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無相的,那為什麼寺廟中還要塑造佛像?塑造出來的佛像既非真佛,那為什麼僧人還要對其禮拜?

佛教經典《金剛經》中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由此我個人理解佛是無相的,既然佛是無相的,那為何寺廟裡還要塑造佛像?那些被人為塑造出來的佛像豈不是讓佛著了塵世之相,既然有相,皆是虛妄,那麼僧人為什麼要去禮拜佛像?
註:本人並非佛教徒,只因今日閑來無事陪友人去寺廟中燒香時獲贈金剛經一本,晚上閑來無事翻看後特由此疑問。本人不懂佛法也不懂佛教禁忌,並無冒犯佛教之意,如有不慎冒犯還望海涵。
謝謝


比如我們看到一顆星星,實際上星星不是在那個位置。它的光經過太陽的時候受到引力而彎曲了。但我們拉著一個人看星星的時候,指的位置是星星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位置,但在那個位置我們可以看到星星的「相」。如果你指向沒有經過折射的位置,什麼都看不到。

你要想表述佛法,必須得經過一層折射。你非要指著一塊沒有一顆星星毛的地方說:看,一顆星星!以此來表明你懂得光會沿著測地線彎曲這個道理,那你不會讓別人看到星星,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在裝逼。

所以,有人問禪師如何是佛,禪師照臉打一耳光。如果禪師真懂,這一耳光就打得好,打得電光石火振聾發聵,如果禪師不懂,這一耳光就是裝逼。

——————————————————————————————————

分割線前邊是通俗的說法。大家喜歡這種答法。但這不是答題的正道,因為不徹底。不滿足的,看下邊。

如果把涅槃看作是果,它的因是無漏種子。

但是光有無漏種子人並不能成佛,因為每個人都有無漏種子。也就是所謂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定要無漏種子變成現行,斷盡有漏種子,才能成佛。

但是,言語這些,屬於有漏法,有漏法只能熏生有漏種子,不能熏生無漏種子。不過,有漏的善法可以熏長無漏的種子,使其勢力增強。熏生,和熏長,同是熏,但很不一樣。像牟宗三這種就是不懂熏生熏長的區別,錯誤理解《攝大乘論》而亂下結論的人。

因此,有漏的善,雖然有漏,依然是有意義的。談善談惡並不是佛法的究竟,但佛家還是要極力提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再打個比方,一個家長並不能用自己學習來替代孩子的學習,孩子要想考出好成績只有靠自己去學習,但家長可以給他提供好的學習環境,延請好的老師,買好的學習資料,寺院塑造佛像,做的就是這種事情。


好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分幾個方向去解。
預警一下,這是個神長的答案,一不小心寫了4400字左右,快趕上金剛經了,嘿嘿。
你要真對佛法感興趣,那就看下去.......

