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奇葩大會王佩瑜?

看到王珮瑜王老闆那段,毫無由來的熱淚盈眶。非常喜歡她,喜歡她的那種腔調,那種擁有嚴謹認真和天才般才華,卻風輕雲淡的大家做派。如此從容優雅,那種從心底對京劇的深深熱愛,讓她在這浮華的社會像一朵清新的蓮花兀自燦爛的綻放著。


於公,王佩瑜是當今中國京劇界最適合做京劇傳播的,賣點太多:女老生的獨特魅力,俊美的扮相,對傳統京劇的熱情,以及(曾經)過硬的唱念做打功夫,還有對各種演講和綜藝節目的熱情以及口才……

因此,從這個角度說,在京劇傳播方面,王佩瑜對京劇界是有功的。任何因為自己看過些老戲,聽過些老唱片就認為京劇根本不能低下身段去傳播,或者當今活躍的角兒們全都是一錢不值的人,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然而於私,對比幾年十幾年前的王佩瑜自己,看看明顯退步的業務水平,想起她的老恩師王思及先生,不知王佩瑜自己會不會汗顏?

簡而言之,儘管王佩瑜功大於過,我個人依然從技術層面上,覺得王佩瑜相比自己退步太明顯。十五歲的王佩瑜是那個萬眾矚目的「未來小冬皇」,可惜,王佩瑜並未讓這個未來實現……之前,她說她不是孟小冬第二而是王佩瑜第一是意氣風發,而現在這麼說只能說她有自知之明……

王佩瑜據說人品很好,為人敞亮……總體而言,我是真的不聽王佩瑜、可是也是真的佩服她為京劇所做的一切。


又見「傳播有功論」。

我倒想問一句:是他傳播傳統文化有功,還是傳統文化在他宣傳自己的過程中有功?

就好比,一座老城樓,年久失修,搖搖欲墜。你覺得是那些默默地畫圖紙、做規劃、燒老磚填窟窿的人有功,還是那些登上城樓,踩在上面自拍,或者拍廣告拍電影的人有功?

不是說反對你上來拍照,進行宣傳也是必要的。我反對的是,上面說的後一種人說便宜話:「我當初為城樓的修復做了貢獻,但是它早就該塌,我也沒辦法。」對了,大夥光知道合影,都不添磚,那沒法不塌。你賺足了知名度,拍屁股走了,還得算你保護城樓有功?裝什麼大尾巴鷹。

現在這路人太多。


我從來不相信從來不聽京劇的人能通過看綜藝節目喜歡上京劇或者京劇演員,直到今天好朋友告訴我,她看了《奇葩大會》,特別喜歡王佩瑜。

天哪,我給她聽過馬連良的一封書信來得巧,言菊朋的讒臣當道謀漢朝,楊寶森的伍員在頭上換儒巾,她無動於衷,可是她竟然被王佩瑜在短短十分鐘之內圈粉了,原因是「她說得特別對,長得也好看」。

王佩瑜說「世界上只有喜歡京劇和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兩種人」,我一直覺得這是為了宣傳瞎胡說。不過細琢磨也有道理,京劇涵蓋的面很寬,有聽唱的、看打的,也有看臉、看劇情的。雖說前者是正統,但是後者人多錢多呀。沒有郭德綱,很多小劇場的年輕演員就餓死了——有多少人號稱自己愛聽相聲實際上這輩子只聽過德雲社來著——類比到京劇也是一樣的。只不過王佩瑜比郭德綱有底線,所以她沒那麼火而已。

看著各處「魚粉」的熱捧,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群被代入京劇圈子的人幾乎完全是出於對她人格魅力的崇拜才買票進園子的。她神壇上走下來,讓更多對京劇敬而遠之的人發現京劇的美具體可感,這確是一件功勞。至於顏控魚粉,我還在微博上喊過「老闆真帥我愛你」呢,只不過是現代人壓力太大了,用短平快的方式排解壓力而已,哪有人真那麼缺心眼兒的。

