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講究純粹的漢文化,那麼現存的哪些東西是會被排除的?
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各個方面都想知道。
還有純粹的漢族文化的定義,大家也可以討論一下,我覺得應該是本土的,非外來的,擯棄了外部因素影響的
竟然有這麼多人回答,還蠻熱鬧的,回答的內容也感到挺欣慰。問這個問題的初衷是因為那天在微博和皇漢們扯了一天,還被罵了,所以特地問這個問題調戲一下皇漢,不然我心裡咽不下被罵的這口氣,我可從頭到尾都沒罵他們。
純粹的漢文化,最該擯棄的是固步自封的愚蠢,以及狹隘排外的偏見。
漢文化的民族圖騰是什麼?是龍。
龍是怎麼來的?是漢文化不斷擴張的過程中,融合周邊文化的圖騰得到的,這本質上就應該是一個博採眾長的熔爐式文化(有木有美利堅的即視感 o(╯□╰)o)。
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包容性,我們重門第勝過重血統;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包容性,我們數千年前就有胡服騎射的佳話,也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包容性,我們由一個弱小的部落發展為雄據東亞的大國。
純粹的漢文化,最該堅持的是對天地的敬而不畏,以及世俗化的治世情懷。
西方有洪水,文化中刻下了深深的恐懼,最終化為上帝不可違抗的旨意和諾亞方舟的神話;東方亦有洪水,留下的卻是大禹治水的輝煌一筆,漢人大多不覺得自己的命運由天註定。
漢人是一個世俗化到骨子裡的民族,漢人拜神,已經和對神的賄賂很難區分了。各路神仙雖然在民間四處開花,廟宇遍地,卻在主流社會的思想中不太受待見,偶爾來幾個愛佛好道的皇帝,必飽受士大夫的批判。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深刻的表達出漢文化重經世濟國,輕鬼神之說的價值取向。
純粹的漢文化,最缺乏的是對理想星空的仰望,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從那句 「未知生焉知死」 開始,漢人的主流社會就幾乎停止了對天地人生更深入的思考。也許是世俗的社會運轉的實在太好,讓身在其中的人更加難以察覺那些晦澀的形而上的問題。而博採眾長兼容並包的精神內核更是發展出了一流的和稀泥水平 (不再深入論 [xia] 述 [che],以免招黑)。
漢文化歷來重文人,輕百工(三省六部工部最末),魯班之後再無魯班,底層社會中過於實用主義的社會氛圍讓絕大多數技術領域在達到一定水平,滿足絕大部分需要後就停止了改變,而這些改變通常也只是技術層面而不是理念層面。
結語
漢文化不是完美的,但一定是優秀的,所以才千年不斷、舉世唯一。五胡亂華,亂到最後成一家,蒙滿滅國,亦未中斷中華文化。漢人應當有絕對的文化自信,我們從不會強迫其他民族接受自己的信仰,正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因此每一個漢文化為主體建立的政權,都是民間活躍、各族平等的熔爐式國家。
華夷之辯在唐朝就被破除,也許漢文化的提法早已不合時宜,兩千年來不斷融入的北方游牧民族血液,與最傳統的漢文化同樣重要,也是中華文明中的深刻印記。
我理解中的中華文化,諸法可變,維變永恆。
未來的中華文明也將對所有願意建設它的人開放,不論什麼膚色,什麼信仰。純粹的英語是什麼?去除拉丁辭彙?
純粹的日語是什麼?去除漢字、假名?
純粹的俄語是什麼?去除希臘字母?
純粹的黃金是什麼?無法去除雜質的黃金就不是黃金?
題主,你是讓全世界的民族都放棄自己的文化,還是只針對漢族?
你是腦子有問題,還是動機有問題?
不想著如何與時俱進開拓、發展漢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卻要去追求所謂「擯棄了外部因素影響」的「純粹漢文化」,可以說是文化上的倒退。
本質上,這種想法跟那些極端/保守伊斯蘭教倡導的所謂「遵經革俗」、「回歸經訓」是一樣的。樓主你知道有個詞叫胡服騎射不?那也是漢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漢文化本來就是不純粹的。
漢文化不是一塵不變的。很多外來的東西是全人類的財富,幹嘛要排除?難道電燈、電話和漢文化抵觸?
應當用現代價值觀裁剪漢文化,才能得出新的、脫胎換骨的、純粹的漢文化。
@小屋住不下說的對,當今的漢語已經夾雜了太多外來辭彙,如果按題主的標準,漢語中諸如「經濟」「政治」這些詞就不純,他們來自日語。(憤青請息怒)
而且這些還只是近百年的事,往前追溯,滿語,蒙語等等都對我們的語言有過影響。想找純粹的?難!
我們在唐朝時的官方語音近似於現在廣東的潮州話。
在宋朝時的官方語音近似於現在廣東的客家話。
你要找純粹?怎麼找?你說潮州話代表了我大唐國語,是純粹漢文化的精華!
那麼我告訴你,唐朝的國語難道沒有受過突厥,鮮卑的影響?
再往前追溯,我們還是可以找出太多例外,所以我們真不知道現存的哪些東西是會被排除的。
上面說的還只是語言,文化所包含的可不只這點兒。
我們總說五千年文明,這個時間一般從黃帝開始算起。這個時間點大體上算咱們純粹漢文化的開端,經過時間的長河,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慢慢的融合了所有的文明,一步步形成了我們的文化,而且這個融合的過程就一直沒有停過。所以我很難詳細的界定所謂的純粹漢文化。
當然,純粹的我們的漢文化的東西還是有的。「周易」應該算一個吧
如果題主真對漢文化這麼耿耿於懷,那麼我推薦你讀一下王力大師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圖典》,這個對你會有幫助。
其實沒有什麼是所謂純粹的,只有變化的快慢而已。
不知道誰說的:
很多很多年的習慣,才形成了一點點的傳統。
很多很多年的傳統,才形成了一點點的文化。
純粹的只有純粹本身!