第一、著相的相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這句話在中國恐怕有點文化的人都會說,但,什麼是相,我估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清楚,或者說不知道確切是指什麼,只能根據相這個字的中文解釋理解為外形、表現等等。不能說錯,可這麼理解永遠也摸不到邊。
比如題目說佛是無相的,那為什麼寺廟中還要塑造佛像?,咋一聽挺有道理,但是要按這個套路理解無相,我們可以推得:有這種想法就是著相了啊!
然後題主可以繼續推得:那你覺得我著相不是著相了么?!!
然後我們繼續推得:那你覺得我覺得你著相是著相難道不是著相嗎!!!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所以,此路不通,不能這麼理解,這樣理解的毛病是含義太過寬泛含混,極容易被曲解。
所以,要理解無相的相,必須明確相的定義。
相是什麼?相是有為法的特徵。一切有為法,對其存在都會有所表達,都會有成住壞空,不管精神物質概莫能外,有為法的這種表達就是相。
我們知道,佛教把法分為有為法和無為法,一切因緣生因緣滅的都是有為法的範疇,而無為法就是剝離一切有為法之後的,無為法的別名有:佛性、真如、涅槃等等等等。
無為法和有為法沒有交集,因此無為法也不會有有為法的特徵。
有為法的特徵是什麼?是相!
所以,無為法不會有相,也就是說無為法是無相的。
這樣一來就簡單了,我們說佛是無相的,實際是在說佛陀是證入涅槃的,所以是沒有有為法特徵的——換句話說佛是無相的意思還可以表達為:無為法是沒有有為法特徵的!!!
也可以說成:無為法不是有為法!!!
為啥要表達的如此拗口呢?那是因為無為法的是超越二元對立的,超越二元對立(古稱不落二邊)則讓無為法極其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因為我們的語言和思維邏輯就是建立在二元對立基礎上的。所以你要直接表達無為法如何如何,靠語言文字基本沒戲,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說無為法不會如何如何來勾勒出無為法的輪廓,這個輪廓就是有為法和無為法的邊界。所以我們雖然不能通過類似說有為法的相這樣肯定描述來直接肯定的描述無為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說無為法無相這類的否定式描述來勾勒無為法。
所以,你明白了吧?有相無相是在分別有為法和無為法的時候說的。
你未證入無餘依涅槃前,你的一舉一動、舉心動念全部都還是在有為法範疇內,那就全部是著相的。
所以,你說塑造佛像是著相,你說本身那也是著相,我想你說是著相也是著相。進一步這世間的一切就沒有不著相的,進一步,咱們還可以說,這世界不存在無相的事物事情,因為這世界全部是有為法的範疇,而無為法本身你甚至不能說是存在的,無為法是超越存在與不存在兩邊的。&<——讀起來還是各種不爽是不是?可想而知閱讀相對有門檻的文言對理解造成的障礙有多大了。
所以,結論是,你在有為法里說造像著相,這不對,因為一切有相,就算是傳播佛法那還是有相。說造像著相是對「相」這個概念的理解有偏差的結果。

第二、造像的像

有很多人在說,佛教早期是嚴厲禁止塑造佛像的。理由是,公元前的印度本土雕像中試沒有佛像的;另一個被持此說人廣泛宣說的證據是,據稱阿育王曾因外道繪製佛陀畫像而把彼處外道殺光。

這個論斷怎麼看呢?早期佛教不立佛像是事實,但打上嚴厲禁止這種定語就屬於胡扯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早期佛教不立佛像是因為覺得立佛像是冒犯、是禁忌!而作為論據的阿育王曾盡殺繪製佛陀畫像的外道這事情,其實佛經里是有的,大藏經-史傳部-阿育王經中就說其實是有外道繪製了佛陀對他們的神靈進行禮足、膜拜之類的動作,這毫無疑問觸了作為虔誠教徒阿育王的逆鱗啊,於是乃有盡殺外道的舉動。明白了嗎?是外道用繪畫的方式侮辱佛陀,才招來殺生之禍,如果外道用繪畫的方式讚美佛陀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事實上早期佛教經典里也的確提到過,不立佛像的要求,但是,沒說是嚴厲禁止呃
十誦律·卷四十八

