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設計優秀的城市步行街?


成都遠洋太古里。

太古里是與春熙路商圈,IFS,銀石廣場接壤的開放式,低密度的街區形態購物中心。千年古剎大慈寺也被保留其中融為一體,修建過程中還修復了此區域的六座古建築。

個人很喜歡成都太古里,結合了傳統與現代,舒服且和諧的融入了城市,把生活與休閑的多樣化層次體現的很好。入駐的品牌,餐飲,超市(Ole"),電影院(百麗宮),書店(方所),博舍酒店等等許多都有高質量的內容以及獨特的設計。成都遠洋太古里建築設計由 The Oval Partnership(香港), MAKE Architects(英國) 和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操刀。

放一些整體街區的照片。

(網圖,侵刪)


看到這道邀請第一反應就是成都的遠洋太古里,果然已經有高贊答案說了它,不過既然問的設計優秀的步行街,我就從設計方面來說說。

我去太古里的時候差不多是秋夏時節,街區里美女數量之多讓本座畢生難忘。那時候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應接不暇」,什麼叫做「亂花迷眼」,美女出現頻率高到根本看不過來。儘管我媳婦就在旁邊,也依然無法控制住我四處游移的雙目。不過,我媳婦當時更忙,因為她男女都看,根本沒有功夫來管我……咳咳,你以為我跑題了么?No,因為在我去過的這些步行街里只有太古里的設計配得上這麼多的美女!

這些年來由傳統建築街區演化形成的現代商業街區所展現出的調調要麼是民國小資,要麼水鄉小資,幾條破巷子建築里整點咖啡店、酒吧、書店、碟店、龍鬚糖店就敢當自己有文化了。而新建的商業步行街又總是土裡土氣,尺度失調,一個不小心還總是見到點不倫不類的銅人雕像。根本沒有哪一個步行街可以像太古里這樣大氣爽快,它是真正的現代時尚也是真正的傳統韻味,偏偏不是那矯揉造作與無病呻吟,所以也只有這般時尚痛快才配得上最高的美女率。OK,嘴炮放完了,下面是設計乾貨……

第一、 它是真正意義上步行尺度的現代步行街。

不管是長沙的黃興路步行街還是合肥的淮河路步行街,他們雖然的確是純步行的街道,但基本模式都是一條寬寬的主幹道,兩排高大的商業建築,實際上人們大多數遊逛的時間是在各大商場內部,所以步行街三個字多少顯得有些名不副實。

長沙黃興路步行街

而太古里則採用了低容積的街巷式布局,將購物空間分散在一座座小型獨棟與內院中,同時又以連廊進行局部銜接,使得看似分散的空間布局無形中凝成了一個整體。一家店逛完後出門走個幾步便是另一家店,室外步行與室內購物兩種體驗的交叉帶來了更為健康趣味的shopping感受。

低容積的街巷布局

連廊形成的空間凝聚與豎向分流

太古里街道寬度多在7米-13米之間,建築多為兩層,因此街道的寬高比D/H基本保持在1~2之間,形成了十分宜人良好的尺度關係,換句人話來說,走在這樣的街道里既不壓迫也不空曠,感覺最他娘的舒服。

第二、 不帶矯揉造作的純粹風格

絕大多數人對太古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築真是漂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迸發出了極強的時尚感與純粹感。

先來看建築

看到沒有,這裡只有形態結構的部分傳承,在材料的選擇上完全是現代的,就算把太古里的建築完全說成是現代風格也毫不為過,雍容大氣時尚逼人。然而,所有的人都能從中看到中國傳統建築影子,同志們敲黑板啊!這才是文化傳承,做新中式的來看看,簡約里的微微一絲餘韻才是新中式,而不是中式里做幾分現代,弄反了你們!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其本質還是現代的

除了單獨的建築形態之外,在整個視覺空間里,設計還仿照傳統巷道兩側的挑檐來增加了天際線的豐富度,使得整個街道不至於成為一棟棟孤零零的房子,潤物細無聲啊朋友們。

再來看景觀

整個太古里的景觀基本上可以用沒有景觀來形容。這是我非常讚賞的一點,所謂詳略得當不過如是。所有的景觀內容加起來也不過是鋪地、散落的小品,幾顆銀杏,沒了!這樣的場景要是一般的庸才設計看來那是天都要塌了,一定會義正言辭的哭喊鋪裝太單調了,一點色彩的變化都沒有啊!為什麼沒有黃金麻、芙蓉紅、中國黑給我一起上啊?為什麼都是荔枝面啊,剁斧面仿古怎麼不用啊!街道綠量太少了啊,沒有樹蔭可怎麼辦啊!開花植物怎麼也就那麼幾顆啊,說好的四季有景呢啊!怎麼這麼多華而不實的小品啊,得花多少錢啊!

