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


愛她,她嫌你丑,你把她日了,她就對你死心塌地了

——讀《封神演義》鄧嬋玉和土行孫婚姻有感

《封神演義》武王伐紂之戰中,商朝名將鄧九公設了詐降之計,以小女鄧嬋玉婚事為餌,誘騙西歧。姜子牙識破了計謀,將計就計,大破鄧九公;勝利後讓土行孫和鄧小姐成就好事。

且說子牙與懼留孫大獲全勝,進城,升銀安殿坐下。諸將報功畢。子牙對懼留孫曰:「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與鄧小姐成親,何如?」懼留孫曰:「貧道亦是此意。時不宜遲。」子牙命土行孫:「你將鄧嬋玉帶至後房,乘今日好日子,成就你夫婦美事。明日我另有說話。」土行孫領命。子牙又命侍兒。「攙鄧小姐到後面,安置新房內去,好生伏侍。」鄧小姐嬌羞無那,含淚不語;被左右侍兒挾持往後房去了。子牙命諸將吃賀喜酒席。不題。

鄧小姐梨花帶雨、惱羞成怒的怒斥了叛徒兼醜八怪土行孫。

面對土行孫下流調戲,鄧小姐剛烈堅毅,眼看就要抹脖子了(哦,應該文謅謅的說『自刎』)。

且說鄧小姐攙至香房,土行孫上前迎接。嬋玉一見土行孫笑容可掬,便自措身無地,淚雨如傾,默默不語。土行孫又百般安慰。嬋玉不覺怒起,罵曰:「無知匹夫,賣主救榮!你是何等之人,敢妄自如此?」土行孫陪著笑臉答曰:「小姐雖千金之軀,不才亦非無名之輩,也不辱沒了你。況小姐曾受我療疾之恩,又是你尊翁泰山親許與我,俟行刺武王回兵,將小姐入贅。人所共知。且前日散大夫先進營與尊翁面訂,今日行聘入贅,丞相猶恐尊翁推託,故略施小計,成比姻緣。小姐何苦固執?」嬋玉曰:「我父親許散宜生之言,原是賺姜丞相之計,不意誤中奸謀,落在彀中,有死而已。

反正鄧小姐是砧板上的肉了,土行孫恬不知恥的辯駁一番,簡言之:

——「你爸爸說好了成婚,管你真婚詐婚。」

這居然能把小姐說得啞口無言!

土行孫曰:「小姐差矣!別的好做口頭話,夫妻可是暫許得的?古人一言為定,豈可失信。況我等俱是闡教門人,只因誤聽申公豹唆使,故投尊翁帳下以圖報效;昨被吾師下山,擒進西岐,責吾暗進西城行刺武王、姜丞相,有辱闡教,背本忘師,逆天助惡,欲斬吾首,以正軍法,吾哀告師尊,姜丞相定欲行刑;吾只得把初次擒哪吒、黃天化,尊翁泰山晚間飲酒將小姐許我,俟旋師命吾入贅,我只因欲就親事之心急,不得已方暗進西岐。吾師與姜丞相聽得斯言,掐指一算,乃曰:『此子該與鄧小姐有紅絲系足之緣,後來俱是周朝一殿之臣。』因此赦吾之罪,命散大夫作伐。小姐,你想:若非天緣,尊翁怎麼肯?小姐焉能到此?況今紂王無道,天下叛離,累伐西岐,不過魔家四將、聞太師、十洲三島仙皆自取滅亡,不能得志,天意可知,順逆已見。又何況尊翁區區一旅之師哉!古云:『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小姐今自固執,三軍已知土行孫成親。小姐縱冰清玉潔,誰人信哉。小姐請自三思!」鄧嬋玉被土行孫一席話說得低頭不語。

好歹你是英勇女將,不抹脖子也要激烈反抗吧!

這鄧小姐心裡居然就有愧了,變成半推半就模樣了:

——說好的詐降詐婚,說好的忠良之後呢?

後面的看硬了就不描述了!

土行孫見小姐略有回心之意,又近前促之曰:「小姐自思,你是香閨艷質,天上奇葩;不才乃夾龍山門徒,相隔不啻天淵。今日何得與小姐覿體相親,情同夙覯?」便欲上前,強牽其衣。小姐見此光景,不覺粉面通紅,以手拒之曰:「事雖如此,豈得用強!候我明日請命與父親,再成親不遲。」土行孫此時情興已迫,按納不住,上前一把摟定;小姐抵死拒住。土行孫曰:「良時吉日,何必苦推,有誤佳期。」竟將一手去解其衣。小姐雙手推託,彼此扭作一堆。小姐終是女流,如何敵得土行孫過。不一時,滿面流汗,喘吁氣急,手已酸軟。土行孫乘隙將右手插入裡衣。嬋玉及至以手擋抵,不覺其帶已斷。及將雙手揝住裡衣,其力愈怯。土行孫得空,以手一抱暖玉溫香,已貼滿胸懷。檀口香腮,輕輕緊搵。小姐嬌羞無主,將臉左右閃賺不得,流淚滿面曰:「如是恃強,定死不從!」土行孫那裡肯放,死死壓住。彼此推扭,又有一個時辰。土行孫見小姐終是不肯順從,乃紿之曰:「小姐既是如此,我也不敢用強,只恐小姐明日見了尊翁變卦,無以為信耳。」小姐忙曰:「我此身已屬將軍,安有變卦之理。只將軍肯憐我,容見過父親,庶成我之節;若我是有負初心,定不逢好死。」土行孫曰:「既然如此,賢妻請起。」土行孫將一手摟抱其頸,輕輕扶起。鄧嬋玉以為真心放他起來,不曾提防,將身起時,便用一手推開土行孫之手。土行孫乘機將雙手插入小姐腰裡,抱緊了一拎,腰已鬆了,裡衣徑往下一卸。鄧嬋玉被土行孫所算,及落手相持時,已被雙肩隔住手,如何下得來!小姐展掙不住,不得已言曰:「將軍薄倖!既是夫妻,如何哄我?」土行孫曰:「若不如此,賢妻又要千推萬阻。」小姐惟閉目不言,嬌羞滿面,任土行孫解帶脫衣。二人扶入錦被,嬋玉對土行孫曰:「賤妾系香閨幼稚,不識雲雨,乞將軍憐護。」土行孫曰:「小姐嬌香艷質,不才飲德久矣,安敢狂逞。」正是:翡翠衾中,初試海棠新血;鴛鴦枕上,漫飄桂蕊奇香。彼此溫存,交相慕戀,極人間之樂,無過此時矣。後人有詩單道子牙妙計,成就二人美滿前程。詩曰:
妙算神機說子牙,運籌幃幄更無差。
百年好事今朝合,莫把紅絲孟浪誇。

鄧小姐被日了後,二人頓時變得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 白頭相守、 比翼雙飛、 琴瑟之好、 相濡以沫、 和如琴瑟、 琴瑟調和、 如膠似漆、 鳳凰于飛、 夫唱婦隨。