在宣傳的道路上,有些錯誤是難免的。她有的廣告太接地氣了我都看不下去。王佩瑜自己也說,不知道目標觀眾在哪裡,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其實她做得已經很好了,從《奇葩大會》的「好好好」可見一斑,去年來天津演出,她還特意去小學校園裡普及京劇,如果只說她在炒作自己,也不是很恰當。去年6月她開過一次直播,據報道她本打算教大家發聲方法,但網友們一直說她帥,兩相尷尬,結果她到現在也沒再開過直播。最初關注她的微博和微信,覺得她太自戀了,後來發現她大概是用這種無限自誇的方式迎合廣大網友。事實上她也可能真的過於自戀了,但是可以理解吧,唱老生的嘛。要是跟我一樣,寫個知乎答案都匿名,那還怎麼唱戲呢?

她是有底線的,唱了很多骨子老戲,教給觀眾如何欣賞京劇,比起篩掉正經觀眾的郭德綱不知高到哪裡去了。聯繫上她「兩種人」的名言,看得出她是很真誠地愛京劇的。

王佩瑜並不是用京劇炒自己,而是用自己炒京劇,而且她對京劇的復興充滿希望。水平確實有限(除了練功少也因為她是女的)(其實這一點我不敢妄議,姑且按照普遍的觀點),但是對於外行來講足夠了。所以她才去尋找更多觀眾,或許早有人告訴我,京劇不是那麼高深的、難以理解的藝術,我可能不會二十來歲了才鼓起勇氣聽戲;如果早有這麼個偶像派的人物開個直播教我如何發聲,我還是得唱得這麼難聽(這倒是天生的……就說這意思吧)。

有時候常常想,我們失去一個小冬皇,得到一個王佩瑜,失去一個名家,得到一群發現自己熱愛京劇的觀眾,好像也值了。

在了解到京劇的一些皮毛以後,我總覺得這門藝術遲早要亡,只能別那麼努力活,爭取死在它頭裡。而王佩瑜還有一個「兩種人」論,還堅持四處用不知道有沒有效果的方式宣傳京劇,這是英雄吧。她的確可以讓觀眾通過她的宣傳喜歡京劇,這些人里有一位成了有所建樹的優秀票友,她就功不可沒啊。

當然,王佩瑜雖然不能少,但更不能多,影響力這麼大也夠了。如果王佩瑜變成了郭德綱,京劇亡得也快點兒了。


原來知乎上也有一票魚粉……
————
上面一句話可能讓魚粉們有點誤會,我並不是魚粉。
沒看過奇葩大會,所以只說說對王佩瑜的觀感。
我對王佩瑜並沒有什麼惡感,她所謂的「復活骨子老戲」計劃我也是樂見其成。那個「吉他伴奏」我也覺得是偶一為之,無傷大雅。
王佩瑜個性鮮明,這在梨園屆更是難能可貴。
我只是覺得可惜,她在那一波的演員中退步是最明顯的。年輕時候嗓子身段都沒得說,「小冬皇」的美譽也不全是浪得虛名。
現在嗓子退步,做派完全應付——有身體素質下降的因素,也有自身態度的問題。
—————
題主姑娘,這種「無來由的熱淚盈眶」,您聽說過一個詞兒叫「刻奇」吧?


我是偏保守的戲迷。像外人推薦京劇,這種事我一般不做,因為我知道十有八九是徒勞。但是能做出這種事的人,如果他們真的是為了推廣京劇藝術,我會很敬佩他們。

一方面,王珮瑜等青年京劇演員,能夠投身於傳播京劇,我是非常佩服他們的。其他年輕演員,比如凌珂、傅希如,好像也有類似的活動,也確實能讓更多的人關注京劇。

另一方面,對於向非戲迷群體傳播京劇這一可敬的行為,我持悲觀態度。直接向非戲迷推薦京劇,他們基本不會感興趣。而像王珮瑜這樣依靠個人魅力吸引粉絲,即使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因為某個人而關注京劇,也難以讓他們成為真正的戲迷。

