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比你优秀或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无论是网络中的,素未谋面的还是现实中不熟悉的那些在某方面有能力的可以给你帮助的人。还有怎样能和他们深入交流成为朋友呢?有一句话说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要看你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我很希望能认识良师益友,即使在平凡的交流中也能激发我思考。


短答案:

  1. 懂得尊重他人时间,为他人考虑
  2. 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建立自己的价值
  3. 单纯地付出,不要过于「有目的」

长答案:
看见这个问题,想推荐顾迅老师的文章:《如何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同时聊聊我的经验:

原文地址:如何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
去年4月曾写过一篇日志:“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 主要说了3点:第一先建立自己的价值——用大白话说:如果你自己不能被利用,就没有结识有价值朋友的机会;第二是善于传递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善于随时 主动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帮助,乐于助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第三是习惯向别人传递别人的价值,用个IT词汇来说:要乐于做一个关系网的“推荐引擎”,成为一 个交际中心——当然交际中心和交际花是有区别的,前者常出现在白天,后者一般游走于深夜。
??
我倒有个小建议:主动寻求帮助,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寻求帮助,那不是示弱吗?这正是很多正在向上走但内心又有点小骄傲的专业人士心结所在,他们虽然尊重强者,但总不愿意示弱,虽然心中暗暗说“我要超过他”,但嘴巴上常不肯服输。
其实越是强者,走过很多弯路,他总有很多经验和资源,当然还有最宝贵的人脉关系,他一般都善于分享而且愿意提拔后来人——大多数商业环境并非只有一个人才能生存的丛林地带,而且这也对他有利。
尤其,强势的人一般不会主动开口予以帮助,他也不能肯定每个遇到的人是否有帮助的价值,何况面对一个他不了解的人。主动寻求帮助,说出你的问题,尤其是你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助于让他更了解你。
因此,下一次遇到比你能干的人,试试主动开口说:“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你是否可以帮助我?”,看看他有什么反应?至少这给彼此一个更深入了解对方的机会。
但是,别犯这些错误:
第一,问题可以不复杂,但别愚蠢——假设你不确定是否愚蠢,你可以说“我觉得问这个问题有点愚蠢,但我真的有些弄不明白……”,坦诚更能为你加分。
第二,问题永远要对方做选择题,别让对方做问答题。这个道理可参见我05年的日志:“金字塔原理和电梯原则”,但你可以在对方回答了“对”或“不对”之后,继续探讨,“为什么你会觉得我这个做法欠妥呢?”。
第 三,展示询问的诚意并给于反馈。虽 然主动找个小问题去询问对方无伤大雅,但彼此时间宝贵,更别假装在听,聪明人永远比你想象中聪明。你一定要认真聆听,仔 细听取建议,如果有不同看法要与对方讨论,更重要的,在下一次遇见时要反馈:“感谢你上次给我的建议,我回去之后照做了,结果是(成功,或失败)……”。
越是优秀的人,越注重承诺,你的提问也是给于对方了一个潜在的反馈“承诺”。假设别人发现给你建议白费心机,那么要让他再次予以帮助就困难了。
附:《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
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

顾迅老师的总结很好,我想引申一点——如何向他人请教,如何问问题?
假如能从那些优秀的人,专业人士的文章和博文中了解到的,我不会再浪费他们的时间去问,就算问,也是了解他们以后,了解他们的见解以后,再去问。
某天跟朋友说起,解答问题就好像给病人看病,假如我不清楚你的具体情况,如何给出合适的建议呢?
有一次,我收到这样的邮件:“师姐,怎么学习?”而且没有留下你的名字。
1)可不可以具体你的问题呢?比如说,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遇到什么问题,不然Amy没法回答你啊!!有些同学 会写得很详细,“我想做什么,遇到什么问 题,用过怎样的尝试,效果如何,困惑在哪里,我希望在哪个方向得到帮助。”这样的“罗嗦”,是为了更好的沟通。请花点时间陈述具体的困难,让我们更好地帮 助你。
比较推荐的提问渠道:

  • 社区提问
  • email 留言
  • blog 留言

这样的方式给予他人比较大的空间去处理我们的问题,因为他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需要尊重,而且优秀的人和专业人士更加繁忙,对于自己时间的管理和规划都有自己的掌控。
发帖讨论的话,又有更多的人参与沟通,互相启发,也是很好的方式。
向专家请教,要能明白专家的意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两点——
第一,专家是以互动的方式与咨询者沟通
第二,咨询者(也就是看病的人)需要不断学习,懂得专家的语言,至少有一点基础的常识

企业管理者尤其需要明白这一点,虽然雇佣了很多专家,可以作为自己的参谋,但是,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要懂得去判断,也才能跟专业人士沟通。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不能完全依赖专家。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些优秀的人,通常都很忙,时间非常宝贵,因此,要懂得尊重他人时间:
给他/她空间,让他/她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需要做的事情,远远关注,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让那个人知道,你一直在,不会打扰他/她,需要倾听的时候有耳朵,需要支持的时候在身边。

我的一个师兄一直都为自己的梦想忙碌,我跟他联系时都是这样考虑的:

  • 我几乎不会给他打电话,除了我确定他有空,或者了解到他一个人初到陌生的地方有些孤单需要一些关心的时候
  • 通常我会给他发信息,在博客上留言,发邮件。因为这些信息,不需要像电话一样马上处理,他可以选择有空的时候处理回复。他不回复我也从来不介意,有的信息本意就是表达一种关心和支持,不需要回复
  • 以前在QQ上给他留言,我从来都是在他下线后才留言的,为了不给他压迫感,好像他在线的时间就有人找,有事情要处理,为了让他先处理好其他的事情。

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时间,也不能期望获得他人的尊重。

最后,我想说,其实我认识很多比我强,比我优秀的人,最早都是因为我对他们无所求,就是很单纯地欣赏,很单纯地做朋友,愿意做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去付出。
对我来说,不管我多么的目标导向,涉及人和朋友,我还是会回归简单和真诚,以及无所求

我很赞同这个回答:

怎样才能结识像李开复这样的 Big Shot ?
刘虓震:我没有刻意去结识李开复。但事实是我们一起吃过饭。我觉得抱着功利的态度去结识任何人,结果都不会好。更别提名人了(因为这么做的人太多了)。
??
回头看来,我也是在无意中提供了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开复是一个很随和却十分值得敬重的长辈。他曾经回答学生提出的“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说“待人真诚”。我想这也决定了他会更欣赏真诚的人。如果你说的是如何结识其他人,我没什么发言权。如果你特别想结交李开复,那么除了找接触途径以外,最好是展现出你的真诚。

怎样才能结识像李开复这样的 Big Shot ? - 刘虓震的回答

——————
开了个公众号,依然专注于成长的分享,只是除了内心的成长,还有外在的成长,会分享健身瘦身护肤相关的一切,扫描二维码关注:

http://weixin.qq.com/r/TEgnP5DEvc3CrdRc9x1e (二维码自动识别)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从这个问题中,会引出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很容易忽视的结论:
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把你自己的每一件事做好。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有你的价值,你可以做成事,这件事可能很小,但是一定需要人来做,而你能做好。而很多优秀的人很忙,但是他们有很多小事需要做,而且不得不做,所以他们喜欢能做成事的人,把这些小事做好。而这,就是第一步。一旦开始合作,一步一步,你们就成了很好的伙伴。
不觉得这句话如此的容易,却又被忽视已久了么?
那就举个例子吧:
A是大学生,学计算机的,零基础。上大学第一门专业课,C。因为学校要求很高,所以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
有的人有基础,所以可以很轻松,有的人因为压力大,开始退缩,进而开始开始抱怨代码无用。A没什么感觉,就觉得既然是门课,我就好好学。不卑不亢。不懂就问,把不知道的都弄清楚了。作业非常认真地完成,虽有错误,但是改错积极。
最后大作业,大神们开始用高级的数据结构写高级玩意,弱逼们开始到处复制粘贴代码。A就选了老师推荐的题目——计算器。没什么特别,但是,A把一个简简单单的控制台计算器做到了极致,处理了所有人想到甚至想不到的诡异错误。一个控制台计算器怎么玩,都不会崩溃。
最后分高吗?不高,因为计算器太常规,没有加分。
但是,这份作业深深打动了助教!助教拉他进了实验室,不做别的,就只做处理数据,从最基础的开始,读入数据,转换格式,输出数据。
后来,不断地处理数据中,他开始跟着做实验,开始有自己的课题,开始撰写自己的论文。但其实,每上一步,他其实都是帮着大牛做简单的活。但他一直在进步。
他成了第一个发paper的人,他懂得比同龄人都多,他的科研一路顺着。还记得最早是为什么?因为他把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做的认真,就这么简单。
跟比你优秀的人成为朋友,一定是因为你有能力,虽然跟他们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你要能把你应该做的做好。他们需要你来做一些事情,你把这些事情做好了,你们就会成为伙伴。


我们学院有个年轻有为的副教授,很多同学都希望成为他的研究生。众所周知,老师们普遍更加青睐本校的生源,这个老师也不例外。按照近年的推免政策,拿到推免资格的学生是可以申报国内任何学校的。从暑期夏令营开始,有望保研的各校同学们就纷纷给自己心仪的老师们发邮件,希望自己能争取到更多机会。

有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这个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成绩不算顶尖的外校生是如何打动他并成为他的学生的故事(我们这里暂不讨论有的人联系好导师最后放导师鸽子的事)。

这个学长本科就读于四川某211电气工程专业,年级排名TOP5开外,科研能力尚可但也不算突出,本科阶段也没有发过Paper,在众多拿到保研名额的同学中实在平凡。这种情况下跨区域申请一个长三角的985,实话说几率并不大。与大多数同学改个称呼就群发给老师们同一封邮件的做法不同,他找到了这个老师近3年的论文,自己针对论文中提出的部分观点进行了仿真验证,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最后用恳切的言辞表示自己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希望自己能成为他的研究生。

老师同意了。

相比而言,大多数同学改个称呼就给老师群发邮件了,有些学生群发邮件甚至连称呼都不愿意改……然后在正文中罗列了很多自己本科阶段的成就,一副“看,我这么优秀。你应该给我回复”的口吻。这样毫无诚意的请求,难怪会石沉大海。

优秀的人也好,普通的人也好,这都不该是我们结交朋友的唯一标准。你想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比你优秀的人也想和比他更优秀的人交朋友啊,他凭什么要答应你呢?

真诚与平等才是交朋友的唯一准则。

真诚,意味着你不是抱着强烈的想获得收益目的性,而是欣赏对方某些特质并想要与之交好。平等,意味着你不会因为对方优秀而感到自卑,也不会因为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突出而盛气凌人。

没有人会喜欢在团队中不劳而获的人。即使相遇优秀的人想要深交,对方也会避之不及的吧。

“别人愿不愿意帮你”这件事,看上去取决于对方,其实取决于你自己。

你是抱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寻求帮助的吗?还是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让他觉得“能认识这样的人是一件愉快的事”?