太古里的建築空間已經很漂亮了,玻璃幕牆裡琳琅滿目的高檔商品也已經很漂亮了,真的不需要景觀再去湊熱鬧,簡單一點就很好。灰色鋪裝基調在整個街區中形成了十分樸素的打底色彩,整個場景的視覺和諧它功不可沒。由於建築與建築之間的距離其實很近,實際並沒有喬木遮陰的必要,而且零散單棵樹的遮陰效果實際也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索性簡單點,幾株銀杏,落落大方。

另外特意提一點,太古里的地面排水是放在街道中間的,一條細細的溝,精緻而隱形,沒有蓋板,中間低兩邊高,完美的解決了排水需求與視覺統一的矛盾。

街區里的景觀雕塑我就不多說了,應該是專門的雕塑藝術家二次設計的,涉及到藝術領域不好多做評價,但是施工工藝確實非常到位。摸著那些小品,我不禁想,如果我設計這些個複雜的東西,恐怕早被施工圖的同事打死了吧……

很多設計師,很多業主,包括很多評審專家在對傳統元素的新運用上經常是縮手縮腳,想的太多。他們既擔心直接照搬古建築太具象太俗氣,又擔心太現代缺乏文化韻味,無數庸才在這兩者直接根本尋找不到一個平衡點,最終帶來的結局就是要麼做成「假古董」,要麼做成「大雜燴」,企圖通過幾個清朝辮子銅人,幾個老手藝雕塑,幾塊青磚鋪地,幾個回字紋路燈,幾棟新中式建築來表達文化真是痴心妄想。為什麼太古里沒有這些,因為根本不需要,長了眼的人都能看出文化早已融入建築之中,何必再需要這些矯揉造作的東西去彌補呢?


第三,新老融合,快慢分層

太古里是分「快里」和「慢里」的。

「快里」是外圍三條購物街與兩個廣場,就像百科裡說的「眾多國際品牌將以獨棟或複式店鋪完整展示他們的旗艦形象為成都人提供暢「快」淋漓的逛「街」享受。」 「慢里」則是圍繞大慈寺精心打造的慢生活里巷以慢調生活為主題。值得把玩的生活趣味、大都會的休閑品味、林立的精緻餐廳、歷史文化及商業交融的獨特氛圍呈現出成都遠洋太古里另一張動人面孔。(這段也是百科的,官網的人吹牛B就是有一套)。

快慢的功能區劃是多數設計師都能夠做到的,而這裡我想提的是,這個項目中並沒有將大慈寺與街區割裂開來,而是採用了一種更為積極面對的態度來處理「老」的大慈寺與「新」的太古里的矛盾關係。在一般的規劃設計中,對於這樣有1300年歷史的老祖宗建築,往往會給它划出一塊控制性的保護範圍,在這個範圍內所有的建築風貌、業態都需要與老祖宗相協調。而在太古里項目里,雖然也劃定了一塊控制性保護範圍,但僅僅是在建築空間與尺度上進行了控制,更大膽的將餐飲引入其中,結合快里與慢里的的功能區劃,十分和諧的將大慈寺融入進了現代的生活里。

「臨近大慈寺的區域是慢里,廟旁的紅牆邊,有很多的景觀水體、樹木和餐飲業態,大家在這樣獨特雅緻的氣氛中休閑用餐」 「新舊的融合,怎麼樣通過現代的手法,對傳統的演繹、對歷史的了解,把新的活力注入到社區當中,包括跟外面街道的接壤是順暢的,熙熙攘攘的人很自然地進入到這個社區當中,經過店鋪,經過池水、遇到地標老房子,就像中國捲軸畫般,層層地展開街巷和故事,這是中國傳統城市非常美妙的地方。」(看看人家這華美的語言,我就寫不出來)。

最後,如果說要說太古里有什麼缺點的話,我想應該有兩點。一個是現代風格都難以避免的冰冷感,儘管華燈初上人潮湧動,但隱隱約約總有那麼幾分疏離感,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另外一個就是太古里雖然不大,但的確容易迷路,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的路痴來說,進去之後基本就沒法再回到原來的入口了……不過,太古里真的是我見到美女最多的步行街,沒有之一,眼花繚亂,夜晚更甚!

