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尋自己的興趣愛好?
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愛好,感覺好悲涼,無聊的時候看視頻巨多,對很對比如是攝影、設計挺感興趣,但都是三分鐘熱度,不知道自己到底執著於什麼,想知道能通過什麼方法能找到讓自己能一路堅持下去的東西
高票的@GayScript的答案中,給你提供了很多的方法。
比如要勇敢、要嘗試,可以上網找資料、去圖書館看書等等。這些方法非常好。
但是,他或許沒有詳細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
題主,我想說:
你說的這一切,還都僅僅停留在『好奇心』階段,三分鐘熱度再正常不過。
只有達到『興趣』的高度,你才能堅持下去。
在解釋『好奇心』和『興趣』的區別之前,我想先講個故事。
2013年,表弟參加中考。初三期末統考的作文題目是:《好奇心》。表弟寫了「興趣」,而後還理所當然的引用了俗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果是——跑題。表弟問了他媽,他媽問了我媽,我媽問了我——興趣和好奇心有什麼不同?
當然不同,太不同了。
有一次和大學同學聊天的時候的時候他說,小時候看生物故事都是當科普讀物看,看的津津有味的,結果現在真正開始學醫學課程了,覺得好枯燥,完全沒有當初那種獵奇的感覺了。
嗯,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吧。如果說從小我對什麼感興趣過的話,真是數不勝數——法律,經濟,歷史,政治,京劇,數學,物理,歌唱,樂器,英語,化學,計算機,品茶,砍價,寫作……
但是我現在在學醫學。
好在有我喜歡的英語,還有經濟學雙學位。
真理1:∑自我肯定=自信
記得杜昶旭老師上課的時候說過:在英文中,表達自信最合理、也是最典型的詞是『self-assured』,即不斷地自我肯定。自信就是自我肯定的不斷累積。我們之所以在某件事上沒有自信,一定是在這件事上沒有或極少對自己做過肯定。
這就像打遊戲。如果一上來就面對BOSS,分分鐘就被滅掉了,那也就必定毫無興趣玩下去了。所以遊戲總是開始的時候簡單到誰都能完成,而後一關一關不斷加難度。這樣,每一關『自我肯定』累加,最終導致當有一關老是打不過的時候,我們會有信心地一直打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屢敗屢戰的人那麼難尋,而愈戰愈勇的人卻隨處可見,我們社會中的貧富差距,兩極分化也於此不無關係。
真理2:∑自信=興趣
總有人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受到這種思想洗腦的人,總會問別人:「我對英語毫無興趣,怎麼才能學好英語呢?」
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 你對漢語感興趣么?你怎麼學這麼好呢?
- 英語是一門工具,學好使用一種工具需要對工具感興趣么?
這大概是因為:
小學的時候班裡總有比你早開始學習英語的,所以他們一上來就比你會的單詞多。
你沒自信了。
和老外交流的時候總有人比你的發音好的多,你看著他們輕鬆交流,自己不敢說。
你沒自信了。
這就像
你玩狼人每次都是還沒想好怎麼編瞎話就被識出來了,
你玩三國殺每次都是「掉血」「殺」不到兩輪血就掉光了,
一個新手被這麼折磨幾輪還想玩就怪了。
所以是學不好才沒有興趣,而這是不自信的持續累加導致的。
在PKU和BJMU,每年5月都是轉專業和申請輔修雙學位的高峰期。
有多少人是這麼想的?
- 「我對臨床醫學不感興趣,我對小說感興趣。我要轉到中文系。」
- 「我以前高中時候上心理課覺得真好玩,我要修心理學雙學位。」
- 「我看了看《牛奶可樂經濟學》,真高大上,我要修NSD的經濟學輔修。」
這真是你的興趣么?還是你的好奇心?
這是你的好好奇心,不是興趣。
因為好奇心是接觸以前就產生的,而興趣是接觸以後能搞定才會產生的。
也正因為此,我的很多同學,轉完專業後還是搞不定,還是沒有興趣。
言歸正傳,題主你說:
無聊的時候看視頻巨多,對很對比如是攝影、設計挺感興趣,但都是三分鐘熱度,不知道自己到底執著於什麼,想知道能通過什麼方法能找到讓自己能一路堅持下去的東西
@GayScript說:你要勇敢、要嘗試,你可以上網找資料、去圖書館看書等等。
其實,這些方法是讓你從零做起、一次次自我肯定、最終判斷這是『好奇心』還是『興趣』的最好方法。
看題主的個人介紹,貌似是學習計算機的。
你看 @GayScript,他當年也是一個學計算機的學生。
最開始,他憑藉『好奇心』,來到了知乎,回答了一些問題。
後來,他獲得了數以萬計的『贊同』。
這是『自我肯定』
他產生了『自信』
自信不斷累加,於是,對寫作產生了『興趣』
試想:
當年的GayScript童鞋,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些問題,卻沒有人理他。
他會像今天一樣辭掉程序猿的工作,專心寫書嗎?
