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的天敵是什麼?

剛看完侏羅紀世界出來,暴虐變異龍雖然最後是被滄龍拉下水,但也是在和老霸王龍戰鬥得渾身是傷了才有這下場的。
片尾霸王龍最後那一吼感覺在向世界證明自己是個孤獨的王者。那在真正的恐龍時代,霸王龍就是統治階級中的霸主了嗎?有沒有其他生物可以和它們對抗呢?


一百多年前霸王龍被發現之後這個問題就開始扯了,在各種紀錄片或者文學作品裡霸王龍是被各方各種吊打,但是這麼多年看下來,霸王龍的年代真正能夠威脅到它的,也就是可能同時代但是生活地域都不一樣的阿拉莫龍。

首先給出基本結論如下:和霸王龍生活在大致同一時期或者生活年代差別不那麼大的物種中,恐鱷等巨鱷們和甲龍科成員對霸王龍幾乎沒有威脅,雙方都是成年的情況下連有效打擊都做不到。不過巨鱷和霸王龍因為年代差點其實很少打交道,甲龍因為捕捉起來不划算所以霸王龍一般不搭理。體成熟三角龍理論上具備殺死霸王龍的能力,但是在同樣體成熟的霸王龍面前一般是打不過的。阿拉莫龍這種和霸王龍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域、見面機會可能不多的胖傢伙才是真正能夠不懼怕霸王龍威脅、打起來也完全有能力殺死霸王龍的傢伙。其餘的跨時代對手中,棘龍和霸王龍對戰結果可能是五五開或者四六開,馬普龍、南方巨獸龍和鯊齒龍和霸王龍對戰稍微吃虧,但是有獲勝機會。

————————————————一點個人說明——————————————————

這個回答最早寫作於2016年8月7日。本人不是學古生物的,平時的專業是電子科學技術,當初寫這個答案純粹是出於對古生物的愛好。本答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實也不是原創,是幾年以來百度恐龍吧中的乾貨內容合集,加上一些我自己的整理和描述,就構成了本回答,其實我只是做了一點搬運的工作。為本帖回答做出過貢獻的百度恐龍吧吧友包括:鴻穹神皇上帝、法索拉鱷、RAX博士、神龍warrior、龍爪洪荒等。在此向他們表示感謝。

————————————————5.16答案補充說明————————————————今天我去恐龍吧又看了一下,由於部分新的科考發現和科學家研究成果的更新,以及對化石計算方式的改變,本文中去年提到的很多信息可能會存在過時情況,為了保證不誤人子弟,本人決定將我們吧友的最新討論結果貼上來。其中部分內容將在原答案之後直接更新,部分內容將更新在本文末尾。

5.16-5.17更新基本內容如下【仍在撰寫】:

1.去年發布的阿拉莫龍資料可能存在衛星現象。新模型下阿拉莫龍對霸王龍的優勢沒有那麼巨大。另外新的研究表明霸王龍的口裂可能超過了老研究中的42度,達到63度,因此其對付巨型動物的能力比之前估計的強大。現在估計是,最大的阿拉莫龍依然可以輕鬆殺死最大霸王龍、霸王龍無論數量多少都不敢招惹。但是霸王龍的戰鬥力增強後,60噸以下的阿拉莫龍理論上都有被霸王龍殺死的可能性。雖然在很大一個體重範圍內阿拉莫龍和霸王龍是互相殺死,但是起碼霸王龍的戰鬥力比以前強大。如果二者真的死斗,極有可能出現霸王龍先咬斷沒有體成熟的阿拉莫龍脖子、然後因為傷重身亡,或者阿拉莫龍殺死霸王龍、但是重傷不治的情況。

2.三天前更新的英格蠻龍這個物種本身存疑,而且對於其情況的爭議非常大。現在貼出的復原圖大小可能是錯誤的。這個物種的不確定性信息太多了,我今天會把百度恐龍吧里另一位吧友的觀點貼出,供大家參考。

3.對於新發現的甲龍科成員信息的補充。這個成員可能具備和戈爾岡龍互有勝負的水平。但是如果對付霸王龍,靠現在發現甲龍科的成員肯定是不行的。


—————————————————答案正文開始—————————————————

此前被提出對霸王龍構成嚴重威脅甚至「吊打」霸王龍的同時代對手分別有:三角龍、甲龍、恐鱷。

此前被提出對霸王龍構成嚴重威脅的跨時代對手分別有:棘龍、鯊齒龍、南方巨獸龍、高棘龍、食蜥王龍、帝王鱷等一大筐。上述「同時代」的恐鱷嚴格地說其實也是跨時代的,正牌霸王龍不存在於坎帕階。

吃飯前先寫到這裡,待我吃完飯慢慢更新為什麼這些哥們其實都威脅不大或者乾脆就是送人頭的倒霉蛋。

—————————————————以下多圖預警—————————————————

【1】一些霸王龍的基本信息

首先明確:本帖中提到的霸王龍指的是暴龍科最後的成員:雷克斯暴龍。請勿將其與早期的戈爾岡龍、艾伯塔龍(阿爾伯特龍)、懼龍、特暴龍等混淆。附暴龍科進化圖:

——————————————————————————————————————————————————8.10晚間插樓,補充霸王龍頭骨的化石資料,兼談霸王龍的咬力問題————————————————————————————————————————

下面是霸王龍的頭骨,沒有說Shear Stress,記住分別是Compression |196MPa|或者Tension|132 MPa,shear是100MPa,下圖是完全融合的頭骨在整體62000N的雙排咬力下的受到的Stress,(等於是半邊31000N2D model沒法算unilateral bite,只能算Bilateral的半,另外一說是這個其實是等於雙排末端發力80000N的情況,此不取,暫時不作評論).單位是Pa(不是MPa)

左邊是咬,右邊是撕扯,左邊(a)(d)compression,(b)(e)Tensile,(c)(f) Shear

下面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情況,就是Rayfield把下面兩個區域的骨頭縫合線部分完全分開(在實際情況是頜骨(右)區域縫合線所有的霸王龍標本都沒有融合而已,不過肯定沒有滑動那麼誇張,(左)jugal縫合線則是特大型霸王龍如MOR 008融合,一般的沒有)

這種情況下的頭骨受壓力情況,明顯Stress比融合頭骨大了很多。沒有給shear stress的數據,但是後面表格給了。

下面表格給了最高stress,按滑動模型,最大shear 54.3MPa,最高compression 156.4MPa,最高Tensile 120.8MPa,接近但是沒有達到頭骨崩壞的情況,另外實際霸王龍有肌肉可以緩衝和協助固定骨骼,縫合線也遠不是滑開的那麼誇張,還有縫合線部分有接連組織可以分散大部分的stress,因此本人還是採用double kinesis給Stress的四分之一,這樣62000N咬力下頭骨承受peak tensile 30MPa,Peak Compression40MPa,shear 14MPa(低於最差狀態,但是還是stress大概二到四倍的高於完全融合的理想情況)

根據鴻穹神皇上帝在另外一個帖子(霸王龍和巨型上龍咬力計算:換個方法)裡面的計算,霸王龍斯坦,也就是BHI 3033(和Rayfield採用的是一個標本)的末端咬力93834.0N,中段55268.0N,前段39762.5N,那麼可以看一下stress和咬力的對比情況。

下圖是霸王龍的融合頭骨在20000N咬力情況下的stress(這個論文裡面2D圖像半邊10000N,等於兩邊20000N,原作者注備),從上到下分別是compression,shear,tensile,這個情況

下三種stress分別和樓上的62000N情況下的融合頭骨比較一下,正好是對應stress的32%左右,因此咬力和stress基本上是線性正比

93800N的極限咬力大概是把stress增加50%左右,仍然在可接受範圍內,這個情況下頭骨承受peak tensile 45MPa,Peak Compression60MPa,shear 21MPa,大概是最高承受能力的23%,32%和21%,這樣霸王龍有safety factor 5,3,5這個樣子(哺乳動物變異範圍1.8-11),如果採用保守情況safety factor降低到2左右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霸王龍咬出9萬N對自己也是非常大的挑戰,可能只有很好的輔助條件上才能達到,一般也就30000-60000N左右吧。

PS:不過如果完全按照double kinesis的給的stress,在保證有safety factor 2的情況下咬力最低值應該是35000N左右。


下面是2013年前後科學家對霸王龍頸部的一些重建和頸部力量的估測。

Snively 2006 Phd(Snively,Henderson 2007論文),對一頭很小的霸王龍(AMNH 5027為模子縮小),BSL 105.5cm,SKL 118.8cm,寬度62.5cm,根據30N/ms的肌肉單位力量。

估測結果角度速度125.264 rad/sec2

能舉起1014.99kg的肉,推動1305~1623.08kg

上圖暴龍肌肉力量為Concentric(N) 總力量是32980.51N,暴龍頭部重量大約270kg(按密度900kg/m^3)。

下圖異特龍的肌肉力量是Concentric(N),總力量是8983N,異特龍大約27.5kg。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異特龍用的是55N/cm^2,霸王龍是24N/cm^2,前者是2010年Curtis的數據和近期人類肌肉研究數據進行的「開掛」,霸王龍按同樣指標是75580N,並沒有超過Tendon Safety安全指數的90000N,屬於正常範圍。因此2013年文中稱異特龍轉動頭部速度比霸王龍快,如果都按55N/cm^2,大概快的很有限了。

這頭小霸王龍頸部力量【1】(BSL 105.5cm,SKL 118.8cm,寬度62.5cm,頭部270kg,體重5733kg) 可以舉起2326kg的動物,推到(按90N/cm^3) 3044.625kg的動物。

FMNH PR 2081(BSL 140cm,SKL 153cm,寬度98.2cm,頭部680kg, 10850kg)頸部力量已經相當的大,即便按保守估測Concentric 40N/cm^2, Eccentric 60N/cm^2(人類數據/+10%深度肌肉,橢圓伸展),也可以直接靠脖子舉起4490.8kg,和推開5388.5kg。以此類推,10850kg的霸王龍頸部力量就可以直接可以推倒一隻平均大小的三角龍模型(僅限於理想局面,直角推三角龍身體側面而且三角龍自身不動....其實沒意義)。

如果按照Curtis的爬行動物肌肉數據和Snively的重建『1』。

【按線性的2次方】4318~4750kg和5653.3~6218.8kg

【按論文推薦的橢圓展開肌肉面積,按線性的2.5次方】5613.6kg和7347.96kg


『1』「開掛版本」的霸王龍("開掛"和深層肌肉沒算,低估了10%抵消吧,"開掛「本來就是參考有限元低估PCSA和深層肌肉)


我個人補充說明下霸王龍牙齒的狀況,不算牙根長度,以前有估測講霸王龍牙齒最長為18cm,算上牙根最長可以到30cm左右。不過目前霸王龍齒冠化石最長的也就143mm,之前的估計可能存在高估。霸王龍的牙齒上香蕉形狀的,後部帶有鋸齒,但是不具備毒素。

大概結論就是,霸王龍的頭骨強度用於撕咬獵物時完全合格的,前端咬力理論值4噸的數據問題也不大。霸王龍的牙齒和腦袋適合一舉壓碎獵物的骨頭,將其癱瘓,但是不適合對付特大型的獵物,因為其牙齒放血能力有限,無法進行消耗戰。(對付50噸左右的蜥腳類是高棘龍、馬普龍、鯊齒龍和南方巨獸龍的工作,不過這幾位能夠群毆放到的個體大小極限也就60噸,再大的不說打,嚇都能嚇跑這些掠食者,完全長成的阿根廷龍或者潮汐龍、波塞冬龍是這些掠食者哪怕群毆都不敢上的存在)

最後來一張霸王龍腦袋化石照片。

——————————2017.5.17補充部分霸王龍化石情況與其它信息——————————

本部分信息 由百度恐龍吧吧友:龍爪洪荒整理。

霸王龍正模,CM 9380
由巴納姆·布朗在1902年發現於蒙大拿州,並在1905年出土,最初的編號AMNH 973,後因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害怕被戰爭損毀,出售給卡耐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編號修改為CM 9380,化石包含大部分頭骨,脊椎骨,肋骨,尾椎骨,肩胛骨,肱骨,一個較為完整的骨盆,後肢包括股骨,脛骨等等,雖然它是霸王龍的正模,但卻不是首先被挖掘出來的霸王龍標本。該標本的肱骨讓科學家知道霸王龍有短小的前肢,由於沒有發現指骨,霸王龍被長期重建為3個手指的形象,類似異特龍。由於沒有發現完整的頭骨化石,也極大的參考了異特龍的頭骨。

實線為實際發現的化石,虛線是早期重建模型

下圖是下圖中後期經過改正的重建模型

下面這是完整的復原

下圖為AMNH5027和CM9380的復原,其中有骨骼的部分是被發現的化石。

下圖中的霸王龍,左邊是FMNH PR2081、右邊是CM9380,阿拉莫龍從左到右分別是30米長的阿拉莫龍(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阿拉莫龍,也有觀點認為是體成熟阿拉莫龍的一般大小個體),24米左右的阿拉莫龍、17米左右的阿拉莫龍

斯坦BHI 3033,官方公布的頭骨長度是142cm,身長11.9米級別。可以說和樓上的霸王龍正模是差不多的大小,在霸王龍文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1987年春季,另一位業餘古生物學家史丹·薩克理森在南達科他州發現。約有63%的完整度,190塊骨頭,是第二完整的霸王龍化石,賴森在「斯坦」上發現了許多非致命性的傷口,包括數根斷裂且癒合過的肋骨、一個斷裂且癒合過的頸椎、臉頰處有癒合過的傷口、頭後側有個顯目的缺口,直徑約1公吋,大約符合霸王龍牙齒的大小。頭後的傷口上有個薄的骨層,顯示「斯坦」並沒因為這個傷口而死,存於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

