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和十七誰怎麼一步步走到一起的可否分析下兩人心路歷程?


要分析甄嬛和果郡王的心路歷程,我認為應該從幾個小方面入手。

甄嬛的愛情觀,甄嬛的戀愛經驗以及教訓。果郡王的性格,果郡王的愛情觀。以及甄嬛和皇上的情感糾葛。

甄嬛傳中的人物,對於愛有著不同的態度。有的人對愛是嚮往的,比如甄嬛、果郡王、皇上、皇后、華妃、葉瀾依、浣碧、孟靜嫻等。有的人對愛是放棄的,比如安陵容、敬妃、欣貴人。有的人對愛是矜持的,忠心的,比如端妃。也有的人對愛不置可否,比如褀貴人。有的人是經歷了一段關係才知道什麼是愛並且去愛,比如沈眉庄。

而果郡王和甄嬛的情感歷程,就是屬於比較好解釋的那一類人群。他們過早成熟,並且認可了愛的重要性。所以這樣的兩個人因為能探知對方心裡深處對愛的觀念,彼此產生共鳴並且相互認可是可以肯定的一件事。就像皇上和甄嬛兩個人相愛,也是可以肯定的一件事一樣。一個人認同愛,並且願意敞開自身去追求愛,一旦遇到同類,很容易淪陷。這樣的例子,在文學上比比皆是,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賈寶玉和林黛玉。更不用說處於真空環境整天除了愛沒別的事兒可乾的言情小說了。

所以在敘述他們兩人相愛之前,我先簡單概述了一下他們兩個為什麼會相愛,這裡和甄嬛與皇上為什麼會相愛其實大相徑庭。起先是認同並追求愛情,其次是互相吸引,再然後便是兩人在互動中產生的情感糾葛,如果兩個人擁有足夠成熟的心智和感情處理經驗可能會解決掉這些情感糾葛,如果相反的話兩人分崩離析幾乎在所難免。

甄嬛的愛情觀是什麼呢?是【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而這個愛情觀,並沒有貫穿在甄嬛和果郡王的情感經歷中,它貫穿的,是甄嬛和皇上的情感糾纏中。所以在談論甄嬛和果郡王相戀時的狀態為何如此時,應該先談談甄嬛和皇上的相愛。

這句詩出自《白頭吟》,相傳是卓文君所作,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稱此詩並非卓文君所作,所以暫時持疑。

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蛟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止,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徒徒。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之後還有一封附書:

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生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隨後再補寫兩行:「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白頭吟這首詩,在我看來,實在是小女人心性很重。

但是小女人的愛情,對於其他小女人來說,足夠可以,足夠感人。比如甄嬛,就陷入了對這樣愛情的憧憬當中去了,雖然她有著對於愛情未來的渺茫與點滴地不安,但是究竟愛情盡頭有什麼難關等著她,甄嬛是預想不到的。

所以甄嬛的愛情觀,很普遍,很大眾化,也是經不起顛覆和考驗的。

這和開始的時候,甄嬛的職業觀和像,甄嬛的職業觀是在她愛情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開始的甄嬛,感情要大於理性。她在宮中一步步高升,靠得是她的感情,可是感情並不牢靠,所以甄嬛開始的路走的是過於艱辛了。兩種觀念混合在一起,就會矛盾,就會有所取捨,人也容易陷入困境,成長也就顯得遙遙無期。所以處於戀愛低能期的甄嬛,如果在此時和果郡王相愛,一定會陷入言情小說的窠臼當中去,不會有之後那麼多的悲劇升華。

接下來,我們先暫且不談甄嬛的戀愛經驗和教訓。我們來談談果郡王的性格特徵,以及因著這性格,為什麼果郡王會喜歡並且最終愛上甄嬛。

果郡王第一次出現,是在除夕家宴上。彼時年羹堯剛剛打了勝仗,皇上在除夕家宴上誇讚年羹堯。

果郡王此時的反應是一個有點意味深長的笑,這笑中有什麼內容?我覺得第一層是對皇上誇獎年羹堯的不介意。為什麼不介意?我想是因為果郡王明白皇上的為人,生性多疑又有些自大。這和後面的劇情有關係,皇上其實一直很介意果郡王,這介意是從小就形成的,果郡王有著先皇的寵愛,教他騎射,給了他諸多關注,甚至想把皇位給他。這一切,是皇上從未得到的。可是皇上是皇位爭奪的勝利者,他輸掉了諸多戰鬥,可是卻贏得了最後的戰爭。皇上成為權力的巔峰擁有者,僅此一點,皇上心中就認為果郡王,是應該低他一等的。但是果郡王的性格是通透的,他在一整部劇中和皇上的互動就是,處處退讓。之所以這樣,首先是因為他爭奪皇位的心思不強,其次他知道皇上對於皇位的看重,再其次他深知他在皇上眼中是具有威脅性的,還有就是他知道他已經失去了爭奪皇位的權利,這場皇位之爭已經結束,大局已定。他可以擁享他自身地位帶來的榮華富貴,可是他只能在權力的邊緣者的身份中,開展自己的新生活。這新生活的特色,就帶著他個人的性格特徵,放蕩不羈,對情愛浪漫有所憧憬。