(文中圖片一些是取用了網上流傳的太古里規劃文本,一部分是網路上down下來的照片,如侵權即刪除)


杭州湖濱路。

作為杭州人,我認為本地更為出名的河坊街和南宋御街和全國各地的仿古風情街相差無幾,走在街上你可能恍惚間覺得自己在南京夫子廟或者蘇州的觀前街,可是湖濱路卻不一樣,這條短短的840米的馬路濃縮了杭州所有讓人稱讚的要素:整潔,精緻,西湖,發達的商業。放眼全國叫湖濱路的無數條,但也只有杭州的這條對得起「湖濱」二字(記得第一次去上海新天地的時候被驚到了:就那太平橋公園一個小水坑也能叫湖濱路?)

先上幾張圖 Credit to @陌生城池

從湖濱路看西湖南線

音樂噴泉,每日遊人絡繹不絕。作為杭州人,那三首曲子是從小聽到大。

遠眺寶石山,北山街,算是我最喜愛的路,可惜不是步行街。

現在的集賢亭某年大風吹倒後重建的,和in77相映成趣。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改造後的湖濱路。

in77A區,前身是Apple King打造的湖濱名品街。

南止於東坡路

浙江省城圖,根據清光緒年間浙江輿圖局繪製的杭州地圖放大複製。

Arcade

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小學時春遊的集合地。

大陸城市中杭州算是數一數二的乾淨整潔。

最耀眼的湖岸背靠著城中繁華街,這樣完美的地方恐怕只有杭州有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

接天蓮葉無窮碧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推薦湖濱路上一個不錯的觀景的地方,凱悅2樓的晚霞Bellevue,隨便喝點東西,心曠神怡。有米的話可以上嘉賓軒,剛剛翻新過的行政酒廊view很贊,晚上還可以遠離人群看音樂噴泉。

東南形勝,錢塘自古繁華。

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重湖疊巘清嘉

(Credit Flyertea)


總的來說湖濱路雖然短(但一般人不會感覺到,因為它只是西湖邊的一小段而已),卻每一處都是景。為數不多的缺點就是人多,尤其是晚間音樂噴泉期間,自從去年G20後平海路段永久性的設置了防止踩踏的圍欄,甚是煞風景。建議大家晚上10點後或是早上7點前前往。

(常態化的圍欄)


說了這麼多好的,湖濱路也有自己的問題在。我覺得in77A區的定位存在些許問題,我理解當初城市設計者是想以香榭麗舍或者說外灘為藍圖打造湖濱路,可惜問題是奢侈品和湖濱的遊客定位明顯不和,才造成如今in77A區里外一冷一熱的局面,這樣不僅沒能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反而外部喧鬧的環境很難吸引其目標客群,LV之家的流產和Prada的撤櫃很好的印證了這個問題。現在銀泰也想著轉型,一些諸如大董,喜茶,Line Friend的品牌近期就會入駐,其必然結果就是去奢侈品化,現有品牌都會慢慢的轉場。

此外,從Urban Planning初學者的角度來看,湖濱路總體的設計在accessibility(可通達性)上還是需要提高的。每到人流大的時段(比如晚間音樂噴泉),會有超過承載能力數倍的人流從狹小的平海路湧入,究其原因,除了龍翔橋站出口設置在附近之外,湖濱路一側單元的封閉性也是罪魁禍首,不論是華僑飯店,凱悅酒店,還是in77A區的構造都很難(或壓根不允許)人流通過。

對於這個困局,其實在03年湖濱名品街(現in77A區)的原設計給出了一個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方案還獲得過05年ULI美國城市研究協會的卓越獎

整個名品街都設計成開放式的街區,可以像毛細血管一樣可以快速聚集和分散人流,可惜後來湖濱地區整體交給銀泰後又給一野雞設計公司(波斯頓設計)重新弄,現在這塊街區加蓋了頂棚,變成了一個封閉式的單元,進一步加劇了平海路的擁堵,如果按照本來的設計,湖濱路完全可以成為下一個成都太古里那樣的優秀街區。

(波斯頓設計給其加了蓋之後,天然的將人流隔離在外,整個in77A區成了孤島)