让自己变得优秀,并且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你接触的人,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馈你。

我就知道你们这些贪心的人类不会仅仅满足于认识优秀的人并成为朋友的~~哼哼~~

给喵吃小鱼干喵就告诉你,如何吸引优秀的人并且和TA成为一家人~

喵~~~~


在知乎上的话,大概是认真写私信吧。

我小学时候,经常和一个闺蜜煲电话粥。有一次是她家长先接电话,我说,叔叔我想找一下XX听电话。

她爸爸拉长声音,好像在叫她、但用我能听到的音量说:“XX,这里有人找你,没有打招呼,也不说自己是谁,也没有好好拜托别人,上来就要找你的电话。”

我被这段话治得服服帖帖,从此以后不止是给她家打电话,给其他人打电话/写信/发消息(尤其是第一次联系)一定是这个格式:1你好 2我是谁 3我有某事想找一下XX/请教你 4麻烦你帮忙回答/转接 5谢谢。

五大受损,一个对策。

在这里插一句,请根据场合和需求自己适当变形,换成简单叙述自己的来意、或有事需要您帮忙联系某某即可,没人要求你必须照着上面的格式写信。求不要在评论里扯个极端状况就开撕了好吗?

我不是大V,回答过几个问题而已,就会有人时不时给我发私信问问题,不知道大V们那边收到的是不是就更夸张了。绝大多数我收到的私信,上来就是“我要去/做/XXX,我想问一下OOOO”就没了。稍微礼貌一点的,前面加一句“你好”。问的时候就没有“谢谢”,若真回答了,之后就人间蒸发了。

每次收到这种私信,我都在努力忍住怼回去问“你是谁?关我P事?”的冲动。

让陌生人为你浪费时间是非常没道理的事。更何况,你只是来索取资源的,不是吗?

不止知乎上,现实生活里也有这样的人,明明才第一次见面,觉得你有用就突然要和你交朋友且不问你的意思,还非要加微信并研究你的朋友圈,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索取资源了,有的连基本客套话都没有。

你哪怕虚伪一下,我至少觉得你有诚意在寻求帮助,举手之劳能帮就就帮了。对待陌生人也能跟个爷似的人,你还是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当大爷吧。求放过。

或者有那种恶意卖萌的私信:姐姐~~[表情][表情][表情]人家要XXXX,你就帮帮人家嘛[颜文字]姐姐最好了,么么哒[表情包]。

哒你妹。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有天我收到一个没有问题要问、只是大家在一个城市,想要认识一下的私信。但他是正规书信格式,除了以上五点都有,还顺便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哪里知道的我、希望有机会可以来拜访一下我的工作室、最后祝好的信。
很正常的一封信吧。
但看过那么多奇葩私信之后,我立刻被这份正常打动回信了。我们现在是生活里的朋友。如果这时候他开口希望我帮他办什么事,作为朋友,我肯定心甘情愿且会上心的多。
P.S: 说“我想拜访你的工作室”我觉得可以接受,而且也间接表达了“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让你出来和我见面”的意思。有那种上来就找你单独去外面“吃饭”或“去某地见他”,还特别标注要“谈人生”“聊聊音乐梦想”的,我真想一锤子怼死这个汪峰。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出门和一个完全不知道底细的陌生人吃饭?我特么根本就没有音乐梦想,也不想和不熟的人聊人生。再者,上来就和女生发这种私信要求别人单独出来和你见面?万一劫财劫色--我都没有就算了,劫个肾我还是会心疼的。或者会肾疼的。

综上所述,无论写信、发私信还是打电话,你想要结识比你优秀的人,一定需要一个交流渠道,而这个渠道才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方也知道你可能没什么资源能和他交换,但你有一个好态度,对方也会比较乐意回复,一来一回,不就认识了吗?

不要上来就套近乎。不要卖萌,不要装B。好好说话,正常表达。第一行你好,最后一行谢谢。

这么简单的事,一群年薪百万、求知上进、愿意花高价提高出租屋品味、用某牌电动牙刷某牌扫地机器人某牌空气净化器的贵知用户,真的不知道吗?

-------------
看完评论,解释几个事。

一个是她爸为什么会不爽,这个是我没说清楚不好意思。我们俩是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这不是她爸第一次接我电话,我次次都是直接上来找人的,从没说过你好和谢谢,估计她爸只是那一天突然想教我做人。而且,即便那是我唯一一次打给她家,作为晚辈,也应该向长辈问个好不是吗?

有人说,举手之劳的事情还算求人吗。很简单,因为他可以选择不转接,当然算。而且是不是举手之劳不是由你决定的,那些和别人提过分要求的人,还都觉得这是“举手之劳”呢,完全不知道会给别人添多大的麻烦--就算了,语气还是命令式的--真是天下皆你妈啊。

第二是有回复说: 【对方或许会表示:“请在值乎上邀请我!”摊手,不是说好态度就一定能怎样╮ ( ̄ 3 ̄) ╭ 】

如果不是调侃而真这样认为,我只能说,态度好不是让你拿来当钱花,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评论也有人回复说,有礼貌的写信了对方也没回复。请注意,我的答案只是想提高你被回复的概率,从来没说过你有礼貌对方就一定会回,即使对方需要收费才愿意回答问题也完全可以理解,什么时候这个世界是“必须”“免费”回复别人了?

第三是觉得冗赘或矫情的。冗赘,嗯,确实有一点,我个人觉得第一次交流的话,礼貌一些没坏处;如果别人回复你了,后面的沟通可以简明一些,保留“你好”和“谢谢”就行了。觉得这是矫情的--还有人真的回复:你不和我沟通怎么知道我没有资源和你交换,这么假惺惺干什么。哇,原来讲礼貌是“假惺惺”,为显真诚我求人得摆着谱求,受教了。我也简单表达一下我的想法--活该没人回复你私信。

不好意思,我这篇里语气有点嘲讽。其实要不是怕被说成是挂人,真是想给你们看我私信列表,各种花式大爷绝对血洗你三观。(其实评论区也有各种洗三观的言论,有空可以翻翻看,很开眼界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帮助你提高的私信回复率而已。与其抓字眼呛人,不如琢磨一下你都有求于人了,又没有资源和别人交换的情况下,讲点礼貌就那么难?


说说自己的个人体会吧,不一定具有普世价值,但有些地方应该可以给大家借鉴。

1、在大学里,我通过兴趣和人品筛选优秀的人,通过情感把他们绑定在一起;
2、在职场里,我通过认真和负责实现利益共享;

大学里

法国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传达出了这么一个思想:人处于这个社会中便不可避免的要成为一个群居动物,并由此分化出相应的社会职能。既然人是群居动物,那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我认为,人在出生之际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阶层差:你无法否定一个富二代和十八线县城的孩子存在着见识和经济上的差别,外加上后天的个人努力,最终分化出人生的第二阶层:十八线县城的孩子也能通过努力考上985获得好的教育好的工作,而出生和后天努力都会不断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个人价值观、个人喜好等,而这些因素会把我们和最接近我们品味的人群绑定在一起,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密友圈。

现在的社交软件利用的就是人类抱团的心理进行设计: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之所以“暖心”是因为一帮人在音乐里找到了彼此的共鸣;微博明星的粉丝抱团是因为他们都忠诚于他们idol的价值观和个人形象;豆瓣之所以是我们的“精神角落”是因为聚集了一帮“精神病”和“强迫症患者”……

一旦从这点出发,如果你想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在交往的初期,去尽可能地挖掘你们的共同兴趣点,这个共同的兴趣点不仅会成为你们交友的契机,而且额很可能会在你们日后的关系维持中持续发挥作用。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哲学系的师兄,阅读量几乎是我的两到三倍,上至天文地理下知艺术哲学,我能有今天的阅读量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他的影响,即使他现在在NYU,我们也依然会保持联系,我的做法非常简单,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泡吧。利用这一点我可以在他回国后约上一波沟通感情。 有时候我们关系会好得在旁人看起来像CP……

这一点可以说是我主动交友的方式:对于吃货,我沟通感情的方式就是请他吃饭;对于文青,我的方式就是看戏剧;对于运动青年,室内攀岩就够了……

毕业在即,我也渐渐意识到这种交友方式往往会获得非常正反馈的结果。因为当你去顺和一个人,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时候彼此的心防都会有些懈怠,沟通的成本也会更低,也更容易获得彼此的信任。

那么怎么在大学里发现这种优秀的人呢?

我的做法非常简单,细致的观察加大胆的搭讪。

我觉得,当一个人真的非常有才华的时候,他就像是一瓶饱和了却依然不停地被灌水的水杯,藏都藏不住:一场酣畅淋漓逻辑清楚的presentation、一次通力合作尽善尽美的小组作业、一场锋芒毕露火花四射的比赛、甚至是狼人杀上一针见血的发言(你们可能不信,但我真的就是玩了一把狼人杀于是成功被新浪的部门经理挖了啦啦啦)……这些场合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绝对可以发现非常非常优秀的人,这种优秀不一定是智力上的,可以使性格上的随和、精神上的坚韧,这些都是体现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至于我那个NYU的师兄,是有一次我们社团聚会听他讲康德,我就决定我一定要勾搭这个人。

一旦锁定好目标,接下来就是搭讪的环节了,如果说观察考验你的智商的话,那么搭讪就非常考验你的情商了。初次见面的搭讪很有讲究,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让对方莫名其妙,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我一般的做法都是找到目标人刚刚做完的事(比如刚刚比赛完、刚刚玩完狼人杀),然后由衷地赞美对方,接着一步步引申到对对方爱好习惯的探索中,一直找到双方的共同爱好点。

职场里

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反思了我往期的实习经历,基本上都可以和跟我一起进入公司的实习生发展成非常好的朋友,其中不乏清北的学生。职场中的关系不像我在大学里那么轻松单纯,找对人直接就上,从工作发展到私交是一个从公到私的逻辑:先做事,后交友。

职场交友不同于大学交友的地方在于,职场中同事对你的最初印象是基于你的工作能力所产生的,只有你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同事才会觉得你是一个靠谱的人,才会愿意和你进行一个更深层次的交流。

而且工作不是一个专门的社交场合,大家都是拿钱办事,别本末倒置了。

所以如果想勾搭职场上优秀的人,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分工明确,归责明确,漂亮的PPT,精彩的pre……这些都是完成工作的优秀指标,先在工作能力上获得认可,才有后续的交流。

最后说说我这几年来跟人打交道的一些感悟吧,有些是个人感悟,有些具有普世价值,大家自行取舍。

1、最开始跟人交往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谦虚、谦虚、谦虚。时刻提醒自己,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自己身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2、尊重对方的时间和习惯。我的知乎会经常接到私信,基本上基于礼貌我都会简单回复。但有几封私信,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千个字甚至将近一万,我看了开头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果断弃了。同学我知道你写这么多字不容易,但是能不能尊重下我的时间,我回复你的话,我的to do list怎么办?