再回到這場家宴的此時此刻。果郡王深知皇上這句話,有喜悅,有對年羹堯功勞遙遠的言語犒賞。但是皇上並非真心對年羹堯有所欣賞,皇上高興的,是年羹堯為他所用,大清的江山可以保證這一時的安定。所以果郡王才會這麼笑(雖然笑得也並不是很專業),他知道皇上言語背後的虛偽,同時也對這宮中權勢爭奪抱著不太關心的態度。

果郡王的性格,在最初就有了一個模糊的輪廓。對於男子建功立業並未有太多想法,對宮中權勢地位的爭奪並不感興趣。這就給他真正的性格留下了伏筆。

之後,果郡王跟隨皇上去了倚梅園,在倚梅園中,果郡王聽到了甄嬛許願。

甄嬛的第三個願望是: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出自,晚唐時期崔道融的《梅詩》。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依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崔道融的詩,雖然算不上多麼驚奇天才。但是風格或是清新,或是凝重,所寫的內容多為「江湖鄉間」,對於「廟堂之事」觸及的較少。並且崔道榮的詩,相較於其他詩人,大男子主義是少了很多的。比如他有一首著名的否定「女人紅顏禍水」的詩。

西施灘

宰嚭亡吳國,
西施陷惡名。
浣紗春水急,
似有不平聲。

這首《西施灘》值得大家注意,在之後果郡王和甄嬛的交集中,有所涉及。說白了,崔道融這個人和他的詩,是一個隱形伏筆。

在劇中,還有一個情節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是之後,余鶯兒冒名頂替甄嬛,但是在皇上說道「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時,余鶯兒並不知道這首詩。於是余鶯兒向果郡王請教,果郡王看穿了余鶯兒的心思,於是隨口說,這是李白的詩。

實際上,這是果郡王的一個小試探。之後,余鶯兒就中了計,滿心開懷地向果郡王道了謝。

這首詩出自北宋朱敦儒的《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個人覺得,這首詩用來形容果郡王的性格真是再好不過了。可惜劇中只給了兩句「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而真正能夠形容果郡王性格的,應該是「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和「幾曾著眼看侯王?」這幾句。

這首詩在劇中提及,其實也是一個隱形伏筆。

因為這又得涉及到詩和作者。關於詩,大部分讀者已經讀了,並且看懂了。關於朱敦儒這個人,根據他的生平,有幾點有意思的拿出來說說。他常以梅花自喻,之後在故鄉洛陽隱居,寫下了諸多描寫洛陽自然山水和名勝風物的詩篇。簡而言之,他是一個和陶淵明有著異曲同工愛好的人,是一股清流,同樣地,崔道榮也是一股清流,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兩人不同,但是本質上來說,在讀者心中,他們都可以歸為較為相近的人。而果郡王,也是此類人的擁躉。

甄嬛被冒名頂替,不僅沒出來聲張,反而讓別人上了位。這種風格,和陶淵明的這種隱居遁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有點相近吧。

所以,這也就引起了果郡王的好奇心。兩人開始在倚梅園相遇卻未相見,果郡王聽到此女子吟誦崔道融的《梅詩》,估計也就動了一絲好奇心。之後余鶯兒冒名頂替甄嬛,皇上隨口吟誦朱敦儒的詩,余鶯兒反而不知。果郡王此時更對這個女子有所好奇了,一是這女子的不動聲色,二是因為朱敦儒的人生經歷所引發的果郡王對此女子的遐想,想必此女子也是一個像陶淵明那樣清新淡雅的人,三來便是甄嬛的小像,應該可以看出是個美麗的少女。這就引起了果郡王除了漫天的好奇之外的一點欣賞和喜歡。

所以果郡王對甄嬛動情,其實是因為他把甄嬛視為同類,有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感。

甄嬛和果郡王都是相信愛情的,而此時他倆的關係進展到,果郡王被甄嬛吸引住了。

然後兩人的關係在之後的幾十集中,除了幾次見面互訴心上的想法之外,就沒有太大的進展。

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甄嬛和皇上的關係。

皇上最初被甄嬛的容貌吸引住了,因為甄嬛很像故去的純元皇后,而純元皇后和皇上是真愛。

接著,就是兩人第一次面對面。

在御花園中,甄嬛吹笛被皇上聽見。皇上說出這笛聲中有想家的心思。甄嬛回答,曲有誤,周郎顧,王爺的心思堪比周公瑾。皇上一語點破甄嬛內心的想法,甄嬛也就少了些矜持,文藝青年的交流也就上了一個檔次。

而皇上也進一步被甄嬛吸引,因為同樣會吹笛的不止甄嬛,還有故去的純元皇后。

第二次在御花園中見面,甄嬛發表了對於杏花的看法。

她說:杏花不似桃花艷麗,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溫潤和婉。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甄嬛接下來對杏花進一步的點評:杏花雖美,可結出的果子極酸,杏仁更是苦澀,若做人做事皆是開頭美好而結局潦倒,又有何意義。倒不如像松柏,終年青翠,無花無果也就罷了。

開始對杏花的點評與常人無異,之後對杏花的點評就顛覆了傳統的價值觀。文思看山不喜平,這番新穎的點評,不僅新穎,還有一份高潔的心性。皇上進一步被甄嬛吸引住了,這次的吸引,是沒有純元皇后的因素在的。