鄧嬋玉居然感謝姜丞相給他安排了個好丈夫;更甚的是,還去勸降了爹爹鄧九公。

——這移形換位變換門楣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話說土行孫與鄧嬋玉成就夫妻。一夜晚景已過。次日,夫妻二人起來,梳洗已畢。土行孫曰:「我二人可至前殿,叩謝姜丞相與我師尊撫育成就之恩。」嬋玉曰:「此事固當要謝;但我父親昨日不知敗於何地,豈有父子事兩國之理!乞將軍以此意道達於姜丞相得知,作何區處,方何兩全。」土行孫曰:「賢妻之言是也。伺上殿時,就講此事。」話猶未了,只見子牙升殿,眾將上殿參謁畢。土行孫與鄧嬋玉夫妻二人上前叩謝。子牙曰:「鄧嬋玉今屬周臣,爾父尚抗拒不服。我欲發兵前去擒剿,但你系他骨肉至親,當如何區處?」土行孫前曰:「嬋玉適才正為此事與弟子商議。懇求師叔開惻隱之心,設一計策,兩全之美。此師叔莫大之恩也。」子牙曰:「此事也不難。若嬋玉果有真心為國,只消得親自去說他父親歸周,有何難處。但不知嬋玉可肯去否?」鄧嬋玉上前跪而言曰:「丞相在上:賤妾既已歸周,豈敢又蓄兩意。早晨嬋玉已欲自往說父親降周,惟恐丞相不肯信妾真情,致生疑慮。若丞相肯命妾說父歸降,自不勞張弓設箭,妾父自為周臣耳。」子牙曰:「我斷不疑小姐反覆。只恐汝父不肯歸周,又生事端耳。今小姐既欲親往,吾撥軍校隨去。」嬋玉拜謝子牙,領兵卒出城,望岐山前來。不表。主
且說鄧九公收集殘兵,駐紮一夜;至次日升帳,其子鄧秀、太鸞、趙升、孫焰紅侍立。九公曰:「吾自行兵以來,未嘗遭此大辱;今又失吾愛女,不知死生,正是羊觸籓籬,進退兩難,奈何,奈何!」太鸞曰:「元帥可差官齎表進朝告急,一面探聽小姐下落。」正遲疑間,左右報曰:「小姐領一枝人馬,打西周旗號,至轅門等令。」太鸞等驚愕不定。鄧九公曰:「令來。」左右開了轅門,嬋玉下馬,進轅門來,至中軍,雙膝跪下。鄧九公看見如此行徑,慌立起問曰:「我兒這是如何說?」嬋玉不覺流淚言曰:「孩兒不敢說。」鄧九公曰:「你有甚麼冤屈?站起來說無妨。」嬋玉曰:「孩兒系深閨幼女,此事俱是父親失言,弄巧成拙。父親平空將我許了土行孫,勾引姜子牙做出這番事來,將我擒入西岐,強逼為婚。如今追悔何及!」鄧九公聽得此言,諕得魂飛天外,半晌無言。嬋玉又進言曰:「孩兒今已失身為土行孫妻子,欲保全爹爹一身之禍,不得不來說明。今紂王無道,天下分崩。三分天下,有二歸周。其天意人心,不卜可知。縱有聞太師、魔家四將與十洲三島真仙,俱皆滅亡。順逆之道明甚。今孩兒不孝,歸順西岐,不得不以利害與父親言之。父親今以愛女輕許敵國,姜子牙親進湯營行禮,父親雖是賺辭,誰肯信之!父親況且失師辱國,歸商自有顯戮。孩兒乃奉父命歸適良人,自非私奔桑濮之地,父親亦無罪孩兒之處。父親若肯依孩兒之見,歸順西周,改邪歸正,擇主而仕;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實是棄暗投明,從順棄逆,天下無不忻悅。」九公被女兒一番言語說得大是有理,自己沉思:「欲奮勇行師,眾寡莫敵;欲收軍還國,事屬嫌疑……」沉吟半晌,對嬋玉曰:「我兒,你是我愛女,我怎的捨得你!只得天意如此。但我羞入西岐,屈膝與子牙耳。如之奈何。」嬋玉曰:「這有何難!姜丞相虛心下士,並無驕矜。父親果真降周,孩兒願先去說明,令子牙迎接。九公見嬋玉如此說,命嬋玉先行,鄧九公領眾軍歸順西岐。不題。且說鄧嬋玉先至西岐城,入相府,對子牙將上項事訴說一遍。子牙大喜。命左右:「排隊伍出城,迎接鄧元帥。」左右聞命,俱城執迎接里余之地,已見鄧九公軍卒來至。子牙曰:「元帥請了!」九公連在馬上欠背躬身曰:「末將才疏智淺,致蒙譴責,理之當然。今已納降,望丞相恕罪。」子牙忙勒騎向前,攜九公手,並轡而言曰:「今將軍既知順逆,棄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況令愛又歸吾門下師侄,吾又何敢賺將軍哉。」九公不勝感激。二人敘至相府下馬,進銀安殿,重整筵席,同諸將飲慶賀酒一宿。不題。次日,見武王,朝賀畢。

這種套路在明清小說很多,《說唐》尉遲恭娶妻比《封神演義》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世民與孟海公作戰時,尉遲恭活捉了孟海公的夫人黑夫人,程咬金有意撮合老光棍尉遲恭和黑夫人。

這黑夫人貞節烈女,如何肯依?當即打了程咬金一巴掌。

程咬金就叫手下把女將推進來,手下答應一聲,便將黑夫人推到裡面。咬金道:「你可曉得我這裡規矩?大凡擒來的將官都是要殺的。今番也是你造化,我軍師有好生之心,道那尉遲恭是個獨頭光棍,故要把你賞他。著我來做媒人,我主公做個主婚。你們黑對黑,是一對絕好夫妻。」話未說完,黑夫人大怒,照定咬金面上打了一個大巴掌。咬金不曾提防,大叫:「呵呀!好打!」罵道:「你這賊婆娘,為何把我媒人打起來?豈不失了做新娘的體面!」黑夫人罵道:「你這油嘴的匹夫,把老娘當什麼人看待?奴家也是主子的愛姬,雖然不幸,被你擒了,要殺就殺,何出此無禮之言?」迴轉頭來,看見帳上有口寶刀,走上前面,就要去搶刀。程咬金同家將一齊拿住,依舊把黑夫人綁縛。

尉遲恭來個霸王硬上弓,把她上了。

尉遲恭在帳後聽得喧嚷,走出來說道:「程將軍,她既不肯成親,不必相強。」咬金道:「放你娘的狗臭屁!我這媒人是斷斷要做的,你快把酒來我吃,你推他往後面去做親。就是一塊生鐵,落了爐,也要打她軟來。況你是打鐵出身,難道做不得這事?快推進去!」尉遲恭歡喜,叫手下擺酒出來,與程將軍吃,遂將黑夫人推到後帳來。黑氏道:「你推我到這所在做什麼?」尉遲恭道:「我要與你成親。」黑氏道:「既然如此,難道做親是綁了做的么?」尉遲恭道:「也說得是。」連忙把夫人放了。
那黑氏一放了綁,就叫:「尉遲恭,我老娘是有丈夫的。你不要差了念頭,好好送我出營去。若說這件事,老娘斷斷不從。你若要動手,老娘也是不怕人的。」尉遲恭:「我尉遲將軍就是山中老虎,也要捉他回來。何況你這小小女娘,怕你怎麼?」就趁勢趕上前來。黑氏也擺過勢子搶過來,你推我扯,扯了一回,那黑氏被尉遲恭拿住,竟往床上一丟,趁勢壓在身上。黑氏將拳亂打,尉遲恭一手將黑氏雙拳捏住,一手解她衣裙。黑氏將身亂扭,終是力小,哪裡躲得過?到了此時,只得順從。

被上了後,黑夫人登時變了一個人,成了尉遲恭死心塌地的賢妻了,還不甘獨佔其美,要把她的好妹妹白夫人一併介紹給尉遲恭作妾。

黑夫人道:「呵,將軍,我們姊妹三個,奴家是孟海公第二位夫人,還有第三位夫人白氏,也有手段,與奴家最好的。明日將軍一發捉來,一同服侍將軍。還有大夫人,名喚馬賽飛,有二十四把飛刀,十分厲害。將軍與她交鋒之時,不可上了她當。」尉遲恭大喜道:「娘子說得有理。但那程咬金你方才得罪了他,如今該去賠他一個罪,日後好與他相見。」黑氏道:「今日害羞,叫我如何去見他?」尉遲恭道:「不妨,他是極喜歡人奉承的。我們如今拿了酒走出去,大家吃杯兒就丟開手了。」
二人算計已定,就拿一壺酒走出來,見咬金正在低頭吃酒,叫聲:「程將軍。」那咬金抬起頭來,見尉遲恭拿著一壺酒,黑氏把袖遮口而笑。咬金知她是來賠罪,有些害羞,因說道:「你在陣上時,我說你要來尋老公,你罵我油嘴匹夫。今我好意與你做媒人,又把我夾面亂打,如今來做什麼?」尉遲恭笑道:「如今做過親了。」咬金道:「不許你來開口,要她自來告訴我聽。」尉遲恭便對黑氏道:「娘子,你支吾他兩句吧!」黑氏無奈,只得掩口微笑,低聲說道:「奴家方才得罪程將軍,如今不敢違命,已做了親,前來請罪,謝謝大媒!」說罷,就道了四個萬福。咬金連忙回禮,叫聲:「不敢,你方才不肯,為何一時沒了主意?」黑氏聽了,面色變紅。咬金笑道:「不要害羞,大家來吃喜酒吧。」三人共飲,直吃到月轉花梢,咬金方大醉辭去。
次日天明,秦王升帳,二人謝恩。徐茂公道:「今日還有一個女將前來,尉遲恭一發捉了,一總賞你。」話未完,忽見軍士報來,外面又有一員女將討戰。秦王道:「尉遲王兄,快去擒來,一發賜你成親。」尉遲恭大喜,提槍上馬,來至陣前。看見女將生得千姣百媚,比黑氏更覺好些。原來那白氏,因黑氏被擒,不見首級號令,放心不下,就來打聽消息,因叫道:「你這黑臉賊,好好送還我家姊姊黑夫人,萬事全休,若道半個不字,教你性命難保。」尉遲恭道:「不要開口。你姊姊黑夫人,已嫁了我,你也嫁了我,來配合成雙吧!」白氏大怒,把槍刺來。尉遲恭舉槍相戰,戰不上十合,被尉遲恭攔開槍,活擒過馬,回營繳令。秦王大喜,又賜與尉遲恭完婚。軍士得令,送至尉遲恭營中,黑夫人迎進後帳。白夫人初時不從,被黑夫人再三相勸,只得依允,遂與尉遲恭成親。按下不表。

《水滸傳》里:宋江的惡犬李逵殺了扈三娘全家、父親和未婚夫,宋江給扈三娘安排了個父親——宋太公(認賊作父?),安排了丈夫——矮腳虎王英(子系中山狼?),竟把這驍勇善戰的女將降服了,還對宋江感恩戴德。