要么就是“给我你的照片”、“撩之”、“你多大?”、“老公cao我”之流这种毫无营养的搭讪,基本上我翻个白眼就删了。

3、Keep in touch——密切往来. 朋友圈偶尔点个赞就够了,对于一些很好的朋友,我一定会记得生日,然后送礼物,朋友一定要常联络,不然会疏远的。

4、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我和我的朋友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们吃饭从来不AA,都是这次你请我,下次我请回来,相比起AA,这种方式其实会更附和中国人的人情味儿。如果对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我建议大家前期不用太在意物质上的得失,因为我相信这本身就是一个检验朋友的方式之一:一个值得交的朋友,不会一直让你吃亏。

5、自己变得强大。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不会花太多心思放在取悦别人身上,他们都会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只要你到了那么层次,自然会有优秀的人过来接近你。

恋爱也好,朋友也好,说到底就是一个“资源互换”的过程:我愿意跟你成为朋友的潜台词是,你身上有我需要的资源。这并不是阴谋论和厚黑学,这是一句非常中肯的话:如果我是一名微博的产品经理需要做直播这边的产品,碰巧你有直播的资源,那么跟你交朋友对彼此都有好处;如果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你碰巧善解人意愿意聆听,那么跟你交朋友也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交友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三观不同,何来友情。

以上。


两个问题:1.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2.如何和他们做朋友。

一、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

这个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渠道:线下和线上。

线下

就是现实生活工作中你所能够接触和了解到的,比如上司、朋友的朋友、客户等等,不一而足。

总结起来两条:1.适当多走出去,跳出自己狭小的圈子,通过高质量的活动与人际接触到优秀的人,这种概率还是比较高的;2.留心观察,优不优秀可以简单以视野智商情商来判定。

  • 视野可以通过其阅历、关注点和知识面等来判断;
  • 智商主要涉及到一个人的问题分析与思维,看他对问题的分析与评判;
  • 情商则是待人接物方面(包括上进心、意志力、令人愉悦的谈吐、相当会换位思考照顾别人利益和感受等)

具体可参考我的回答: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高情商的表现? - 知乎

线上

线上的话就更多了,微信群、知乎、领英等。

这里也提供两个参考:1.工作经历、头衔、公司、职位等;2.文章、观点(个人更看重第二点)

比如知乎就有很多优秀的专业人士啊。

不过也小心被忽悠,知乎上行骗的应该也有吧。

提供一些鉴别的法门:1.自我介绍里自我吹嘘的要小心;2.除了看关注人数外,还需看赞同数和收藏数,尤其要关注收藏/赞同的值,这个值越高,说明他的回答干货越多。(比如抖机灵的很容易获得赞同,但一般不会被收藏,毕竟自认为有价值的才会收藏,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美女爆照可能收藏的也不少)

总而言之: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认识优秀朋友的关键是走出去,而非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且跑到高质量圈子去。

二、如何和他们做朋友

第一点其实很容易,第二点就相对困难了。

很多人说等到自己也优秀的时候才能和优秀的人做朋友。

这话也未尝没有道理,但不尽然。

倘若你能够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乃至共事,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提升途径啊,没毛病。

如何和他们做朋友,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关键就在于——互利(双方都有价值输出,而非单向索取)

你可能会说我咋这么功利。

其实不是的,这个“利”呢是中性词,除了外在的好处,尊重、认可、发自内心的欣赏也算啊

举个例子:

我虽然不算知乎v,但也有一些关注者。

有几个基本上我每发一篇文章或回答问题都会给我点赞、评论,甚至打赏。

一来二去次数多了自然会有些印象,其中一个小伙子还给我私信聊过,我就让他加我微信了。

前段时间朋友公司有个还不错的实习机会,我就找其中一个聊了,问他有没有意愿。后来知道他才大一,遂作罢。

但我其实还是把他当朋友的,后面等他大三了需要实习的时候我也会帮他找,或者至少他要去了解某些行业和职业,我可以找相关资深人士给他一对一咨询与辅导啊,我也打算给他免费做职业咨询与辅导(没错,本来是收费的)

虽然他对我而言,并没有太多“功利性”的价值,但他发自内心的支持、肯定和认可无疑也是一种“价值”。

可是呢,很多人连这点价值都不愿意付出。

我做一对一职业咨询是收费的,不过以前的学生找我的话一般我还是免费给他们做。

有些时候我在朋友圈发我的直播课链接,有的学生会帮我分享,有的就不会。

不帮我分享当然不会责怪他,但是帮我分享的我肯定也会记在心理呀。

若再有机会,帮我分享过的我自然很乐意再帮他,不帮我的再找我肯定就看心情了。

可别说我小气,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吧。

所以说啊,比你优秀的人,你发自内心地欣赏、认可、感激他(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拍马屁我也莫法),他还是愿意帮助你甚至和你做朋友的。(不过呢,是真心的,别那么功利)

比如,你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觉得很优秀的人,可以给他点赞、互动和打赏,次数多了肯定会引起他注意。

或者干脆直接约他吃饭,不要那么多套路,就说看了他的文章观点,表示很认可,想约出来见个面、吃个饭,十有八九他会答应。

之前有个同城的知乎朋友就约我出来请我吃饭,

哈哈,我这么厚脸皮的直接就爽快地答应了。

注:可能不适用于大v。

再举个例子

最近出来自己折腾点事情,想找一些比较牛的人合作。

找到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之前是某知名外资咨询公司高级咨询经理、合伙人。

第一步,找到他的联系方式(这个很简单)。

第二步,约出来(这个也不是太难,加个微信,说明情况)

第三步,敲定合作(这个有难度)

不过也并非很多人想的那么困难,遵照以下步骤:1.分析其需求;2.寻找自己可以满足其需求的点;3.告诉他,并且证明给他看。4.他相信了(成功实现目标)

1.他的需求

先真诚地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情况。

然后认真地倾听,了解他的情况。

听完之后就发现它的需求了:虽然人本身挺牛的,但局限业内,营销和推广度不足,之前有公司的平台为依托,现在他自己出来创业了,这就成了一个薄弱点。

这下就好办了,谈了十几分钟我就知道有深度合作的可能了。

2.寻找自己可以满足其需求的点

我在营销、策划和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业内情况也较为了解,同时专业度也具备,并且在本地各种资源相对丰富。(可以在不少方面与他形成互补的优势)

3.证明给他看

a.知乎运营大半年,个人粉丝11000+,专栏粉丝5555+;

b.和他谈几分钟我对于营销的观点和看法;(深深打动了他哈哈)

c.手里的客户名单和机构名单;(这可是实打实没法骗)

d.对他的业务和产品提出个人优化和提升建议。(也被采纳了)

4.他相信了,我们合作成功,进展还算顺利,而且成了朋友。

还是有几个细节个人认为特别重要:a.真诚(语气、态度都真诚,同时诚心为别人利益做考虑,兼顾双方利益嘛);b.尊重(没有你优秀的你也应当尊重,比你优秀的尤其需要尊重);c.平等(尊重别人,但也要尊重自己,不要因为别人比你优秀就轻贱自己)

结束语

就我个人观点:站在哲学的高度来看,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人的天性就是自利(再一次重申,非贬义)的,你之所以想和优秀的人做朋友是因为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

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但别人也是自利的,也还是想从你身上得到些什么。

所以,你反其道而行之,别老想着从对方身上获得好处,而是考虑对方的利益、目标和需求,或者至少要给对方提供反哺,以此行之,屡试不爽。

实际上,不管是泡妞也好,求职也罢,抑或是搞定客户与合作伙伴,其核心与本质其实有相似之处。

最后说一句,如果单纯是想要获得别人的帮助而不是做朋友,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付费,聪明的人应该懂。

思维灯泡(微信公众号:思维灯泡)
(用思维之光,照亮前行方向)


未必对所有人有用,只能说说我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结交到他们的过程。


我最开始想玩探险的时候,发现在中国完全不得其门而入。特别是独木舟探险,安全找不到前辈请教,也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学习和模仿。

于是,我开始了解国外的探险家是怎么玩的?


从网络信息发现,他们很少真的是单打独斗,而是背后有非常专业的团队。比如有气象专家为他们提供实时的天气变化分析;有研究洋流的教授为他们分析航线的洋流走向;有生态学教授为他们解读特定流域的鱼类状况;有专业的工厂为他们量身定制探险用的皮划艇;有安全团队监控探险家的航行位置并随时准备提供救援......

我当时是一名工程师,业余喜欢登山,皮划艇经验为零。

我在想,如果要成功,得先找行业牛人请教,找专业人士提供各领域的知识信息给我。


于是,我开始狂发邮件,都是在官网上找到的邮箱地址。我确保自己的邮件包含三方面的信息:

1、礼貌的自我介绍和表达对对方崇拜之情

2、阐述我想做的事情

3、恳请得到微小的帮助


这里面包括独木舟探险领域的国外前辈,国内大学的教授和某些研究所。时间一天一天,一周一周过去了,我没有收到任何回音。我还尝试给一家专业研究机构打过电话,想找他们所的一位专家,咨询泰国湾岛屿地貌的问题。一位助手礼貌地告诉我,他们教授去台湾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现在想想,觉得那时候的自己真的很厚脸皮。

不断碰壁中,一通彪悍的电话点醒了我。对方的秘书还是助理怂了我一句,我们为什么要帮你,帮你可以得到什么回报?

“纳尼,为什么要这么势力,在你的专业领域帮我一点小忙不是举手之劳吗?”这是我以前的想法。但世界从来不是按照我的这个想法在运作。

如果自己不能给对方带来回报,那么我就是单纯的索取方,直白点说,我就是想白白占对方便宜的人。而对方凭什么要让你占便宜呢?

冷静下来想想,那时的自己,的确不能给对方带去任何价值和回报。

于是,我开始闭门造车式的进行练习,想让自己成为独木舟探险界的牛人,想成为有能力和对方平等交换资源的人。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和狼狈,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经历了无数次面临死亡的困境和家庭危机。

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在上面,一有时间就扛着艇下海练习。并没有太多经验的我,只敢在离海岸很近的地方划来划去。城市的近岸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每次的长时间练习,一直坐在进水的独木舟舱内,长期泡水的屁股开始脱皮,一块块皮被掺杂着各种污染物的海水浸泡后,腐蚀脱落。

我这样硬抗了三年,然后开始组织团队探险活动。独木舟横渡琼州海峡,是我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型探险活动。狂风巨浪中半数队友被卷翻落水,最终动用了造价两亿、可抗12级风浪的南海115号救援船,才成功搜救回落水的队员。直到今天,仍然有人把它当作探险的反面教材。

我又尝试了横渡马六甲海峡,依然以失败告终。我的团队人越来越少,很快,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一个人也不是阻止我前进的理由。在我成功横渡了琼州海峡和渤海海峡后,我重新开始给国外的探险家写邮件,我需要知道更加前沿的探险经验,而这些,国内都没有。

我邀请亚洲No.1的日本独木舟探险家八幡晓和我一起横渡台湾海峡,航线是从台湾划到福建。他在日本是英雄式的存在。从台湾到日本的独木舟航程,日本海上自卫队全程监控他的安全。

他给我回信了。

后来,我们进行过多次交流,他把我的探险装备批判得很厉害,觉得我真的就是拿着小米+步枪在玩命。

再后来,我开始给德国的探险家Freya写邮件,她也回信了。我今年5月份环中国海岸线将要用到的探险独木舟,设计师就是曾经给Freya设计过探险艇的美国人。

他们都比我优秀,我为什么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回音?他们为什么愿意给我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呢?

那是因为我能给他们提供价值了。全世界在这个领域能混起来的人寥寥无几。他们在自己的国家走到最后,都是solo探险,能交流经验的人并不多。我的十年探险经验,已经足以与他们交流了。

而中国,又是探险领域的后起之秀。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踏足这个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能做出卓越成绩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所需的探险装备,80%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的壮美河山,也是他们心中的探险圣地。而我,可以在他们来中国时,提供帮助。

得到优秀人的联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是难事,重点在于,要想和他们成为朋友,你必须主动展现你的价值。如果你是个毫无价值的人,即使加了李开复微信又能怎样呢?