一來一合,甄嬛和皇上早已有了內心的交流。而皇上和甄嬛兩人缺少的,並且追求的,就是這種心與心的交流。

之後甄嬛回到碎玉軒,心神不定,開始抱怨。這一點也就顯現了甄嬛內心的焦躁不安,也就是說,甄嬛也進一步地被皇上吸引住了。

之後第三次在御花園,甄嬛在雨中等皇上,卻沒等來,甄嬛此時有些失望了。之後甄嬛回宮,彈琴吟誦了《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遠道,
一日不見兮,
我心悄悄。

這是從側面反應了,甄嬛是被皇上吸引住了。

皇上和甄嬛的交流,是文藝青年交流的套路。而果郡王和甄嬛的感情歷程,也是文藝青年的套路。他們三個,是一路人。

之後,第四次御花園見面。此時余鶯兒以上犯下,冒犯甄嬛,口出狂言。這時候被皇上看見,為甄嬛解了圍,並解釋下雨天沒來的緣由以及對甄嬛的牽掛。之後兩人開始了一番互相關心的交流,皇上把甄嬛抱回了碎玉軒。緊接著,皇上賞賜了甄嬛一堆東西。

這些大面積的恩寵可謂是衝擊了甄嬛幼小的心靈,滿足了甄嬛對於愛的想像,第一次。

之後皇上賜浴,有一種「春寒賜浴華清池」的趕腳。模仿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緊接著,甄嬛侍寢,發表了新婚之夜要燒紅燭到天明的想法。此時他們倆,不再是局限在談些詩詞歌賦人生哲學的範疇,更多的是戀愛期小情侶的耳鬢廝磨。這些對於甄嬛,是第一次。

再然後,椒房恩寵,棗子花生意喻的早生貴子,吃生餃子。可謂是更加動了心思,進一步滿足了甄嬛對於愛的想像。

之後,一連七日的專寵,給足了甄嬛面子。

我們緊接著看到的,便是皇上不來,甄嬛的失落。以及皇上本來要去別的妃嬪那兒,卻在聽到甄嬛的琴聲之後來到了碎玉軒,甄嬛欣喜若狂。從這可以看出,甄嬛徹底淪陷了。

再然後,便是皇上對甄嬛處處加以照拂,給她扇風的風輪,知道她的口味。皇上對甄嬛毫不吝嗇的給予,甄嬛是受寵若驚,因為他是皇上,因為他有三宮六院,可是獨有他,受到這麼大的恩寵,可以想像此時甄嬛的心境,複雜而又不平靜。

緊接著,皇上和甄嬛之間的感情就有了越來越多的裂縫。

起先是皇上試探甄嬛是究竟因他是皇上而愛他,還是因他當日冒充果郡王而愛他。

再接著,便是甄嬛被曹貴人推入絕境,讓她跳驚鴻舞的時候,皇上沒有替她出面解圍,反而把她充當對付十王爺的工具。

再然後便是沈眉庄被陷害假孕,皇上的無情。

他們兩人此時此刻已經有了疏離。

但是夜間打雷,皇上從華妃處立馬趕到甄嬛處,兩人相擁。在相擁的過程中有一個小細節,皇上在抱住甄嬛的時候把被子捂上了。

我覺得這是他們兩人情感的巔峰。

之前他們兩人有了恩愛的升華,也有了罅隙。但是此時,他們兩個都不顧一切地向對方靠攏,而且靠攏的過程中還處處為對方著想,所以他們兩個此時,到達了感情的巔峰。

之後,有一段是皇上夜間讀詩。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那首,皇上因此想起了純元皇后。

想必皇上和蘇軾當時的心境也差不多吧。

一邊悼亡妻,一邊寵愛新歡。似乎這是大部分悼亡詩的通性,大部分悼亡詩都是和新歡打得火熱的時候寫出來的。

比如元稹的《離思》、《遣悲懷》。(我認為這兩首詩都是悼亡妻的,後者應該歸入悼亡妻而不是送給薛濤的情詩)

還有歸有光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也是歸有光和小妾打得火熱的時候寫得。

以及蘇軾的這首江城子。也是在和之後的妻子恩愛的時候寫得。

所以皇上此時的心情,應該是可以理解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真的愛上了甄嬛,可是這愛中有鬱結,他需要消化掉,以悲來消化欣喜,是最好不過的了。於是他懷念起了純元,而其實此時皇上的真愛,應該是甄嬛了。可是皇上,不願意從內心承認。

再然後呢,皇上對甄嬛更加寵溺,送了同心結,還送了蜀錦做的玉鞋,還一同研磨抄詩,還讓甄嬛坐龍椅。

甄嬛呢,也沒閑著,和皇上打情罵俏,之後送給皇上自己親手繡的睡衣。

對於皇上和甄嬛之後的細節,簡單概述一下。

皇上和甄嬛之間的恩愛,比如皇上說富察貴人即便懷孕也還是沒能佔據甄嬛在他心中的位置,比如皇上給甄嬛化姣梨妝,比如皇上為了甄嬛的生日找果郡王來幫忙,比如甄嬛用蝴蝶吸引皇上時皇上立馬回心轉意,比如甄嬛給皇上出主意來對付十王爺,比如皇上和甄嬛聯手扳倒華妃和年羹堯,比如甄嬛因故衣事件被禁足時皇上在聽到甄嬛生病之後立馬允許甄嬛可以治病。