(平海路常年處於這種狀態下,以至於蘋果西湖店前一段路在節假日經常封閉)


北京五道營衚衕,不算是意義上的步行街,但是改建的衚衕個人覺得很成功。依然有傳統衚衕兒的韻味,不像南鑼鼓巷過於商業化。希望北京能好好規劃改造下中心城的衚衕街道,在保留下來用作居住的同時,穿插些小且有特色的步行街,讓中心城活起來。

補充:
從網上扒下幾張圖,

就是很一般的北京衚衕,灰牆灰瓦。表面看上去很傳統,但亮點在於這條街上繁多有趣的小店。這兒有很多酒吧,甜品店,咖啡廳,餐廳都很值得去。我去過幾家,例如下面這個藏紅花西餐廳:

即使是西式,但內部裝潢以及庭院景觀也很搭配四合院式建築,很有韻味。除了這家,有的店面還會開放二樓平台,在吃飯之餘也可以欣賞北京中心城的風景,很適合約會聚餐。

其實想說的不只是五道營衚衕,對於如今整個北京城的衚衕改造,我作為一名在讀建築生還是滿懷期待的。大大小小的衚衕改造項目讓我感覺到了衚衕作為傳統民居建築形式的潛力。在步入現代社會的階段,衚衕的改造保留了原有北京衚衕的特色,同時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復興了中心城的同時,也感覺創造了一種新的衚衕文化。

列舉幾個衚衕改造的例子:
位於國子監街的失物招領 Lost and Found, designed by 青山周平

茶兒衚衕8號 張軻 Standard Architect

衚衕泡泡32 designed by MAD

以上圖片分別來自Google, Instagram, Pinterest, ArchDaily


坐標武漢
個人覺得漢口的改造後中山大道(暨江漢路步行街)和武昌的楚河漢街都是設計很不錯,而且為兩地帶來了極大影響力的商圈!
---------- 長江大橋分界線 ----------
漢口的江漢路就不用多說了,中山大道也是漢口三條主幹道(中山,解放,京漢)的核心部分,坐落在武漢建市以來領跑經濟,房價最貴,商圈最密的江漢區。修葺後的中山大道連通漢口江灘,使整個漢口租界和民國建築熠熠生輝,夜景簡直不比外灘租界差。

至於武昌的漢街,現在也叫中央文化區,可以說是一個除了光谷之外,帶動武昌經濟的典範了。而且位置好,街道舒適。承接武大,街道口,中南,徐東等傳統商圈和景點,現已成為另一張武漢名片了。

最後無恥的爆一張漢街照 (胡說! 明明是在努力推銷我大武漢)

??
-------------大成武昌分界線------------

更新一張漢街美圖!這個視角的漢街很少見過吧哈哈哈哈 :)
這張圖可以說明楚河漢街的設計已經遠遠超越了當初挖一條楚河,修一條漢街步行街的功能。武昌政府把它打造成中央文化區,連通沙湖,水果湖,東湖左岸部分,配套上漢街國際總部,扎堆事務所,英國遞簽中心等等等等。可以說是一改多年前只有漢口有高端物業和商圈的局面,也和中南,街道口等完美串聯。
啊,現在看到漢街得到這麼多外地遊客的喜歡,我露出了有一種老母豬笑的欣慰:-P

為漢街筆芯
Cheers


---------想起來更新一下的分界線---------

其實看了最高贊的成都春熙路太古里,春熙路我也去過,包括重慶的解放碑,哈爾濱中央大街,大連星海廣場,西安鐘鼓樓,長沙坡子街等等,這都是我自己去過感受過的。然後我心裡是覺得成都的確沒話說,包括城市規劃和城市節奏,希望武漢向成都學習吧!


必然是我大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啊!

———————————————————————————————————————————

先上幾張地標~

冬季的中央大街

剛剛下完雪的中央大街非常漂亮!