次日,又作席面會請眾頭領作主張。宋江喚王矮虎來說道:「我當初在清風山時,許下你一頭親事,懸懸掛在心中,不曾完得此願。今日我父親有個女兒,招你為婿。」宋江自去請出宋太公來,引著一丈青扈三娘到筵前。宋江親自與他陪話,說道:「我這兄弟王英雖有武藝,不及賢妹,是我當初曾許下他一頭親事,一向未曾成得,今日賢妹你認義我父親了,眾頭領都是媒人,今朝是個良辰吉日,賢妹與王英結為夫婦。」一丈青見宋江義氣深重,推卻不得,兩口兒只得拜謝了。

明清小說塑造了不少女將,例如佘太君、穆桂英、樊梨花等,她們驍勇善戰,巾幗不讓鬚眉,極具文學價值(畢竟中國歷史上女將寥寥無幾,也就婦好、呂母、唐平陽昭公主、梁紅玉等少數幾個)。

由於古代傳統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窠臼,不少明清作品仍把女將矮化成男性的附庸。

男人總以征服女人為榮;而古代父母、宗族又把女子被強暴當成羞恥的事情,為掩蓋事實,受害女子就嫁給了強暴者,這也是常見的社會現象,就造成了「日了就嫁」的情況,給古代女性造成了極大的痛苦。

但這投射到了文學作品就成了另一局面了,那些靠賣文為生的酸腐文人為了迎合男性社會的需要,對這現象進行了意淫加工,便由「日了就嫁」上升為了「日了就愛」。

肉體上的妥協屈從變成了精神之愛,女將被破處後,幾乎毫無中間過程就把強姦犯視為丈夫而不加反抗,更甚者轉變成與施暴者同一立場,這對女性的物化矮化到了難以復加的程度了。

這是古代觀念、思維方式、社會現象在文學作品的扭曲影射。

這種情節用在一般柔弱女子身上已經有點假了,但用在驍勇善戰的女將身上,則更為虛假。鄧嬋玉被土行孫強娶後,立即改換門楣,背棄父親和殷商,投了西岐;黑夫人被尉遲恭強暴了後,便背棄了丈夫孟海公,還把白夫人介紹給尉遲恭;一丈青被李逵滅門後,竟輕而易舉的被宋江說服,並安排了婚姻。哪有一分女將的英姿?

國讎家恨這種情感在破處後就消解了,難道各種家國的強烈感情竟比不上一層膜?(黑夫人、白夫人連膜都沒有了)。如果男將忠於國家,女將只忠於貞操,那古代歷史上那些威武不屈的剛烈女子到哪去了?

細思極恐的是:這種不同情受害女子、不支持維權、反以之為羞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在中國仍廣泛存在,尤其是農村地區。

*************************華麗的分割線****************************

評論區一堆人說「古代道德如此」,真令人無語。

古人對強姦受害女子的道德要求是守名節自殺;報復施暴者再守名節自殺,則更為貞烈(例如《西遊記》里的唐僧母親殷溫嬌)。

按現在標準,守名節自殺這種道德要求對受害者非常不公,但至少證明一點:古人的道德和是非觀不認同施暴者與受害者結婚這種和稀泥的做法。強姦民女自古以來就是不齒的事情。

當然現實生活中很多女子不願意自殺守名節,家裡也不捨得害死女兒,所以女子不情不願的嫁給了施暴者。

「日了就嫁」是一種現實處理方式,但並不符合「懲惡揚善」的道德要求。

而這些明清小說的真男癌寫法,直接把「日了就嫁」意淫為「日了就愛」。

受害了為什麼會愛上施暴者,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嗎?

這些作者完全沒有描摹出一個受害女子的真實心態,假得一逼。

相關:

范西迪:古人如何「撩妹」?


總有人說封神榜對截教不公平。但你仔細一想,這事吧,是按比例來的。至少大面上是過得去的,只是細微處動了些手腳,就像現實中很多事一樣:
三教議立封神榜,原則是上根為仙,中根為神,下根為人入輪迴。
老子是大師兄,碩果僅存的倆徒弟,度厄真人、玄都大法師,你不好意思給弄死一個吧?
元始天尊,十六個二代弟子(所謂十二金仙+雲中子+南極仙翁+姜子牙+申公豹)平均一人收了一個門人左右。
估計動了點手段,本來肯定也應該死幾個的,改成十二個二代弟子消去三花五氣重新修鍊了,西方教要走了仨當菩薩去了。
主要是三代的戰力,以及集體肉身成聖的結局太bug了。李靖、三吒和韋護最後還是分別做了兩教的神。楊戩就有點半神半仙了。也受人間香火,但不受天庭約束。
通天教主那邊為什麼死的多,你收的多啊,親傳弟子其實就十來個吧,架不住下面多啊,好幾萬啊,不從你這出人從誰那出人。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貴精不貴多。沒那個本事就不要輕言「有教無類」「普度眾生」。這也和歷史上道教的一貫思想一致。
其實截教主要是被西方教坑了。所以通天教主最恨准提道人。心腹弟子里,多寶道人,烏雲仙,毗盧仙,長耳定光仙,羽翼仙還有獅象吼都被西方收了,無當聖母跑了。死的就一個金靈聖母。
所以按比例,大面上是過的去的。除了弄了仨坐騎走,還有放蚊子——相當於拿三品蓮台堵道家的嘴換了龜靈聖母一條命,還沒進封神榜。這實在太欺負人了。
但是並不是沒給截教留活路:
通天教主說了,封神榜姓名彌封無影,死後便知。榜上截教人多,傳諭門人緊守門庭,提防出事。
這就矛盾了,如果通天教主參與定的榜,乃至於定榜的過程老子元始聯合起來排擠了截教門人,那通天教主當然知道自己的弟子里誰有名字。關門不出有個屁用。
而且那樣封神榜就是一張名單,還能叫三教至寶嗎?
所以開腦洞的話,就是封神是一場以性命為賭注的遊戲,目的是檢測道行。封神榜上的名字其實是會變的,上面只規定了一個三教損失弟子的比例。
三教門人弟子,一旦入世參與商周之爭,就相當於觀測它,就激發了量子態的名字發生躍遷,它就變。
所以你不出門,永遠死不了。封神榜上的人其實是薛定諤的貓。
為什麼燃燈、南極仙翁之類牛人一張嘴就是閣下封神榜上有名?
因為一對陣,結果就確定了。當然能量級比較高的先觀測到結果。而且更大概率生還啊。


女媧娘娘奇怪的報復方式

娘娘正行時,被此氣擋住雲路。因望下一看,如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不可造次,暫行回宮,心中不悅。。。。。。娘娘曰:「叄妖聽吾密旨!成湯氣運黯然,當失天下;鳳鳴岐山,西周已生聖主。天意已定,氣數使然。你叄妖可隱其妖形,託身宮院,惑亂君心;俟武王伐紂以助成功,不可殘害眾生。事成之後,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畢,叄妖叩頭謝恩,化清風而去。正是:「狐狸聽旨施妖術,斷送成湯六百年。」

按照娘娘的說法,紂王有二十八年氣運,商朝失天下都是天數註定氣數使然,跟封神榜上榜必死是一個性質,用不著她出手也能達成。三妖的使命是暗中幫助武王,當個帶路黨。

可女媧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紂王本來就是因為好色才得罪了你,你送他仨美女是幾個意思?後來的劇情大家都知道了,這仨不但沒幫助武王,還親自出手對抗武王。。。好色的紂王憑空得了三個美人,生命中最後二十八年活的有滋有味,酒池肉林,佳肴美女應有盡有。。。女媧娘娘你真的是在報復紂王么?貌似這裡頭受苦的只有前赴後繼撞死的忠臣還有受苦受難的老百姓。。。

如果我是女媧,我會安排紂王身邊的妹子隔一段時間少一個,被風吹走也好被人暗殺也好,要麼就是多安排幾個忠臣天天煩死他,讓他無法親近女色,再過分一點搞點假藥啥的讓他不舉,總之是讓這個昏君後半輩子在孤獨中度過,這樣才算報了輕薄之仇吧。。。

。。。。。。。。。。。。。。。。

看了眼評論區,想了想,大致可以理解女媧的思路了

神和人看問題的方式不一樣,對於女媧和紂王來說,意識是永恆的,神也好仙也罷,都要忍受無窮歲月。所謂「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在這個前提下,可能還真是頂著一個昏君的名號活下去更加令人難受,二十八年的享樂對於無窮歲月來說也變成彈指一揮間了。。。