給孤獨居士。往到佛所。頭面作禮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若世尊遊行人間教化時。我恆渴仰欲見佛。願世尊與我少物使得供養。佛即與髮指甲。汝供養是。即白佛言。世尊。聽我以發爪起塔。佛言。聽起。又言。佛聽我以赤色黑色白色塗壁。佛言聽。以赤色黑色白色塗壁。又言。佛聽我畫塔者善。佛言。除男女合像。余者聽畫。又人作蓋供養。無安蓋處。佛言。聽打橛安。時塔戶無扉。牛鹿獼猴狗等入。是事白佛。佛言。應作戶扉。佛聽我戶前施欄楯者善。佛言。聽汝作欄楯。佛聽我周匝作欄楯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作周匝欄楯。是中無著華處。是事白佛。佛言。聽作安華物。著華已器滿。佛言。應施曲橛亦滿。佛言。應周匝懸繩。時居士作是念。佛聽我作摩尼珠鬘新華鬘者善。佛言。聽作摩尼珠鬘新華鬘。作是言。佛聽我作窟者善。佛言。聽作窟又言。佛聽我窟中作塔者善。佛言。聽窟中起塔。佛聽我施窟門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施窟門。佛聽我覆窟中塔者善。佛言。聽覆窟中塔。佛聽我出舍伏頭者善。佛言。聽出舍伏頭。佛聽我安櫨栱者善。佛言。聽作安櫨栱。佛聽我施柱作塔者善。佛言。聽施柱作塔。佛聽我以彩色赭土白灰莊嚴塔柱者善。佛言。聽彩色赭土白灰莊嚴柱。佛聽我畫柱上塔上者善。佛言。除男女合像。余者聽畫作。爾時給孤獨居士。信心清凈往到佛所。頭面作禮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如佛身像不應作。願佛聽我作菩薩侍像者善。佛言。聽作菩薩像。又作是言。佛本在家時。引旛在前。願佛聽我作引旛在前者善。佛言。聽作引旛在前。佛聽我塔前作高垛安師子者善。佛言。聽作高垛安師子。佛聽師子四邊作欄楯者善。佛言。聽汝師子四邊安欄楯。佛聽我以銅作師子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銅作師子。佛聽我銅師子上系旛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銅師子上系旛。佛聽我以香華燈妓樂供養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香華燈妓樂供養。佛聽我以香華油塗塔地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香華油塗塔地。佛聽我作安華垛者善。佛言。聽汝作安華垛。佛聽我作安燈處者善。佛言。聽汝作安燈處。佛聽我作團堂者善。佛言。聽汝作團堂。佛聽我堂上安木懸旛者善。佛言。聽汝堂上安木懸旛。爾時給孤獨居士親里相識舉物人。莊嚴男女。盤桉上著華香瓔珞。遣至居士家。居士見已作是念。此物在前行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盤桉上著華香瓔珞在前行。佛聽我作香爐在前行者善。佛言。聽汝香爐在前行。有諸外道。生嫉妒心。見已呵責言。如送死人。是居士作是念。佛聽我像前作妓樂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妓樂

整體是個什麼事情呢?這位給孤獨大居士跟釋尊說,您看您老是教化人間,您不在我這兒的時候是不是能給我點什麼讓我作供養啊?於是佛陀給了他頭髮和指甲,告他說你就把這個當我供養吧。於是大居士說,謝謝釋尊,那我建個塔把它們安放在起重工供養行不?佛陀許可,再接下來大居士就問的詳細了,這塔我用紅黑白三色塗牆行不?我在塔上請人畫像行不?

問的非常詳細,釋尊基本同意大居士的想法,只是告訴他那些不該做,比如畫什麼像都可以,但是別畫男女合像。。。。

之後,居士再次來到佛所跟佛陀說,世尊,如果塔上不畫佛身像,那能畫菩薩像不?佛陀說,可以。

這就是幾乎整個大藏經中唯一的一句不應作佛身像的來歷。

注意黑體字部分啊,只是說不應作,可沒說什麼嚴厲禁止啊。大致上對一般居士而言,可以把不應作佛身像理解為一種習慣,而不是冒犯。為什麼呢?因為後面說的菩薩像,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四大菩薩等像,而是指未成佛前的釋尊比如太子時期的釋尊、比如過去世的釋尊。

意思是說塔上雖然不應該畫成佛後的釋尊,但是畫未成佛前的釋尊作為本生故事是可以的。

注意呃,公元前本生故事浮雕有菩薩(即成佛前的釋尊、及其過去世)像的是有實物證據的呃。

同一個釋尊,成佛前可畫像,成佛後不應畫,什麼道理?

要理解這個問題,讀者同學還得返回到我寫的第一條著相的相去幫你理解。

畫像就是對佛陀存在的表達,是有為法的範疇,以有為法去表達證入無為法的佛陀的偉大,這至少對早期佛教的那些人來說是覺得不合適的。這個問題在其後佛法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得到了解答。

其實答案也是簡單的,就像十誦律里這個故事,佛陀即以毛髮指甲給居士作供養,毛髮指甲其實也是色身的一部分,也是有為法的一部分啊?當然後續的一些部派也就認為即便是佛陀的色身也是圓滿無漏堪作歸敬處的。其實以舍利毛髮指甲供養和以畫像作供養並無本質區別,對涅槃的佛陀也不會有干擾和不敬。另一方面,佛教的傳教問題需要佛像,佛教思想的發展也加深了對涅槃的認識,從理論上也解決了可否造像問題。最重要的一點事什麼呢?公元前後,希臘的雕刻造像技術終於傳播到阿富汗等地了,印度的造像技術有了極大的提升,這也促進了佛像造像的出現。

還有,別以為理論問題的解決都是大乘宗派的功勞呃,南傳佛教一樣有佛陀造像啊。所以,從造像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看到了什麼?