夏季的中央大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喜歡雨後的中央大街。濕潤的麵包石反射著清冷的月色光輝,輝映著歷史建築,有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歡迎大家來避暑~


中華商業第一街——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這條街是我導師在90年代做的改造規劃,下面的介紹也主要來自研究團隊的資料。

南京路在一百多年前就是聞名遠東的「十里洋場」,在90年代改造後實現了華麗轉身,今天是上海最重要的城市級商業中心。

我國歷史上就有很多優秀的步行街,但遺憾的是保留到今天的很少,目前大部分步行街都是建國之後新建的,即使是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成都太古里,今天也只有六棟保留下來的古建築。我認為南京東路最大的成功是將兩側幾十棟文保單位和優秀歷史建築全部保留了下來,通過結構加固、設施改善、公共空間植入等手段,實現了歷史風貌融入現代城市格局。

基本空間特徵

街道類型:商業街道;

長度:1000米左右;

紅線寬度:28米;

界面寬度:23-35米;

沿街建築高度:18-50米;

行道樹:香樟;

每百米出入口數量:10個左右。

中華第一街的歷史沿革

南京路是名副其實的中華商業第一街,跨越靜安、黃浦兩區,南京西路與南京東路以西藏中路為界。南京東部步行街西起西藏中路,西至河南路。
南京路距今已有近170年的歷史,1851年,租界當局修建了從外灘通往拋球場花園的小道,名「花園弄」,是南京路的雛形,並隨著租界的擴張不斷向西延伸。1908年,南京路開通有軌電車,之後迎來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潮,兩側商鋪、百貨、銀行、飯店林立,成為聞名遠東的「十里洋場」。改革開放後,南京路作為繁榮的上海商業中心,迎來第二個發展高潮,1995年南京東路實施周末步行街,1999年全天候步行街落成,最終形成現在的建築風貌和商業格局。

圖:1928年的南京路

圖:1936年的南京路

依託區域交通組織實現交通幹道的步行化改造

由於南京路為上海市主要的東西向交通幹道,早期周圍並沒有相應的道路取代其交通功能,使得南京東路步行街的設想一度被擱置。這一想法最終是依託周邊區域的整體交通組織得以實現的,包括機動車交通分流及公共交通建設。
1997年,開展了九江路(河南路—西藏中路)的拓寬工程。1998年繼續拓寬天津路(四川中路—浙江中路),並辟通至滇池路。1999年又將九江路延伸至南京西路黃河中路路口。九江路和天津路承擔了南京東路及該地區的機動車交通,達到人車分流的目的。
完善大運量的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南京東路步行街的公交可達性。一號線、二號線、八號線及十號線四條軌道交通線路在此設站,規劃集合地鐵車站,合理布置公交線路及站點。步行街內模仿上世紀30至40年代的有軌電車,設置慢速觀光車,為購物及觀光人群提供代步工具。

圖:南京東路步行街觀光車

尊重歷史文化遺產,協調保護與改造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造就了各種風格的建築,也造就了南京路生動的街道場景。正確對待保護與改造的關係,尊重前人和歷史文化遺產,是南京路設計的關鍵。河南中路至浙江中路段,原有建築質量較差,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建,新建建築通過沿街立面的豎向分割,以減小體量,店招、廣告形式與建築立面統一設計。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段強調以「四大公司」為中心的建築風貌上的和諧、統一。保護建築的店招、廣告嚴格控制。

圖:步行街歷史與現代景觀的協調

擴大豐富公共空間,巧設「金帶」促進活力

為適應大規模人流的活動需要,南京東路步行街採用一塊板設計,道路紅線寬度根據歷史建築位置,在25米至28米之間變化,通行區平坦開闊,結合沿線地塊通過建築退界或容積率轉移等手段,增加若干廣場,適當打破線形的空間格局。合理配置綠化、座椅、小型雕塑等街道小品,並配合地面鋪砌變化,分別規劃「駐留區」及「活動區」。
為整合街道設施,以4.2米寬的「金帶」為主線,貫穿於整條步行街中。「金帶」上集中布置街道傢具和市政設施,包括座椅、購物亭、問訊亭、花壇、路燈、廢物箱等。並以報亭為基本單位,每75米為一個標準段,為人們在商業步行街的各種活動提供保障和便捷。「金帶」位於道路中心線偏北1.3米處,處於陽光的照射面,強烈地標誌著步行街的休憩空間,不足之處是夏季缺乏遮陰設施。

圖:南京路步行街典型街道斷面

圖:南京東路步行街「金帶」

黃浦區慢行網路支撐步行街發展

高密度的黃浦區慢行網路提高了南京東路的步行可達性,促進了步行街的活力與人氣。南京東路步行街總長1公里,共有九條南北向道路與之相交,路口間距在100米左右。其中,六合路、貴州路、廣西北路、山西南路的局部路段禁止機動車通行,作為步行街的延伸,使步行活動空間向縱深發展。

