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不是康熙隔代指定的皇帝?
弘曆並不是康熙唯一喜歡和培養的孫子,康熙的很多孫子都在宮裡培養過,而弘曆還是雍正【主動推薦】給康熙才得到見面機會(出處見最後附註)。比如,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的兒子都曾培養宮中,其中八阿哥兒子弘旺56年3月「內廷行走」,【時年9歲零2個月】。【而十四阿哥的兒女,也得到了康熙的特別關愛.內容見後】
【弘曆首次見到康熙是快滿11歲】,還是四阿哥自己主動推薦才得到和康熙的見面機會。這似乎反而說明了康熙當時屬意的不是四阿哥。因為四阿哥那時已經45歲,子嗣比十四阿哥和三阿哥都單薄,對比八阿哥兒子9歲零2個月就進宮培養,如果四阿哥是儲君,而康熙又對已成年的弘時並沒有任何特殊關愛的情況下,不應該早點留意小的那幾個兒子嗎?十四阿哥嫡子從小就承歡祖父,而出征後其餘幾個兒子更都得到康熙【主動留意和特別關愛】,而弘曆在61年4月才由父親推薦得見康熙,而雍正其他兒子包括長子的待遇更都比不上十四阿哥三個兒子的待遇,【難道儲君的兒子們還不如大將軍的兒子應該早點和主動受到康熙關注嗎】?
【康熙對十四阿哥兒女的關愛和培養】:
1. 【十四阿哥嫡子弘明「幼侍內廷御前」。】(出自弘旺著書:《皇清通志綱要》 ) 註:御前是皇帝面前之意。幾歲的小孩在御前,肯定是皇祖想看看孫子玩玩孫子啊,幾歲的皇孫在御前難道是當侍衛太監太醫去的么,囧。
2.十四給康熙的奏摺里說自己兩個兒子常常在康熙身邊,就像自己在康熙身邊一樣
2. 【康熙帶十四的兩個兒子去熱河避暑山莊,又帶十四三個兒子去木蘭圍場教養;精心操辦十四兒子的婚事,還打賞十四阿哥的幾個女兒不少銀綢】(以上出自康熙朝滿文硃批全譯一書,涉及的具體奏摺請見下,奏摺在書中的編號已附)
3399 胤禎為受賞等事謝恩折
康熙五十八年五月十二日
臣胤禎謹奏:為謝恩事.
自臣家寄信內開:【皇父仁愛愛臣弘明.弘階,攜往熱河,諸項食用之物均次第賜、】又將臣之妻兄羅蔭泰之女許嫁弘明,對臣女嫁妝又施恩賞。臣聞之。不勝喜悅。惟謹遵皇父訓諭.益加誠篤效力。
3472 胤禎為諸子受皇上多方照顧謝恩折 康熙五十八年十一月初六日
臣胤禎謹奏:為謝恩事。
九月十六日,皇父仁賞二皮箱、二蘿筐木蘭鹿尾、鹿肉抵達,臣謹受領,謝恩,共分飽餐。
再,護軍甲喇章京欽丟、藍翎斯明等前來,聞皇父聖顏容光煥發,身體結實,即似臣等親見,甚是歡悅。又聞得,【皇父仁教我子弘春、弘楷,攜至木蘭圍場,為弘明娶妻遣送京城,皇父諸事思慮周全,特遣侍衛、巴雅喇等送來。又聞皇父所之匾額、對聯,賞懸新房婚娶。】等語,臣喜不自勝,無奏言表達,況即弘明如何仰報皇祖父如此關懷之殊恩。
(後略)
3322 胤禎奏為長女婚配謝恩折 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十九日
臣胤禎謹奏:為謝恩事。
臣之諸子問好之家書內稱,【皇父連續施恩以綢銀賞諸女兒】,又聞將臣之長女許嫁成袞札布,感激涕零,於佛前叩謝皇父外,亦無奏語表達。惟皇父如此操勞施恩,臣為不能暢舒聖懷,甚感羞恥。為此謹奏。
3381 胤禎為蒙賞等事謝恩折 康熙五十八年四月十六日
臣胤禎謹奏:為謝恩事。
臣三月初五日之請安折,於四月初二日到、臣所差請安之侍衛、太監等,初七日到。皇父訓諭,及皇父設計之火鐮荷包、鼻煙壺、諸式荷包、筆墨、皇父佩戴之千里眼鏡等物,恭謹接受,至日落詳細欣賞。從臣家信內悉:【皇父又屢施鴻恩,臣之長子弘春婚娶之時,筵席、服飾等項,均照弘升(註:恆親王長子)婚娶之例賞之。賞三座房子,挨次整修,】皇父均盡心施恩。又將大女逾格封為縣主。不止臣之子女每日蒙受皇父仁恩,又陸續聞臣所差之太監,均蒙受皇父恩賞。(後略)