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麼過都覺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
也因此,青春就是一段無論誠懇的做了什麼都不必言悔的歲月。
所以題主,好奇的東西多去試試吧!
上網、看書、上淘寶買視頻。
這些所謂的『三分鐘熱度』,終有一天會有部分轉化為你的眾生所好。
當然也會有一些,你再也不會去觸碰。
只是,在做重大的選擇、職業改變之前多問問自己:
『我是好奇,還是感興趣?』
P.S.
本文許多內容來自: 杜昶旭
杜昶旭老師是我托福的入門老師,他現在仍然奮鬥在托福教學的一線。
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關於興趣愛好這個話題,我有很深刻的童年經歷,這裡可以分享給大家:
先舉個例子,乾貨在後面!
小時候特別喜歡音樂,但是家裡窮,沒有條件,唯一一個聲畫設備就是一台黑白電視機(幾寸的我忘了,大概就是下圖這個樣子,外殼是紅色的,記憶猶新)
看別人戴著耳機聽著音樂,感覺走路都很吊的樣子,很羨慕,那個時候滿大街都在放刀郎的歌曲(大概是2003年),而且隨身聽很流行,老爸是農民工,在外地打工有時候會撿一些破銅爛鐵回來,每次我就會在他的行李裡面翻,記得又一次翻出來一個古老的隨身聽(大概就長這樣子)
但是不管是裝上電池還是插上電源都不轉,那時候的我就是不相信弄不好,然後就是各種拆(家裡的工具都挺全,螺絲刀、扳手之類的,因為老爸之前有輛拖拉機,家裡的修理工具和零部件都可以開一個修理店了),當然拆開以后里面密密麻麻的線路板和N極管讓我立馬傻眼了,完全不懂(文科生傷不起),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擺弄它的決心,線路板神馬看不懂的,不管他,起碼可以分得清哪個是喇叭、哪個是變壓器,哪條線是輸入,哪條是輸出,哪裡是電機,哪裡是磁頭······
然後就是一步一步檢查,當時的思維:不轉的原因無非就是電機或者電源的問題咯,電源,無非就是輸入的線路和變壓器問題咯,電機,無非就是電機本的好壞以及傳送帶問題咯······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還真讓我找到問題了,變壓器不工作(這個就像是檢查水管,這一站有水,下一站沒水,那就是這兩站之間的問題了),然後就到處翻騰,找到一個廢收音機,拆下來上面的變壓器,接上去(一般主要是看上面寫的功率大小,收音機和隨身聽的功率差不多,所以當時就沒管能不能恰好匹配),果然就轉了,當時特有成就感。
再後來經過幾次的拆卸,基本上摸透了收音機、隨身聽、復讀機,包括家裡一台老式電話機(撥盤式,大概就是下圖這個樣子)的原理(除了線路板等複雜的部件),後來基本上屬於著魔狀態,家裡的東西壞了自己動手拆修,什麼電風扇、電視機、收音機、自行車······
說起這個電話機,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經歷,當時家裡剛裝了座機電話,因為電話在爸媽的房子,我睡在另一個房子,有時候接電話比較麻煩,然後就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弄一台電話機和爸媽房子的電話連在一起(我暫且理解為物理學中的「並聯」),這樣不管哪部電話都可以接聽,bingo,有想法就立即去做,然後就完全沉浸在只的實驗當中,這也許就是童年帶給我最美好的回憶了。
這部老電話機是怎麼來的我已經記不清了,總之就是在家裡亂翻的時候找出來的,然後就是找線連接(那時候電話線里偶爾會有電,可以電到人手腳發麻的那種,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成功了(那時候還是蠻興奮的,畢竟是自己動手實驗做出來的,完全沒用過學校學知識,事實上,學校也沒有教這方面的知識),後來,不管是接電話、打電話、還是兩個電話同時接聽(類似於語音群聊,哈哈···),當時的想法算是完全實現了,而那時,我還在上初中。
再後來,興趣已經擴展到家裡所有的電器設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裡也有了更多的家用電器,電飯煲、電餅鐺、電磁爐、VCD、低音炮、手機、電腦等等,家裡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慘遭我的毒手,當然都是壞了以後我自己動手修,然後還就修好了,也有那麼幾次修不好的,然後就拿去專業修理店找師傅修······
現在家裡的斷電啦、組個線、裝個插座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小case,當然,做這些實驗也遇到很多困難,這裡說的過程只是順利的一面,中間遇到的困難也很多,比如老爸看不下去我的做法一頓暴脾氣摔碎了我的隨身聽,比如接電的時候被電過不止一次(一般家用220V電沒有致命性)······
雖然是文科生,數理化慘不忍睹,不懂串聯並聯,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動手操作。
舉這麼個例子其實我就是想說:
興趣最能勾起一個人的強烈慾望,它能點燃你內心的那團慾火,就像一個磁鐵強烈的吸引著你的眼球,讓你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言歸正傳,題主說的如何探尋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知道自己到底執著於什麼,想知道能通過什麼方法能找到讓自己能一路堅持下去的東西,我說說我的看法:
個人認為,興趣還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的,興趣可以培養,但前提是你對這件事有一定的認知度,也就是說,你打心裏面還是有興趣的,只是這種興趣還沒有被完全開發,處於萌芽狀態,起碼你不抵觸它、討厭它,那麼這就是最基本的前提了,如果你對一個事物充滿了抵觸情緒,那麼,還是換個別的吧。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認定,雖然你對某件事情有一定的認知度,但是熱情不高,興趣沒有被完全開發,就像題主說的,對攝影、設計挺感興趣,但都是三分鐘熱度,那麼,怎樣來開發你的這種潛在熱情呢?