但是呢,希望瑜老闆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進自己的唱念做打水平上,她現在的名氣和水平多少有點不符了。

另外還希望瑜老闆在普及京劇的節目中不要總是說一樣的內容,幾年前她去我們學校做講座的時候,舉的例子和這次奇葩大會裡的一模一樣。


不是魚粉,但是曾經有幸在後台見過本尊,很平易近人的感覺。之前有傳言瑜老闆很高傲,我認為應該的,雖然「能力突出不驕傲」是很多人心中的政治正確,我反而覺得一個有能力的人應該是帶一點傲氣的,或者說,自信。
我在奇葩大會上看見瑜老闆的第一個感覺是「她去幹啥」,然後聽了她的講述之後覺得她和很多與她同輩的京劇演員都有的一種情緒——甚至可以說是所有本土戲曲的演員乃至從業者的情緒——「這門藝術要在我的手上發揚光大」,他們也確實在努力。
相反很多商人打著傳統藝術的旗號斂財的嘴臉令我厭惡,兩廂對比,瑜老闆以及和她一樣努力的人最起碼在對待藝術的態度上已經可以稱為藝術家了。
不過最後那段唱好尷尬啊(?_?)當然好聽啊,不過瑜老闆比康永哥唱得好不是理所應當的么都那麼雞凍幹啥,瑜老闆的好需要對比么?對比也不是和一個台灣愛好者對比啊你萌這樣我真的看不懂啊′_&>`。第一次覺得這幫奇葩真假。都是套路,滿滿的套路。


本身對奇葩大會這種節目不感興趣,又有高曉松,很難想像這節目的受眾群是啥樣的,聽說瑜老闆要去奇葩大會,我其實是非常不看好的,以獵奇搏出位,以狗血為賣點的節目,難道會有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人?這也與京劇的本身的藝術特點格格不入。

但不得不承認,當今以娛樂節目網路媒體為中心的輿論現實,這個節目的威力有多大呢?瑜老闆講了這麼多年的清音會沒召來過這麼多討論,唱了這麼多年的戲也沒讓太多戲迷以外的人注意,就上了十分鐘節目,召來一群自稱【覺得自己就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這種情況好么?

也好也不好。好的是,有人肯聽戲,這肯定不是壞事,瑜老闆唱得也都是傳統戲,不是現代戲,對培養觀眾的傳統戲審美有利。最起碼人家沒誤導觀眾。不好的是,如上所述,這些人到最後到底有多少是對京劇感興趣的?如果不是對京劇感興趣,最後會演變成什麼?顏粉抱團兒,瞎捧亂捧,粉絲罵戰。這對演員而言就是好事么?這不是招黑么?
所以,我只是希望諸位無論粉誰,理性進圈,多談藝術,少喊口號,對您對演員都好。

另外,京劇演員上娛樂節目也不是少數了,於院還去過天天向上呢,也沒見這麼急頭白臉討論的。只能說,這節目確實讓瑜老闆圈粉了~


有人要看瑜老闆的女裝照,那我就放一張吧~

啊啊啊!好好看!
(來自下面那本書↓)

————布靈布靈分割線————
下面是原答案~

先來一張瑜老闆。(來源見水印。。。)

看過《奇葩大會》上的瑜老闆,感覺關於京劇更專業化的知識她並沒有涉及太多,但她已經展示出了京劇(或者說她自己)的魅力,已經讓人願意去接觸京劇了,這是讓我很佩服的一點。

因為我自己高中時曾經和姐姐一起給班裡同學辦過前前後後三次京劇主題班會,每次大概五十分鐘,還是覺得想說的太多了,能講的也太多了,時間不夠用。而瑜老闆的時間顯然更少,但她的目的大概已經達到了。

瑜老闆一直在推廣普及京劇上很努力,她也真的很聰明,普及的方式更適合現在的年輕人(也就是巨大的隱藏觀眾群體)。她自己知道的很多,但不會告訴你太多,她只是要引你進門。

