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喜歡上做一件事情?

現在很多書講了如何培養習慣, 但是有人研究過喜歡嗎?
我喜歡喝可樂,但是覺得不健康,我已經用&<習慣的力量&>上的方法養成了喝牛奶的習慣, 但是我只是習慣喝牛奶,沒有喜歡上他, 我還是喜歡喝可樂

請問各位大神有什麼研究過"喜歡"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培養"喜歡"?
有什麼相關方面的好的書籍推薦?


以前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吃冰糖葫蘆,每天放學都要爸爸買一根;他爸爸為了戒掉他這個壞習慣,有一天一次買了十根;頭兩根很好吃,可是吃到第三根的時候就厭了,第四根就完全吃不下了,爸爸也幫忙吃,兩人最後膩死吃完十根;自那以後,這個小朋友看到冰糖葫蘆就想吐。

「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脾胃」,這是我外婆常說的一句俏皮話。

喜歡也是一樣,它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情感滿足,沒有辦法從外部強加,卻很容易從內部消減。

喜歡喝可樂多於牛奶,真的只是因為可樂比牛奶好喝嗎?表面上看起來是的,因為這種喜歡天生就存在,但正是由於如此,它很容易由喜歡變為厭惡,辦法很簡單,就是反覆無限次重複,天天喝頓頓喝,你還會喜歡嗎?

我曾經問過好多人一個問題,如果現在就讓你財務自由,明天開始就不用上班,你每天會選擇幹嘛?有人會說,太好了,我終於可以有錢有時間干我喜歡做的事了。喜歡做的事?比如呢?比如逛街看電影,吃好多好吃的,去旅遊,去滑雪,去潛水,去跳降落傘。那再之後呢?再之後……實在是想不到什麼了。滑雪,潛水,旅遊,看起來是豐富多彩的,可真的當這些變成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之後,那麼它們跟你現在可以做的爬山、跑步又有什麼不同呢?你現在爬山跑步可以堅持天天做嗎?你說喜歡逛街吃飯看電影,每天這樣的生活,估計不到半年你就膩了吧。還有幾十年,你打算做什麼呢?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很多剛退休的人最容易得憂鬱症的原因吧。

絕對角度的喜歡,是很難去定義的。表面上看起來喜歡的事,其實都是可以通過反覆無限次重複,降低你對它的好感度。人類真正所喜歡的並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一種新鮮豐富且舒適的生活狀態,可是,一旦這種狀態無法持續,喜歡的事物就會變得厭惡。

人,既難獲得滿足,又怕失去追求。

有的人喜歡看乒乓球,可是中國隊老是贏,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劉翔跑了第一,又開始追跨欄,結果劉翔幾次退賽,就開始謾罵;丁俊暉打出了名氣,家長們又開始逼著自己的孩子模仿小丁模式,一窩蜂地棄學練球;恆大搞好了一隻足球隊,一夜間又多出了無數中超球迷,你會發現可能其中就有很多之前謾罵過中國足球的人。

而我從小就喜歡看國足,這麼多年也沒改變過。雖然這種喜歡遺憾時多,快樂時少,但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勝利,甚至小小的改變,我都會獲得莫大的喜悅與滿足。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我才從來沒有對這種喜歡產生厭惡。

痛快痛快,無痛不快;不經歷過波折,又怎麼能體會成功帶來的快樂,又怎麼會珍惜自己不喜歡事物的美好?

所以,喜歡無法從外部強加,卻可以跟幸福一樣,通過相對比較降低期望值來獲得滿足。每天只吃粗茶淡飯,沒有油水,沒有零食,說不得某一天,你或許就會突然喜歡上喝牛奶了呢。


我自己做了個公益組織,專門研究思維方法,其中有一篇是說這個的,偷懶直接貼過來的。雖然這裡說的是堅持,但對培養興趣愛好同樣管用

上周原點計劃接到幾位朋友的留言,希望可以聽到一些關於「如何堅持一件事情」「如何保持專註」的心得。因此本周,經過精心的準備,我們來發文啦~~

因此,關注了原點計劃的大家,如果你有什麼困難、問題或者想聽原點計劃在哪些領域的解讀,您可以隨時留言給我們的公眾號。我們會在及時回復的同時,儘快將您希望的內容呈現給大家~~歡迎留言哦!