3409 內務府奏為籌辦弘昉等阿哥婚禮事宜折 康熙五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內務府等部謹奏:為請旨事。
竊查,先和碩雍親王之子弘時阿哥娶妻時,初送定禮宴物品、筵宴、宴席。搭涼棚、高桌擺銀器、備戲、執杯盤官員、柏唐阿,抬桌護軍、揀派婦人等事,俱由和碩雍親王府籌備揀派、大臣、侍衛、官員等聚宴,交付禮部。指引所行,由內務總管府大臣酌情遣排掌儀司官員、飯茶頭目、清茶房大太監、禮部大臣、官員等在案。
今大阿哥次子弘昉阿哥,和碩恆親王四子弘昂阿哥,【十四貝子次子弘明阿哥娶妻,初定送往筵宴物品、筵宴、娶妻宴席等事宜,俱照弘時阿哥(註:雍親王長子)娶妻之例可也】。為此謹奏。請旨。
【硃批:既然弘明之父不在府內,前往軍營,諸凡物品俱由宮內籌備。余依議】
以上可看出,十四兒子們與康熙的相處方式是康熙總帶在自己身邊,去熱河避暑山莊,去木蘭,經常見面,皇祖皇孫其樂融融,弘曆也一樣,這才是本質。而十四兒子們是否由「妃子幫忙照看」過,資料不明。有人強調非要讓妃子幫忙照看才叫做「撫養宮中」「恩寵迥異他人」,康熙親自帶在身邊去避暑山莊去木蘭等等卻不算,這就是本末倒置啦。
退一萬步說假設人家待遇真不如弘曆,問題是為什麼康熙61年4月之前四阿哥這個儲君僅有的幾個兒子弘時弘曆弘晝當中任何一個連不咋樣的待遇都沒撈著啊?
這裡也貼一個康熙對三阿哥兒子關愛和培養記載:
1. 三阿哥嫡子弘晟受封世子,在康熙末年擔任西北軍事議政大臣兼管理火器營署理前鋒統領。是成年孫子中最受重用的一個(弘曆長大如何還未知,而誠親王兒子明顯是康熙既喜歡又肯定其能力才能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
2. 三阿哥另外有一個兒子弘曦康熙57年放在十四身邊學習去了。
然後關於弘曆算命的事情,我看過算命的原檔,【上面只有算命先生的話,並沒有康熙的批語或任何表示這是康熙找人給弘曆算的命】,弘曆後來回憶各種點滴也完全沒有康熙給他算命的事情。所以這個存疑,(沒準是雍正自己給弘曆算的,雍正自己倒是有不少為臣下算八字的記載,呵呵)。除非是康熙覺得弘曆非常有天子像,來算弘曆的八字。
附註:
乾隆是雍正請康熙到他花園賞花時乘機推薦給康熙的結果。
乾隆在一首詩的自注中寫道::「康熙壬寅(康熙六十一年),【皇考】敬奉皇祖臨幸觀花,慈顏有懌,因於燕喜之次,【以予名奏聞】,愛撫備至,是為承恩之始。
嘉慶在其兩首《牡丹台》詩中也提及乾隆是雍正推薦給康熙,康熙才留意到的。「康熙壬寅春,皇祖以花時恭請皇曾祖臨幸於茲,時皇考年十有二(註:虛歲),皇祖以御名奏聞,當蒙皇曾祖恩卷。」
有人認為康熙親自帶十四的兒子們去熱河木蘭親自教育還是比不如弘曆待遇,覺得弘明幼侍內廷御前還是不如弘曆待遇,退一步說就算人家待遇真不如弘曆,問題是為什麼康熙61年4月之前四阿哥這個儲君的三個兒子弘時弘曆弘晝當中任何一個連不咋樣的待遇都沒撈著啊?不是。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在世的最後一年才第一次見到當時11歲的弘曆,而康熙六十一年,九子奪嫡的皇權爭鬥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孰勝孰負,究竟由誰繼承大統,統治大清帝國六十一載的康熙帝怎麼可能因為一個短暫相處的11歲的孫子就決定傳位於他爹。
乾隆心中相當敬愛自己的聖祖爺爺,登基後漫長的年月里也經常懷念與祖父相處的其實極為短暫的時光,向世人誇大自己是聖祖最鍾愛的皇孫。以乾隆的性格和作為一個皇帝的身份開看,如此「吹噓」也不奇怪,不過,確實有誇大的成分。