無非是人們對造像這件事隨著時代不同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理解下有不同的選擇而已。

第三、偶像的像


讓我哭笑不得的是,有很多佛教徒開口就是偶像崇拜如何如何。好像偶像崇拜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一樣。你被一神教的概念洗腦了好嗎?一神教為了防止信仰流失或者其他原因,宣稱偶像崇拜是邪惡的,那是可以理解的,你說你一佛教徒也去相信偶像崇拜的邪惡性是不是那個什麼Q有問題啊?不要被一神教文化營銷了好不好?

佛教從來就沒有禁止過偶像,比如我第二點提到的大居士立塔的故事,裡面有各種畫像,還有成佛前的釋尊的像,你要跑到大居士面前說,偶像崇拜是不對的,大居士要會說普通話的話一準會說:深井冰!

還有很多人對拜佛像這個拜很不爽。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磕頭之類的致敬方式在古印度也不過是尋常的表達方式。時至今日,我們還可以看到日本人特別喜歡扣頭謝罪,原因何在啊?在不用椅子的跪坐!有椅子了,行禮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就變成站起來鞠躬了。沒椅子跪坐的時候,直接彎腰致敬那可不是磕頭嗎?至今的磕頭行禮不過對古老傳統的繼承而已,沒有現代人賦予磕頭的各種貶義好吧。

進一步,對老師的懷念,和對偶像的崇拜者根本是人之常情好嗎?

佛陀就是我偶像,我因為對偶像的崇拜踏上了實習解脫之路,我崇拜的理直氣壯好吧?

不理解?

我換個說法。

孔夫子是古代中國全部男人的偶像,因為對偶像的崇拜,這些人建設了璀璨的傳統文化,我們這些老祖們也崇拜的理直氣壯好吧!

所以崇拜偶像不過是個感情問題,偶像崇拜本身並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對偶像崇拜的貶低不過是一神教價值觀的營銷所致。

信徒們,僧人們拜佛,當然我不否認有把佛當神靈崇拜的,但是正信的佛教徒在拜佛時和上課時學生們起立說老師好!是沒有區別的。即便是那些把佛當神靈崇拜的信徒,那又有什麼問題呢?我相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的教誨還是會傳入他們的耳中的。

所以,偶像崇拜在佛教內一開始就不是什麼負面的概念,一開始造像(非佛身像)、供養就是佛教聽許的手段,覺得偶像崇拜是邪惡的不好的,這些都是一神教的理念,而現今人們腦子裡充斥這些概念則說明了一神教文明營銷的成功。

綜上,偶像不是問題,崇拜也不是問題,獲取正確的知識才是問題。


僅僅知道一些勝義諦的見解是不夠的。看了《金剛經》還是會有自他的執著,還是能有冷熱悲喜的感受,那麼世俗諦的見解和知識還是會起作用的。所以此時還是要按照世俗諦的方法去修。

不依世俗諦,不能得第一義諦。

於我收穫最大的《金剛經》講解是索達吉堪布的《金剛經釋》 金剛經開示錄


佛教最早的時候,沒有佛像。各種浮雕,繪畫裡面,都找不到佛陀的樣子,即使在一個浮雕里應該有佛陀,佛陀也會被一個法輪、一棵菩提樹或是大腳印來代替: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件:

Dehejia, Vidya. "On Modes of Visual Narration in Early Buddhist Art." The Art Bulletin 72.3 (1990): 374-92. Web.