圖:步行街縱向延伸路段


----------原回答沒放圖,現在把圖補上------------

先放步行街的圖,再放街下路面的圖:

路面的圖:

(在網上沒找到合適的,我在百度實景地圖裡面截了幾張圖,大家先看著,改天我去現場拍幾張)

圖中的樓梯可以上到二樓步行街,人車分流做得很好,逛街體驗感不錯。


------------原來的回答------------

深圳海岸城,

把步行街架在馬路上面,在全國應該是獨一無二了吧。


哈爾濱中央大街


上海的黃浦江濱江步道必須有一席之地啊。為什麼?第一,因為設計立意宏大、前瞻,將整座城市作為步行街設計的基礎,總長度逾45公里,分處黃浦江兩岸,貫穿整個上海精華地段,將黃浦江自然景觀與上海的百年城市風貌整合在一起。從剛健的近現代工業遺存,到繁華的商業購物中心;從藝術展覽聚集的西岸,到摩天高樓的陸家嘴,濱江步道一一串起。外灘等更是濱江步行道傳統經典遊覽區的一部分。第二,步道功能多樣,設施先進,向市民與遊客提供步行、鍛煉和遊覽的通道和場所。第三,成本高昂但影響深遠。黃浦江濱江步道是舉上海全市之力建成的一條道路,若非像上海市政府這樣有長遠規劃意識又有強大執行力的政府,很難做到全線貫通。170多年的發展使得黃浦江的黃金岸線各段都名花有主,工廠、碼頭、軍事禁區、民居等等,什麼樣的主人都有。能夠讓如此長的岸線貫通,所涉及的成本自然不是一條商業街或者一個小小的街坊所能比的,可能產生的影響和效益,也不是一條笑貧街可以相提並論的。

想不出國內大城市中還有第二條可以貫穿、領略整個城市百態的步行街。在全世界的大城市中,這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

當然,認為步行街就是購物街或商業街的可以繞道了。但嚴格意義上,現代城市中排除了機動車干擾的街道都是步行街。步行街是相對於機車時代所產生的概念,以前為了「笑貧」設立的步行街已經擴展出更加廣泛的涵義 。步行街即是笑貧街的概念已經是落伍了的概念。黃浦江步道將自然和城市景觀、文化、休閑、旅遊和購物的各種功能在一個不間斷的空間里予以實現,是一條現代的、無法複製的、不折不扣的步行街。

當然上海不乏規模小一點的步行街,例如豫園、城隍廟步行街區,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等等,各有特色。

(以下照片來自互聯網)


廣州

1.天河路沿線(體育西路-五山路)

十多個大型商場連片,各級商鋪繁多。地下人行隧道與地鐵相連,交通便利。廣州恆大主場天河體育中心也位於此。

維多利廣場與廣州購書中心

天河城(廣場)

天環廣場(廣州首家 Apple Store)

正佳廣場

天河體育中心與中信廣場

萬菱匯

太古匯

太古匯夜景(中間馬路為天河路及石牌橋 BRT 站)

崗頂周邊商圈(中間馬路為天河路及崗頂 BRT 站)

崗頂百腦匯

天娛廣場

特別說明一下,天河路確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步行街(百度關於步行街的定義: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區域設置的行人專用道,並逐漸形成的商業街區。)但是,如果能走一走這條廣州最繁華的街道,體驗也是挺特別的。


2.花城廣城(黃埔大道-廣州塔)
廣州著名地標大都集中於此,商場數量豐富,地下隧道人行天橋四通八達。花城廣場的綠化維護的不錯,適合夜間散步,欣賞城市夜景。

圈內就是花城廣場的範圍,其實一般走會走到下面那個海心沙島岸邊,那個是10年亞運會開閉幕式會場。

黃埔大道望向花城廣場方向夜景

廣場內步行徑

廣州新圖書館和廣州塔(小蠻腰)

高德置地廣場與廣州塔

廣州大劇院(扎哈在中國大陸的第一件作品)

花城廣場周邊建築遠眺

花城匯

3.珠江新城(興盛路)
真正的越夜越精彩,夜間豪車出現頻率很高,高檔酒店商場遍布,高層建築很多。但是白天就冷清一點了。

4.越秀荔灣騎樓(具體路名待查)


