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歌曲和戲曲有什麼本質「區別」?

有沒有博識的乎友能理一下中國古今音樂藝術的傳承脈絡呢。從詩經楚辭到今天的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樂府梨園唐詩宋詞元曲小調各種戲曲流行美聲民族、、、,它們之間是如何傳承與演進的?各種藝術形式之間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如果有朋友知道還望不吝賜教。如果不是太精於此道,想聽聽乎友們對現代歌曲(主要是流行歌曲)和戲曲(京劇崑劇(崑曲?)黃梅戲等)的區別(唱腔,文學性,在相應的時代的影響,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藝術表現手法等等方面),與傳承演變脈絡(我國的現代歌曲對戲曲有傳承演進嗎?)。


如此大的題目,難以下口。我就談一點哈。

中國的唱,向來有按字行腔的傳統,平上去入四聲,旋律要和字的音調相合才好聽。崑曲、京劇都合乎中州韻,地方戲曲結合了中州韻和地方口音,地方的曲藝、小調等等則以方言為主。比如京韻大鼓完全就是北京話,京東大鼓就是寶坻縣口音(後來一些新段子口音也就淡了)。

然而這個傳統,民國的流行歌曲沒有很好的繼承,尤其是一些西方的旋律國人重新填詞,沒有很好地結合,用梨園行來說就是「倒字」了。以至於後來的流行歌全都不管這種傳統,各種可笑的倒字都來了。什麼「爺爺想起媽媽的話」、「我的天空星星都涼了」等等不勝枚舉。這也是我不愛聽後來編的那堆民歌的原因,倒聽。

然而粵語歌卻是例外。粵語的聲調比北方官話複雜得多,香港的詞人卻都很好地繼承了「按字行腔」的中國唱工傳統。詳見京劇崑曲資深名票、陳奕迅腦殘粉 @樊百樂 樊老師的文章:百樂門/請務必熱愛陳奕迅(之二)(我還頭一次見從這種角度分析流行歌的,太長見識了)

我做過一期播客,談倒字的,大家也可以聽聽:紀拾|戲知一周年特別刊

····························更····················新··································

題主問:

謝答主精闢的解答。關於倒字這個問題,余以前也看過相關的書,講到民國的大家們關於這個問題有過爭論,沈心工等大師執嚴格的正字觀,不過書中認為沈自己的作品也做不到完全正字。其實現代歌曲論著的書,確實很少有專講這個字正這個問題的,但是很多專業的詞人和曲作者還是很留意這個問題的,經常有個被人引做反例的「那墳(糞)前開滿鮮花,是你最渴望的美啊」。這個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現代歌曲的形式注意了不太可能做到完美的字正,只能求大方向的正字,做到倒字的地方盡量不出現歧義。我個人以為是現代歌曲很少一字多音和拖音,不像戲曲那樣一字多音常拖音,這樣導致字音倒了不能通過這種多音的方法給變正。一個字的聲調是要對比才顯現出來的,如果和前邊的對比有倒字,是不是可以給此字譜上多音使之回正。個人愚見,也不知道對不對,期望答主指點。

其實呢,基本上任何唱,都難以做到百分之百字正,即使是相對嚴謹的崑曲、京劇,也會有些偏離的地方。但是大體上還是字正的。現代國語歌的問題在於,絕大多數詞曲作者根本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導致出來的作品基本每個都有難以容忍的倒字。

題主說現代歌曲很少 一字多音和拖音,可是粵語歌呢?和國語歌沒有什麼音樂風格上的差別,只是林夕、黃偉文等詞作者,認真地遵循這個準則。我不知道張學友、陳奕迅他們是否有明確的要求自己字正的概念,至少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字、音非常和諧,非常好聽。也許他們並不一定專門學過這方面,可能就是從小唱的一種壞境,非常自然地就那麼唱了。

我在紐約碰到過一位廣東朋友,粵語歌唱得非常好,我向他求證過這個粵語歌旋律和音調的問題。他說,以前還真沒想過,經我一說,確實如此!他還以為是方言的特色,其實就是人家這方面傳統繼承得好。