純粹的漢文化?
漢文化的外在形式是不斷變化的,你認為哪個時期的漢文化是你心目中純粹的漢文化?然後我們再一樣樣對照好不好?首先你得定義什麼是純粹的漢文化。
關於什麼是純粹的漢文化可以寫一篇500頁論文了。
漢文化博採眾長,歷久彌新,胡服騎射難道不是漢文化么
只回答描述中的問題:純粹的漢族文化的定義。
純粹的漢族文化:存在於20實際50年代以後,漢族概念是建國後才有的。現代漢族的狹義上的概念歷史上沒有。
20世紀50年代,我國政府以斯大林關於「民族」的定義和其他民族問題上的基本理論為依據,結合了各地區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民族歷史與社會大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全國性的「民族識別」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直至今日政府開展的各項民族工作的基礎。在「民族識別」工作的過程中,對於一些「民族」的認定,在專家學者、地方幹部、少數群體代表人物之間也曾出現了不同的觀點,最後由中央政府正式確認了56個「民族」(nationality)4。我國目前在民族問題上的各種制度建設、政策設計都是以這個框架為基礎和前提的。
因此純粹的漢族文化就是現在的漢族文化。
以上。
這真是奇怪的問題。漢文化(假設這個稱謂足夠準確)的特點,難道不是「有教無類」和「兼收並蓄」么?
原諒我實在無法接受所謂「漢文化」這種不倫不類的稱謂。
因為無論從民族劃分還是從朝代劃分,將中國文明歸之於「漢」都是不貼切的。
何況,辛亥以後的民族政策將主體民族也定義為漢族,彷彿與「漢文化」一體同源,無形之中就將被定義為其他民族的人們與中國文明做了切割。
作繭自縛。
華夏文明從春秋立傳,判斷文明與否的標準就不是民族血統,而是文化道德,是禮義廉恥。
上不失禮下不僭越,言出法隨師出有名,你就是諸夏,是君子,是中國。
否則,你就是夷狄禽獸。
中國可以成為夷狄,夷狄也有可能成為諸夏。一切都是看文化看行徑,而不是看民族出身。
所以我們的文明,天然不具有排外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吸納新鮮血液。
所以何謂「純粹」?以「文明」作為目標而生存發展的中國文明,本身就是純粹的。
融合至今(辛亥前)的這個文明,其中每一部分都是組成我們看到的這個古老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某一個領域已經造成了既有的深入影響。
至此,你無法假設將其中某一部分剔除後這個文明會發展成怎樣,或者現在看起來會是怎樣,因為這種假設毫無意義,而且註定只能停留在假設層面。
漢文化…本來就是兼容並包的。另,漢族文化是什麼?漢族是上世紀50年代國家提出的一個政治概念,古代人沒有漢族的觀念,漢文化和漢族文化不是一種東西
漢語。
我只能稍微講解下吃的方面。首先,麵粉類的你都不能吃了,因為中原漢人吃的是粒食,比如米飯。所以小麥你只能吃麥飯,麵條、餅類、米粉你都沒得吃了,這些都是我們從西亞學來的,也就是用石磨把東西磨成粉的技術是進口的。
然後是調料,比如胡椒、辣椒、芝麻、咖喱、大蒜等等都是外來的。好消息是你不用吃香菜、大蒜了,他們都是外來的,不過你還是要吃蔥、姜、花椒。
如果你比較愛吃油炸的東西,那可能你要忍痛割愛了,大部分的油料是來自西域的,比如麻油、花生油、棕櫚油、橄欖油,你只有吃大豆油和茶油了,不過這兩樣東西產量有些低。順便說一句,棉花也是外來的,本土的一般只有皮具、絲綢和麻。
對於主食來說,大米小米可以繼續吃,但是像土豆、玉米、番薯你都不能吃了。
如果你比較喜歡豆製品,那可能是個好消息,大豆是中國的特有作物。但是有些小豆就是進口的了。
肉類的話其實還好,就是中國的產量比較低,比如豬羊牛雞鴨鵝雁之類的都有啦。
總的來說,如果你想不吃外來的食物,在當今社會是很難活下去了。
今夫耶教不祀祖,又諸多行事,均與中國之禮俗文化相悖。耶教若專行於中國,則中國之精神亡。且他教盡可容耶教,而耶教決不能容他教。必至牽入政治,則中國之統一愈難,而召亡益速。此至可慮之事。今之留學生,動以『耶教救國』為言,實屬謬誤。又皆反客為主,背理逆情之見也。
--陳寅恪
這簡單,五胡亂華之前都是純粹的,除了佛教
首先佛教被排除了,其次你有很多東西不能吃了,盛唐氣象也至少得打個對摺,元散曲有沒有還不好說……
其實作為一個吃貨,我覺得第二條就已經夠了~
我們現在有幾件純粹漢服?要是排除的話…
推薦閱讀:
※國家部門以及古代宅院門前所供奉的神獸雕像有何講究?
※為什麼都說人不可貌相,卻在生活中大部分情況下相面識人是準確的呢?
※為什麼本命年要穿紅、扎紅?
※功夫熊貓能否弘揚中國文化?
※有哪些原來紅極一時,現在已經衰退但是還是有死忠維護著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