唉,我只關注到了生前的一點點聲色犬馬,果然還是naive


摘自從網上看到的錢小吏的商周腹黑事,他的這個系列的文章都是揭露封神榜中細思極恐的事,有興趣的可以去搜著看看,侵刪。


楊戩化身為花狐貂,潛入成湯大營做內鬼。魔家四將雖然失了珍珠傘,但還有青雲劍和地水火風琵琶在手,依然佔據上風。此時,受師命下山誅滅魔家四將的黃天化登場了。這位老兄一登場,就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吃葷破戒,變服忘本。
對於闡教鍊氣士來說,破戒忘本這件事是做不得的。想當年老神棍姜子牙下山後一時想不開,破酒戒、破色戒,元始天尊就立刻給他顏色看,收回了「雖然你去,還有上山之日」的承諾,冷冷地表示「你為人間宰相,受享國祿,稱為『相父』,凡間之事,我貧道怎管得你的盡」。姜子牙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同時深以為戒。於是老神棍一看到黃天化變服,立刻要求其「還把絲絛束了」。因為老神棍明白闡教門人一旦做出破戒的行為,不管有意無意,都會受到昆崙山的懲罰,不可掉以輕心。
結果呢,已經來不及了,黃天化第一次出戰就被魔禮青用金剛鐲打死,雖然事後被救活,但也已是鬧得灰頭土臉。
黃天化此人,書中有句評語叫「性如烈火」(見第三十二回),當初潼關救父之時在大營中沒見到母親賈氏,誤會父親黃飛虎只顧自己逃命,當面指責,差點和黃飛虎當場翻臉,由此可見黃天化心直口快,肚子里藏不住事情。也就因為這樣,黃天化與自己師傅清虛道德真君的矛盾才會得以激化。
黃天化上山學藝的過程,與其他第三代弟子都大不相同。金吒木吒是父親李靖哭著求著找門路托關係送到文殊普賢那裡去學藝的,哪吒本來就是太乙的弟子靈珠子轉世,李靖自己是感激燃燈救命之恩這才辭官拜師,殷郊殷洪在刑場上被廣成子赤精子救回山上,楊任被挖眼後由清虛道德真君帶上山裝了一副X光眼。這幾位同學的結局先不論,至少入門時都是心甘情願拜在闡教門下。只有黃天化不一樣,據清虛道德真君自己承認,是「我往昆崙山來,腳踏祥雲,被你頂上殺氣沖入雲霄,阻我雲路。我看時,你才三歲。見你相貌清奇,後有大貴,故此帶你上山,今已十三載了。」——這算什麼,小孩子才三歲,清虛道德真君你私自就把人家從後花園拐帶上山,也不跟人家監護人打個招呼,活生生使黃家骨肉分離,十三年不得團聚。你覺得收黃天化為徒、養育一場是在做好事,可做好人好事不是這麼幹得啊。
第三十一回中,清虛道德真君叫來黃天化,要他下山辦事。黃天化一連問了三個問題:「師父,喚弟子那壁使用?」「師父,弟子父親是誰?」「弟子因何到此?」看來這苦孩子也是憋得久了,真想知道自己身世啊,一有機會就抓緊問。三個問題之後,黃天化還想再問 ,真君曰:「若會陳桐,須得如此如此,方可保你父出潼關。不許你同往西岐,可速回來,終有日相會。」就這樣黃天化「領師父嚴命,叩頭下山」,去潼關救父了。——這一段里我們可以看出,黃天化是很想了解自己的真實身世的,也很想了解為什麼自己父母從不與自己相見,又為什麼從小讓自己上山學藝。三個問題步步緊逼,表現出黃天化強烈的意願。在得知真相後,黃天化下山救父,十三年過去,對自己父親已經沒有絲毫印象,即使如此,黃天化依然心情很激動,「垂淚,跪在地上」與父親相見。見過三個弟弟,拜過二位叔叔,又著急地詢問母親下落。黃天化確實非常重親情,在得知母親已經被迫害至死,更當堂表示要中止自己在青峰山的學業,「且殺到朝歌,為母親報仇!」——黃天化實在是個性情中人啊,他為親情不顧一切的衝動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陳桐不過是傷了黃飛虎,就立刻被黃天化硬生生地治死;清虛道德真君拐走黃天化,使其全家十三年不得團聚,好不容易見面一次母親已經見不著了,留下終生遺憾,而且才見了一面又被師傅嚴命「不許你同往西岐,可速回來」——以黃天化的性格能忍得下這口氣么?從清虛道德真君的角度來看或許這只是一件小事,修道出家嘛,不就是要隔絕親情么?但是黃天化這種性情中人其實就不適合修道,或者是他有修道的命格,卻沒有修道的性格。他掛心的東西實在太多,根本放不下,棄不了。
黃天化二次下山,專為誅滅魔家四將而來,結果一下山就破戒變服,這其實倒不是忘本,而是黃天化火大起來,根本就不承認這個「本」——又不是我自己要去修道,是師傅你硬把我掠走帶上山的,也從沒問過我願不願意,就隔絕我和家人十三年。十三年啊。連母親死了我都不在身邊,這讓我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黃天化的叛逆,和姜子牙在無知老年時代的賭氣有的一拼,都是一想到什麼就不管不顧,由著性子亂來,結果都觸著了闡教的逆鱗。清虛道德真君和徒弟朝夕相處了十三年,一手把他帶大,對黃天化的心理活動了如指掌,所以潼關救父之時就嚴格命令黃天化「不許你同往西岐,可速回來」,可謂知之甚深。現在二次派下山去,清虛道德真君能不留點後手么?
我們看到,黃天化第一次下山對付三流的陳桐,真君給了一個能收法寶的花籃兒,還給了一把鎮山之寶的莫邪寶劍。——花籃兒收了火龍鏢,屬於防禦類法寶;莫邪寶劍更厲害,「光華閃出,人頭即落」,屬於攻擊類法寶,還是威力極大的秒殺型。有這攻防兩大法寶護身,黃天化旗開得勝,輕鬆搞定陳桐。看看,這時候清虛道德真君對黃天化還真是不錯啊。
隨後黃天化回山復命後,清虛道德真君早就把這小子種種叛逆跡象看在眼裡,心想若不好生管教,久後必反。於是,黃天化第二次下山對付威名赫赫能掌控地水火風的魔家四將時,真君只給了黃天化從陳桐那裡沒收來的火龍鏢,其他啥都沒給——這算什麼,讓一個十六歲小孩用標槍去打恐龍的么?隨後還塞給了黃天化一匹超級坑爹的玉麒麟,對這匹玉麒麟,書中講的很清楚,「此獸乃道德真君閑戲三山、悶游五嶽之騎」——換句話說這是匹休閒遊的坐騎,不是專職打仗用的。最後黃天化倒霉就倒在這匹玉麒麟身上,第六十九回黃天化夜戰高繼能,正是由於玉麒麟被蜈蜂蜇眼,叫了一聲,後蹄站立,前蹄直豎,黃天化坐不住鞍轎,撞下地來,被高繼能一槍正中脅下,死於非命。
黃天化啥裝備都不齊全,就這樣傻乎乎地去戰魔家四將,結果一出手就被打死,還要靠師傅救命。清虛道德真君早有準備,救活徒弟後先嚴厲訓斥了一通。在黃天化低頭認錯之後,清虛道德真君裝模作樣地又給了黃天化一件法寶,再戰魔家四將。這件法寶有分教,正是不殺閑雜人等、專宰魔家四將的攢心釘——殺完四將後,黃天化還多次用過此寶,但是不論是辛環還是羽翼仙,都只傷不死。
清虛道德真君不是沒有好東西,之後給了二徒弟楊任五火七禽扇、雲霞獸、飛電槍。法寶、坐騎、武器,都遠遠超過黃天化手裡的傢伙。這也難怪,楊任對救命恩人道德真君是死心塌地地服從,黃天化對兼職人口販子的道德真君是從心底里的叛逆。心裡門兒清的清虛道德真君能不區別對待么?
黃天化被老師救活後,乖乖聽話三次下山,痛快地殺了魔家四將,一戰成名。他雖然聽了同病相憐的姜子牙的勸告,重新系了絲絛,但是性情中人黃天化直來直往、重情重義的本色始終沒有改變,鄭倫捉了黃飛虎後他會急著去報仇,與哪吒鬥口摩擦之後還會為了替哪吒報仇大戰土行孫。所有闡教三代門人,修道之後多少都會有所收斂。哪吒與李靖、金吒、木吒,當初在陳塘關父子兄弟打成一團,但日子久了也慢慢淡忘了當時的一切,終於父子四人統統肉身成聖。始終抱持自己本色未改的,正是黃天化一人。
也正因為如此,黃天化對自己師傅、甚至對改變他一生的闡教道術都是厭惡的。之後的每場大戰中,他再沒有用過任何法術,更多時候只是用兩柄銀錘,以一個凡人的方式去作戰,偶爾用用道具,也是使用更像暗器而不像法寶的火龍鏢和攢心釘。在流行道術的封神大戰中,他這樣做無疑是吃虧的。尤其是他還騎了玉麒麟,別人一看,哦,這是道德之士,下手只會更快更狠。
對此,黃天化自己心知肚明,但是倔強的他卻始終沒有做任何改變。


哪吒在海邊搞事情,把海面弄得波濤洶湧,夜叉來查看情況,哪吒不由分說打死了夜叉,龍王三太子來尋仇,打死,抽筋,請問是誰不講道理。哪吒用乾坤箭射著玩,卻無意射死了石磯娘娘的侍女,娘娘來尋仇,哪吒趕快去抱師傅,太乙真人的大腿,太乙真人的辦法是把娘娘也殺了,這真是名師出高徒啊。 不過連女媧娘娘在裡面也是個不講道理的主。紂王本來治理的海內昇平,結果就因為看到女媧娘娘的畫像犯了色心,女媧便特派三個女妖來惑亂紂王,搞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你生紂王氣可以理解,可老百姓又怎麼惹你了。(PS補充下,石磯娘娘是對李靖有恩的,當年李靖修道未果,石磯娘娘讓李靖下山,讓他一世富貴。所以後來哪吒殺了娘娘的侍女,娘娘第一反應是責問李靖恩將仇報)


故事是這樣的:

你是一個快樂的小仙,每天自由自在的,天天開心的遊山玩水。你也沒做什麼壞事,可能還能時不時的做點好事,造福鄉里。鄉鄰對你時不時顯個靈很開心,還念兩句詩讚頌你一下。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突然有一天有一個大兄弟上門拜訪你。

仔細一聊誒?我們還是同宗同門,聊著聊著他聲淚俱下的和你說我們門派的人被人欺負了,你可要替我們做主啊,咱們一起去向對方討個公道!