而皇上和甄嬛之間的矛盾,比如皇上懷疑甄嬛抓到劉畚是有意為之,比如甄嬛小產之後皇上並未處罰華妃,比如皇上在甄嬛小產之後來看她得到的卻是甄嬛的冷言冷語,比如甄嬛小產之後皇上立馬寵幸了安陵容,比如皇上因為故衣事件處罰甄嬛,比如皇上寫得「菀菀類卿」傷到了甄嬛痛處。

看,皇上和甄嬛之間,實在是有太多大面積的事情發生了。

這裡面,有兩人從相知到相互吸引,再到相互逐漸恩愛,再到愛到巔峰,雖然這其中有著皇上的多疑對甄嬛的傷害,但是傷害都不大。但是之後甄嬛小產,面對皇上的無奈與不得已,從那之後,甄嬛就對這份感情,逐漸地不自信。因為對於此時的甄嬛來說,愛的意思,就是被愛。沒能被愛成功,也就是這份感情的失敗,這失敗的歸因在皇上身上,所以甄嬛對皇上和她之間的這份愛,打了個折扣。在之後,甄嬛復寵,他們兩個是彌補了這道裂縫的,可是裂縫剛剛補好,純元皇后的故衣事件發生,甄嬛此時是被徹底地否定了,而她和她的感情,也徹底地跌落到了谷底。

戀愛的這個過程,就是有諸多預料不到的開心,還有諸多預料不到的難過。開心最高的層次也只能是幾倍,而難過卻可以提升無數倍。

甄嬛是第一次經歷這些。由一個單純的小女孩內心「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想法,逐漸成真,卻在這成真的過程當中一步步地看著它毀滅。

甄嬛的心理落差可以想見。

這也就為甄嬛和果郡王為什麼如此磨磨蹭蹭才開啟戀愛模式埋好了伏筆。

在分析甄嬛在宮外和果郡王如何走到一起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甄嬛在宮中和果郡王的幾次相遇。

第一次,甄嬛脫襪滌足,被果郡王看見。果郡王呢,以李後主的詩來引起話題,之後,用揚棄的手法道出用「縹色玉纖纖」來形容甄嬛的玉足再妙不過。

果郡王的放蕩不羈,立馬引起了甄嬛的注意,第一印象,就這樣形成了。

而甄嬛也及時反應,讓流朱拜見果郡王。果郡王一見身份一下子被甄嬛識破,內心是有了幾分讚許的。因為看來,甄嬛不僅文藝,還很聰慧。

之後,是在十王爺貶低甄嬛的驚鴻舞沒有新意時,果郡王吹笛而來,為甄嬛解了圍。

此時兩人已經有了交集,果郡王一生放蕩不羈愛文藝引起了甄嬛的注意,而果郡王早已對甄嬛傾心。

他們兩個相見,是在甄嬛恩寵正盛之時。而皇上和甄嬛相見,是在甄嬛最無助的時刻。所以甄嬛和皇上發展出真愛的可能性,操縱起來,要比果郡王容易並且成功率高得多。事實上,皇上和甄嬛的關係,皇上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甄嬛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而果郡王和甄嬛的關係,卻是甄嬛一直佔據主導地位,果郡王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這和他們第一次見面雙方所處的境地不無關係。

在之後,甄嬛和果郡王第三次見面,是七夕夜宴,兩人在桐花台,果郡王向甄嬛講了自己母親的真愛故事,並且介紹了夕顏這一種花。真愛和文藝,兩炮逐漸打響了甄嬛對於果郡王的好印象。

接著是甄嬛看望沈眉庄,回來時坐了果郡王的船。在船上,兩人談起了西施和范蠡,甄嬛說范蠡薄情,果郡王稱讚甄嬛想法奇特。這其實和崔道融的那首《西施灘》表達的感情差不多嗎?

並且在船上,甄嬛發現果郡王藏有她的小像,明白了果郡王的心思。此時甄嬛的反應呢?是明顯的拒絕,因為她不想辜負皇上,更不想逾越禮數原則,而她在果郡王面前,按輩分是比果郡王高的,按兩人之間感情的微妙來說,她也是在果郡王之上的。

再然後,便是果郡王為她的生日做了一次盛大的準備,在甄嬛被華妃處罰的時候冒犯禮數救她於危難之間,為了她復寵給甄嬛捉蝴蝶。

這其中,有一段比較重要。就是甄嬛在被齊妃於永巷中扇耳光之後,在晚上聽到有人吹笛,於是循著笛聲見到了果郡王,果郡王在此時是少有的沒有拜高踩低的人,反而寬慰甄嬛,並且對她如舊。可以說此時,甄嬛對果郡王的好感大大提升,這是因為感恩。

所以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歷程,在前幾十集中,很少,也很淺。

他們兩個僅僅是做到了相知,甄嬛對果郡王,一直是帶一點疏離,帶一點挑逗。她不希望離得太近,太近了她沒有真心卻應對果郡王的真心,她的真心都給了皇上。太遠了她又覺得有所失去。總而言之,我覺得甄嬛是把果郡王當備胎了。

