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來了》究竟好在哪裡?


中國現在瘋狂播出抗戰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中國人民都是奮榮抗爭,不畏艱險的。而且中國人民都是有著強烈智慧和神力的。中國農民懂得聽電報,懂得破密碼;挖的了地道,開的了坦克;撕得了鬼子,炸的了碉堡;千米開外一槍一個鬼子,兩米以內一刀一個皇軍;

中國女人被強姦瞬間怒點爆發一箭一個敵人,中國男人熱血沸騰口撕引線手榴彈炸爆飛機。沒有中國人民做不到,只有中國人民想不到。

另一面日本軍人要麼就是傻逼至極,進村不去排危險,就地扔槍開抓雞,莫名其妙騎豬騎驢;要麼就是殘忍至極,看到男人就開槍,看到女人就上床,脫掉褲子呦西呦西。

其實拍這樣的戰爭片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警醒國人不忘那段殘酷的戰爭和中國人民所受到的壓迫。也是為了讓日本記住他們所殺的人民都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是沒有人道主義的虐殺。

但是這樣的片子會起到什麼作用?在日本放映日本人會怎麼看待這段歷史?會不會真心的懺悔?我想答案是不會。影片中是中國人都英勇無比,刀槍棍棒樣樣通。日本人就會覺得這對於當時的軍隊都是威脅,這都是應該殺的,並沒有什麼不對。而且電視里的日本人被都是傻逼,日本人也只會以為拍出這種片子的中國人才是傻逼。

對於中國人又有什麼作用?哇,中國人民好牛,殺小日本,殺狗漢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而不是能去客觀的想想真正的戰爭是什麼樣。 現在拍出的片子都是注重中國抗日的過程是多麼多麼英勇,多麼無畏,而忽略的一個真正的重點:我們為什麼會被侵略。固步自封,認死理,對外來文化一概拒之門外,這都是缺點,但我們卻不去自省。

而且中國人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就是能將所有的事物都「中國化」比如camera可以叫照相機,西洋鏡。 thank you可以叫三克油,3Q。自由和散漫是可以放在一起的,民主也是可以叫做為民做主的。而外國人卻從不會叫三里屯為three in Village。

鬼子來了反應的卻是與熱播劇不同的事實,我想也是被禁的原因。片子里的農民都是很真實的寫照,不敢殺人,迷信,時時盤算著心裡的那點小九九,刻刻想著把爛事往外推。日本軍人也有人性,也會給孩子發糖,也會感謝救命之恩,給村民送糧。也有殘暴,前一刻還吃著火鍋唱著歌后一刻就說殺人就殺人屠光村民燒掉全村。這正是身為侵略國日本需要看到的東西。國民黨首領操著一口怪異的強調,來高談論闊國際公約,虛偽的神情溢於言表。

全篇最精彩的結尾處馬大三憤恨無比喬裝打扮殺了日軍俘虜,被國民黨判以死刑。周圍圍觀的村民們看著曾經侵略自己的日軍要殺死的同胞,站在原地哈哈大笑。花屋看著曾經的恩人手起刀落一刀斬掉。美軍站在台後嚼著口香糖嘴角帶著一絲莫名微笑。而且戰力非凡所向披靡的某黨似乎從來沒有來到。

我想鬼子來了就是在告訴我們現在需要放下心中的驕傲,學會思考。


這片子不是反映人性的 戰爭也僅僅是個大背景 更多的是展現中日兩個民族之間的差異性

對於中日兩國國民深度了解的話 自然能有體會

日本在吸取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優點的同時 保有更多的狼性 集體主義 服從思想 趨利主義

中國人則是典型的農耕屬性 固步自封 算計小我 本性善良 求和 推卸思想

印象極深的幾個橋段:
1. 酒冢儘管內心不情願給村民們送糧 但無奈小三郎簽了協議按了手印 必須履約

2. 野野村在掛甲村待得日子久了 貌似對孩子們還不錯 還偶爾分糖給孩子們吃 但在最後的屠殺大會上 一經酒冢提醒 立刻想起自己的軍官身份 即刻揮刺刀斬殺孩童

無論是善待孩童的野野村 還是一臉兇相的酒冢 都不會忘記自己侵略者的身份 也就是說: 態度不是關鍵 原則是一致的 中國人正好相反 原則可以讓步 態度得端正 這是務實與務虛的較量