你本來不想沾染這些事情,但是架不住那個大兄弟賣慘啊,他每一句話都催人尿下。於是你覺得就去看看和對面的人講講道理,大家多多少少有點關係。你打定主意去了就順風吹牛逼,逆風講道理,反正也吃不了什麼大虧。

到了那地方你和對方互相道個萬兒,原來算是你師兄弟,雖然大家不是一屆的,但是當初老師們都說你們是他教過最差的一屆,你心想這可以安心開吹了。你耐心勸導對面好好談談,大家別打了,但是對面義正言辭:什麼爾等腐草之熒光,什麼比不上天空之皓月,什麼皓首匹夫,什麼蒼髯老賊,隨著他大喊一聲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他就要打你。

你心裡還在想蒼髯老賊的髯怎麼寫對方一刀就過來了,你還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呢!本來又暗中裝了個逼結果對方完全把你台拆了啊!不過好在你本領過人,且戰且退!進退維谷!對面陣型很亂!對面面如死灰!對面奪路而逃!對面放話讓你等著!

然後你回去想這叫什麼事啊!下次再和他們好好肛道理吧!過了兩天對面又要和你談談,你剛一出去發現對面還來了幫手,你還想舌戰♂群儒。剛一張嘴對面大喊一聲看FA♂寶!你就死了。死前回憶起那天在夕陽下的奔跑,那個來找你大兄弟似乎滿臉淫笑地說過一句:道友,請留步!

死了以後過了很久天上傳來一個聲音,你被封神了,你有了個聽著還算牛逼的職位,你可以活的很久,你還有了一些法力。但是你要幹活了,你也不能隨意脫離崗位,遊山玩水是不可能了,但是你是神啦,開心不開心!高興不高興!意不意外!

你心裡想:似乎有什麼不對啊?我本來也可以活的很久?我法力本來也很高強啊?

end


一、幫領導下黑手的,多半沒什麼好下場

話說女媧娘娘跨青鸞而來,阻住三個妖怪之路。三妖不敢前進,按落妖光,俯伏在地,口稱:「娘娘聖駕降臨,小畜有失迴避,望娘娘恕罪。小畜今被楊戩等追趕甚迫,求娘娘救命。」女媧娘娘聽罷,分付碧雲童兒:「將縛妖索把這三個業障鎖了,交與楊戩,解往周營,與子牙發落。」童兒領命,將三妖縛定。三妖泣而告曰:「啟娘娘得知: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潛入宮禁,迷惑紂王,使他不行正道,斷送他的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將天下斷送。今已垂亡,正欲覆娘娘鈞旨,不期被楊戩等追襲,路遇娘娘聖駕,尚望娘娘救護,娘娘反將小畜縛去,見姜子牙發落,不是娘娘『出而反而』了?望娘娘上裁!」女媧娘娘曰:「吾使你斷送殷商天下,原是合上天氣數;豈意你無端造業,殘賊生靈,屠毒忠烈,慘惡異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今日你罪惡貫盈,理宜正法。」三妖俯伏,不敢聲言。

本來妲己三妖是能跑掉的,結果女媧娘娘特意來攔截她們,殷商敗亡,女媧娘娘當年一口惡氣總算出了,此時正是滅口的好時機。

我想這個時候狐狸精的內心活動一定是:「算了,求她作甚?早知道就是這個結果了。叫我們去斷送殷商天下,就一句法旨,要法寶沒法寶,要人沒人?我們拿鎚子去斷送殷商天下?拼著拿身子去逢迎,說我們無端造業?我們不害死比干這樣的賢相,你算的出來殷商就剩28年氣運?我們不害死伯邑考,姬發拿頭來伐紂?我們不逼死賈氏害死黃娘娘,黃飛虎會投西岐?好好好,壞人我們都做了,你繼續做你偉光正的娘娘吧,反正你是為了民間疾苦,那你當年被人寫首詩輕薄一下就勃然大怒派我們去的時候,沒想一下,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才有可能斷送殷商天下呢?我們做過的,我們認了,只盼下一次娘娘再晃動招妖幡招小妖們做事的時候,同胞們都長點兒記性吧。」

二、名單上沒名字的,無論怎麼作惡都沒事,名單上有名字,你就是個好人也跑不了

馬元離了高山,往前才走,只聽的山凹里有人聲喚叫:「疼殺我了!」其聲甚是凄楚。馬元聽得有人聲叫喊,急轉下山坡,見茂草中睡著一個女子。馬元問曰:「你是甚人,在此叫喊?」那女子曰:「老師救命!」馬元曰:「你是何人?叫我怎樣救你?」婦人答曰:「我是民婦,因回家看親,中途偶得心氣疼,命在旦夕,望老師或在近村人家討些熱湯,搭救殘喘,勝造七級浮屠。倘得重生,恩同再造。」馬元曰:「小娘子,此處那裡去尋熱湯?你終是一死,不若我反化你一齋,實是一舉兩得。」女子曰:「若救我全生,理當一齋。」馬元曰:「不是如此說。我因趕姜子牙,殺了一夜,肚中其實餓了。量你也難活,不若做個人情,化你與我貧道吃了罷。」女人曰:「老師不可說戲話。豈有吃人的理?」馬元餓急了,那裡由分說?趕上去一腳,踏住女人胸膛,一腳踏住女人大腿,把劍割開衣服,現出肚皮。馬元忙將劍從肚臍內刺將進去。一腔熱血滾將出來。馬元用手抄著血,連吃了幾口;在女人肚裡去摸心吃。左摸右摸撈不著,兩隻手在肚子里摸,只是一腔熱血,並無五臟。

好么,就這麼兇惡隨意殺人吃人的貨色,怕不是堪比侵華的日寇,結果呢?封神榜上沒名字。

貧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封神榜』上無馬元名諱;此人根行且重,與吾西方有緣,待貧道把他帶上西方,成為正果,亦是道兄慈悲,貧道不二門中之幸也。」廣法天尊聞言,滿面歡喜,大笑曰:「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蓮花現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貧道謹領尊命。」准提道人向前,摩頂受記曰:「道友可惜五行修鍊,枉費功夫!不如隨我上西方:八德池邊,談講三乘大法;七寶林下,任你自在逍遙。」馬元連聲喏喏。准提謝了廣法天尊,又將打神鞭交與廣法天尊帶與子牙,准提同馬元回西方。

好么,准提道人直接說嗯嗯嗯,這傢伙不錯呀,根行且重,與吾西方有緣,走吧走吧,跟我回西方自在逍遙去吧,好么,就這麼給放了?怕不是背後有什麼骯髒的PY交易吧?

再看看好人的下場呢?

見左右來報:「有一道人要見呂老爺。」呂岳曰:「是誰?與我請來。」少時,那道人飄然而至。呂岳一見李平來至,忙迎住,喜曰:「道兄此來,必是來助我一臂之力,以滅周武、姜尚也。」李平曰:「不然。我特來勸你。吾在中途,聞你擺瘟?陣以阻周兵,我故此特地前來,相勸道兄。今紂王無道,罪惡貫盈,天下共叛,此天之所以滅商湯也。武王乃當世有德之君,上配堯舜,下合人心,是應運而興之君,非草澤乘奸之輩。況鳳鳴岐山,王氣已鍾久矣。道兄安得以一人扭轉天命哉。子牙奉天征討,伐罪弔民,會諸侯於孟津,正應滅紂於甲子。難道我李平反為武王,不為截教,來逆道兄之意?道兄若依我勸,可撤去此陣,但憑武王與子牙征伐取關。我們原系方外閑人,消遙散淡,無束無拘,又何名韁利鎖之不能解脫耶。」呂岳笑曰:「李兄差矣!我來誅逆討叛,正是應天順人。我為何自己受感,反說我所為非也!你看我擒姜尚、武王,令他片甲不回。」李平曰:「不然。姜尚有七死三災之厄,他也過了;遇過多少毒惡之人,十絕、誅仙惡陣,他也經過;也非容易至此。古云:『前車已覆,後車當鑒。』道兄何苦執迷如此?」李平五次三番勸不醒呂岳

這個李平可以說是非常識時務非常講道理同時挂念著朋友的修道之人了,來勸道友撤兵。換來什麼結果?

