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馬伯庸不談談國家的問題?

比如出了中國什麼事情。他能否引發大眾的思考?


其實題主可以參考一下親王的《新海瑞上書》。可以看出一些親王對現在這種所謂的討論國家大事的態度。他應該是對現在這種不就事論事,互扣帽子,煽動輿論,屁股決定腦袋的討論風氣很失望吧。


馬伯庸: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


馬親王作品有著較高的智商准入門檻。。。。。


為什麼馬伯庸一定要談國家的問題?當公知從來就不是體現才華的充分條件。


這篇不是么?新誌異之四:潭生 - 異教徒告解室 - 知乎專欄
這篇不是么?新誌異三題 - 異教徒告解室 - 知乎專欄
這篇不是么!?!??!梁武帝的委屈 - 異教徒告解室 - 知乎專欄
這篇不是么?高力士很忙 - 異教徒告解室 - 知乎專欄
這篇不是么!?!?!?馬伯庸的《新海瑞罷官》,看完發人深省!_ac米蘭吧

題主你能不能學會一下先判斷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啊,知乎裡面就有一大堆都不看。當然也可能是題主看不懂,不知道這些和國家有關,那我實在很遺憾。

最後,就算他一篇都沒寫過,我倒想問一句:他為什麼一定要談啊


有很多我喜歡的作者政治傾向和我嚴重不合,不巧大部分還很喜歡為自己的觀點搖旗吶喊,結果他們的作品哪怕和政治觀點無關我也不再想看了。演員也好作家也罷,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最好不要通過自己作品本身之外的途徑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這是對喜愛自己的讀者負責。


親王的這篇《箱中吏》不會沒人看過吧?
京城有一位李生,他一人獨居,每日以玩電腦為樂。
有一天,李生外出遇雨,返回取傘,聽到卧室里傳出喁喁的聲音,像是蚊蟲飛過一樣細密。李生非常奇怪,打開門以後,聲音就消失了。這樣的事情重複了幾次,請基督堂的牧師來做法事也不能去除。李生心中十分憂慮,鬱郁不得舒展,病倒在床。
李生的朋友柳子明來探望他,聽說了這件怪事。柳子明說,君子只要行事沒有愧疚,又有什麼好怕的呢?他讓李生躲去別的房間,自己藏在窗帘後面。很快又有喁喁的聲音傳來,柳子明一下子跳出來,大聲呵斥,看到一個影子從風扇口鑽進了電腦機箱。
柳子明取來工具,把機箱打開,發現在硬碟和網卡之間坐著一個小人。小人身高只有兩寸,頭上有仙鶴一樣的白髮,穿著皂色的吏袍,手裡拿著一把短劍。小人如常人一樣整衽行禮,口吐雅言,自稱叫做箱中吏。
柳子明問它的來歷,箱中吏說,古時灶中有王爺,可以記錄家中善惡。今人多追求機巧,皆用煤氣或電灶台,王爺無處藏身,只好派了小吏在各家的電腦機箱里,履行灶神的職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倘若有人訪問什麼有傷風化的站點,或者說了朝廷避諱的字句,它就會用短劍斬斷網線。長此以往,百姓就會嚮往高尚的風氣,得到教化。
柳子明連忙又請教喁喁怪聲。小吏嗤嗤冷笑,說之前李生擅自議論康王之事,論律當斬網線,喁喁正是磨刀的聲音。柳子明拿出塘報,說康王已然伏誅。小吏大叫一聲,就此消失了。李生的病很快痊癒,家中再也沒聽到過怪聲,只是上網還不是很順暢。
聽到這件事的人都感嘆說:「哎,器物可以化靈,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啊。」


親王其實是說過一些時政話題的,可惜措辭嚴謹,語氣平和,發現自己沒搞清真實狀況也會及時澄清,可能不太符合預設立場的人的政治需要。
何況他也沒什麼立場和義務「引發大眾的思考」,這麼捧簡直是在堵親王的嘴,他又不是上帝能一手掌握所有真理,哪天犯個錯說「我真是對你太失望了還著名作家呢」估計也是這群人,而真正的大眾每天琢磨怎麼能活下去已經很費力了,有錢有閑有追求的人自己也長著腦子用不著誰引發,把一個人畜無害的瘦弱少年強行捧到不應有的位置,題主用心險惡喲-V-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興趣使然的分割線。。。。。。。。。。。。。。。。。。。。。

@馬伯庸 。這是他的文章。

最近宿遷市委書記仇和的激進式改革在網上傳播的沸沸揚揚,人們都習慣了關於國內官場顢頇腐敗的報道和千篇一律歌功頌德的宣傳,猛然看到這麼一篇鮮明無比的事迹和這麼一位有個性的官員,耳目都為之一新。

關於仇和先生的改革具體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這個我不敢多加置喙;宿遷我從來沒去過,不曾做過細緻調查——就算做過調查,也絕不及執政已經八年的仇和先生了解多。我沒資格對這些問題對他做紙上談兵式的批評。不過,始終卻有一個想法在我腦子裡縈繞,那就是:如果——我是說假如——仇和先生是貪官,那麼宿遷又會是怎麼一番景象。