斯坦頭骨中最著名的就是牙齒,這是霸王龍化石中牙齒保存的比較好的。

下圖為斯坦頭骨化石狀態

下圖為斯坦全身化石/含復原部分

AMNH 5027 巴納姆·布朗在蒙大拿發現了一個身體部分非常完整的霸王龍標本,約有48%的完整度,143塊骨頭,完整度排第四,雖然沒有發現四肢化石,但身體部分幾乎完整,這個標本的頭骨非常完整,科學家意識到CM 9380的重建是錯誤的,把它拆除了,頸椎也是完整的,科學家得知霸王龍具有不同於其它食肉龍的短粗脖子。這具霸王龍化石的意義非常重大,現存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目前最有名,最完整的霸王龍——蘇,粉墨登場
1990年8月由Susan和Hendrickson在南達科他州發現,共發現219塊骨頭,完整度達73%+(部分骨骼不完整,對稱完整度95%,修復後完整度79%)。因為有多次測量,每塊骨頭不同的數據版本造成了蘇的體型不同版本是有史以來最多的
目前國外主要使用的數據,是12.3米長,3.3-3.5米高(未站直,站直了接近4米),8.4噸。

下圖為鴻穹神皇上帝對蘇頭骨大小的計算(蘇取12.8米時)

下圖是MOR008號霸王龍頭骨

總之,最有參考價值的四大霸王龍,蘇,MOR 008,Rex C,UCMP 118094都是順彎13米級別 ,下圖是對比圖:

MOR555,頭骨135cm,身長11.7米(黑色部分是缺失的)

下圖是MOR 980,注意別和正模CM 9380搞混。頭骨也非常完整(一說下頜後段是缺失的)體長也是12米級

下圖為擁有最大牙齒的霸王龍LACM 23844,身長和蘇相當,但是較纖細。體型與小蘇、MOR 1128等大

下圖為RSM (SMNH P) 2523.8 (Scotty),身長12.5米

下圖是CM Samson (Z-rex), 據說體長超過12米但是頭骨只有114cm

下圖是MOR 1125 (Bob, B-rex),身長10.35米

RTMP 81.6.1 (Black beauty),似乎也有不同版本,按恐龍學家的表就是10.9米

SDSM 12047

比蘇大的個體,就UCMP 137538(一節腳趾),MOR 1152(一堆碎片),MOR 1126(骨骼相對多些,但是已知數據也是一節腳趾),UCMP 118742(半塊上頜骨)這四個
這之間可靠性最高的,其實也就UCMP 118742,就是下面這位
MOR 1126有10%的完整度,但除了Horner在論文補充材料裡面提到"比MOR 1128大",在媒體裡面提到比"FMNH PR 2081大10%「這兩點之外,量化數據只有和UCMP 137538同論文裡面給了一個腳趾(Pedal-II-I)的測量數據;而UCMP 118742上頜骨腹面和正面圖,所有保留牙齒的測量,殘片完整測量數據都有

UCMP 118742: 下頜骨化石複製展品, 810mm, 殘10顆半牙齒,缺少1.5顆牙齒, 上頜骨前端, 末端延伸; 補齊之後估測915mm(1988年保羅的估測合理,給予沿用), 根據FMNH PR 2081骨骼圖放大;骨架直線長度13.63米(活體直線14.31米, 活體順彎14.94米),股骨最大長:152cm,頭骨最大長171cm,體重14850kg

一般來說大個體霸王龍分四個級別
15米級:UCMP 137538
14米+級:UCMP 11872、MOR 1126、MOR 1152
13米級:Rex-C、UCMP 118094、大叔、MOR 008
12.5米+級:RSM Scotty、MOR 1128、小叔、LACM 23844、BHI 4182、大R(RTMP 81.2.1大版)、Samson

其中 MOR 008:大半個頭骨,整體完整程度8~10%(按骨骼數量),被論文描述估測:下頜骨後半部,頭蓋骨/被專著描繪的部分:上頜骨,下頜骨齒骨
可靠程度:媒體引用過2次,給了頭骨枕基長的數據,Larson描述過一次(2008),並給了部分數據,論文引用過至少2次,期中一篇並且給了和BHI 3033的對應數據,但是沒有給整體的數據,有博物館重建的完整頭骨(含原始化石)模型,和很多圖片。
問題:沒有專門針對性詳細的圖片和整體數據描述,頭骨推測整體大小沒有被可靠估測和引用過。Horner突然認為這個標本其實是亞成年個體。有可能媒體去取量有誤差。描述標本的Horner被人號稱「巨霸王龍專業戶」。目前描述的骨頭裡面不少大小比較一般,雖然有非常大的骨頭。

UCMP 137538:完整的趾骨,整體完整度0.2%(按骨骼數量)
可靠程度:被描述過一次,含圖片和數據,足夠用來線形放大,相對前兩者,大小穩固,它體型大的更明顯,是長17%,大17%寬17%,而不是上面兩個標本只是主要指標大一些。
問題:只被引用了一次,沒有被重視,沒有博物館重建的原始頭骨重建模型和圖片。

MOR 1152 整體完整程度5~10%(按骨骼數量) 脊椎骨,股骨,脛骨碎片,腓骨,被論文描述:腓骨殘片和股骨殘片,整體大小推測
可靠程度:被論文估測大小2:一次,論文描述一共2次,有清晰的年齡推測
問題:無圖片,描述沒有給對體型估測有較大用途的量化數據,只給了股骨切面的一些小數據,化石被腐蝕得比較嚴重。公布數據很少。沒有博物館重建的原始頭骨重建模型和圖片。
沒有博物館重建的原始頭骨重建模型和圖片。描述標本的Horner被人號稱「巨霸王龍專業戶」。

MOR 1126 整體完整程度~10%(按骨骼數量),脊椎骨,尾椎骨,頭骨碎片,被論文描述的數據:趾骨一塊
媒體描述體型一次,論文描述體型2次,並給出了數據,被三篇論文引用過,Larson描述過一次,片論文裡面給了一塊骨頭(趾骨)的圖片和描述,足夠用來測量數據。
問題:描述過與簡略,沒有官方的量化數據。沒有博物館重建的原始頭骨重建模型和圖片。描述標本的Horner被人號稱「巨霸王龍專業戶」。

下為部分霸王龍的頭骨對比

下為霸王龍頭骨與人的大小對比圖

————————————————————————————————————————

——————————【2】2016年8月7日最開始談恐鱷的回答————————————

————————————————————————————————————————

我們首先看看恐鱷的實際狀況,以下部分資料來自百度貼吧:鴻穹神皇上帝的多個帖子,此人據說是北美古生物專業留學生,對這一類話題都非常了解。

先說結論:恐鱷能對霸王龍造成多大的威脅,主要取決於二者體型大小比例,其次才考慮各自的「武器裝備」因素。如果體型差距過大,則「武器裝備」就沒有意義了。

以下是幾個典型霸王龍標本的大小:

上圖:11.8米的STAN

上圖:12.5米的SUE(最著名的霸王龍化石)

上圖:接近平均個體的暴龍11.5米

上圖:目前最大的霸王龍個體是UCMP137538,個體直線長度14.6米、順彎15.2米。這個化石情況非常不穩定,一般只用於斗獸,正經研究不怎麼提它。

總而言之霸王龍的物種平均長度取11.7米7噸左右,典型大個體體長取13米9噸好了(9噸還偏瘦,按照一些人的觀點13米大個體取11噸會比較合適,當然按照十年前的老計算公式那就13米只有不到7噸)。

而恐鱷最大個體也就10.1米3.9噸,平均個體還不到8米3噸。


這張廣為流傳的圖被作為「恐鱷」襲擊霸王龍的藝術作品,並藉此說明恐鱷比霸王龍強大很多。

但實際上這張圖的描述明顯錯誤,恐鱷的物種平均體長也就8米左右,不可能對霸王龍形成如此明顯的優勢。如果硬要用真實物種做對比的話,至多是東部8米褶皺恐鱷攻擊暴龍超科成員巴伐契亞龍的幼年個體(300-400kg),順便說一下成年的巴伐契亞龍大概也就7-8米長;也是恐鱷唯一一起攻擊獸腳類恐龍的直接證據。其它的恐鱷攻擊恐龍的記錄就只有西部的大型格蘭德恐鱷只發現了襲擊鴨嘴龍的記錄。

【恐鱷襲擊了亞成年的巴伐契亞龍(當時出書的時候2002年,巴伐契亞龍還沒有被命名,後來這本書的作者和以另外兩位學者在年底才命名「不知名」動物為巴伐契亞龍)】


如果各位沒有直觀印象,那我們就來慢慢看下面的一系列霸王龍和多種巨鱷的對比圖。

上圖:UCMP 118742和AMNH 3073系列,霸王龍沒有達到漸進,但是仍然算大個體,恐鱷算是普通70+歲極端個體。換成FMNH PR 2081和60-70歲的恐鱷(如TMM)也是這個比例

下圖:霸王龍極端漸進個體UCMP 137538,恐鱷CM 960 70+歲極端漸進個體

下圖是成年平均個體的比例

巴西普魯斯鱷PUC-MG(成年平均個體)對霸王龍MOR 980(年輕成年個體)

巴西普魯斯鱷 UFAC 4770(成年普通大個體) vs霸王龍BHI 3033(普通成年平均個體)

以下2組都可以按這個圖

UFAC 1118(普通漸進個體)和FMNH PR 2081(普通漸進個體)

UFAC 1404(漸進大個體)和MOR 1126/UCMP 118742/MOR 008/MOR 1152(漸進大個體)

極端個體:霸王龍UCMP 137538和普魯斯鱷DGM-527 R

沒有綜合年齡的平均到最大的差距霸王龍比巴西普鱷小,因為爬行動物是終生生長的。

綜合年齡以後的平均到最大的差距霸王龍比巴西普鱷大,這個學過統計都很容易懂得。

[VAR(平均每年生長超過平均生長的速度的比例|年齡&>60歲),n=60~75] 應該小於 [VAR(平均每年生長超過平均生長的速度的比例|年齡&>20歲),n=14~24),按正態分布,綜合年齡以後普鱷出大個體的概率就小了。

這些概率分布可以看平均大小,第一是灣鱷,看2007-2008年,雌性平均2.7+米,雄鱷更大,平均3.6-3.9米吧,灣鱷大個體5+米,最大個體級別的6+米,下面是Melanosuchus Niger是黑凱門鱷,這個最大~5米(SVL 2.5米),上面看雄鱷平均也就3.2米吧,雌鱷大概2.4米就不錯了。最下面的是眼睛凱門鱷。


下面上兩張宏穹做的娛樂圖(切勿當真)

-------------------------------------------------------------------------------------------------------------------------------------------

FMNH PR 2081和12米衛星恐鱷

以上兩圖分別是Paul(一個很喜歡黑霸王龍的古生物學家,據說食腐論就有他的功勞)畫的地洞霸王龍FMNH PR 2081(就是蘇,但是這個版本蘇的體型被強行畫小)對比15米長和18米長的衛星恐鱷。

-------------------------------------------------------------------------------------------------------------------------------------------

娛樂時間到此結束,總而言之如果真要把那張錯誤圖片里的巴伐契亞龍換成霸王龍,那麼比例應該是這樣的:

有朋友指出這張圖恐鱷還是大了,那我們就理解為是11.7米的霸王龍對10米最大恐鱷,或者阿爾伯特龍大個體對最大恐鱷好了。如果是UCMP137538對10米最大恐鱷或者都是取生態平均個體,那麼比例圖恐怕得變成這樣:

這個可能差不多了吧?


恐鱷的部分到此為止,結論是恐鱷不具備成為霸王龍天敵的條件。那麼恐鱷的對手應該是誰呢?從年代和體型上講,阿爾伯特龍比較合適。

下面來自【鴻穹神皇上帝】對於恐鱷評價的原話:

——————————————————————————————————————————

『人言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西部恐鱷20歲成年,可以繁殖後代了,怕不怕埃爾伯塔龍,怕,對方4-5歲個體崽子都幾乎你一樣大,30歲6+米而立,該有自己地盤了,怕不怕埃爾伯塔龍,怕,對方8歲的崽子和你差不多大,40歲而不惑7.7-8米,比東恐極端個體都要大了,怕不怕埃爾伯塔龍,怕,對方平均個體還是比你大的多,也就和對方13歲剛剛成年的個體差不多大。50歲而知天命,8.5米,怕不怕埃爾伯塔龍,還是怕一些,怕習慣了是一個因素,另外對方平均個體還是比這個年齡恐鱷大些,雖然頭骨沒恐鱷長了,而且埃爾伯塔龍成群,60歲花甲,9米,,應該不怕了一般成體了,不過還是怕些對方最大個體,也許還是因為習慣成自然而不會首選攻擊對方的較小個體,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9-10米,怕不怕埃爾伯塔龍,不怕了,和對方最大個體也可以打平了,不過活到這個年齡........