4待補圖。


部分圖片自網路,詳見作者水印。侵刪

以下為部分圖片出處

其刺激和魅力所在,一名廣州爬樓黨的視界丨數字尾巴廣州的「藍調」,從體育中心到珠江新城丨數字尾巴一個人一座城,我與廣州度過的日與夜丨數字尾巴「 曬年味兒 」尋找廣州街頭巷尾的那些年味西關風情,D750 廣州荔灣隨拍

Google 地圖


沒有人說我大北京的前門大街?前門大街就在人民大會堂後面,就在北京的中軸線線上,長800多米,有有軌電車,不同於王府井,西單這種大商圈,前門大街上賣的都是一些特色化的東西,杜莎夫人蠟像館也在前門大街上,好啦,我要上圖啦。

前門大街原來叫正陽門大街,有個電視叫正陽門下,不知道你們看過沒有。

絲綢

前門大街里最有名的就是鮮魚口和大柵欄了,鮮魚口賣各種北京小吃,老酸奶一定要喝一份,相當好喝,冬天的糖葫蘆酸酸甜甜簡直不要太好吃。

鮮魚口有邊說快板邊叫賣的小哥,樂趣多多

我不算個吃貨,拍的吃的照片太少哈哈哈哈
大柵欄則彙集了一大票中華老字號

哈哈,這張圖是去年冬天去的,對,我冬天去了一次,夏天去了一次

補一張糖葫蘆。
下面放大柵欄的照片。

前門大街上還有一個著名地標,杜莎夫人蠟像館。美團上門票135,反正我半個小時就拍完啦,感覺有點貴,可以加錢做個蠟手玩

都認識吧,哈哈,神情動作很逼真,是我拍的不咋樣…………最讓我不開心的事,把奧巴馬和普京大帝放在一起,奧巴馬有個總統辦公桌,普京大帝卻只能站在他對面,導致大家都去和奧巴馬拍照了,給我氣的

你們的男神
玩完了前門大街,可以出來坐上公交,幾路我忘記了,坐兩站下車,從前門坐到台基路口南下車,過馬路往前走就到了東郊民巷,東郊民巷因為知名度小,所以很少有人去,很安靜,路兩邊都是老樹所以很涼快,因為是使館區,所以建築都是西式風格,站在使館大都報到三里屯附近了。

人是不是很少,很涼快。

教堂被樹擋住啦

這個好像是法國的什麼郵局類似的

這個是中國法院博物館什麼的,反正很厲害的一個單位,待我去查查,也是被樹擋住了

再往前走就到北京市政府了,是個兩層小樓,沒敢拍
從剛才教堂那裡的台基廠大街往前走10分鐘,過了地下通道就到了著名的王府井了,除了大商場,王府井的小吃街也是人多的走不動道。
王府井沒有拍照,放個水吧,夏季清爽一下。

哈哈,因為我玩的比較走馬觀花,所以這三個地方四五個小時就玩完了。
推薦推薦
除了北京那些全國人民都知道的景點,我覺得鳥巢水立方後面的中華民族園不錯,天安門對面的國家博物館,離三里屯不遠的藍色港灣都是很不錯的地方。
求點贊,回答沒有超過10個贊的,哈哈哈


蕪湖中山路步行街
網圖侵刪

1902年,2萬兩白銀的投資,鑄就了中山路的前身——大馬路。
1912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巡視蕪湖,並在大馬路上向蕪湖市民做了演講。
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蕪湖將大馬路改名為中山路,作為對偉人的紀念。
新中國建立後,50年代初期中山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道路最寬達10多米,兩側集中布置商業網點。中山路一改因連年戰亂而百業凋零的破舊形象,漸成蕪湖人氣最旺的商業中心。
時光飛逝。隨著蕪湖在皖江開發中龍頭和區域性經濟中心定位的確立,建設一個現代商業中心勢在必然。於是,中山路商業區改造被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中山路步行街建設,成了1999年蕪湖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一。 中山路步行街1999年元月開工,1999年9月29日正式開街,整個工期花了9個月。建成後的步行街全長690米,寬30—40米,東西縱深160—180米,是集購物、旅遊、休閑、文化、餐飲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商業步行街,總投資為1.4億元。 一條具有現代商業精神和蕪湖特色的步行街,就這樣身披靚裝展現在世人面前。