別人告訴你的京劇的美,只能做個引子,還是要靠自己一點點去感覺,一點點被京劇本身吸引。

但是愛京劇的、推廣京劇的人所做的絕不是無用的,引著你走出第一步,至關重要。

愛戲的人大都願意做一個門外漢的引路人,可能因為喜愛,也可能因為寂寞。

最後再來一張瑜老闆吧。


首先,請各位看官評價的,寫對王珮瑜的名字,是「珮」不是「佩」,這是基本,再來談其他。

當然,王珮瑜本來就挺火,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她火,因為不在自己熟知的範圍。

不點評行為和模式,借用一句話:帶熱京劇,媒介和宣傳很重要。

有人肯聽戲,這肯定不是壞事。

瑜老闆唱得也都是傳統戲,不是現代戲,對培養觀眾的戲曲審美有利。

人家沒誤導觀眾。

但喜歡京劇和熱愛顏值是兩碼事,然是否深入則是個人選擇,若因人入戲,也是一件美事,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人與事,本就不易。

喜歡您看,不高興關閉就行。近兩年,瑜老闆的唱段,作為外行聽聽,也是一言難盡了。

【百科詞條】1992年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2001年畢業於上海市師範大學表演藝術學院,做票友的舅舅將其帶進京劇大門。開蒙學老旦,後改學老生。2011年獲得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她接受過人物專訪:魯豫有約、環球網、天下女人、鳳凰衛視中華文化人物、cctv角兒來了。(這些訪談和各種綜藝,網上有資源,搜索可在線觀看)

有興趣了解她個人,可以去看看專訪。


一開始聽到王珮瑜參加奇葩大會這個消息,我還是挺期待的,後來找了機會看了一下,說實話確實沒有什麼驚喜,我看過王珮瑜很多視頻文本資料,這些內容都是她以前也沒少講過。我感覺這次奇葩大會是面向非戲迷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沒接觸過京劇的人了解京劇,就像她說的,傳播京劇。從效果來看,也確實吸引力一些人都京劇,或者是對王珮瑜本人感興趣。經常看到一些戲迷票友說,這樣吸引到的觀眾不是真正的喜歡京劇,或者喜歡的不是真正的京劇,我覺得沖著王珮瑜來的十個人裡面,只要最後有兩三個能把眼光從王珮瑜擴展到京劇,成為戲迷,這也是為傳播京劇做了貢獻。王珮瑜也確實為傳播京劇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回答完了問題,也想說一下自己對瑜老闆的看法。

王珮瑜以前確實是一個堅定的傳承者,近些年可能是觀念發生了變化,讓傳播壓過了傳承,嘗試了什麼吉他京劇(感覺這個可以開創一個異于于院的新的京歌流派),還賣了掛票,啊不,是跟包票。雖然粉了王珮瑜好久了,但還是覺得這樣下去,王珮瑜很難再更進一步了,聽聽的也就沒勁了。雖然唱腔和孟小冬余叔岩別無二致(可能是我耳拙),但總感覺少了點什麼,沒那麼耐聽。我曾一度以為是缺少了年代感,當年的錄音條件不好,反而使唱腔更有味道,又經過了這麼多年時間的洗禮,更添滄桑。後來慢慢的聽的多一些,感覺可能還是瑜老闆的演唱技術和情感不到位吧。

多說一句,我還是打算繼續粉瑜老闆的,畢竟現在活躍的演員嘛,,,,,,總不能抱著老唱片過一輩子,也要給自己一點期待。雖然現在聽老唱片比較多,但也是時刻關注瑜老闆的,去年也看過兩三次瑜老闆,講真,沒有達到預期值。
王珮瑜最近的演出著實不多,一年也演不了幾場戲,傳播固然重要,但傳承更重要,希望瑜老闆能潛心鑽研,拿出更多好戲,不要讓戲迷們失望。


「有哪些演技/實力低,還愛裝逼的明星?」

現在王佩瑜可以進入這個行列了


關於珮瑜的藝術啊,我有兩張珍藏的圖片可以佐證:

數更你敢捧鬍子,哈哈哈全瞧見啦!