————————————————————————————————————————

下次有時間更甲龍或者三角龍的部分。先簡單說下結論。甲龍長期以來對於霸王龍的優勢來自於錯誤的化石復原比例和對於骨板鎧甲與尾錘作用的高估。事實上成年大面甲龍的典型數據僅為6.25米3噸左右,其尾錘的堅固程度也被很多科學家懷疑。這樣的體型在戈爾岡龍面前能不能自保都得看運氣,在大得多的霸王龍面前———還是早點洗洗睡吧。三角龍的問題同樣出在體型上,目前三角龍的種群平均體長還沒到8米,這個大小和霸王龍差的太多,角雖然能夠保證攻擊力,但是架不住體型差距帶來的問題,因此三角龍要對霸王龍構成威脅也有一定困難,不過多少比甲龍強多了。順便,甲龍的生存年代嚴格地說與霸王龍不重和,三角龍倒是霸王龍的同時期死對頭。

———————————————————————————————————————————————————【3】甲龍的問題,更新於2016年8月8日———————————

很多恐龍迷從小就在各類恐龍科普書上看到這樣的描述:霸王龍的剋星是甲龍科成員,甲龍科成員擁有堅固的鎧甲和強大的尾錘,前者可以阻擋霸王龍的鋼牙,後者可以打碎霸王龍的腿骨甚至內臟。什麼?肚子沒有鎧甲?霸王龍你先近身再說。

然後這一印象被各類古生物紀錄片徹底坐實。紀錄片中霸王龍對甲龍唯一一次獲勝好像是紀錄片《恐龍滅絕》中一挑二擊敗三角龍和甲龍。然而這部也是夠黑的,首先強調甲龍是餓昏了才沒力氣揮動尾錘、然後霸王龍獲勝之後居然被尾錘絆倒然後向後摔下去直接被死掉的三角龍的角穿了個透心涼,然後我就無語了。

-----------------------------------------------------------------娛樂時間------------------------------------------------------------

霸王龍開始1挑2

紀錄片解釋:「如果不是甲龍虛弱那霸王龍就GG了」

好不容易一挑二成功之後霸王龍被甲龍尾巴絆倒正好砸在三角龍的角上就此完蛋了。看到這裡我表示無話可說。

-------------------------------------------------------------------------------------------------------------------------------------------

至於其他的紀錄片吹得更厲害,比如恐龍凶面目系列搞錯了某霸王龍腿傷的成因——將同類咬傷或者病傷誤以為是甲龍尾錘擊打的結果,然後用純鋼結構模擬甲龍尾錘做實驗打碎了模擬「霸王龍」的腿骨。

基於錯誤體型預估和甲龍尾錘結構估計進行的甲龍尾錘威力測試實驗,實際上不具備參考價值。

紀錄片《恐龍凶面目》中甲龍打斷特暴龍的腿骨鏡頭

--------------------------------------------------------------------------------------------------------------------------------

而恐龍無敵系列乾脆直接把甲龍的古板吹成了防彈衣結構,所謂「多層交錯的礦物質和膠原組成、蛋白質構成的纖維可以強化骨骼」實在是嚇死人。

紀錄片《恐龍無敵:頑強防禦》中對於甲龍尾錘戰鬥力的宣傳。

我。。還能說什麼。。。


當然最著名的還是BBC紀錄片:與恐龍共舞中的鏡頭:

圖中BBC給出的霸王龍的體型大概是長13米高5迷體重5噸(相比真實嚴重縮水,那時候對於肉食恐龍的體重計算全都嚴重偏低)、甲龍的體型則是超過10米長背部高度超過3米體重7噸(特大號衛星),結果霸王龍被一錘打碎內臟落荒而逃,當天晚上就GG了。


於是後來大家知道BBC大放衛星、甲龍的尾錘堅固程度有限之後,專門做了個娛樂圖來黑BBC(注意途中的霸王龍翻著肚子笑是藝術效果,真實的霸王龍在這種姿勢下可能會沒命)

----------------------------------------------------------------------------------------------------------------------------------------

----------------------------------------------------------------------------------------------------------------------------------------

然後BBC出場,玩家【甲龍】獲得衛星級彆強化,秒殺霸王龍。

-------------------------------------------------------------------------------------------------------------------------------------------

下面我們還是通過資料來感受一下甲龍的真實實力,在這裡還是感謝留學北美的鴻穹神皇上帝提供的資料。

老規矩,先看體型。以下資料來自百度恐龍吧,原作者:鴻穹神皇上帝

大面甲龍

甲龍型(Carpenter, 2001),甲龍目(obstorn 1905,似乎已廢),甲龍科,甲龍屬(Brown 1908)

骨骼完整程度:基本上不錯了,不比俄國人描述的那個幾個蒙古的甲龍差,AMNH 5895有5根頸椎骨,11節脊椎骨,到底完整度如何呢,缺Axis,Altas;似乎缺2-4節dorsal和3-5節sacrum)Carpneter在1982年對包頭龍描述也是13節脊椎骨,3節Sarcal和7節頸椎骨(wiki引用原文,待核實),而根據節甲龍亞科的匈牙利甲龍屬的樣本MTM Gyn/404, holotype的則是4節融合的背椎骨和5節Sarcal,而大面甲龍AMNH 5895基本上沒有發現融合的部分,Carpneter的重建是按7節頸椎骨,13節背椎骨的模型(1節被隱藏在骼骨後面)。

體長:按最大估測(+altas,Axis,+9節錐體,比例參考MTM Gyn/404,原11節背椎骨和5節頸椎骨測量來自2009年論文測量尺),三個個體從左到右AMNH 5895,NCM 8880,AMNH 5124

註:第一列是參數,第二列是脊椎骨長度(包括活體夾縫),單位cm,頭骨是中線長度。

以上是最大估測,順彎6.68米,7.03米,6.04米,直線6.30米,6.63米,5.7米

最小估測是按去掉2節Sacral和2節dorsal以後得出的,順彎6.13米,6.44米,5.54米,直線5.78米,6.07米,5.23米。兩種估測都可以採用,尾椎設定是23節,包頭龍有21-28節(待核實,危機引用Carpnter 21節,Maleev引用的是28節),陪甲龍23節。

體重:根據甲龍直線4米模型體重按照3D建模法和方程建模法估測 560-733kg(Seebacher),656(Henderson),總體重按較大體長估測最大的老年個體NCM 8880:2550-3324kg,按較小估測:1957-2561kg; Seebacher的多元方程式估測順彎6.6米的大面甲龍1719kg,平均大小的AMNH 5124體重範圍1650-2121kg,1251-1638kg。


至於大面甲龍體長9米的數據,是上個世紀20年代的歷史遺留問題(其實也不算問題)。就是當時錯誤的復原導致的計算錯誤,上文能把恐鱷脊椎骨128mm算出15米,甲龍的數據算錯也就可以理解了。事實上大面甲龍脊椎骨和肩胛骨基本上和包頭龍一個水平,沒有道理一個才6米,一個串到9米,甲龍頭部比例特別的大,即便是跟蒙古的Maleev順彎估測4米左右的藍尾龍(PIN 557-3)只比頭部的話也會衛星到10+米,而用按肩胛骨,頸椎骨和脊椎骨就大概得到順彎6-7米的水平。


樣本年齡:

三個樣本的頭部都是骨縫完全融合,屬於成年個體,其中NCM 8880,前頜骨完全融合,其餘兩個個個體則沒有這個特徵,從頸椎骨判斷,AMNH 5895是中老年個體,但是未必是非常老的個體,整體估測NCM 8880是老年個體,AMNH 5895是中老年個體,AMNH 5214是年輕個體。


視覺:大面甲龍可能有立體視覺。

頜骨和牙齒:上頜骨向後擴展,頭骨每邊有5個鼻竇,藍尾龍只有2個,但是鼻竇和頭骨大小無關,原文作者表示這些鼻竇對發音和減輕總量基本上沒有關係,很可能是無用的器官,大面甲龍的面頰估計蠻有肉的,但是頜骨肌肉較弱,NCM 8880的64.5cm長的頭骨adductor fossa只有5.3cm,而鄂德蒙頓甲龍(NMC 8531)的頭骨49cm,adductor fossa有7.3cm長,牙齒也是更小的戈壁甲龍和節甲龍類相對更大,而大面甲龍牙齒數量非常的多,34-35科頜骨牙,35-36顆齒骨牙,AMNH 5124的頭骨長度55cm,下頜骨41.5-42cm,齒床21-22.5cm。

肢體大小:AMNH 5895肩胛骨最大長度720mm,傾斜40度,之後長度615mm,末梢寬度245mm,AMNH 5214左右肱骨長度536-545mm,末梢左右寬270mm,頂端左右寬285mm,肱骨頭傾斜45度,前肢構造有挖洞的功能,股骨頭傾斜30度,長度67cm,頂端左右寬度28cm,最小周長362mm,末梢左右寬25.5mm,其中小腿肌肉M. gastrocnemius(小腿肚子那裡的幾組肌肉)比包頭龍屬發達。腓骨長度44.8cm,頂端寬12.8cm,末端寬8.5cm,坐骨估測完整長度64cm,頂端前後長23.5cm,較小的AMNH5214臀部最大活體高度1.4米,最大的NCM 8880活體高度1.7米。


裝甲:頸部有相當大的甲,當然軀幹和肢體的甲片就小的多,防禦能力大概針對傷齒龍,馳龍群和矮暴龍。要抵抗阿爾伯特龍就有困難了。至於霸王龍的問題,目前沒有完全確定大面甲龍在馬階的分布狀態,只能說可能和霸王龍處於同一時期,但也可能生存在8000萬年前,並非末日恐龍。不過不過怎麼說,甲龍的防護水平無法抵抗霸王龍的襲擊。其實大面甲龍屬和包頭龍屬在甲龍亞目裡面算是防禦最差的,結節龍科的裝甲好很多,不過最多也就是抵抗一下戈爾岡龍和阿爾伯特龍這樣的級別,懼龍上來就難以抵抗了,碰上霸王龍還是GG。

下圖紙有黑灰色的部分是硬骨層,白色的部分都是海面骨而已

下為博物館中的埃德蒙頓甲龍(結節龍科成員)標本

下為埃德蒙頓甲龍的古板化石狀況:

因此對比大面甲龍,埃德蒙頓甲龍的骨骼還是厚實的多,至少硬骨層比例有些厚度。

還是回頭說甲龍科,下面我們談大面甲龍尾錘的戰鬥力問題。首先上參考文獻:PLOS ONE: Estimating Impact Forces of Tail Club Strikes by Ankylosaurid Dinosaurs

Estimating Impact Forces of Tail Club Strikes by Ankylosaurid Dinosaurs(甲龍的尾巴的力量),裡面說了只有500mm以上或者接近500mm的才能損壞骨頭(當然包括甲龍自己),200-450mm中等大小是不能打斷骨頭的。

大面甲龍尾錘只發現一個,AMNH 5214,尾錘寬度470mm,長度570mm,其實那些特別大的鎚子基本上都是包頭龍的,也有Tarchia的,而且也不是越大甲龍鎚子就越大,不過整體來說最大還是包頭龍的AMNH 5245和包頭龍cf.的ROM 788(甲龍亞科之王,最大的鎚子)打擊能力,Av和Small基本對骨頭傷害不大,只有Lg(大號)才有些殺傷力,當然很多也是本著「脛骨裸打論」估測。甲龍AMNH 5214的尾錘末端椎骨錐體寬度5cm,整體寬度10cm,比大面甲龍之王ROM 788的整體5+cm要好得多了。

以下是現有的甲龍尾錘標本。D可能是大面甲龍的,最大的兩個應該都是包頭龍的。雖然E可能是甲龍屬不確定成員。

下圖為尾椎骨的力量和大小

小於200mm的基本不具備戰鬥力,200-500mm之間的能對阿爾伯特龍級別的對手造成傷害,可能對於霸王龍的攻擊力大概相當於一個體重30kg的小屁孩用小鈍榔頭打一個150kg的壯漢,500mm以上的如果全力攻擊算是比較厲害了,能對霸王龍的腿骨造成威脅,但是全力攻擊的話自己要冒著骨折的風險,如最開始那張娛樂圖裡一樣。

另外AMNH 5214應該是包頭龍,這片論文裡面說是甲龍屬應該不對。其實大面甲龍的為尾錘比包頭龍要輕小,估計也許只有300mm左右的長度,屬於中型級別的。


接下來詳細解說(以下依然引用自鴻穹神皇上帝的分析):

最先看高密度的硬骨層的承受能力,大概最大承受能力目前傳統採用的是Compression |196MPa|或者Tension|132 MPa|,shear|~100MPa|,人類的股骨在84MPa的情況下會崩壞,考慮到恐龍頭骨按鳥類算密度超過哺乳動物,因此建議採用加強承受能力10%,不過這個不影響結論。

中小型甲龍尾錘在561N的攜帶力量下可以產生29-56MPa的Stress,並不足以崩壞同體重肉食恐龍的骨頭(這些骨頭本身也受到肉食恐龍自身體重的壓力,這點被肌肉緩衝和受到攻擊以後自我保護換成反應抵消),中大型甲龍尾錘攜帶961-2014N則可以產生48-100MPa的力量勉強接近破壞骨頭的級別,大型甲龍尾錘攜帶10670-14360N力量,可能產生504-718MPa的力量,理論上可以輕易擊碎同體重肉食恐龍骨骼,對於霸王龍等體重比自身大4-5倍的對手,則由於對方脛骨,腓骨,股骨的肌肉厚度太大(下圖),所以對骨骼攻擊無效,只能打青或者稍微打傷一點,不過可以對霸王龍跖骨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不過按照牛頓第三定律,凡有作用力必然存在反作用力,甲龍自己的尾巴是否承受得了大力打擊敵人產生的反作用力?如果承受不了,攻擊力度就需要適當的降低,否則尾巴就會斷,甚至碎裂。

此外,甲龍的尾錘在戰鬥中還存在一個問題:攻擊對方時自身承受的壓力可能更大,如果大型甲龍如MOR 788用10600N的力量攻擊對手,自己尾部桿要承受差不多平均650MPa的損壞(看下2圖,藍色和紅色區域,10600N打擊力度),這個強度肯定會導致尾部崩壞,而小型甲龍的狀態更為糟糕,其骨骼在不能崩壞對手骨骼的情況下都有自身受損的危險。尤其是在打擊面較大的時候,例如打到霸王龍(暫且以我們的主角霸王龍為躺槍實驗者)的腿部寬大的肌肉組,甲龍尾部最高區域受到比骨骼崩壞上限高出1000-3000倍的壓力,卻只能給對方造成503MPa的平均損害,而且打在肌肉上時,對對方的傷害實際上會被分散,造成的破壞力也就不大了。

如果尾巴杆子而不是鎚子不慎打中對手.尾巴杆子也要承受579-1219倍於骨骼崩壞上限的壓力,可見甲龍尾巴也夠嗆。即便作者提出,實際情況下甲龍尾部有部分可以不是完全固定死,給一些收縮範圍,以及一些高強度纖維組織,但是也沒法把壓力降低1000倍。

當然較小的尾錘整體上承受的壓力也低,平均下來不算太大。只有小部分地方的地方會在570N的力量打擊下崩壞。

甲龍的尾巴肌肉島可能真的不少,不過不排除有些空間的實際作用是儲蓄的脂肪.....