而甄嬛在真正開始大面積地和果郡王談情說愛。是在甄嬛和皇上談情說愛失敗之後,這失敗帶給甄嬛的,是致命性的打擊,因為這是她第一次交付自己的真心,這也是她在最無助的時候遇到的這個世上權勢最大的男子帶給她的,這份感情讓她享受過宮中的女人從未享受到的最高的榮寵,但也最終讓她得到了宮中的女人從未經歷過的最大的挫敗。這份感情如雲泥之隔,給了甄嬛無邊的絕望和傷害。

此後甄嬛變成了什麼樣性格的人呢?想愛而不敢愛,對愛對感情開始拘謹保守,缺乏安全感,想推卻但又想緊緊地攥住,寧願不去接受感到可惜,也不敢去嘗試來應付感情破碎後的傷害。

甄嬛愛情觀的變幻,也就導致了她和果郡王的戀愛,是一次艱辛漫長的拉鋸戰。

因為甄嬛這一次是對自己的挑戰,她要克服自己的心魔,還要應付這段感情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

比如出宮後,甄嬛和果郡王一次次的見面。

比如他們兩個探討過緣分,甄嬛是發自內心地說了她關於緣分的看法。甄嬛此時有種欲拒還迎的態度,她其實也渴望得到果郡王的注意,她其實也明白果郡王的真心,但是她很害怕果郡王和她真的發生點什麼對她可能造成的傷害。所以她說了一通見解,可是這見解卻否定了果郡王的說法。這通見解,內容上看是對果郡王的否定,但是被說出來,卻像是吸引果郡王似的。

在之後,甄嬛在長河邊洗衣服,果郡王前來表明心意,甄嬛再一次祝福果郡王希望果郡王和孟靜嫻永結為好。這其實是甄嬛被愛傷害之後產生的自虐型人格,一個人往往在愛中受到太大的傷害,就常常會拒絕新的愛,反而勸別人在找別人吧,我是配不上。自虐,是為了想讓自己變得更堅強點。

再然後,便是甄嬛被趕出甘露寺,果郡王前來相救。用雪冷身來為甄嬛退燒,可以說情深意切。實在是太總裁小說了。

甄嬛這一次也是真心被打動了。所以之後甄嬛試探性地叫果郡王允禮。但沒想到皇上來了,皇上的到來,提醒了甄嬛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注意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知道你配不上果郡王你只能繼續靠自虐療傷。所以甄嬛這一次又退卻了。

之後甄嬛和果郡王有過一次對談。甄嬛說:有些事如果一開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終,就不要去痴心妄想去勉強求一個善果。

可以說,甄嬛是開足了火力想要去拒絕這份關係。此時她想得,就是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冷冷地面對世界,是本該屬於自己的命運。

之後,果郡王每晚都在甄嬛她們住的地方旁邊呆到很晚,有一晚進去了野貓,也是果郡王出手相救。

後來果郡王仍舊停留,甄嬛在槿汐的鼓勵下,打算再一次追逐愛情。因為槿汐給甄嬛提供了一個依靠,提供了一個保障,甄嬛是信任槿汐的,她知道槿汐不會離棄她,所以她此時追求愛情,是有底氣的。

所以甄嬛在雨中和果郡王確立了關係。

之後就又是一系列的談情說愛,兩人寫十張機呀,寫合婚庚帖呀,甜言蜜語呀,XXOO呀。

這一段沒什麼好寫的,無非就是談情說愛的戲碼。

只不過這一次的談情說愛,是符合了甄嬛對於愛情的那種幻想的。平靜安穩,文藝有愛,果郡王對她有寵愛,有尊重,有忍讓,可以說,她想要的,在這一段時間,都得到了。

但是之後的變化天翻地覆,甄嬛不得已回宮了。

在回宮前,甄嬛和果郡王在長河邊訣別,就有了十足的悲劇感。

甄嬛是徹底失去了愛,以及愛的能力。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甄嬛也留不住自己的愛,自己的依靠。所以她把這些怨念這些隱忍向果郡王宣洩,其實滿滿地,都是甄嬛內心的無奈與無力感。

回宮之後,甄嬛對於愛,更是沒有安全感。對於果郡王的愛,是壓抑,是隱忍,是想愛而不敢愛。

所以觀眾可以看看回宮後甄嬛每次見到果郡王時那種推辭的動作和表情。

這讓我想起了塞林格的一句話:

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萊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卻伸回手。

這種矛盾複雜的心態,就是甄嬛在回宮後面對果郡王的狀態。壓抑,隱忍,想愛卻不能愛,也不敢愛,內心充斥的都是無奈。

這其實,也是自虐型人格向真正心愛的人撒嬌的方式。

甄嬛的無助是真的。果郡王的全心付出也是真的,可以說,整部劇的前半部分就是果郡王奉獻自己獲得甄嬛的好感,後半部分就是奉獻自己的性命和榮耀來保全甄嬛。

之後果郡王被貶關外,回來的時候,撞見甄嬛。

(甄嬛內心的苦楚,我覺得以上的反應表現得最為明確。)(甄嬛內心的苦楚,我覺得以上的反應表現得最為明確。)

