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大名著在國際上有什麼樣的地位?
外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四大名著的
四大名著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跟中國人的人均GDP國際排名差不多(2014年是第79位)。。。
說起「國際文壇」,無論我們喜歡不喜歡,當然稱霸是西歐美國的文壇(英法西德文在各國被引進比率最高),亞洲的日本印度都比較邊緣(一個半個諾貝爾獲獎者代表不了什麼,冰島南非瓜地馬拉秘魯也有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e65c30102v61a.html)。
以我在歐洲多年無數次逛書店和泡圖書館的經歷,中國的古典和現代文學作品在非漢語的歐洲國家的銷量極小,市面上無人問津,我去過的任何一個歐洲城市書店,根本看不到四大名著的外文譯本(連相關的縮譯本都沒有)。前幾年在歐洲獲獎的《中國農民調查》,聲名顯赫充滿爭議,我到處苦心尋找傳說中的德文和英文譯本,歐洲各大書店根本不進貨;喬良大校的《超限戰》也是,據說讓美國軍方高度重視,是幾十年來唯一一部中國人寫的有影響力的軍政圖書,但在西歐民間,我無論在市立圖書館還是大學圖書館,根本查不到此書的詞條,問管理員一臉茫然。
唯一可以在西方書店和圖書館輕鬆找到的中國書籍就是《孫子兵法》(The Art of War ),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我都見過不止一種,《道德經》和《周易》我也見過一兩個外語譯本,但總體還是比較罕見了。
在法蘭克福的一家大型書店,我好像見過衛慧和莫言的小說德文譯本,在角落裡擺著,不過在影響力方面根本沒有英美各類文學大佬的轟動性。
說實話,文學藝術影響力歷來跟本國的經濟地位息息相關,乍一問你經常讀的世界名著,絕大部分都是西歐和美國的著作,當代的國際流行小說幾乎完全被英美壟斷(中國也有些日系文學迷),英美文學贏得的粉絲無數,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包括我本人在內(最喜歡弗雷德里克 ·福賽斯的政治小說)。
有人說西方不也興起「漢語熱」了嗎,孔子學院不也遍地開花了嗎,呵呵,我只想說,那是充滿實用主義的潮流,值得欣喜也需要冷靜看待,參考近200年來中國在全世界積貧積弱的經濟、政治與軍事地位,中國文化的征服實力遠不盡人意,學漢語的老外其實內心對中國古典名著之類的未必那麼感興趣(別被星光大道那幾個洋人賣唱的忽悠了,還以為全世界都嚮往中國文化呢),起碼我接觸的懂中文的西方人,沒一個聊過四大名著話題,人家連起碼的客氣恭維都沒有,鬼佬都是來中國圈錢的,誰關心你的什麼古典名著。
其實,原屬於炎黃子孫的大部分香港人都在骨子裡瞧不起中國語言和文字,自詡為高級華人,香港貴族圈所謂名媛的社交媒體都用英文,無一例外(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5376029-1.shtml)!
前幾年在上海,「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禁用華文」遭輿論痛批」(http://tech.163.com/04/0710/03/0QTBKHJR00091537.html)!
有這麼多崇洋媚外的洋奴,你怎麼讓老外真心尊重和推廣我們的中華文化?
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是全世界第二,硬實力確實崛起的令人自豪,但我們的軟實力實在與硬實力太不相配了,看看「中國移民潮」就知道了(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374)。
你別告訴我索馬利亞、查德、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海地、辛巴威、阿富汗、中非共和國、伊拉克、象牙海岸的本國母語文學在國際上也有崇高地位?行了別猜了,這是「和平基金會」(The Fund for Peace,FfP)評選出的全球10個「失敗國家」。
你會很迷戀衣索比亞、奈及利亞、蒲隆地、剛果、尼日、尼泊爾、幾內亞比索共和國、莫三比克、查德、馬達加斯加本國人寫的最新暢銷小說嗎?別百度,你能張口說出這幾個國家的古典名著嗎?沒錯,這就是世界上最窮的10個國家。
其實,除了個別專業研究人員,請問中國哪個白領書迷會認認真真研讀埃及、伊朗和伊拉克的經典小說(有沒有中文譯本都沒準)?這些也曾經是輝煌的文明古國,他們那些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令人尊重,但現在呢?除了個《一千零一夜》,誰在乎這幾國的其他著作?