補充一個甲龍亞科在不同材料情況下的MPa的,其實都基本上超過崩壞極限。

其實MOR 788就算全部換成Carbon fiber也沒法保證沒有地方崩壞,平均和大範圍是沒問題,但peak stress 184,000MPa已經是一般的carbon fiber崩壞極限的20倍了。


總而言之在戰鬥中,最大的甲龍可能不敢用全力攻擊對手,而只使用1000-2000N的打擊力度,以保護自己的尾部,這種情況下只有平均50-100MPa的力量,要折斷大型對手的跖骨就比較難(股骨和脛骨做夢),因為大型對手即便跖骨上面也有相對較短的肌肉可以把壓力分散,這樣peak stress就不會那麼大,就算有peak stress相當高的地方,其範圍也非常的小,這樣骨骼受傷的部分不會很多。不過甲龍亞科主要也是防禦幼年、亞成年霸王龍(或者阿爾伯特龍)和小型馳龍、矮暴龍等,這些對手的體型小,骨骼細,而且沒有多少肌肉緩衝,給對方平均100MPa,對方承受的打擊力足夠大,這樣就能打斷他們的腿了。但是面對霸王龍,最好還是洗洗睡。

就算是甲龍人品爆炸打中成年霸王龍的跖骨薄弱部位,也是兩敗俱傷,要是亂打擊中打中脛骨和股骨,折斷的是甲龍自己的尾巴。所以甲龍亞目帶尾錘的成員最多也就防禦下馳龍、傷齒龍、中小型阿爾伯特龍和懼龍、未成年霸王龍,碰上大個體阿爾伯特龍和成年霸王龍,還是呼叫BBC支援比較現實,那樣能一錘打碎霸王龍內臟呢!

不過有科學家提出,甲龍的尾巴其實不一定是用來防禦肉食恐龍的,也許是用來交流用的。或者和其他素食恐龍打架,例如甲龍挖植物的根莖或者在水坑旁邊喝水,三角龍也想分杯羹,從背後過來攆它的時候,甲龍可以用尾巴還擊一下什麼的。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還是甲龍的體型實在是太小了,大面甲龍對霸王龍的體型對比大概就是下圖水平(霸王龍就用FMNH PR2081好了,甲龍取極限大個體)

下面是阿爾伯特龍和甲龍的體型對比:

可見甲龍始終是體型吃虧,那麼他尾巴的另一個問題就體現出來了:打擊面不夠廣泛。

甲龍的攻擊有些僵硬,尾錘大的甲龍還不敢打那麼大幅度。大面甲龍的整個尾巴長度不超過2.5米,對比以上體型比例,最多也就威脅阿爾伯特龍罷了。

———————————————————————————————————————————

相比之下我倒是覺得埃德蒙頓甲龍的大骨刺造成破壞的可能性更大,BBC的另一個紀錄片:恐龍的行軍中的疑似埃德蒙頓甲龍就是靠這個打敗了戈爾岡龍(雖然那段還是扯,戈爾岡龍智商掉線要腿也能把自己翻倒肚皮朝天的甲龍重新翻正然後挨一記重擊,BBC真是不黑暴龍科不舒服斯基,沒了體型和尾錘的甲龍亞目居然改用骨刺打霸王龍的小弟了)

我特么也是醉了……

------------------------------------------------------------------------------------------------------------------------------------------

話說回來,如果說我們假設霸王龍攻擊大面甲龍和獅子啃螃蟹一樣,那攻擊埃德蒙頓甲龍就有點啃刺蝟的意思。

至於有朋友提到,甲龍化石上沒有牙齒咬過的痕迹但是霸王龍的腿有被打斷的化石記錄,這個其實是這樣的:首先後者是早年科學家的誤判之前已經說了,其實不存在甲龍尾錘打擊掠食者的明確記錄(尾錘上)甲龍的分布範圍在已知的Hell Creek,Scollard和lanc formation都比較限制於高地,而同時期的埃德蒙頓甲龍屬則在低地和海邊平原分布,兩者幾乎沒有重疊的。至於霸王龍嘛,明顯沒有多少待在高地的,從加拿大到墨西哥,基本上都是低地的,顯然霸王龍喜歡跟著三角龍一起轉悠,甲龍這種肉少骨頭多的東西鬼去搭理它。

目前甲龍化石的發現地:

加拿大2處,美國蒙大拿和懷俄明3處

AMNH 5214,5895和NCM 8880分別是在KT線下面45.4米,65米和43.9米處找到的。AMNH 5866是一些甲片,CCM V03是一些尾椎,沒有肢體。

補充1:其他一些甲龍型的牙齒數目:包頭龍上頜骨19-24,齒骨21,賽查龍上頜骨22,齒骨16-17顆此外HUNGAROSAURUS TORMAI, A NEW ANKYLOSAUR (DINOSAURI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HUNGARY也是可以免費下載的,因此就不截圖了,其中匈牙利龍(Santonian)很有意思的是和兩棲類,烏龜,蜥蜴,翼龍和鱷魚一起發現的,代表甲龍類適應範圍還比較廣,高低,低地,河流,沿海平原都有.。不過真心和霸王龍的生活範圍重疊不大。

甲龍平時打交道的掠食者,甲龍依靠自己的武裝還是可以打贏或者起碼自保的,以及霸王龍在馬階的數量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可見其實成年霸王龍占食物鏈比例很小(注意上圖霸王龍和埃爾伯塔龍體重地洞,翻一倍就可以了)。


結論:甲龍的武裝不是為抵抗霸王龍而設計的,讓甲龍去挑霸王龍屬於越級打怪,不科學。恐龍無敵、恐龍凶面目、與恐龍共舞等紀錄片裡面的10米7噸甲龍吊打霸王龍屬於放衛星行為。真正的甲龍亞目成員中,除了最晚發現(大概2010年前後)的結節龍科成員巨鎧龍可以憑藉9米7噸的體型、更好的鎧甲和可能存在的大骨刺抵抗中小體型成年霸王龍的攻擊之外(巨鎧龍遇到13米以上的霸王龍鐵了心要抓它多半也是GG,此外這貨和霸王龍是不是一個時期的還不一定),其他的個體都不具備對付霸王龍的水平。

PS:大家不要把開頭紀錄片里甲龍牛逼的畫面看錯然後當真了啊,那是錯誤模型復原下的產物,已經被證實靠不住了。

————————————————2017.5.16補充最新考古成果————————————

一種新甲龍科成員的發現,可能是出現最早的甲龍科成員之一。

這種甲龍叫zuul,名稱來源於電影《捉鬼特工隊》中的一種鬼。這種甲龍於2014年在蒙大拿朱迪斯河組被發現,化石保存相當較好,是目前北美洲發現最完整的甲龍化石。出土的化石保留了完整的頭骨和一隻尾錘,其他保存的遺迹還有皮膚印痕等。這是目前發現的具有尾錘的甲龍亞目成員中生存年代最早的傢伙。Zuul生活於7500萬年前,身長6米。科學家們目前正在研究其甲片中的角蛋白等成分。zuul的發現可能意味著當地有戈爾岡龍這樣的大型掠食者存在。憑藉zuul的體型,要對付戈爾岡龍應當是互有勝負。

復原圖如下:

論文地址如下:New ankylosaurine from Montana

部分論文內容如下:

下圖為甲龍zuul與犀牛的對比

————————————————大家好我是分割線————————————————

到此我們已經擊落了巨鱷衛星和甲龍衛星,那麼三角龍是否和很多恐龍文學作品中說的一樣可以對霸王龍產生嚴重威脅呢?我們下次再說。


————————————————————————————————————————————————————【4】8.10更新三角龍部分————————————————

————————————————————————————————————————

對於霸王龍而言,面對三角龍時依然能取得明顯優勢,大多數情況下,霸王龍都可以輕鬆擊敗三角龍。但需要注意的是,霸王龍對三角龍已經不是面對巨鱷和甲龍時的「無傷吊打」了,當前漸進大個體的三角龍(8.2米9噸)已經可以做到面對11.7米的霸王龍正模自保,而蘇級別的霸王龍面對大個體三角龍時如果腦子抽風導致嚴重失誤,也不排除被擊敗的可能性。打個比方,霸王龍對巨鱷和除了巨鎧龍之外的甲龍亞目成員相當於中國乒乓球國家隊對於其他選手的統治力,對於三角龍則相當於籃球美國國家隊對西班牙國家隊的對比。雖然霸王龍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打贏,但是馬失前蹄的時候肯定會吃苦頭。

晚飯之後正式開更

-------------------------------------------------------------------------------------------------------------------------------------------

老規矩,先討論體型比較。包括各自的大小和主要武器的狀況。霸王龍的體型三天前就貼了,腦袋部分剛剛在最前面有補充。三角龍的化石資料下面給出(繼續感謝:鴻穹神皇上帝給我們提供的幫助)。

這是這對死對頭的典型大小化石對比圖:

下面是三角龍NSM PV 29129的化石:

其中肱骨長度670mm,股骨長度1120mm,已經有一些成年三角龍那麼大,估測體重5000+kg左右。但是頭骨還沒長好,三角龍大概是先長軀幹最後發展頭部,這些三角龍還是亞成年個體,有些已經很大,但是頭骨還很小,角很短,堪比霸王龍最愛的獵物,如(d,就是上圖個體)和(e)。有些角甚至往後拐。

下面是AMNH的三角龍骨架,長度580cm(直線),順彎708cm,Colbert用了一個肥豬模型(肚皮距離地面30cm左右,脖子和軀幹一樣粗) 估測出8000kg以上,也讓後來用這個模型估測其他三角龍,創造了一代衛星9400~11020kg

1】這個個體實際估測重量大約3700~4560kg之間

2】另外該樣本是用多個州挖掘到的不同三角龍拼裝的,其頭骨估測一般成年個體,肱骨長度80cm,可能有一個大個體的水平,而股骨小於1米,為較小個體。對整體參考價值不大。

接下來我們講講三角龍的肢體結構。下面是肢體結構圖,如此估測大型三角龍的後肢體比例(圖片來自化石網)。

----------------------------------------------------------------------------------------------------------------------------------------

下面是霸王龍和三角龍的比例圖。

三角龍看上面普遍上限(6500kg的USNM 4842已經是大個體的水平了,見泰坦角龍建屬論文)是7000~7500kg左右,大部分漸進大個體都可以達到這個體重

超過8000~9000kg的是特大個體和極端個體。

相比之下霸王龍對應的是上限是10500~11000kg,極端個體12000~13500kg。

總的來說三角龍肯定比霸王龍小多了,最大有股骨的三角龍LACM 150076和霸王龍FMNH PR 2081。

圖中三角龍的股骨為117cm+軟骨~127cm,脛骨加軟骨~83cm,USNM最大的三角龍股骨115cm,脛骨76cm。

當然三角龍裡面也有類似UCMP 137538的,而且還是UCMP 137538的鄰居,叫做UCMP 128561,數據只有測量尺,沒有數據,一個鼻子尖,兩個都是非常不完整的標本。

UCMP 137538和UCMP 128561,最大的霸王龍和三角龍。圖中三角龍體重為10250千克,霸王龍為14850千克。


另外AMNH還有一個不能確定種類的大個體(長寬比例略超過其他三角龍屬樣本)AMNH 5040,5節頸椎總長度測量55.2cm。AMNH 970/9715節頸椎總長度估測(83-44).25+44=53.75cm,估測肱骨長度83.7cm左右,股骨120.6cm,7217~7751kg。

下為AMNH5040的數據:

-------------------------------------------------------------------------------------------------------------------------------------------

下面是一些恐三角龍數據,Triceratops horridus,*是估測值

【前面數據寫錯,修改】

模型體重參考(Henderson 1997,Alexander 1985, Seebacher 2001, 再參考活體,體長順彎8米)

NSM PV 29129【橈骨41 cm,恥骨56.3cm 5000+kg】

AMNH 5880 【橈骨49.4cm, 6588kg】

AMNH 5039 【肱骨82.5cm,橈骨51cm,股骨*117.33,7250kg】

AMNH 970/971 【肱骨 80~83cm,橈骨51cm(原先40cm可能被壓短),尺骨63.5~6.45cm/(另外也有論文估測尺骨被壓扁導致長度變長成84.7cm,實際長度因該取645mm為妥,或者文中肱骨和股骨的比例取67.9~70.4cm),股骨*115.8~119.6cm,6812~7312.7kg】

這個樣本在USNM有另外一個拼裝架,估測高度231+cm(參考樓上,AMNH混裝架其前部軀幹是採用AMNH 971的),完全直立高度250+cm

LACM 150076 【股骨117.1cm,肱骨*81.18~82.27cm 7205kg】

USNM 4842【股骨112~115cm,肱骨78.76cm,估測 6501kg(6329~6580)】

其中LACM 150076對應霸王龍裡面的FMNH PR 2081,這個是最大科考測量的股骨。也是科考認可最大的有股骨肢體的三角龍

當然還有一些零碎的肢體和零碎拼裝的頭骨數據估測

CM 998【尺骨63.5cm,估測 5930~7056kg】

USNM 4276 【肱骨84.7cm,股骨*120.8cm,7250~7786.4kg】

USNM 8018 【肱骨85.5cm,股骨*121.57cm,7546~8104.7kg】可靠程度等於UCMP118742

USMN 4848 【尺骨68.3cm,肱骨*80~86.9cm,股骨*123.7cm 7250~8682kg】可靠程度等於MOR1152。波動比較大,具體要看和誰比

AMNH 5040 【肱骨長度*83.7cm左右,股骨*120.6cm,7217~7751kg】

BYU 12183 【頭骨估測~250cm,但是含有大量對應泰坦角龍描述論文(非新的建屬論文),裡面115cm股骨個體220cm頭骨長度,因此該個體估測,可靠程度參考MOR008+UCMP 118094,同樣按照MOR 008的標準保守估測體重大約8775kg,為平均科考最大個體)

UCMP 128561【最大個體,頭骨265cm,按照UCMP 137538的標準,保守估測10250kg】


接下來我們講三角龍和牛角龍的角化頸盾,這是直接決定這倆貨戰鬥力的因素。一直有說法三角龍的角長度達到1米以上,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大多數成年大個體三角龍(SKL 225cm)的眉角都到不1米,一些體型相當不小亞成體(SKL &> 150cm)角也很短了,大約很多50~60cm指尖,更小的角是20~50cm屬於更小的個體(SKL 80~150cm)

下面這個MOR 004,長的幼齒,結果被一些三角龍神教的當成亞成體,其實是成年個體,不過是成年個體裡面的小傢伙,BSL只有94cm,例如那個AMNH 5033的Basal已經有112cm了,不過三角龍神教的也沒全錯,MOR 1604就是亞成體,頭骨也有估測 200cm。

三角龍的生長過程,只有成年個體鼻腔骨(Nasal)和鼻角才會融合(部分還不會),亞成體和部分成體鼻角是比較脆弱的。成年之後,角會開始前傾。

牛角龍和三角龍又有些不同,一些亞成體的頸盾,例如這個YPM 1831,最大的牛角龍頭骨,估測BSL 115cm,頸盾長度&>143cm(Larson 1976),而成年個體ANSP 15192是頸盾79cm,估測BSL99cm,YPM 1830也是一頭很大牛角龍,BSL 110cm(測量尺估測),頸盾長度124cm,此外還有USNM 15583的頸盾94.5cm。

牛角龍也有脊椎骨例如,這個南德科他州的個體椎體高度180mm,寬度162mm的,肩胛骨80+cm,估測是一般個體,很多牛角龍並不比三角龍大。兩種發育的順序也不一樣。

【這裡解釋一下牛角龍和三角龍的關係問題。二者生存年代可能相同,因此以前一直有不同觀點,有的科學家認為二者是同一物種,有的認為壓根不同屬,更不談種。這麼分分合合到了2013年,新的研究又分析了一遍,支持二者不同屬,這個結論一直被沿用至今。】


下面是AMNH 970的頭骨(居然沒裝上架....),全長216cm,頸盾長度估測92~94cm,BSL 123~126cm(根據最右邊的圖,配合測量表計算),也是不錯的樣本,比較大。屬於短盾形的樣本。

此外在說說眉角化石(一下說的眉角不包括活體加的角質),

三角龍的角號稱有成體平均1米長還有說超過1米,也有最大達可1米的,Scott Hartman的圖上面給了水平面長度90cm左右。那麼三角龍角有那麼長嗎?

