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你們讀完《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我想像著,在跟我最好的朋友談話。

追風箏的人 讀後感 歡

如果你不能簡單的描述一個東西,那麼就說明,你並沒有真的理解它。我常拿這句話檢驗自己,是否如想像般理解的透徹。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腦中總是縈繞著三個詞:偷竊、救贖、成長。今天,我想和你說說對這三個詞的理解

一、 偷竊

如果你問我,從哪一時刻開始,對這本書深深著迷,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就是父親關於「偷竊是唯一的罪行」那段,我願意複述給你聽:

罪行只有一種,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其他罪行都是盜竊的變種。你明白嗎?
、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你偷走公平的權利。你懂嗎?

按照父親對於罪行的定義,我簡化為,剝奪他人幸福的行為即是罪行。(這裡的幸福我希望你理解的長遠一點)那麼,阿米拉顯然是有罪了。他撒謊。他掩蓋哈桑受傷的真實原因,來隱藏自己的懦弱;他謊稱哈桑有事要忙,以獨佔父親的愛;他甚至嫁禍哈桑偷竊,最終,他偷走了哈桑的誠實,阿里的家,父親的兄弟。

然而,他最大的罪行是:對總是為自己挺身而出,但未能為其挺身而出的哈桑,產生的愧疚感,一直沒有勇氣承擔。(我認為他只是承認,而未能承擔,只想一味逃避,才會一步步逼迫哈桑)這深深的負罪感偷走了哈桑的兄弟,也偷走了阿米拉的兄弟,還有他內心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就是,他不再認為是自己完全的好人了,否則又需要什麼重新成為好人的路呢?)

像這樣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呢?仔細想想,我也有過明知有錯但又死、承認的時候。在朋友面前撒謊,在戀人面前倔強。而當你,終於失去一個重要的 東西,或者一個重要的人,可能才會明白,你所謂的尊嚴並不是真正的尊嚴,你所謂的逃避也不能真正的逃避。

希望你我都已吃夠這樣的苦,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救贖,我願意理解為拯救與寬恕

一個渴望救贖的人心裡是這樣想的:

也許在某個地方,有某個人,因為某件事,決定剝奪我為人父的權利,以報復我曾經的作為。也許這是我的報應,也許這樣是罪有應得。

他把所有的不幸都當做是痛苦的修行,彷彿唯有這痛苦的修行是一條救贖之道。(不知道在心理學上這叫什麼)。然而事實證明只是枉然,只是逃避,無法獲得原諒就無法獲得救贖,如今,受害人連自己犯了什麼罪都不知曉,這無疑是更進一步的痛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阿米拉的確是個對自己要求苛刻的人,因為只有善良的人才會感覺痛苦,這也是他能夠獲得救贖的前提。)

我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心中是否也有過想要獲得救贖的東西。回顧我的過去,我不曾對誰造成過深重的傷害,那些小小的傷害,我已儘力去彌補。有的還能挽回,有的就莫可奈何了。我這樣想著,又不自信起來,這是真相嗎?自己明明承認被一個別人影響很久,可他又知道什麼,所以,你又知道什麼。我覺得又複雜起來。

如果一定要我找個說對不起的人的話,我想我會先找到自己。很抱歉,沒讓她她學會日語,沒讓她打好網球,沒讓她參加物理比賽,沒讓她考上研究生,沒讓她找一個正確的人來談戀愛,沒讓她在該堅持的時候不要放棄,沒讓她時時刻刻做自己。

二、 成長

我從小時候的阿米拉身上,也看到過諸多自己的影子。小孩子的虛榮和詭譎,大人有時候是想不到的。如果討論這些缺點如何形成的那怎麼也說不完,我們不如聊聊他是如何克服的。

在去接他侄子的途中,他曾這樣想:

這不是你,阿米爾。我體內有個聲音說,你懦弱,這是你的天性。這並非什麼壞事,因為你從不強裝勇敢,這是你的優點。只要三思而後行,懦弱並沒有錯。

你看,他完全了解自己,清楚的知曉自己的缺點,並屈從與這缺點,任這叫做懦弱的惡魔擺布。(
如果此時此刻,他仍然不做反擊,那麼這個故事就沒有講下去的必要了。

他繼續想到:

可是,當一個懦夫忘了自己是什麼人。。。願真主保佑他。

所以,一個人如何克服自己的缺點,那便是忘了自己是誰,just do it .
總評
這本書前面部分情節和文字都很出眾,讀之有味,不落窠臼。後半部分的中間部分情節略顯俗套(比如說哈桑其實是他的親兄弟,這一設定並不出彩),最後跟索拉博相處的那一段想當精彩,阿米爾感情完全爆發,讀之幾次落淚。