【一】
首先,你得全面了解你要探索的對象,儘可能將它融入你的生活。比如題主對攝影感興趣,那麼就應該儘可能的去了解攝影相關的知識,越全面越好(了解的渠道非常多,比如閱讀書籍、觀看相關視頻、請教相關領域的高手等等),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比如買個相機沒事了多出去拍一拍,拍風景、人物、寵物,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任何事情如果我們只停留在想像或者純理論層面,不動手去實踐、練習,那麼我們永遠無法培養自己對這件事物的真正認知,你也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內行,當然興趣也就無從談起。
當你自己真正的動手去操作,將你的興趣真正融入到你的生活,通過一朝一夕的體會與感悟,你才會真正的感受到這件事物的魅力所在(對你產生的吸引力),這一點很重要。有些人只是喊喊口號,或者進行一些皮毛的小動作,這絕對不是真正的興趣,因為你沒有開發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潛力,時間久了,它就會漸漸沉澱下去,也就離你越來越遠,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剛開始對某事物很感情去,過一段時間變移情別戀的了。
【二】
其次,尋找切實可行的切入點,通過一個點延伸到對整個事物的興趣。只有你全面了解了,或者了解的相對比較全面的時候,你也許就會發現,在整個事物的某個點或者某一環節更加吸引你,那就抓住它,從它入手,因為我們都知道,「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道理。
拆分法:當你所面臨的對象是一個很龐大而又複雜的體系的時候,你很難很快找到一個突破口,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拆」!
不管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拆分法都很有效果。不妨試試!
【三】
然後,你要有足夠的熱情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在你去探索一件事物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困難,有些困難甚至對你有很大的打擊,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你的時候了,挺過去了,就會雲開日出,當然,挺不過去中途放棄,在當下也看不出來有什麼太大損失,更多的是日後的懊悔。
【四】
再次,拒絕拖延,保持高度的熱情和持之以恆的決心。不要以為找到了切入點就萬事無憂了,你還得有高度的熱情和持之以恆的決心。
時間不僅是一把可以催人老的殺豬刀,還是一瓶可以蠶食人意志的腐蝕劑!
我們都知道一鼓作氣的道理,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情,拖延症或許是你最大的敵人。如果你不能及時的跟進並對你的興趣保持高度的熱情,那麼,它就可能像前面所講的那樣,漸漸的沉澱下去,本來你的三分熱度已經被激活到了六七分,拖延症可以毫不費力的將它歸零!可以毫不客氣地將,拖延症隨時都會蠶食你的意志!
【五】
最後,一定要有計劃!這個和前面所說的「拆分法」異曲同工,事實上,列計劃,也就是將你探尋興趣、培養興趣這一事件進行拆分,然後按步驟循序漸進。
也就是說,你起碼在心裡的清楚,你的目標是啥,你目前的位置在哪,你要去哪,怎樣去,這一步怎麼做,下一步怎麼做······
計劃就是你的執行藍圖,方便你隨時對照操作,讓你做起事來有思路,有條理;同時也可以隨時查看你的進度,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計劃,還可以增強你的目標感,提升你執行的信心與效率。這些看起來很大很空的話,有時候真的是很有必要。
好了,其實要聊的話,還可以聊很多,時間有限,就寫這些吧,希望對你有用。知乎首答。
興趣一部分是發現的,一部分是培養的。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先發現而後培養。
我跟題主有些像,做事三分鐘熱度,但不同的是我是感興趣的事物太多,可能一件事情剛做了幾天又發現了更好玩的事情,於是……喂!誰說我花心了!