康熙喜歡雍正才會關注其子, 乾隆曾自言,自己之所以被康熙養育宮中是因為康熙寵愛其父,所以惠及其子,:「孫臣年甫弱齡,性復鈍魯,顧特被恩寵,迥異他人者,豈非我皇祖推愛我皇父之心,比諸孫有獨摯乎! 」只能說弘曆的八字可能使得本就傾向於胤禛的康熙帝更加堅定了其想法。康熙帝會表現出對弘曆的喜愛,但是是否指定其為胤禛的繼承人並沒有史料表明,因而一切結論只能是猜測。乾隆不憚繁瑣的記載了他和康熙的點滴回憶,康熙對他的疼愛欣賞,以及給予他所有賞賜。他甚至還將皇祖御賜之物專門於一處收藏,親自題識寫明來由。而從留下的資料來看,康熙帝也僅僅有過稱讚弘曆「福過於予」,譽其母為「有福之人」的「暗示」,此和乾隆帝稱雍正繼位元年僅賞賜其祚肉猜測彼時聖心默定於自己的情形頗為相似。此外康熙帝沒有封弘時為雍親王世子,或許就因為當時已鐘意胤禛,是以不想給他留有繼承人問題的矛盾也未可知。當然弘時之品行,其父早已對其不滿,自然也難入康熙帝法眼。如果康熙帝早已鐘意胤禛,而又礙於其子嗣艱難,長子不成器,因此才留意其其餘子嗣,得見弘曆如此,大感快慰吧。畢竟是對其感興趣,才會產生看其八字的想法吧,而後面的稱讚,顯而易見是越看越順眼的表現么。
補充:
內庭行走、幼侍內廷御前,與撫育宮中含義不同,前二者滿漢大臣侍衛太監御醫等皆可謂之。
弘旺通志綱要雖說自己內庭行走,弘明幼侍內庭御前,但卻從未有親自撫育宮中之記載。所以言他們先於弘曆入宮培養缺乏證據,不實。而皇孫到一定年齡擔任一些職務為國出力,亦是常理,不懂將二者混淆是何意。
須知弘曆不僅隨侍康熙帝,更重要的是蒙帝親自於宮中撫育,並讓自己的妃子來照顧,貴妃佟佳氏位份貴重,和妃瓜爾佳氏深受寵愛,規格非常高。彼時弘曆已經十一歲非常懂事了,皇帝讓兩個妃子來撫育,顯見提攜之意。是以康熙帝對於弘曆的重視迥異於諸皇孫,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是雍乾過分自誇,還是有人偷換概念,這是不言而喻的吧。
弘曆跟隨康熙於宮中、熱河、暢春園行宮長達半年之久,居暢春園時賜居澹寧居,而前殿即是聖祖御門聽政之所。
弘曆彼時尚在襁褓中,故而不得見。胤禵出征後,為了照顧前方戰事,故恩遇賞賜,攜其子於木蘭,至於初次見面於何時則不詳,忖度或於萬壽盛典之時亦未可知。然帝並未將其撫育於宮中。
且需要說明的是弘旺為胤禩獨子,弘明、弘暟為胤禵的嫡子。而弘曆呢,上有庶長子的弘時,其母為雍親王側福金,康熙帝沒有冊封弘時為世子,不過清承明制,如果親王年滿五十而未有嫡子,庶長子可以立為世子,那麼弘曆作為庶出,且其母不過是雍邸格格,他以怎樣的方式才能給覲見康熙帝呢?總不能自己蹦躂過去吧,是以胤禛於皇父幸園時將其奏知康熙帝知之,不過走正常的流程吧,胤禛奏請是一回事,康熙將其帶入宮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作為庶出,越過他的兄長,能夠得皇祖如此重視,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應該不是,中國自古以來沒有過爺爺任命孫子當皇帝的。就算有,等老皇帝死了,新皇帝也還是能夠廢太子。乾隆之所以能當皇帝是因為雍正認為弘曆能夠將他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等新政執行下去。當然,弘曆本身確實很有能力,而且雍正只有三個兒子,弘晝和弘時都遠不如弘曆。
康熙本身確實非常喜歡弘曆,晚年還把弘曆接到皇宮裡親自培養。要說弘曆被雍正立為新皇帝與康熙喜愛弘曆有關倒是可以理解,但是決不會是康熙授意的。二月河的小說幾乎沒有任何歷史價值,比三國演義還小說。
難道不是借古諷今?