3. 酒冢在大開殺戒之前 反覆詢問掛甲村到底是誰把小三郎俘虜進村的? 但無一人能回答 無一人承擔責任

酒冢默認掛甲村是與世無爭的卸甲歸田之地 就不應該有日軍俘虜(小三郎) 既然有俘虜 就違犯了卸甲歸田的原則 村民的身份就轉變為"可以被屠戮" 此處並非給這場屠殺找理由 而是反映日本人的原則性 日本人不講人性 只講規則

這一點 也反映在影片最後 小三郎斬首馬大三 是那麼的心安理得 因為馬大三跑到戰俘營地拿斧子砍 違犯了保護戰俘的條例 注意! 小三郎揮刀斬首之前 卻彈走了馬大三脖子上的一隻螞蟻 說是處決囚犯 就不能多殺一隻螞蟻 日本人的原則性強到何等嚴酷?

4. 小三郎剛剛歸隊之時 酒冢等同僚給與一致的漫罵批評 但每當他們的頭領酒冢一個巴嘎亞路 次級軍官立即"HI"的不作聲 而在影片前半段 中國村民討論如何處置小三郎 則是完全相反的場景 你一言我一語 就是得不出統一的意見

這是日本人服從性的體現 服從導致高效 服從也導致日本人沒有個體的人性存在

5. 在屠村大會上 中國村民獻歌 那是村長唱了一曲 輩分高的大娘唱了一曲 二人作了代表 崇尚領導代表集體

而日本人呢? 酒冢發話 野野村指揮 集體演湊了海軍進行曲 再一次體現集體主義 要歌聲就一起唱 要屠村就一起殺 由不得你不服從

6. 縱觀全片 小三郎在掛甲村待得時間久了 與馬大三等人處的日子長了 也恢復了一絲中國人的善良與個體的人性訴求

但是 一旦小三郎歸隊日本人 立即顯露出日本人集體主義的趨同性 原則至上的狼性 全片時時刻刻提醒觀眾 日本人與中國人 生存立場完全不同 不要將日本人看作"僅僅是因為戰爭 而失去人性"

因為 在他們的定義里 如果規則允許的話 人性本來就可以踐踏

其實 這種極端的物化思想 是日本民族的特有屬性 別說中國人 換了韓國人 西方人 也都一樣 一樣學不來 西方人有些類似 但不比日本人這般明顯

鬼子來了 不是探求普世價值下的人性或反戰思維 而是專門針對日本人特性的解讀 當然了 也沒少對中國人的缺陷和愚昧進行諷刺 中國人 恰好是日本人的反面 100%的反面


原先看過知乎裡面一位的回答,這裡大致搬一下意思"有的時候欣賞不要單純的去問,這個東西哪兒好啊,它要表達個什麼啊。多問問自己,你感受到了什麼?你覺得體驗如何?"鬼子我也看過,我也搜過很多評論,但是都不符合我觀看後的內心感受,雖然這種感覺含在嘴裡說不出,但始終記憶猶新。以上


鬼子來了這部電影諷刺了當時村民內心的愚昧與麻木,也在諷刺那些抱有不切實際幻想的人群,狼依舊是狼,不要幻想它有一天會退化成狗,本性難移。諷刺了愚民既可憐又可悲,電影的結局彷彿一開始就看的到。被禁是因為沒有突出某黨在抗戰中的主要作用。

總之我喜歡這片子勝過《陽光燦爛的日子》。


首先不少人都誤解了,有人說《鬼子來了》在表現日本鬼子沒那麼壞,其實他表現得恰恰是日本鬼子很壞。這裡跟一部抗日喜劇《巧奔妙逃》做下對比。

《鬼子來了》中的花屋小三郎原本是農民,上了戰場後被同化了。不怕死,喜歡侮辱中國人,之前至少殺過20個中國人,還覺得他們的人命不值錢。臨死之時才想起自己是農民,想靠罵日本天皇來活命。

酒冢豬吉在日本已投降的情況下,下令屠殺平民。沒投降前可以推託說是奉上司命令,逼不得已殺人,投降之後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了。

而《巧奔妙逃》中的佐佐木一郎,原本是山區小學音樂教員。音樂痴,當了士兵還沒忘記本心,收集中國樂器,打算戰爭結束後,帶著學生到東京演奏。
如何評價電影《巧奔妙逃》? - 知乎