縱觀他的施政履歷,仇和的改革措施比如國有企業全面改制,幾乎都是在一片反對聲中銳意前進,無論是同僚們的反對還是老百姓的抗議都不能阻擋他的決策,他就是宿遷絕對的權威。那篇報道中也提到說:「爭議伴隨了他施政的全過程。但他一直隱於幕後,面對媒體的質疑,從未試圖去公開解釋。」更典型的是這一句沐陽官員的評價:「……大家敢怒而不敢言,他是縣委書記,又是市委常委,地位特殊,告狀都沒用。」

這種風格,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慕綏新、馬向東在瀋陽、程維高在河北、田鳳山在黑龍江又何嘗不是如此「自恃位高權重,獨斷專行」?唯一不同的是,慕、馬、程、田等人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仇和卻是為了宿遷的發展與老百姓幸福。他們同樣是獨斷專行、一手遮天,方向卻是背倒而馳的。

我們在感嘆宿遷老百姓幸運之餘,又不禁會想:假如仇和是一個貪官,只愛金錢與權力,那麼宿遷又會怎樣?那篇報道里提到這樣一件事,1996年仇和為給沐陽全縣修通公路,下令每一樣財政供養人員扣除工資總額的10%到20%做為建設費,全縣大嘩,但都無可奈何,這項工程最後還是強行上馬——當然,這對老百姓和全縣經濟是一件好事。但是,既然仇和可以排除一切干擾來造福百姓,沒人能夠組止;那麼假如他完全是為了自己私利打算,而且又仍舊保持著他的鐵腕風格,那麼宿遷又有誰可以阻止他魚肉百姓?

就個案而言,仇和是一位清官、好官,有著官場上不多見的勇氣與魄力,值得我們尊敬。但就整個系統而言,卻暴露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除了銳意改革以外,宿遷給予我們的另外一個啟示就是:中國仍舊沒能走出「人治」的傳統陰影。老百姓的福祉與官員施政質量仍舊完全取決於領導人本人的品性與素質,而無法從制度上加以保證。換句話說,現存的制度不能阻止一名官員造福社會,也不能阻止一名官員為害一方。貪廉與否,全在官員一念之間,整個組織結構卻難以發揮高效率的防範和監督機能。

仇和並不是神,他也可能犯錯,也可能腐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監督與群議制度加以限制,很容易會因為缺乏足夠理性的決策導致災難。不要忘記,中國不光只有一個宿遷,而誰能保證全國數百個市都能有象仇和這樣的官員?又有誰能夠保證全國數百個市的領導階層都可以保持連續數屆的執政智慧都維持在水準以上?

仇和的出現,只是個別現象,他的個人品質決定了他的一切作為;換了另外一個人,在同樣的環境下也許會出現另外一種效果,甚至完全相反的災難——想像一下慕綏新在宿遷的話,會是如何。而做為一項制度,卻需要營造出一種擁有在長時間內保持決策階層理智的環境;說的簡單點,就是無論誰在位,都保證鬧不出多大妖兒來。

對仇和的報道,實際上是攙雜著相當強烈的「清官、明君情結」在裡面,大有「仇和不出,奈蒼生何」的味道。這是一種傳統的、樸素的百姓情結,我們不能苛責這種想法,因為在一個缺乏監督機制的制度之下,老百姓們難以奢求更多的東西。在封建王朝時期,最高統者的素質靠的是皇室的遺傳基因,民生與政治清明程度全都要靠老天爺是否開恩讓皇太子基因突變;若太子是明君,則檄天之幸,若太子昏庸,也是無可奈何,沒有霍光的魄力,哪個敢去彈劾皇帝?
唯一算是深入基層的只有「大誥」,但那東西除了洪武年間有點法律效力,其他時候都形如廢紙,於是老百姓也沒別的辦法,只好聽天由命,只能禱告上天開眼,出個明君、清官,實質上這無異於去買體育彩票並期待著自己能中個大獎。

「清官」值得肯定,但是「清官」往往也是個包袱,它讓人們過於注重領導者個人的品質因素,將注意力放在「清官」本身的作為,而忽略了制度和大環境上的缺失。就好象一個想致富的人,整天夢想著能抽到頭獎,卻忽略了其他幾萬張自己更有可能抽到的廢票。事實上,與其寄希望於憑運氣一次抽一百萬,不如每個月腳踏實地地賺上幾千塊。制度也是如此,與其寄希望於上上的「清官」的出現,不如靠監督與群議機制來維持整個體系的「中等」水準更有意義。

宿遷讓我們看到了仇和的大刀闊斧,瀋陽讓我們看到了慕綏新的腐朽貪婪;在這兩個人的背後,清楚地顯示出了現存體制結構上的不穩定性——靠領導幹部的人品,而不是靠組織內部的制約。這對於我國政治體制的改革進程,有著相當重要的啟示,希望不要只是僅僅解讀了其中的「清官」思潮就完事了。宿遷和仇和所承載的意義,要比表層事件深遠的多。