本文觀點是基於原點計劃原創思維方式分析而來,因此本文歸屬於原點案例集,您可以通過回復字母「C」或關鍵字「堅持」來閱讀本文。

本文所使用的原點計劃原創思維方式有:《關聯思維》(回複數字「3」或「關聯思維」可閱讀)、《物理思維》(回複數字「5」或關鍵字「物理思維」可閱讀)、《目標導向》(回複數字「7」或關鍵字「目標導向」可閱讀)、《優勢就是劣勢》(回複數字「8」或關鍵字「優勢就是劣勢」可閱讀)。因此,請您務必在已經閱讀了以上文章的基礎上在閱讀本文。

如果您是原點計劃的新用戶,請閱讀「為什麼思維方法如此重要」和「關聯思維」兩篇文章,以提高您的學習效率(回複數字2、3或文章關鍵字來閱讀以上兩篇文章)。

我們為什麼能堅持做一件事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直在堅持的事情。這些事情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甚至對這些事情的稱呼也都沒有定式。比如有一些人把自己在堅持做的事情稱為「習慣」,這類人往往在某件事上已經堅持了很久很久的時間,甚至久到他早已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們之所以還在持續的做這件事,只是因為如果不做他們就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幹什麼好。還有一些人,他們把自己堅持的事情叫「興趣」,他們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且非常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

總之,無論你怎麼稱呼自己在堅持的事情,始終,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堅持的小事情。但是,你可曾想過自己為什麼會能把這些事情堅持如此之久嗎?這些你所堅持的事情,和你堅持不下去的事情,到底有著怎樣的區別?換句話說,你有真正的仔細思考過,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你可以堅持做一件事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喜好」這件事當成命中注定的。比如誰誰誰是個天生的音樂家;誰誰誰小時候就表現出非常出色的表達能力,將來一定能當外交家。我們總以為一個人會喜歡一件事情,冥冥中是上天早已的安排。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原點計劃對此做過一次調研,在調研中,我們要求參與原點計劃冬季線下集訓營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愛好」,並且仔細的回顧當年他們是怎樣會喜歡上這個愛好的。這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們非常的印象深刻。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講故事的是一個又高又瘦的女孩,她的「愛好」居然是攀岩!於是我們就非常好奇,這麼瘦弱的一個女孩子是怎麼喜歡上這麼「漢子」的運動的呢?原來,這個姑娘有一次和朋友去某個戶外主題公園玩,半路上他們看到了一個攀岩遊戲,當時女孩就和自己的朋友打賭自己是否能順利的攀上去。自然,女孩的朋友對此不屑一顧,認為她根本不可能上的去。但恰恰這個行為激起了女孩的鬥志,讓女孩決定挑戰一下。

「當時我什麼都沒想,只是想證明自己,所以我就使勁的往上爬。等我爬了一會兒的時候,我發現之前認為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上去的那個朋友的態度開始轉變了,他對我不再是冷嘲熱諷,而是開始給我加油鼓勁兒。同時當我在高處往下看的時候,我發現在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陌生人也加入了進來,他們開始照相,鼓掌,為我吶喊。正是這些行為讓我最終堅持了下來。」

「那麼你在攀爬的中途有想過放棄嗎?」原點計劃的一個成員問。

「誒……老實說,自從我開始爬之後,每一秒都想放棄。因為這對我真的太難了。但是當你爬得越高,底下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為你鼓勁兒,我想我當時只是不想讓他們失望。所以,當我爬到頂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已經愛上這個運動了。」

事實上,大家可以仔細的思索一下我們各自在堅持的事情,當初你之所以會選擇堅持它,是不是因為你遇到了和這個女孩類似的情況呢?

