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飛行員vsF1車手的身體素質?


我覺得重點是,F1是將近兩小時比賽時時刻刻忍受這加減速,精確到0點幾秒的換擋,貼著牆幾厘米的過彎,在高度g載荷的情況下能精確地完成這一切,並且準確地感知車的狀況,這才是最難的。純身體素質我覺得F1車手會好一點,主要是耐熱能力,高度緊張情況下的反應速度和操作的精確度。畢竟F1車手哪怕舒馬赫,40歲的時候就是反應慢了。戰鬥機飛行員的話,40多歲的不少吧,畢竟對反應速度沒那麼極端的要求。當然,不管賽車手還是飛行員,身體素質一般都很逆天。

說F1人數少的,這不是理由:
F1是比誰最牛逼,選最牛的那幾個來,所以人少。能開F1的人多了,但是你一直比別人慢0點幾秒的話人家車隊肯定就不要你了。戰鬥機飛行員是有數量上的需求的,所以到了一定水平就會被選上,即使水平不是最牛的前20人。真的比的話F1這種競技比賽對應的不該是戰鬥機飛行員,而是飛行表演隊的飛行員,那才是只有最牛的人才能上的。


F1車手的荷載是水平方向的,且大過載發生在過彎特別是高速彎時,並非比賽全程,因此實際大過載持續時間有限。戰鬥機飛行員的荷載為縱向,可造成腦補血液流失或過度充血,影響人的視覺和意識。從戰鬥機的實際使用來看,F-16典型作戰機動動作中5g動作持續時間100秒,6g動作持續45秒,9g持續15秒,瞬時荷載大於10g。戰鬥機飛行員抗荷載選拔標準各國不同,大約為在無任何輔助設備的情況下持續承受+4.25g10秒。

補充一下,我認為此題的核心本質是兩個職業從業人員完成本職工作所需的身體素質的區別。因此,我認為本題回答的關鍵在於說明二者的工作環境差別和相應要求,適應不同要求的身體素質本身並沒多少高下之分,比如短跑運動員和長跑運動員,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和長距離游泳運動員等等。另外,如果以F1車手數量來說明其身體素質在邏輯上市欠妥的,從業人員數量和從業難度並沒有直接必然聯繫,從業人員數量由實際需求決定,而非相反。F1作為一項需要大投入的職業運動,其規模由資金、技術、市場等多方面決定,合格車手數量並不是其瓶頸。也就是說,F1現役車手數量由車隊數量決定,而車隊數量由有能力且有意願的團體數量決定。正如排球運動員數量遠少於足球運動員數量,並不是因為排球運動的競技要求高,使其運動員數量少一樣。

扯遠,賽車運動由於商業化運作以及直播等宣傳手段,車手工作環境已經較為人們熟悉。戰鬥機飛行員確略顯神秘。如上文所說,飛行員承受的主要是垂直方向荷載,垂直方向荷載並不僅僅在飛行高度發生變化是產生,在做其他機動動作時均會產生垂直方向的荷載。當荷載增大達9g時,人體血液會向腹部和下肢移動,使頭部缺氧,由於人體的眼睛和大腦分別有3秒、10~12秒左右的氧氣儲備,因此承受9g荷載時間超過3秒,人體將開始喪失視力,並隨時間增加直至完全喪失視力和意識。而超過3秒以後還能不能維持住視覺和意識,取決於一個人的心臟能不能在高重力條件下有效的把血液泵送進眼球和大腦。這與身體條件、尤其是先天遺傳因素有非常大的關係:比如它基本上與血壓(心水平收縮壓)成正比,與眼睛到心臟的距離成反比。因此要突破人體極限,必須使用一系列輔助裝備,如用外力擠壓腹部和下肢減緩心腦循環血液流失的抗荷服,通過強制大量供氧提高血液含氧量的抗荷調壓器,以及專門設計以配合上述措施,通過針對性收緊全身肌肉的抗荷動作。因此對飛行員核心肌群及下肢肌肉力量有很高要求,加上心眼距離短,也就是脖子短的人先天的抗荷優勢,造成戰鬥機飛行員粗壯甚至臃腫的印象。關於戰鬥機飛行員抗荷載的更詳細內容可參考這篇文章向向15秒極限衝刺——殲-10的抗過載發展。

以上並非為了例證戰鬥機飛行員身體素質一定強過F1車手,只是為了說明抗荷載在戰鬥機飛行員的工作中的重要性,由此得出抗荷載能力並非兩種職業所需身體素質的交集。而二者的身體素質要求正如不同運動對相應運動員的不同要求一樣,雖有基本交集,但不具備一一對應的可比性。