下面是四本書的英譯版在 http://Amazon.com 上的頁面。請自己閱讀讀者評價,根據銷量排名和讀者評分做出判斷,不要臆測。網路時代了,又不是什麼機密……
紅樓夢(3.9/5 星,19 人評論,暢銷排行 235,843 位)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Chinese Classics, Classic Novel in 4 Volumes): Cao Xueqin, Yang Xianyi, Gladys Yang: 9787119006437: Amazon.com: Books
另一譯版(4.8/5 星,25 人評論,暢銷排行 27,231 位)
The Story of the Stone, or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Vol. 1: The Golden Days: Cao Xueqin, David Hawkes: 9780140442939: Amazon.com: Books
西遊記(4.2/5 星,48 人評論,暢銷排行 32,690 位)
Journey to the West (Chinese Classics, Classic Novel in 4 Volumes): Wu Cheng"en, W.J.F. Jenner: 9787119016634: Amazon.com: Books
水滸傳(4.6/5 星,39 人評論,暢銷排行 73,290 位)
Outlaws of the Marsh (Chinese Classics, Classic Novel in 4 Volumes): Shi Nai"An, Sidney Shapiro: 9787119016627: Amazon.com: Books
三國演義(4.5/5 星,119 人評論,暢銷排行 20,423 位)
Three Kingdoms (Chinese Classics, 4 Volumes): Luo Guanzhong, Moss Roberts: 9787119005904: Amazon.com: Books
簡愛 暢銷排行 2,563 位(英語名著)
果殼中的宇宙 暢銷排行 12,562 位(大眾科普)
戰爭與和平 暢銷排行 25,227 位(外語英譯名著)
天書中的證明 暢銷排行 352,112 位(專業科普)
多面體講義 暢銷排行 808,972 位(流行教材)
球堆,晶格與群 暢銷排行 2,101,193 位(專業資料)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不太容易接受別國的文化產物的,跟別說看懂、欣賞、研究了。我是個粗人,沒看過多少外國名著,對看過的一些漢語翻譯的外國作品感覺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特比喜歡堆砌辭藻,很反感;外國作品中的典故、俗語我們往往不明所以;而且外國名字實在不容易記住。很多原因直接影響了我去理解、欣賞一部外國作品。相信外國人也是這麼看待我國文學作品的。何必去糾結這些?喜歡哪國文學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下里巴人也好、陽春白雪也罷。哪來的高下之分呢?以上所言皆是個人主觀意願,不喜勿噴,我玻璃心。
從老外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沒有小說」
就知道了
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文學作品也不能十分的欣賞 哪怕理解懂得
最可恨的是外國人看不懂中國文學,說中國文學不行。然後一幫妄自菲薄的國人也這麼看不起自己。
別人怎麼看,很重要嗎?
除了搞研究的人之外,基本無人問津。
類比於英國古典詩在中國——如果不是研究人員,也不是看了某坑爹招聘節目,誰會知道啥叫個「英雄雙行體」?!
1938年水滸傳的英譯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很沒地位。除了一些漢學家們,東方文化研究者們,普通人很少知道,更別提看了。
事實上也是的,沒有東方的文化背景,四大名著的很多內涵,基本是看不懂的。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中國的影響力自清季以來就消退了,哪怕現在的」復興「,也只是經濟上的,文化層次的傳播很不給力。如此,也就不能指望外國人理解我們骨子裡的很多東西了。
另一方面,則就是沒有好的翻譯家。民國時倒是有些學貫中西的大師們,不過他們大都忙著抓來歐風美雨啟蒙國民,倒沒怎麼想著「教化」四夷「了。至於像辜鴻銘、林語堂這樣的西文比中文還溜的,太少了。而且,工作沒有持續性。解放後,斷層了。沒飛去台灣島的大師們,一個個被那個了,也就沒空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了。
而今,孔子學院四處開花,外國人來中國幹活的也越來越多了,形勢看來很好。不是局中人,且拭目以待吧!
我在想一個問題,我們中國人所謂的「四大名著」,指的只是明清小說四大名著。
而中國文學的最高水準顯然不是體現在明清小說上,同時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影響與地位也顯然不是主要建立在小說這一體裁的基礎之上的。不過也不可否認,近現代與當代文學最有影響力的文學體裁還是小說,這也間接導致在這一領域屬於短板的中國文學的影響與地位的下降。
當然因為題主問的只是四大名著,那麼最簡單直接的回答就是:中國的四大名著在世界小說文學上並沒有很高的地位,儘管很多並非因為自身素質問題——但相較之下,同樣面臨文化隔閡困境的中國詩歌卻在西方(或者說至少是學術界,我本人沒去過多少西方國家所以不對民間書店裡擺了什麼書之類的現象發表看法)得到應有的重視與評價,這是值得玩味的。