用物理思維分析「堅持」

聊到現在,到了我們用原點計劃的原創思維方法來分解「堅持」的時候了。當我們用物理思維來簡化「堅持」這件事的時候,大家會看到什麼?你會發現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在這件事上犯了由果導因的錯誤,我們錯誤的把一件事的結果當成了原因。

那麼事實真相是什麼呢?真相是,其實我們是先喜歡上了一件事情,然後因為喜歡,我們就會不斷的在這件事上投入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日積月累下來,就會讓我們掌握越來越高的這件事情的技能,甚至形成「我天生就適合做這件事」或「我是為做這件事而生的」的印象。所以,當你發自肺腑的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並不是因為你很擅長這件事,而是因為你第一次做這件事的時候,外部環境對你產生了正面的影響,這一切其實是這樣發生的:

當你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時候,獲得了遠超出自己預期的正向反饋(比如攀岩女孩的經歷),你就會傾向於喜歡這件事,並且能夠堅持做這件事(基於關聯思維,當我們做一件事經常能夠得到好的反饋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幸福感和這件事關聯在一起。那麼之後,即便你在做這件事時沒有得到任何正向反饋,你依然會覺得內心愉悅。所以,利用關聯思維,將幸福感關聯到你想堅持的事情上,是非常重要的培養耐性的技巧)。

同樣,當我們第一次做某件事卻獲得了非常不好的體驗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討厭這件事,並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這件事。

在這裡我必須提醒大家,請停止以極端對抗極端。因為我相信一定會有些朋友想要反駁說一個手指短粗的人是沒辦法成為鋼琴大師的,所以天賦很重要。沒錯!如果你想成為世界頂尖的大師,天賦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這裡我們談論的是「興趣愛好」。在興趣愛好面前,「天賦」只是讓人在學習效率上獲得了些許優勢而已,對愛好的養成是毫無影響的。所以,再次強調,請客觀的看待問題,不要用極端情況去反駁普通情況,那並不是賢智,那是矯情。

因此,當我們用物理思維來分析「堅持」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能否堅持一件事的根本因素,取決於我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是否持續的獲得了正向反饋。換句話說,興趣愛好的養成是可以通過合理的設計正向反饋機制來培養的。理論上,只要方法得當,我們其實可以讓任何人喜歡上任何一個健康的興趣愛好,並堅持很長時間

「堅持」的運作機制

其實「堅持」的能力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了,全世界有大量的研究機構都在試圖努力研究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培養我們「堅持」的能力。這其中最著名的嘗試,就要數對「寓教於樂」的研究了。我們希望通過遊戲的手段來改造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更喜歡學習和更能堅持學習。但是,經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大多數寓教於樂的研究,其方向都完全走錯了。

寓教於樂其實並不是指遊戲化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說,並不是你把學習過程改編成一個又一個小遊戲就算寓教於樂了)。我們不能只是簡單的看到大多數人都喜歡遊戲,就粗淺的認為遊戲好玩一定在其展現方式上,這是個極大的錯誤。通過一個例子就可以證明這件事:《魔獸世界》這款遊戲非常好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假設《魔獸世界》這款遊戲不是現在這樣一級一級的提升等級,而是三十級三十級的提升呢?也就是說,你必須持續積攢足夠自己升三十級的經驗,然後一次性的把自己從30級升到60級,一次性的獲得提升30級的屬性和天賦,你還會覺得這個遊戲好玩嗎?

沒錯,你發現遊戲好玩的秘訣了。就像天賦在培養興趣愛好中作用不大一樣,遊戲的形式其實對遊戲可玩性的貢獻,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下面,就讓我們繼續用《魔獸世界》來舉例子,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會讓我們喜歡上一件事,並能堅持一件事吧。前面我們說過了,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經過精巧設計的正反饋系統。這個正反饋系統大概要包含如下的要素:

  • 高頻率,低強度的正反饋

  • 低頻率,高強度的正反饋

  • 突發超預期的正反饋

  • 情感因素

下面,我們來分別解析一下這幾個要素:

高頻率,低強度的正反饋

這就相當於《魔獸世界》中的升級系統,每級都可以獲得新的屬性點,每2級就可以獲得一個新的天賦(當然現在已經改了,請原諒我AFK好多年……),這裡的每個獎勵強度都很低,但頻率很快。因此,高頻率低強度的正反饋決定了我們快速上手的難度。換句話說,高頻低強度的刺激越多,我們度過初期基礎學習階段的過程就會越順暢。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嗑瓜子都能磕半天,讀書卻很少讀得下去的原因。因為嗑瓜子的反饋就是典型高頻率,低強度的。