楊任把五火扇一扇,那傘化作灰燼,飄揚而去;又連扇了數扇,只見那二十把傘盡成飛灰。當有瘟部神祗李平進陣來,指望勸解呂岳,不要與周兵作難,也是天數該然,恰逢其會,當被楊任一腿子扇來,李平怎能逃脫,可憐!正是:一點誠心分邪正,反遭一扇喪微軀。

李平被楊任一扇子扇成灰燼。

總體來說,《封神演義》應該是一部古典小說里的佼佼者,武王伐紂的故事經過封神榜的神話附會也分外精彩,但是,我一直認為封神演義小說反而不及它的衍生品精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封神演義通篇宿命論太重,一句封神榜上有名人,得,根本不想往後看了。

哪吒和黃天化都是莽撞少年的性格,可是一個名在封神榜上一個不在,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土行孫如此生動靈活的人物角色,且不說他逼奸鄧嬋玉有點兒無恥,大部分時間他是周營里的一個開心果,可是一想到他命中注定死在七殺張奎手裡,就讓你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如果不論封神榜的命中注定,封神榜的故事有趣的多。最早接觸封神榜文學作品,是小時候故事會上連載的白話故事版本封神榜精選,那黃天化大戰魔家四將,聞太師伐西岐,哼哈二將顯神通的故事看起來就顯得十分精彩啦。


我在另一個提問下答過這個話題,搬到這裡來更合適。

文王被囚羑里七年還是八年,伯邑考去救父。因為他長的帥,被妲己借學琴勾引。伯邑考不從,妲己惱羞成怒,反誣陷伯邑考見色起意調戲自己。於是伯邑考被做成肉餅,讓文王吃了。

文王有百子,除了雷震子這第一百個是收養的,其他九十九個默認為親生(或者還有其他是收養的,書里沒有交代)。伯邑考是長子,武王姬發排第二。民間有說法,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生姬發。
文王被囚的年齡沒有交代,被囚7、8年後回西歧就遇到姜子牙渭水釣魚,親自拉車把姜子牙拉回去拜相後沒多久就死了。傳說文王活了九十多歲。

下面開始計算:
如果文王被救那年90歲,那麼伯邑考當年77;如果文王被救那年80歲,那麼伯邑考當年67歲。
問題來了,伯邑考是凡人沒有駐顏術,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能帥到哪裡去?妲己為毛非要勾引他?所以,妲己說伯邑考調戲她,很有可能是真相。

如果伯邑考不是老頭,是二三十歲的帥哥,那麼文王就是六十歲生下了長子。
之前好幾十年一直不生,從六十歲開始生了九十九個兒子,真是細思極恐啊!

想想上下五千年,唯有東瀛的成戶光政老爺子可以媲美。


為什麼封神選的是姜太公?

在中國民間有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習俗,認為只要貼上姜太公在此神靈退避,可以百無禁忌。今人多解釋為源於《封神演義》。其實姜太公在此,諸神退避的傳說早在西晉已有。

《博物志》(西晉)記載:「周文王任命姜子牙姜太公為灌壇令,一年來,連把樹枝吹得發聲的風都沒有。一日,文王夢見一個女人容貌艷麗,坐在路中央哭。

問其緣故,那女人說:「我是東海邊泰山神女,嫁給西海龍王作妻子。我想回東海邊去,不料灌壇令擋了我的道。考慮到太公有德。我不敢挾暴風驟雨而過呀!」文王一驚醒來。第二天,他召見姜公。過了三日三夜,果然有狂風暴雨從西向東而去。於是,文王就拜姜太公為大司馬。」

因姜太公的名聲,早在晉代人們就傳說他當灌壇令神也不敢興風。
早在《史記》中就有姜太公封神的傳說,《封禪書》曰: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作之。(姜太公封的)

傳為姜太公所做的《太公金匱》(成書最晚於戰國)更記載了,姜太公請神靈喝粥的故事。

「武王伐紂之時曾建都於洛邑。第二年天氣陰冷,雨雪連綿數十日,許多地方積水達一丈深。

一日天剛亮,有馬車停在武王營帳之前,馬車之中有五位男子,後面還有兩個騎馬的。姜太公命人端出一盆稀粥,說:「大夫在內,方對天子。未有出時,且進熱粥,以知寒。」他們喝完粥,姜太公才對武王說:「你現在可以召見他們了。那五車兩騎,是四海之神以及河神、風神、雨神。南海之神叫祝融,東海之神叫勾芒,北海之神叫顓頊,西海之神叫蓐收。河神、風神、雨神請引薦的人這樣稱呼他們即可。」

武王坐在大殿之上,諸神站在大殿的門內,祝融被人帶了進去,其餘諸神大驚,相視而嘆。祝融等向武王下拜行禮。武王曰:「天陰乃遠來,何以教之?」四海曰:『天代立周,謹來受命,請勅風伯等,各奉其職。」」

簡而言之:任何文學設定都有其文化基礎,姜太公之所以能在小說中封神,來源於歷朝歷代對姜太公以人之身讓神靈敬畏的傳說。


破十絕陣的時候。
燃燈在陣前掐指一算,心下唏噓:「此一劫必損吾十友。」
開了上帝視角的我們當然知道這「十友」指的是第一次闖陣的仙(pao)人(hui),恰合十陣之數。但是到最後十陣破完,只有九個人領了便當,烈焰陣沒有仙人送死,直接被陸壓破了。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陸壓是燃燈算不到的「變數」。封神演義中的設定是,只要掌握方法,命數誰都可以算,所以這個算不到不是因為燃燈道行不高(子牙道行未必很高照樣能掐指算運),而是陸壓根本就是改變了未來的人。
而之前陸壓以釘頭七箭書射公明,使的是牽魂引魄後射小人的手法,完全不似闡教的手段(畢竟闡教眾人只會正面剛然後抓耳撓腮);聯繫到公明的凄慘死狀與前後文關於類似方法的描述,倒像是邪派法術。
又有陸壓萬仙陣後與子牙離別,贈送斬仙飛刀,此刀後來屢立奇功。砍了頭又能長出新頭的袁洪是此刀斬的,魅惑眾官兵導致無人願斬的狐狸也是此刀斬的。之前又有斬余元,丘引等人,烈焰陣主白禮也是這刀斬的。此刀總是能夠在最需要被使用的時候出現,一出現必能收走人頭。然而這刀卻是用鐵煉的,不過煉製過程十分驚艷,就不貼了。只是陸壓直接送了給子牙,這煉製過程對陸壓來說怕也不是什麼辛苦事。
綜上,陸壓是個法術高強,心狠手辣,能夠動搖命數,隨手便能掏出一葫蘆斬仙飛刀,兼具正邪兩派的法術的崑崙散修(自稱)。然而聯繫到蕭升曹寶等人的道行,散人又大多數不是很強,即使身懷異寶。更何況,有名氣的散修,幾大勢力不是搶著要?至少截教肯定會拉攏的吧。
後來燃燈和懼留孫等人入釋門(這段歷史又可以作一篇回答),陸壓卻再也沒有描述,此人在後日談中直接消失了。
小說有機械降神一手法,從這方面看陸壓地位堪比天龍里的掃地僧,如此一號人物究竟是何來歷,為何在後日又渺無蹤跡,真是很值得品味。


陸壓道人的道行非常可怕,可能是個RMB玩家。

一般仙人在面對強大的法寶敵不過時,要逃走,都是化作一道金光而去,只有一個顏色;

陸壓道人則是化作一道長虹而去,有七個顏色,顯然是充值買皮膚了。


壞事都是狐狸精幹的,背鍋卻都要蘇妲己背,可憐蘇護一門為伐紂父子皆喪,結果到最後也沒人為他們家的小女兒恢複名譽


真正細思恐極的難道不是很多人不看書就來說這本書有啥細思恐極的地方了嗎?


