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領域在 UGC 方向上還有發揮空間嗎?

除了一些走特效拍攝的應用外,而且實際上很多都是不溫不火,甚至涉及未盈利,UGC能走多遠呢,在未來路上能不能在TV劇、網路自製劇的主流中走出自己的方式呢?


結論:現在有,大大的有。
(下文大量圖表預警)

  • 從硬條件來看,中國的基礎設施(攝影設備滲透率+網速)已接近美國UGC起跑時的水平,UGC視頻爆發有了量變的基礎;
  • 但要達到Youtube上UGC內容的創意水準,需要鼓勵動手和多元包容的教育與文化體系支撐,畢竟文化產業要的是「軟實力」。

-----------------------------------

首先對標一下美國的視頻UGC歷史。

2005年,Youtube成立,一上線就是UGC的基因,在社交網站興起前,網路視頻渠道就是Youtube一家獨大。
2010年開始,智能手機進入普及階段,人手一個攝像頭催化了視頻內容供給側的爆髮式增長。而在需求側,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路的興起,推動碎片化短視頻播放的新一輪增長。
如果以每分鐘上傳視頻時長來衡量美國UGC的產能,可以發現以2010年為拐點有個明顯的加速。

UGC視頻業的規模,最重要的兩個驅動因素是:

  • 錄影設備普及率。 首先要有內容,才能談火不火,而如果視頻內容的生產門檻太高,UGC內容的厚度就無法支撐一個行業的發展。UGC視頻起跑的一個前提是可以用來錄製視頻的設備足夠普及,就算不是專業做節目拍片子的,靈感一來,普通人也能隨手拍拍拍。
  • 網速。就算拍好了視頻,如果網路上傳和載入視頻的速度太慢,用戶也會打消把視頻放到網上或看視頻的念頭,不然錄像還是存在設備里堆灰。

如果搜集比較一下這兩個維度的衡量數據,就不難發現為何美國Youtube如火如荼的時候,中國的UGC一直不溫不火。

1. 錄影設備普及率。
Youtube的誕生(2005)到智能手機的普及(2010)中間有5年,那在前智能手機時代,哪來的那麼多視頻內容?
他們沒有智能手機,但他們有數碼攝錄機/相機啊。

1983年,索尼發布了第一款消費級的錄像機, 當時錄下來的內容都存在錄像帶上。直到1992年發布了第一台數碼攝錄機,視頻內容開始存到記憶卡里,可以上傳到電腦。
到了2006年,數碼攝錄機開始成為主流,同時大部分數碼相機也配備了錄像功能,而且攝影質量開始慢慢趕上專業的數碼攝錄機。

也就是說,在Youtube成立的時候,美國人民已經培養了20多年的拍拍拍習慣,逢年過節啦,生日結婚啦,發現大新聞啦,都可以從柜子里翻出設備來拍一下。
從數據來看,Youtube成立的時候,美國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台可以錄像的設備。2005-2010年,美國數碼相機和數碼攝錄機家庭滲透率在50-60%左右,基本進入飽和階段。
有了拍攝習慣和內容沉澱,起跑顯然容易很多。

相比之下,中國的同行就比較艱難。到2010年,中國的數碼相機滲透率也不到10%,先天不足啊。
結果就是,Youtube起來之後,中國興起一票UGC平台,但推進起來各種困難,無論怎麼激勵,用戶生產的內容始終非常有限。

但智能手機的普及,迅速扭轉了局面。到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滲透率已達到42%,根據尼爾森估計,一二線城市普及率達到90%。
也就是說,中國的人均攝像頭數量,已經到了10年前美國同行的起跑線。

2. 網速

用從Akamai每年公布的State of the Internet - Connectivity Report統一口徑,目前中國的平均網速接近美國2008年時的水平。雖然只有目前美國的1/3,但在一二線城市10兆網路還是很普遍的……

放大看移動網路速度和WIFI覆蓋情況,也是一種方法,但根據在一二線的日常生活經驗,在線刷劇基本無壓力,算是常識,就不過多研究了。

總結一下:

  • 目前中國智能手機滲透率~40%,平均網速3.7MBPS,基礎設施條件接近10年前Youtube起跑時的美國。最重要的設備問題和網速問題解決了,普通用戶生產和上傳視頻的門檻大幅降低。
  •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其他跨越時間軸的條件加成,比如已經非常發達的社交網路(微博2億MAU,微信6億MAU)和隨時隨地連接所有人的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給UGC視頻內容的碎片化病毒式傳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 也因為這個原因,中國的UGC將更多地依賴社交網路渠道和移動端的流量。

所以你看,截止2016年3月,秒拍DAU到達4000萬,日播放量破7億次。
秒拍的創始人韓坤,2006年和李善友聯合創辦了酷6網,要做中國的Youtube,也是當年不溫不火的UGC大軍的一員。

10年的青春啊……

------------------------

另外反對一下樓上「中國影視行業從業人員不足」導致UGC生產乏力的觀點。UGC本來就應該是普通人推動的,高素質的影視從業人員固然有優勢,但並不是UGC生產力的主流。

事實說話:Youtube的大網紅,科班出身的並不多,在綜合性大學讀書為主,而且很多都是文科生。畢竟是文化產業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網紅都是在大學期間搗鼓視頻,突然走紅的。一來在大學比較閑有時間拍些好玩的,二來貼近Youtube上年輕的受眾(~90%是15-34歲的千禧一代)。

-----------------------
從變現的角度,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1. 內容主將商業運作的職能外包給MCN的商務團隊,自己專心做內容。
對標美國,UGC有一定厚度後可以起幾家大的MCN(Multi Channel Network)。MCN的模式實際上是經紀公司+廣告公司,集合了一群網紅,接軟廣硬廣的單子來分發甚至策劃。
網紅聯盟的問題是,它的撮合價值和網紅的知名度成反比,到了最後1%的Super Star會吸走90%的流量和訂單,廣告主會主動找上門不需要撮合,超級網紅為了避免MCN的拔毛就會單飛自建工作室(比如Ray William Johnson脫離Maker Studios自建=3 Studios)。這和Angelababy、謝霆鋒自建工作室是類似的,雖然傳統經紀不僅找代言機會還找出鏡機會。
因此MCN為了鞏固自己的價值,也會切到內容的上游,用共享資源的方式提高網紅的內容製作能力(專業錄影設施、特效團隊等),或者自製節目邀請網紅出鏡。這樣實際上在往PGC的方向走了。

2. 網紅作為人格化IP,給商品貼牌
其實UGC內容是個很陡峭的金字塔,影響力足夠達到變現門檻的是腰部以上的那些網紅,他們用自己的影響力來號召粉絲消費。
比如中國有羅胖賣月餅和淘系網紅,美國有Michelle Phan 和歐萊雅聯合成立彩妝品牌EM。
但中美的網路品牌其實都還在起跑階段。中國是因為還需要積累經驗和traction,美國是因為傳統的品牌體系太發達太強悍。

品牌一直就是個講故事賣魅力的東西。歐美很多大品牌,背後都有創始人、設計師、繆斯/模特的人格魅力在,比如

  • 香奈兒:Coco Chanel創立、老佛爺Karl Lagerfeld掌舵設計、Freja Beha Erichsen作為御用模特
  • 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和他的法國影星繆斯Catherine Deneuve

這些老的品牌,他們的曝光渠道,是 傳統媒體(時尚雜誌、電影電視)和秀場活動;銷售渠道則主要在門店和百貨; 專註於品質、體驗、知名度(顧客的 消費能力和社會地位的外化)。
而網紅適合用更網路化的玩法,用自己的內容策劃能力、個性符號給商品加成,依靠社交媒體、網路劇、電商,專註於新鮮感、個性化和小眾影響力(和韓流明星的Fanclub周邊是一個道理)。

基於網路的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關鍵區別,就在於沒有篇幅和播出時間的限制,因而不需要迎合主流人群口味最大化ROI,而是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因此,在新媒體上誕生的網紅,可以更小眾,更親近自己的粉絲,有更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做小眾品牌,將人格魅力變為品牌溢價。