自帶風骨 分外迷人。


溫潤如美玉,流盼有光華。


我之前關注了奇葩說一個公眾號,
叫七門還是啥的,
推了一篇關於王佩瑜的文章,
各種誇,
還放了一段跟于魁智的坐宮對比,


我只想說,
我長了耳朵:)
當然我更喜歡耿其昌


瑜老闆: 對抗體制不是演員做的事

文字 | 抱老師(from 拾貳象島island)

今年春節,王珮瑜上了一次《奇葩大會》,然後,就火了。

當然,王珮瑜本來就挺火,在戲迷圈,誰不知道「當代孟小冬」瑜老闆?只不過,《奇葩大會》真真地把瑜老闆從小眾推向了大眾。她短短數分鐘的演講,吸粉無數,80後、90後紛紛表示「路轉粉」,進而對京劇產生了興趣。

這種迅速積攢起來的人氣,很自然地從線上轉到線下。

(瑜老闆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舉行發布會)

2月底,瑜老闆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舉行新劇《文圖會》發布會,現場水泄不通。瑜老闆格子襯衫配針織開衫,帥氣得不行,登場就笑言:「我看到了好多沒有在劇場見過的面孔。」

這些不太熟悉的面孔,多是看過《奇葩大會》後慕名而來。

他們贊瑜老闆酷酷的,氣場強大,那段「驚提、怒沉、喜展眉」的京劇科普,更使人大開眼界。還有人打聽:瑜老闆用什麼護膚品啊?原來,1978年生的王珮瑜連條皺紋都沒有,彷彿時間老人專門為她開了掛。

「最近是有爆髮式的增長,比較集中地受關注。」瑜老闆告訴『拾貳象島』。粉絲激增,她是開心的,但人依然保持冷靜。「對我來說,該做什麼還做什麼。」她將手中摺扇輕輕打開,一副「我是身經百戰,見得多了」的神情。

熟悉瑜老闆的都知道,她不排斥新事物,做直播、玩彈幕、上公開課、開清音會,都嘗試過。新作《文圖會》,走的則是京劇+相聲的路子。

文,指相聲《文章會》;圖,指京劇《張松獻圖》。兩者合一,就叫《文圖會》。「一個是傳統相聲,一個是傳統戲,我們用不同的說法、不同的宣傳、不同的包裝,把它們放到一個新的容器里。」

怎麼個放法呢?先請小生名家孫元喜整理劇本。經過討論,整齣戲前加了一段相聲貫口,由馬派傳人馬志明和黃族民客串書僮,說《地理圖》。銜接部分則由青年武生陳麟擔綱,演出京劇《賺歷城》。該劇的情節,恰好能和《張松獻圖》串聯。

形式是新的,內容卻是傳統的。在《文圖會》里,京劇和相聲會產生化學反應,但各自的原味,絕不變質。4月,該劇將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觀眾可現場驗證。

「京劇有京劇的屬性:虛擬、寫意、綜合、程式化、大留白。一旦脫離這個基因,就不倫不類,四不像。」瑜老闆的意思,吸引年輕人是必須的,但「一定要在尊重京劇藝術的基礎上」。唱幾段京劇、吼幾聲搖滾,這樣的「混搭」,她是不幹的。

經常有資本方來尋求合作,瑜老闆也秉持這個態度。

瑜老闆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喜歡京劇的和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後者,是因為沒進劇場看過,所以有誤會、不懂。她現在做的事,包括上《奇葩大會》《朗讀者》、獻聲網路電台、做小劇場京劇等,就是要把年輕人拉進劇場,看戲。

「只要看過了,就不會覺得節奏緩慢、故事老套。」瑜老闆信心滿滿地說。這份自信,來源於她對京劇深深的愛。

1978年王珮瑜生於蘇州。11歲時,舅舅領著她入了京劇圈,專攻老旦。這個年紀學戲,有點晚,別的不說,腰腿就比同學硬得多。這意味著要吃更多苦。可架不住有天分,才幾個月,她就憑藉《釣金龜》拿下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