至於國家的硬實力是否會對文學的地位產生影響,我想特別指出一個文學現象:前蘇聯的文學越境。英美文學現今的主導地位是建立在固然有一定原因來自於英美的經濟與政治實力,但更多的還是建立在英美原本就與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分享文化傳統與價值觀的基礎上——這也是為什麼蘇聯作家們在完全沒有政治上的安全感的前提之下,依然能夠與世界上的全部兩半的人分享其精神果實,並在上個世紀做出超過所有其他西方國家的成就;而如今的俄羅斯卻因為自尊的失落而缺少了這種能力。
而中國則同樣如此。自近代以來,我們就很少與大多數西方人有過「同感」,今後或許會變多,但也不用指望能多到哪裡去——而目前看來,甚至似乎中國越是強大,中國人與西方人的共同話語就更少。於是我們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接受現實,要麼改變世界。所幸的是,僅針對文學來說,其實這兩條路都不是絕路。
至於最後,有人會指出,現在中文學習那麼火熱,但也不還是沒什麼外國人關心中國文學嗎?那麼我的回答就是——中國又有多少學英語的人很關心英語文學呢?或許更多人還是比較喜歡英美的電影與電視劇。反過來說,那些熱愛外國文學的人,又有多少能夠完全閱讀原文呢?但是我們還是會為翻譯文學而感動。語言是文學的質料因,卻並不靠文學過活。那麼同樣,文學想要打動人,靠的也不是語言的強勢與否,而是情感與思想。
除了《三國演義》以外,都可以算是世界級的。
轉:瑞典一所鄉村中學,一個老師正在上外國文學,有個學生請老師介紹一下中國的《西遊記》,老師是這樣向學生解釋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中國的和尚去西方旅遊的經歷。這種旅遊的性質實質是一種探險。他騎著一匹白色的馬,帶著一位名叫沙僧的僕人。為了打發旅途的寂寞,他還帶了一隻寵物猴和一頭寵物豬上路。
一路上,這個和尚路過許多高山,渡過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許多驚嚇。他走過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艷遇過一個只有女孩的女兒國。據說他帶的猴子本領很大,一路上替他掃除許多障礙,其實不過是一隻蠍子、兩隻蜈蚣、五隻黃鼠狼、七隻蜘蛛等而已,大的動物有一頭牛、兩隻獅子和三匹狼。猴子還有一些讓人不解的行為,比如一發火就燒,一路上燒了幾個山洞、一棵柳樹,還有幾個漂亮的宮殿,還圍著一堆白骨狠打許多遍才罷手。
和尚帶的寵物豬看起來沒什麼作用,只是充當旅途的解悶工具罷了。據說它一口氣吃了四隻西瓜,把和尚、傭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還說它調戲了七隻蜘蛛,被蜘蛛們狠咬了一口。
那個僕人也什麼用也沒有,整天擔著一副破行李,聽任擺布。
和尚花了13年才到了印度,尋了一些印度佛經,像得了寶貝一樣回國了。
學生們聽罷非常驚訝:一是想不到中國人這麼熱衷冒險;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國人就喜歡寵物豬了。
不得不說,四大名著對於一小部分外國人來說還是很有地位的。包括南北朝鮮、日本、越南等。韓國對文學感興趣的知識分子,對於三國中的典故並不陌生。對於日本來說,從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足以證明其實西遊記已然被當作素材
有傳言說,過去有時金三角犯罪率下降的時候正是西遊記的收視高峰,可見西遊記對整個東亞的影響很大。
西遊記能廣泛的被人們所接受。其價值觀比較普世
三國演義,對於日本、朝鮮的影響也是很大。韓國學者在研究同時代的朝鮮時也不得不了解同時代的中國歷史
紅樓夢在亞洲文學的影響也很大,然而讓所有人都熟知就比較困難了。其中的價值觀、愛情觀尤其難以被西方人所接受。
在以古希臘文學審美理論和聖經等的影響之下,西方的文學理念所體現的價值和審美被世界文壇所接受,占絕對的主導地位。我們文學中所學習的外國文學史,一般主要指古希臘為源頭的歐美文學,對於亞洲、中東、非洲、廣大地區的文學是不詳細去討論的。更不要提地位的問題。然而這裡要提到三國演義,是世界上出現很早的章回體小說,這點倒是比較先進。
現如今,隨著我們國家精神生活的匱乏,仔細去讀四大名著的不是很多,尤其在大學生群體中。所以、短期內提升四大名著的國際地位,打破世界的文學理論和審美格局,並不是一件易事。
呵呵,別說外國人,現在的中國人通讀過的都不多。讀文學作品基礎是文化,其次是讀書人的境界,沒有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普通的西方人怎麼能對懂,說實話,看美劇,很多梗我也看不懂,這就是文化的影響。
另外自己的東西偉大否和別人有毛關係
東西方文化差異太大了,文化上沒必要讓其他國家認同,就如同李白的詩翻譯成英文是無論如何讀不出謫仙人的味道的。四大名著在東亞文化圈裡地位不言自明。
四大名著應該在東亞、東南亞的影響還是有的。記得去年在柬埔寨一個當地工程師跟我聊起了三國,聊起了大鬍子曹操,還知道荊州,巴拉巴拉···
老外看得懂的有幾個?中國人讀不懂的都海了去了
為什麼要在意在國際上的地位呢,老外會中文的本來就不多,這種書你不懂中文怎麼讀?同樣國外那些名著也最好不要讀譯本。
切身體會 在歐洲影響力基本極小 但是在東亞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身邊的越南人尤其是對西遊記熟悉程度幾乎不亞於我們
自己喜歡就好。文化這東西跟經濟相關,更多的是主觀
什麼叫「四大名著」,這本書誰寫的?講的什麼故事?
推薦閱讀:
※香菱學詩,林黛玉為什麼告誡她千萬不要學陸遊的?
※應該怎樣客觀評價余秋雨和史鐵生這兩位作家?
※你認為毛澤東最好的一句詩詞是什麼?
※關於小說《挪威的森林》,各位有什麼自己的讀後感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