擔心考不過學生這件事要分開看待,對於運河中學這種市級牛校而言,一定會有學生考得比老師好,不然整個教育豈不是有一蟹不如一蟹之嫌。我高三那會兒江蘇化學120的卷子,化學老師一般115向上,全校大概有十個人左右會比老師分數高或相當,但是其餘幾百人顯然都考不過化學老師了。我們化學老師一般會大大咧咧告訴我們他的分數,表揚考得比他高的同學,表示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有希望,現在想起來這個辦法還真是高明,考得比他高的學生享受馬屁顧不上黑他,比他低的也沒法多嘴什麼,唯一問題就是,如何考到足夠高的分數。如果這些老師是因為功底不夠而拒考的話,那麼這種人還是別禍害學生了。推薦閱讀:
※媒體討論敏感話題的可容忍尺度擴大了嗎?
※西方攝影史上,有哪些好的攝影期刊與雜誌?
※安迪·沃霍爾的「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是什麼意思?
※國內主流攝影雜誌都有哪些?
※國內科技媒體在自我把關和相應的規範監督方面做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