後來,聽從余派學者范石人的建議,王珮瑜從老旦改學余派老生。沒想到,這個日後看來無比英明的選擇,卻差點折斷了她的職業生涯。

1992年上海戲曲學院開設京劇班,王珮瑜參加了筆試、形體、聲樂、模仿,全部高分通過。可剛開始沒被錄取,理由是,建國後專業戲校不培養「反串角色」。意即,女生唱老生、男生唱花旦,都不行。

所幸幾位老師看好王珮瑜,極力爭取,才把她留了下來。

學戲很苦,壓腿、打飛腳、跑圓場……都考驗人的身體和意志。不過,作為戲校唯一的女老生,王珮瑜受到了無微不至的指點和照顧。她還早早獲得了大師的首肯。

讀兩年級時,王珮瑜在蘭心大戲院演《文昭關》,梅葆玖在側幕觀看。剛下場,梅先生一把拉住她,對她飾演的伍子胥讚不絕口:「你怎麼唱得那麼好!」

兩年後王珮瑜赴京演出,同樣是《文昭關》,讓譚元壽先生驚呼:「這不是一個活脫脫的孟小冬嗎?」

孟小冬(1907-1977),余派傳人,女老生,人稱「冬皇」。她和梅蘭芳的情感糾葛,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孟小冬與梅蘭芳)

譚元壽的一句贊,將「梨園小冬皇」的桂冠戴到了王珮瑜頭上。譚先生還主動與她共演《失空斬》。王珮瑜成了角兒。

但王珮瑜又是性格強烈的人,尤其二十歲出頭,意氣風發,只想「做自己」。你誇她「孟小冬第二」,她一定彈回去:「別廢話,我是王珮瑜!」2001年她參加全國青年京劇演員大賽,行前問朋友,是演《搜孤救孤》好,還是《捉放曹》好?朋友說:「當然《搜孤》啊,孟小冬這出最火。」王珮瑜當機立斷,選了《捉放曹》。

畢業後,瑜老闆進入上海京劇院,僅僅一年,就提拔為一團副團長。那年她25歲,「瑜老闆」的名頭不脛而走。

也是那一年,王珮瑜選擇離開,因為「待在體制內瘮得慌」。年輕人總渴望出去闖闖,何況,她是那麼有衝勁的一個人。

單飛後,瑜老闆直接面臨市場競爭,壓力倍增——演出機會要自己爭取,場地要自己搞定,服飾、化妝要自己掏錢,還得請演員。種種開銷讓她非常吃力。

最不能忍的,是商演一味壓低成本,舞台呈現粗糙。這挑戰了瑜老闆的藝術底線。最焦慮時她在家裡直撓牆。思量再三,2006年前後王珮瑜重返上海京劇院。

這段看起來很失敗的經歷,瑜老闆並不諱言。總結教訓,她說了一句話:「對抗體制不是演員做的事。」她想通了,應該好好唱戲,好好傳播京劇。

上海京劇院開辦「Follow me,京劇跟我學」公開課,向大眾科普戲劇知識,瑜老闆主動請纓。最初帶十幾個學生,隨後滾雪球似的,從幾十人、幾百人直到上千人。

「大學生、作家、律師、商人,什麼職業的都有,年齡從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幾年教下來,瑜老闆攢了一套基礎課件,能很好地幫人們理解京劇。

「其實就是做好導賞,告訴觀眾,這個戲的來源,它的歷史變遷、流派、表演特徵。你一點點掰開,揉碎了再組合,他們會覺得很有意思。」

如果掰開了、揉碎了,還是不敢興趣呢?「那就是沒緣分,不強求。」瑜老闆說得爽利。最近粉絲暴漲,她仍然是這心態:讓所有的「路轉粉」都變成京劇觀眾,她可沒把握;她能做的,是把有緣人接引過來。

至於接引的方式,沒所謂。「只要守住底線,都可以做。」這也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後的經驗之談——合作不妨多樣,但藝術主導權必須握在自己手上。

2008年陳凱歌的《梅蘭芳》上映,章子怡飾演孟小冬,王珮瑜配音。其實,她並不認為孟小冬是電影里那個樣子,但既然有利於推廣京劇,何樂而不為呢?