如果要論「美化」,《巧奔妙逃》比《鬼子來了》更加「美化」日本人。

那麼《鬼子來了》在表達什麼,以下摘自姜文訪談。

我為什麼要拍「鬼子戲」? 
姜文說:這部電影不僅是再現日本軍隊當年的暴行,更是出於一種警世的責任。在這部影片里,日本軍屠殺的是真正的中國老百姓、中國平民。而事實上,當年日本軍也確實殺過很多中國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發生過這樣的慘案。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日本觀眾:你們要真正面對這段歷史,別想再否認。我也想以此告誡中國觀眾: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我為什麼不相信日本人的「友好」?  
姜文說:在與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年輕人的交往過程中我發現,日本右翼分子、反華勢力、否認戰爭罪行的大有人在,並不像我們常說的那樣是一小撮,只不過在那裡上躥下跳的是一小撮。不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等於沒有正視日本這個強大的對手。

網路上有很多「二戰日本士兵是無罪的,他們也不想殺人,只是執行上級的命令」這樣的觀點,姜文恰恰是在駁斥這樣的觀點,花屋小三郎殺中國人並沒有覺得愧疚,而是覺得他們的命不值錢,酒冢豬吉則在天皇投降之後下令屠殺平民。

有人說《鬼子來了》里日本人也知道感恩,花屋小三郎想感謝村民的不殺之恩,還有日本人給小孩糖吃。可這點感恩有啥用?後來還是該怎麼殺人怎麼殺人。
誠然以德報怨也可能感化惡人,但是必須考慮花那麼大力氣感化對方是否有必要,以及自己或其他人是否有危險。《鬼子來了》中的村民明顯就是錯誤的,當然他們的目的本不是感化對方,而是不敢殺死他反而把他放了。

有人說抗日神劇里國人都這麼英勇,居然還能打8年?同樣的,如果中國人都像《鬼子來了》里的村民一樣,沒有積極抵抗的熱血青年,那麼中國也堅持不了8年。
也就是說,《鬼子來了》就是在描寫抗戰時期中國農民表現的另一面。當然即便是很多抗日劇里也並非人人都在抗日。
就好像成功者是少數,失敗者是多數,而描寫成功者的記錄片多於描寫失敗者的一樣。

還有一點,把日本軍官寄存到農民家裡其實有些不合常理,多少有點扯。總之這就是一部電影,不要想太多。


好在視角,以及視角所帶來的新內容、新思考。

《鬼子來了》是相當具體的個人視角,不論村民還是日本兵。我們的教育、文藝宣傳帶給我們一個非常不健康的閱讀、審美、思考習慣,即上帝視角、國家視角或者最次也是集體視角,很少能具體到一個人身上去思考一個問題。題主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我想是不是也和這一視角有別於你傳統的習慣帶來的不適應有關係。