当你有一定的价值后,可以将之前的沟通方式稍微调整一下。

Before

1、礼貌的自我介绍和表达崇拜之情

2、阐述我想做的事情

3、恳请得到微小的帮助

after

1、礼貌的自我介绍和表达崇拜之情

2、表达自己愿意为对方提供价值的意愿

3、告诉对方你已经在到处安利他/她了(有可能的话,让对方看到你的安利结果。)

只要一开始不让对方讨厌你,你就成功了第一步。

当然,终极的解决方式依然是: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成为强者。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捷径。

感谢每一位点赞的知友!


问题关注了好多天,可惜的是,一直都没有新答案。这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你总能看到一些固定的理由,比如说真诚,比如说用心,比如说谦虚。

都没错。不过,我想说点别的。

------------------------------------------------------------------------------------------------------------------------

先让大家了解一件事情,你所看到的那些“认识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例子,常见的一般是就只有两种情况。
1. 无意中认识到对方。
2. 带有一定目的的去认识。(这个目的未必是要直接/间接获取一些什么资源,可以是我觉得这个人很好玩,我觉得他很厉害,等等)

对于无意认识某人的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讨论了,这里涉及的东西太多,我就算把思路清楚的写出来,我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会懂会做,而且我也确实懒得写。。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你把自己做的足够优秀,那就可以了。”

而对于带有目的的去认识,最简单粗暴地方法,就是三个。

1. 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对方不值得花时间或者不愿意去解决的问题。
2. 在对方不怎么优秀的时候,你就认识了。
3. 你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潜力,去匹配着对方的能力。尽管你们所涉及的领域可能截然不同。

原提问中,有人引用了怎样才能结识像李开复这样的 Big Shot ? 里面刘虓震小姐的答案,其实就同时符合了上面的条件。

大家也不妨带着我的这三个结论,去有意识的观察一下身边的例子,或者别人分享的一些例子,看看是否符合这个情况。

---------------------------------------------------------------------------------------------------------------------------

哦,插播一句,关于第二条:“对方不怎么优秀的时候,你就认识了”。那要如何筛选那么多“不怎么优秀”的人呢?

我的专栏《那些我想和你们分享的事》里面有告诉你一些方法。关于这部分,需要涉及到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广泛。所以,不是一个答案能讲清楚的,大家自己进去慢慢看吧。

---------------------------------------------------------------------------------------------------------------------------
4月21号更新

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过来更新我的答案了。


我想问问的是,有多少个当初看过的人,有认真的利用我提到的这三条条件,去观察身边的例子呢?

其实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你们大可以不必再读下去了。因为下面的内容,你就算自以为看懂了,也未必真的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你们真的有利用我这三个条件去观察,不妨告诉我你们的感受,我会从你们的感受中知道你真的做了这么一件事情——真诚地说一句,如果在评论区里面,能够看到一个人,告诉我“他过去一个月观察出来的结论”这样的回复,那么我这篇回答就真的值了。

---------------------------------------------------------------------------------------------------------------------------

回到之前的结论吧^_^。我会用简单的案例+解读,来和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案例
朋友J是一个物理学大牛,目前就读于世界知名大学PhD,本科师从更是隶属于目前国内物理学界泰斗级别人物一脉。研究的领域目前也只有他们一组团队在做。(猜出来是谁的朋友们证实以后我会删评论哦)

我和他结缘于初中是同班,而且当时因为我们经常一起玩耍,所以会出现吴泽泳和J傻傻分不清楚的节奏。当然,后来他毅然走向学术路线,拿到了奥林匹克金牌。而在他学术奋斗的那三年间,我们几乎没有联系,一直到他大一回来。
由于两个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又因为接近三年的断联。我们本质上应该形同路人,但我始终无法忘记我妈在我高一的时候和我说过的一句话:“当时你们中考放榜的时候,我在找你的名字。刚好看到旁边的J同学。J在不停地问他的同学,‘有没有看到吴泽泳的名字?’,‘帮我找一个叫吴泽泳的名字,那是我同学’,‘看到我朋友吴泽泳了吗?’。他看到你被录取以后开心了好大一会呢。”

所以,我费了很多周折,找到了他的手机号。(这个丧尽天良的家伙没有校内没有QQ当年还没有微信。)当然,我必须承认的是,当时我找手机号的时候,还不知道三四年后的他会成为他们学校名副其实的大神。

于是乎,暑假的某一天,我们见上了。聊了三个小时我们两个的高中生活。聊了两个小时我们两的大学生活。。
吃饱饭的时候,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准备做物理做一辈子么?”
他当时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五六年时间里,他只要在深圳,我就会拉他出来。带他见各种各样的朋友,各式各样的行业精英,和不同的人交流,同时我在不断地鼓励他,怂恿他去做一些比较冒险的事情。去试图告诉他一些与人交流的窍门和方法。
最后到了什么程度呢?他告诉我说,他发现他的一些研究,可以从经济学和金融学上找到启发点。而且我们还能无障碍的互相分享相互之间的知识。

简单解读:
1. 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对方不值得花时间或者不愿意去解决的问题。

我当时就解决了他一个问题——给他提供大量的优质人脉,节省了筛选人脉的时间。并且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在社交上试错,因为不管他出现什么社交上的纰漏,我都一定会帮他解决彻底。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
因为我很珍惜这样的朋友。。
他为什么需要我来这么做呢?你们不妨想想吧。。

2. 在对方不怎么优秀的时候,你就认识了。
尽管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初中和他一个班级。但在他不是极端优秀的时候,以及后来他逐渐显现光芒的时候,我和他的相处方式,始终如一。对他一直都那么好。
而且,就如我专栏里面说的一样,有些人,真的具备成功的因子。

3. 你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潜力,去匹配着对方的能力。尽管你们所涉及的领域可能截然不同。
没错,我确实不懂物理。但起码作为额外的补充,我会去看一些类似于“上帝掷骰子吗”,“时间简史”这类伪物理书——因为他钻研的是量子物理,我起码要有基本的了解。
同时,我在社交,识人,包括自己金融和创业方面的专业程度,一直以来也并不会逊色于他多少。所以,才会出现我说的,他能听懂。他说的,我能听懂。因为各自对自己的领域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够很轻松的用一个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去探讨问题,与此同时进入更深层的交流——而不是物理学什么,金融怎么找工作。。

---------------------------------------------------------------------------------------------------------------------------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是你啊,所以你才能办到。。


其实,单纯的1,还有2。谁都可以做到。
对方不愿意做的事情,却又不得不做的,可以有这些:
如果你想认识做投行百万年薪的人,你可以告诉对方,你非常擅长excel,可以在一小时内做完所有的statement,一周内完成一个完整的Model——你顺便还可以把你做出来的东西给对方看。
如果你希望学习金融知识,你可以告诉金融大牛,你可以每天给他筛选新闻,告诉他最近新闻有什么要点。。
如果对方是一个篮球高手,你想学篮球,你可以告诉他你能帮他捡球,传球,让他练投篮。你只在旁边练习控球。
如果对方是一个羽毛球高手,你想一起玩——我徒弟曾经在场边看着我和几个朋友打球看了一周。只有每次大家打累了才上去打几拍,捡球给球做裁判却一点都不含糊。


如果还有很多,但是,你到底愿意为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付出多少?


至于第二条,对于那些不比你优秀的,却又向你发出善意的人,你又能给予多少帮忙?又有多大把握让对方也变得优秀?


---------------------------------------------------------------------------------------------------------------------------


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给出很多实际操作的回答么。

因为,很多人真的看到了方法的时候,就会开始退却了。


大多数人,想要的不是“如何做到XXXX”,而是“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做到XXXX”或者是“如何不付出代价获得XXXX”。


还是送回我自己悟出来的那句话给大家吧:“真正的捷径,就是不试图去走捷径。”

一分耕耘,真的就是一分收获。


看完所有回答,想了想自己的经历,再回过头看问题,我觉得你能和什么样的人认识、交往,就要看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只是个22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我,不优秀,没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并且不懂得发现资源,利用资源。
但是,我确实结识过很厉害的人,并且学到了很多。

我的方法完全没有技巧性可言,靠的就是——真诚
说得细一点,就是乐于帮助,勤于分享,善于倾听

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个经历嗯

================割================

高一的寒假几乎每天都泡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图书大厦里,大厦开门之前就会在门口等着,晚饭之前回家,午饭在旁边的7-11解决。书店的每层都有一些长椅供读者坐下阅读,一般都要很早到那边才确定会有空的位置。

因为有出国的打算,而那时的英语还不太好,想着要笨鸟先飞,就常在英语区找些单词书和原版书,然后在就近的长椅上看。

有天在我旁边的是位老奶奶,身旁摆着一摞书,她边翻看着一本原版书,边在笔记本上写着,只是手里握的不是笔,只是根笔芯。

我见状就从包里拿出根碳素笔,微笑着递给她。她抬头看了下我,微笑着说“谢谢”,然后接了过去。

我继续看我的书,直到中午肚子有些饿了,就把抱来的书一本本放回远处,然后出去吃饭。

等我回来的时候,老奶奶仍然坐在那里看书、记录,只是手边多了一包饼干。

我又抱来上午没看完的书,在她旁边坐下。老奶奶时不时拿起饼干吃着,而这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终于,我忍不住问她:

”老奶奶,您中午只吃这些饼干吗?“

”是呀,要是出去吃,这里的书就会被管理员收走,然后就没有地方坐了呀。“

这样说来确实没错,可我实在不忍看一个老奶奶中午只吃这点没营养的东西,就默默走去7-11买了饭团和三明治,加热好,进来拿给老奶奶。

递给她的时候,她先是一惊,然后对我友善的笑笑,把食物放在一旁,开始跟我低声聊了起来。

她跟我说,她周一到周五都会来这里看书,看到有价值的东西就会记在小本子上。看我都在看英文类的,就推荐了几本给我。我很认真地看过,确实都是好书。

后来经常能在书店见到,也聊得更多,才知道她曾经是中科院的教授,不过已经退休了。退休下来之后,平时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只有周末儿女不上班了,家里才热闹些,所以她就经常来这里看书(真的很佩服这种精神啊)。她见我看得基本都是英文书,也会问问我的事情。我说我有打算出国读大学,不过这些英文书都太贵,不想花太多爸妈的钱,刚好假期没事做,就每天都来看书。

在她邀请下,我有去她家玩过几次,听她讲年轻时候在国外的经历,说自己儿女的趣事之类的。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个能跟老人独处的人,可在她面前,其实只要认真地倾听,也就够了。

当然后来在我申请大学的时候,她也找了很厉害的人帮我写推荐信,超级感激。

后来还在不经意间认识过一些牛人,多半是我帮助过ta,或是我在帮助其他人的时候,被ta们注意到了,然后越聊越多,成了朋友。


那些比我优秀的人,我是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他们的。比如鲁迅、埃克苏佩里、菲茨杰拉德、毛姆、张爱玲……所有我喜欢的作者,我们虽然从未谋面。

但是他们始终在教诲我、引导我、劝诫我、安慰我、陪伴我。我以阅读的方式,曾无限接近他们的灵魂,在他们的文字中穿过时空,以指尖触摸他们每一寸思想。

他们是我的朋友,他们对我的影响,有时候不亚于现实中接触的那些人们,我一点一点被他们改变着。现实中我不太在意哪个朋友更优秀,他们都优秀不过我以阅读结识的朋友。


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想结识比自己更为优秀的人群,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简单之处在于,的确可以人为创造机会
难点在于,如果你自己不够优秀,你依然很难让对方记得你是谁,就更不要提做朋友了

步骤如下:
1.进入对方的活动范围
2.不充分的展示自己,吸引一定的注意
3.观察到哪些是对自己有兴趣,可结交的对象
4.充分展示自己,得到可结交对象的认可
5.与其成为朋友