低頻率,高強度的正反饋

低頻率高強度的正反饋節奏決定了我們堅持一件事情的周期。還是拿魔獸為例,一級一級的升級估計到三十多級就會煩了。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魔獸還為我們設計了這些頻率相對較低,但強度提高了的正反饋,他們分別是:每5級換一個副本(注意,更換場景雖然能帶來新奇感的強刺激,但其也是有學習成本的。玩家在新副本中必須要學習新的環境,新的怪物,新的困境等等。這時候,高頻低強度的正反饋又起到了輔助他們渡過這個新的學習期的作用),每10級換一個地圖,每15級換一身新裝備。

於是,低頻率高強度的正反饋讓我們對一件事保持了新鮮感,而高頻率低強度的正反饋又幫助我們度過了低頻率高強度學習期的困境。因此,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實現了讓我們能夠足夠久的「堅持」一件事情。

突發超預期的正反饋

突發超預期的正反饋決定了我們的短期投入程度。比如《魔獸世界》早年間大家剛剛60級,卻都還沒辦法下MC的時候,你在野外突然打到一個60級野外掉落的紫裝你想你會開心成什麼樣。尤其當你把紫裝賣了幾千G之後的兩周,你都會對魔獸這款遊戲異常投入。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遊戲都會想方設法設計一些「意外驚喜」的原因,這些意外驚喜會在短時間內極大的幫你提高你堅持這件事的熱情。

同樣,適用於遊戲的,其實也適合於我們的生活。這就好比你是個會彈鋼琴的小哥,在某個朋友強拉你去的聚會上,你意外的露了一手自己的鋼琴技巧,博得現場的一片喝彩,甚至現場有一個漂亮的姑娘還因為你的演奏表現出了極大的愛慕之情。那你想在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件事能不能極大的喚起你對鋼琴的熱情?哪怕其實上次你摸鋼琴都已經是2年以前的事情了?

所以,意料外的超預期正反饋,能極大的喚起我們的短期熱情

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加分項。情感因素的作用和前幾種正反饋不同,在我們堅持的過程中,它並不能提供任何「功能」。但這並不代表情感因素就是無意義的。事實上如果真要打比方的話,情感因素就有點像化學中的催化劑。有了它的存在,其他幾種正反饋就會有瞬時翻倍的效果。

比如說,我身邊就有朋友出國之後,因為懷念家鄉的味道而迷戀上做飯(這廝在國內根本就是懶癌晚期,而且出國了也沒痊癒,房間跟豬窩似的,但就是喜歡做飯,你看奇怪不奇怪)。再比如說,《魔獸世界》45級在荊棘谷和南海鎮的野外PK。魔獸世界更新到後來的隨機副本,我們彼此的關係就沒有當年那麼密切也是這個原因。大家第一次探索新世界,共同成長,辛苦組隊,在戰鬥中彼此熟悉,信任的過程,就是堅持一件事情最好的催化劑。所以,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做個調查。但凡是和幾個朋友一起合住的人,喜歡上做飯的幾率是獨居的人的好幾倍,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因此,好的學習方法,往往都是團隊互助的學習方法。因為團隊互助的過程中,情感紐帶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了。

那麼,這些正反饋和情感因素的催化劑又是如何讓我們堅持的呢?事實上,在一開始的時候,高頻率低強度和低頻率高強度的正反饋彼此結合的過程是在增加我們的自信的過程。這個過程越是重複,我們就越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這件事。那麼我們做這件事就會獲得越多的幸福感,最終,我們會通過《關聯思維》將我們做的事情和幸福感關聯在一起,形成「我可以完成這件事「的自信。當這個自信突破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的高低每個人都不同,但都會有這樣一個臨界點)的時候,我們就會堅信自己「擅長」這件事,甚至會產生一種「我就是為做這件事而生」的命中注定感,這時候,你就已經喜歡上這件事了。所以,我們傳統所說的我對一件事感興趣,我喜歡一件事,我把某件事當成我的興趣愛好,其實說的就是這個狀態。這時,哪怕適當的降低正反饋,甚至提供一些負向反饋,我們依然還是可以堅持這件事的。並可以自發,自動的從這件事中獲得樂趣。我們所說的可以堅持一件事,則是指達到這個狀態。

所以我們會發現,如何讓自己堅持一件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合理的設計,讓自己快速建立起對某件事或某種行為的自信,讓自己的自信積累達到那個臨界點,你就可以堅持這件事很久了。