謝邀。


我看了不少影評,似乎做出評價的影評人們對《鬼子來了》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真實。是的,真實的中國農村,真實的中國人民,真實的日本士兵,真實的卻懦,真實的憤怒,真實的殘忍,真實的戰爭。是嗎?當卡夫卡身臨其境一本正經的的描述一個變成一隻甲蟲時普通凡人時,你是不是覺得真是扯淡,是的,扯淡,真實的扯淡,換個說法,他們稱之為「荒誕」。卡夫卡的荒誕源於一本正經的虛構,而姜文的荒誕卻來自刀刀見血的真實。和主旋律抗戰劇相比,這是一部幾乎沒有正面角色的電影,膽小卻懦的馬大三,推卸責任借刀殺人的村民,之乎者也為日軍唱歌的五舅姥爺,看到被逮捕的抗日誌士不屑一句「有勇無謀」的四表姐夫,取名漢臣卻做漢奸的翻譯官,大談道義虛偽冷漠的國軍軍官,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圍觀群眾,誰當權就為誰編讚歌鼓書藝人,言必稱榮譽天皇卻終究心甘情願喊出「大哥大嫂過年好」的花屋小三郎,為榮譽暴打三郎而看到死到臨頭就大喊「國軍救命」的酒冢豬吉,包括我們主旋律中那支戰無不勝的神秘部隊把禍害送給村民後也不了了之。抬頭看看天,姜文放過了誰?每一個角色都被無情的嘲弄和諷刺,你說中國軍民個個好漢,同仇敵愾,是嗎?日本來了就唱「打是疼罵是愛,八格牙路我不見怪」,國軍來了就唱「盟軍是中英美蘇,大國是我中華民族」,全村上下沒人想過跟日本人作對,日本人送來了糧食「行得正,坐得端」的八嬸子喜極而歌,殺了八王爺的一刀劉死也也不敢動日本人的頭顱。你說中國農民個個善良木訥(似乎很多專業的影評人都持該觀點),是嗎?全村哪個不是各自打著各自的算盤?想要借刀殺人的六旺,二脖子,不敢惹禍的主角馬大三,想推個乾乾淨淨的八嬸子,害怕懷鬼胎不理大三的魚兒,變著法騙人的一刀劉,四表姐夫,哈哈大笑的圍觀群眾。曾經的教科書告訴我們,他們這是愚昧,那不愚昧的呢?高少校倒是識得大體,一陣慷慨激昂的演說後讓一個日本戰犯殺了一個中國村民。
他們是不是愚昧?我不知道,或許姜文也不知道,但是我所知道的是,電影中的所有人,他們至少不傻,他們都只想活著,這部電影改編自尤鳳偉的小說,而這篇小說的題目就叫《生存》。全村老少養日本人是為了活著,殺日本人是為了活著,放日本人也是為了活著,翻譯官供出軍事機密是為了活著,花屋小三郎呼救是為了活著,唱「大哥大嫂過年好」也是為了活著,戰爭結束日本慰安婦想找個男人是為了活著,日本兵街頭賣貨也是為了活著,街頭賣藝的藝人唱曲是為了活著,包括那個一口一個榮譽,殘忍無情的酒冢豬吉,在仇家上門雨中大喊「國軍救命」更是為了活著,誰也別裝逼了,什麼天皇,榮譽,戰士,善良,偉大,我不是漢奸,我有骨氣,得了吧,省省吧。平日里一個個忠臣良將的樣子,愛國革命喊的震天響,仗真的打起來了,漢奸比誰做的都快,做的都大,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梅思平,哪個不是「愛國志士」?他們的愛國永遠針對自己人,要不就是革自己人的命,分自己人的田,燒自己人的樓,打自己人的人,現在難道不一樣嗎?砸自己人的車,搶自己人的店,罵自己人的明星,抵制僱傭自己人的快餐。
我經常聽到一句話,時代變了,人不一樣了,我想說,該變的一個沒變,不該邊的全變光了。


一部電影除卻電影本身,還應看其所處的時代。在那個年代,《鬼子來了》的視角和主題,都是獨特而新穎的。還有一部《紫日》也是脫離了單純的民族和愛國主義,將主題上升到戰爭與和平。

《鬼子來了》也許不是第一部在抗日戰爭電影中展現小農階層的狹隘,自私,懦弱,短視等階級局限的電影,但它肯定是最有名的一部。電影用極富幽默的語言辛辣地展示了村民的種種愚昧無知,簡直黑出翔了。他們是日佔區的一個縮影,他們的缺陷無比生動地展示出,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中國老百姓。他們勤勞,善良,尊重生命,與世無爭地活在貧瘠的土地上。後來,鬼子來了。

《鬼子來了》面向的是受過教育,有獨立思考能力和以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階層,它首先要有真實感,並且做到了。所以你會去關注它的台詞本子,攝影構圖,節奏變化,然後得出,這電影牛逼,並記住那一系列精彩片段。

清朝~八大臣兒~知道不?""知道~""知道?""知,知不道~""量你也知不道啊~清朝八大臣兒,皇上面前的紅人兒啊都斬咧!誰斬地知不道?六爺!""那還不記恨六爺~?""不但不嫉恨,換得感恩,那是手起刀落如清風吹過,腦袋瓜落地之後轉上九圈面向六爺微微一笑~~嗎叫含笑九泉?介就是含笑九圈!!!!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瞧,絕了。


《鬼子來了》東京上映時,姜文接受專訪說過「鬼子來了,講的是人心的鬼。」

相對與中國的大量抗日神劇,意淫抗戰。
日本的大量二戰影視,只講結果不講原因,渲染悲情,以寬恕結尾。名義上的反戰片,骨子裡是反戰敗片。

鬼子來了好在:
從民眾的,愚昧,短視,滑頭,
侵略者的,瘋狂,價值觀的扭曲,人性喪失,
勝利後的,復仇,暴虐

完整全面的闡述了戰爭中的,鬼
是中國現代,真正意義上的也是最好的反戰電影。


豆瓣評分9.1

在影片最後一幕,畫面色調逐漸由黑白變成彩色,最終血淋淋的純紅充滿整個屏幕,然後我就決定給它打5星。

好在對人性的深刻揭露,好在去臉譜化。


好就好在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的電影,深刻揭露中國的人性!