最細思極恐的就是這本書的三觀,劇情的三觀和主力塑造的一號男主姜太公的三觀,都非常奇葩。

姜太公帶領正義一方大殺四方,在天上封神,在地下一統華夏,堪稱高大全。他老人家對待自己老婆的方式非常炸裂,最後反而是他老婆背了幾百年的惡名。什麼,你不知道姜太公有老婆嗎,容我細細道來。

姜子牙在昆崙山學道60年,元始天尊明確的告訴他「生來命薄,仙道難成」,讓他下山,下山以後他沒地方去,只好投奔兒時好友宋異人。宋異人問他學了啥回來,他說「挑水澆松,種桃燒火,煽爐煉丹」,總結一下就是打雜。宋異人也真是夠意思,白吃白喝養著他,還給他介紹了一個老婆,也就是本文女主—馬氏。馬氏六十八歲還是黃花大閨女,家裡有莊園起碼也是個小康人家,配寄人籬下的老薑那是綽綽有餘。

兩口子結婚以後,馬氏問姜子牙和宋異人的關係,姜子牙回答說結義兄弟。實際上這個結義兄弟水分很大,姜子牙自言12歲上昆崙山,也就是這之前結識的宋異人,十幾歲結拜60年沒見,頂多也就算個發小,宋異人認這個兄弟那是別人夠意思。

馬氏說:原來如此。便是親生弟兄,也無有不散的筵席。今宋伯伯在,我夫妻可以安閑自在;倘異日不在,我和你如何處?常言道:「人生天地間,以營運為主。」我勸你做些生意,以防我夫妻後事。可以看得出來,馬氏的三觀是很正的,自家條件不錯,也不嫌棄姜子牙沒家沒業,勸他自己做個小買賣,兩口子自力更生,不要總吃白食。

老薑說我只會編笊,馬氏鼓勵他:說是這個生意也好;況後園又有竹子,砍些篾編成笊,往朝城賞些錢鈔,大小都是生意。然後姜子牙編了很多笊去朝歌賣,一個都沒賣掉,手也腫,肩膀也腫,肚子也餓,憋了一肚子火回來。

馬氏見面還沒說話,姜子牙就開始數落了:娘子你不賢,恐怕我在家閑著,叫我賣笊,朝歌城必定不用笊。如何賣了一日,一個也賣不得,倒把肩頭壓腫了?

這尼瑪不是沒事找事嗎,自己賣不掉東西回家罵老婆。馬氏說,笊這東西天下人都用,你去首都都賣不掉一個,怪我咯。

然後兩口子就拌嘴,宋異人聽到了,勸他們:別說你們兩口子,就是四十口子我也養得起,何必如此?馬氏說:伯伯雖是只等好意,但我夫妻日後也要著落,難道靠人一世麽?

宋異人覺得有理,出了個主意,宋家麥子多,找幾個後生磨成面,姜子牙去賣面吧。姜子牙挑著面去賣,就賣了一文錢的面出去,還因為軍營裡面驚了馬,跑過來把面都撒完了。

姜子牙第二次做買賣又失敗,唉聲嘆氣回家了。馬氏上次看到他一擔子笊去,一擔子笊回來,是沒賣掉一個。這次看他空手回來,開心的問:想必是賣光了吧。

姜子牙正在氣頭上,二話不說直接罵:都是你這賤人多事」。馬氏被罵的摸不著頭腦。姜子牙繼續罵:因被馬溜,把繩子絆住腳,把一擔面帶潑了一地;天降狂風一陣,把面都吹去了。卻不是你這賤人惹的事?

外面受了氣回家張嘴罵老婆是賤人,要是正常女人,這個時候掀桌子都不過分把,老薑這到底什麼三觀。

馬氏反罵了一句:不是你無用,反來怨我!真是飯囊衣架,惟知飲食之徒。 這句也就是語氣重點,可也是實話實說啊。

姜子牙又罵「賤人女流,焉敢啐侮丈夫?」。老薑你一口一個賤人,反倒說馬氏侮你,有點過分吧!

宋異人聽到倆人吵架,又來勸開,然後說自己開了幾十家酒店,隨便挑一家給姜子牙做。結果姜子牙去做了一天,繼續賠錢。雖然原文沒說,但是這次回家兩口子肯定也沒少吵架。

第一次做生意,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後院砍的竹子,院子是宋家的,勉強算是老薑自己做的生意,賠了。第二次做生意,已經是拿宋家的產品直接去賣了,不光是沒賣掉,連別人的商品都沒了。第三次做生意,直接管理別人的產業,繼續賠本。

這還不光是一個賠本的問題,老薑你賠的不是自己的本啊,那是宋家的本錢,馬氏這樣一個一心希望兩口子自力更生的女人,看著老公不僅沒賺到錢還一直賠宋家的本錢,賠了也就算了回家還要罵老婆出氣,對姜子牙肯定是非常非常失望。

再後來姜子牙算命斬妖,得到紂王賞識,官拜下大夫,特授司天監職,算得上時來運轉,馬氏大概覺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馬上要來了。

這個時候,姜子牙發現朝中妖孽作亂,決定反出朝歌,投奔西岐,回家以後和馬氏商量。

老薑:這裡的官我不當了,我要去西岐造反啦,遲早位列公卿,封你一個一品夫人,怎麼樣?

馬氏:我不信,我不去,你要去我們就離婚好了。

老薑:離就離,真是最毒婦人心啊!

這一段原文如下,證明我不是亂說:

子牙駕水遁回到宋異人莊上,馬氏接住:「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子牙曰:「我如今不做官了。」馬氏大驚:「為何事來?」子牙曰:「天子聽信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萬民遭難,黎民有殃。是我上一本,天子不從,被我直諫,聖上大怒,把我罷職歸田。我想紂王非我之主,娘子我同你往西岐山守時待命。我一日時來運至,官居顯爵,極品當朝,人臣第一,方不負我心中實學。」馬氏曰:「你又不是文家出身,不過是江湖術士;天幸做了下大夫,感天子之德不淺。今命你造台,乃看顧你監工;況錢糧既多,你不管甚麽東西,也賺他些回來。你多大官,也上本諫言,還是你無福,只是個術士的命!」子牙曰:「娘子你放心,是這樣官,未展我胸中才學,難遂我平生之志。你且收拾行裝,打點同我往西岐去。不日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你授一品夫人,身著霞佩,頭帶珠冠,榮耀西岐,不枉我出仕一番。」馬氏笑曰:「子牙你說的是失時的話!現成官你沒福做,到要空拳只手去別處尋;這不是折得你胡思亂想,奔投無路,捨近求遠,尚望官居一品。天子命你監造台工,明明看顧你。你做的是那裡清官;如今多少大小辟員,都是隨時而已。」子牙曰:「你女人家不知遠大。天數有定,遲早有期,各自有主。你與我同到西岐,自有下落。一日時來,富貴自是不淺。」馬氏曰:「我和你夫妻緣分只到的如此,我生長朝歌,決不佳他鄉外國去。從今說過,你行你的,我干我的,再無他說。」子牙曰:「娘子此言錯說了!嫁雞怎不隨雞飛?夫妻豈有分離之理?」馬氏曰:「妾身原是朝歌女子,那裡去離鄉背井?子牙從實些寫一紙休書與我,各自投生,我決不去。」子牙曰:「娘子隨我去好。異日身榮,無邊富貴。」馬氏曰:「我的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你自去做一品顯官,我在比受些窮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罷!」子牙曰:「你不要後悔。」子牙點頭嘆曰:「你小看了我,既嫁與我為妻,怎不隨我去?必定要你同行。」馬氏大怒:「姜子牙你好就與你好開交;如要不肯,我與父兄說知,同你進朝歌見天子,也講一個明白。」夫妻二人正在此鬥口,有宋異人同妻孫氏來勸子牙曰:「賢弟!當時這件事是我作伐的,弟婦既不同你去,就寫下一字與他。賢弟乃奇男子,豈無佳配,何必苦苦留戀他?常言道:『心去意難留。』勉強終非是好結果。」子牙曰:「長兄嫂在上,馬氏隨我一場,不曾受用一些,我心不忍離他,他倒有離我之心;長兄吩咐,我就寫休書與他。」子牙寫了休書,拿在手中道:「娘子!書在我手中,夫妻還是團圓的好。你接了比書,再不能完聚了。」馬氏伸手接書,全無半毫顧戀之心。子牙嘆曰:「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是可,最毒婦人心?」馬氏收拾回家,改節去了不題。

我們後人知道姜子牙確實做下驚天偉業,但是站在馬氏的角度上並不能預測到未來。

首先她覺得姜子牙就是志大才疏,賣不掉東西回家張口罵賤人,現在好容易做了官眼看要發達了,又要造反,然後畫下大餅「不日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你授一品夫人,身著霞佩,頭帶珠冠,榮耀西岐,不枉我出仕一番」,我要是馬氏當場就笑出聲了,你老小子吹起來還是挺有一套的。

其次馬氏六十八歲了一直在朝歌生活,你一說就要去西岐,我在朝歌尚且動不動就挨罵,去了那麼遠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不知道怎麼樣呢。

別說倆人的感情本來就有裂縫,就算是感情還好的兩口子,老公說要去國外發展,老婆不願意去,談不攏的結果也就是好聚好散,為什麼姜子牙有臉說「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是可,最毒婦人心?」,書里還專門提一句「馬氏伸手接書,全無半毫顧戀之心」,我也是醉了。


馬氏作為一個沒有啥文化的凡人,三觀正的一筆,也沒有害過人,只是因為沒有能慧眼識英雄,那麼她最後結局呢?