網紅品牌的 影響力乘數應該是粉絲購買率、復購率和毛利率的函數,而品牌要做大則需要在擴充粉絲基數的同時能保持影響力乘數的穩定。隨著目標受眾圈層的泛化,單位影響力必然會下降,但兩者的力量相結合,總影響力最後往上走還是往下走,則要看掌舵的人怎麼平衡了。

這種玩法個人覺得在中國空間更廣,因為和美國相比,中國有 已有的輕工業產能和代工供應鏈體系, 可以更靈活地適應網紅小量定製商品的需求;同時更發達的電商渠道和物流體系,讓網紅貼牌的商品能更方便快捷地到達粉絲家門。


UGC是視頻行業的必要元素,成長空間可以參考Youtube,但是國內的情況是,沒有那麼多優秀的個人作品,以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來看,分享這個行為基本都是非主觀主動的,所以愈發的導致UGC視頻產出量傳播量的短缺。

就國內的UGC市場而言,優酷目前是一家獨大,其他家視頻網站目前發力點都在PGC這塊,而PGC本身就由UGC當中的頂尖人員構成的,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UGC視頻的質量穩定性難以控制,無法持續產出高質量可傳播的視頻源;
2、廣告客戶對短視頻的投放效果不認可,變嚮導致短視頻商業化和市場價值的降低;
3、UGC網站通常需要配備大量的審核人員,對於規模小的視頻公司而言,除了伺服器和帶寬成本,這個是佔大頭的;
而PGC恰恰在當前時期可以化解以上所有問題,又能留住一部分UGC用戶及觀看者,而且在商業化上可以實現價值的最大化,例如現在的萬合天宜還有各大視頻配音組。

此外為了維持持續的視頻產出,視頻生態鏈必須長期運轉良好,這點也是國內UGC視頻行業短期之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把UGC視頻框定在自製劇太狹窄了。Gif快手DAU千萬級別,雖然用戶格調不夠高雅,但卻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平台並且在不斷產生內容。用作品吸引粉絲再轉成主播的人已經不是個例了。

用低門檻和方便的工具,讓用戶能夠生產出最個性化、最優質的UGC內容,並從中得到分享和讚美的成就感,進而成為用戶的進一步動力。讓特定口味的人群能夠不斷得到符合自身口味的內容產出,這樣的平台自然就有發展空間。

通過剪輯已有的視頻,用詭異的重複畫面達成極高的視頻節奏和同步率的所謂「鬼畜」,你能說它不是UGC么?

已有的UGC視頻商業模式,大多集中在:1、以片前或植入廣告來變現;2、高端內容以收費點播變現;3、以宣傳和營銷為目的,通過後續操作變現。但隨著時間推移,利用粉絲經濟轉向周邊、服務業、其他娛樂等方向,都有著持續滲透的機會。優質UGC內容的特徵,是不斷提供讓受眾可感受到的元素,產生情感代入的過程,最終影響到用戶的喜好度和忠誠度。這樣的內容往往會有特定的節奏感、易於規模化的量產,擁有統一的內容形式並創造出固化的商業模式。

高大上的切入點往往會很困難,一方面是中國人思維方式拜物,缺少持續投入、鑽研獻身的人。另一方面,草根群體、娛樂人群相關的產業鏈逐漸發達,對於二次創作或拼貼式創作產生的視頻,只要能逐步建立口味標杆,很容易轉化變現。在這條線上,還有很多可以開拓的空間。


有巨大的發揮空間。很多人認為UGC在中國沒有發展空間,是因為中國的PGC太強大,更有不少人認為UGC的最終目標就是成為PGC。其實,Papi醬現在有團隊了,她還算不算是UGC視頻網紅的代表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Papi的視頻內容完全就是UGC的創作方向。這說明市場對PGC和UGC都有需求,大家既要看精心製作的大片兒,也需要看真實有趣更近距離更少禁忌的個性化內容,它們並不能互相取代。
UGC視頻在國內的發展阻礙主要還是在內容上,平台運營和商業合作可以交給我們這些MCN來執行,但內容創意和製作水平的匱乏和缺失才是中國UGC需要發力的地方,如果激發網路原創作者的創作激情、培養他們的策劃製作能力,是包括平台在內所有這個行業相關的組織需要集體配合和努力的事兒。