此外,關於救贖,成長的話題已經被討論過很多次了,電影界如肖申克的救贖,二次元如未聞花名。論深刻論感動這本書並沒有登峰造極。但是,它最重要的價值在於他描繪了戰爭給阿富汗人民帶來的悲慘的影響。因為個人閱歷有限,沒有能力進行詳談。希望接下來,有知者進行分享。


經歷不同也許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很多年前,我也有個很好的玩伴,但是他學習很差,父母也是不務正業的那種人,我有次我帶他回家玩,玩的時候並沒怎麼樣,送走他之後就被母親打了,母親說不要和這樣的小孩做朋友,小時候的我沒有哈桑那樣堅強勇敢,我服從了母親,漸漸遠離了那個孩子,不和他說話,放學不和他同路,初中之後,我去了好初中,以後再也沒有了聯繫。若干年後,我問及母親,為什麼當初要打我呢,她說,你看看他現在什麼樣,和他爸媽一樣,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我怎麼能讓你和他一起玩呢?揍你都是輕的!
是啊,他變成了他父母那樣,別人眼裡,他可能是那樣的不入流,可是如果,我們一直是朋友的話,我是否可以幫他一把呢?這樣想想,我真是對友誼不夠忠誠的人啊。
其實再提起他是,本倒也沒什麼,可有一次,另一個發小和我提及了他,說上次剪頭的時候碰見了,他還問我怎麼樣。當時,我的內心是無比煎熬的,他不知道那時我是那樣的背叛了他,背叛了友誼,而且多年來我也一直沒有反思過,在讀過這本書後,我才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自私,懦弱。背叛,又是多麼的簡單。
或許正如我母親所說,他終究會變成他父母那樣,這是他的宿命,可是,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知道,我無法用這個理由再欺騙自己換來心裡的安寧,因為我知道,是我背叛了他。
這樣,這本書,對我的意義就是教會了我,勇敢的救贖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沒有良知和美德的人是不會痛苦的。


既然是一本小說,我們還是先給出故事梗概並捋一遍故事情節:

  • 故事梗概

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風箏比賽後,發生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情,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一家,不久他也跟隨父親逃亡美國。成年後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的背叛,終於在二十年後再次踏上故土尋找兒時好友,卻發現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了完成哈桑的遺願,阿米爾接回被欺辱的哈桑兒子索拉博,經歷一波三折收養,並用愛與信任打開索拉博因生活曾有過的黑暗而緊閉的心扉。

  • 情節大綱

小說大概分為這麼4個階段,高潮迭起,每次故事的敘述歸於平淡之際總會再次出現高潮

1-9章:主人公阿米爾與哈桑共渡美好的童年,並在哈桑被欺辱之後,逼走哈桑
10-14章:阿米爾逃亡美國,結識美麗的妻子並過上幸福的生活,但發現無法忘記哈桑

15-24章:阿米爾聽得哈桑消息,決心接哈桑兒子索拉博回來,卻在領養過程中失去信任

25章:阿米爾歷經數年努力打開索拉博心扉無果,卻在一次放風箏中看到希望

以14章為分界線,前邊為阿米爾對曾近罪行的敘述
14章以後,是阿米爾的自我救贖

  • 想法

從文體、結構、內容、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來簡單說一說

文體為小說,小說是講故事的文學體裁

一部小說之所以能成為偉大作品的原因在於:可以滿足大多數人潛意識需求,可以從那個虛擬的世界中領悟正義的信念和世界的美好,這是可以講好一個故事的書所應該具備的

我們自身受制於個人環境的限制,無法經歷太多的事來獲取人生經驗,那麼讀故事便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所以一個好的故事書除了故事講的精彩,還要能教會我們什麼,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讀故事,而不是要看科普書籍,因為科普書籍教給我們的是知識,而不是人生經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這本書,有沒有講一個好故事

怎麼說呢,如果我們單單從阿米爾自身的角度看,我們會發現主人公身上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比如懦弱,比如自私,比如背叛,這些性格的弱點釀成了前半部分作者所犯下錯,然而作者並不是想向我們表達這個錯究竟有多麼不可原諒,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反襯哈桑身上的那些光芒,比如勇敢,比如忠誠,比如寬恕;作者傾力用文筆描寫小時候那些對哈桑來說充滿苦難的童年,正是想突出哈桑在這種苦難下的高貴的品質。
從這點來說,我們應該可以學習到即使身受苦難,卻依然樂觀,即使慘遭欺辱,卻衷心寬恕的那種品格,並不是相互仇視,埋藏仇恨的憤怒之舉