姜子牙大業成功後,名滿天下。

鄰家一個老婆子對馬氏曰:「昔日你初嫁的那個姜某,如今做了多大事業!」如此長,如此短,說了一遍。說得那馬氏滿面通紅一腔熱烘烘的起來,半目無話。那老婆子又促了兩句說道:「當日還是大娘子錯了!若是當時隨了姜某,今日也享這無窮之福,卻強如在這處守為度日,這還是你命沒福。」馬氏心中如油煎火燎一般,追悔莫及,越發惱怒。當時馬氏辭了老婆子,自家歸來,坐在房,越想越恨道:「當初如何看不上他?這雙眼睛,還生在世上,自思便活一百歲,也只是如此。天下豈有這等一個大貴人,錯過了,還有什麽好處?又想適才這個老婆子說是我沒福,不覺羞慚,再有何顏立於人世?不如尋個自盡罷。」乃大哭了一回,心又想:「恐怕不是他,假如錯聽了,天下也有這個同名同姓的,卻不是枉死了?自己又自解嘆,且等到晚間,待我這個丈夫來家,問他明白,再死未遲。」那日天晚,只見那農夫張三老市中賣菜回家,馬氏接著,收拾了晚飯,與丈夫吃了。因問曰:「如今聞說姜子牙他出將入相,百般富貴,果然真麽?」張三老聽說,忙陪笑臉答曰:「賢妻不問,我也不好說,果然是真的。前日姜丞相在朝歌,甚麽樣威風;天下諸侯,俱各聽命。我那時要與你說去見他一見,也討個小小的富貴;我只怕他品位俱尊,恐惹出事來,故此一向不曾說得。今蒙娘子問及,只得說與你知道,如今遲了。姜丞相回國多時,若是當初在這好的。」馬氏聞言,半口無語;這張三老恐娘子作惱,又安慰了一回。馬氏假意勸丈夫睡了,自己收拾渾身乾凈,哭了幾聲,懸樑自縊而死,一魂往封神台去了。及至張三老知覺,天已明了,馬氏氣死,張三老只得買棺木埋葬不表。後人有詩曰:「痴死尚望享榮華,應悔當年一念差;三複垂思無計策,懸樑雖死愧黃沙。」。

馬氏知道姜子牙功成名就,也沒臉去要富貴,反倒是他再嫁的老公有這個想法。最後讓她覺得心灰意冷自殺身亡的原因,一個是得知前夫姜子牙發達,另一個是作為一開始就一心要獨立自強的女性,發現現任老公想藉助她這層關係巴結姜子牙。這倆原因對她的衝擊力,我相信還是後面這個更大一些。馬氏作為一個三觀正、獨立自強的女性,憑什麼要感到羞愧。

所以說「應悔當年一念差」大約是有的,「痴死尚望享榮華」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在英雄落魄的時候沒有陪他一起吃苦,最後英雄成功了還要借他人之口告訴馬氏,然後讓馬氏羞愧自殺,這部書不就是想塑造這樣一個目光短淺又拜金的馬氏嗎?

馬氏死的時候原文明確說了:「一魂往封神台去了」,也就是說她死掉以後,我們的大英雄姜子牙不計前嫌,嘖嘖,還封了馬氏一個神位,是不是大仁大義。

馬氏封的什麼神?

掃把星。


截教門人重義氣,有血性,為朋友兩肋插刀,有人情味。
闡教門人就不好說了。


話說燃燈、子牙聽見半空中仙樂,一派嘹喨之音,燃燈秉香,軹道伏地曰:「弟子不知大駕來臨,有失遠迎,望乞恕罪。」元始天尊落了沉香輦,南極仙翁執羽扇隨後而行。燃燈、子牙請天尊上蘆篷,倒身下拜。天尊開言曰:「爾等平身。」子牙復俯伏啟曰:「三仙島擺「黃河陣」,眾弟子俱有陷身之厄,求老師大發慈悲,普行救拔。」元始曰:「天數已定,自莫能解,何必你言。」元始默言靜坐。燃燈、子牙侍於左右。至子時分,天尊頂上現慶雲,有一畝田大;上放五色毫光,金燈萬盞,點點落下,如檐前滴水不斷。……
話說元始天尊次日清晨命南極仙翁:「將沉香輦收拾,吾既來此,須進『黃河陣』走一遭。」燃燈引道,子牙隨後,下篷行至陣前。白鶴童兒大呼曰:「三仙島雲霄快來接駕!」只見雲霄等三人出陣,道傍欠身,口稱:「師伯,弟子甚是無禮,望乞恕罪!」元始曰:「三位設此陣,乃我門下該當如此。只是一件,你師尚不敢妄為,爾等何苦不守清規,逆天行事,自取違教之律!爾等且進陣去,我自進來。」三位娘娘先自進陣,上了八卦台,看元始進來如何。……
話說老子乘牛從空而降,元始遠迓,大笑曰:「為周家八百年事業,有勞道兄駕臨!」老子曰:「不得不來。」燃燈明香引道上篷,玄都大法師隨後。燃燈參拜,子牙叩首畢,二位天尊坐下。老子曰:「三仙童子設一「黃河陣」,吾教下門人俱厄於此,你可曾去看?」元始曰:「貧道先進去看過,正應垂象,故候道兄。」老子曰:「你就破了罷,又何必等我?」二位天尊默坐不言。……
且說次日,老子謂元始曰:「今日破了「黃河陣」早回,紅塵不可久居。」元始曰:「道兄之言是也。」

元始默坐無言,等到第二天,等來了老子。老子說何必等我?

老子元始默坐無言,等到第三天,等不來通天教主。只好是破了「黃河陣」早回,紅塵不可久居。

三霄自己也不去找通天。


最細思恐極的有二,一是妲己原來不是壞人,女媧才是元兇。二是李靖其實很正常,反之哪吒真的是個該殺的熊孩子。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什麼說妲己不壞,因為本來是沒她戲份的。本來紂王也是沒事的,偏偏那天官員讓他去女媧廟祭祀。紂王一見女媧塑像,就寫了一首傾慕的艷詞,女媧立刻變臉,想要滅他天下,可無奈天命未到,還有28年氣運,就偷偷的用了招妖幡。
所以妖們都得來,哪怕是低調軒轅墳里的妲己三人,是女媧選中了妲己三人,讓她們顛倒成湯乾坤。說是事成之後給大好處,可以說是威逼利誘了。於是三人答應,努力色誘,走心又走腎(參看原著紂王自焚之前那段,妲己真的很敬業,真的很走心),二十八年啊,就是為了完成任務,任務也確實圓滿完成了。
結果武王伐紂結束了,封神台前大家都搞定了,偏偏楊戩一行人就要來殺妲己三人了。小姐們狂奔而逃,正好碰上女媧——妲己說拜託你搞清楚當時明明是你用招妖幡叫我們的呀,不是我們要覆滅成湯是你的意思呀,現在紂王失道了,怎麼要殺我們呀,說好的大好處呢???
女媧還是牛逼,她說我讓你們促使紂王失道,沒讓你們讓他殺人啊——天啦嚕,不殺人還能失道嗎???失一個窩侃侃???總之女媧翻臉如翻書,讓楊戩把跪求的小姐姐們帶走了……
之後的是我們都知道了,我只能說,這鍋千百年不該我們蘇妲己背啊!……

二來說哪吒最壞,為什麼呢,別人殺人都是有理由的,比如趙公明是為了朋友義氣殺人,三宵娘娘是為了給師兄報仇殺人,都可以說是有情有義,充滿魅力的反派角色。
而哪吒完全不同,他真的是嗜殺。先是不由分說脾氣暴,只因為夜叉醜醜,就殺了人家,之後又殺了龍太子,殺了還抽筋,又欺負龍王,如果到這裡還可以說是孩子小的話,那第二宗就說不過去了。
第二宗他一箭誤殺了石磯的童子,石磯只不過是要調查死因,卻慘遭哪吒師徒毒手,太乙真人罩住她燒死後,哪吒卻說「有這東西早拿出來還省了我那麼多事」,沒錯,他一開始就想殺石磯,根本沒有認錯的打算。
第三宗,他復活後要殺李靖,李靖此時已經不是對手了,被人搭救,哪吒發誓說不會再追殺李靖了,結果一出門,繼續追殺,完全不講信用……還好還好最後李靖得到了心愛的小塔塔……
李靖在動畫里都被刻畫成斯巴達父親,冷酷暴力不講情面,實際上一開始殺龍太子後李靖就想要大義滅親的,而且哪吒的各種行為真的很值得殺,他一直以自己有背景,有師父,是奉命下凡而大殺特殺……李靖後來也一直都想要讓哪吒贖罪,無奈打不過……如果現在家長都有李靖這等理性教育,就沒有熊孩子了。


趙公明死的何其慘也!

三霄娘娘死的何其慘也!

龜靈聖母死的何其慘也!


最可怕的其實是申公豹,被他叫過「道友,請留步」的都沒有好下場。。。


話說就沒人覺得,這本書很有今天某些起點爽文的既視感嗎?這才是細思極恐吧,過了千百年,人民的審美情趣並沒有本質變化……


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詩文?
日本動畫製作人員是否對巴赫有特殊的愛好?
屈原投江有什麼意義?
「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 或者還得摸一摸 偏生長在他身上」,曹公此文何意?

TAG:文學 | 人文 | 封神演義書籍 | 明清小說 | X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