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西經時如何跟別人交流?他是怎樣翻譯經書的?
12-19
哈哈,堂堂漢傳佛教四大譯師之一的玄奘就這麼被冠上了「不懂外語」的帽子?他不僅精通梵語,而且還懂當時的西域語言與印度本土的部分俗語。
佛教經典漢譯在古代中國對印度經典的翻譯中佔有主流地位。僅以《大唐開元釋教錄》以及《貞元新定釋教目錄》的統計為例,從東漢永平十年至唐貞元十六年的734年間,先後有185名重要的譯師翻譯了佛經2412部7352卷。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並稱漢傳佛教四大譯師(一說五大譯師,加上義凈法師)。其中,玄奘法師譯經76部共1347卷。
不過,玄奘法師完成這些偉大的工作也非其一人之力,而是規模龐大、司職完備的譯場予以強大支持。後世記載的翻譯職司包括譯主、證義、證文、度語、筆受、綴文、參譯、刊定、潤文、梵唄等十餘種之多。[姜景奎:「試論印度經典的漢譯」]
我們都記住了「唐僧」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卻忘記了那已消逝在沙漠之中的連接東土和西天的通路。三藏可不是什麼文弱僧人,沒有大聖保護的他自己扛下了一路艱難,所謂朝聖者的靈魂正是如此吧。
玄奘法師答覆智光法師的信中寫過一句話「路遠不得多,莫嫌鮮薄」,然而以他為代表的譯經師們對古代文化的貢獻卻是值得銘記的。
正史中唐僧可是個外語學家,古時的佛經都是古印度語原版(梵語)的,每個高僧都要研究,怎麼可能不會印度語?
玄奘後半輩子基本上是在翻譯梵語的佛經,怎麼可能不懂「外語」。他對外語的掌握,應該是極其精通才對。
有部十分精彩的紀錄片,《玄奘之路》,裡面對這位大師級的人物有真實的還原。按現在的觀點,玄奘可以稱得上「文韜武略」,不僅精研佛法,還通懂政治,兼具慈悲心腸,孜孜不倦,奮鬥一生。他的種種神奇遭遇經歷,簡直就像現在影視里的超人一樣。
玄藏當時地位很高,手下有很多弟子,看看《玄藏大師》紀錄片你就知道了。
西域雖然大,但其實語言還是蠻統一的,就兩三種,而且關聯性也大;
在有就是雖然是西域,但是還是有波斯、漢族的商隊常來常往的,實在不行不還有漢字么,別小看漢字要西域的影響力。
至於到了印度更方便了,作為佛家的一大師不是現在的那起大師什麼的能比的,不說個個經通梵語、巴利語什麼的,起碼都懂。
你要放現在沒幾個和尚知道這些。
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孫悟空的原因,孫悟空可以72變,可以吃書漲姿勢!變不了復讀機變本字典可以吧?再不行吃本字典當同聲翻譯。
推薦閱讀: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中,兩個小女孩愛吃的餅是什麼?怎麼做?
※印度神話人物神猴哈努曼和中國神話里的孫悟空有關聯么?
※近年來有什麼值得一看的印度電影?
※想了解印度和印度電影,看哪些電影比較好?
※Aamir Khan阿米爾汗可到國會講演並導致保護兒童法案通過,中國演員為何從未出現關心政治或某種意義的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