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為文人風骨?

風骨一詞,大抵是指一個人的品德舉止(?
亦或一個人的原則底線(?
又或者是…
⊙_⊙想問問大家是如何理解文人風骨的



抗日戰爭時期,當梁從誡問母親林徽因:若是日軍攻入四川大家都沒有退路怎麼辦時,林徽因從容地答道:「我們中國的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么~」
——梁從誡《建築師林徽因》


最近看完了山影的電視劇《戰長沙》。裡頭有這麼個橋段:

胡家老爺子是個文化人,沉湎於詩酒戲曲。平時在家裡也是唯唯諾諾,被自己女婿吼得話都不敢說,只顧埋頭吃飯。

長沙終於還是沒有守住。日軍要找當地名流在偽政府中任職,維持局面。胡父被小人出賣,被迫答應日本人。

參加偽政府成立大會那天,胡父身著母親為其準備的新衣,頂著群童的痛罵只身前往。

大會上,日本人要求中國人發言。沒有人第一個起身。胡父自己站起來發言。他走到台前,唱了一出京劇。(具體哪一出我不懂,類似於「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的意思)。

台下名流面色凝重,唱到酣處,大家都鼓掌叫好。日本人聽到一半,感覺不對。掏槍打死了胡父。

我想這就是風骨。


在知乎看到的,出處不知道,抱歉


大學課上,院長和院辦老師帶著兩個警察要在課上帶走一個學生,張老師給給他們鞠了個躬說:能讓我把這節課給他講完嗎?他為人古板,講課枯燥。並不受學生喜歡,但在那天他聽到了最長時間的掌聲。


所謂的文人風骨,私以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傳統道德對當時知識階層的要求。
以一個大的時間尺度上來說,站在今人的歷史觀上,文人風骨,匹夫志氣,貴胄捐國,村夫孝義,都是對當時甚至綿延至今的一種傳統價值觀的追隨與肯定。
何謂文人,可以說就是當時中國的知識階層,精英階層,寬泛的說,通曉茴字的四種寫法的就是文人了。不要瞧不起寫字,往前推60年,中國的識字率依然在總人口的30%以下,能寫得一手過得去的字的就更少了。
所謂風骨何在?私以為首先是執拗,沒有執拗的人談不上風骨,朝秦暮楚,效刺王而後賣國之輩,可談不上有風骨。但是執拗在什麼地方也很重要,賣一輩子國的范文程可以算執拗了,說風骨則談不上。
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是亦余心之所向,雖九死其尤未悔。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胸中一口浩然氣,戟指長空還碧清。能夠以上理想立世,哪怕有一點點行動付諸於行動,我覺得就可以算是有風骨的文人了。
最後說一句,無論文人的風骨也好,匹夫的碧血也罷,談到這些的,往往都是歷史上唐吉可德式悲劇的英雄。悲劇的情節不唯獨中國的廣大生民需要,於外國亦然。靈魂的悲劇是蕩滌心靈的一劑良藥。所以說有風骨者,君不見,北海涯邊蘇武節,金陵玉階孝孺血么。
風骨刺人啊,希望題主一生平安,既不需要顯風骨也不需要見風骨,願天下享太平,得不見風骨久矣。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初知道張載的橫渠四句,我覺得以此為志,百折不撓,矢志不渝,便是文人風骨。


《亂世書香》中,日本人入侵香木鎮,逼迫留過日的易水君子堂私塾先生徐書成教日文,生性懦弱的書成在課堂上說的一段話:
「你們腳下的這一片土地,是一個大國,大到你們無法想像。疆土你們況且不能佔全,又何況人心......隔壁的藏書樓里,有上下五千年,離開易水,往南往北,各學各派,各有所長,一省一縣,大國泱泱,你們要怎麼讓他們臣服?!」
最後書成被日本人當場槍殺,血濺學堂,文人風骨,不外如是。


敢捨生就義,且死不旋踵。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左傳》

寧苟且忍辱,成千古文章。

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報任安書》


動畫片《寶蓮燈》 幾乎是上海美術電影廠1999年集全國之力打造的一部動畫長片,總投資1200萬 該片製作陣容強大,國家一級動畫設計師、導演常光希任任導演、著名電影導演吳貽弓任藝術指導,著名作曲家金復載任音樂總監,著名演員姜文、徐帆、寧靜、陳佩斯為片中角色配音,大陸、港、台三地著名歌手劉歡、李紋、張信哲演繹片中插曲,加之3D效果在片中的運用,使該片在國產動畫片製作方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但是主創團隊並不是為了賺錢。


張煌言為清軍所獲,清軍以財富重爵誘惑,張 不為所動,清軍惱羞成怒,於康熙三年九月初七日將其殺害於杭州弼教坊,以震懾明朝遺民,然張煌言赴刑場時,大義凜然,面無懼色,抬頭舉目望見吳山,嘆息說:「大好江山,可惜淪於腥膻!」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我年適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臨刑時,他「坐而受刃」,拒絕跪而受戮。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遊《病起書懷》


「請不要擋了我的太陽」——第歐根尼
所謂文人風骨真不只是中國獨有,我覺得倒是一種古今中外知識分子群體性的矜持與自重。


不卑不亢。自成一家。

飲冰十年,難涼熱血。


所謂文人風骨,其實是個很扯淡的東西。

同樣的概念還有青天大老爺之類的。

人必須要知道這麼一個道理,凡是喊得最響的口號,咋呼的越歡的概念,往往就是那種在現實當中很少見,鳳毛麟角的東西。

比如說清官,青天大老爺之類的概念,就是因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這種清官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才會被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幾千年咋呼個不停。

同樣的道理,所謂文人風骨這種東西,就是因為在現實中太少了,太難得一見了,所以才成為一個非常著名的概念的。

當然了,像錢謙益這種水太冷之類的極端的傢伙確實是很少見的。像張四知這樣無恥的傢伙也很少見。可是相對的,像劉宗周、陳子龍、夏允彝、祁彪佳這類的有骨氣的人同樣也很少。

不過單說明末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了,絕大部分讀四書五經的文人士大夫還是相當的不給力的。他們在滿清時候做官做的也很舒服。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老老實實的當了奴才的。

所以說,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很正確。凡是大家嚮往和咋呼的事情,往往就是絕大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文人風骨這樣的概念之所以在中國幾千年來傳播不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文人這個東西,無論古今實際上都沒什麼風骨。捧臭腳唱讚歌才是常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即使很怕死,但在是非面前知道應該選擇什麼。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文人風骨。


世間有道,以道殉身。
世間無道,以身殉道。


推薦閱讀:

文人畫的興起?
歷史上有哪些「文人相輕」的段子?
這張合影的出處?

TAG: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