18樓的三頭SKL&>=200cm的個體眉角最大長度分別是亞成體 60cm,兩個成年個體,40,80cm。是否有角更長的牛角龍和三角龍呢?

因為三角龍角測量因此採用指標從眼眶開始往上量的直線(等於量肉食恐龍牙露出來的部分,而不是法郎齒冠,但是也不算順彎)計算長度。

上面的兩個個體和其他根據論文水平擺放的照片測量的

AMNH 5166: 62.97cm

YPM 1830: 55.56cm

YPM 1831: 67.74cm

ANSP 15192: 35.48cm

YPM 1822: 60.68cm

「埃爾伯塔」三角龍: 72cm

USNM 1201: 75.61cm

USNM 2142: 77.56cm

在看下面,又有一些三角龍了(有些草圖和上面測量有衝突的,以上面的為準)

裡面最大的BSL可達115cm,但是還是沒有超過80cm的。

這麼看的話,目前發現的三角龍眉角骨骼最長也就80cm左右,這個長度計算算上活體的角質,也很難超過1米長度。

其它的角龍科成員中,始三角龍最大個體RTMP 2002.57.7的角,論文作者估測80cm,也是角龍科最長的角之一,不過距離1米還有很大的差距。


即便下面那個UCMP 128651的角按比例放大也只有88.29cm。其實三角龍的角不見得就按體型長,雖然有些趨勢,但是顯然有亞成體比成體還長的,好比肉食恐龍牙齒也不是最大的頭骨齒冠就最長(雖然齒基會更寬和長),UCMP 137538不見得就有18cm的齒冠。

難道沒有超過80cm的,也不是這個泰坦三角龍就長度就有(91cm,其完整的角估測可達94.4cm,不過還是難過1米

因此大概就暴龍牙18cm一樣,化石本身難以達到的標準。

UCMP 128561,260cm的SKL 260cm,BSL 148cm,保守估測(均按照UCMP137538的標準)比AMNH 970大17%,估測體重是9398.45~10089.27kg(對應暴龍的13990~14850kg)

是三角龍中的巨人。綜合估測三角龍裡面6~8噸的大概等霸王龍裡面9~12噸的,三角龍裡面10噸等於暴龍15噸的。


下面我們說說霸王龍攻擊三角龍的方式。

霸王龍最希望的肯定是這樣:

三角龍開場就慫了,然後霸王龍從側翼襲擊:

玩家【三角龍】GG。

不過也有科學家提出過霸王龍可以用腦袋先撞翻三角龍再咬,這一觀點受到了一些質疑,下面我僅將其觀點部分貼出,不進行討論。

一些新的捕獵方式,例如如何撞倒三角龍

當然這個是按照6300kg的小個體霸王龍,三角龍用的是5000kg的平均個體,霸王龍快步從側面可以按3.6m/s的安全速度的撞倒三角龍(對霸王龍是安全的,霸王龍頸部力量的資料見巨鱷部分之前的補充)。

這一方式受到質疑的原因在於如果霸王龍獲得了這種位置,那直接簡單的一口咬下去就解決戰鬥了,幹嘛要冒著腦震蕩的危險玩碰碰車。。。。。


當然三角龍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會慫,但是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三角龍。如果三角龍瘋了或者發情期不肯逃命了正面懟霸王龍,那麼霸王龍就必須強攻了。也就是說,要和三角龍的角和頸盾較勁。

事實上對暴龍科成員來說,攻擊頸頓和角是基本功,如果廢掉三角龍的角,那麼再收拾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紀錄片《恐龍凶面目》中霸王龍強攻三角龍正面,攻擊角和頸盾。


不僅霸王龍,其直系祖先阿爾伯特龍對於攻擊三角龍正面的經驗也很豐富。

下面這個始三角龍的眉角下面也有牙印,而它屬於馬蹄化石點第五層,那個區域大型獸角亞目就是艾爾伯塔龍了。從牙尖距分析大概是頭骨長度~101米的埃爾伯塔龍。估測埃爾伯塔龍2400kg,始三角龍10500kg。

不過如果正面懟的話,對霸王龍來說戰鬥就存在一定危險了,雖然理論上霸王龍可以利用體型優勢直接廢掉頸盾或者強攻拿下,但是如果雙方體型差距不那麼大,霸王龍亂來就可能會被捅個透心涼了。

實驗中的場景,模擬霸王龍的皮膚被輕鬆刺穿。

當然三角龍不可能這麼盲目撞,不然腦袋會和實驗中的模型一樣直接炸掉。三角龍的鼻骨強度實在是不敢恭維。實際上三角龍的攻擊方式應該類似水牛頂獅子,畢竟脖子的靈活性還是合格的。


最後下結論:絕大多數情況下霸王龍對三角龍有絕對優勢,畢竟是獵手與獵物的關係,何況霸王龍的生產年代鴨嘴龍數量已經下降,三角龍在霸王龍食譜裡面是主導地位。不過相比巨鱷和甲龍亞目,三角龍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其眉角還是具有一定戰鬥力的。三角龍和霸王龍的實力差距,多少也在一個數量級之內。

如果滿足以下條件,三角龍有很大把握擊退霸王龍:

1.三角龍的綜合體型大小超過霸王龍的75%。

2.三角龍身體健康、角完好且霸王龍殺來的時候選擇抵抗。

3.只有一條霸王龍前來攻擊。


雖然真正死打霸王龍還是具有很大優勢,但是一般情況下霸王龍面對堅決抵抗的大個體三角龍都會放棄攻擊,轉而尋找更容易下手的對象。畢竟霸王龍也要考慮捕獵成本問題,如果為了一頓飯受重傷甚至殘了,那下半輩子基本上就完蛋了。

而且在這種相對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霸王龍的容錯率會降低很多,雙方的獲勝機會其實相差不大。至於誰會贏嘛……

雖然以下場景很少見,但是考慮到水牛和疣豬都有反殺獅子的時候,霸王龍要是浪的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順風浪要不得。

關於三角龍和霸王龍的斗獸,方才取材圖片來源的紀錄片《恐龍凶面目》上集說的倒是問題不大(除了三角龍體型稍微大了一點點)。下面給出紀錄片鏈接(下集講迅猛龍的有點扯淡,不建議看):BBC之恐龍凶面目


三角龍說完了。看來霸王龍還是優勢很大啊,那麼就真的沒有能夠治霸王龍的東西了嗎?

還是有的。

【注意:下圖存在錯誤,阿拉莫龍體型過大,只有傳說中那個根本靠不住的順彎45米的特大號阿拉莫龍才有這麼大,但是估計45米的傢伙就奔著160噸走了。不過正常體型的阿拉莫龍也不怕霸王龍就是了】

關於這張圖上這個胖傢伙的情況不是很複雜,不過今天老夫寫不動了,就下次再說,順便把跨時代的幾大肉食恐龍抓來看看,也算是給這個回答收尾。今天先到這。

———————————————————分割線—————————————————

各位大佬擔待。。我不是故意斷更的,之前更新之後就連續發燒了一星期,然後一直在準備考試沒顧上這事,今天有點時間就更一點,其實剩下的東西也不多了。阿拉莫龍的問題不是很複雜,今天就講完吧。

------------------------------------------------------9.2更新---------------------------------------------------------------------------

上次大家已經在體型圖上看到差距了,這個塊頭的對手霸王龍基本上是沒戲的。

簡單介紹一下,阿拉莫龍,模式種名為聖胡安阿拉莫龍,是白堊紀晚期馬斯特里赫特階地球上最後的大型蜥腳類恐龍,於1922年被描述的是一個肩胛骨及坐骨。於1946年,在猶他州亦發現了一個更完整的標本,包括一條完整的尾巴、缺趾端的右前肢及兩個坐骨。已知最完整的標本是從得克薩斯州發現的幼龍化石,由此化石可以推斷阿拉莫龍的大小。原本阿拉莫龍被描述為21米16噸的個體(那個年代數據,當時新種埃及棘龍尚未發現,霸王龍的體重估值只有最大6噸),不過一直有觀點認為此為未成年個體大小。2011年新的化石被發現後,阿拉莫龍的體成熟個體大小被描述為30-40+米長和70-110噸重。一般討論中取35米95噸或者40米105噸的比較多,亦有指出能夠40米長的阿拉莫龍體重不足90噸,如果體重需要超過100噸則體長必須超過45米。阿拉莫龍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恐龍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阿拉莫龍、阿根廷龍巨型汝陽龍。需要指出的是現在的汝陽龍體型估值已經縮水。該復原的阿拉莫龍頸部位置屬於另一種復原方式,但是認可度更高的還是下面這種復原方式。

不同阿拉莫龍化石標本的大小復原估值(最大的一個圖中可能有30米70噸)

在化石證據中,霸王龍與阿拉莫龍發生過直接衝突,並且看似是霸王龍佔了便宜,源報道地址如下:北美或發現最大的阿拉莫龍化石,不想打開太多網頁的我把原文貼在下面。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博物館(Montana State University"s Museum)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博物館(State Museum of Pennsylvania)日前又有新的發現——北美最大型的恐龍化石。
研究人員Denver W. Fowler和Robert M. Sullivan描述了他們研究團隊2003年到2006年在新墨西哥州所發現的兩個巨型恐龍椎骨化石和股骨化石。這些骨頭都屬於蜥腳類恐龍(sauropod dinosaur)阿拉莫龍(Alamosaurus)中的Alamosaurus sanjuanensis:一種大型的四足植食性恐龍,它們擁有非常長的脖子,與梁龍(Diplodocus)具有一定親緣關係,主要生活在距今6900萬年前美國的西南部和墨西哥地區。
Fowler介紹說:「阿拉莫龍最早是1922年被人們所發現描述的,最早的化石來自於新墨西哥州,從那以後,陸續有這類恐龍骨架化石在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德克薩斯州以及墨西哥被發現。」儘管如此,這次新發現的阿拉莫龍化石的個頭還是令研究人員感到非常震驚。
Fowler繼續說道:「我們過去認為一頭成年阿拉莫龍體長一般為60英尺(約18.3米),體重約為30噸,但2009年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Holly Woodward博士發現了一具成年阿拉莫龍股骨,其骨頭還處在生長階段,也就是說阿拉莫龍可能比我們所想像的要大多了。」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體型最大的恐龍是南美洲的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科學家推測其生前體重可達到驚人的70噸。在過去20多年裡,越來越多的巨型恐龍被發現,而此次科學家新發現的阿拉莫龍可能不僅是北美最大的恐龍,甚至還可能超過南美的阿根廷龍。
對於像阿拉莫龍這樣的巨型恐龍來說,研究人員一般都只能找到其身體的一部分化石或者碎片,要完全了解這類史前巨型動物科學家們需要儘可能多的收集它們的化石。幸好阿拉莫龍化石在新墨西哥州屬於比較普遍的恐龍化石種類之一,同時這裡還擁有世界上優秀的恐龍化石獵人團隊。
Fowler補充道:「在我們的野外化石挖掘中,還有一塊非常有意思的阿拉莫龍頸骨化石,因為上面還保存有暴龍(Tyrannosaurus)的牙齒化石,這在化石發現中是非常罕見的。我們還可以想像當時暴龍襲擊阿拉莫龍時的場景。」
Fowler最後說道:「過去人們最關心的是阿拉莫龍化石的大小,都在比誰的更大,現在我們則更多的關注它們的個體發育特點,以及與其它恐龍的演化關係等。實際上一些特別大的個體和非常小的個體看起來是非常不同的,在鑒定時也常常會被錯誤的劃分為兩種物種。而阿拉莫龍最開始的描述就是基於一些未成年個體化石材料建立的,這對於一個物種的定義來說是非常不科學的,這會導致我們對阿拉莫龍認識上的誤區,甚至將一些成年個體劃分到其它蜥腳類恐龍中,這是在我們日後研究中需要非常注意的。」

在阿拉莫龍頸骨上發現的霸王龍牙齒化石

以上報道說明,霸王龍與阿拉莫龍的生活地點也重合的情況下,二者有交鋒記錄,而且霸王龍能夠對阿拉莫龍造成威脅。

但是本報道僅能說明霸王龍對阿拉莫龍有威脅,不能說明霸王龍對於體成熟的阿拉莫龍構成威脅。

此為21米長阿拉莫龍(頸部復原與之前的略有出入,另一種方式)與13米的霸王龍的體型對比,這大概就是霸王龍有概率打敗的阿拉莫龍極大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就算是這樣沒有體成熟的阿拉莫龍也完全具備殺死最大個體霸王龍的能力,戰鬥並不是一邊倒的。

【注意:下圖存在錯誤,阿拉莫龍體型過大】

而在完全長成的阿拉莫龍面前,情況會完全不同。

下為13米霸王龍對35米90噸阿拉莫龍的體型對比,或者霸王龍UCMP137538與最大阿拉莫龍的體型對比。可以霸王龍完全沒有機會。

這個之前貼過,裡面最大的阿拉莫龍大概順彎30米快70噸的樣子

鑒於最大的阿拉莫龍到底有多大現在也說不清楚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保守點的對比:

這個是阿拉莫龍最完整的大個體(約28米60噸,直線投影長度24米)和12.3米(投影11米多)的小蘇比例

那麼群毆呢?有朋友會提出根據本法科學家的研究霸王龍存在家庭捕獵情況,如果是兩三條13米的霸王龍一起上呢?