讲个真实的例子:
某女孩, 90后,因家庭经济原因,初中毕业后不再念书了
第一份工作是做服装销售员,业绩很好,但觉得这样做,没什么用,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多少钱
第二份工作依然还是服装销售员,但这次进入的是高档品牌了,做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不太够,她想的是可以认识到上层次的人,结果认识的多是被包养的小女孩
第三份工作高档汽车品牌销售,初步结识了一些有钱人,了解到了这些人日常活动中的共性点
所以,她豁出了自己的积蓄做了两件事
1.参加企业管理培训
2.办理了高尔夫会员
以她当时的收入而言,维持这两个事情是很捉襟见肘的
但效果最终也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参加企业管理培训,得到了经营企业方面的一些思路和认知
在高尔夫球场的前三个月,她没有去主动结识任何一个人,只是默默的练习,同时侧面观察哪些人是经常来,身份是什么
三个月后,开始有意识的攀交一些人了
切入点是从如何打好球开始
随着聊天深入,对方发现,这女孩知识面很广,对企业经营方面挺有见地
自此,逐渐进入到这些人的圈子里

通过认识某位老板,代为操办煤炭业务,实现第一次财富上的飞跃
积累到一定财富后,选择去到更大的城市,去了北京

目前是影视投资人,已于北京置办不少产业

重点:
想结识优秀的人,前提是,自己具备了优秀的特质,否则即使你挤破脑袋的进入到对方的活动范围,简单接触后也会被PASS
只有交流中,让对方形成你是人才,那么对方也会乐于跟你交流,成为朋友,之后,也有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能不能抓住机会,靠着这点在对方看来微不足道的帮助翻身,就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足够优秀了


聊这个话题就必须要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了。
但是呢,也可以做一个普遍性的结论。
先来谈谈交朋友的动机问题。

将心比心,你喜欢交什么朋友?
答案很简单,你喜欢的。
为什么你会喜欢?
答案也很简单,他对你有利,或者对你是有好处的。
比如,知己可以非常懂你理解你,让你不孤独,提供了一个缓解孤独,增加人生共鸣体验的情绪价值。
异性红颜,这种异性通常来说,在我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我会找她们寻求安慰,她们会开导我,给我鼓励和支持,那么这个也算情绪价值。

还有就是,所谓三观相同,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种朋友,主要是聊得到一块,互相可以产生极大的共鸣感。
这种属于社交领域里面的强关系,他们会在你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拉你一把,或者给你合理的建议,开导你。
他们的价值除了情绪价值,还有社会价值。

还有一类就是,弱联系,弱关联的朋友。
这种朋友五花八门了,只要是相互是有利益的,可以交换东西的那就可以在一起。
比如,交换信息,资源,商业机会,见识,知识,审美,人脉等等。
可能就是完全以社会价值为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生存。

但是有一个小分支这里,就是以兴趣为主导的交际。
比如阅读、心理、塔罗牌、国学、浇花、骑马、跑步、篮球、手工、绘画、音乐、游戏等等。
各种兴趣驱动下的交友,他会显得不那么社会,而是比较倾向于情绪供给,但是不一定三观相同。

说了这么多,就要开始说重点了。
怎么才能交到比你优秀的朋友呢?

1.你在某一个特定领域是不错。
比如,我这人特别喜欢交各行各业的朋友,医生,老师,官员,金融,教授,警察,艺术家,律师,商人等等。
一方面是这些人,对我来说是有实际价值的,另一方面,你可以更透过他们的行业了解这个社会。
很多大学生说,想了解社会。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交到这些朋友。
但是为什么他们要和你交朋友呢?
答案很简单,还是换位思考。
你为什么想交他们,他们就为什么想交你。

比如你如果是医生,你出来交朋友其实很容易。
因为大家都想了解点医院的黑幕,潜规则,以及请你帮忙。
说白了,他们对你有需求。

你成为一个对大家有需求的人,那么别人就愿意来交你。
也就是说,你在特定的领域上,是有价值的。
拿我自己做这个小小的自媒体,号称知乎一个V。
我就拿这个身份出去社交,各行各业的人都可能会愿意交你。
因为,他们对这个新媒体行业感兴趣,而且,如果你人本身就很有趣那更容易交。
这个有趣,其实就是我刚刚划分的,三观相同。

比如,你很帅也算是一种价值,或者你很有钱更算一种价值。
因为很多人对颜值,对资本是有需求的,自然会找到你。
你就可以靠着颜值,金钱去交朋友。

当然价值有很多,你社交能力强,特别会组织,一样可以交到很多优秀的人。
比如你就专门去搞这种高端聚会当组织者,不就可以么。

看看你提供的价值有多少人需要,什么层次的人需要,而不仅仅是屌丝需要。
你就能交到多高层次的朋友。

例如,我玩佛学。
佛学这个事情呢,上到富豪,下到屌丝。
他们都可能是对这个感兴趣的,所以,我懂这个,我能够提供这个价值,那么我是不是就可以交到这样的朋友呢。

对,所以你想和比你优秀的人交朋友,你就要了解他们要什么,看看你能提供什么价值。

2.基于兴趣。
基于兴趣我刚刚列了一个小分支。
我认为业余去参加很多兴趣活动也是个很好的补充。

比如,我之前参加过很多心理,写作,音乐沙龙,动漫的活动。
就认识了一些高管,创业者,音乐人,导演也是各式各样的人等。

越是参加一些小众活动,然后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上面的第一点,展示出你的价值,需求你的自然会和你交流。
比如我展示出我自己是一个过去有心理问题然后久病成医的人,比如抑郁症,社交恐惧,自卑等。
那么同样有这样需求的人,他就会找到我。

但有这样需求的人不一定就是屌丝,她也可能是个白富美,心理问题不分阶层嘛。
当然,你颜值高也很吃香,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人,都喜欢颜值高的,这个是刚需。
就像你有钱一样。

但,我们可以做小众的需求嘛,也是可以的。
不过,有时候就算你看起来没有什么太大价值,你只是聊天,展示你的三观,自己的个性。
和你三观相同的人自然也会找到你。

兴趣已经帮你们筛选了一次朋友了,所以三观会帮你们再筛选一次。
那就可能会是,三观相同,同时还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
他当然可能层次比你高咯?

不过这样的朋友很少,人家不会介意你比他低的,因为他对你有需求,这样的朋友本来就不多,他也会珍惜。,

3.随缘。
最后说一句悲观的话。
人之交往,全靠缘分。
你机关算尽,谋略用光,都是没有意义的。
长远来看,你是谁,你是什么层次,自然会遇见谁。

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社会价值这个才是最实在的。
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当然,我认为很多人的问题,在于社交恐惧,根本不愿意去外面社交。

让自己变的更加完整就要学会克服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有这个毛病,但也克服了。
具体怎么克服,可以去文章精选看看我过去的文章。

如果你本身人不是特别差,爱社交的话,你就可以通过社交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
不断做人能力提升了,你就可以交往很多人,打交道也越自然。
但这是补充,关键还是在于,你要有自己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都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提升。

加上自己的社交能力的磨练。
你就会慢慢地,遇到很多有趣的人,也会遇到很多喜欢你比你优秀的人,甚至是爱情。
做最好的自己,让友情被你吸引而来。


早餐时间,说说自己的思考吧。

首先,一个人与别人交往,能够拥有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呢?有人说“钱”,有人说“颜”,有人说“资本”,我告诉你,都不是,或者让我学学叔本华说话——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和她们,并让对方清楚这一点”。身上带着“欲望”与别人交往的人,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已经输一半了。比起这个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成长的人,真的不是优秀的人。而是“一起走”的人。

其次,优秀是没有定义的,千万不要很功利的给“优秀”下一个定义。别忘记爱默生所说的:“凡我所碰到的人,都有比我优越的地方,而在那些方面,我能向他学习。”
如果你身边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某方面比你优秀——这是你的低调在为你积攒人品。请坚持。
如果你觉得,你身边的每个人某方面都比自己优秀——这是你的福气,你应该偷笑。

更重要的,我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不是每个优秀的人都乐意把“优秀”两个字写在脸上挂在嘴上。看到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就想吊打人家,看到“谦卑”的人,就不尊重人家,看到一个装逼货就爬过去“跪舔”,这是势利眼,聪明的人,没有人喜欢势利眼。
看不清楚别人的道行,看不懂自己的处境,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杯具。
所以,对你身边的人,任何一个人,都好一点。对这个世界温柔一点。表达“爱和善意”要及时,表达“妒嫉和恨”永远慢一点。

再次,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害怕“被利用”,要在对方面前很真诚地表现出“你对我真的很重要”的姿态——我是说,要给别人利用自己的机会。 这是培养信任的前提。那些获得了人心的小伙伴, 你去观察一下,他们都懂得“欲取之,先予之”。

最后是一些具体注意事项:

1“有效的学习”离不开“社会网络”。通过阅读方式认识的“朋友”,只能带来一些思考的乐趣。要想认识优秀的人,就不能妖魔化了“人际关系”。

2“自卑”不是什么缺点,“自信”也没有那么大的魔力,不要玻璃心。不要把“心高气傲”当什么特殊气质。能让你抬头挺胸的,只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而坐在那里在电脑上敲下“我在”,那是键盘侠。

3说到“别人为什么要和你做朋友啊”,我们要清楚的是——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4主动展现出你的真诚,主动展现出你的真诚,主动展现出你的真诚。让自己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主动,不合作,不承认(别人的好)、不妥协(现实)、不守信,不守时、不守规矩。都是人际交往的大忌。
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际交往,都不是战争,不必势均力敌。自己弱,就大大方方承认,并很诚恳地请求帮助,真实的人真诚的人,谁都喜欢,夸夸其谈,强行装逼,走到最后,都是笑话。
当然了,人不可能完完全全真实,真实中带一点虚,都是正常的。最令人失望的是:在A面前一个模样,在B面前另外一个模样,早晚窜帮。

5好好说话,说人话,少说直话,少说胡话,少说闲话,少说狂话,少说恶语。这是基本原则。
别让自己活成了一个标签,也不要给别人贴标签。这是为人处事最起码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说话要有重点,言之有物,不要卖萌,不要耍宝。看不懂别人的段位,就不要乱夸别人。
(比如,我们看到一幅好字,如果你只会说“这字真好看啊!”你就不要说了,写的字是否“好看”不是评价艺术品的核心标准,对于挑剔的、资深的、专业的书法家而言,“好看”甚至不是褒义词。)

6我不认为社交就是资源交换。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受过很多贵人无私的帮助——因为他们看我靠谱。更重要的是,我“知趣”,不会受到一点恩惠就到处乱晒——哎呀,今天XXX请我吃饭啦。

7为什么优秀的人喜欢优秀的人,不是因为功利,而是因为“省力气”,但不在一个频道的两个优秀的人,也不会有交际。想要认识优秀的人,就要找到那个“频道”。花点心思找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爱好。

8不管你想呈现的是什么,都不要说太多的废话,学会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全部的中心思想。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表达,可以微笑,甚至于傻笑,或者,鞠躬。

9不要猜疑别人。我们常常说猜疑心猜疑心,但猜疑不是一种心病,而是一种脑疾, 蒙田说:“对别人的善良的信任,足以证明自己的善良”。如果自己被猜疑,最好的清道方法就是开诚布公地说清楚。别拖着。

10让一切顺其自然。


我没办法从“比你优秀”“志同道合”“能给你帮助”“深入交流”“成为朋友”这些角度去回答,所以可能并不够切题。就单纯的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小癖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看一段文字,一幅画,或者一个视频,有突然被击中的感觉。

而人也一样,有的时候,在网上、电视上、大街上碰到他们,或者是从别人的口中听过他们,一时间风光霁月,两个字,惊艳。

一下子甚至冒出了这样的想法,觉得人类真美,而身为人类的一员竟与有荣焉。

觉得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方大地上的感觉真好。

这些奇怪的念头过去之后,就想要能一直“看见”他们,想和他们交流,想靠近他们。

还想大声的告诉他们,你这个人真的好棒啊!我好喜欢你!


