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衛青、霍去病與漢武帝,韓信與劉邦的君臣關係?最大的異同在哪裡?
問題不夠準確,補充:衛、霍、韓三人的性格特點對君臣關係的影響有多大?是什麼原因導致武帝對衛青態度的變化?
導致劉邦與韓信,劉徹與衛霍關係差別這麼大的大概有幾種原因。
一、格局。
劉邦那時候亂成一鍋粥,就算他打敗了項羽,控制了六國貴族,打發了流寇,說服了匈奴,他也知道某人如果有兵馬糧草會打仗想反他也不是不可能的。偏偏這個人就是韓信。韓信是雙刃劍,能殺敵能傷己,一個用不好就是引火燒身,而韓信「神的智商狗的情商」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劉邦怕的都做噩夢。
劉徹那時候,大漢天下太平,只有外患無甚內憂,在皇位上能反起來是沒可能的。衛霍在外就是他殺敵的刀劍盾牌,於內是制衡的槓桿,絕對是百利無一害的。
二、姻親。
之前知乎上有問韓信怎麼做才能不被殺,我覺得挺靠譜的是小奇的回答(爪機無法艾特,見諒),說與劉邦聯姻。
但是韓信沒有,所以對劉邦來說,韓信是外人,異姓。
衛霍這一點好太多,衛青是劉徹從一個馬奴一手提拔上來的,霍去病更不用說,外甥,養兒子一樣一手養大的。衛青打仗時膽大心細,在政治中小心謹慎,這種人就算跟著劉邦也是挑不出毛病的。韓信在搞君臣關係這方面入門都算不上。
三、劉家這兩隻的性格原因。
劉邦多疑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對有軍功的重臣。劉徹不一樣,從朝堂到後宮到戰場,每一個人都如棋子,怎麼走往哪兒走,棄卒保車還是敲山震虎,他心裡門兒清。
韓信和劉邦的關係類似董事與董事長,衛霍則是董事長和手下的經理,而且還是親戚。
題主既然提到「君臣關係」那麼我認為應該把君與臣之間的親屬關係剝離開才能更好的更完全的回答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況且對於皇權至上的集權社會而言,為了爭權奪位,父子兄弟相殘相殺之事歷史上早已比比皆是.若是你威脅到皇權地位,你一個小舅子算個蛋???!!!
個人覺得既然要討論歷史問題自然不能脫離了歷史上所發生事件的歷史時代,因為那個時代是一切事情發生的載體,脫離了歷史時代,討論一切事物都並沒什麼卵用!
下面來分析下韓信與劉邦以及衛、霍與劉徹的君臣關係,咱們來看所處的不同時代。
韓信與劉邦所處的是什麼時代?天下久經戰亂,除暴秦,又經楚漢之爭,民心未附,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在西漢建國初期劉邦廣封異姓王,而這些人都是曾經和他一起從死人堆里殺出來的狠傢伙,劉邦比誰都了解這群人!都是TMD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殺出來的主,憑什麼你做的皇帝我就做不得!
衛、霍與劉徹所處的是什麼時代?到漢武帝劉徹接手西漢王朝的時候,經過了西漢著名的「文景之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都同高祖時候有了質的飛躍了好不好(可以說達到了西漢整個的巔峰),說白了就是民心穩定,老百姓安居樂業,都已經認同了現在的天下是他們「老劉家」的了!
從所處時代來分析的話,在天下民心未附,誰都可以當皇帝的情況下,劉邦怎麼可以讓一個軍事奇才擁兵自重!!而到漢武帝時期民心已附,在集權社會的環境下,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政策,他的皇權地位極其穩固!手下將領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給予的,而劉邦卻恰巧相反,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手底下那些人拼出來的,而他卻做了最大的那個!他在上面顫顫巍巍,手低下人在下面蠢蠢欲動。題主要放你處在這樣的地位,你怎麼辦?
哈,你是想說異同吧?
最大的不同是:衛、霍是外戚,韓信不是啊!
再有就是(其實這個才最重要好吧)衛、霍是漢武手中利劍,韓信可是高祖名下一方諸侯啊!