都說唱的最高境界是說,如果音調和旋律兩張皮,我想很難達到娓娓道來的境界。


有一個觀念的問題:
「從詩經楚辭到今天的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樂府梨園唐詩宋詞元曲小調各種戲曲流行美聲民族……這其中的一定是有條一貫的主線的」???
題主能不能反思一下,實際上是不是先不說,您為什麼覺得它「一定」是連續的、發展的、一以貫之的?是您真的有了解還是宏大敘事的習慣使然呢……如果有什麼一貫的主線,那就是它們都屬於歌唱吧?具體到每一種形式,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好。


-————我來更了,很喜歡這個題目,就算沒有人看,就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謝邀。
其實這個回答我不知從何說起。
歌誰都能寫,但戲,尤其是崑曲如今能寫的人太少了。
有時間細更
/更更更更更更/
話說…我前兩天去看了新編戲 崑曲《羅密歐與朱麗葉》 我深深的感覺到了崑曲的局限性和文學性!
太強烈了,嚴重抄襲牡丹亭的畫風。唱詞和曲牌極像。 唱詞別嘴,難理解。(不是文學性)
但其實拋去因素這個劇還是不錯的,可能會覺得打自己臉,剛說完不是,又說好。
在當今能產出這樣的戲,已經算不錯了,戲曲編出花也不會超越傳統,因為局限性擺在那裡,不得不說,崑曲是相當嚴謹的劇種,一點點的不合適,它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劇目,但有一點這個戲做的很好,先傳承在發展。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初衷還是在於抄襲,結果是這樣就好了。
現在能寫崑曲劇本的人太少太少,不僅文學性高,最主要是合轍押韻,讓演員唱出來舒服,動聽,這才好,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才學的人不少,但是它寫不出來一個好劇本,好曲牌,好唱詞,因為不了解崑曲,不愛崑曲,就沒有靈魂。
知乎上提崑曲就會說文學性高,高在哪,我只能說你們可能沒讀過崑曲的劇本。
例子:
《活捉三郎》唱詞有72個典故,可能每兩個字就代表的是一段古老的故事。
《遊園驚夢》驚夢一段【山坡羊】唱詞: 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釋義:沒有緣由我的心裡有一種情緒難以排遣,我只能在這裡心懷幽怨,自情自遣.(以上是我個人想法。)
就舉這兩個例子吧,手機碼字,屬實不方便。
*崑曲真的是太深奧了,不研究,你不會懂她的美,不往死研究,寫不出來劇本。*
流行歌曲,現在社會,自己領會吧。


戲曲產生的目的是在於娛樂,和價值觀的擴散就是教育手段,是故事的載體。
歌曲的產生更多是個人情感的抒發。

個人覺得讓戲曲歌曲化,就是名段的流行應該是儲存手段的進步造成的,現在的一些名段也可以作為歌曲讓人抒發暫時的情感。

我記得小的時候,跟著奶奶看戲,看完一場戲後,第一時間並不會對戲曲音樂感興趣.而是對這個故事耿耿於懷,寄情於才子佳人金戈鐵馬,在痴情帥小生和美花旦的時候,音樂會加深劇情和人物的輪廓。

所以戲曲的核心是故事,就像電影的核心是故事而不是插曲和演員講的台詞。

戲曲的創作需要專業的劇作家,編排和表演需要一個以此謀生的戲班子和劇團。我個人感覺是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對立的,因為欣賞戲曲需要的是脫離工作和生活,將自己置身於戲台下,這兩個小時不屬於生活,只屬於戲台上。