這件浮雕描述的是釋迦牟尼深夜從他王宮裡溜出來的故事,他的僕人把他的馬抬了起來,這樣子就不會有馬蹄聲,被人發現。然而,這些馬的背上,並沒有人…… (同時在最右邊諸位也可以看到那對大腳印哈哈)只能說早期的弟子們真聽佛陀話。


有歷史學家推測,這種現象有可能是因為佛陀生前特地關照弟子不要給自己畫像或雕像,以免導致個人崇拜。於是才有了早期那些佛教藝術品中佛陀被各種法輪、大腳印、菩提樹代替的案例。


佛陀本人在公元前480年就去世了。而據研究,最早的佛陀造像也要在公元100年後才出現。中間隔了要有6個世紀。


那麼,我們是怎麼會得到現在的佛像的呢?

這就要說到一個地方。在今天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面,當時有個國叫犍(qian)陀羅國。公元前327年,馬其頓亞歷山大三世入侵犍陀羅,帶來了希臘化文明。而這個時候,佛教文明也在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的大力推廣下被帶到了這裡。


而諸位是知道,希臘人有多喜歡雕雕像的……


於是,在佛陀圓寂的約600年後,在犍陀羅,在希臘文明和早期佛教文明的碰撞下,佛的形象誕生了:

這臉部風格,這袍子的風格,很希臘。

然後還有更中二的:

所以,佛像的誕生,還跟希臘人有點關係hhh


所以,佛像就是這麼來的。緊隨其後,大乘佛教開始興起,佛陀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個神。但對他自己來說,他真的不希望自己被神化。


引用樓上師兄@黃角答案中的一句作結:

佛不是什麼神,只是一個智慧通達的人而已。

信息來源:

"Aniconism in Buddhism."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n.d. Web. 11 Sept. 2016. &.
"Gautama Buddha."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n.d. Web. 11 Sept. 2016. &.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n.d. Web. 11 Sept. 2016. &.
"希臘式佛教."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n.d. Web. 11 Sept. 2016. &.


朋友,假設世間存在的真理是唯一的彼岸,那宗教就是在岸邊的船隻。
你坐船抵岸後,如果遲遲不敢上岸,非要說船就是岸,那隻能說明你「著了相」


皆因世人愛著相,無奈塑像度世人


佛陀的時代是禁止偶像崇拜的,唯一許可的是對菩提樹的崇拜,因為它代表純凈的法。 後來的這些,大部分是人心世間所需自行創造的了。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那麼你說我們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相是虛妄,因為禮拜這個虛妄相,你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誠懇,發起了真實的誠敬,那就是「信心清凈」,就可以「能生實相」,這個實相的境界就是離一切諸相,一切相皆不住。


—南懷瑾


每個事物都有他的生命週期。佛在世時,佛像沒什麼用。佛滅度後,出家人依戒律修行,佛像也不太需要,紀念一下吧。再往後人的根器越來越差,信心降低,懷疑心增長,高大雄偉的佛像可以對堅固信仰起到作用。也是佛陀曾經在世的一種證明,好像我們今天打巨幅廣告一樣,你看到這樣的廣告牌就對這個公司產生了商業上的信心。它也表明世人對佛的崇拜,你才會有點興趣讀讀金剛經。

末法時期,佛像也漸漸成為一種迷信,最終會完全消亡。

禮拜佛陀一是積累福德,二是放下慢心,是很好的修行方法。不過佛陀不在世間,只好對佛像禮拜。真佛陀弟子,應該視佛像為真佛。


本人也只是粗讀了幾本佛學入門書籍和經典,因為曾經思考過題主的問題,所以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我讀了佛學相關書籍之後,進寺廟的時候基本就不會挨個跪拜了,最多禮節性地合掌鞠躬表示尊敬,就像去別人的房間要跟主人打招呼一樣。之前去寺廟都是盡量每尊面前都要扣三個頭、許願什麼的,儘管在香火盛的寺廟想要到佛像近前還要排隊。

有這樣改變的原因當然是書籍對自己的思想有了本質的影響:
1.不要著相,佛像非佛、非佛法(雖然我達不到不著相的境界,並且我這種行為也許是著了「不著相」);
2.一切隨緣,別無所求,不帶功利心拜佛(之前都挺功利的,對佛法沒有什麼了解,就是求保佑);
3.佛祖慈悲,不會因為沒有禮拜他而降罪於我(很多人會被騙就是因為沒有正信,騙子說不捐錢就有災啊什麼的就相信)。

