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馬爾克斯的《族長的秋天》?
正式譯本剛剛上市,怎樣評價這部小說,以及新譯本的翻譯較之前譯本怎麼樣?
《族長》無疑從形式上來說是馬爾克斯最難讀懂的作品之一,因為它在寫作過程中大量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詞句標點符號。
這本書受到伍爾夫《達洛維夫人》中一句話「在這個星期三的早晨,匆匆走在這條人行道上的所有人都會變做一堆白骨,在屍骨的塵土中間或許會摻雜著幾枚婚戒,在難以計數的爛牙中摻雜著幾枚金牙。」
《族長》採取了這種自由的方式,使得馬爾克斯在表達的過程中能夠將更多想要表達的東西注入到有限的篇幅之中。(參見《番石榴飄香》)
全篇看似是第三者進入族長的宮殿的所見所聞,實則是擁有高度集權的族長內心孤獨的自白。時間跨度和地點跨度都很大,也可以說是馬爾克斯小說一貫的特色。
孤獨,也是幾乎滲透在馬爾克斯每一部作品中的內涵,在這部小說中得到最集中的體現。擁有無尚權利的族長,假死,離鄉,一次次地想要證明自己的地位,卻甚至對無限深愛自己的母親也心存戒備。
小說的創作背景也受當時拉丁美洲的政治局勢的影響,相關的也有《迷宮中的將軍》這篇根據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真實事迹改編的小說。其實馬爾克斯的許多小說中都可以看到政治的影子,這也是他創作一系列小說最想要表達的東西之一。
《族長》值得一提的還有許多奇美瑰麗的語言與天馬行空的想像,私以為這也是他小說的一大特點。但馬爾克斯自己也說過,我們看來這是魔幻現實主義,其實在他自己看來,在他們拉丁美洲人看來,這就是真真切切所存在的現實。能夠遊刃有餘的運用這些想像,與他從小就聽到的祖母講的故事息息相關。小說中的許多話語,馬爾克斯自己說,是「只有拉丁美洲的計程車司機才能聽懂的」。
個人認為《族長》是馬爾克斯小說特點最突出體現的一部,但我至今還只能停留在被那些肆意啃食樓梯的母牛和有美人魚分娩的島嶼所吸引的階段,想要發掘內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寫一句《族長》封面上的話吧:
「他在自己的榮光中如此孤獨,孤獨地連一個敵人都沒有剩下。」
至今讀過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
全書有258頁,只有6個段落,基本都是逗號,句號寥寥可數。一句話可以長達52頁,就算以逗號算一句話,也有長達兩三行的句子。
來一句感受感受:
然而他還是把她忘記了,獨自留在了黑暗中,在他微鹹的眼淚里啊將軍、在他徐緩而下的閹牛口水間尋索著自己,將軍啊,他驚嘆道,我的母親本蒂希翁?阿爾瓦拉多啊,我怎麼可能活了這麼多年都沒有嘗過這種折磨的滋味呢,他在這驚嘆間哭泣著,在自己腎臟的渴求與腸子里的一串鞭炮聲響中不知所措,而有著溫柔觸角的死亡伸出爪子將他的內臟連根拔起,把他變成一隻被砍了首級的動物,它臨死前翻騰的痛苦借著一種酸燙的物質噴濺在了雪白的床單上,扭曲了他記憶中那個雨水明亮的下午蚊帳里如液體玻璃一般的空氣,那是屎,將軍啊,是他自己的屎。
其中的魔幻與現實的穿插,第三方獨白與自我的告白的轉換,以及那時間跨度的隨意切換可見,在馬爾克斯所有作品中,此書地寫作手法可謂登峰造極。
這是我讀過最緩慢,也是最像聽音樂一般的書。
書中的寫作手法眼花繚亂,魔幻的場景猶如現實存在一般寫出,人物之間的穿插猶如幽靈穿過厚重的牆壁一般,那麼的自然卻又讓人驚嘆。那些看似描寫他人的場景卻是將軍發自內心的獨白。整本書看似光怪陸離,卻深思後便可發現那是權力的作怪,顛倒的日夜,隨意篡改的生死,還有那秘而不宣一直躲藏於背後的權力。
這一切根本不像由人類寫出的東西,更像出自上帝之手。
假如僅僅當它是部文學作品,他的描述手法可謂巧奪天工。但馬爾克斯對權力的構析卻又讓人感到奇幻而又深刻。故事的結構,看似寫了幾個世紀的東西,卻又是一個人一生的東西。