舉個栗子。
小孩子都喜歡拿一支水彩筆寫寫畫畫,但是長大後真正熱愛藝術愛畫畫的又有多少?
發現愛畫,想去了解想去畫,這是發現興趣的過程,但這個時候也只能說是「興趣」而已,就好像你在大街上看到個美女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感興趣不代表你就要去追她對不對。
於是你翻畫冊,看別人的作品,甚至自己拿起筆來畫了幾筆,然後……卧槽什麼鬼,和想像的不一樣啊!真xx丑!於是就放棄了。
興趣培養失敗。從此就算假期一覺睡到中午對著電腦手機發一天的呆也不去考慮畫畫的事了。這就是所謂的「三分鐘熱度」。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來你家玩,看到你的「大作」感慨:矮油不錯哦,以前從來沒學過居然能畫成這個樣子,真乃奇才也!
怎麼樣,是不是又想畫了?
於是你又開始畫,偶爾做出一兩幅看的過眼的作品,發到朋友圈,獲贊不少,小夥伴們分分驚呼:哇塞以前沒看出來啊!
怎麼樣,是不是滿足感爆棚忍不住想多來幾張騙騙贊和讚美了?
等有一天,你無聊的時候會想拿起畫筆,純粹是覺得嗯我喜歡而不是為了朋友圈的幾個點贊,那麼恭喜你,這個興趣你就真的get到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天生就喜歡畫而不是因為別人的讚美,但也不得不承認別人的鼓勵和讚美真的是堅持下去的很有效的動力。量變達到質變,我相信只要你不是打心眼兒里反感一件事,做的多了小有成就了,都會想繼續做下去的。
下面舉個反栗,對就是我。
小學我的數學成績不錯的,而且我自己對邏輯思維之類的東西比較感興趣,雖然小學數學並沒有什麼邏輯……初中的時候因為不喜歡數學老師(其實老師人超級好啊當年自己太年輕T T)繼而排斥這門課,成績一落千丈……對我就是那種偏科嚴重的人,除了數學常常不及格,其他科目都還看的過眼。
於是有人跟我說:你不適合學數學,對數學不開竅……然後我就信了……信了……直接造成的結果是我更加排斥數學,做物理題都會吧思路理清了到計算就不寫了,作業最終答案都是抄數,考試如果純數字我還能硬著頭皮算一下,如果是字母推導我就直接放棄了……
時至今日,準備考研也因為本專業考數學而決定轉專業,嗯還有79天,祝我考上(⊙v⊙)
我真的不適合學數學嗎?我覺得不是,沒有誰天生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我小學也是很喜歡奧數的喂!只是當這一件事情沒有得到正面的聲音的時候,保持喜歡的心做下去就真的很難了……用前幾的答案回答就是【反饋】,嗯說了半天還是在炒冷飯⊙﹏⊙。
所以啊,想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先明白自己想幹什麼,然後,別想那麼多,去做吧,等有一天像模像樣了,能給自己的內心帶來成就感和充實感了,相信你會愛上這件事的。找到那個圈子,大家都是很友善的,我的繪畫和攝影都是在大神們睜著眼睛說瞎話的鼓勵中過來的……到現在已經不愛發朋友圈了,但是我是真的喜歡這兩件事……畢竟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攝影繪畫的小清新系少女(霧)嘛。【自己裝的B,跪著也要裝完】
還有就是不要玻璃心,因為別人批評兩句或者難聽的諷刺兩句就金盆洗手的栗子也很多,但是一定記得:別人的鼓勵是用來讓你堅持走的更遠的,而不是你去做這件事的最終目的。
下面這些文字希望能給題主一些啟發和參考~
孩子們的特點是興趣愛好廣泛,他們的世界裡充滿好奇與探索,雖然經常會有疑惑和闖禍,但更多的是樂趣與開心。
成年人的生活里則滿是規定和責任,效率與確定性霸佔著高地。特點是認命、乏味與淡漠,少有情趣。
01
我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成年人了,正在奔三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疾馳。
我還有一個成年了的哥哥,親的,比我大兩歲,還有兩站地就到站了,如果一年算作一站的話。
我和我的哥哥之間交流極少,也許是因為從小就大我兩歲的緣故。後來我一琢磨,不對,是因為我哥哥初中沒畢業就因在校打架不正混被勸退了。離開學校十多年,基本上沒離開過縣城,除了開車到外地給人送貨,最遠的地方也沒出過安徽省。
而我則是一路讀書,研究生畢業後便來到帝都工作了。大學期間,也只是寒暑假回家,跟哥哥的交流也只限於在一塊看電視的時候聊聊電視節目的內容,其他的再沒聊過。
不是不想聊,而是真的不知道該聊什麼,我們倆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完全不同,知識儲備和見識也差別很大。我倒不是想說明讀書多、去大城市就更加牛逼,而是說如果你停止學習、停止探索就會跟其他人差距越來越大。互聯網時代,網上各種學習資源到處都是,而且很多是免費的,你選擇停滯不前,誰也拿你沒辦法。