現在直播行業這麼火爆,感覺未來會有很多直播視頻會轉成點播加入UGC大軍里。

優質的UGC會更多地轉PGC,普通用戶上傳UGC的視頻會越來越少。感覺國外人更會玩一點,看YTB上有很多有趣的視頻,比如惡搞視頻,一些極限運動視頻,在國內各大視頻網站好像很少見到,UGC視頻可觀賞性不夠。。


瀉藥

UGC絕對是未來的一個大領域,但這個「未來」到底有多遠呢。我覺得最大的瓶頸來自於現在的網路資費還過於昂貴的原因。

如果能與網路運營商合作,推出廉價的網路使用方式,這一塊絕對有搞頭。


談談我目前的感受。結論是,並不樂觀。

首先大家要明確能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UGC的門檻其實不低啊,咱們討論的應該也是能做大的UGC,而不是玩票吧。這種UGC不能是凡人,一般意義上的普羅大眾,隨大流的人,最好是懷才不遇,沒有平台施展拳腳一身抱負的人才,這個時候一個平台來了,雙贏。

我自己也在優酷原創自媒體圈裡,因為優酷有廣告分成計劃和綠色通道,有一定內容和播放量的視頻主UGC就可以申請原創認證了,有這個認證後,你的播放量是可以變現的,雖然不多,起碼是個激勵。

請問UGC和演戲區別能有多大?作為一個想要認真做下去的節目,欄目,劇本台本會不會做?拍錯的地方會不會剪掉?這期內容有沒有結合社會熱點,吸引眼球?主播表達和表演有沒有戳中你?

你一個人會做脫口秀嗎?能有設備拍情景劇嗎?能花式吐槽電影么?能在鏡頭前講故事出神入化嗎?會做鬼畜視頻嗎?會系統性的教授什麼專業或者有趣的課程嗎?或者你會做各種好玩的特效嗎?

以上這些會做還做得好的,就是大多數混得不錯的UGC在做的事情。唐唐脫口秀和神奇的老皮在優酷的自頻道排名就很高,前一個確實是年薪百萬級別了,後一個好像只是玩一下圖個樂更多。

然而剩下的絕大多數,足夠草根的UGC,即便是已經靠這個吃飯的一些PGC,製作的內容都太無聊,幾乎什麼創意可言,能找著一個劇本把所有內容走一遍都已經不容易了。內容太粗糙,或許都處在有想法沒能力實現階段。

在我看來個人製作的網路課程也算是UGC,那大家應該了解這一行多魚龍混雜,潭州學院,邢帥網路教育這種被騰訊課堂清退的,如果能算是PGC的話,那認真程度,心態,都不及一個認真講課,有積累的個人UGC老師,而這樣的老師比如老鷹,比如doyoudo團隊,現在已經有些名氣了。

也許你會說UGC不需要專業的攝影,後期製作,演員,那樣子已經成PGC了。然而,觀眾不關心你是U還是P,而是你的內容如何,好看與否。然而好看,是有設備成本的,表演能力的,網路上也有許多自製的幾分鐘特效劇,第一次看你會覺得還不錯,鼓勵鼓勵,可是因為我們都是草根,我們不是演員,也沒錢請人,沒有美女駐場,表情是僵硬的,拍攝場地是簡陋的,劇情幾乎是沒有的,看一次樂呵樂呵,誰還想再看一次或者從此關注呢?難。

就目前來說,拍出來的東西能看的,有內容的,多數還是PGC,或者是團隊上是UGC,但是其他方面更PGC的。這畢竟關係到劇本,台詞,畫面,,表演,創意,軟體操作。

我就問你,一個人能自編自演自導,還能推廣運營跟粉絲互動,這麼牛逼的人才你怕不怕?這種人才那肯定是太缺乏了!而且得有天賦和後天的文藝培養的,別忘了papi醬也是電影學院出來的哦,網路UGC可以作為一個現實中缺乏機會的補充渠道,然而想做有人氣的UGC的門檻並不低,所以這個問題不成立,事在人為,機會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吃這碗飯了,畢竟有的人天生就是個演員啊。


