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哈利路亞大合唱》的時候有人站起來嗎?

1743年,《彌賽亞》在倫敦上演,據說當時的英皇喬治二世亦有親臨劇院。當聽到第二部分終曲《哈利路亞大合唱》時,國王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站立起來聽完了全曲,其他人見狀亦一同站立起來,結果成為了現今聽眾當聽《哈利路亞大合唱》時,便會自動站立的傳統。

姑且不論事情是否真實,傳統畢竟是有的。那麼現在現場聽《哈利路亞大合唱》的時候,會有人站起來嗎?全場起立還是只有部分人呢?又應不應該遵循傳統站起來呢?

謝謝,題目勿改,希望有現場經歷者能夠詳細描述。


站的
前年在上海某教堂聖誕節,唱哈利路亞,是真的全場起立,好多人聽哭了…包括老頭老太太


都站起來的。
非基督徒也可以站起來,就當表達一下對亨德爾的敬意,有什麼不好呢


雖然有人站起來,但是個人來講不會站起來,因為我又不是基督教徒。。。


看到有人拿自己是不是基督徒說事,我挺納悶的。

整首作品的題名《彌賽亞》直指猶太傳統信仰及基督信仰的核心。猶太人所長久盼望的「彌賽亞」,正是基督徒所說的「基督」,猶太人與萬國萬民的大君王、大祭司、救世主。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您都去欣賞整場演出了——結果演出進行到一個唱段了要不要從俗參與一個藝術性的公共儀式,竟然反而還要根據自己是不是基督徒來抉擇?

不是說慣例就必須執行。慣例,斷乎不是法律,不存在依託國家暴力的強制性,並且如果人不知道慣例而不執行那麼也不是什麼大錯。但對於那些明知有慣例卻偏要以自己不是基督徒為借口拒絕參與的,我只想說:您壓根用不著去聽好嗎?拜託,這是一出「神劇」,從頭到尾都是宗教性的,哈利路亞(讚美主)其實是暗含在每一段落每一句中的大情緒。這就是宣教的聲音,這就是福音,從原作的角度講,這跟您在教堂觀禮時看到的福音舞台劇在性質上都是一回事,只是當今的演繹者未必都這樣想罷了。演繹者都未必覺得自己是在宣教,聽眾反而過敏?而且並沒有人強迫您出席,就像沒有人強迫您起立參與一樣。您還特意標明自己不是基督徒所以才抗拒慣例而不起立,如此一來好像您從頭至尾往哪兒一坐到底才能體現憲法賦予自己的宗教自由權似的。

摻合上高雅藝術,「裝」的機會無處不在。


去年SICL(上海國際合唱聯盟)在東藝的演出,全體起立了,一下子驚到我了⊙▽⊙
作為台上人員,清楚得看到觀眾先是個別人起立,其他人猶豫一下,再嘩得一下全站起來了~演出結束後,觀眾都互相問這是怎麼回事?哈哈哈


14年冬天在天津大劇院上演了《彌賽亞》,我因為沒有現場聽過所以提前聽了一下,也查了些背景資料。去之前也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站起來。同行的小夥伴還笑著說,在中國,應該不用吧。

結果演出時,幾乎全場都起立了,還有很多人跟著唱,真的是出乎意料。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看到別人站起來就跟著學的,但現場還是很激動人心。

無關信仰,是一種情緒,也是對傳統的尊重。


當然要站起來啊,一直很想現場體會一下全場站起來聆聽福音的感動。


指揮說之前他在上海演出站起來了....順便對於我們學校校長等一系列人在聖誕演出沒站起來的行為進行了頗為失望的「指責」....


後來Annual Performance...在團員的宣傳下,親友團們勇敢的站了起來。不說一定要這麼做,但台上的我們真的好感動啊!


在全無背景知識的時候,就被深深感動和打動,後來知道了這首歌曲的背景更是如此。所以站起來是一種自然與自覺。


廣州基督教堂,2014年平安夜唱《哈利路亞》,全體起立!


作為一名基督徒,表示在教會裡聽到的話都會站起來,而且是全場都站,也不管你是多麼有錢的文化人又或者只是普通的工薪階級甚至經濟困難,而且這個不是國際慣例來的么。


應當站起來,前一陣子見到比較正統的合唱

俺當時還不知道應當站起來。。。太慚愧了


又不是基督徒……不過人的情緒容易被感染的。


推薦閱讀:

肖邦運用復調手法創作的具體實例有哪些?
如何在鋼琴上更進一步?
為什麼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的曲子都沒有名字?
肖邦的《諧謔曲》第二號(Op. 31)有哪些版本推薦?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宗教 | 西方音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