假如沒有《族長的秋天》,《百年孤獨》就像一個獨立的、沒有背景的作品,我們無從探究《百年孤獨》中的孤獨,從何而來,最終走向何方。
族長的權力,是推動拉美地區孤獨的手,而孤獨,也一生籠罩著這幫權力的執行者。
這本書,是馬爾克斯對拉美地區孤獨產生的思索。
獨裁者對權力的揮霍嚴重阻礙了拉丁美洲代議制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給拉丁美洲各國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自1810年來,獨裁者們一共頒布了憲法180餘部,居世界各州之冠。他們利用權力肆意搜刮民財,貪污受賄,絲毫不考慮國家命運,因此造成了政府財政空虛,民不聊生。即使後來也出現過獨裁者統治下的穩定局面,但一旦獨裁者去世社會又會回歸動蕩。
這些行為最終導致拉美地區「百年孤獨」的產生。
在馬爾克斯的觀點裡,專制制度是拉丁美州最大的悲劇,他在《拉丁美洲的孤獨》中列舉了一系列專制制度下令人瞠目結舌的政策和獨裁者對社會的無情迫害。作品《族長的秋天》無疑是對這些獨裁者的批判。他們是拉美「孤獨」的促進者,同時自己也是「孤獨」的一部分。
對於這本書,我只能用作者的原話來說:他在自己的榮光中如此的孤獨,孤獨的連一個敵人都沒有剩下。
(完)
Ps.這本書並不會推薦給人閱讀,閱讀這書需要強大的定力與文學素養,它的敘事手法並非為人量身定做,甚至有些不屑於給人閱讀的感受。強行推薦這本書只會讓人感到讀之無味,它適合那些對馬爾克斯喜愛的人們去閱讀。
M.《族》
亡靈書般頻繁而絢麗的人稱轉換,情節紛亂正如同記憶本身。《秋天》不適合用理性的方法分析,只能用直覺感受——在此意義上,這本書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作品,一首長詩而不是一部小說。
我很崇拜的的某個文學少女曾經單方面宣布馬爾克斯的書比較通俗。《族長的秋天》可以用來反駁她。可以嗎?並不能。《秋天》本身還是通俗的,它並不想宣布任何高妙的道理,亦無意傳遞某種難以共情的感受。(只有最無可救藥的文藝青年才會覺得通俗是個貶義詞,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通俗是個貶義詞——即使你在公開場合假裝自己沒那麼覺得——你就已經落入了某種不可救藥的境地。)一個人之所以覺得《秋》難以理解,不過是因為她讀了太多【唯物主義的小說】,以至於在讀小說之前就預設了唯物主義和形式邏輯的背景。《秋天》是關於記憶的長詩,而記憶絕對不是什麼唯物主義的東西——記憶是聯想、跳躍、夢幻、囈語、捏造、扭曲,隨便什麼,反正不是純粹理性組織起來的現實。我們會因為電視機里的某個片段想起自己死去的姐姐,雖然我們其實從來沒有一個姐姐——這沒什麼奇怪的,在那一瞬間我們感覺到自己似乎應該有一個死去的姐姐,記憶大概也就是這麼回事。不妨找個悲涼或無趣的下午,在這樣一個下午事無巨細地重新想像自己的中學時代,你會發現你的回憶模式大概就是《秋天》的結構方法——相當正常,一點兒也不高深。(干他娘的普魯斯特。)
如果你能脫離唯物主義閱讀的泥沼,不再試圖追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種幼稚的問題,乖乖地跟著老將軍錯亂的記憶一起【感受】,那麼《族長的秋天》就和《活著》一樣【友善易懂】。重要的不是事件的排列順序,不是哪個關鍵人物的名字到底是什麼——無數屠殺和動亂以及將軍虛幻的愛欲具體是怎麼一回事這種問題,馬爾克斯自己明白就好了。作為一個專業讀者(如果你無意模仿他的寫法),只要感受將軍的孤獨、恐懼、暴戾、憐憫、神聖與齷齪就可以了。馬爾克斯並不想隱藏他的寫作意圖,相反,他把自己的意圖時時暴露,並且不斷挑明以提醒讀者。(我都覺得他把「孤獨」一詞寫了太多遍,實在沒什麼必要。)突然跳躍的人稱和閃爍的情節需要讀者敏銳的反應,不過凡讀過意識流小說或各種現代夢囈的人應當不覺得有什麼困難。智商正常的人大抵都可以跟上馬爾克斯的小花招。