歌曲的創作應該是屬於每個人的,中國各地的歌曲幾乎都是來自於生活的,歌曲的創作和欣賞並不會與生活脫節。

以上是我個人感想喲


謝邀 因為只對崑曲有一些了解 所以不談其他
在我看來,現代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和崑曲是有很大區別的。從學習崑曲的過程中可見一斑。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如果把崑曲唱的不那麼像流行歌(甚至美聲),就已經算是很大的進步了。
最主要的區別應該是語言,採用吳地傳統方言(與蘇州、崑山話類似,具體可參考《韻學驪珠》),加上普通話聲調里沒有的入聲字、陽去聲,非江浙一帶的人在不熟悉唱詞的情況下很難聽懂。
其次就是腔格,崑曲雲依字行腔,常見的有嚯腔、橄欖腔、口罕(這個字打不出來)腔等等。現代歌曲除方言民歌里保存了本地的特徵外,很少有指定的什麼唱法,當然學過聲樂的人會告訴你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處理,但是絕對不會像崑曲那麼嚴格。
再次就是歌詞形式,崑曲有曲牌名,詞要依詞牌來寫,壓什麼韻,用什麼聲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現代歌曲應該比較隨意,除了一些句尾押韻外沒什麼要求。
還有詞的內容,就語義而言,古漢語和現代漢語肯定存在理解的偏差,古人不會像現代人這麼開放,都是話中有話的含蓄說法。引經據典上現代人肯定比不過古代人,古代人借古喻今是常用寫法。要是在流行歌中聽到頻繁的用典,我們一定會指責作詞的人掉書袋子。

純屬個人一些拙見,其實這些東西在《振飛曲譜》的理論部分都闡述的很清楚,建議閱讀,肯定比我說的詳細。如果想更深層次的了解,歡迎閱讀《俞振飛崑曲藝術論集》,還有以前上海崑曲研習社的陳宏亮先生的文集,都對崑曲的理論知識有著很深的研究。


哇 你邀請我一個沒畢業的學生回答這麼大的問題……我不敢亂說話呀……
我就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純屬個人看法 不要噴我…
我學的是流行音樂演唱 戲曲我並沒有深入接觸過 我只能從流行音樂演唱的角度去說一下 中國的戲曲調式調性就和現在的流行音樂有很大的不同 這個都能聽出來 中國的戲曲是五聲調式 而現代的流行音樂大部分都是大小調式 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區別了
在我學校的理論課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有一次老師說到過這種問題 流行音樂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戲曲現在雖然年輕人聽的不多了 但是在多年以前 戲曲在那時候的人們眼中也是一種流行音樂 所以這流行音樂和傳統音樂我自己感覺並沒有很明顯的定義 一個時期這種音樂流行那就是流行音樂 也許多年以後我們聽的RB 搖滾 hiphop等等也過時了 反而戲曲卻又風靡全球 那到時候戲曲不是也成了人們嚴重的現代音樂流行音樂了嗎
本質的區別的話我覺得還是從理論上風格上來說 一聽就有明顯的區別 別的我想不出來 別說戲曲和現代音樂比較了 就是爵士樂和搖滾樂比較都不太好說 風格不同 各有所長 各取所愛


其他回答都太術語。可以這麼說 從字面上看 歌曲 戲曲 同樣都是曲 後者更注重"戲" 故事性 這兩個藝術類別不一樣。
兩者的演唱方法也不一樣 前者胸腔腹腔什麼的 後者戲曲更靠鼻腔什麼的(大致介紹)
兩者的表演方式舞美什麼的也不一樣
其實這兩者沒什麼可比性的 都很容易分辨 本質上的區別 要是戲劇和戲曲 或是歌劇和戲曲好像更值得探討。。哈哈


謝邀。兩者的本質區別和傳承脈絡?

歌唱類: 詩經、楚辭、樂府、宋詞、小令,元散曲、蒙古族長調、大鼓書、評彈、流行歌曲......

戲曲類:雜劇、南戲、 有曲牌聯套的四大聲腔演唱的傳奇、北曲、南曲、板腔體的京劇、越劇、粵劇、黃梅戲 等各類現代戲劇......

歌唱類與戲曲類的最基本區別是:有無配合演唱的身段表演和故事性的情節敘述。

歌唱類與戲曲類的同一性:使用中文演唱。都有由於區域問題造成口音和表演形式的差別。

如果要講單個類型的什麼「唱腔、文學性、在相應的時代的影響、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藝術表現手法等等方面」 分析都可以寫一本書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古典音樂的領域我們記住的都是作曲家,而在流行音樂里卻只記得演唱者?
周杰倫會不會像邁克爾傑克遜那樣火?
鋼琴學到什麼程度可以即興伴奏或演奏?

TAG:歌曲 | 流行音樂 | 音樂學 | 傳統戲曲 | 古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