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銀聯要整治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直連情況?
中國銀聯(下稱「銀聯」)於11月12日發出《關於進一步明確違規整改相關要求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成員機構準確報備繞銀聯轉接交易遷移信息,並且明確要求截至12月24日,至少要完成遷移所有繞銀聯轉接交易量的90%,12月31日完成所有遷移工作。
銀聯意圖規範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直連情況,將繞過銀聯的業務逐步遷移至銀聯平台。
通知明確提出各階段第三方支付繞銀聯業務的遷移進度指標,要求11月30日至少要完成所有繞銀聯轉接交易量50%的遷移工作,12月10日不低於65%,12月17日不低於80%,12月31日完成所有遷移工作。
銀聯要求,各機構須於11月13日16:00之前將繞銀聯轉接信息報備至秘書處,連接銀行信息細化至分支行,註明收單介面、日均交易量,將所有繞銀行轉接交易量平均至各階段遷移;同時補充報備存量商戶信息。----相關報道補充-------------------------------------------------------------------------------------------------------
2014年1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提出:「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取消刷卡手續費行業分類#,進一步從總體上降低餐飲業刷卡手續費支出。」2014-11-21 《銀聯反擊第三方支付:難破支付亂局 》
如果說支付寶等線上支付已經通過虛擬賬戶直連銀行的形式實現了銀聯的跨行清算職能,線下收單的直連,對於銀聯的影響更加直接。在收單市場上,發卡行、收單機構、銀聯按照「7:2:1」的比例進行手續費分成,而在直連模式下,前兩者可以協商分配應該歸屬銀聯的10%。
關於中國電信的天翼支付貪污用戶交易款的事情為何無單位監管? - 互聯網金融
一、先說線下這塊:
銀聯在線下擁有絕對的優勢,他為國內銀行卡交易的聯網聯合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點不否認。目前還沒有哪家第三方機構在線下收單這塊能夠繞開銀聯,這也是銀聯有底氣威脅第三方機構的原因。誰不按照我的規則玩,我分分鐘掐斷你的通道。你借其他收單機構的通道走吧?那我把你的幫凶也一起幹掉,當年的支付寶「眾所周知的原因」也就這樣子。
由於線下這塊按照MCC區別收費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和銀行間開展了本帶本業務,出於銀聯這10%的收益、銀聯品牌費甚至是銀行各地分行自身利益出發來看,銀行很有動力和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開展直連業務。故目前某些支付公司線下的交易量,過半的交易都走到了銀行的直連通道上,但是和商戶之間還是按照MCC區別收費,這塊的利潤非常可觀。銀聯也越來越覺得自己線下這塊的壟斷優勢受到了威脅。連自己的老窩都快被別人端了,怎麼不急?
二、再說說線上
線上的通道非常豐富,有網銀、快捷、代收、MOTO、代付甚至非銀行支付等等,這些產品銀聯基本上都有,但是對於大點的支付公司,一般都不會接銀聯的通道,主要就是:太貴了!!!銀聯在線上這塊,其實是出於追趕的態勢。
《關於進一步明確違規整改相關要求的通知》這個文我沒看過,不知道裡面提到的直連是說線下還是指所有的銀行卡交易,如果文中沒有明確是線下的話,我覺得這個文有渾水摸魚的嫌疑,想借用這個文,讓支付公司、銀行誤以為線上這塊也要走到銀聯去。其實銀聯並不能提供用戶體驗、價格好於第三方支付的線上支付產品。
目前坊間都在傳,國內的第二家」銀聯「將會出現了,再加上明年像VISA、MasterCard等國外的卡組織將進入中國,甚至部分支付公司已經越來越像清算組織。銀聯越發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銀聯目前的做法是,趁著自己還有能力和資本威脅三方支付的時候,儘可能多的拉攏戰友,將支付公司全部拉到自己的戰線內。試想如果支付公司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交易都走到了銀聯,當第二家第三家」銀聯"出現或者國外的卡組織進入的時候,他們到哪裡去找支持自己的合作夥伴?如果某家支付公司想和其他清算組織合作,你的交易大部分都在我這裡,你敢亂動嗎?