事实上我经常干这种事。

有一次在某电视求职节目上看见一个男生,觉得天呐真的好有趣好棒啊!于是找到了他的微博,然后又加到了微信,不好意思絮絮叨叨去打扰,但是翻翻朋友圈,在评论里聊几句也很有意思。有一天心血来潮又去看了他的视频,截了张图画了张他的肖像发给了他,他居然给我写了一小段曲子做回谢!敢相信吗?!我有了一段专门写给我的曲子诶!还是我这么喜欢的大神写给我的。

知乎上有个特别喜欢的大v有天突然匿名了所有的答案,一副“要不玩儿啦”的架势,吓得我文章都没敢看完赶快滚去私信了他,差点写了一篇八百字的作文,还好顺利加到微信,心里一颗大石头落了地。那时候的惶恐在于,好怕这么有趣的人从此消失人海,我再也没办法看他写的文字,也没办法遥远的瞥一眼他的生活。昨天找个借口厚脸皮的去跟他扯皮几句,他说我回答的一个题目他也答了,我去翻到了他那个匿名回答,于是收获了一个小礼物,当时开心的简直想原地爆炸!

之前做猎头的时候接触过一个特别厉害的候选人,offer虽然没戏还是忍不住主动找他聊过那么一两次,听他说纳博科夫是他最爱的人了,找到一个跟自己灵魂契合的作者是多么重要,他大段大段的默背纳博科夫的英文长诗,感觉可以想象他眼睛里跳动着的不一样的光亮。


我总是会去靠近那些让我“惊艳”的人,这是一种根本无法抑制的冲动。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能跟他们的成为朋友,也没想过他们能在什么方面帮助我,我就是好想告诉他们,你好棒好有趣我好喜欢你。

对我来说,那短暂的交流和偶尔的看见,都能感受到这广袤世界带给我灵感的光啊!


引用中岛美嘉的两句歌词——

因为像你这样的人生于这世上

我开始稍稍喜欢这个世界了


--------------

我不玩豆瓣和微博,在网络上认识的人主要来源于知乎,真的碰见了几个很惊艳很惊艳的人,如果我跟你说过我好喜欢你,我说的是真的,你们在闪闪发光啦!

这个回答是写给你们的情书。


两句话:


1 要么你为他创造价值;


2 要么让他为你创造价值,你给他相应的回报。


我会分四个部分进行讲解:


1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2 先成为熟人,后请客送礼。


3 创造契机的三种方式。


4 一个桌上吃饭的不叫人脉,只有能够为你创造价值的人,才叫人脉。


接下来我们逐条来分析。(想跳过论证过程,直接看具体操作模版的朋友可向下拉到第3部分——【创造契机的三种方式】进行阅读)

1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老子说: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些东西,那么必定要付出另外一些东西。


我们想结识一个牛人,本质上,是想从牛人手里获取资源。


那么,我们手中有什么资源可以同他交换呢?


多年前,有位编曲师朋友对我说:“巴赫,听说你的作曲老师是某某,他可是业内非常有资历的作曲家啊,我一直都非常仰慕他,我是听着他的配乐长大的。巴赫,下次你和老师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叫上我?让我也跟老师认识认识?”


我反问他:“那你得先告诉我,你能够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或者,你能够为老师带来什么样的资源和机会呢?”


我问完之后,他沉默了。


是啊,我们常常想着,要和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做朋友,让优秀的人影响自己,熏陶自己,带动自己。


我们想的,都是如何从牛人那里索取,索取,再索取。我们可曾想过:我能够为牛人付出些什么?我能给他带来些什么?


越是优秀的人,他的时间就越值钱,因为他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非常大。


那么,他凭什么要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成本花在相对平庸的人身上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例子,作曲家老师一小时写出来的旋律,可以创造几千几万,乃至几十万的价值,人家凭什么要把这一小时拿来跟你吃饭呢?


更何况,有那么多人想跟作曲家老师吃饭,老师凭什么不选择他们,而单单选择你呢?


所以,当我们想要和优秀的人结交的时候,首先要具备一个意识:我知道人家的时间很宝贵,所以我愿意为人家的时间成本提供回报。


遇到优秀的人,别总想着“我要从你身上索取什么”,而要经常想着——“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2 先创造契机,后请客送礼。


接着上面的例子。我的编曲师朋友沉默了一会儿,想了想,对我说:“是啊,人家是作曲家,我只是个小透明,要想结识老师,我是应该付出一些诚意。那要不,改天我请老师吃顿饭,然后再送给他两瓶好洋酒加购物卡,你看怎么样?”


我觉得,这个方法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因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无缘无故接受你一个年轻后生的重礼,这件事对他而言,不够体面。


从老师的视角来看,就好像突然跑出来一个陌生人,塞给他一堆钱,硬要收买他一样。


如果他吃了你的饭,收了你的礼,他会良心不安,他会觉得自己很粗陋,觉得自己吃相很难看。


而且,收了你的礼,就要欠你的情,为你负责,听命于你,这会让他有一种压迫感,一种受制于人的感觉。


很多年轻人会有一个误区,觉得所谓情商高,就是要学会请客送礼这一套。其实,请客送礼是有限定条件的:


请客送礼,只对熟人有效;


请客送礼,只对熟人有效。


请客送礼,是熟人之间加深感情的一种方式。请客送礼的前提是:我们不是陌生人,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已经建立联系了。


隔三差五地一起吃个饭,互相赠送个礼物,可以让我们的联系得到深化,得到固化而已。


我们作为一个小透明,想要结识一个大牛人,现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和牛人建立联系啊!


那么,陌生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呢?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创造契机。

3 创造契机的三种方式。


创造契机,从本质上来说,有两条思路:


要么,你为他创造价值;

要么,让他为你创造价值,你提供相应的回报。


具体如何操作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3种常见的方式,供参考:


(1)创造一个合作机会,邀请他为你创造价值


比如,你想结交一位作曲家,正好你的公司正在投资拍摄一部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邀请这位作曲家来为你的电影写配乐,这,就是一个合作契机。


作曲家通过给你的电影写歌,能够收获名声,收获金钱,收获人脉。他当然会非常乐意接受这个邀约,达成这个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你们就会建立联系。


等这个联系建立起来了,你们就成为了熟人。到了这个阶段,再时不时地约他吃个饭,喝个酒,打个球,你们自然会成为非常好的朋友。(还记得吗,请客送礼只对熟人有效!)


这,才是和牛人结交的正确顺序啊。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创造机会,让牛人为我们创造价值,随后我们给予相应的回报。


这种方法是成功率取决于我们自身实力,比如,我们的公司实力强,投拍的电影质量好,邀请到牛人的概率就高;我们的公司实力弱,投拍的电影质量差,邀请到牛人的概率就低。

(2)展示自身实力,在他需要的地方为他创造价值


那么有的读者可能会问,如果我没钱没资源,那么我怎么才能和牛人结交呢?


比如上面的例子里,如果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编曲师,我没有公司,也没有投拍电影,那么我怎么才能结交到牛人作曲家老师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反过来看看自己:


我身上有什么样的实力?

我可以为对方提供什么?

我身上的哪些资源是对方所需要的?


比如,前面那个结交作曲家的例子里,我们就可以观察作曲家老师的创作风格,来推测他需要什么。比如,他经常给古装片做配乐,那么就说明他会很需要古风编曲师。


而我们则可以把自己编的古风的曲子汇集起来,找时机展示给他听,让他知道我们能够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当他需要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来找我们。


这种方法,是后辈结交前辈的常用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平常要注意积累自己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观察前辈的事业发展需要。


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前辈最需要的那个痛点上,刚好提供出那个他最稀缺的东西,从而精准地把握机会,促成结交。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我们给牛人提供价值。


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实力,我们能力强,技术好,结交牛人的概率就高;我们能力弱,技术差,结交牛人的概率就低。

(3)购买他的产品,成为他的重要用户


那么有的读者可能又会问了,我既没有公司,不投拍电影,我既没有技术,也不会编曲,那么我怎么样可以结识到这位作曲家老师呢?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第三条路走,就是购买他的产品,成为他的重要客户。


比如,作曲家老师正好开设了作曲培训班,那么我们就可以报名参加这个培训班,首先以学员的身份跟老师建立初步关系。


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继续思考那个问题:“我可以为老师做些什么?” 比如,帮老师收发作业,开关教室门,建立和管理班级微信群等等。


我们为老师付出的越多,老师对我们的需求就越大,我们和老师的关系越紧密。


这种方法,本质上还是我们为牛人提供价值。

我们能够给牛人提供的价值越稀缺,牛人对我们的需求就越大,我们能够和牛人建交的概率就越大。

4 一个桌上吃饭的不叫人脉,只有能够为你创造价值的人,才叫人脉。


最后,还是要提一个我之前常说的观点:


不要去攀附层级远高于自己的人,而要把力量放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的实力。


当我们实力远远弱于对方的时候,靠攀附,靠巴结,靠关系,都是没有办法真正地和牛人建立深刻的联结的。


为什么呢?


因为,交情的真相,是资源与资源的交换。只有同能量级之间的交换,才能够达到平衡,形成交情。


如果我们自身实力太弱,那么我们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资源去和牛人交换。交情,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对方修养好,对方可能会跟我们礼貌性地握手,点头,互换名片。可是,等到我们需要对方帮助地时候,他还是会有1000个理由优雅地拒绝我们。


在一张桌上吃饭的,不叫人脉。只有能够为我们创造价值的人,才叫人脉。


所以,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回到那句话:把力量放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要想和牛人结交,我们自己首先要变成一个牛人。


要想跃升层级,没有捷径。只有靠知识,靠技能,靠一代代踏踏实实的努力。


当我们的实力达到那个层级之后,我们自然会吸引各种各样的牛人,来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的朋友。


这就叫做:德不孤,必有邻。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重点:


和高能量的人结交的方法:


1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2 先成为熟人,后请客送礼。


3 要么你为他创造价值,要么让他为你创造价值,你给他相应回报。


4一个桌上吃饭的不叫人脉,只有能够为你创造价值的人,才叫人脉。


【end】 (注:微信公众号【巴赫爱喝胡辣汤】,收藏我的全部情绪管理文章。为避免版权问题,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发和转载,望见谅,谢谢。)


记住,你有你自己的特色和优点!

你可能觉得自己的缺点在别人眼中却是优点!

要有自信!

