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和瓦格納究竟因何決裂?

在《瓦格納事件》中,我感受到的原因是瓦格納墮落的浪漫主義,基督教意味,以音樂的過分激情來激起群眾歡愉的戲子本色,和認為一些事物應該被奉為真理。但昨日見一位同窗在文章中寫"尼采因瓦格納貪圖名利而與之決裂",有些不解,又覺得他不像杜撰之人,便查閱了一些瓦格納的資料,並未覺得他因名利做過什麼過分的事。所以想問:瓦格納是否做過太貪圖名利的事?如果是,這是尼采與他決裂的原因之一嗎?尼采與之決裂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


次要原因有很多,比如瓦格納的個性自私霸氣,把尼采當做他的追隨者差來差去,一遇到阻力(尼采無意識的拒絕)就大光其火。但是尼采也是有權力意志的,即使他多次決定為了追隨「大師」放棄自己的事業,有時候也不得不躲起來享受自由空間。再比如拜羅伊特劇場建成的時候各種紈絝子弟,附庸風雅之徒都涌去看戲,瓦格納家裡也堆滿了一批批需要接待的這種有錢的庸人,尼采看到那個場面感覺到與世隔離的孤獨,因為這與瓦格納及其追隨者多年前的理想(匯聚一批真正懂藝術的人的小圈子的沙龍)簡直天南地北,尼採的三觀又倒塌了。
主要原因就是瓦格納虛偽,拜羅伊特事業因為資金不夠即將面臨失敗的時候瓦格納突然去搞了個帕西法爾來討好德國觀眾,那也就算了,他對尼采談帕西法爾劇本的時候居然厚著臉皮說他開始有宗教(新教)感情了,因為之前他自己說過「德國的觀眾對眾神不感興趣,在他們心目中只有一個神。」所以尼采意識到瓦格納的不真誠,這一次才是真正的偶像的黃昏。


尼采非常讚揚瓦格納音樂中的威懾的性質。黑格爾說「音樂特有的威力是自然的力量」,但是到了尼采這裡,就變成讚美了。尼采想要教導人類去歡慶新的節日,後來發現被他奉為神的瓦格納不是要讓人去生,而是要讓人去死。瓦格納喜歡寫拯救,但是他的拯救劇雖然狂熱地擁戴今生今世,是為了在下一個場景中講它徹底毀滅,進入虛無。
瓦格納覺得自己果然還是喜歡叔本華。

至於瓦格納是否貪名圖利,呵呵。我不知道還有誰比他更貪更傲慢。。


這個案例說明,粉絲愛你時有多瘋狂,黑你時就有多兇殘~總結:粉絲的愛是廉價而有風險的~


私以為有兩點。
1 從音樂上說,如果把瓦格納的前後期作品做個簡單的對比,比如《紐倫堡的名歌手》和《帕西法爾》,前者簡單明快,充滿了相當的生命力,很明顯尼采從中發現了所謂「酒神精神」 ,所以尼采很是欣賞前期的瓦格納;反觀帕西法爾,繞老繞去,其音樂像毒品,又似流沙,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沉淪,借著拯救的主題來變著法說自己的宗教觀,世界觀,這讓尼采深為反感。
2 從個體上來說,瓦格納後期名利雙收,人生贏家,自我膨脹的厲害,把自己當成偶像和音樂界的上帝,這恰恰是尼采最為深惡痛絕的。
還有就是別的朋友說的一些點,我覺得也有道理,總之,分道揚鑣不可避免。
知乎處女答,希望可以有用。


我覺得是信仰不同

瓦格納宗教題材的音樂創作跟尼採的理念相悖了吧


一個教士忍受不了一個演員的投機取巧。


尼采和瓦格納決裂主要原因應該是尼采思想的轉變,他們兩的友誼建立在尼采對叔本華的推崇之下,當尼采轉而批判叔本華時,兩人之間已經開始有了間隙。而且在他們這段友誼的後期瓦格納的創作初衷已然改變,追逐名利,表演形式也趨於浮華。在瓦格納的音樂事業蒸蒸日上之後,二人相處時瓦格納不斷的談及自己的表演,不理會尼采所談及的東西,尼采心高氣傲自然不幹了,所以寫了《人性的,太任性的》送給瓦格納夫婦,二人從此決裂。


我覺得尼採的思想變化得很快:人在認識世界之初是仰視的,繼續向前發展就變得平視之前仰視的人,我認為平視之初就有了《悲劇的誕生》,進一步變化就激進甚至否定了,再後來自我否定就瘋啦!哈哈哈~


推薦閱讀:

TAG:理查德·瓦格納 | 哲學 | 尼采Nietzsc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