瑜老闆還特地買了票,請朋友去看。當電影結束、字幕升起,有觀眾說:「孟小冬真的是瑜老闆配的,我就說嘛!」她聞言笑了:「怎麼樣,王珮瑜還是王珮瑜吧。」

(影片中的這段《游龍戲鳳》,由梅葆玖和王珮瑜配唱)

2009年,瑜老闆攜手相聲名家馬志明、評書名家單田芳,上演「墨殼原生態劇《烏盆記》」。這出融匯了京劇、相聲、評書的劇好評如潮,北京展覽館劇場門口的黃牛多到觀眾都擠不進去。

2014年「瑜音社」成立,有六七個人,負責媒體、公關、日常行政、粉絲維護等工作。與此同時,她的小劇場京劇、清音會也辦得如火如荼。

2017年春節,瑜老闆亮相《奇葩大會》,憑藉爽直利落的扮相和風格,迷倒眾生。接著應邀參加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應該在第四期播出。據說,董卿現場和瑜老闆同唱一曲。2月底,《文圖會》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舉行發布會,瑜老闆又玩了一次跨界。

(《朗讀者》錄製現場 圖 瑜音社)

「我現在的身份是演員、傳播者、教育者,身兼多職。」瑜老闆這樣概括目前的狀態。她最在乎的,還是演員。

我問她,如果京劇的處境還像二十多年前,遭人冷落,她還不會堅守?「會。」瑜老闆堅定地說,「唱戲是我的興趣,你喜歡的事變成了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拾貳象島island(twelvexd),一起感受有趣有意義的文化生活。


可以說她算是京劇界里真正去為其宣傳的「傳播者」
但不敢說她是京劇界里認真唱戲的老生。


沒有瑜老闆這樣的天才放下身段出來炒作,京劇還有多長的路可以走?

炒作出名了真的只是壞事嗎?

她原有的小冬皇光環已經足夠過富足的一生,為何要出來這麼拚命,還要承擔非議和壓力。

和她比,我在幹什麼?我有沒有可以去拼盡全力,終生不負的信仰?這是瑜老闆帶給我最大的感悟。

任何有格局有情懷的人都值得尊敬,

更何況她是王珮瑜。


我從她的言行舉止,真的感慨這是一個真愛京劇的人。那些「唱也被誤解為替自己宣傳不唱也是敗壞京劇」的人啊,你們都只現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如果你真心愛一樣東西或者真心愛一個人,你是能從她的眼睛裡動作里看得出來的。那些到處瞎嗶嗶的人,我覺得你連欣賞京劇的心和能力都沒有,何必在此高談闊論?王佩瑜這樣的願意為京劇努力宣傳不隨波逐流的人不值得點贊,難道還給那些急功近利流量演員喝彩么?再者,那些評論里說是京劇捧紅了王佩瑜的,那你告訴我,是梅蘭芳唱火了京劇,還是京劇成就了他?你們就看不到極致的文化和極有天賦的天才互相成就互相宣傳嗎?即使她在宣傳和傳承中獲得了名利,那也是她應得的好嗎?上天不應該給這樣願意為藝術奉獻的人給予饋贈嗎?難道這樣都要被嘲笑和打擊?京劇的傳承不靠她這樣熱愛主動的接班人難道還靠在大都市為生活勞碌奔波的你我他嗎?我們沒有她的條件,不應該為國粹的傳承重任有她這一輩的模範扛著而感到慶幸嗎?