在之後,皇上實在容不得果郡王了,便讓甄嬛去殺掉果郡王。

果郡王仍舊肩負自己的責任,為了保護甄嬛,奉獻了自己的性命,至死無悔。

我們來看看甄嬛之後的心境。

甄嬛摔傷了腿。

槿汐對她說:娘娘的右膝傷得太重了,只怕,只怕日後不能再跳舞了。

甄嬛:娘說,驚鴻舞是跳給心愛的男子看的。我的確是不必再舞了。

甄嬛:槿汐,明天是他出殯的日子,我好想去送一送他,我有什麼值得他救得,值得他賠上一生,我愛了他一輩子,也辜負了他一輩子,連他現在為我而死,我都不能為他痛哭一場。

【甄嬛內心的絕望已經無限蔓延開了,傷痛過度了。】

接下來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果郡王這個人物實在是太美好了,用情專一,風流倜儻。可以說,這簡直是瑪麗蘇總裁小說中的標杆男主角,但在此劇中,果郡王僅僅扮演了一個配角的角色,是因為他的作用真心不大,他只是充當甄嬛最終悲劇的伏筆。甄嬛一生中最美好的東西都被這樣生生地摧毀了,甄嬛之後的殘忍以及落寞已經不言而喻了。

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有沒有果郡王這樣的人呢?我估計應該很少。一個本來可以做主角的人,卻甘心去做配角,估計是不太可能。

但是我覺得甄嬛和果郡王的這段關係,真得是很值得探討的。尤其是甄嬛在這段關係中的作用,因為甄嬛是被傷害過之後接受的這段戀情,所以她的矛盾,她的退卻,她的自虐,她的隱忍,在這段關係中,是特別大的看點。

而果郡王,由於他本身就被設定為為了甄嬛可以付出一切的角色。所以關於他在這段感情中堅定無悔地付出,我不多做點評,他是小女生白日夢中的白馬王子,只可惜太不現實。雖然不失為一段美好的幻想,可畢竟不真實。

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歷程,過於艱辛。就像每個被傷害過的人一樣,再開啟一段新的關係實在是難上加難,因為心魔難以掌控,而自身又不夠堅強。甄嬛就是如此,她對於愛情的那種小女生般的美好想像最終被徹底打碎了,她之後遇到的戀情那麼好,卻又生生錯過了。這一路走來太艱辛,實在難以言說。


一個是孤單寂寞冷,一個是四處瞎勾搭,王八綠豆看對眼了


果郡王一向是自在隨性,看不上矯矜做作的女子,也看不上一心只想著爭風吃醋,整天勾心鬥角的後宮女人,這時候突然偶遇了菀貴人,發現她是與眾不同的女人,漂亮,有文化,有獨立的思想,大膽(反正就各種優點),又由於甄嬛身邊的浣碧動不動就找十七爺幫自己主子的忙,一來二去了解得更深入了,也對甄嬛作為一個後宮女子的不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體會,欣賞、同情、保護欲開始萌芽,但她是自己名義上的嫂子,也只能可遠觀不可褻玩,後來甄嬛被廢黜,按理說甄嬛已不再是皇家人,果郡王抱著機會終於來了的態度開始接近女神,女神開始其實是拒絕的(成龍大哥誤入~),後來逐漸想通,最後被崔槿汐那句「都是火燒眉毛且顧眼下的」徹底攻陷,大雨如注的晚上拿把傘就衝進了果郡王的懷抱。