電影名字叫《鬼子來了》,但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的電影,它對於中國人性的揭示,在我看來至今還沒有其他的任何電影能出其右。這份深刻,是我敬仰姜文的原因。把我讀書時寫的影評附下:

很早就知道《鬼子來了》這部電影,只是一直沒有靜下來去看。現代人的視覺被五彩的畫面刺激慣了,很難進入十幾年前的一部黑白片。我試圖看了好幾次,但前幾次都是五分鐘沒到就關掉了,做任何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看電影也需要環境和心境。這次自己一個人在宿舍,吃過晚飯,又想到了這部電影。

前半段看的平穩,直到他們去要糧食,我的心才揪了起來。在日本人的奏鳴曲之中,村子慘遭塗炭,村民的善良被人當做破布一樣踐踏。

看這部片子,刻在我腦海里就是三個字:中國人!抗日也好,和平也罷,人是不會輕易變的。不記得在哪裡看過一段關於歷史的話,大意是我們學的歷史是那麼階段分明,原始社會完了是奴隸社會,奴隸社會完了是封建社會……彷彿維新一詞說出來,世界就全變了,人也不再是從前的人。但事實是我們仍舊流著原來的血,我們的頭腦里裝下的依舊是之前的經驗和教育,這些東西的改變怎可論一朝一夕?

「五舅姥爺」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形象,不用加「舊式」二字。那份溫和,那份善良,說話時的那份講究、周到、要面子,代表了他這一輩子的人生哲學。看到他那枯草似的一根根分明的頭髮,那是由里而外伸出的觸角,感知這個世界的溫度。我想到在我生命中的一些人,包括我的爺爺。他留著那樣的長鬍子,和藹良善,也知足。活到現在快一百歲了,新的事物他不會了解了,品性卻留在那裡。

中國人有點詩性,嚮往抬頭看到「月朗星稀,烏鵲南飛」,心裡的故事是「英雄愛佳人,忠良遇明主」,不求攻擊,求的是活著的那份滋味。在凶煞的日本軍將面前,說起馬大山和魚兒,還是要笑,為的是這是個「故事」。害人之心是少有的,但是幾分利益和人情在心裡那是清清楚楚,還不能提到檯面,為啥?人和人得這麼處啊。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負能量的自白(微信號:fnldzb),原創乾貨文章分享。


你看了這部電影,卻不知道它好在哪裡,拿它對你而言就是一部普通作品。。。

第一次看到這種題材的電影,卻發現它主題與政治無關,完全在刻畫人性,不是人性的光輝,而是最貼近真實的人性。。。。中國普通百姓的懦弱 封建 善良 。 日本人的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極端思想等等。。。
當然,最後一個砍頭的鏡頭還是挺有震撼力滴~


神片!

或許體制寬鬆後,《霸王別姬》,《活著》會蜂擁而出,而《鬼子來了》非常困難


我來補充一個,細節
本片中所有日本人角色都是日本人演員
老百姓說的是河北方言
漢奸說的是東北方言「因為東北最早被日本侵佔」
國民黨官員講著廣東口音的國語
非常真實。
最後,抗日神劇的演員和導演和編劇可以去吃屎了


不說那麼深入的。最膚淺的個人感受是看的時候前面笑的肚子痛:「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村裡的驢把日本子的驢給上了,笑死。小翻譯、一刀劉、二脖子,每個人都那麼搞笑。看到後面劇情來了個180度的大轉折,日本人已經投降卻殺了全村人,馬大三為全村人報仇最後卻被國軍處置,被自己救過的花屋小三郎砍頭,含笑而死,寓意深刻。