我的哥哥就是這麼一個停止成長的人。現在的他除了開車出去送貨,回到家便是玩遊戲、看電影,電腦壞了,就用手機玩,反正家裡有無線wifi。家裡面沒有一本書,除了我侄女的漫畫書。
要問我他有什麼興趣愛好,我只能回答玩遊戲。哦,對了,還有夏天幹活兒回來喝幾瓶冰鎮啤酒,再也找不出其他的興趣愛好了,如果打牌打麻將除外的話。
02
記得初中時候的哥哥特別喜歡踢足球,後來退學之後,就一直沉迷於網路遊戲,足球這個興趣與成長的心態一同枯萎了。後來他又去女朋友的親戚廠里學機床,後因分手了索性放棄了,估計他對機床也沒多大興趣。
再後來,哥哥學會了開車,幫著鄰居家的傢具店送傢具,慢慢掌握了組裝傢具的手藝。就這樣做了好幾年開車送傢具,上下樓搬運以及組裝的苦力活兒。
後來,結了婚,有了小孩,但是依然干著這些苦力活兒。平時不幹活兒的時候,就在家玩玩遊戲,看看電視,或是出去跟朋友吃吃飯喝喝酒。
這就是我的哥哥,這就是我哥哥現在的真實生活,也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
自從加了他微信之後,看到他每天發的朋友圈,了解到了他平日里的狀態。他朋友圈裡發的都是不成句的方言,我就不引用了。總結為一個字:煩;兩個字:煩毀(這句是方言,就是「真他媽煩」的意思)。
我的哥哥未必知道他為什麼這麼煩,但是我知道。
他停止了成長,停止接受新的信息,停止了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停止了發掘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他被綁架了,被工作綁架,被家庭綁架,被養家糊口綁架,被責任義務綁架,被周圍的人綁架......
被綁架了的他,沒法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法真正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沒法發揮自己的優勢潛能,更可悲的是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用「綁架」一詞感覺有些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哥哥確實受制於周圍的人際環境而動彈不得。
我爸媽從來沒有誇獎過我的哥哥,正面的形容也僅限於說我哥「人太老實」,這個「太」字就把「老實」原本的褒義打了個半折,甚至還帶有些消極的語義。我爸媽包括我的嫂子經常說我哥不會說話,酒桌上也不懂得主動敬酒,不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總是說我哥不思進取,啥也不管,回家就玩兒遊戲。
從沒有人問過我哥他真正想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你要是問我哥身邊的人:他有什麼優勢?他們會瞪大雙眼,驚訝的看著你,然後撓撓頭說:會開車,能幹體力活兒和會安裝傢具算優勢嗎?
03
我哥也早已習慣周圍人對他的看法與評價了,破罐子破摔,嬉皮笑臉,該工作時工作,有時間就玩遊戲。
再怎麼嬉皮笑臉,也掩飾不住他內心裡的無奈與煩躁。
會開車的他,充當了我們家的車夫。上哪兒去都得他開車,過年走親戚他開車,朋友親戚有事要幫忙他開車,去看電影他開車,去逛商場他開車,回家看望奶奶他開車,老人生病住院他開車,孩子頭疼腦熱他開車,我去火車站他開車,平時工作一整天也基本上都是在開車。看得出來,大多數情況下哥哥其實不太情願老這樣,但是出於壓力與責任,也不得不這麼做。
好在老爸老當益壯,正在駕校練車。
前幾天,在哥哥的朋友圈看到他髮狀態,事情是這樣的,已經八點半了,估計是我侄女吵著要去大潤發商場,因為那裡有好吃的好玩兒的,還有電影院。
哥哥很無奈,但是悶聲不說話。能想像得到我媽媽跟我嫂子執拗不過我侄女,最終妥協的畫面。然後肯定是扔給我哥哥一句話:你去開車。我哥肯定就乖乖的去開車,儘管心裡滿是無奈,但從不說出口,我見過很多次這樣的場面。
心裡委屈的哥哥只能在朋友圈裡發發牢騷,去之前發一通抱怨,去之後發一通抱怨。
04
像我哥哥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很多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之後便不再有好奇心去探索自己真正對什麼感興趣了,之前的興趣愛好也慢慢在工作與養家糊口的重大壓力下消失不見了,囿於一堆纏身的義務和責任舉步維艱,想再拾起以前的興趣愛好或是培養新的興趣愛好難之又難。更別提什麼多看書,多思考,多探索了。
有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年均閱讀量還不足5本。現在大家都在用手機閱讀,但是看看很多人的公眾號里訂閱的都是啥內容就都明白了,我知道的有:內涵段子、爆笑視頻、花邊新聞、笑話大王,故事會,糗事集錦......