文章之中處處充滿著苦難,我們有時候並不是不想做一個高貴品質的人,而是生活曾有過的黑暗讓我們漠然已對,照單全收;這種苦難想來我們有生之年可能無法經歷,卻不妨礙我們去感受這種困境之下仍表現出精神的純潔與對美好世界的嚮往。

從結構上來講,文章總過分為4個部分,相對應的有4個高潮,每次我們跟隨主人公的步伐在日常生活中情感逐漸歸於平淡之後,卻又突生波瀾,將故事從開頭一步步推向結尾,有一口氣讀完的衝動

至於文筆方面,沒有什麼高深的辭藻,沒有故作呻吟的長句,樸實無華,卻句句恰當,這種句子讀起來很輕鬆,不會有一種故作嬌柔的感覺,也不會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生硬感。

作者要教給我們的人生經驗:
作者除了用大背景來襯托阿富汗人的民族情感之外,還以自身的救贖,索拉雅年輕時的回頭,父親晚年時候的關愛等等事情來告訴我們漫長的人生中,總會發生些我們無法預料的事情,犯錯並不可拍,可怕的是我們用謊言來欺騙自己,偽裝自己,但是只要抬起頭來,鼓起勇氣,正視自己犯下的錯,無論你走了多遠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謝邀。
我沒讀過。


謝邀,很多年前讀的,大概十五歲,只記得自習課上哭成狗,當時的感受是心疼哈桑,想打那個少爺。


一個通宵讀完,很受觸動。


本周讀書筆記:《追風箏的人》(你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
公號馮家三少

這周拜讀的《追風箏的人》,尼泊爾旅行時間充裕,索性整理出來。

(一)本書殊榮

1,第一部由阿富汗裔 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史詩般的歷史景觀和蕩氣迴腸的人性故事,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 暢銷書榜首,在美國銷量超過700萬冊,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 已經被翻譯成42種語言。

2,作者獲頒2006年聯合國首屆人道主義獎!法國讀書會2006年度首 選書!

3,法國《ELLE》雜誌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獎!美國圖書館協 會選書!

4,奧巴馬把此書送給親愛的女兒作為 新年禮物,噹噹網五星級 暢銷小說。

5,2007年被導演馬克· 福斯特 拍成同名電影 ,影片獲得極大地成功, 獲得80屆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6,豆瓣評分8.8分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後隨父親遷往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

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

」著有小說《追風箏的人》(The Kite Runner,2003)、《燦爛千陽》(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作品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冊。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胡賽尼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二)故事簡要

第一人稱寫法:

這部小說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小他一歲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僕人,他們都失去了媽媽,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於難產,哈桑的媽媽則在哈桑出生幾天後跟一群江湖藝人私奔了。這兩個男孩吃一個奶媽的奶長大,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然而,當哈桑為捍衛阿米爾的榮譽而被人凌辱時,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不僅如此,阿米爾還設計將哈桑驅逐出自己家門。後來,已移居美國並成為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三)人物拓展關係圖:

(四)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在這尼泊爾加德滿都酒店的閑暇時間拜讀完,前半文都是在發生阿富汗,通過童年阿米爾這個主僕家庭,可以透露出19世紀70年阿富汗這活生生的主僕階級,種族貴賤,同宗教缺非同信仰的文化衝突差異。


故事體系龐大,僅挑選其中幾個點筆記:

1,關於忠誠:

美好的童年肯定會有一個最忠誠的玩伴,主人公阿米爾就有一個這小哈森,雖哈森比阿米爾小一歲,但哈森卻是阿米爾保護者,為了阿米爾免受欺壓和榮譽,總是挺身而出。視阿米爾手足,朋友。阿米爾卻不這麼看待,僅作玩樂還會嘲弄,嫉妒。


書中阿米爾和哈森的一段對話:

「我(哈桑)寧願吃泥巴也不騙你。」
「真的嗎?你會那樣做?」
「做什麼?」
「如果我讓你吃泥巴,你會吃嗎?」
「如果你要求,我會的。不過我懷疑,你是否會讓我這麼做。你會嗎,阿米爾少爺?」
哈桑的反問令阿米爾尷尬,他寧願自己沒有質疑哈桑的忠誠。


當我們讚揚哈森的忠誠時,其實哈森已成為了悲情人物,哈森一生最重要的人是阿米爾,甚至不是父母,他活著最重要的事是能為阿米爾少爺付出。

為阿米爾奪得榮耀的風箏,受到雞姦的侮辱,但阿米爾卻因恐懼而逃脫;成年後的哈森為了守護阿米爾家而命喪塔利班槍下。


2,關於秘密:

當阿米爾從童年到移民美國,這幾十年獨自默守著哈森受辱自己卻逃離的秘密,一直自我愧疚,內心譴責和渴望被懲罰。作者給予其報應的同時,最後也讓主人公有機會去彌補。有了後半文:已是知名作家的阿米爾去戰亂的阿富汗尋找哈森的兒子(索拉博已是孤兒)。童年的秘密往往帶著些許羞恥。


3,關於救贖:

阿米爾父親也有自己的愧疚(哈森是其私生子),為了救贖,他的辦法是用他的財富和力量慷慨補償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對此,拉辛汗形容說:「當惡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這是少數人處理愧疚的辦法,儘管這不是最好的辦法,但這仍然稱得上是勇者的道路,

而更多人的辦法是阿米爾的道路——貶低或逃避自己虧欠的人。而後文的尋找索拉博之旅阿米爾險喪命,卻也使其最終走向勇者道路和救贖之路。


4,關於溫情:

當阿米爾要把索拉博接回美國收養的想法和妻子商討時,妻子的反應讓人肅然起敬。


一段對話:

妻子(索拉雅)說:」但我清楚知道的是,你必須把他帶回家,我要你這麼做「

哪個男人不想擁有像索拉雅這樣善解人意的妻子。


還有爸爸的生意夥伴拉辛汗,從小就鼓勵阿米爾,欣賞阿米爾寫的故事,對十歲的阿米爾表現的溫文爾雅和耐心,即使發現了阿米爾那羞恥的秘密也不從道破,維護阿米爾小小的自尊心。

5,關於承諾:

七十年代阿富汗,攤主販賣的饢餅以折斷的樹枝為證計數卻不偏差;哈森為了守護阿米爾家院的承諾而喪命;阿米爾當找到11歲的索拉博時承諾:」永遠不會讓其回孤兒院「,後面因為移民收養程序的問題,生變。雖最終沒有送去孤兒院,卻永遠讓童年的索拉博失去信任和希望,留下心理陰影。


還記得小時候老媽給講:」毛主席那會,農村裡人們在路上撿牲畜的糞堆,誰發現會先在這個糞堆邊畫上一個圓圈,那麼此糞團絕對不會遺失「。

現在每逢回家,總給童年的侄子侄女講好多,但是都會小心翼翼給他們承諾,擔心承諾太多太大,讓他們失望。慶幸,我們之間從來就是約定,每次誰誰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成就,就會誰一些想要的禮物,即使這小小的成就是:侄女做了英語課代表,侄子做了小組長而已。

不要欺騙,小孩子的記憶力好的驚人,因為我們也曾小時候過。。。。。


(五)經典摘抄

1、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幾乎是最經典的一句話)

2、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3、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欺騙的好,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4、我很高興終於有人識破我的真面目,我裝得太累了。

5、可是人就是這樣,總會活在某個時限內,那裡的世界也許是幾年之後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的,但這又是我們無法突破的。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6、時間很貪婪——有時候,它會獨自吞噬所有的細節。

7、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8、我們在人生的不同時期都會曾不惜一切去追逐當下最執著的想要得到的事物,它也許只是爸爸的專寵、兄弟的情誼、對那個一直暗戀的王子抑或公主的愛慕……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那時心中的風箏,我們奔跑著,一直向前,眼中心裡想的都是它。可是當時光滾滾向前,我們是否發現曾經執著追尋的、或為此放棄了的是否都是值得的呢?為了得到,我們曾選擇放棄、背叛、謊言、隱忍……可是那短暫的得到又會怎樣那,幸福和快樂只是慢慢的淹沒在自責、愧疚和恐懼中!

9、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10、兒時的美好和友情,因為一個懦弱的疏忽而毀於一旦,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願意不顧一切地去重新找回那個曾經的自己嗎?

11、世間只有一種罪行,那就是盜竊,當你說謊,你剝奪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權利。

12、我回到了故國,卻發現自己就像旅客。

13、我不記得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我只知道記憶與我同在,將美好的往事完美的濃縮起來,如同一筆濃墨重彩,塗抹在我們那已經變得灰白單調的生活畫布上。

14、我們是否知道我們心中的風箏到底在什麼地方,人生錯過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天空放飛起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15、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16、但我會迎接它,張開雙臂。因為每逢春天到來,它總是每次融化一片雪 花。而也許我剛剛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17、世間太多故事,其實都沒有勝者。

18、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地微笑。我追。

19、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

20、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21、大漠荒草生息不絕,反教春花盛放凋零。

22、至於什麼是黑,什麼是白,全然由他說了算。他就是這麼一個人,你若愛他,也必定會怕他,甚至對他有些恨意。

23、沒有良心,沒有美德的人不會痛苦。

24、我們總是現在悲傷和自戀中。我們在失敗、災難面前屈服,將這些當成生活的實質,甚至視為必須。我們總是說,生活會繼續的。

25、安靜是祥和,是平靜,是降下生命音量的旋鈕。 沉默是把那個按鈕關掉,把它旋下,全部旋掉。

26、倘使惡魔仍在你腦中徘徊縈繞,前程又談何說起呢?