高祖和韓信:
最基本的一點在於是否存在威脅,韓信以出兵挾封王,是個領導都得在心裡記上一筆;後天下安定,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你說你不想造反,但你有造反的威脅啊,可謂是韓信的原罪。功高蓋主?呵呵,當年那筆賬劉邦還記著呢,只能說是時間一到拉清單
武帝和衛霍:
先看任務關係,衛青是舅舅,霍去病是外甥,有個做皇后的衛子夫,但這一家本身可謂毫無底子,武帝扶持起來,對內一可平衡朝臣,二可形成新的外戚集團;對外衛霍二人打的匈奴不要不要的,最重要的是衛青終其一生都扮演著漢武看家老犬的角色
在我看來韓信與衛霍在君臣關係上不可比,兩方出場的姿態天差地別,對自身應處何種地位的認識也不同,君不見霍去病射殺李敢,何其跋扈,但可曾見他觸怒於漢武?
一 劉邦是開國皇帝,韓信幫著他打天下,當時大漢江山說有韓信的多少成功勞都可以說通,所以韓信能夠「功高震主」;而衛霍不同,到劉徹的時候平穩傳了四五代,衛霍打得再好,也沒有人會覺得江山是他們打下來的,又是在劉徹這種強硬集權皇帝手下,首先就不存在「功高震主」的可能,終其漢武一朝都沒有人能夠「功高震主」。
二 情商來講,衛青很明顯知進退,韓信……君王的性格與境遇也不同,劉邦坐穩帝位肯定是要鞏固鞏固鞏固啊,劉徹性格一貫用人不疑,至少也是「防而不疑」。
親疏來說,衛青至少十幾歲開始跟著武帝耳濡目染了,互為姐夫小舅子,霍去病 武帝對他養兒子似的,劉邦的話,你看韓信一個比自己小几十歲野心勃勃的大將,能不慌么
另外 漢武對衛青的態度變化……有很大變化嗎……
時間上看
從進宮到元光六年,這一部分記錄缺失。但是從劉徹早期鬱郁不得志和衛青在宮斗被綁後入仕宮中來看,是韜光養晦的幾年。並且在這段時間,漢武認識到了衛青的才能,或者說挑選並培養了他(可能),這一時期的蟄伏使劉徹有了信心讓一個騎奴出擊匈奴,也讓衛青有了實力直搗龍城。
元光六年到元朔五年……這真的就是沒啥好說的高熱期了。封賞寵信啥的我打打字都累,具體見史記,反正就一路封封封賞賞賞,要緊一些的;首次出征就是四路軍隊中唯一的重號將軍車騎將軍(此時老將李廣也僅僅是雜號將軍),一路封關內侯,封長平侯,軍中拜大將軍,三子封侯,給錢給權尊崇無二沒啥好說的。
元朔六年的戰爭中,衛青麾下的趙信投降,再加上蘇建出事,「賞千金不益封」。
對比戰功來看封賞正常,之前的熱度太過頭 捧上天,這會兒子到了平緩期。
和武帝有關的,是發生了贈金事件。
【大將軍被賜千金,有個叫寧乘的人,對他說:「大將軍之所以能顯貴全是因為衛皇后,漢武帝現在很寵愛王夫人,她如今剛剛受寵所以家裡尚未富貴,大將軍可以把皇帝所賜的千金都送給她示好」(此話明顯謬誤,衛霍皆以自身能力和切實的軍功封侯。早年衛青被館陶公主綁架獲救後就已『賞賜數日累千金』;而王夫人那時已封了夫人,家裡還『未富貴』)。衛青折半把五百金送給了王夫人。而在王夫人告訴武帝這件事情之後,武帝的反應是「大將軍不會做這種事,把他叫來我問問。」】
而對寧乘,劉徹用「升遷」的形式把他調出了長安,任東海都尉。
不得不佩服政治家的老道啊。
一方面:寧乘的舉動還是蠻了點討武帝歡心的,類似於:不錯嘛教唆人給我的寶貝美人送錢。
另一方面:媽的居然敢在朝中重臣的耳邊挑撥離間,滾出長安。
而武帝第一時間的反應也可以看出他對於衛青相當了解與信任。如果武帝有心猜疑衛青,這個時候就可以治他勾結後宮;如果要讓他難堪,就可以重罰寧乘。
但是他選擇了微妙的讓寧乘遷出長安。
結合之前的郭解、主父偃,很明顯劉徹對於大將軍的希望是「不群不黨」,倚仗皇恩,同時也相應的給了他極大的信任與了解
從此到元狩四年,衛青沒有出戰。一般認為三個原因,①趙信熟悉衛青的打法,事實證明也是這樣,趙信提前安排匈奴做了撤退,導致衛青效率下降②霍去病出師,斬殺有生力量的路數複合當時漢軍出擊思路③衛青身居高位,怕封無可封
元狩四年漠北大戰後,衛霍加官大司馬,居內朝之首。