是中央決定的
沒有史料可以證明這點,康熙晚年並非只喜歡弘曆一個孫子,且作為一個老人喜歡小孩子也很正常,一定要解釋成愛屋及烏過於牽強。如何隔代指定,康熙如何能知道乾隆能活到即位的時候,這些都是後來人出於某種目的杜撰的,不能盲目採納。
首先,在我看來原定繼承人應為十四子。
因依祖訓,顧命受詔大臣應有四位,及帝崩殂,實際上接詔的只有隆科多一人,帝以其無派系黨爭之切,託付重任並掌京內兵符,但此人實為胤禛一系。其次,十四子胤禎已實授大將軍印,代帝親征,依帝心性,斷不至亡裂家國於此。甚至,在胤禛晚年後的&<大義覺迷錄&>中亦可見一斑。
若此推論成立,則乾隆為隔代的可能性極低。
不是,乾隆那個基本上是偽造的,清史學界有過共識的。
乾隆當上皇帝後會誇大康熙對他的讚賞
咳咳,我感覺雍正當皇帝都是沾了乾隆的光。。
如果他真有那麼傳奇,康熙第一次見面就感覺到他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感覺他是大清的未來,冥冥中有什麼力量守護他。
真真辜負了你祖父的期望啊!
參見歷史感覺乾隆也就那樣。
論私德,大興文字獄,毀書無數,一個殘暴多疑不過分吧,你鞏固政權,康熙就不鞏固了嗎?他怎麼很少走這種極端?
論文采,乾隆一個人寫詩就超越了全唐詩,愣是沒一首出名,這早就是笑料了,收藏的各種書畫名帖,因為乾隆藝術品味的低劣,在留白出幾乎蓋滿了乾隆印章,更被後人罵。
軍事成就,好像沒有。
政績,這點最重要,雍正留下的國家財富幾乎敗光,乾隆下江南的奢侈先不說,乾隆最後死的時候,正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的時候。
乾隆最多就算是中常之君,傳奇故事裡面什麼康熙第一次見面就感覺這孩子非同尋常,這個高度評價肯定是當不起的,在康雍乾裡面他是最差的一個。正如明朝的仁宣之治,其實也就是撿了洪武永樂的盛世底子。
傳奇故事裡面,雍正因為自己兒子乾隆才被封為太子,相當於隔代傳位,其實被說成是撿了個皇位的雍正,反倒是三代皇帝裡面最傑出的一個。
自己快不行了,老十四還在外面,已經很清楚了。
康熙手不釋卷,八字應該不是難題,應該是康熙自己就可以推出來八字,根本不需要找官員去算命,暴露皇室命理也不合邏輯。以雍正乾隆的八字功底,應該都是受到康熙的影響的,乾隆自己的說法應該是真實的,康熙應該是自己批了乾隆的八字了。
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太子胤礽的嫡長子弘晳,所以才廢立太子很猶豫,舉措失當。朝鮮李朝作為屬國番邦記載很詳細,又是李朝的內部文件,所以沒有顧慮,可做參考。
弘曆到了11歲才第一次見到康熙爺爺,你說康熙最喜歡哪個。
很明顯乾隆自己的說法不可靠,明顯是外婆自誇,為民間傳聞弒父奪位的父親雍正洗白的意思。應該不是。
一些歷史研究認為康熙晚年的優柔寡斷甚至是釀成九子奪嫡悲劇的原因之一。而雍正大帝的皇位到底是不是正統,誰又能給出非常肯定的答案。既然乾隆老爹的皇位都不一定是老爺子的意思,又怎麼會出現制定乾隆的皇位?
即使退一步講,老爺子真的有這份心,在自己還沒選好繼任者之時先替繼任者選好繼任者嗎!?
不知道正史是怎樣解釋的,有看過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裡面提到:
康熙行將就木前,為了準備遺訓及確定傳代儲君招集與張廷玉方苞,二人曆數幾個皇子後,將可傳之人圈定在了皇四子及十四子後,康熙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他們倆再好,只能有一個皇上。你說,哪個更好呢?」方包說「看皇孫。有一個好皇孫,至少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這一句話讓康熙頓開茅塞,「哈哈哈哈……朕得到了,朕決心定了!方苞啊方苞,你這句話說得好,抵得上萬兩黃金。」
不是,具體的記不清了,另外很好奇樓上那些大幅篇篇的日期地名人名你們是怎麼記下來的,佩服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是的 具體見 百家講壇成敗論乾隆上部
成敗論乾隆(上)2 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講稿閱讀
推薦閱讀:
※康熙是明君嗎?
※「雍正繼承皇位」是康熙本人的意思嗎?
※如果將光緒換作康熙,康熙會如何應對日本的挑釁?中日甲午戰爭的結局是否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