跑個題。
甄繯對皇帝而言是純元的替代,對果郡王卻是唯一。


最早的時候,甄嬛入宮祈禱逆風如介意容易莫摧殘的時候掛上一張小相,當時果郡王和皇上都在往那個方向趕,但是果郡王剛好拿到了小相。
他們兩個第一次見面,是圓明園裡。菀貴人因為不太喜歡那種宴會的形式,跟流朱一起出來踩水。在那種封建禮教比較嚴重的年代,直接脫了鞋,並用詭計拉著流朱跟她一起玩兒。這樣有趣的一幕被果郡王剛好看到了眼裡,他看到了甄嬛的美足,看到了甄嬛的活潑開朗,而且在第一面甄嬛在十七未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就判斷出來他是果郡王,是個聰明的妹子。然後劇情開展,受曹貴人陷害,甄嬛跳驚鴻舞,十七為其伴奏,又見到了美人靈動舞姿曼妙一面。從見玉足,到為了心愛的男子跳驚鴻舞,暗示了他們的緣分。
其次是甄嬛為了陵容得寵有些鬱鬱寡歡,在酒宴上了走到了桐華台,果郡王對甄嬛進行勸解,兩個人一對一喝,都為對方的開闊所讚歎。
然後是甄嬛為了看眉庄,偷偷跑過去,這個上面有個答案已說。甄嬛冒死去看眉庄,萬一被抓是重罪,甄嬛迫不得已跳到一個船上,剛好是果郡王的船。果郡王看到是甄嬛,幫忙打發過去侍衛,並主動把她送回碧桐書院。在船上,甄嬛知道了果郡王的感情,但是希望果郡王以禮相待。
後來甄嬛生日,皇上拜託果郡王搞得出彩一點,他就放了n多隻風箏,引了溫泉水誘使荷花提前開放,甄嬛大過歡喜。再後來就是甄嬛懷孕,但是被華妃折磨出血,浣碧去請太后,剛好碰到十七,十七一聽,不顧一切就闖到皇上妃子內宮救起了甄嬛。在她失去第一個孩子之後還收浣碧所託去勸導過她。在甄嬛失去第一個孩子,收到皇帝冷落之後,甄嬛受眉庄教導決定復寵,然後又是十七幫他找到蝴蝶,養著以驚艷皇上。
可以看出,這時果郡王對甄嬛用情已深,但處於默默守候階段。也許甄嬛人生順利的話,沒有出宮,他們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緣分,果郡王也就不會為甄嬛而死。
甄嬛在生育朧月的時候,人生已經到達第一個低谷:皇帝是因為喜歡純元才對她那麼好,心高氣傲的甄嬛無法接受。而且皇上為了莫須有的罪名懲治了她的父親。她為了朧月考慮,也是哀莫大於心死地決定出宮。
在寺廟裡,靜白等為了背後一些人的指使,百般刁難甄嬛。而這時十七爺為了讓甄嬛開心,主動送朧月畫像給她。並借口朧月生日,讓她親自為朧月做衣服,甄嬛作為一個母親,自然無法拒絕。但是她依然不願意多見果郡王,怕惹是生非。於是果郡王又退回默默守候狀態,差人送吃的用的,比如被污衊為小偷的燕窩-_-||
這裡可以看出來,果郡王一直都在甄嬛身邊,像陽光一樣守護著甄嬛。而甄嬛肯定是有感動的,只是為了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克制了自己。
甄嬛在甘露寺住了一段時間,更加不招人待見,於是在大雪天被趕到了凌雲峰。在路上,甄嬛昏迷不醒,浣碧只好去清涼台求助王爺。王爺二話沒說,快馬加鞭趕來接走甄嬛為她醫治。並且為了甄嬛發燒能降溫,自己穿了單薄的中衣,在雪地里冷透了身子抱住甄嬛使她降溫。就是說王爺救了甄嬛,在她走投無路的時候。從一開始的默默守候,到被需要的時候立刻出手相助。甄嬛在這裡是感動並喜歡上了王爺,但是皇上的到來讓她清醒認識到兩個人的鴻溝。她在離開清涼台之後便鬱鬱寡歡。我相信這裡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甄嬛已經芳心暗許。某天半夜她們睡覺時,房間里創來幾隻山貓,甄嬛怕貓到不行,然後果郡王挺身而出,趕走了貓,這裡看出果郡王已經情到深處,幾乎天天守在甄嬛身邊,兩個人也就差一點就在一起了。于是之後的某個下雨天,甄嬛終於按耐不住,加上錦曦的勸導,他們終於正式在一起。以後便是各種膩歪,兩個人半夜偷偷跑河畔見面,寫結婚貼,見父母。


由於最近江蘇衛視一直在循環播放甄嬛傳,又斷斷續續看了好幾遍,才發現
起初意志堅定的娘娘怎麼會這麼快被王爺攻陷。

有一個情節印象很深,就是十七爺叫娘娘去河邊有東西送給她,結果是眉莊敬嬪還有小公主的畫像,從畫里可以看出來她宮裡最關心的幾個人都過得很好,這對於離開孩子來到甘露寺受苦的甄嬛是莫大的安慰好嘛,但就這還不夠!

王爺居然還假借自己府里的綉娘手藝不好,讓甄嬛這個親娘能有機會綉東西給孩子用,簡直太機智!這真是不論什麼樣的女人都會被感動到不行,從甄嬛最後感激的眼神就能看出來。就憑藉這幾個細心又感人的舉動足以讓娘娘心懷感激,並且縮小了與王爺之間的隔閡。

所以說,十七爺就是整部劇里的大大暖男!


我認為不能分析。
果郡王是一個完美人物,他不存在於現實生活當中。——有才有貌,一直沒有喜歡的人,劇情需要的時候就沒有理由的愛上了甄嬛,愛得死心塌地,被「背叛」了還要搭上自己的命。就像泰坦尼克號里的傑克一樣,這樣的人根本不存在。
對於甄嬛我還有一點真實感,她的信念,她的原則,她的價值觀,她對婚戀的態度,都是怎麼形成的怎麼變化的。但是果郡王,這個人物不是讓我們去理解的。這部劇中他就是一個偶像派的符號。
他們相愛,只能說,編劇讓他們相愛,他們就相愛了。