如何通過合理的設計讓自己堅持

在上一個部分中,我們詳細的聊了「堅持」的運作機制,現在我們來舉一些例子,看看如何通過合理的設計,培養自己堅持一件事情的能力。

那麼,為了表現出足夠的衝擊力,原點計劃的創始人只好犧牲自己上照片了。

是的,你沒看錯,左右兩邊是一個人。左邊的是原點計劃創始人神速蝸牛2013年的樣子,體重135。右邊是他2011年的樣子,體重170。如果不說,你根本就認不出來這倆是一個人對嗎?其實網上有很多類似這種減肥成功的案例,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減肥依然是一個難如登天的事情。為什麼?就是因為減肥的正反饋相對於負反饋來說,相當相當的少。也就是說,你必須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看到自己的體重只輕了那麼一點點。正是這種付出和回報的極度不成正比,才讓減肥變成如此困難,卻有如此有吸引力的事情(因為難嘛,所以成功了才越發難能可貴)。

下面,就讓神速蝸牛來現身說法,到底他是如何減肥陳功的吧。

剛才我們已經聊過,減肥最大的特點就是付出和收穫嚴重不成正比。像我170斤的時候,瘦個10斤除了稱上的數字變了之外,外表幾乎觀察不出什麼太大的變化。一直到我的體重降到150斤,身邊的人才會發出「你瘦了」的反饋。所以,減肥的特點基本有以下幾個:

  • 相對於付出,收穫非常少。

  • 見效非常慢,想用肉眼觀察出身體的變化,需要體重的大幅度減少。但體重的大幅度減少又會成倍的增加其痛苦指數,形成負循環,最終迫使減肥者放棄。

  • 極易反彈。減肥成功只是開始。我身邊有無數人成功瘦了10斤之後不出3天又彈回去。

因此,基於以上原因,我給自己制定的減肥計劃是這樣的:

因為減肥擁有以上三個非常讓人討厭的特點,因此,對於想要減肥成功的人來說,最關鍵的時間就是剛開始的每一天。你必須不斷通過各種手段為自己創造出足夠的正反饋,否則,你根本堅持不下來!

同時,除了初期的正反饋設計,你還必須讓自己的減肥能夠快速見效!因為正反饋如果沒有效果的話,就是自己騙自己,你能騙自己多久啊親。因此,減肥最關鍵的就是一開始的3個月,你必須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有變化。再結合上自己給自己設計的正反饋,你才能真的做到堅持減肥。

所以,我的自虐過程是這樣的:

因為要短期見效,因此在減肥的初期,我的減肥行動近乎瘋狂。每天3公里的慢跑+不吃晚飯的絕食(當然這裡的絕食不是指一點不吃,那你的胃就完蛋了,這裡的絕食是指只啃黃瓜芹菜等低熱量蔬菜,而且就算如此也別多吃,吃到自己不會餓的肚子疼就可以了)。同時周末還會參加戶外登山活動,比如從北京的香山走到法海寺(全程大概10多公里的山路)。在這種高強度的訓練下,我減肥的第一周就瘦了5斤。一個月下來就瘦了14斤。

於是,到減肥的第一個月結束,我已經達到可以被朋友肉眼識別出「瘦了」的程度了。這極大的幫助我建立了自信,於是,之後減肥的路途就不會那麼難走了。

而至今,我的體重已經穩定在了135左右。並且養成了長期晚上啃蔬菜和慢跑的習慣。同時我的慢跑成績也已經到了輕鬆跑完1小時10公里。我已經對減肥和健身這件事建立了充分的自信,所以,哪怕之後出現了若干次瓶頸期(減肥的人都會知道,你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重下降後,就會進入瓶頸期,短則3個月,長有可能半年,這段時間無論你怎麼努力體重都不會明顯的下降),我也可以以非常坦然的態度來面對。

總結

事實上,很多事情的客觀真理其實就擺在我們面前,但我們卻從來不會仔細的去觀察它和思考它。就好像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進而開創了物理學之前,其實地球上的每個生物都或多或少意識到了物理定律的存在,只是我們並沒有仔細的想過。堅持也是如此。