高中时,同桌是理化奇才,他现在在美国某大学任教。我是学渣,但是他跟我玩的很好,因为……我带他玩街机,什么街霸三国志之类,在他看来,这方面我比他优秀。

同时,班里第一名是个女孩,学霸兼班长,我跟她也是很好的朋友,特别是我们排座位是按名次来的,她毅然决然的主动坐到最后一排陪我,嘴里说着"一帮一,一对红",其实她经常跟我探讨如何追上班里的一个小帅哥罢了。

这样例子有很多,我想说千万不要自己以为某一方面牛逼了,就能跟优秀的人当朋友。而是要保证这一方面是你的朋友所在乎和重视的。

就像很多男生总在分手时哭泣怒吼"难道我不爱你吗?难道我对你不好吗?"

额,说不定是因为你床上能力不好呢……

这个世界,谁说的准


我在新书《朋友圈的尖子》里,写过跟罗辑思维罗振宇和脱不花认识并逐渐交往的过程,这里摘录出来供参考。

----------------------------------

我第一次听说罗辑思维是在2013年8月份他们第一次招募会员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看过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只知道他们6小时收了160万会员费,而且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的供养”,一时间,这件事在坊间成为最热话题。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个会员费后面的新型商业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我感兴趣的是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和背后的操刀人,而不是关心罗辑思维具体的节目内容。所幸后来罗辑思维的主要发起人申音、罗振宇,我们都成了朋友。

按照我的性格,关注罗辑思维这件事后,就一直想跟罗辑思维发生点关系,因为这个神秘组织让人有很多想象。但是,我又不想通过购买会员这种方式,毕竟我对其公号和节目内容并不是那么感兴趣,而且罗辑思维有几万会员,即使成为会员,也还轮不到我去接近罗辑思维核心管理层面的份儿。

后来确实出现了几次能跟罗辑思维建立联系的机会,也许真的是好事多磨,却迟迟没能搭上关系。

第一次机会,因为我们负责的北京听道讲坛办得还不错,在北京也算有了一点名气,所以罗辑思维的一个编辑通过微信约我,想看看跟听道能有什么合作。我很兴奋地去了他们当时在建外soho的办公室(当时还是申音和罗振宇在一起),但因为时机不成熟,并没有机会直接和罗振宇合作,有意向的合作也没有谈成。

第二次机会是2014年8月份,我还在暴风影音做高级市场总监,那时候要做一场客户答谢会,于是我想借机请罗振宇来给暴风影音的客户们做一次演讲,那么我就有机会跟他接触,毕竟公司花钱嘛,我借机认识罗振宇也是顺理成章,但那时他恰好在美国,最后也未能成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从结果到方法》,说的是我们常常被既有的方法限制,导致目标无法完成。而另一种有效的做事和思考的方式是先确定目标,再寻找任何可行的方法。在见罗振宇这件事上,我算是履行了这个理念。为了能见一面罗振宇,我又找了很多方法。

2014年中秋,当罗辑思维推出月饼的时候,我觉得机会来了。因为罗辑思维的月饼每盒都有一张节操券,根据官方的说法,集齐十张节操全就可以召唤罗振宇。我终于又找到了一次“假公济私”的机会,暴风影音市场部定制了200盒罗辑思维的月饼用来答谢暴风影音的客户,于是我就有了200张节操券。

国庆节前几天,期待已久的召唤罗振宇活动终于在罗辑思维微信账号上发出了通知,我手持大把节操券,拍了照片,去申请面见罗振宇。罗辑思维的客服电话打过来,问我有多少张节操券,我说我有200张,电话那头儿的小姑娘显然陷入了短短几秒的思考,然后说好吧,并问我国庆后的某个日子(具体时间已经忘了,大概是10月5号)是否有时间。

我当然有时间,我等这一天好久了。

见面地点在国贸往东大概500米,北京电视台东侧的郎园,罗辑思维占了郎园南门一栋楼的整个一层,但这层办公室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是办公区。在我写完这篇文章时候,罗辑思维已经在朗园同一栋楼占据了整整四层。

出于对这个神秘组织长期以来培养起的好奇,我仔细地打量了整个一层办公空间。这栋楼南边毫无阻挡,通惠河北路以及通惠河为这栋办公楼留出了足够的视野,往南大概要一公里才能看到一栋像样的高楼,国庆期间的阳光充沛而温暖,让整个办公室显得异常得明亮,开着的一盏盏白炽灯显得有点多余。办公室里有着名目繁多的绿植,整个办公室南侧是餐饮、咖啡区,你要说我进了家咖啡馆倒也让人相信。前台对面的公司文化墙上,写满了罗辑思维倡导的观点:U盘化生存、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劫就劫皇纲,嫖就嫖娘娘”等等标语。

为方便见面,办公室被小小地改造了一番,中心区域用几张桌子围城一个方的区域,我们有幸获得见面机会的20个人围坐起来。我可能是最晚来到的一个,进来后迅速找了个位置坐下。罗振宇本人看着很朴素,跟网上流传的照片没有太大出入,由于胖,就显得比较和蔼随和。他说要不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吧,于是自我介绍就在这个圈子以逆时针方向开始了。

根据我的观察,来的20个人大概分了两类,一类是纯粹的粉丝,纯粹是为了见见罗振宇,对此已经很满足了;另一类是创业者,带有比较功利的心态来的,但不管怎么说,现场的气氛很愉快。

粉丝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无非是表达自己见到罗老师的喜悦,创业者们则各怀心思,在介绍时就极力推介自己的产品,在那种场景下,我能从其中读出来的意思就是:罗老师,您看能不能给我们出出主意?您能不能在公号推荐一下我们的产品?

但我觉得这样的交谈其实很没有效果,社交的本质其实是资源和价值的交换,你不能帮别人,别人也就没法帮你,陌生模式下的社交就是这么纯粹。我的目标是引起罗振宇的注意,让别人觉得你有价值,这是未来所有发生连接的关键。轮到我发言时,怎么才能引起罗振宇的注意呢?其实我没有把握,所以我在介绍的时候把个人经历中最硬的内容拿出来了,大概是这么几部分:经历(奥美副创意总监,蓝标策划总监),荣誉(戛纳广告节获奖),做过的事(一个3万订阅的公号,卖了1万本书)。

而我又重点介绍了我卖书的事情。

我说罗老师,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公号,当时只有2万粉丝,我自己也出了一本书,叫《一本全是广告的书》,在我的公号卖了1万本。因为罗辑思维也卖书,我知道那时他们卖得最好的《战天京》也不过卖了5万本吧。(后来凯文凯利的新书《失控》和2017年的《未来简史》连续打破了这个纪录)所以两万粉丝卖一万本应该是个很惊人的成绩,罗振宇当时就说你这个很厉害,我们可以聊聊,能不能一起出本书。

而且,他也知道奥美,他说奥美的创意总监好值钱的,当时我倒是没有特别在意这个事。但后来跟申音聊天才知道,罗振宇之前有段时间做公关培训,腾讯和奇虎的事件发生之后,还成了腾讯的公关顾问,他知道奥美这件事,也就不奇怪了。

而聊天过程中,要抓住机会跟罗振宇发生关系。比如说起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策划,我说可以帮他策划一期广告专辑,并大概说了自己的计划,这让我拿到了罗振宇的手机号和微信号(我也是全场唯一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且约定说日后有机会聊一聊节目策划和合作出书的事。

后来跟罗振宇的见面,促成了一次当时还算很火的事件:甲方闭嘴,同时也第一次认识了脱不花。

本来,我们预计甲方闭嘴这个活动要在14年底前完成,因为罗辑思维公司当时有很多别的事,就没有推进下去。这事儿最后还是启动了,尽管中间人换了一拨又一拨。最后结果是1500家企业报名参加这个活动,也成为当年罗辑思维最火爆的一次事件。

就这样,以罗胖见面会为契机,以甲方闭嘴这个事情为作为持续联系和展示我个人价值的方式,我与罗辑思维建立了初步联系。后来我在一本书《像间谍一样思考》中读到,在认识一个人并建立进一步的联系这件事情上,我有意无意地遵循了美国中情局官员“联系”目标对象的方法,虽然这么说有点过于功利,但却是一个有用的方法,在这里索性分享一下:

中情局官员会花费大量时间针对目标对象制作个性化的“钩子”,一个合适的“钩子”通常包括下面3个要素:初次见面的理由(如罗胖见面会),建立联系的理由(如合作出书和节目策划),持续见面的理由(甲方闭嘴这个活动持续了大概5个月)。

书中也强调了建立信任和能够密切往来的基础:

总之,建立信任、密切往来需要通过自然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接触,靠自身的专业能力证明自己值得信赖。“若每次会谈时你都为客户端上一杯拿铁咖啡,你或许会得到对方的喜欢,但是这种喜欢其实仅仅停留在咖啡因层面上——你的殷勤不是续约的保证。”

这就是我认识罗辑思维两位当家人的过程,当然我也知道,我仅仅列入了罗振宇和脱不花“认识的人”这个名单。

2015年10月中旬,我自己设计了一个项目,想跟罗辑思维合作,跟罗振宇简单说了之后,他把我丢给了负责图书的李倩(也就是甲方闭嘴的负责人)。我去罗辑思维的当天,李倩说脱不花还想跟你聊点别的事。

那天罗振宇恰好也在,于是又变成了一次三人会谈。主要的事情是,2015年底罗振宇要办一个跨年演讲,希望我在这个跨年演讲的传播方面帮一些忙。后来我提出了一个宣传片的拍摄思路,并答应帮这个跨年演讲做一组宣传海报。

这就是后来大火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罗振宇发下大愿要至少做20年,如果海报做得不好真的对不起这个演讲。后来我想到以MR.Time“时间”本人的角度,去解读一些历史现象和人物,就在微信上跟脱不花聊了起来。当她看到我给梵高写的那句“他一生潦倒落魄,死后富可敌国”时,回了一句“卧槽,太牛逼了,忍不住想出去吹牛了。”

最后,我帮罗胖的跨年演讲免费做了一组宣传海报。

2016年我辞职做了一个小公司,告诉了脱不花,然后她说,要不罗辑思维就做你公司的第一个客户吧,我成为罗辑思维的创意顾问。

现在,我每周在罗辑思维坐班一天,跟脱不花是同桌。

以上摘自《朋友圈的尖子生》(还未出版),有删减。

希望有帮助。


认真的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点:

1. 链接

人类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看不见的网所构成的,学校、网络社区、聚会... 抽象出来,我们都在无数个交叉联系的网络里。《链接》这本书对此有很多讨论。人们早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起来之前,就发现了六度分隔理论,任意两个人之间,只需要六个人就可以连接起来。

这意味着,如果想要认识人(优秀的人是其中的子集),就要将自己接入各种网络当中,找到各种节点(共同认识的朋友、喜欢社交的朋友等等),这样才能增大自己的接触面。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认识非常多的人,不意味着自己一定要特别擅长社交,而是进入到一些适合自己、或者自己目标的网络里。自己的学校、公司、会议、各种各样的兴趣团队,都会是好的选择。而计算机时代的社交网络,更为每个人拓展了可以触及到的空间。

参加各种团队活动、行业会议/聚会时,都为创建链接制造了机会。而社交网络,以知乎为例,各个领域的人都有机会分享知识和经验,这里的实质,是每个人都有空间以一种严肃的方式展现自己。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了解他人,并和他人建立链接。

2. 背书

仅仅是认识很多人,这足够么?生活中有一些人,看起来谁都认识,都能打声招呼,但是,大家真的是朋友么?有部电影《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里面的主角戈登·盖柯从监狱里出来后,尽管曾经是金融界大佬,在这样落魄的时候,在餐厅里和很多人打招呼,没有人会认真理他。