這些我也都能理解,畢竟如果你沒有興趣,不知道看什麼,硬著頭皮看書是一件苦差事,有些人一看書就犯困。看書還要動腦思考,多累啊,不如看點故事會,聽點段子,追追韓劇日劇,連播幾段搞笑視頻和綜藝節目來得簡單,笑的爽快。
不看書,不探索,不思考,不在智識上有所追求我都能理解,畢竟大多數人覺得生活過得去就行啦。可是,如果你在生活中沒有一兩個興趣愛好,那你的生活註定是乏味的,你的心情註定是煩躁的,因為生活中沒有什麼能讓你提得起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樂趣,這是最糟糕的生活方式。
不管你是主動選擇,還是被逼無奈。
05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群老大爺,基本上也不怎麼看書,但是人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踢足球。最近兩個多月,每周都會去北大踢野球,每次都能見到這幫老大爺在球場上跟一幫年輕有活力的學生一起踢球,踢得還很不錯。
看得出來,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是足球愛好者,都曾是年輕力壯的足球青年。幾十年來,他們一直保持著他們的這個興趣愛好。有的老大爺都五六十了,興趣絲毫未減,儘管體能和靈活性都不行了,但是球技好著呢。
我在天師大讀研期間,學校足球場也經常看到同樣的一群老大爺,他們經常一起約著踢球。其中有一位我印象特別深刻,他球技特別好,光著腦袋,喜歡穿一件暗紅色的短袖T恤。不僅球技好,為人也特和善,經常笑成一尊彌勒佛。
那麼多大爺叔叔都經常來踢球,為何我單單對他印象特深刻呢?
原因不僅僅是他為人和善,經常笑呼呼的特點,還有他踢球半年前後的變化。一開始跟他一起踢球的時候,他還是個特別胖的胖子,活像一個兩頭細中間特別粗的畸形梭子,體重至少也在250斤以上。
由於去實習要住在中學宿舍里,近半年沒在學校踢球了,實習返校再去球場,嚯,他的腰部整整瘦了一大圈,大肚子也減下去不少。本來人家球技就好,現在剪掉幾十斤的他,靈活無比,各種帶球過人,各種配合助攻,各種進球得分,羨煞旁人啊!
羨慕嫉妒恨的不只是旁人,還有我啊~俺從初一開始踢球,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十多年的球齡,雖說不是專業的足球運動員,但啥時候咱也都是球隊的主力呀。
06
自從讀研後,課業研究任務繁重,再加上要打點兒零工賺點生活費,足球的興趣基本上荒廢了,體重逼近140斤,曾經以體力好又靈活著稱的我,如今也變成了腰上掛滿贅肉的小胖子。你說我能不羨慕嗎?