還記得羅輯思維第一期出來時,網路上已經有曉說、老梁故事匯、冬吳相對論、優酷老友記等許多談話類視頻節目了。這些年大家一直在思考內容是否過剩,UGC是不是到發展到盡頭的問題,但在短視頻和直播出來後,我們可以說視頻UGC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甚至市場對UGC還呈現著極度的饑渴。

即便是脫口秀這種內容花樣都很豐富節目類型里,依然有羅輯思維、鴻觀等節目相繼出現。優良的製作,精準的定位,這是內容方所面臨的唯一門檻,跨過這個門檻,那恭喜你,迎接你的將是一個龐大且包容的內容市場。

(UGC的製作質量正呈上升趨勢)

你問UGC是否還有上升的空間,當然有,而且上升空間還很大。以羅輯思維為例,羅胖子從UGC開始做,現在已經包裝成一個完整的ip在運轉。再比如一條、二更這種視頻自媒體,他們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品牌效應,並通過內容不斷擴大影響。如果你看不到UGC的上升空間,那隻能說明你沒有看清UGC的商業模式。產出內容只是UGC開始的第一步,後續如何留住粉絲,形成話題並變現,節目怎麼保持新鮮感把握多元化的潮流,這一整套環節形成了UGC的商業生態。

另一個問題是UGC掙錢嗎?當然掙錢。現在的碎片化時間的增多,用戶對UGC內容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雖然市面上有那些人氣和流量都很大的IP內容,但因為IP它首先要保證品牌的質量,產出速度普遍不高。

(papi醬現在的更新速度穩定周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運營papitube的UGC內容上)

新的UGC內容有更大的市場,它的產出速度快,內容多,而且現在硬體網路速度等等基礎設施都已經非常完善,對於產出內容的門檻已經達到了小白級別,任何人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錄製一個視頻,亦或者說是用簡單的剪輯軟體剪出一個有趣好玩的創意小視頻,比如說去年紅火的小咖秀就把握住了這部分用戶的心理火了一把。有了流量和人氣後,UGC就可以進行IP化甚至往PGC方向轉型,這個對內容來說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未來商業發展影響很大。比如說廣告曝光,品牌贊助、營銷推廣、製作贊助甚至版權等等,這都是很可觀的收入來源。


還有一個促進UGC發展的因素是平台,像映客直播,它能吸引大量的優質性內容的原因是為廣大主播提供了變現機會。通過點贊或者送禮物,主播就會獲得這部分的那個收益,許多短視頻平台現在都有打賞功能,幫助廣告UGC內容進行變現。

(直播里的粉絲經濟)

對於這些直播、點播平台來說,UGC內容雖然燒錢,但也給平台帶來了內容生態,平台可以圍繞內容做貼片、頁面廣告,做競價排名等等,形成雙贏。對UGC內容方來說,他們更多地希望看到,把自己流量轉化為價值流量,從而為他們的廣告主帶來更多的轉化率,尤其是許多IP在知名度變大後,都開始嘗試做自己的APP,比如羅輯思維、日日煮、一條還有美課美妝等等,你會看到未來更多的IP開始做自己的平台,通過電商轉化自己的粉絲經濟。羅胖子賣書、一條賣物,甚至更早的韓寒ONE,早就走上禮物市場的道路。

視頻+電商是UGC最主要的發展方向,甚至平台也加入了這一領域,正是日益龐大的視頻營銷需求,促成了像我們video++這樣視頻互動技術提供商發展的機會。Video++為愛奇藝、芒果TV、樂視、鬥魚tv,熊貓tv,全民tv,戰旗tv等等平台提供邊看邊買的互動功能,幫助平台和內容進行廣告營銷和變現。不只是邊看邊買,我們還開發了視頻紅包抽獎,互動投票等許多在視頻中進行營銷的功能,給平台和主播帶來更高的收益。

(邊看邊買,直播營銷市場運用廣泛)

不只是直播點播平台上,video++和內容方的合作,比如zealer王自如,他們通過邊看邊買技術,在自己平台的視頻中,就可以做到精確的用戶導流和變現,同時也可以給其他的產品帶來品牌曝光,而且通過視頻中實時的投票,他們可以獲取到用戶最真實的反饋,在未來他們製作視頻時提供製作方向。