一般來說,我們會把堅持理解為某些人「與生俱來「的品質,我們會認為這些人擁有「天賦」,但卻從來沒仔細想過堅持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所以再聊回寓教於樂。原點計劃認為,所謂的寓教於樂並不是採用遊戲化的方法來表現教育的過程。真正的寓教於樂,是應該像遊戲那樣,用非常好的正反饋設計來幫助一個人在成就感中學習。

對於堅持來說,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正反饋,也就是成就感。因此,如果你想堅持一件事情,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給自己堅持的這件事的每個階段不斷的設計各種各樣的成就感。比如彈鋼琴,一周完成一首曲子,一個月辦一次家庭音樂劇會,1年內能登台演出一次(任何形式的演出都可以)。在這些精心設計的小成就感的幫助下,理論上,我們是可以讓任何人,喜歡並堅持下任何一件事情的。


原點未完待續,更多文章即將上線

PS:了解原點知識與方法也可通過原點計劃的學習中心閱讀文章。

在原點計劃公眾號中回復括弧中數字

[1]為什麼會有原點方法論

[2]為什麼思維方法如此重要

[3]關聯思維

[4]關聯創新法

[5]物理思維

[6]數學思維

[7]目標導向

[8]優勢也是劣勢

[9]商業價值觀


PS:回復案例前的字母即可了解原點案例,從案例中加深對方法的學習

[a]集成空調體驗革命

[b]O2O到底是怎麼回事

[c]如何培養自己堅持的好習慣

大家如果對我的研究思維方法的公益組織感興趣(叫原點計劃),可以在微信里搜索關注一下,文章最後順手給自己打個廣告吧。


http://weixin.qq.com/r/CUy5ofTE-KmDrbDC9xkb (二維碼自動識別)

給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打個小廣告:原點計劃是我發起的一個公益項目。項目旨在研究和推廣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我認為當今社會正在陷入對知識的過度崇拜之中。無論是教育系統還是媒體,都不斷傳播著各種各樣的知識,哪怕這些知識中的大部分都未曾被人使用過。我們已經傳播了遠大於需要的知識,但卻從未對組織知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的方法)進行必要的研究。

原點計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喚醒全社會對思維方式的重視。並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和原點計劃一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

我在知乎回答的所有問題,都是基於原點計劃研究出的思維方法的。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和轉發~~~~


關鍵是你能否從這件事里體會到樂趣或者得到好處,而這一切是你能即刻切實感受到的。

舉個栗子。

我本來是一個幾乎不運動的人。我從來都是自詡自己沒有運動神經。但是我得了一種讓我不得不運動的病……放心,不是肌肉萎縮啥的,而是重度抑鬱症。這是一種容易死人的病,我現在都記得那年寒冬,我在昏暗的房間里猶如死人一般呆坐。

為了自救,我知道了運動能容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令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身體狀況好轉起來。於是我逼著自己去運動,不為別人,為了餘生不再這樣下去。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每周一周三練腹肌,周二周四練胸肌,周三周六練背肌(這麼練是錯的,胸肌和背肌都是大肌群,一周練一次就行了)。每周三次慢跑三千米(事實證明每次三千米已經不過癮了)。

一個月過去了。我的抑鬱症大大改觀,並且身材也日漸呈現出倒三角。

我切切實實從這件事里體會到了樂趣,並且從中獲益。現在我一天不運動就難受,問題是我之前可是自稱自己沒有運動神經的人。

說到底,這裡面有一個關鍵點:反饋

而反饋又有正反饋和負反饋,快反饋和慢反饋。

啥意思?看下面。

可樂是含咖啡因和大量糖分的飲料,喝下去之後很快竟會讓人精神興奮。也就是能給人快反饋和正反饋,所以人很容易喜歡上喝可樂。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其中有慢反饋和負反饋——血糖飆升帶來的糖尿病和發胖。但這都久而久之才能造成的。

喝牛奶的作用是補充蛋白質,口感也不如可樂刺激。牛奶是快反饋+負反饋,以及慢反饋+正反饋。所以人能夠養成喝牛奶的習慣,但是不一定會真的喜歡牛奶。當然了,有很多是愛喝牛奶的,這咱另說。