民眾並不無辜,

從來沒有救世主,人最終還是要自我負責,

一點淺見,


確實是荒誕的真實。

但是,真實加上荒誕來形容表明這事並不尋常。

共軍也是軍隊,雖然天天自稱人民軍隊,但人民可不一定認,所以不是隨便找一個村就以人民軍隊自居而無條件信任自己的主人,敢這麼帶著日本戰俘進的村子,一般還是有密切聯繫的老根據地,而這樣的合作夥伴並不多。國統區和核心日佔區是很難經營的,戰區經營也很難,畢竟憑一張嘴幾桿槍就要請糧請丁不容易,必須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所謂的群眾基礎說到底是人際關係,要麼沾親帶故,要麼長久合作,離敵占區太近的村子肯定沒法長久合作,多半是觀望的偽勢力,只能滲透,不能依靠,可以拉關係,但糧和人就有限多了,更別提還得小心防坑了。

所以,鬼子來了真心不代表太多,但這也是電影的精髓,電影拍的就是特殊矛盾,要的就是戲劇效果,稀鬆平常的事賣不了票的。

這部電影不僅選材好,劇情也很荒誕,各種戲劇性情節過足癮,鏡頭和表演也很到位,人性的刻畫很足,技法上當的起好片的評價,可惜「政治加分」太多,讓多數人對電影的整體評價跑偏了…


在各種抗日神劇面前
《鬼子來了》到底好在哪?
姜文:哪裡哪裡,都是同行的襯托。


寫點隨筆別太嚴肅啊。

1相對來說小說比抗日劇的還原度更高一些,看多了文學、歷史類作品或紀實類影像,就不會對片中農村村民的愚昧、城市市民的滑頭以及中國軍隊的描寫感到驚訝、認為誇張,只不過大部分的抗日劇偏離事實太多了,而該題材再熱門的小說,受眾遠不及影視作品。換句話說,如果《鬼子來了》是部小說,就不會被禁。

1.5忍不住跳出來說幾句,咱看過去不能帶著現代的眼光評判過去的時光!!!

老實說,抗日時期農村受教育程度多少?受過新式教育的又有幾個?就是鬧革命的又有幾個知道三民主義,知道共產主義?那時候的小村民能有即使看看今天農村的一些守舊思想,便能推想那時的農民與清朝的相比能有多大區別?(事實只怕是連國家意識都不強烈吧!)看看對清末時期普通農民迂腐的描寫,憑什麼抗戰時期的老百姓就能思想進步了?就憑過了50年?50年,兩輩子人的時光,環境、教育、乃至科技的進步都不大,啥都沒變,為啥子人的腦殼子會變?天高皇帝遠,無非城頭變幻大王旗,誰當道就伺候誰,莊稼漢千百來的命嘛。!!刀換成了槍,砍頭換成吃花生米兒,咋的?不一樣殺人嘛!辮子兵怎地,烏鴉兵怎地,日本人怎地,只要莫殺我全家的頭、莫占我家的地,誰愛來來唄!咱村地都荒了,求求您了老總,留我家一個男人好伐?太君您答應給俺兩車糧食?中,中!我給您去帶路哈!

2.片中觸及正統歷史觀底線的內容太多。

比如說,按片中的情形來看,送人的「我」游擊隊的可能性比其他選項大得多,即便皇協軍也是按正規編製稱呼,你覺得五隊長(既五分隊隊長)能是誰的部隊?再比如馬大三臨行前國軍部長的講話,強調國軍是中國軍隊的唯一正規力量(大體符合事實,戰敗日軍的收編工作絕大部分由國軍完成,而且紀律比較嚴格,參見孫立人將軍軼事),這樣的內容無論對錯,必然會被禁止。


撇開些家國情懷不談(電影表現得很明顯了,不必贅述)

於我而言,收穫最大的是姜文的這句話,甚至動搖了我構建已久的整個自我世界的藍圖。

這不是一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麼簡單,

人愈發善良,愈發軟弱,很多時候,愈有可能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而如今的我也真正認識到了,並不是你溫柔地對待世界,就能被世界同等溫柔以待。

人們所真正信奉的,不一定會是德行品質最高的人,卻往往是最強大且具有德行的人。

哪怕這種德行,放在普通人身上,不足一提,但也會因為其本身的光芒將其一個末微的細節放大無數倍。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姜文 | 鬼子來了電影 | 顧長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