對於2013年8月,銀聯「收編」第三方支付的問題,《東方早報》2013年9月24日D9版D11版曾拙文《五問銀聯「收編」第三方支付 》。
如今中國銀聯(下稱「銀聯」)於11月12日發出《關於進一步明確違規整改相關要求的通知》,應該是對去年相關政策的延續,一如 @Caesar Chan 提示的。
但是,銀聯此舉的動機,更似是在堅壁清野實施客戶封鎖策略,在國際清算組織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和國內開放其他清算組織建立之前,最大限度地收編第三方支付,從而為潛在的競爭對手設置進入障礙、提高其市場進入的沉沒成本。從這個角度看,更傾向 @陳龍 的觀點。
具體到法律適用,如果沒有充分證據證明銀聯的相關策略屬於銀監會或央行等行政機關干預的結果,那麼則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一如《五問銀聯「收編」第三方支付 》曾經分析過的。雖然,目前還沒有第三方支付或銀聯成員舉報或起訴銀聯,但伴隨著日後清算市場的開放,競爭變得激烈,那麼以這些機構自行或「被策反」(聯合)舉報或起訴銀聯作為博弈籌碼的可能性,甚至潛在競爭對手舉報或起訴銀聯目前相關措施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銀聯的核心問題或許還是自我定位上的路徑依賴。其更習慣於扮演裁判員兼運動員的角色,因此在競爭即將到來之際,也習慣於用裁判員的思維,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防禦。但這樣做也許只會事與願違,不僅束縛自己轉變發展方式的想像力,也會讓其主要會員機構可能在阿里、騰訊等民營銀行正式運營後,在商戶的線下支付方面變得船大難掉頭,缺乏吸引力——因為當下被強行要求接入銀聯的第三方只會因此而更有動力"變節"。看到這個通知,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真無恥」,「要跟支付寶干架了」(一開始我也這樣認為)。但細細分析,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兒,讓我們來分三個問題逐條分析下:
1.銀聯發出《關於進一步明確違規整改相關要求的通知》的依據在哪?
2.《通知》所針對的對象是誰?背後有怎麼樣的利益關聯。
3.整改的技術可行性存在嗎?
聲明: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任何機構無關,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多謝 @瓦片兒匠@周宇提醒,對於商業利益這塊的描述進行了調整
1.銀聯發出《關於進一步明確違規整改相關要求的通知》的依據在哪?
細心的知友可能會注意到,通知裡面有一個關鍵詞「進一步」,這也表明了類似的通知並非第一次下發。早從12年開始,類似通知就來回多次了,但這次不同的地方在於確定了遷移的時間表。
第二十六條
收單機構將交易信息直接發送發卡銀行的,應當在發卡銀行遵守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定下,與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交易信息和資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戶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在國內主要指的是銀聯,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收單機構」需要與銀聯溝通確定權利義務,並且簽訂合作協議。從央行的規定來看,並沒有對收單機構直連發卡行的行為明令禁止,而是規定需要友好協商。這也是銀聯提出相關通知的程序依據,根本目的在於「維權」。
從銀聯角度來看,銀聯卡沒有經過銀聯網路也沒有與銀聯協商,損害了它的權益:一方面商戶可能套用MCC(Merchant Category Codes,商戶類型編碼),用低費率的商戶類型逃避高費率的商戶類型,常見的就是「吃飯刷出了服裝店」(直白的說法就是:無法維護收錢的權益);另外一方面因為沒有交易數據,無法進行拒付調單處理,對於爭議處理只有乾瞪眼的份(高大上的說法就是:無法維護持卡人權益)。
「發卡銀行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定」中明確了,銀聯標識的銀行卡交易,首選要通過銀聯網路,「不得繞過」是最低要求。
2.《通知》所針對的對象是誰?背後有怎麼樣的利益關聯。
首先,在15日晚上的媒體報道中,已經引用了多位「消息人士」的說法,從銀聯、支付寶、銀行等多個方面佐證了,此次《通知》所針對的是「線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對支付寶影響不大」。(參考:銀聯發文規範銀行第三方支付直連 線下亂象待解)從本人所了解到的各兄弟銀行內部情況來看,也未見激烈的反應。