兩年後霍去病因病去世,衛青為唯一的大司馬大將軍,直到去世一直是內朝最重要的人員。(本來想說內朝之首,但是武帝內朝不明確,這麼說難免會被鑽空子)
有人因為漠北後漢武的不封賞而認為漢武冷落衛青,並不存在切實依據。漠北大戰衛青打得很漂亮,但是從結果軍功來講,的確不足。而漢朝又以人頭數論賞(也就是守城型李廣難以封侯的一部分原因)。另一方面,武帝這個時候也的確沒啥好再給他了啊……上千上千的金子 萬戶侯 一門五侯 還能咋給啊,大司馬這個內朝加官也是劉徹想了好久鼓搗出來的好伐,真封無可封對於臣子來說很可怕的。
一:衛青尚長公主。沒有人會在打壓人的同時又讓他娶公主的。娶公主只會讓衛青的地位更穩固,與皇家的關係更密切
二:天子出行,大將軍驂乘。
三:關於兒子失侯:那時劉徹為了給打仗省錢,一口氣削了160個侯= =把上林苑的魚都拿出去賣了,還用自己的私庫補貼軍費,真的是缺錢。削掉衛青兒子兩個奶娃娃裡帶來的侯很正常了……
四:霍去病死後衛青是唯一的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是為了削弱丞相、配合內朝而設,重要性不用說了。
衛青死後數十年間,漢武帝再未置大司馬,再無大將軍。直到臨死之前才把這一職位給了託孤大臣霍光
@石頭 說得言簡意賅。
查《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與劉邦的關係經歷了如下階段:
1、韓信去楚歸漢,任治粟都尉、大將軍,劉邦為漢王。此時二人的關係為:君臣。
2、漢四年,韓信請漢王劉邦立假王(假者,借也,意為臨時、權宜設置的官、爵)以鎮齊地,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此時二人的主要關係變為:諸侯(王)與諸侯(王),前者為主,後者僕從,猶如今日的美國之於以色列。
3、漢五年,漢王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二人關係同上。
4、漢六年,漢王劉邦破項羽,即皇帝位。此時二人的關係為:皇帝與諸侯(王)。漢初的皇帝本質上是天下共主,所以漢皇帝和楚王的關係仍舊近似先前漢王與楚王的關係。
5、漢六年,高皇帝廢楚王韓信,降格為淮陰侯。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漢初的皇帝與諸侯王猶如美國之於以色列,皇帝與列侯(當時尚名徹侯)的關係則猶如美國之於加州。所以此時二人的關係恢復為:君臣。直至韓信被殺。
衛青、霍去病與漢武帝的關係簡單得多。衛青的身份先是外戚,後是外戚兼重臣(大司馬大將軍);霍去病的身份同樣如此。他們與漢武帝的關係始終是:主僕。
為什麼我用「主僕」而不用「君臣」,因為後世稱為「內朝」的大將軍府(相對於丞相、御史大夫領導的「外朝」)始於衛、霍。
* 漢初諸侯王與漢朝的關係,用今天任何一種國際關係比附都不全面,我舉的美國-以色列的例子,自然也不盡然,為求形象生動不得不爾,大家姑且看個大概吧。
————————
15.8.3 第一稿
劍懸頸上和劍握手中的區別
劉邦的榮辱安危系在韓信手上,資治通鑒:"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
衛霍就不同了,他們的榮辱得失全靠劉徹動動嘴皮子而已劉韓,集團公司的老大與集團公司中最牛逼的業務公司的老大的關係,韓的有很多機會踢掉劉做董事長的,韓厚道,被劉搞死了。
武帝的兩個舅子類似公司業務部門boss職務。但是這個業務部門基本上是公司所有資源的輸出口。推薦閱讀:
※如果卫青霍去病没有那么早死,巫蛊之祸可以避免发生呢?
※衛青為什麼能年紀輕輕當上大將軍?還能成功消滅匈奴?現在社會和衛青年紀相當士兵為何沒有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