由此想到《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揭示了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國家的富強與長治久安,並非是幾名明君清官就可以解決,重要的是制度。成者,制度之功;敗者,制度之罪」。」

誠哉斯言。

。。。。。。。。。。。。。。。。。。。。。。。。。。。。。。。。。。。。。。。。。。

首先,我是偶爾黑他的。

查這篇文章,說是寫於2004年。如果他真是80年的,那他當時24歲,多適合談這些的年紀啊。他現在有老婆孩子了,有些話只能委婉得說了。其實,他大概也知道自己說了也沒用,無論大聲還是低語。說大聲點,全部身家賠進去。

再者,這些談來談去,也就那些沒用的廢話,一句話:幾百萬條槍往那一戳,就是真理。

我覺得他的文章,就我看過的而言,還是很有趣的。特別是一篇科普「德性」的文章,相當不錯。

他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並不具備鐵肩擔道義的勇氣,也不需要。


我們社刊記者之前對馬伯庸進行了採訪,過程中談到了他的慎言的問題。
以下M指代馬先生。J代表記者。
J:親王您好,請問我介意這樣稱呼您嗎?
M:不介意,只要你不祥瑞就好。
J:我們剛得到消息,看到您已經辭職,這是為了撰寫《古董4》進行的準備嗎?
M:這本書已經在我的計劃中了,不過辭職和改事並無聯繫。
J:新書預計會在什麼時候上市?
M:快了,我已經完成了整體的構思。具體日程還不能泄露。請大家等待我的好消息。
J:能夠給我們劇透一下新書的依稀內容嗎?非常感謝
M:%¥#*(%#*(%@¥------#¥(¥#(%#%#
J:謝謝,果然愛非常精彩,我一定推薦我的奶奶一起看。她很喜歡您的書。
M:好的,到時候我把我的新書送給她做百歲生日禮物。
J:我奶奶60歲。
M:...我儘可能寫的快一點.
....
....
....
J:我們觀察到馬親王在時政問題上一直比較低調。平常一般會比較關注哪方面的動態呢?
M:其實我還是比較關心時政動態的,比如%¥#*,比如#%#¥#。如果你留意微博,我們也會恰當的表達一些合適的觀點。但是我們要考慮一些社會影響,說話很容易,但是糾正很困難。比如有轉過一些被誘導的微博,雖然之後進行了糾正,但是很明顯的轉發量沒有之前的高。 所以不成熟的內容我們還是要謹慎一些。
J:是不是會考慮到您的讀者群有不同的政治傾向,發表政治意見會流失部分讀者
M:從商業角度,因為因為政治意見會流失讀者,也會有因此而加入的腦殘粉,腦殘粉帶來的商業利益可能更大。所以呢,我們更多的還是在於社會責任感,好好做一些能做的事情,少談一些主義。


以上內容來自我們烏有社刊的特別報道,後續我會提供鏈接。


他怎麼不談?談的你沒看出來罷了。和冷哲差不多。


事實上,馬親王的各種戲說,是對歷史的側面評價。
你看出來多少,就是多少。認為是與國家問題相關,就相關;無關,就無關。

無論如何,不構成馬親王危害國家安全、顛覆國家政權的任何證據。
我猜,這是馬親王選擇這樣為人處事的原因。

以上。

————————————————————

看到有些人提到「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最好不要通過自己作品本身之外的途徑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這是對喜愛自己的讀者負責。」,我又忍不住了。
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他為什麼要對讀者負責呢……讀者過讀者的生活,作者過作者的生活,他們的交集在讀者購買作者的上一本書上——這之後,以為你們兩者有直接關係的,都是某一方的一廂情願。比如說,我以前也買了一些余秋雨的書,後來也因為他的一些言論,最終發現他沒啥水平。但我可不需要他對我負責——讚美偉大的市場,讓我成為自己的保障。一個陌生人,也不是我選舉他成為「作者」的,憑什麼我要他對我負責?


難道你們不知道親王白天是朝廷心腹,晚上是朝廷心腹大患嚒?
這種特殊身份怎麼能隨便討論國事吶!


李嘉誠為什麼不給我10億?比爾蓋茨那麼有錢為什麼不開一家中餐館?馬伯庸為什麼一定要談時政?


這年頭,似乎出了名之後談談國家大事,罵罵政府,就成了胸懷天下的民主鬥士了。說到底無非是宣傳自己。
親王不走歪路子,而是拿出實在的東西來的,這種人很多,從不多談,但依舊很多人喜歡,穩穩噹噹的才是正路。
說實話,微博上天天攻擊政府的那幫人里,不少跳樑小丑。


怕把國家祥瑞掉(大霧)


親王有本小說叫寂靜之城

前段時間那個誰誰誰給親王扣了頂輕佻五毛的帽子……
天可憐見啊 親王也五毛了啊


你想聽什麼?


十年前就寫下《寂靜之城》的人, 居然會被後輩指摘為「不談國家大事」 「不能引發大眾的思考」


勿談國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馬伯庸的《新海瑞上書》?
馬親王要來學校開講座,請問要簽名的時候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馬伯庸是怎麼紅起來的?

TAG:馬伯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