上圖為霸王龍圍毆尚未長成阿拉莫龍的想像圖,講道理的話這個阿拉莫龍沒有成年的話,這三條霸王龍不要命往死里打還是能搞定的,但是估計會死傷一個。

但是如果是圍攻完全長成的阿拉莫龍,十條二十條霸王龍一起上理論上能放倒,可是實際上沒戲。因為霸王龍不是機器,看到對面這麼大這麼牛逼,一抬腳弄死自己一兩個剩下肯定就慫了,再說也基本上不可能有十條霸王龍遇到一起不打架還組隊捕獵的事情(其實一次有十條霸王龍見面都很難)

下面科普一個常識。很多人認為,大型肉食恐龍可以採用隨便在巨型素食恐龍上咬塊肉下來然後等著蜥腳類慢慢調hp,等蜥腳類失血過多、體力耗盡,hp快要歸零時再上就贏了,這種方式可以在數量足夠多的情況下,讓肉食恐龍搞定任何體型的巨型蜥腳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作為捕獵同時需要保命的大型肉食恐龍,骨子裡會對於特別巨大的植食動物有天然的躲避心裡,就算是發情期瘋了都不一定敢惹,而相對應的雖然巨型蜥腳類心裡也害怕肉食動物,但是長到那麼大之後,對付掠食者的經驗已經非常豐富,心態也趨於平穩。如圖中對比,對於阿拉莫龍來說,殺死霸王龍是輕而易舉的。在腦子沒有燒壞的情況下,腦商量差不多有1.5(以前的數據,對應人好象是7)的霸王龍絕不會想動不動就招惹阿拉莫龍的,因為貿然挑釁的話非但傷不到對方自己還輕則受傷重則喪命。更何況人家阿拉莫龍也是群居動物,霸王龍就算是家庭捕獵,數量也不會很多,面對可能的七八條90噸的阿拉莫龍,這個膽子怎麼著都提不起來。至於你說強行一千霸王龍群扁一個,這個問題。。沒意義了吧?整個大陸上估計也就同時有一萬條霸王龍。。。你找這麼多人來當心阿拉莫龍出動局座哦

好,我們退一步。霸王龍不追求殺死阿拉莫龍,如果強攻而且沒有先被殺死的話,那麼霸王龍能不能重傷阿拉莫龍?

很遺憾,也夠嗆。

這就是我們在這個問題裡面說道的重點:霸王龍擅長的是對付體型比自己小的獵物,對於大傢伙的殺傷性有限,是最不擅長對付蜥腳類的大型掠食者。不管是南方巨獸龍、馬普龍還是鯊齒龍,對付巨型蜥腳類的本事都比霸王龍高几個華萊士。連英格蠻龍估計都比霸王龍強。

原因出在兩個方面:牙齒形狀和口裂。

不同於異特龍和鯊齒龍科適合給巨型動物放血的牙齒,霸王龍的牙是碎骨型的,力求直接咬碎獵物要害部位的骨頭使其無法反抗。這就意味著如果要採用持續傷害的方式讓獵物流血的話,霸王龍的牙齒效率非常差。

【注意,以下段落存在錯誤】

然後就是口裂的問題,對於比自己大得多的對手,只有嘴張的足夠大才能咬到肉,否則咬力再大也沒什麼用。鯊齒龍這樣天天和潮汐龍撕逼的口裂就很可觀。

鯊齒龍的最大口裂超過60度。

霸王龍的最大口裂度只有42度左右。

神皇說他是算錯了

最大的霸王龍頭骨和最大的恐鱷頭骨分別的口裂,霸王龍口裂是60度以上,這是估測正常咬合雙方的極限(存粹張嘴極限測算)。如果按同樣有限元模型,那麼鱷魚口裂是小於等於49.5度, 霸王龍小於等於80度,這個有限元模型對比現實結果還是比較接近的,還有一個按56度的測算,但是作者認為大部分情況下不現實,幾種恐龍也都沒有按那個56度的設定指標做測算

下圖都是正常最大口裂,異特龍/南巨該位置咬力為108486N,霸王龍該位置的咬力為123417.5N。目前還是霸王龍大,但是差距從1.506倍,下降到了1.137倍。

下面對抗一個更大的目標,比如蜥腳龍類的頸部
異特龍/南巨咬力是100692N,霸王龍是110310N,咬力已經非常接近。

這時造成的不同效果就是異特龍鯊齒龍等能將整個含住的部位咬得皮開肉綻,而霸王龍能把咬住的這一部分直接咬爛砸碎 ,這麼看的話霸王龍也不是不能打大塊頭,就是經驗不豐富而已。當然了,肯定不會惹超過60噸的傢伙,50噸的還能想想,40噸的感覺就和霸王龍互相殺死差不多了。二十多噸的霸王龍可以抓來烤肉管一個月飯。

最後。不要指望霸王龍能夠跳到阿拉莫龍背上去咬脖子,不知道為什麼的。。。。面壁。。。。

【注意:下圖存在錯誤,阿拉莫龍體型過大】

當然了,即使是讓英格蠻龍或者馬普龍來,也無法對付完全長成的阿拉莫龍,因為實在是太大了。。。

大概霸王龍、英格蠻龍、馬普龍、南方巨獸龍、鯊齒龍的大小都在這個上下。
感覺讓這倆鬥毆很欺負人是不是!!!!10個打1個都會讓這個「小」肉食動物嚇慫不敢上是不是!!!

正常個體之前放過了,我做了兩個稍微靠譜點的:

上圖是40米105噸(120噸?這裡有爭議)阿拉莫龍與霸王龍的對比,這個其實還是偏大。根據最新的估計的話,阿拉莫龍最大可能就35米95噸了,這樣的話投影可能30米正好多一點,如下圖:

但就算這個圖阿拉莫龍還是毫無壓力在霸王龍老家橫著走,霸王龍借他一百個孫悟空的膽子都不一定敢上。

其實不敢上是正常的,對於霸王龍來說我能抓角龍鴨嘴龍不就夠了,真和阿拉莫龍撕逼去欺負沒成年的就行了,幹嘛要作死?

其實霸王龍的生活日常大概就是暴打角龍或者鴨嘴龍之後在散步的時候和阿拉莫龍遇到,然後井水不犯河水。

那麼到了這裡,和霸王龍同一時期的對手的情況就講完了。鴨嘴龍因為本來就被認為是讓霸王龍吊打的貨,我就先不貼資料了。以後有時間再說。

總結就是:巨鱷靠邊站完全和霸王龍不是一個數量級,甲龍完全是依靠自己太難吃霸王龍不想理裝逼、三角龍常態時被暴打但是偶爾能夠超常發揮,對付霸王龍總共有一點概率取勝。阿拉莫龍:霸王龍完全不對其成年個體構成威脅。

—————————————————————————————————————————這個更新暫時到這裡,接下來本人學業繁忙可能寫不了太多東西,如果有時間就更新霸王龍跨時代對抗其他大型肉食恐龍的對比,感謝諸位這段時間的支持與賞光—————————————————

-------------------------------9.22更新,補充一部分關於三角龍和泰坦角龍的問題-------------------------------------

【本段原作者依然為鴻穹神皇上帝】


首先糾正2010年泰坦角龍建模數據裡面的一個錯誤. 按Packard/Boadman 2009年的公式, HC肱骨最小周長, FC股骨最小周長, (3.352*(HC+FC)^2.125, 計算出泰坦角龍 "6650kg", 三角龍LACM 150076 "7150kg". 但是作者在計算未知的三角龍肱骨周長的時候使用泰坦角龍肱骨周長和股骨周長的比例. 其實呢, 三角龍肱骨周長和股骨周長差距很小, 而泰坦差距很大, 因此LACM 150076的肱骨周長418mm是地洞. 因此按Packard的公式LACM 150076的體重不止"7150kg".

例如LACM 150076的肱骨大概有多粗呢, 根據恐三角龍樣本(股骨周長/股骨長度, 肱骨周長/肱骨長度)和Paul, 鬼子等(沒用Scott的那個, 他選的那個樣本有點冷門),

給兩個樣本先, 恐三角龍屬(498.5/1035, 491.5/780),P三角龍 (485/1040, ?/752)

計算結果是肱骨長度平均828, 按一下公式(第六個)計算得出肱骨周長509mm左右. 根據Packard/Boadman 2009的兩個公式, 樓上的外加 1.040X(FC+HC)^2.29, 得出體重8471~8675kg

而最大的保有三角龍肱骨USNM 8018, 855mm的出的周長和對應的股骨周長, 公式計算體重9333~9491kg

那麼這是不是等於LACM 150076和USNM 8018就真的有那麼重嗎?

當然不是, 只能說根據股骨+肱骨周長計算出的稱重指數, LACM 150076比泰坦三角龍高29%左右.USNM 8018高出41%左右. 股骨公式給出的體重 往往實際建模體重差距較大, 例如完全根據股骨周長, 股骨990mm的霸王龍和股骨1273mm的高棘龍"體重相等", 一些小型霸王龍可以和大個體的南巨和馬普"體重相等".

股骨周長公式只能給出參考, 如果用這種公式去否定擁有比較完整骨架情況下的建模體重, 那就真的分不清"頭大眼小"了....那麼這兩隻三角龍具體有多大呢?

Henderson 1999年論文模型, 三角龍3938kg, 分別放大到和泰坦角龍正模, 和一個頭骨225cm/股骨112cm/肱骨77cm的三角龍樣本的大小, 可以當成USNM 4842, 圖中模型的肢體比骨架要長, 暫且可以當成是活體軟組織加成. 對應泰坦的模型體重6804kg, 對應三角龍6307kg. LACM 150076和USNM 8018按自己的股骨和肱骨數據分別對應, 活體7189kg, 和活體8634kg. 另外一個個體USMN 4848的尺骨68.3cm, 對應的是6989kg. BYU 12183的(120cm BSL?) 250cm的頭骨對應8651kg

這4頭三角龍在原來我老貼裡面上下限範圍為: 6329~8775kg. 範圍和這次估測差不多. 但是大小排列有不一樣, 原因是作為基礎模型的骨架比例不同, 還一個肱骨長一些, 股骨相對短一些的樣本作為基模, 那麼USNM 8018排名會下降, 而 LACM 150076會上升.

因此只能說按照論文裡面的黑影, 泰坦三角龍體重大, 但是肢體相對較細, 其股骨相對同股骨長度的三角龍更粗壯(1020/515 vs 1035/498.5), 但是肱骨更長而更細( 834/401.5 vs 780/491.5),

至於LACM 150076(7189kg, 有股骨)大概等於暴龍裡面的FMNH PR 2081, RSM 2532.8, 完整度稍差的USNM 8018( 8634kg, 有肱骨) 也可以算入, 兩者平均7911kg.

至於和暴龍的比較

小叔(10650kg), Scotty(11500kg), 大叔(12600kg), 再加個UCMP 118094(13000kg)等. 因此霸王龍差不多比三角龍對應個體重150%左右.

LACM 150076的股骨對應的基模和大R級的RTMP 81.2.1(和小叔大小相等)的對比圖.


【對於計算公式使用問題的解釋】

Anderson 1985 0.000842*(FC+HC)^2.733 (含河馬, 因為河馬是一個Outlier, 導致公式估測普遍過重), 用這個公式LACM 150076體重14895kg, 泰坦三角龍正模 10389kg, 如果這個公式靠譜, 那麼8樓的那個三角龍能比暴龍重40%,

側面霸王龍更大, 兩者俯視軀幹寬度相等, 臀部霸王龍寬度優勢明顯, 霸王龍多絕大半個頭, 多條尾巴, 半個大腿和大腿以下部位, 軀幹密度稍小, 也能比三角龍重的多, 要是誰覺得三角龍重, 那就真不知道"頭大眼小"了.....

Packard修正的含河馬公式更糟糕 0.00071*(FC+HC)^2.771, 得出的是泰坦113428kg和LACM 163594kg...

Packard修正的不含河馬的公式自然要好得多, 至少不會出現明顯違背常識的數據. 但是即使這個公式也必須服從"相對完整的骨架"的建模估測.

克里斯丁琴有一大堆的雙變數公式, 沒什麼意義, 因為作為因變數的建模都是皮包骨模型, 因此全部低估是肯定, 克里斯丁琴那一大套公式, 我自己C++重新做過(修改了因變數基模), 在因變數靠譜的情況計算結果還是比較準確的, 缺點自然是需要的參數太多.

Campione的2014年雙足公式, 加入橢圓指數和大量參考的人類樣本, 計算結果仍然比建模法明顯偏低, 但是各種獸腳亞目之間的相對體重關係極大的清晰化和合理化, 至少沒有再出現平均大小的粗壯型霸王龍有2頭最大的高棘龍那麼大的荒唐估測..