回到問題。題主問了兩個問題:
1.寺廟為什麼供佛像;
2.僧人為什麼拜佛像。
因為我不能算是信徒,只是對佛理有興趣、有一丁點了解,所以只就第一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理解(其實其他知友的回答已經說得很清楚):
〔象徵作用〕。比如國旗說白了只是一塊布,但是大家賦予了國旗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作用,所以才有升旗降旗的儀式;英國不廢除皇室也是這個原因吧,保留傳統帝國和民族的象徵,〔凝聚人心〕。
進一步說,〔人的自信是不足的〕,需要一定的外在支持,所以大家去信宗教是希望〔得到神佛等超能力者在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特別是在孤獨和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有人可以傾訴和幫助。這時候,〔將教主、教理具象化〕就很重要,畢竟每個個體的理解水平等差異很大,而且人也不是純理性的生物,〔不具象的事物讓人有疏離感〕。比如(可能不是很恰當):你喜歡一個作家或者歌手的作品,你應該也就會想知道他的長相、性格等等比較生活化的信息。
所以〔生動的佛像會對人的心理有更大的影響〕。其實人每天都在作惡,只不過程度不同,輕則說別人的壞話、重則害人性命等等。佛像相貌莊嚴(當然也有猙獰的),坦蕩的人都會〔心生敬畏〕,對作惡的人應該多少也有威懾作用吧。
再說回到「著相」的問題。金剛經說「(佛說)知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無所說法」,照這樣說佛經也不該有啊。所以其實講經、經書、佛像等等都是佛〔為了讓凡夫俗子認知和理解佛法而採取的方法手段〕,境界不到就得用,目的達到了就可以舍。佛法講究「空」,「不執著」,「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個人認為這個境界已經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範圍——怎麼都是、怎麼都不是,不可言說、冷暖自知。正如我前面所說:〔你供佛像、拜佛像,人家可以說你「著相」;你不供佛像、不拜佛像,人家可以說你著「不著相」〕,〔你說你「不執著」,人家可以說你執著了「不執著」〕。

以上僅個人拙見。

手機回答,字體沒辦法編輯,所以關鍵點用〔〕括出來了。看起來有點亂,見諒!


早期佛教是沒有塑像的,如果涉及佛的內容,人們會用佛足印、菩提樹、法輪之類的符號來代替,如:

第一幅圖是用菩提樹代替佛陀的,第二幅圖則更加隱晦,用第一階和最後一階的佛足印來代替佛陀,表明其從三十三天說法歸來。這種不張揚的的做法符合佛教的一貫風格和佛陀本人的品格。
真正出現佛像是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後,在隨後的幾百年間,希臘文化逐步滲透到西北印度,形成了融合希臘和印度風格的健陀羅藝術,這時期佛像開始大量出現,但明顯是希——印混血的形象,如:

這種藝術在貴霜帝國時代達到頂峰,所以貴霜帝國的佛教也被稱作希臘式佛教。
佛教進入中國後,在南北朝時期出現大量中式佛像,進入日本後又出現大量日式佛像(如鎌倉大佛、惠林寺武田不動尊等),可見佛像本無定勢,都是後人依據本民族的審美和藝術形式塑造的。所以佛像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神秘,之所以要塑造佛像,一是表達對佛陀的追思,二是作為一個表相的傳法工具,三是讓人在佛像的影響下開啟自身自性的光芒,四是作為修行者和世俗人的精神寄託。
總之,心中有佛,勝過一切。


佛法,只不過是渡人過海的指引,如燈塔和地圖一樣指引你的方向

佛像啊木魚啊寺廟啊,只不過是渡人過海的工具,讓你可以順著方向走正確而不迷茫

等你真正過了海,修行有成,自然佛像佛法啊什麼的對你來講就是爛木頭泥胎而已

但是

知易行難啊,哥們

不要以為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你太小看人心和慾望了


寺廟大殿的佛像。是佛像,亦非佛像,是為佛像。
我們讀誦的佛經。是佛法,亦非佛法,是為佛法。
因此,我們依然要虔誠地向佛像叩拜。
依然要恭恭敬敬地讀誦佛經。
凡佛像,佛經存放之處,是為有佛。我們佛弟子恭敬禮拜是理所當然的。