步行街是蕪湖建設史上的大手筆。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與世紀廣場、和平音樂廣場、兒童遊樂場穿插、融合在一起。路中辟有10米寬的休閑帶,內設花壇、座椅,布置路燈、地燈、射燈、裝飾燈、電話亭、書報亭等等,玲瓏雅緻,別具一格。步行街南北入口分別設置了一組階梯式疊泉和世紀花鐘。世紀廣場、和平音樂廣場和兒童遊樂場把整個街區勾勒成了3個巨大的板塊,既自成風格,又完全敞開。「都市變奏曲」等三座雕塑點綴其中,將鏡湖優美的風光引入步行街,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創造了「湖街一體」的迷人景觀。—《百度百科》


旁友 你們聽過南京的新街口步行街嗎(笑


贊同 @許瀚章 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938583/answer/170536368)

去年冬天很焦躁的時候一個人走到湖濱

冬天的太陽很暖 照到人心裡去 大家或是嬉笑著路過 或是靜靜地拍照留念 或是坐在湖邊 什麼也不做 享受著時光

那一刻覺得人生最美好最溫暖的時刻不過如此


泉州中山街。有評論說中山路,其實都差不離。


春熙路的太古里既然有人說了,那我還要提名寬窄巷子和錦里,當然這兩個地方都沒太古里那麼集大成。

寬窄巷子,全國仿古街中的一股清流,因為零幾年的時候才開始拆遷,把除了一小部分確實有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古建築外的破爛民居全部推倒重來,所以整體設計很協調高大上,不像別的城市的仿古街或古鎮一樣充斥著各種義烏來的假手工品和小吃,而是既有本地特色飲食(雖然不是特別正宗還貴),也有酒吧咖啡店等洋氣的店面,還有很多麗江大理有的那種文藝小資的書屋郵局珠寶店服裝店之類的,更有各種小庭院里的新派川菜、私房菜、火鍋等,當然主要是吃一個環境,但是這個環境確實打造的很好,讓人感覺不僅僅是在填飽肚子,而是在享受生活。更有意思的是,在打造整條街的時候,融入了很多川西當地的生活化元素,甚至還有真人假扮的雕像可以合影,總之逛一遍出來,驚喜琳琅滿目,各種彩蛋絕不重樣。

錦里的話也差不多,就不放圖了,但是因為建造時間比寬窄巷子早幾年,就寬窄巷子那麼有創意,地方也更小,二者選其一的話建議去寬窄巷子,錦里主要是背靠武侯祠比較有優勢,其他的話還是寬窄巷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謝邀。
坐標:上海古北黃金城道
它不是上海的地標式步行街,卻是步行街景觀設計的典範。

圖片源於網路
偶然一次收集案例看到SWA設計的古北黃金城道景觀,當時被平面圖和實景照片吸引,連續兩次實地感受了商業街道的氛圍。
它的優秀之處在於:
(1) 周邊的咖啡館、餐廳與街道景觀融為一體,商業氣氛濃厚,戶外茶座的入座率很高,能感受到當時人們放鬆、休閑的狀態。

圖為自攝
(2) 空間尺度舒適。入口的水景觀強調了入口空間的標誌性,結合雨水花園的設計打造了生態的場地環境。

圖片源於網路
中央劇場平時作為兒童輪滑、活動的寬敞空間,家長坐在劇場的看台,看孩子們互動。

圖片源於網路
樹蔭廣場上有大量的座椅和濃密的樹蔭,很多人坐在樹下聊天、交流。

圖片源於網路
(3) 景觀品質高。不管是座椅、樹池、鋪裝,還是照明、植物和兒童遊憩設施,都在細節和舒適度上充分體現了很好的景觀品質。

圖為自攝
(4) 親民設計的零售店、花店、水果攤穿插布置在場地中,增加了生活氣息、弱化了商業氛圍。

圖片源於網路

圖為自攝


清明上河圖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漢街,武漢天地,光谷步行街。佔個坑,挨個用圖片來回答。


推薦閱讀:

抄繪(手繪)大量規劃平面圖的作用是什麼?
曼哈頓的街道為什麼既窄又多單行線?為什麼一個 block 一般就是一個建築?設計的背景是怎樣的?
有哪些讓人無語的中國大型公共設施設計?
為什麼義大利沒有超高層建築?
關於城市規劃本科生畢業轉行做建築,未來的發展問題?繼續深造的途徑?

TAG:城市 | 城市規劃 | 景觀設計 | 園林景觀設計 | 建築景觀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