基本就是這樣,喜歡一件事,就要讓自己從這件事中儘快得到正反饋。


建議大家去看一下樑啟超大爺的幾篇演講,他老人家很注重喜好的!
「為遊戲而遊戲,遊戲便有趣,為體操分數而遊戲,遊戲便無趣。
如果想為了一個目的去喜歡,可能比較困難,因為,為了完成一個目的,厲害的人可以通過自我加壓等手段以完成。所以不要有目的。題主更像是 為了喜歡這個目的而去學習如何喜歡。
真正的喜歡,目的是會被淡化嗒!可以看梵高,看陶淵明,
雖然我也在努力喜歡學習,但是在這個考好就是王道的時代真的要加油。


不斷滿足成就感。


先被陶鈞同學的回答吸引了,然後才注意到這個問題。


樓主幹嘛非要讓自己喜歡喝牛奶呢?喜歡可樂就喜歡可樂啊,又不是喜歡殺人。。。


喝可樂帶給你的是味覺上的享受,喝牛奶帶給你的是精神上健康的享受,去享受就好了。

否則,喝可樂的時候想著可樂不健康,喝牛奶的時候想著牛奶不好喝,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對於喜歡的東西,適度地去喜歡,過度喜歡一則容易帶來負面影響,二則也容易失去興趣。

對於厭惡的東西,坦然地去面對,它們一則或許有益,二則或許可以反襯你喜歡的東西。


年輕的時候,看東西總是容易絕對化,要麼喜歡得要命,要麼深惡痛絕。還美名曰愛憎分明,其實不過是因為只看到片面的世界所產生的片面想法而已,而成熟的人,使能夠海納百川的~


與樓主共勉!


一件事如果帶上了功利心,那大概無論如何沒法喜歡上了。 。。


搬運一篇文章 作者:王石
短缺帶來的幸福感
痛苦始終是痛苦,舒適始 終 是舒適。但是舒適得太久了,舒適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短缺」構成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說,你到喜馬拉雅山去,那裡什麼都是短缺的,連空氣都短缺。我們住帳篷,甚 至要男女擠在一個帳篷當中,完全不講什麼「男女授受不親」。人在短缺 的前提下, 首先是講求生存。
在短缺環境下的救援工作也 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我們如果在登山時出現危險,同時有老人和小孩被困,我們想都不想就會先救小孩,因為這是根據「平等原則」來的。老人年齡大,生存的時間比小孩長,所以 應該把機會留給年齡小的人。再者,身體好的和身體弱的,先救誰?先救身體好的,這是根據「效率原則」。因為如果先搶救身體弱的,他身體弱,在極端環境下可能挺不過去,而身體 好的人沒被搶救,也會死掉。是故,根據「效率原則」就是要先救身體好的。
曾經有這樣一個假設性問題,使男士們很為難:「如果母親和媳婦同時掉到河裡,只能救一個,你救誰?」當 然,要是媳婦不在場,就比較好回答:「救母親,因為母親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再娶。」但如果媳婦在的時候,他顯然不敢 這樣回答。但按照登山原則,這個問題很簡單,你讓我回答,答案就是:「救媳婦。」按 中國的傳統應 該是救母親的,因為「百善孝為 先」;但是按照登山 原則,要救媳婦,就因為前面說的那兩個原則。所以,在登山的時候我就說,如果在遇難的情況下需要犧牲,第一個應該被拋棄的就 是我老王。
你處在短缺 的環境中,才會懂得珍惜。比如說,你在登山的環境下生活,一個月、兩個月不能洗澡,你覺得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洗個熱水澡。但你在城市,天天都洗澡,你絕對不會覺得 洗澡有什麼親切感。但只要你一個禮拜不洗澡,在那個環境下,你一定會覺得:「哎喲,熱水淋浴太美妙了。」這個美妙怎麼來的呢?就是短缺。
再比如,我出差都住賓館商務間,那裡面一定有鮮花、水果。你習以為常了,根本不會去關心花和水果新鮮 不新鮮,甚至連嘗都不會嘗一嘗。但你如果是在 喜馬拉雅山營地,你的同伴這個時候掏出個蘋果給你,你會覺得這個蘋果的分量真是太重了。所以,短缺之下你才會發現,自己平時原來忽 略了很多好東西,你才會珍惜人們之間的緣分,你會不計較原來你睚眥必報的東西。實際上,登山給我帶來的這些感悟,才是最使我受益匪淺的。
我登6000米以上的高山,就 像吸鴉片似的,渾身通暢,會上癮。下山最多兩個月,覺得又 要進山了 。我 的腰椎、脊椎都有問題,但只要是一進山,渾身通暢,什麼病都沒有。下來之後呢,感到極其舒服,但是這樣舒服的狀態頂多持續兩個月。所以我說,登山運動實際上成了我的一種生活狀態。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危險, 環境惡劣,所以要適應它。平 常的時候,我把家裡的地下室自己改裝成了一個小的攀岩館,每天早上起來我要在這上面當20分鐘的「蜘蛛」,掛在「岩壁」上。但是這樣不過癮,兩個月之內,一定 要去登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為 的是保持狀態。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喜歡」是一種主動性的表現,不必受牽制,是由自己主觀意願決定的。「習慣」便是可以允許被動情緒存在的,也可能長期以來的慣性促使這一動作得以保持延續。
例如早上刷牙,你明白刷牙的好處,但是並非是主觀上希望完成這一動作,只是因為習慣+對你有益處這個動機,才讓你堅持下來這個動作的。
而「喜歡」就不一樣了。它一定程度上都是取決於你個人情感。並非屬於生存內需要的,而只是為了滿足你情感的需求,即使是對你並無益處甚至有害的。就像這些快餐店,每個人幾乎都知道油炸食品百害無一利,但是因為自己喜歡吃,這種感覺,是屬於自己生存需求以外的額外享受,是那種需要每天進行,必不可少的「習慣」無法比擬的。
「喜歡」的產生很簡單,來自於自我的直接感受。牛奶對於你來說只是客觀上的有益處,並不是你主觀上的情感滿足。因此很難培養出喜歡。或者題主可以嘗試讓自己享受喝牛奶這一過程,試著去讓自己滿足,也許時間久了會有改善。(本人就是這樣習慣早上天天喝比普通酸奶還要酸很多的酸奶的,現在竟然一不喝就感覺很失望。)