理想的閱讀方法是找一個悲哀或無趣的下午——你本可以用那種下午好好回憶一下自己的少年時光——一口氣讀完這本書,並在吃晚飯的時候重新回憶一遍。你會發現錯亂的故事在你的頭腦里更加錯亂,或許你會把薩爾圖諾·桑托斯將軍當成那個被烤熟的「我永遠的兄弟」,會忘記將軍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所愛的女人的名字(正如我就忘記了她們的名字或她們究竟是否有名字)。這時候你體會到的就是已經老邁腐朽的將軍的真切感受:記憶棄他而去,整個世界顛倒,一切是錯亂而模糊。當然,如果你是一個記憶超群的理性人或者一個經濟學家,就當我沒說過這段話。有人建議這本書不要一口氣讀完,我覺得這是一個壞建議。這本書應當一口氣讀完,並且應當快速讀完——不要糾結於細節的難以理解,反而該讓文字以瀏覽自己記憶的那種方式流過你的腦海,因為只有夢幻的閱讀方法才能理解夢幻。《秋天》的語言催促你速讀,如果你能甘心一字、一詞、一句地理解,恐怕你根本沒有理解,或者說,沒能感受到文本試圖傳達的感受。讀過福柯《瘋癲與文明》的人應當明白同一種體驗:疾馳的文字,雜陳而紛亂的感受難以言明——文本在某些時候是有【速度】的。
順帶一提,我不喜歡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叫法。馬爾克斯明白一個道理:唯一現實是我看到的現實。「我的現實」談不上什麼魔幻不魔幻,只有被膚淺的唯物主義浸泡太久的歐洲人(廣義的歐洲人,包括日本人和中國的新興城市小資產階級)才會把拉丁美洲作家的【視域】當作一種魔幻的【文學手法】。難道我們都忘記了那個學齡前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吃耳屎會變成啞巴,午夜的床下有惡鬼鑽出,滿大街是用糖果騙走小孩的人販子——我們當然可以用一種科學的傲慢聲稱那是家長的不當教育和小孩子的愚昧無知,但這並不影響這些愚昧無知在當時【就是】迫切、危險而充滿致命誘惑力的現實。
就我個人的觀點看來,這本書完爆《霍亂時期的愛情》,略勝《百年孤獨》,不出意外是馬爾克斯的巔峰作了。
全書以章節分割,不分一個自然段,不用引號區分對話與現實,而各個角色的人稱在文內自由變化,不同時段的故事交叉在煉成整體的文本空間中,而主線在交錯的敘述中凸顯得極為明顯。馬爾克斯文筆極好,這點就不說了。關鍵還在於,這本書基本是個童話式寫法——這裡所說的「童話」,不是指代某種幼稚,而是指一種化解了現代小說中流行因素之戾氣的寫法——至於那些因素是哪些,大致就是情色、暴力、政治和宗教隱喻之類的。
再說就劇透了。反正絕對是本好書,強推。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我最喜歡的拉丁美洲作家,《族長》絕對完爆他的其他任何一本書。不虛的說,魔幻現實主義小說里,它最魔幻也最現實,非常有衝擊力。
在讀的過程中,真假幻實穿插的感覺非常深刻,分不清哪些是族長的內心OS或真實世界。很多影評也在努力分辨,但其實個人感覺花大力氣分辨也並沒有什麼意義,這個人同時在與兩個世界抗爭,亦真亦幻,分得清分不清不妨礙對人物性格的理解。開始讀之時並未覺有何特別,越讀,越發無法割捨。直至最後是它給我帶來所有書籍閱讀感受中的孤獨感之最,緩了很久方掙脫。
文中的族長,隻手遮天,統治手段強硬有效,好幾次都力挽狂瀾鋪墊得也是很深,簡直完全讓人陷入他的套路。但擁有一顆幾近完美大腦的他仍處處是軟肋,他的麻風病人與玫瑰、九道門環門閂插銷便是。在讀的過程中,我聯想到達芬奇曾說「完全的認知和完全的愛是同一個東西」,電影《安德的遊戲》中也有「當你最了解一個人時,你最愛他」,但越讀我越嚴重質疑起自己的感知能力來——族長不可謂不深刻了解人心與世界的屬性和運作,為何我讀不出一絲愛的存在?他的心到底怎麼了?抑或大師和電影給了我錯誤的引導?