Campione的公式如果取CI上限大概勉強接近皮包骨建模法(高棘龍等距離皮包骨還是地洞10~15%左右)。

按Campione的CI 95%上限估測算一下,基本上暴龍, 粗壯型的鯊齒龍類和特暴龍乘以105~110%就等於建模數據了(高棘龍和馬普龍需要乘以33%. 到這兩個哪裡都是個悲劇)

FMNH PR 2081(*大叔): 11592kg (根據大叔股骨Dml 197, 小叔189, 按Campione給的指數(A/B)^2.39放大)

PSM P 2523,8 : 10007kg~10746kg (前一個數據假設對應小結129cm的, 另一組數據是按133cm設定為大節)

MOR 1128 : 10593kg (CF 580mm, ECC 1.2, P.Currie 2016數據 )

FMNH PR 2081(*小叔): 9224kg (CF 579mm, ECC 1.6極高, 固低於MOR 1128)

RTMP 81.2.1: 8517~8922kg, 6721*kg,

(這個個體有小R,大R, 扁R*三個數據, 494*, 560, 571mm, 494*為被壓扁的股骨周長, 大R取Horlz 2004, 股骨全長132cm, 小R取Larson, Erikson, 小節120cm, 全長129cm, 考慮其壓扁的可能, 因此ECC當成1.6來算)

CM 9380 : 8419~ 8840kg(按ECC 1.13計算, 前一組叔按Campione, CF 534mm, 後一組數據按Peter Larson 2008, CF 545mm, 這個略高於Campione論文中的數據8361kg, 因為作者把ECC當成1.2了)

BHI 3033: 7085~8076kg (BHI 3033股骨, 按"大S"135cm, "小S" 127.8cm

MOR 555 : 7559~7772kg (MOR 555的兩個數據, 514~520mm)

MPEF-PV 1157 : 8274~8632kg (根據長度比正模大7%, 按指數2.39~3縮放)

MUCPv-CH1: 7938kg, 7369~8084kg (ECC 1.05~1.15, 取Mazzeta和Campione的兩組, CF數據範圍, 521, 505~525mm)

MPEF-PV 1156 : 7039kg (股骨CF 500mm)

MPC D 107/02 : 6290kg (股骨CF 480mm, 特暴龍計算結果重, 是因為其ECC只有1.05左右)

MCF-PVPH-108.234 5427kg (股骨CF 455mm)

NCSM14345: 4517kg (股骨CF 427mm)


————————————————————————————————————————

————————————————2017.5.11更新——————————————————

————————————————————————————————————————

實在抱歉啊各位,我太忙了,很久沒有關注古生物學的前沿動態,上面這些結論是否有更新我也不太清楚。今天就補充一點關於南方巨獸龍和坦尚尼亞蠻龍的東西吧,資料不是很多,望諸位見諒。此後如果有時間我會盡量再補充一點東西(雖然很難了)。不過下面內容都類似關公戰秦瓊了,霸王龍同時代對手的信息去年已經補齊了。

南巨的資料在另一個回答里其實是有的。這裡只是搬運一下。

就目前化石的狀態,至少有兩具霸王龍化石比最大的南巨更大(這三具標本完整度都不到1%),此外還有兩個標本和南巨最大個體差不多大,三個標本略小於最大南巨。
不過我們還是比較平均大小比較合適。

先說霸王龍的成體平均體型。
首先,霸王龍又分粗壯型纖細型(兩性差距,但是不清楚哪種是雄是雌,傳統的雌性霸王龍比雄性大的說法已經被推翻)。
平均大小則又分廣義,狹義,特定三種:
廣義就是所有霸王龍(不論地點/時間);
狹義就是區域性霸王龍(同一地點和化石階層出土);分為懷俄明,南德達州,蒙大拿州,美國南方,加拿大南方,加拿大北方;
特定平均大小就是任何一具化石都可以當平均,因為該標本生前時期的其物種估計應該都那麼大。

先比廣義的平均大小:
平均大小的纖細型霸王龍代表AMNH 5027(標本編號,下同);
比它大的成年纖細型有MOR 980,BHI 3033,LACM 23844,SDSM 12477;
比它小的成年纖細型有RTMP.81.6,MOR 009, MOR 555,BHI 6230;
差不多大的纖細型(或者推測纖細型)有 BMNH R 7994,CMN 1400。

由於AMNH 5027是霸王龍的正模(發表新種時所依據的單一模式標本稱為正模),因此我們通過對它的體型大小估測那個說明很多問題。AMNH 5027的狀態如下:
體長10.7~11.5米,體重推測(7000~8000kg)【體重全部參考最可靠的建模法,當然體重不是體形的唯一代表其他材料大小】。
股骨長度推測130厘米,股骨推測粗細52厘米,頭骨最大長度135.5厘米,寬度92厘米,頭骨中線長度121cm,脛骨推測長度118~120cm,前頜骨長度76厘米。
脊椎骨估計第19節寬度19厘米左右【根據比它小些的纖細型霸王龍MOR 555|股骨長度127.4厘米,脛骨推測120厘米,體重6000~7400kg,脊椎骨19節寬度180厘米】

再看看南巨的情況:
卡洛琳南方巨獸龍的平均個體:正模MUCPv-CH1
雖然有一個更大的零碎標本,但是MUCPv-CH1的頭骨融合程度(Fusion has obliterated most of the sutures (Fig. 1),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holotype represents a mature individual)推測應該是成年個體的,Currie的論文【論文原標題:THE BRAINCASE OF GIGANOTOSAURUS CAROLINII(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ARGENTINA
】裡面沒有細說,但是上面這個融合現象不僅性成熟,也代表了體成熟,所以MUCPv-CH1代表南巨的最大個體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體長12~13.2米,最可靠長度12.5~13米,根據11.5高棘龍標本NCSM 14345推測體重5500~7000kg左右,南巨按目前股骨形狀看,比高棘龍壯,所以推測體重是高棘龍的33~50%;體重7700~9000kg。
頭骨推測最大長度160(Currie)~180(Coria Salgado)厘米,最可靠長度173厘米,下頜骨最大長度181厘米,頭骨中線長度148~156厘米,最可靠長度156厘米;上頜骨牙床推測92厘米,上頜骨長度1米,股骨長度143厘米,脛骨長度112厘米,股骨粗度52厘米,腓骨長度83.5厘米,腓骨最小粗度8厘米。
MUCPv-CH1的HL(股骨+脛骨+跖骨)推測=320厘米【作為對比,霸王龍AMNH 5027推測HL:315厘米(霸王龍的跖骨明顯有特化加長,鯊齒龍科跖骨應該也就和比自己股骨短一些的霸王龍差不多長)】
肩胛骨+烏喙骨大約103厘米,這意味著南巨不會很胖,體腔可能比較狹窄,估計整體體腔體積也就和同體長的鱷魚差不多;馬普和紂魁龍的體腔其實都應該比南巨胖。

南巨的南巨正模的肩胛骨+烏喙骨(A),紂魁龍正模B(注南巨股骨143厘米,紂魁龍正模140厘米

脊椎骨的橫向粗度是這樣計算的(體重差距)^.5;南巨正模MUCPv-CH1推測比最大的高棘龍標本NCSM 14345重33%~50%左右,那麼南巨正模的19節脊椎骨推測寬度大約16~16.9厘米:而南巨實際發現的脊椎骨17~19節位置的脊椎骨寬度15厘米左右(the age of dinosaurs in South America By Fernando E. Novas 301頁),高度63厘米

補充材料:
MUCPv-CH1 肩胛骨+烏喙骨長度(88+15)=103厘米下圖是建屬論文裡面南巨MUCPv-CH1的體形,按股骨143厘米算,大概長度12.6米左右。
恥骨118厘米,骨盆長度158~165厘米,中段肋骨長度141厘米。

MUCPv-CH1和AMNH 5027比,確實是卡氏南方巨獸龍明顯體形大一些;但是AMNH 5027是霸王龍兩性之間的纖細型;等於說雄南非洲獅比雌無鬃洞獅大一點,不代表非洲獅比洞獅大粗壯型的霸王龍的體形的廣義平均大小代表。
RTMP 81.12.1比推測粗壯型成體:UCMP 118742, UCMP 137538, FNMH PR 2081, MOR 1126, Rex-C,MOR 008, MOR 1128,BHI 4816 Fox,RSM 2532.8 Scotty等小;和Z-rex Samson,UVMN 11000差不多大,比MOR 1152,MOR1125,B-rex,BHI 6233,BHI6242,BHI6232,BHI4100,CM9380,RTMP.81.6,LL12823,USNM V 6183等大。
體長11~12米,體重8000kg~9000kg股骨長度推測完整129厘米(扭曲殘片長度120厘米),股骨粗細56厘米,頭骨長度推測134厘米,寬度92厘米,頭骨推測中線長度120cm,脛骨推測長度115cm,前頜骨長度74厘米:推測HL:310厘米,推測肋骨長度138厘米。
以上兩個都是大概比都比幾個小的成年個體大,比大些的成年個體小。
推測19節脊椎骨寬度20厘米,高度61厘米。
肩胛骨+烏喙骨長度推測:119厘米。

結論:廣義平均推測南巨大於纖細型霸王龍,等於粗壯型霸王龍。
重要的指標:股骨長度,頭骨長度,股骨寬度,骨盆長度,南巨占明顯優勢,HL和肋骨長度南巨略佔優勢,枕骨寬度則相差可以忽略(12.1厘米左右)故估計頭部實際生前重量也很接近。
重要的指標:股骨粗細,頭骨寬度(南巨頭骨寬度56厘米,霸王龍普遍超過90厘米),肩胛骨長度,脊椎骨寬度等霸王龍占明顯優勢,恥骨長度推測很接近。
次要的指標:腓骨長度,跖骨長度,脛骨長度等霸王龍佔優勢。
次要的指標:腓骨寬度,脊椎骨高度南巨佔優勢。

接著再比狹義平均大小
其中南方的霸王龍的化石太少,最大的North Horn formation的猶他標本只能模糊的認為小於FNMH PR 2081,但是大於MOR555,應該比南巨正模小些;科羅拉多的denver formation,南加拿大沖積平原willow Creek formation已經一些零星的化石點的霸王龍亞群平均,甚至最大個體都也小於南巨平均大小。
Hell Creek formation晚期的蒙大拿區域霸王龍亞群,南德達州的霸王龍亞群(都是沿海平原),Scollard formation的粗壯型平均大小大體和南巨平均相等,纖細型略小於南巨(不累述);不過蒙大拿種群中最大個體UCMP 118742,MOR008,UCMP 137538遠超最大的南巨;如果再算仔細一些蒙大拿晚期Hell Creek Formation亞群粗壯型平均按漸近體重算大於南巨,而南德達州按由於基本上兩個最大個體FNMH PR 2081和Rex-C都略小於最大的南巨,按漸近體重算平均要小於南巨
北加拿大沖積平原的Frenchment formation的RSM 25323.8可以作為平均個體。
Scotty頭骨最大長度推測132厘米,股骨長度129.5厘米,股骨粗細推測57厘米,體重推測9000kg,大概等於南巨平均或者略略大於南巨。
Hell Creek formation早期霸王龍亞群,按漸近的平均體重明顯超過南巨平均個體,平均大小估計也等於或者大於南巨;最大個體MOR 1126也明顯超過最大的南巨MUCP-95。

最後看一下雙方最大的個體的比較雙方最大可以確定大小的較完整標本。
最大完整個體南巨還是MUCPv-CH1。
纖細型霸王龍是BHI 3033,推測體重7000~9000kg,體長11.9米股骨長度136厘米,脛骨推測長度120厘米,股骨粗細50厘米,頭骨最大長度140厘米,上頜骨長度79厘米骨盆推測152厘米,跖骨61厘米,HL推測317厘米;MOR 980估計和BHI 3033差不多大。
這個指標還是略小於南巨。

最大的粗壯型基本完整個體FMNH PR 2081體長11.9~13米,最可靠長度12.5米,體重9100~11200kg。第19節脊椎骨高度67厘米,寬度23厘米,遠大於南巨MUCPv-CHI的寬度,同樣也大於MUCPv-95股骨長度139.6厘米(右),136.7厘米(右),脛骨長度124.5厘米,腓骨長度104.3厘米,跖骨長度67.1厘米,腓骨最小粗細7厘米,HL推測331厘米;肩胛骨+烏喙骨長度131厘米,肋骨最大長度略過147厘米,股骨寬度58厘米,頭骨寬度94厘米,頭骨最大長度150厘米,頭骨中線長度140厘米。

霸王龍FNMH PR 2081的脊椎骨圖片,F就是第19節。

FNMH PR 2081脊椎骨長度,(P19)就是第19節

FNMH PR 2081的肩胛骨+烏喙骨

南巨的發現區域,現在有編號的三個南巨化石(其中MUCPv-52是孤立的牙齒)都是一個化石點的

卡氏南方巨獸龍的股骨圖片(右邊 fig.15)測量尺10厘米

霸王龍FNMH PR 2081的股骨;明顯比南巨的股骨粗壯

結論:FNMH PR 2081明顯比MUCPv-CH1要大。
註:所有前面說的跖骨指M-III號(中間的)。

比較最大個體:
最大的南方巨獸龍MUCPv 95隻有一個化石下頜骨殘片;殘片長度61厘米,比MUCPv-CH1的對應部分長8厘米(但是沒有寬或者高那麼多);推測長度13.2~14米;推測最大股骨長度154厘米,股骨粗細56~58厘米,脛骨長度120厘米,頭骨長度推測187厘米,下頜骨推測長度195厘米,推測HL345厘米;推測體重9800~11500kg。
最大的可以確定的纖細型霸王龍LACM 23844,頭骨最大長度150~156厘米,推測體長12.5米,體重9000~10500kg(小於MUCPv-95,但是大於MUCPv-CH1)。
最大的較完整頭骨霸王龍MOR 008,28塊骨頭,較完整的頭骨。
最大頭骨長度158厘米,推測寬度97~100厘米,中線長度150厘米,推測HL 350cm;推測體重12500~13200kg,推測體長12.9~13.4米。
最大的實體霸王龍頭骨材料;UCMP 118742,只有一塊材料,基本上完整的上頜骨。
上頜骨長度是AMNH 5027的『不完整』上頜骨(71厘米)的129%,AMNH 5027的完整上頜骨長度75.5厘米,推測UCMP 118742上頜骨長度916厘米,根據AMNH 5027推測頭骨長度164~165;而其牙齒平均寬度也是FNMH PR 2081的108.4%;根據FNMH PR 2081推測頭骨163厘米,根據BHI 3033也是163厘米,根據LACM 23844推測大概是168厘米;根據MOR 555推測大約是160厘米
估計體長13.4~13.8米,體重12100~14500kg。
MOR1126根據頭後骨和脊椎骨最大的霸王龍之一;推測體長13.4~13.8米,頭骨最大長度推測165厘米,推測體重12100~14500kg。
UCMP 137538:和MUCPv-95一樣只有一塊材料,而且更加殘缺,代表性更小,不過推測其大小在13.8~14.1米,推測體重13000~15000kg。