如果光從數量上判斷飛行員與車手的身體素質差異 無異於耍流氓。飛行員是保衛國家安全的, 和運動員沒有可比性。 新加坡的戰鬥機飛行員數量都比f1車手多。
還有上面說f1車手能成為戰鬥機飛行員,戰鬥機飛行員成不了車手就推斷出飛行員身體素質差的也顯然沒道理。戰鬥機飛行員的訓練對身體損傷很大,有數據表明戰鬥機飛行員平均壽命只有60歲,能指望他們退役了跑f1?即使身體素質夠的上,沒有長期積累也不可能成為f1車手。f1車手能成為飛行員並不代表身體素質比飛行員好,只能說達到飛行員標準。 車手更多需要的是技巧,絕大多數f1車手從很小就參加卡丁車比賽。而空軍飛行員從18歲才開始招收,然後通過高強度的訓練才能成為戰鬥機飛行員。
從錄取比例來講,飛行員從體檢開始就有絕大多數的人被淘汰,然後還有文化考試,其他的篩選。即使成為正式飛行員,每年也會有人因為視力等原因被淘汰。 而f1車手似乎沒聽說誰的超級駕照被吊銷的。並且,能成為f1車手的都需要從小培養,有這個經濟實力的能有幾人?估計在賽道上跑卡丁車人數的還不到招飛人數的十分之一吧。
然而說了這麼多還是無法判定身體素質更好。f1車手和戰鬥機飛行員身體素質比較的方面很多,比如抗g值能力,反應能力,耐力,抗壓能力等等。每項都需要量化,即使能夠量化也很難確定每項的權重。沒有了具體的數據,比較也就沒有了意義。


F1車手比宇航員少,是什麼概念,轉彎時候需要至少4G的離心力,這只是一個彎道,而且每一次轉向至少在35KG的力量,車手都是脖子很粗,一場比賽下來大約換擋2500次,而且需要良好的判斷力,協調性,注意力。起步時心跳大概在190每分鐘,一場比賽脫水3.5到4KG,比飛行員要求我覺得更嚴格專業吧。


戰鬥機飛行員下飛機可沒法上F1
F1司機下車去開戰鬥機可是有先例的。 老司機斯皮德後來就直接開戰鬥機去了
順便你飛行員那點重力加速算個卵子
比安奇調查報告里撞擊瞬間耳機脫落 但測到加速度高達90G 實際瞬時加速甚至高達200G以上
然而比安奇仍然堅持了九個月才去世。。。
總而言之一句話 世界上有那麼多飛行員。而手持超級駕照能周末上賽道正面對肛的 只有22人。


宇航員都是從空軍飛行員里選拔的。宇航員的身體素質可不可以說是很好?可不可以說比f1賽車手好?


毫無可比性,明顯飛行員身體更優秀,如果開F1能活到100歲,飛行員大多80歲,大部分不是視力問題,就是脊椎問題,人家是拿生命在飛。說抗荷服的人,不了解飛一次對人體的傷害多大,實在沒有辦法才會增加這個安全性,但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抗荷服不影響慣性,只是擠壓血管不至於血液流到其他地方。經常鍛煉的普通人開半小時F1頂多昏厥,半小時F16戰機,做完戰術動作,已經七竅流血。航天員的選拔標準(比開F1人數更少的是航天員)永遠是從戰鬥機飛行員中選拔,記住這點。


車手用的是吃飯的本事,頂尖的競技狀態
飛行員靠的是保命的技能,按戰術手冊來。
感覺上沒法比
我偏向於車手。年輕!


二戰期間德國出了很多王牌飛行員,感覺舒馬赫、維特爾在那個時候就屬於其中之一,極為出色的身體素質、超級靈敏的反應、冷靜的頭腦……


關鍵是什麼是「身體素質好」,你比的是具體哪項指標?會搏殺技巧,肌肉爆發力強能肉搏算不算身體素質好?


這個問題問普京吧,普京開過戰鬥機。

下來有開過雷諾方程式,可惜最多開到200km


F1車手在出完彎道進大直道全油門加速的時候要提前深呼吸吸好氣,直道過後才能呼吸,進彎還要機器般精確的剎車(在腦子缺氧的情況下操作),把剎車控制在即將鎖死輪胎的邊緣。不關體力消耗大,光光想入彎點,換擋,油門力度和剎車力度都夠你受得了


如果是戰鬥機試飛員那個程度,我想應該在伯仲之間。


知不知道飛機駕駛員有種東西叫抗荷服?f1因為抓地力限制只能開到4g過載就證明車手的極限是4g了?
真是笑了


個人覺得F1車手身體應該更好
而且從世界範圍內,戰鬥機飛行員多少,F1車手多少…
飛行員胖子是有的,F1是沒有見過。
對於戰鬥機來說,精力體力消耗是不小,載荷也比汽車大。但並不是時時刻刻都保持那種狀態,而F1車手上了賽道就是全精力投入。


推薦閱讀:

近距離接觸陽光動力2號 (Solar Impulse 2)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下公司後,你有沒有突然對民航業或是對自己的職業生活感到失望,好像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如果有,是那些事?
如何評價這段據稱是國航飛行員與地面塔台的對話,是否有一些飛行員英語能力不過關?國內飛行員英語水平如何?
民航飛行員飛行中的標準喊話是什麼樣的?
塞斯納被內行們叫做屌絲納的來源是什麼?

TAG:一級方程式賽車F1 | 飛行員 | 身體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