粗俗點說,對著充氣娃娃擼比對著空氣擼帶感,絕非褻瀆,大雅即俗。


全相即空,全空即相。空無,虛幻,並非空無所有,即相而不住,不停留,不執著,有相如同空相,佛法實乃心法,非理論可以觸摸到佛法的真諦。靜坐,靜心,觀照五蘊,才有一個體悟。


補充一句,所謂有【相】的存在,主要是【報身佛】【應身佛】,前者主要指得到果位的佛菩薩象徵,後者即佛為教化眾生,應眾生之根機而變化顯現之身。
【法身佛】就不存在相
﹌﹌﹌﹌﹌﹌﹌﹌﹌﹌﹌﹌﹌﹌﹌﹌﹌﹌﹌﹌
題主能有此悟性能提出這種問題,很是值得稱讚
看了些許答案,都有些不滿意的地方。金剛經是境界最高的一部經典,小乘信眾根本不敢聽聞,為什麼?就正如題主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麼這部經典,說境界之高之深是自然的,但是要解釋也就那麼一句話,也就是說,只要存在【相】,不論是實物還是概念,都是【虛】的,而這個【虛】並非是不存在,而是因為住於【相】而其會隨時間流逝而變化消逝,也就是說不永恆,當然永恆這個概念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針對於里消逝來說。
題主的問題提的很好,為什麼要禮拜佛像?
除了個別答案所說的為了增加自信或說是崇拜偶像之類的,實際上更重要的原因是【消除我慢】【消除我執】
意思是什麼?把自己的傲慢心慢慢放下,那麼境界修為慢慢就會增長。
在此之前必須要明白一點的是,佛,不是神。因此,佛並不稀罕你,向他禮拜向他磕頭向他禱告,如果佛希望這樣做,那豈不犯了【我執】?
說到這一步應該已經有人可以明白了,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向佛禮拜,是為了明心見性,其二的作用也有的回答已經說過了,就是增加自信,唯獨有的說是什麼紀念佛陀有的說是偶像崇拜這裡我不同意。為什麼佛像都要建的高大,不僅是給人看的,更是給進不來寺廟的鬼類眾生來看的。也就是說,佛像存在的目的,是局於【相】的存在上來講,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裡面的虛妄,並非指不存在,而是指境界,這部經乃成佛之道,自然是對大乘至極而言,看似在講【相】的事情,實際在教【破我執】,那要【破我執】其前提必須是,境界已經高到可以看淡【相】的存在,但是佛法修行必須針對於各種境界,各種層次的人,不,還不僅是人,是眾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要塑造佛像,禮拜佛像的緣由了
總結下來,塑造佛像的目的,不僅僅是針對一類人,而是廣布天下的各類眾生,層次不同自然就需要有【相】的存在
其二為何要禮拜佛像,究其原因,是為了【放下我慢】【破除我執】消除傲慢與執著,另一層原因則是尋求佛菩薩的加持,從而增加修行的自信。
ps如果不把佛法當作宗教看,那便更好理解,一切都是為了自身修行,尋找一切問題的答案,只需考慮3點,符不符合因果,對自身修行有無利益,發心做此事的目的在何處,就這3點足以讓你判別


看眾生的需求。

眾生需要佛像,就有佛像。

眾生不需要佛像,就無佛像。

觀世音菩薩是男的,但是為了度化眾生,化現女身。

其實不止觀世音菩薩,所有的佛菩薩,乃至某些經書,都可以應機化現。

全看眾生的需求。


寺廟不應該是神殿,更多的是英雄殿。我們向佛像叩首,除了乞求,更多的是通過懷想蓮座上菩薩們的成就,正自己的心念。


亞歷山大入侵印度帶來塑像習慣才有這個習慣出現
古代說特殊體質的人咬塑像能直接咬到天神本體受傷


說白了你太玄妙就沒有群眾基礎,哪來布施和香火。


推薦閱讀:

去敦煌莫高窟看壁畫你最推薦哪些編號的窟?
觀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能排第幾?除了如來佛祖,還有誰是最厲害的?

TAG:佛教 | 宗教 | 寺廟 | 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