每个人都需要背书,这样的背书,可能是你自己的能力、资历、影响力,是你在某一个更有势能的网络里(各种各样的组织,当然也包括家族等等)。为什么人家要和你交往,要和你成为朋友?每个人都在观察、猜测、评估、判断,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是人类,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如果你自己有了很好的积累,让人感觉到你的能量,或者说有能量的组织和个人能够为你背书,你就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和人链接起来。和优秀的人链接,这种背书必须是对等或者接近的。

另外,你并不一定需要已经具备了财富或者别的物质资源,有时候,一个朝气蓬勃、有进取心、愿意思考的人,同样能够获得很高级别的人的注意,建立链接。因为这样的气质,本身就是一种背书,优秀的人会认同一个能到找到自己当年影子的年轻人。

同样举知乎的例子,如果你通过文字(或者未来别的形式)展现了自己,这同样是一种背书。现实生活中,你可能没有这样充足的时机来将自己专业的、有趣的一面展现出来,而类似的网络空间提供了机会。

3. 信用

有了接触人的机会,有了背书,能够让你认识一个人,甚至能够成为熟人,但是要想真正成为相互支持的朋友,这些还不够。每个人都在持续判断他人,为什么人家能够真正认可你,将你作为朋友,会请求你的帮助、并且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

有一个好朋友,周围很多人都对他评价很好。有一次另外一个朋友和我聊天时告诉我,说这段时间遇到了困难,找了一圈,发现有些人平时看起来很熟,一起吃饭一起玩,但是在困难时并没有伸出援手,甚至都挺冷漠,人情冷暖,而只有这位好朋友,特别上心的在帮助他。这样的评价,不仅仅是让这两位朋友之间产生更多的信任,而我作为第三方,从此也会对这位好朋友的好感度增加。这就是信用。

别人认为你是个靠谱的人,一个高信用值的人,在链接、背书之后,你就能够和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毕竟我们对于人的判断,都是要基于既往的认知和经验。一个人是孤单的,和高信用值的人在一起,会更有力量,这就需要日积月累的提升自己的信用值。

----

在知乎里认真回答的问题索引(设计、职业):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3627

并欢迎大家加入UI、UX交流QQ群:633293003,会定时举行公开课和答疑。


鹿鼎公韦小宝韦爵爷都有哪些比他优秀的朋友?

  • 小玄子。千古一帝,鸟生鱼汤,比小桂子优秀。

    能做朋友是因为大家年轻时一起打架,一起斗鳌拜,小桂子更是救过小玄子。玩伴+战友+救命之恩

  • 陈近南。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为人不识陈近南,便是英雄也枉然。

    小宝与陈近南相识之初,两个人身份地位能力天差地别,直到历经风波之后,小宝因为自身权力地位的上升,慢慢有了跟陈近南平起平坐的资本。

  • 风际中。风际中不论武功、情商、名声,称得上样样出色,不论地位,还是比韦爵爷优秀的。

    风际中又是怎么奉承韦爵爷的呢?徐天川一口浓痰吐到郑克塽身上,风际中一巴掌打在郑克塽的脸上,然后又把郑克塽的衣服给撕了;等到跟与韦小宝交手时,风际中落败时“脸上神色又是沮丧,又是感激,还带着几分衷心钦佩之意。”这明明是风际中在巴结奉承韦爵爷好不好

  • 茅十八。茅十八初识韦小宝的时候,武功、经验、阅历样样都比小宝优秀。

    那时未来的韦爵爷打架帮茅十八撒石灰,插科打诨,一路陪着小心小宝还要靠茅十八把他从扬州带到北京。等到两人身份今非昔比的时候,韦爵爷可以费尽心思救他,却已经不再是平起平坐的朋友了。

  • 多隆。多隆当年是御前侍卫,前途无量;小宝当时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两人都是曲意结交,维持良好关系。

    等到韦爵爷大难临头时,为了自保也毫不犹豫的捅了多隆一刀;只是多隆侥幸未死,后来还间接帮小宝弄死冯锡范,放走茅十八。他们算是一起酒色分赃的朋友,但成为朋友的原因是彼此都有利用价值。

朋友都有哪几种?

那么,鹿鼎公韦爵爷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韦爵爷的朋友有五种,曰患难之交、曰志同道合、曰各取所需、曰臭味相投、曰曲意奉承;每个人并不是简单的一种,而是综合了两到三种朋友关系。

  • 患难之交。就不用详述了,这是讲机缘而不是讲手段的。谁不想跟皇上有个患难之交?但没这机会啊!


    嘉靖一朝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母亲是嘉靖皇帝的乳母,这是总角之交,又有从龙之功;二十九岁时皇帝的行宫起火,陆炳独自撞开房门把皇帝从火海里背了出来,这又有救命之恩,患难之交;这情分当然无人能及,最后权倾天下,病死任上,封忠诚伯,谥武惠,极尽哀荣。

  • 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朋友也是看机缘的。最后黄宗羲、顾炎武不也与韦爵爷对坐而谈了?


    如果你网球打得好,跟某个总经理成为球友,大家以球相交,也是美事。熟悉了之后自然有机会展示自己其他的能力。「敲黑板」这就是第一个要点,你只要有某个方面得到他的认可,就有做朋友的空间

  • 互利互惠,各取所需。这个见得最多的就是互相陪伴、权钱交易和男财女貌,彼此都有利用价值,大家各取所需,彼此曲意结交,自然会成为朋友;相对弱势的一方还要再多点奉承。等到朋友基础消失的时候,大家也不会停留,而是分头前行,他日道左相逢,相对一笑,共谋一醉。


    陈近南和韦小宝亦师亦友一场,更多的也就是这种关系。起初陈近南对韦小宝就是利用关系,后来韦小宝权势日隆,价值更高,自然得到了陈近南更多的温情和诚意;在互利互惠的关系中,又共同经历了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朋友关系也自然升华了。

  • 脾性相投


    其实志同道合跟脾性相投也很难说出太大区别,唯一一点小小的区别就是:脾性相投的小伙伴一起花钱,互利互惠的朋友一起挣钱,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谈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只有这么一点点小区别了。比如茅十八跟小宝的关系,既有互利互惠,又有脾性相投。

  • 曲意奉承。很多销售说的把客户处成朋友,其实都是曲意奉承来的;等你不做销售了,还跟你联系的客户才叫朋友。


    就像风际中,对韦爵爷又是何等的处处陪着小心?韦爵爷为了泡阿珂,风际中就帮韦爵爷削郑克塽的脸面,再满脸佩服的给韦爵爷长脸。又如多隆,一方面跟韦爵爷互利互惠,一方面还是面对皇上面前的红人陪着小心。

怎么跟比你优秀的人做朋友

这件事总的来说分四个难度,取决于你的性别颜值,以及对方想不想跟你做朋友。

朋友关系是双向的,更多取决于是否彼此认同,彼此需要,脾性相投,抑或是单方曲意奉承。比你优秀的人感觉到你的诚意以后,也会在潜意识里判断你的价值,然后向你反馈他是否想跟你做朋友。

  • 如果你在微博上有20万粉,一个10W粉丝的大号关注你,你会不会回关?他给你发个私信,你会不会回复?大概率会。
  • 如果你在微博上有10万粉,一个100粉丝的小号关注你,你会不会回关?他给你发个私信,你会不会回复?大概率不会。

  • 如果你是个帅哥/美女,你在会场上跟演讲嘉宾套近乎,嘉宾会不会回复你?

  • 如果你是演讲嘉宾,讲完以后来了一个土里土气结结巴巴的人跟你说话,你有耐心应付他几句?

所以,想跟比你优秀的人做朋友,最好还是先让自己在某一方面优秀起来,不管是舞蹈、书法、唱歌、音乐、颜值、运动、专业、知名度,还是权钱地位,有一样就好,越多越容易,这是辛苦但稳定的王道

而执行最难而又回报最大的霸道,就是先曲意奉承,后借势壮大,进而互利互惠,各取所需。可就像我这种清高的货,明知道怎么做有用,但就是抹不开做不出来:),所以估计我这辈子也就成就平平了吧……

假设我在2014年初,辗转跟知乎粉丝数第一的张公子拉上关系开始沟通:

  1. 跟张公子约稿,约稿过程中多点聊天多点奉承,哄一哄他;
  2. 在愉快的时候请张公子帮我点几个赞,让我能蹭一波热点,涨一波关注;
  3. 我再跟其他渠道Show Value,就说我跟张公子关系很好,可以帮忙引荐,也可以牵头合作;
  4. 我建立了其他渠道的关系,借着这关系我又联系了其他排名靠前的大V;
  5. 有了与若干大V的友善关系,我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请各位大V帮忙导流;
  6. 2016年,我也成了大V,再也不用对其他大V曲意奉承,而能直接谈利益交换了。

但是这招现在已经不好使了,一方面大V都知道了自己点赞的价值,开始点得非常谨慎;一方面知乎开始对大V的点赞进行限流,导流效果变差。但是道理也正是这个道理。

朋友嘛,彼此都有闪光点,平等相交才是朋友。有心攀附的话,就别打着朋友的旗号了。


公众号 「任易」。


《朋友四型》 文 余光中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果,不但甘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可谓一举两得。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东坡先生杖履所至,几曾出现过低级而无趣的俗物呢?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是畏友了。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都缺乏那么一点儿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你总觉得,他身上有那么一个窍没有打通,因此无法豁然恍然,具备充分的现实感。跟他交谈,既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越滚越大。精力过人的一类,只管自己发球,不管你接不接得住。消极的一类则以逸待劳,难得接你一球两球。无论对手是消极积极,总之该你捡球,你不捡球,这场球是别想打下去的。这种畏友的遗憾,在于趣味太窄,所以跟你的“接触面”广不起来。天下之大,他从城南到城北来找你的目的,只在讨论“死亡在法国现代小说中的特殊意义”。为这种畏友捡一晚上的球,疲劳是可以想见的。这样的友谊有点像吃药,太苦了一点。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话题他都接得下去,至于怎么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不让外行人听出他没学问。至于内行人,世界上有多少内行人呢?所以他的马脚在许多客厅和餐厅里跑来跑去,并不怎么露眼。这种人最会说话,餐桌上有了他,一定宾主尽欢,大家喝进去的美酒还不如听进去的美言那么“沁人心脾”。会议上有了他,再空洞的会议也会显得主题正确,内容充沛,没有白开。如果说,第二型的朋友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学问,独缺常识,那么这一型的朋友则恰恰相反,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学问。照说低级的人而有趣味,岂非低级趣味,你竟能与他同乐,岂非也有低极趣味之嫌?不过人性是广阔的,谁能保证自己毫无此种不良的成分呢?如果要你做鲁滨逊,你会选第三型还是第二型的朋友做“礼拜五”呢?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当之低。这种人当然自有一套价值标准,非但不会承认自己低级而无趣,恐怕还自以为又高级又有趣呢?否则,余不欲与之同乐矣。

对我自己的话,我觉得有趣很重要,也最重要。

我不会和无趣的人交往 ,因为他可能会互相觉得我是个神经病【掩面


推薦閱讀:

溝通的本質是什麼?
職場中,與人交流時是否真的應該多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多顧及別人的感受?(老好人還是軟柿子)
如何應對他人的辱罵才是合理,不失尊嚴?
女性聽到怎樣的誇獎會感到很開心?
為什麼明知不對,有時還會說出刻薄的話傷害到別人?該怎麼改掉這種壞習慣?

TAG:生活 | 沟通技巧 | 人际交往 | 如何How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