MUCPv-CH1比FNMH PR 2081小20%左右。
MUCPv-95同樣比MOR008等小20%,比UCMP 137538小30%。
所以說說南巨比霸王龍大,一定要註明是比那頭霸王龍大,因為最大個體霸王龍遠比南巨大的多。

而在平均個體的比較中,按照生物學家當前的估計,南巨也有一定的劣勢,由於體型比較瘦,南巨的平均體重比霸王龍輕不少,這在假設的單挑中會比較吃虧。

南巨一點也不「胖」

總而言之,南巨的體型還是比霸王龍小一些,不過總體上二者處於一個數量級,不像三角龍和霸王龍那樣體型差別很大導致大多數情況下單挑根本沒法打。 二者的大致體型對比圖如下:

南方巨獸龍

霸王龍。

武器方面,南巨的前肢雖然大一點,但是遠遠沒有大到可以在與霸王龍的「虛擬單挑」中用上的地步。二者都只能以嘴為武器。南巨的優勢在於口裂大,可以一次性製造更大的傷口,其牙齒是放血型的,如果傷到大血管,按照霸王龍的體格,就算是打贏決鬥也可能因為失血過多死掉。

但是總體上還是霸王龍佔優勢,因為霸王龍的咬力更為巨大、且牙齒為碎骨類型的,一旦命中正確的地方就可以直接結束戰鬥,而南巨的攻擊要重傷霸王龍容易,但是徹底癱瘓要難很多。

當然其他的一些情況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靈活性等等。南巨的這方面分析有空補,下面先大致說說英格蠻龍和霸王龍的比較。

——————————————————分割線——————————————————

特別說明:由於化石證據太少,以下資料存在爭議,且霸王龍的臀高為抬腳之後的高度,正常的霸王龍姿態臀高一般不足4米

選用個體:霸王龍MOR 1128漸進版;蠻龍(由於無法分類被分到了Megalosaurus Ingens,但是按照形態來看應該屬於蠻龍)MB R2352。這二者體型基本一樣大。其中霸王龍算是稍大個體,英格蠻龍是大個體。因為考慮戰鬥力所以沒有用各自的極端大個體。
參考對象:MOR 1128漸進版主要參考FMNH PR 2081(即「蘇」,MOR 1128原化石較少,這裡用相近個體代替);MB R2352參考BYU和ML系列的蠻龍。
體重:MOR 1128漸進版比「蘇」大10-15%(「蘇」10.85噸),MOR 1128漸進版就是11.935-12.4775噸,,平均下來12.20625噸,這裡取12.2噸;MB R2352的體重參考自己的齒冠底座長度與其他蠻龍的比例大小參考出來是12.2噸(參考對象齒冠底座長度46.05毫米,自己是52.8毫米+)。
身長:MOR 1128漸進版13米(「蘇」12.5米,一下參考數據幾乎都是同部位MOR 1128漸進版比「蘇」大4%);MB R2352鄙人算出來是14.2米,現成數據14米+(參考對象12.5米,以下均用第二個版本)。
臀高:MOR 1128漸進版4.5344米(「蘇」4.36米);MB R2352,4.4米?(參考其他種類獸腳亞目,當然也少不了其他蠻龍的數據)。
頭骨長度:MOR 1128漸進版159.12厘米(「蘇」153厘米);MB R2352,172厘米(162-182厘米,參考對象數據不穩定)。
頭骨寬度:MOR 1128漸進版102.128厘米(「蘇」98.2厘米);MB R2352,82.8厘米(同長頭骨,蠻龍寬度約為霸王龍的75%)。
頭骨高度:MOR 1128漸進版58.93厘米?(「蘇」56.67,自己用尺子量的修正高度);MB R2352,61.67厘米?(170厘米+的頭骨長度,也是拿尺子量的)。
頭骨堅固度:MOR 1128漸進版527+(AMNH 5027是527,但是前者遠大於後者);MB R2352,400+?(不確定,只知道堅固度遠超鯊齒龍科的那幾位,160厘米的鯊齒龍頭骨堅固度345,如果取400就有點太保守了)。
齒冠長度理論上限:MOR1128漸進版150毫米;MB R2352,155毫米+。
牙齒功能:MOR 1128漸進版是碎骨牙;MB R2352是半碎骨半放血牙。
撕咬速度:半斤八兩,不過MBR2352可能快一丁點,不過就是真快點也不能五十步笑一百步。
三覺:沒現成數據,不過霸王龍應該好過蠻龍。
口裂:MOR 1128漸進版45度;MB R2352,70度。
咬力:沒什麼好比的,上面的頭骨數據明顯是MOR 1128漸進版佔優,頸部肌肉組見下文。
頸部肌肉:MOR 1128漸進版的MTCP、MTCR、MTCS、MRCA勝出;MB R2352的MLCP勝出。總體上MOR 1128漸進版穩佔優勢,此外,霸王龍相比蠻龍,其頭骨往上拋,水平上下活動,或者往左上,右上撕扯或者晃動頭部的能力超過蠻龍,而蠻龍往左右下面撕扯的能力則超過霸王龍。
前肢:沒什麼好比的,單比肱骨就知道為什麼了,MOR 1128漸進版肱骨長度~41厘米(「蘇」38.55厘米);MB R2352,66.73厘米+(參考對象才9米肱骨就有42.9厘米了)。
額骨長度:MOR 1128漸進版173.784厘米(「蘇」167.1厘米);MB R2352,159厘米(參考BYU系列蠻龍)。
額骨高度:MOR 1128漸進版60.32厘米(「蘇」58厘米);MB R2352,54.6厘米(參考BYU系列蠻龍)。
股骨長度:MOR 1128漸進版145.08厘米(「蘇」139.5厘米);MB R2352,151.8厘米(參考ML系列蠻龍)。
股骨周長:MOR 1128漸進版60.32厘米(「蘇」58厘米);MB R2352,~58厘米(參考ML系列蠻龍)。
脛骨長度:MOR 1128漸進版119.08厘米(「蘇」114.5厘米);MB R2352,~120厘米(參考ML系列蠻龍)。
脛骨周長:MOR 1128漸進版50.648厘米(「蘇」48.7厘米);MB R2352,~56.5厘米(參考ML系列蠻龍)。
腿部肌肉:MOR 1128漸進版的腿部明顯比MB R2325大,後者腿部佔全重的28%,前者為27.5-33%(7-12噸的不同霸王龍個體,理論極限~35%)。
速度:按上述股骨脛骨比例與腿部佔全重比例看,MOR 1128漸進版更快,至於尾部肌肉(起加速作用)見下文,但總體優勢不變。
尾部肌肉:按尾部CFL重建來看,霸王龍的CFL其實很差,不如馬普龍,更是遠不如食肉牛龍,霸王龍靠的是腿,而尾部其實是很弱的,那麼蠻龍的CFL又如何哪?看尾椎的比例,蠻龍和食肉牛龍很接近,也就是說其尾部肌肉應該相當的發達,雖然整體不如肉食牛龍(只有部分尾椎接近肉食牛龍的水平,其它的逐漸減低直到一些和霸王龍差不多)。也就是說,在這方面,MBR2352無懸念勝出。
靈活度:理論上MOR1128漸進版更靈活,但是,就算真的更靈活又能靈活多少哪?
可靠度:MOR 1128漸進版,理論個體,但是在論文中出現過,是最大的科考個體霸王龍;MBR2352,實體個體,就一顆牙齒,可靠度低,但是按概率算的話蠻龍有這樣的個體也是有可能的。

二者對比圖:

本圖作者 鴻穹神皇上帝

本圖作者 神龍Warrior

霸王龍和英格蠻龍斗獸的問題三年前在恐龍吧我們討論過,當時我的總結如下:

在體型相同的情況下,長度,臀高,體重可以暫時忽略。關鍵數據是以下幾項
齒冠長度 蠻龍優勢
撕咬速度 平手
頭骨堅固度 霸王龍優勢
三覺 霸王龍優勢
口裂 蠻龍優勢
咬力 霸王龍優勢
頸部肌肉 霸王龍優勢
前肢 蠻龍優勢
腿部肌肉 霸王龍優勢
尾部肌肉 蠻龍優勢
速度 平手
靈活度 平手
關鍵指標一共12項 霸王龍優勢 5項 蠻龍優勢 4項 平手3項
總體上看霸王龍略佔優勢

如果這幾年情況沒有變化的話,那就還是霸王龍優勢。而且當時考慮的是同體型戰鬥,考慮到實際上霸王龍還是大一點,霸王龍的優勢還是可以確定的。當然這個優勢相比對三角龍、甲龍、巨鱷的優勢就要小多了。


棘龍的問題比較複雜,因為我直到今天都不清楚棘龍現在到底是取中型還是矮型,所以不好比較戰鬥力。不過當時我們討論的是中型棘龍不是霸王龍對手,需要06年出來的那個大衛星出馬才能打贏。未來有空補充一下棘龍的衛星-地洞進化史(估計又是好長時間之後了,忙啊……主要為不是學古生物的,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主要也是靠搬運大佬的東西然後自己總結收集一下罷了,所以更深入的回答我也力不從心,諸位莫見怪)

再次感謝諸位這一年來對本答案的支持


李靖


老虎的天敵是什麼?(除了人類)

不是所有動物都有天敵的,食物鏈頂層的動物,很多壓根就沒有天敵。

不過處在食物鏈最頂層的動物,一般來說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避免數量膨脹引發生態系統災難。

第一是主要是繁殖能力不高,後代成活率低,這限制了他們自身的數量盲目擴大。

第二是個體的生活方式,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這些食物鏈最頂層的動物,往往以個體為單位,控制一片「領地」,他們不同個體之間也是相互競爭的關係,限制了他們的數量擴大。

如果食物鏈最頂層的動物數量盲目擴大,是會帶來生態系統災難的——底層都吃完了,高層也會餓死,大家一起滅絕。

因而自然選擇的結果,往往是處在食物鏈最頂層的動物,往往數量不會太多——他們自己會限制自己的數量,如果不限制,就會被自動淘汰。從這一點來說,霸王龍和老虎是很像的,但這並不是偶然。

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人類:處在食物鏈最頂層,繁殖能力又強,還TM是群體生活。所以,人類給生態圈帶來了幾十億年以來最嚴重的生態災難


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物種,都是沒有天敵的。

肉食的老虎獅子是明顯的例子,而植食的象、犀牛等,雖然也有被獵殺的記錄,但大多數情況下,依然很難說誰是他們的天敵。

對於這類動物,限制他們種群數量的因素,上面有幾個答案提到了一些因素,但不完全。我總結一個比較完整的版本:

1:飢餓——這個比較容易多人答出來,上面有幾個答案已經提到了食物數量的因素。

2:傷病——這被很多人忽略了。但是實際上,疾病對幼年個體夭折率的貢獻那是相當大(其實哪怕是對於人類而言,嬰幼兒的死亡率也是比很多人想像的要高:超過3%。而且這還是對於有現代醫療技術和營養充分供給的人類所能做到的比例)。而對於年邁個體,各種受傷後引發的疾病/感染。要麼直接病死,要麼各方面能力下降而被獵殺,或者餓死,都是死亡的很重要因素。

3:同類競爭——主要為了領地、食物、交配權等而發生的爭鬥。這種爭鬥一般不會直接致命,但是失敗一方往往會引發上述兩條因素:飢餓/傷病,然後掛掉。


寄生在霸王龍下頜骨內的滴蟲,蘇就是這麼死的。


母........母........母霸王龍?


沒有其他動物以他為主食。

其實沒有天敵的動物很多,而且其中不少是小型動物


俯卧撐


霸王鳳


不一定所有動物都有天敵,處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是沒有天敵的,他們的天敵是他們自己低下的繁殖能力——想想老鼠一窩能生多少,獅子能生幾個。

頂級捕食者低下的繁殖能力限制了他們的種群數量,從而使他們的數量不會太多,不會打破生態平衡


為了美女而戰的金鋼,一個人幹掉2隻霸王龍.


平頭哥。


天敵一:棘背龍
可見《侏羅紀世紀》

沒看過的朋友可點擊還原【侏羅紀公園3】中 棘背龍VS霸王龍 之截圖詳解;

另外附加網友評論:
要打贏棘背龍首先要打敗和棘背龍同一時期生活的鯊齒龍,鯊齒龍比霸王龍還要大,比霸王龍還要壯,棘背龍能幹掉他,霸王龍行嗎??
你覺得霸王龍乾的過棘背龍,這不是笑話嗎???
一爪子把大巴車都要打穿,霸王龍在它面前不就是侏儒嗎?
除非是雷克斯暴龍,其他暴龍在埃及棘背龍面前,我覺得沒勝算
考古學家阿爾斯。多米斯也說只有叫哥斯拉和它干,要不幹不贏

天敵二:撒特斯龍

考古學家們在美國猶他州發現了名副其實的「霸王」龍——撒特斯龍,這種恐龍生活在霸王龍稱霸前的北美。這項考古項目由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林賽瓚蘿教授牽頭,補全了人們對於霸王龍時期之前 (約6700萬前)的常識空白。成年撒特斯龍體重可超過4噸,有一個校車的大小。
在發現撒特斯龍的石床里,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小型霸王龍的牙齒,這足以證明撒特斯龍還是霸王龍的天敵。霸王龍前期一直生活在大型異龍科食肉動物的陰影之下,在這類如撒特斯龍滅絕之後,霸王龍才開始進化成為我們今天所知的恐龍「霸主」。
詳見報道:考古新發現:霸王龍的天敵
_美國國家地理
_光明網以上所收集材料均來自網路,侵刪。


短小的前爪


社會我牛哥


雙手接白刃(沒找到圖,如果有看到私聊我,謝謝。)

以及

……侵刪


背好癢


據統計,每10隻霸王龍就有9隻因為背部過癢而死亡。



黑猩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TAG:恐龍 | 侏羅紀世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