更可氣的是,畢業參加工作,在辦公室空調屋裡一坐就是一天,在家裡也是吃完就躺倒了,因為工作一天累得夠嗆,只有上下班搭公交擠地鐵時才是站著,還是被逼的。
如今的我,不僅僅是奔三,而且還直奔150呢。沒臉再提當年既能跑耐力又好了,現在爬個五六層樓都能累得腿酸氣喘的。
最讓我接受不了的是,我的踢球時間都被無情的擠壓沒了,這無情的人就是我自己。我總是抱怨沒時間,工作忙,沒人一起踢,球場離家遠等等這些動動腦子就能克服的借口。
於是,我再也忍受不了這些贅肉對我的非人性摧殘。新年一過,我就下定決心重新拾起我最割捨不下的足球。注意,我不是減肥,不是減肥,因為我從來不承認我自己肥,減掉贅肉只是為了幫助我重新找回那瀟洒靈活又漂亮的帶球過人。嘖嘖,彷彿看到了和當年一樣飄逸靈動的假動作過人,這畫面感歷歷在目的說。
好了,意淫結束了。其實,重拾興趣愛好,又想恢復到當年的狀態與水平,還是沒那麼簡單的。我一直提醒自己:慢慢來,不著急,怎麼說咱也才是二十多歲的青年才俊啊。
沒有特殊情況,基本上是每隔三天去北大踢一次,平均下來每兩周3~4次。已經堅持了兩三個月的我,雖然還沒有恢復到原先頂級狀態的一半水平,但也恢復了不少,進步了不少。年紀大就是有一點好:心態好,沉得住氣。
其實,每一次踢得不好,感覺不爽時,我都暗自鼓勵自己,並且啟動了【足球恢復與發展成長日記】方案,每一次踢完球,不管今天發揮的怎麼樣,感覺好不好,我都會在公交車上,用發展性思維寫下當天的「足球恢復與成長日記」。
我貼了兩張圖在下邊,有時間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這個由斯坦福大學德韋克教授研究發現的這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又叫成長性思維(Growth Mindset)。
後來我就在想,如果一直也沒能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也沒關係,通過重拾這個我鍾愛的興趣愛好,我能和一幫老大爺與年輕學子在北大的操場上投入的配合,揮灑著激情的汗水,體驗著足球的魅力與樂趣,也是蠻好的。
07
那群老大爺雖然不讀書,也沒有好奇心去探索了,但是憑藉著足球這項興趣愛好也能讓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
大多數人也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或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們有穩定的工作,團圓的家庭,再培養著自己的幾個興趣愛好,比如養養花草,溜溜寵物,游游泳,打打球,下下棋,寫點字畫點兒畫,釣釣魚,跳跳舞,再搗鼓搗鼓古董啥的。
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是不錯了,也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但是,如果你想再有點追求,過更加彭勃豐盛而又完整的人生,有一點一定不能缺失:那就是童年裡寶貴的好奇心,即探索求知的渴望。
我因想試一試我到底有多大潛能,毅然決定從遼寧科技大學退學回家,復讀重考。我因在華中科技大學就讀的生物專業無法滿足我對自我的探索,毅然決定跨考心理學,一直自學積極心理學。
近一年來,我又痴迷於探索宇宙的本質,看了大量的相關書籍,探索出了宇宙的本質是一切關係的總和,宇宙由六大基本元素構成: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精神、信息。
為了探求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我看了《時間簡史》;為了探索物質的本質與起源發展,我看了《萬物簡史》、《人類簡史》、《全球通史》,準備看完全球通史,接著看《中國通史》;為了探索能量的本質與轉化,我打算看已經買來的《技術簡史》;為了探求信息的本質與作用,我打算看《信息簡史》;為了弄明白人類的精神與意識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學了心理學與生物學。
在這方面,我從未停止好奇的探索與發問,就想看看這個宇宙世界在時空這個大容器里它的本真與存在到底是如何。
作為成年人,雖說是因為世俗與責任而到了逐漸喪失好奇心的年歲了,但是人老心不能老。對於自個兒的興趣和其他方面的探索與嘗試一刻也不能止步,我是不願意停步,因為這是我生活的核心支柱。我一直有種感覺。人很多時候沒有真正喜歡的事情,但是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人一輩子追求的東西。
換句話說,你所謂的「興趣」,興趣的只是這件事帶給你的自我實現的感覺罷了。
仔細回想一下,我曾參加過籃球賽,排球賽,羽毛球賽,跑步越野賽,歌詠比賽,舞蹈大賽,話劇比賽,畫畫比賽等等,曾經那麼多的興趣,如今就只有玩手機這一個愛好了。。。
對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的心。 我曾經想練吉他,手殘,不行了。改成了口琴,現在仍然在練習吹單音。 養過好多的花花草草和小動物,養過蝸牛發現過不了冬天,養過倉鼠發現晚上太吵,養過貓覺得挺好,養過魚還在保持興趣,養過好多的花花草草發現還是喜歡養攀藤的植物。 由於專業,去野外爬過山刨過坑,不大喜歡所以一畢業就轉了行。 喜歡畫畫,所以最近在練習素描一條一個,喜歡設計常上設計網站找別人作品臨摹大概兩個三天一個。 自己一個人住太悶,所以有每天吃完晚飯壓馬路的習慣。大學的時候無聊大概把豆瓣前250的電影看了一半多,發現電影就是人生很多的價值觀都在這些電影里慢慢形成了。 想出去玩,大學兼職了之後一個人去了好多城市,匆匆過客,發現城市都差不多,不同的是人。 現在發現自己喜歡看人和喜歡養花草。在馬路邊上,看路人猜他的性格職業現在幹什麼。喜歡養花草,每天觀察他的變化。
最近發現自己的知識太少,想看看相術書和設計心理學,還有最近想看看歷史相關的東西。
反正保持初心。
我也是處於相同情況的年輕人 最近我想通了 只有將自己各方面能力提升,才會有資格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 才可能執著與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為之努力。 一切退縮 ,不僅是因為你不夠自信,害怕失敗 ,更多的是你不願承認你沒有能力。加油
愛好那麼多,卻一直在準備從來未開始
這幾天從不同平台不約而同讀到好幾篇關於用愛好賺錢的文章,覺得好棒很受啟發。發覺他們基本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在最初並沒有設定為達成某個功利的目標去做一件事,只是在認真專註的練習、享受單純的愛好,而不知不覺間愛好成長茁壯了起來,變成了專長,水到渠成的打開了更多扇門,賺到錢甚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做自己喜愛的事,慢慢變成了擅長在恰恰是喜愛的事的人,人生開始變的廣闊和不同,真美好啊!