27、這也許不公平,但幾天內發生的事,有時甚至是一天內發生的事,也足以改變一生。

28、我望著清晨灰濛濛的天空,為空氣感恩,為光芒感恩,為仍活著感恩。

29、一個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後只能是個懦夫。

30、會用風箏在天空寫下」我想你」的女孩,真是令人想忘也忘不了!

31、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來自世事洞明之後的泰然自若,也並非由於他選擇了沉默不語來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達抗議,而是對生活曾有過的黑暗忍氣吞聲地照單全收。

32、妻子(索拉雅)說:但我清楚知道的是,你必須把他帶回家,我要你這麼做。(哪個男人不想擁有像索拉雅這樣善解人意的妻子)


(六)讀者簡評

(精選自豆瓣)

@有用布拉德·跳票

念及那些如風往事,冷暖自知。也許誰的生命里都有一隻想要挽回的「風箏」,誰沒有令自己痛悔的事,誰能保證自己的心靈永在陽光的照耀下?但重回那個被時光深埋的地點,重新面對心靈的考問,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份勇氣,即使,「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有用福根兒

為你,千千萬萬遍。你在哪,我想你了?


@ 有用蟹蟹蟹蟹蟹蟹蟹

大家都喜歡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我卻喜歡「我們有什麼權利指責別人的過去」

@ 有用草履蟲

來吧,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 有用安東尼

touched how can he write a book just like tell a story?

@ 有用linn

為什麼忠誠善良的人反而遭到這樣的結局,面對阿米爾的污衊,他和阿里選擇離去。當房屋需要他時,他又毅然決然的選擇堅守,為了阿米爾能夠得到父親的讚許,哈桑卻受到那樣的凌辱,換來的卻是懦弱的阿米爾的迴避,身份,階級,好可笑的頭銜,生命與忠誠在那些虛無的名譽不值一提。猶如草芥浮萍....


@有用大頭綠豆

①故事殘忍,筆法溫細。②哈桑的無我,阿塞夫的殘暴,拉辛汗的洞察,索拉雅的包容,除了作者似乎他們都只有某一面。③不止一次想起喀布爾安魂曲。

@有用區海文

看了一大半,我想我不會繼續看了,卡米爾已經讓我十分生氣,十分生氣,well,我甚至覺得自己一開始不該喜歡作者的小笑話,以及作者讓我想起了自己在掩飾的懦弱,非常可恨。


@ 有用匡匡

所有的罪只可懺悔,無可救贖。

@ 有用不死漁夫

改變了我對阿富汗20多年的曲解。

@有用九尾黑貓

「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想,小說描寫了一種最為誠摯的情感,而且它讓你相信有些東西依然存在。在這個沒有人相信承諾的年代,讓人再次看到承諾背後那些美麗複雜的情感。這是一本好看的書,它讓你重新思考。


@有用寂地

非常好的一本通俗小說.適合拍電影的好腳本.裡面有很多可貴的東西.但情節上也有些地方不可理喻.前半部非常的棒.但後面落入俗套子--但還是感動了我.這是作者的處女作,已經非常的了不起了。

@有用meiya

展現了阿富汗生活歷史畫卷,也表達了對自我的救贖。故事也曲折,老爸死了才知道自己的僕人是同父異母的弟弟的,而自己卻逼走了弟弟。


@ 有用秦阿眠

輪崗間隙看完了經年前開的頭。。。意料中的眼淚稀里嘩啦。關於童年,友誼,勇氣,背叛,父子,民族,和洗滌心靈。推薦給所有經歷苦難的孩子。

@有用ANNXXNA

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最後一問:哪些往事不經意間憶起,而讓你無法釋懷?


許是我年齡尚未達到可以輕鬆剖析作者真正想傳達的內容。
看完這本小說我心裡一直不能平靜,究其原因?我也不知道,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自始至終我不覺得阿米爾得到救贖


小說總是能表達出各種情感:悲傷快樂又或是殘忍,本周若說起最大的收穫除了課堂上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就是看了&<&<追風箏的人&>&>這樣殘忍而又美麗的故事,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給寒冬的季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心間頓生暖暖的感動.