(讓視頻內容與用戶「互動」起來)

很多人都說UGC是泡沫,誠然,現在UGC的商業價值並未完全開發出來,但是,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里,UGC仍然是內容的最大來源,並且有更多專業人士投入其中,而且有更多受到觀眾喜愛的UGC內容開始IP化,並且在商業道路上走得更遠。而市場正是檢驗UGC內容價值的最好舞台,因此,UGC的上升空間還很大,並且在更多元化的跨領域合作里,UGC所承擔的工作也越來越大,受到的重視也越來越多,結合其他行業的許多商業模式,帶來更多營銷花樣,這也就是UGC未來的最大價值。


UGC全稱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戶生成內容的意思。
PGC全稱為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指專業生產內容。

UGC和PGC是兩種方式,但是實際應用當中這兩種方式並不是對立的不是非A即B的。現階段PGC可創的商業價值要高,但是UGC是內容發展源動力,故UGC肯定必然有其存在的必要的。
形象地說就是PGC就像太上老君煉丹爐里的三味真火,少而精。而UGC則是有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蘊含能力巨大。


  • UGC的目的是讓別人看到並關注,可事實是相反的,火的只是小部分人,大部分人拍的視頻較低質且沒有人看的。
  • 大部分人是懶的,即使拍了一段視頻,也懶得製作的像http://Musical.ly視頻那麼精美搞笑,或許最傻瓜的形式就是對的形式。

一個人約好要游泳比賽了要隱隱約約@果程C


樓上說了半天UGC的方向到底在哪?到底哪種變現方式是最優秀的?


UGC在國內的主要問題是內容管控,包括成本和風險。


其實中國ugc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盈利不足~這個屬於廣告主不願意關注的地方~加上貼片廣告對短視頻(ugc基本都是短視頻)用戶體驗的破壞~還有相對社群的不完善~現在的各大視頻網站的ugc更多的是短視頻的pgc~


結論:UGC在中國沒前途。
TV劇、網路自製劇是專業人士製作。
UGC是達人製作,問題是中國有沒有這麼大基數的初步具備視頻製作能力的達人呢?
這取決於中國影視產業的發達程度。
下圖是各國的娛樂產業市場規模,可以看出米國的娛樂產業是高度發達的,米國有大量的從業人員,同時美國的娛樂產業職業教育也高度發達。

所以,米國的youtube可以紅紅火火。

而中國娛樂產業規模其實是米國的零頭,最關鍵是從業人員太少,影視學院就那麼幾家,就不具備支撐該產業的規模。



這個問題,需要慢慢沉澱下來。T18平台-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交流平台


看了周培亮的上面的答案,我就笑了。
人家題主問的是UGC,又不是PGC,呵呵,當年那麼多人都害怕寫作文,提到寫東西都頭大,可是現在人人都有微博有微信,一天到晚寫得歡,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在中國文化下,在用戶習慣下,過去,現在,以後,都是專家意見得到主流話語權。 但是,這個和 UGC 並不矛盾。 P 也不過是一個 U 而已。 UGC 帶來的變化,不是話語權的轉換,而是「專家」認證過程的改變。

我想說的是,視頻UGC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更會是用戶的一個生活方式,就像我們現在玩微博微信一樣,會成為一個生活方式,那麼,正如上個答主說的,「未來」到底有多遠呢。運營商政策一改就好了,現在用戶習慣沒有培養起來,一來是現在的網路資費還過於昂貴(又慢),二來是還沒有什麼好的軟體。

如果要問運營商自己會不會出這樣的軟體!我的回答是:會的,他出這樣的軟體,肯定免流量費,這是他的優勢。
他不自己出,
他也會扶持別人來出,因為他要的是4G的活躍率,這是本質。產品我就不討論了,因為沒有意義,還因為手機打字累。
這評論留著,等你們幾年後,你們來挖。


推薦閱讀:

為什麼 Waze 在國外能做大,在國內類似產品做不起來?

TAG:視頻 | 電視 | UGC | 影視 | 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