不知道怎樣回答問題,果郡王愛甄嬛嗎,愛肯定是,只是這樣的愛情。你敢要嗎?他們之間凌雲峰,再到果郡王雨下吹簫,用笛子浪漫的方式表達愛意。一個正處於悲傷,失戀中的女人,想要的白首不分離,想要的穩固,這個時候出現了。甄嬛心動了,心虛了,別人催促下,她飛出去了,找到了他,開始了郎情妾意的多彩生活。每天樂不思蜀。可是親們,甄嬛待罪之身,爹媽命懸一線,自己的未來不得保證。你覺得甄嬛不會有害怕的時候,萬一如果等等,假設會發生。果郡王萬一不在世,意外發生他怎麼辦。最主要一點,他情商不夠啊!他去求溫太醫開藥,讓甄嬛假死,他帶走她,甄嬛明顯猶豫了,還有一次果郡王送給她,結婚書,她是高興,可是她還是有憂慮,不知道能走到最後嗎?就連果郡王本人也是憂心,一句嬛兒皇上睡夢中曾念叨你。甄嬛雖無表情,心中真能沒想法,果郡王說我擔心你哪天會離開。難道不是對這段感情沒底氣。相識與侍梅園,從那開始就從哪斷,甄嬛在果郡王出事後,立刻想到回宮,她對果郡王母親的話,有幾分是真有幾分是假,果郡王的母親居然讓她把孩子生下,甄嬛拒絕了,請問你讓渙渙把孩子生這,一個尼姑帶孩子,他不怕被查不出來,不怕被砍頭,絕了,謝媽媽跟兒子真是母子,配啊!只為自己考慮,不為她人想,甄嬛是愛果郡王,愛的只是你虛構的世界,一段春花數星星美好,一個能陪你聊天,能陪你散步,能陪你吹拉彈唱,卡啦ok我也羨慕過,這日子真好,我都飛了。可是姐妹啊!你身上有案底,你還有丈夫,你的女兒還在宮中,你確定你不愛皇上嗎?你已經入了帝王家,還有皇帝的心中。你如果真的對皇上絕望,為什麼會說驚鴻舞是給最愛的人跳的,以後在沒必要了,你為什麼皇上失去安警容的孩子是,不是幸災樂禍,而是若有所思,為什麼你在知道自己必須流產,還是會不捨得,為什麼你皇上死的時候,眼中是仿徨,是無依。是悲傷,為什麼皇上死的時候你不上前,為什麼你最後叫了四郎,你心痛了,為什麼崔竟希說了擺在門口的荷花時。你說的是花在好,卻不是當年的樣子了。為什麼在臨終時候,你抱怨的是皇上騙了你,扼殺了過去的你,一聲聲櫻花雨,難道不是你的回憶眷顧嗎?你的生命中你愛過第一個人,是皇上你的四郎,你恨過他他的無情,以後的果郡王是出手相求。你愛過的人是他,不是果俊王。他永遠代替不了的人是皇上你和他的愛是小愛,他不能讓你清酲。你要的終究是帝五家的庇護,和尊榮,他果駿王不值一提,他不是你的良人。

他配不起你。他只會連累他,你要的愛的,世間好男兒未有四郎。你今生的最愛。


得非所願,願非所得。

看允禮和甄嬛的愛情真讓人扼腕嘆息。

好不容易在一起,卻又陰差陽錯的錯過,我覺得最悲傷的就是甄嬛看著浣碧出嫁那裡,最愛的人卻和自己妹妹結婚了,留下自己孤零零的在宮裡。她為了甄家,盡自己能力將兩個妹妹的終身大事都安排好,把所有人都安頓好,卻留下自己一人。


我覺得皇帝若能知道自己是因為像純元而愛她,因為她是甄嬛而更愛她,跟17壓根不會發展。好吧終於知道攻心容易守心難,女人不止需要關愛有加,還得能說上一世情話。


科科

只要能拋棄臉面尊嚴,只要能忘記人倫廉恥,小叔小嫂就能在一起啦。


懷春王子被嫂子始亂終棄的故事。


我整部劇看下來是一遍。後來上貼吧,各種大神分析,根本停不下來。
然後斷斷續續,電視要是有兩個台在播,不管劇情是不是同一集上下的,一個進廣告就換另一個,重疊都不要緊!!
上班或者休息的時候,閑著開電腦,打開播放器就是搜甄嬛!!挑愛看的劇集看!前前後後,我基本上是把這劇看了個六七遍。
到很後來,我總算知道。其實,十七與甄嬛結緣是在——《沈眉庄被禁足,浣碧出賣甄嬛向曹琴默告發甄嬛探望惠貴人,最後甄嬛早已知道浣碧是內賊,反絆華妃一局。(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這一局,曹琴默也把華妃算進去了。)後來探望沈眉庄後甄嬛想要划船回去時驚動了巡更的守衛,王爺出面擺平,划船送她回去。十七那時候掉了一隻小像,是甄嬛初入宮時候椅梅園裡留的剪紙小像。具體說的對話是什麼我忘了,手機碼啊,碼的亂七八糟。其實十七早在這之前已經知道這個是甄嬛了。甄嬛自那時起,也應該知道王爺對她的異心。只是大家都沒有挑明了說。要知道宮闈,最忌諱的就是前朝後宮串結,同氣連枝。在那樣前有皇后,後有華妃,更有為虎作倀的曹琴默,久居深宮的端妃(這個也是個狠角色。。。)稍微有一點兒風言風語,你就等著受死的份兒了。。。》大家可以從新去看這集,就能發現了!


推薦閱讀:

從三國和甄嬛傳對比男女耍手段的區別?
如何評價《甄嬛傳》里的安陵容?
如果你是甄嬛傳某一局中的一個人物,你會如何挽救或助攻?

TAG:後宮·甄嬛傳電視劇 | 甄嬛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