我自己也有許多愛好,但日復一日從沒有哪一個出色了起來,
在發展愛好這件事上我活在一個異常糾結的循環里。比如我喜歡攝影:拍完承認自己很渣---去學去看書---學的太慢太難懂,我是不是沒天分,為啥不早點學---跟拍的好的人學---哇人家怎麼拍這麼好,我渣成這樣又沒進步還要不要拍下去---還是先別拍了,準備好再開始拍---越看書越著急、越自責---而我別的愛好又還那麼多,這還沒時候能學好,放放再開始吧。
轉而去做別的事,基本是同樣的過程,一直在準備,從來未開始。這一度令我懊惱又氣餒。
直到年初接觸了極簡生活的一些想法,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與人家沒想那麼多不同,我的問題恰恰在於想、太、多!
想要的太多,導致每一樣都焦躁不堪、缺乏耐心,還沒開始得以提高就在挫敗中放棄。在規定自己同一時期內只專註在幾個模塊(之前文章鏈接)以後,頓時輕鬆了許多。而對於想太多的狀況,我也開始尋求跟自己的和解。
1、 自我原諒。在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常為自己為何沒早開始而自責後悔。荒廢的時間是可惜,可更寶貴的時光是現在啊,只要像個孩子一樣迅猛的成長,任何時候都可以收穫一個全新的自己。不後悔不苛責,把時間用在立刻練習不是更好。
2、 更多耐心。在控制只專註在3件事以內之後,我變得不那麼焦躁了,允許自己做不好,邊練習邊學習,不等全部準備好才開始,因為知道那樣永遠也不會開始。不比較不害怕不猶豫,只認真做好今天,這多次幫助我打消了放棄的念頭。
3、 拒絕感性。今年我最希望做的事就是狠刷技能,雞血打多了反而容易對自己失望,所以在看不到進步的時候,我更關注的是方法論,告訴自己技能這東西是有形的,是可以習得的,氣餒逃避那類的情緒都是沒有用的。
從這三方面有意識的調整以後,我開始享受到更多專註做事的樂趣,雖然並沒出色到能用愛好去賺錢,但我發覺其實用來賺錢並不是愛好的終極,而在於打磨的這個過程中,自己真正變得跟從前不同了。來自微信公眾號:Sisters; ID:bemysister
要去努力堅持去做的事情,撐死也只能說你主觀意識到這(可能)是件有意義的事情,真正是自己愛好的話,會有事沒事都在琢磨研究滴。所以,題主你有事沒事都在琢磨啥?
在擅長做一件事之前,不要說自己不感興趣。你只是做不好而已(所謂的酸葡萄心理)。
做得好,才有資格說喜不喜歡。做不好的沒有這個資格。
另,一件事在做過一百次之前,不要說自己不行。每一次都會有所進步,總會越來越好,最後變得熟練。
如果做了一百次還看不到變化,那就再做一百次看看。
什麼都做做。
畢竟很無聊。還是得多接觸,我也是漸漸喜歡騎單車和對耳機感興趣的,,現在都還在慢慢培養
不不不,不用探索,真的。
人的愛好要麼是和人攀比,要麼是和人交往,要麼是和人睡覺,要麼是攻擊別人。
再無其他。多去嘗試吧,總會遇到令你相見恨晚、一見鍾情的領域。
你肯定有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是什麼原因,擴大它,重複它,就能成為你的熱愛。
年輕,喜歡什麼就去試試,總有什麼會適合你,一般你打心裡喜歡的,都不會因三分鐘熱度而放棄,而那些因為三分鐘熱度放棄的,不妨就放棄,放棄正是說明它其實並不合適你。
推薦閱讀:
※190cm以上的身高是什麼體驗?
※男朋友愛抱怨,他的生活傳遞滿滿的負能量給我,我應該怎麼處理?
※對一個人的憤怒值到達max 萌生了先除之而後快的念想該怎麼辦?
※指甲上的「月牙」和健康有沒有關係?有什麼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