《霸王別姬》里,程蝶衣說京劇的那一口氣,全在情境里。因為情境,兩三個龍套穿梭,就能分花拂柳,千軍萬馬。舞台上空無一物,站著勾了臉的霸王和虞姬,就演盡了江山美人,悲歡離合。

說到底,所有好的藝術都是心的幻術,而那些能讓人心跳的人,都有給藝術過一口氣的本事,像戲裡的程蝶衣,戲外的張國榮,可遇不可求。

我不懂京劇,也算不上票友,只覺得上海這個地方有意思,出老生。昔年的「東皇」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5歲學藝,7歲登台,14歲的時候就在上海大世界登台,成為十分有影響力的角兒。扮相、作派極帥氣,根本看不出少女模樣,聲音也沒有一點尖窄雌音,天生唱老生的料。

隔了七十多年,又出了個王珮瑜。她也是少年成名,幼時學過評彈,14歲到上海戲校學習,15歲在蘭心大戲院開鑼唱了《文昭關》,梅葆玖先生一把抱住她,說你怎麼唱得這麼好。葆玖先生說:「珮瑜真有點像孟小冬」。

2008年上映的電影《梅蘭芳》,章子怡演孟小冬,電影中,有梅蘭芳與孟小冬對唱《游龍戲鳳》,梅葆玖先生配唱梅蘭芳,給孟小冬配唱的,就是王珮瑜。

王珮瑜帥氣高冷,扮相和做派都像轉世來的人。她脖子修長,挺得筆直,那份傲氣和別人不一樣,別人的驕傲是鋒芒閃耀,瑜老闆不,她硬氣,臉上身上卻淡淡地,磊落明快。這個勁兒,王珮瑜和孟小冬是通的。

算起來,孟小冬是余派第三代,王珮瑜是第四代。1994年,王佩瑜在香港演《搜孤救孤》,孟小冬的弟子蔡國蘅先生說:「珮瑜一出場,我們就感覺老師回來了。」

孟小冬真能回來嗎?要我說:回不來了。時代人心都不可能回來。
王珮瑜也說:我不要做孟小冬第二,要做王珮瑜第一。

斷了的是故事,斷不了的是手藝。你在哪兒下功夫,就在哪兒得回報,如同香料,研磨越細,香氣愈烈。
京劇那麼小眾,為什麼王珮瑜能圈粉無數?作為一個聲音控,我認真研究了一下她的聲音。

《奇葩大會》一出場,王珮瑜就教了大家幾個京劇的音韻學理論:「驚提」,「怒沉」,「喜展眉」,還引得蔡康永以票友身份現場唱了一句。

不比不知道,蔡康永和王珮瑜最大的差距在哪裡呢?其實那一句「月兒明」唱得還算有板有眼,可是蔡康永只要一停頓就換氣,還換得很明顯,這就讓他的聲音顯得很隨意,不高級。

等到王珮瑜唱完,蔡康永立即做了個拜服的手勢,高曉松說我也想學這個了,太有意思。的確有意思,學起來也不難。

我分解一下:第一步,開口前,要深吸氣,這口氣吸到丹田。第二步,用氣息托著高音走,氣息就是聲音銀行里的存款,存款越多,高音越立得住。第三步,喉嚨盡量放鬆,眉心、後背和脖子用力,這是「頭腔共鳴」的訣竅。

按照這三步來鍛煉,高曉松就能練成王珮瑜。這種嗓音在京劇里叫雲遮月,開始聽來有點乾澀,愈唱愈嘹亮動聽。

《霸王別姬》里有一個細節:師父領著年幼的程蝶衣在街上走,聽見賣糖葫蘆的王媽媽吆喝。師父叫蝶衣過來,說你聽,王媽媽使的是真聲,這樣吆喝多了,嗓子容易啞,又費力氣。你記住,學會小嗓發聲,打好了底。

小嗓就是假聲,京劇里旦角的演唱都是假嗓。而老生的演唱用得是真嗓。無論唱歌還是唱戲,功夫好的人都要練到真嗓與假嗓自然轉換,這樣才能讓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在這個技巧上,王菲和王珮瑜是通的。

而她們的好聲音,都是可以練出來的,感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關注一下這個聲優課程:http://tv.miguvideo.co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inner/activity/course


推薦閱讀:

《智取威虎山》這出樣板戲怎麼樣?
戲曲現場叫倒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鎖麟囊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TAG:京劇 | 奇葩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