人生也是這樣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不要總在抱怨生活,而要學著面對人生.本書的主人公阿米爾的朋友哈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母親很小就拋棄了他和他的殘疾父親.他們遭受著眾人的恥笑和不屑的眼光,他們難過悲傷但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依舊在這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找尋著他們自己的天地.

童年就像糖果的香味那樣甜,那樣美好.「我的整個童年,似乎就是和桑一起度過的某個懶洋洋的悠長夏日,我們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錯的樹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與強盜,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蟲……」追逐著風箏望著空中的飛鳥飛過而留下的痕迹真希望這一切可以定格在那一瞬間.

悲劇是什麼?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阿米爾和僕人的兒子哈桑參加了阿富汗傳統的鬥風箏比賽。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追到被他最後割斷的風箏。哈桑是當地最出色的追風箏高手,他替阿米爾去追,承諾阿米爾一定追到。然而,風箏追到了.哈桑卻被幾個少年抓住恥笑與傷害哈桑.阿米爾目睹一了,格軟弱的他卻選擇了袖手旁觀,並再次錯誤地選擇了逼哈桑離開家門。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和他父親亡命出逃,,阿米爾遠遷美國,但他對哈桑的負罪感未減,後來他知曉了有關家庭的巨大秘密,原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找回「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重返阿富汗,而哈桑已死,阿米爾在被拳擊的捶打中我看到了久違的感動,那是一種勇敢,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一瞥驚鴻的亮光.阿米爾最終救出哈桑的孩子找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是一個象徵。它是珍貴的友情、溫暖的親情、美好的愛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為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希望的寄予,我相信這個時候阿米爾的心已經得到了救贖因為他已經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美好


看的時候心情很沉重,看到最末,看到哈桑的孩子,不知不覺就哭成了狗,雖然前文中也有讓我落淚的情節。主僕關係觀念的根深蒂固,是造成文中各種矛盾的主要原因。正因為這種觀念,於是各種不幸,都是那麼的「名正言順」。少爺,從阿富汗走到了美國,拜託了厄運;但是,僕人,卻只能繼續淪陷在不幸之中。不難讀出少爺的愧疚,甚至對過去的自己的怨恨。還有隱隱能看出哈桑想要掙脫這種枷鎖的努力。這隻能說是時代造就的悲劇。索性的是,不單只是社會進步了,更重要的是人的觀念的轉變:從哈桑為少爺追風箏,到少爺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社會的轉變,是人的救贖。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讀出不同的感悟。很沉重,卻很釋然。


心疼哈桑,可誰又不曾有意無意的扮演過阿米爾?這是第一次讀完的感悟。多讀幾遍之後,我反而覺得童年阿米爾不可原諒。是人都會犯錯,這本無可厚非,小孩子原始的佔有慾導致他對哈桑偶爾的排斥,我可以理解。但是窺視了哈桑被凌辱的全過程,沒有挺身而出你可以事後告訴大人,或者默默彌補啊!少爺的優越感讓你不願低頭你也不能卑劣到栽贓陷害趕走哈桑。況且,哈桑不是哈扎拉,這都不是他應該背負的。十歲的小孩這麼世故,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印象最深的是索拉博讓阿米爾保證不再把他送回恤孤院後,阿米爾為了辦領養手續又想把他送到恤孤院的那一段,我能體會到索拉博那種生命的信念轟然倒塌的感覺。


很壓抑 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高一的自習課 看到第一部分哈桑被那些混混那個了以後拿著風箏回來的樣子 超級心疼 第二部分他們逃出去 結果車上的婦女被俄國大兵侮辱 很痛心 第三部分 是看到哈桑的兒子被當成孌童 很難過 之後我就沒有勇氣讀下去了 永遠記得那天上午放下這本書心裡滿滿的壓抑


看完菊花痛


哈桑和阿里並未做錯任何事,可是他們卻要承受阿米爾帶給他們的不幸,人們只會為阿米爾的自我救贖感到欣慰,卻沒有人始終同情哈桑的遭遇。阿米爾之後所做的一切,不過只是在為他之前的所做所為買單而已