至於書籍我就無法推薦了。喜歡這個心理是屬於很多書籍里比較常見的分析,而且針對事與人有別,相對來說這個詞應對的面很廣很寬。


專註於這件事。喜歡、專註。有無相生。


轉載,我只是搬運工。 「 只有在你工作堆積如山時,你才可能享受閑暇。當你無事可做時,空閑就變得一點也不有趣,因為空閑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閑懶和吻一樣,當它被盜走了之後,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 傑羅姆·K·傑羅姆


喜歡和做好的順序不是那麼容易想明白,很多事你是先做好了才有興趣——《把時間當作朋友》

我的理解是在上述基礎之上,保持視角的提高,你會發現更多的事情值得去做,這是很動態的過程。當然,空想不做什麼也不行。


讓我內心平靜


想去喜歡一件事情,可以讓這件事與另一件對你巨大驅動力的事有積極的聯繫。比如喜歡的女神愛拍照,於是我開始致力於攝影技術的研究。。。


我說的比較實用,不過需要一點時間。
【先試,先去做。不試不知道。】

當你進入以後,掌握的信息更全面的時候,你會在這個大範圍里找到和自己個性、特質匹配的位置。
比如我自己原先以為的券商就是trading,買進賣出、投機哦。
後來得到了一份行業里的實習,我發現券商還能提供融資、資產管理等等服務。能給企業貸錢就相當於輸血,在我看來對社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經過體驗以後,我在不太喜歡的行業里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啦~


沒有看過相關書籍,但喜歡是一種情感的表徵,偏感性,喜歡不需要理由吧!可能是冰爽的汽水,甜味和碳酸的刺激對你的味蕾產生了一種條件性的反射,大腦分泌出多巴胺,對你有有有種愉悅感。


一直堅持下去每天做


能帶來成就感的時候


首先 你感興趣
其實 心靜
再次 堅持 比如讓自己 連續必須堅持100天 如果堅持完這個期限 如果你還不喜歡那就放棄 轉去其他方向 如果 你喜歡上了的話 它以及成為你的習慣了


推薦閱讀:

本科生該如何走出墮落?
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避免持續性信息過剩,使自己變得專註而不是被紛繁的信息所累?
重度拖延症,已經嚴重影響生活。。有什麼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來調節治療?
一個人怎麼打發時間?
如何在十年內寫出一億字的作品?

TAG:閱讀 | 時間管理 | 人生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