其次,通知發布時間是11月12日,要求14日16:00點前就反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情況,殺了銀行一個措手不及?其實不然。要分析這個問題就讓我們先搞清楚一個問題,銀聯誰說的算?從公開資料中了解,截止2009年,銀聯一共有152個股東,包括了銀聯成員行中的多數,從股權結構上來說,央企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佔4.86%,建行4.78%,工、農、中、交四大行各3.84%,前六大股東共占股25%。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央行自然是銀聯的老大,五大行是座下的幾大護法。從理論上來說,銀聯是沒有絕對控股方的,各成員行在銀聯決議的或多或少都有話語權,《通知》肯定是得到董事會以及大多數股東認可的。這也就表明了涉及自身商業利益的重大決策上,各成員行是絕對不會含糊的。
接著讓我們從商業利益角度分析,各商業銀行是否具有封殺支付寶的動機。剛過去的雙十一,590億的銷售額,讓各大商業銀行看到了支付寶在線上支付方面的巨大能量。參考 @瓦片兒匠@周宇 提供的信息,對於銀行而言,銀聯的收單模式可以賺到更多收益;但對商戶而言,支付寶的收單模式收費更為低廉,選擇支付寶的可能性更大。13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交易額排名(參考:201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交易規模超17萬億),銀聯繫(銀聯商務和銀聯在線)、支付寶、財付通佔據前三名,其中支付寶在線上支付渠道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線上支付商戶買誰的賬顯而易見。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聯在支付業務上的關係遠比想像的複雜。從銀行角度來看,如果可以做到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雖手續費收入不高,但從市場佔有率、備付金方面將帶來潛在的收益;但從作為銀聯股東眼看支付寶一家獨大可能會帶來的潛在影響又憂心忡忡,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自立門戶——建立自己的支付清算體系。但是無論哪種方式,都存在風險,最好的辦法自然是——相互制衡而不全面封殺——支付寶之所以不是封殺目標,正是由於強有力的客戶基礎。是的,基本策略就是,小打小鬧的可以,撕破臉皮的不要。
最後,讓我們從銀行內部來分析。《通知》裡面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要求: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直連交易量報送,需要具體到各行的分支機構(分行、支行級別)。商業銀行里的總分行之間與其它大型企業分公司一樣,也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分行是企業利潤的貢獻者,總行是行政上的管理者,具有向央媽爭取權益的能量。正如歷史上大部分國家一樣,採用哪種管理模式,中央集權或地方自治,如何找到平衡正是關鍵所在。從商業銀行的數據大集中時代開始,分行的業績數據對總行來說已經不是秘密,總分行之間的利益調整已經進入透明化階段,分行的籌碼逐漸轉向了「特色業務」上。一般來說,「特色業務」多數屬於中間業務,分行與當地機構直連,數據互通,創造出新的盈利點;「特色業務」無法或較難推向全國,有新的盈利方式又能拓展中間業務,總行自然是支持的態度。與數據大集中的全行性業務相比,「特色業務」系統由分行維護,總行無法得知具體的交易數據和協議的具體內容,在績效統計上多數只有總計,較難得到詳細信息。沒錯,分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的方式,也是一種「分行特色業務」。第三方支付機構會向分行提供某個方面的「好處」(如存貸款、備付金、設備資金支持等等),吸引分行投入資源到直連項目上,分行也會投桃報李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低於市場的手續費報價——於是對於分行、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都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分行拿到了「好處」,也拿到了中間業務的利潤,這些好處可以留在分行;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通過低成本的方式拓展了業務渠道。但這樣的交易對總行來說或許並不是好事——相對於傳統的支付方式,全行的總體利潤有可能降低了。讓我們大膽做個推論:這其實也可能總分行之間的利益調整。
3.整改的技術可行性存在嗎?
通知裡面對於遷移路線圖有明確的安排:11月30日前清理不低於50%,12月10日前清理不低於65%,12月17日前清理不低於80%,12月24日前清理不低於90%,12月31日前全部清理完成。那麼這個技術可行性存在嗎?
答案是,針對線下支付,可行性存在;針對線上支付,可行性幾乎為0。
首先針對線下支付,主要針對的是POS業務。此類業務屬於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總行一般都有成熟的整套系統,只要採用總行入圍的POS機具,連接總行的系統,安裝總行的終端程序,從技術角度來說遷移並非太大問題,難點主要在規模和時間——還剩一個半月,來得及嗎?