這本書帶給我三次心靈上的震顫。

第一次是阿米爾把父親送的手錶和一疊鈔票偷偷放進阿里的房間里。我沒想到他出此下策逼走哈桑,也許是他太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懷了,因為哈桑的生日禮物父親一次不落,還時不時有些親昵的舉動,這引起阿米爾的嫉妒。(剛開始我還以為是他們超越了主僕關係,就像是白嘉軒對待鹿三那樣)亦或是他討厭自己的懦弱,內心愧疚自責使得他無法面對哈桑。在他眼裡,哈桑只是玩伴,只是僕人,他可以隨意戲謔,但哈桑卻拿他當朋友當少爺,他的忠誠無可置疑。阿米爾以為驅逐了他們自己就可以獲得心靈上的寧靜,結果並沒有,無數個夜晚輾反側難以入睡,小巷子里發生的事情頻現腦海,他認為自己沒有孩子是老天在懲罰他當年的所作所為。

第二次是阿米爾回到阿富汗時那裡人們遭到戰爭的蹂躪,生活極度貧困。有個人要賣掉自己的小腿!經常有聽說賣血的,但是賣腿還是第一次!雖然說兩者同樣受罪,但腿沒了行動就非常不方便,況且也沒有安假肢的費用。也看過很多描寫戰爭的情景,但這次卻極為深刻。

第三次是索拉博聽到自己還得再撫恤院住上一陣子時的反應,竟然跑到浴室自殺!他還只是一個孩子,卻已經對人生失去了希望。我們可以想像到他之前在撫恤院的日子是多麼痛苦,在應該享受親情和童年時光時他喪失雙親,他被性侵被迫表演。剛開始和阿米爾在一起時,他脆弱而敏感的心靈是警惕的。再次被拋棄超過了他承受能力,他沒什麼留戀的了。這讓我意識到我們要關愛兒童,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像朋友那樣平等對話。

在我看來風箏是這本小說的主線,它代表著阿米爾哈桑童年時期追逐風箏的樂趣,那時的幸福時光是不摻假的,不造作的。風箏還是阿富汗傳統民間活動,它寄託著人們對自由和平生活的嚮往。最後,它還是引導阿米爾走上救贖心靈的道路,還他一個clear conscience。


沉重。哈桑被凌辱後,一拐一拐地走在雪地上,留下鮮紅的血跡的場景,讓我為這個小孩感到心疼,勇敢正直的人,不應被如此對待。


因為曾經的自私與懦弱造成過難以彌補的錯,所以在讀前半段的時候很有帶入感,恨不得自己進到書裡面自己控制阿米爾把他幾乎想說的說出來。後面的那句「來吧,這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也很有感觸,因為目前看來,自己犯過的錯沒有了救贖的可能,讀到這句的時候就感到非常的絕望。相見恨晚。
也許只有真正的錯過才能體會這種救贖的滋味吧。
不再懦弱,珍惜當下。