其次針對線上支付,我們假設《通知》啟用了地圖炮模式,所有第三方支付都要遷移,那麼只能說技術可行性為0。做過人行二代跨行支付系統(IBPS)的各兄弟行同學應該都知道,這個遷移過程用了多久,分了多少批次。以快捷支付為例,各銀行與支付寶之間的報文、數據傳輸採用的是相互之間約定的介面,經過了多次更新升級,銀行、支付寶雙方也經歷過多輪壓力測試。可以說這個介面的穩定性以及交易完整性優勢在目前是難以取代的。如果銀聯在這個時候要掐斷所有「繞道」銀聯的交易,有三種選擇:採用現有的銀聯交易系統,線上支付變為「互聯網POS」;套用支付寶的介面,在中間做個轉發;新開發一套新系統,創建自己的交易介面。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支付寶從本質上都是無法替代的,銀行、銀聯修改各自的介面和實現方式,都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系統設計和開發工作,更別說重要的壓力測試了。
瀉藥,其實作為第三方從業人員來說,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銀聯作為一個清算組織,發出這種公告通知,還強制執行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尤其在清結算方面將要開放給國際清算組織的目前這個時間點
不過估計也是最後一次耍個流氓了上面的有寫銀聯耍流氓,有分析銀聯戰略目的,有講總分行博弈,一線人員來說下銀聯怎麼乾的。
1:技術上,由於POS收單(線下)系統,多少都需要接進銀聯交易,所以大家(第三方支付)的介面都是銀聯標準介面,銀聯要求交易量往他那裡走,不過就是各公司把其他通道(本代本)一關閉,交易自然就從銀聯走了。這個實現起來不難。
2:線上線下之前的區分就是看是否為面對面交易,非面對面交易視乎為自助交易或者線上交易,於是業務就很多了。主要涉及信用卡支付的有:網銀支付,快捷支付,代扣,代付,電話支付,語音支付,電視支付,有些支付甚至已經趨向於淘汰,比如坑爹的語音回撥輸入卡片交易密碼,電話詐騙滿天飛的年代沒有誰用了。這些業務的費率都是各第三方支付公司一個個銀行去啃的。每個銀行不一樣,有些銀行有這個功能,沒有那個功能,太正常。由此可見,銀聯想統一想要實現,暫時不可能。線上這一塊有點像線下在銀聯成立之前,銀行各玩各的。
3:銀聯憑什麼可以要求,POS業務,拿了支付拍照的公司,都有與銀聯簽署機構入網協議PS:支付寶應該是沒有簽,否則他不用接上海銀行的機構號,於是他說眾所周知的原因,天朝第一公關能力不是吹的。裡面對各種投訴(保障持卡人權益)禁止本代本的明確要求。為什麼這次除了說銀聯耍流氓,大家確實也在往銀聯切交易量呢?各位可以打聽一下,本代本大戶,快錢同志(就是和百度傳10億緋聞那位)被銀聯以32域違規和套用MCC的名義處罰兩點幾個億,樂富同志,幾千萬;中匯同志六千萬;現代金控童鞋不少;可憐的易寶,匯付、隨行付等還在關禁閉,也收到不少賬單。一時間風聲鶴唳,支付公司利潤不高,有如驚弓之鳥,支付公司代理商如履薄冰,生怕追償來到自己頭上。銀聯已經找到了支付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所以,去年出十號令的時候大家不當回事,今年就默默配合,也是被銀聯掐了七寸,沒有辦法。
至於看法,說壟斷,他和QQ一樣,沒有壟斷,3Q大戰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判例。說國際卡組織進住有利於降低費率,我只能說,醒醒吧國內已經是全球最便宜的手續費率了,VISA們不會是白求恩,以後大家請客講面子時,掏出逼格高大上的國際卡,心裡卻因為需要額外支付更高的手續費在滴血時,不知道會不會仰天長嘆,國際卡怎麼和腎牌手機一樣,好用一點點,卻貴了那麼多。然後回憶下銀聯卡隨便套現的歲月。
銀聯最怕的是出一個國內財大氣粗的競爭對手,國人做生意,向來低價競爭為王。所以,先幹掉最懂業務的第三方支付,過段時間,來了新的客人,再好好招待。
銀聯放這個消息,不是為了驅逐支付寶,而應該是要和支付寶合作的節奏。先把高壓姿態擺出來,後面再慢慢談了。
流氓玩意,用這破玩意恨不得砸電腦,要不是不得不用,連註冊都懶得弄。
1、文是真的發了
2、主對線下
3、起因是WTO和APEC,被迫開放降費率,銀聯自個兒的deadline是2016年底
4、參照移動吐血給聯通
5、呼聲最高宇宙行
以上小道消息爆料完畢,真實性不可考。
不信就別評論,我保留關評權。每次國內的考試網上支付必須用銀聯支付,每次都一肚子火!!!!!!!!!!!Chrome瀏覽器用不了,也不能二維碼掃描真的是分分鐘想罵娘!!!!!!!!!
銀聯動不了第三方支付機構,更動不了銀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