讀完之後有一種複雜的心情,若要把這種心情講出來,還真有些困難。
複雜是從阿米爾開始為自己沒有為哈桑挺身而出感到愧疚的時候開始的。
哈桑可以為他千千萬萬遍,即使在看清了阿米爾的背叛後,他仍然默默承受著阿米爾的一次又一次傷害,仍然不顧一切滿足阿米爾所想,仍然在多年以後心心念念著阿米爾。我想可能即使是因為主僕關係,即使隔著「尊卑」,也太難以讓人理解和接受,阿米爾被動地接受這份他認為不應該、不平等(付出與得到)的友誼,可是同時又享受著有人為自己無限付出的好處,這讓他十分矛盾,所以最後設計趕走了哈桑。為了讓良心得到撫慰,不得不再次背叛它。這是阿米爾唯一能做的,因為兩個人根本不可能和好如初,不知道哈桑會不會心有餘悸,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阿米爾永遠無法和哈桑共處了。「沒有良心,沒有美德的人不會痛苦」,這句阿米爾知己拉辛汗對阿米爾的話不負他知己之名,阿米爾會永遠因為巷子里的那個下午而感到痛苦。試問,如何懷著滿滿的痛苦和一個人相處?更何況是痛苦源泉的那個人。阿米爾只有選擇讓兩個人分開。
當看到他拿起手錶和現金放到哈桑被褥下面的時候,我曾以為離開的那個人是阿米爾,以為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不想再次做出傷害哈桑的事情,自己一個人離開。再軟弱的人也有勇敢的一次。結果,是把哈桑趕了出去,倒是著實大跌眼鏡。不過這合乎情理,放在我們任何一個人身上,我們會怎樣做呢?真的能夠原諒自己並希望讓哈桑原諒嗎?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把自己的心與阿米爾連在一起了,在某種意義上,他太真實了。
阿米爾父親一直覺得阿米爾太過軟弱了。可是,沒有誰沒有軟弱的一面。
阿米爾父親,這個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勇敢,正直,善良。小時候是鬥風箏的高手,至今保持著鬥風箏的擊殺記路人。長大了經商也遠近聞名,幫助過數不清的人走出困境。可是,當俄國士兵舉著槍要蹂躪婦女的時候,正在逃亡的他卻只有用身軀擋住槍口與一個小小的士兵對峙。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如果那個士兵真開槍了會怎樣,會不會忍心留下一個他眼中軟弱得不能保護自己的兒子。當然,幸好,可怕的事情沒有發生,清醒的俄軍長官及時出現制止了士兵,他再一次向阿米爾證明了自己的勇敢。
可勇敢之後,是新的挑戰,去到美國以後,新的環境對於阿米爾父親來說實在太難。
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工作,在加油站靠雙手的努力,供養了阿米爾上學,甚至還升到了值班經理的職位。
事情轉折總是發生得很突然,阿米爾高中畢業那天,阿米爾父親為兒子買了一輛舊款福特。那個黃昏,從酒吧慶祝回來,安安靜靜地在異國小巷裡,把車鑰匙放在兒子手上的時候,才發現,這位硬漢已經老了。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一陣酸楚從心中襲來。我說不上來準確的原由,只是在腦海里浮現出無數的畫面,這位阿富汗父親趁著夜色棄下所有的財富,只帶走了兒子,又一路顛簸,與俄士兵對峙,躲地下室,悶在油罐車,最終千辛萬苦落到了美國的土地。從富足的商人,變成了加油站員工……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身上發生了什麼,也不能真正體會別人所經歷的痛苦。
緊接著,阿米爾父親果然患病,日漸消瘦,最後死去了。阿米爾開著那輛福特可以開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阿米爾回到阿富汗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因為這意味著要親眼看到拉辛汗逝去,意味著要再次面對哈桑,還要冒著塔利班橫行的生命危險。作為一個時刻以自己為重的人,阿米爾此行必將改變自己,走向一條不一樣的路。
後面大多都是阿米爾一系列的冒險,還描寫了一系列戰爭中的阿富汗的慘狀,揭露了阿富汗戰前貧富差距巨大,戰時富人集體出逃拋棄國家等等價值升華的東西。
關於阿米爾的變化,成為好人路,是從決定去找哈桑兒子的那天下午。儘管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完全自願的,是因為對哈桑的懷念?還是希望自己哪怕是勇敢一次?抑或是不想讓拉辛汗失望?理由都不重要了,他最終帶走了哈桑的兒子,自己的親侄子。
最後阿米爾在美國草坪上忘我地追著風箏,作者可能是想阿米爾這個角色徹底洗白了,好多人不太同意。我也不同意。
我沒辦法忘記小哈桑用衣袖擦臉,抹去眼淚和鼻涕,雙腿搖搖晃晃地站著手裡拿著藍風箏的那個黃昏,那阿米爾假裝聽不到的喉嚨的哽咽,那雙腿之間滴下的血滴將雪地染成黑色。
最終的結果是每一個人都是極其複雜的,我們沒辦法去評判一個人的好壞。阿米爾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阿米爾父親有可能不是完全的好人,哈桑的忠誠可能也不是真正值得推崇,即使是罪大惡極的何塞夫,好像也沒有那麼讓人憎惡。
好的作品就該反應出人性的複雜性,才值得反覆地回味。


四天的時間終於把《追風箏的人》讀完了,讀過之後沒有特別大的感覺,感覺就和讀故事一樣。其中還為哈桑是男是女迷茫,讀到最後終於明了了是男人,一個勇於保護阿米的男人。其中也被哈桑保護阿米爾受傷而難過,因為好像在阿米爾心裡哈桑並不是他的朋友,而只是一個僕人,面對阿塞夫的凌辱阿米爾就當沒看見一樣,那時的哈桑是多麼的難過傷心!人都是有良心的,這段遭遇在阿米爾心裡留下了陰影,感覺到了愧疚,但是他不但沒彌補反而犯了更加不可原諒的錯誤,把阿里和哈桑趕出了家門。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年齡大了些,這種愧疚感愈加強烈,直至拉辛汗的電話打來,他開始彌補哈桑,找到索拉博,直至一起生活,心裡得到了救贖。


推薦閱讀:

「這些地方走在眾人之前,它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出現在《霍亂時期的愛情》書中?
我覺得,呼嘯山莊 和 了不起的蓋茨比 差不多講的是一個故事。為什麼這兩部小說會如此出名?
《了不起的蓋茨比》哪個譯本翻譯得最好?

TAG:閱讀 | 文學 | 外國文學 | 追風箏的人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