還好還好,在族長死去之前,透過死亡我終於看到了,他不會愛——
「(死亡)在他最不想它降臨時,它降臨了,在如此多年的貧瘠幻想,他開始隱隱明白,人不是在生活,真他媽見鬼,而是在苟活,人開始學習時已經太晚,即便是最博大最了不起的生命的生命也僅能達到學習怎麼去活的程度,他從自己喑啞手掌的謎團里,從紙牌隱形的密碼里,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去愛,於是企圖用權利的孤獨罪惡的熾烈祭禮去補償那無恥的命運,卻在無盡燔祭的火焰中淪為自己獻祭主張的犧牲品,他以誆騙與罪行養肥了自己,以無情與羞辱培養了自己,他克服狂熱的貪婪與天生的怯懦只是為了將那顆玻璃球握在掌中直至時間的盡頭,卻不曾知這種罪惡沒有盡頭,正是它的飽足滋生著它的胃口,循環往複直至所有時間的盡頭。」
族長不會愛。他唯一愛過的只有他的母親,貫穿全書的只有這一位女性。以至於當他最後臨近死亡時,想起自己傾盡畢生想遺忘又無法忘記的是在遙遠童年,母親偷吃垃圾桶里的山羊內臟。多麼卑微又不快樂的靈魂到生命盡頭仍是回憶著那位母親與區區生計的鬥爭?!除他想得到但得不到的選美皇后和年老時透過窗戶看中的十二歲女學生(名字太複雜真的記不住哇摔!),對其餘任何女人的愛情和性愛都是粗暴而理智。我無法辨別親情、愛情、友情在幾個女人中的分配,只能感覺情感奇怪的糅雜混合,同時矛盾存在。當通過性而出生的大地兒子無法與這位偉大母親通過性交流,便希望他的妻子作為長期的情人,但妻子有了,卻開始懷念母親,同時不願意放棄長期情人的免費福利。你能分辨這是什麼情感?多可憐啊。
而對於男性,書中沒有描寫祖父或父親,其餘均是由權力、政治帶來的衍生物,更提不上愛。
後來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傳》中這麼記載,賈布(就是大師啦)熬過長久孤獨貧窮後,出版了《百年孤獨》得到世界性成功後,方創作出了《族長》,而後《族長》與賈布的政治理念像蔓菁一樣延伸到了全世界。後在某次採訪中透露了蛛絲馬跡,「對權力的胃口是來自對愛的無能」。某種程度上,族長是半個賈布吧。我猜。
儘管我尚無法確認族長是主動或被迫放棄的愛的能力(也可能是忘了。。),但他絕對是個靈魂上可憐愚蠢至極的天才。是個一輩子都要忍受孤獨的怪物。當然他的孤獨透過傳記體小說記載下傳奇一生,傳給了廣大讀者。。。=_=
被許多人引用的是這樣一句,「他在自己的榮光中如此孤獨,孤獨得連一個敵人也不剩下。」高處不勝寒,強大到沒有敵人不是完美,完美是出於中間可進可退的平衡與心安。荒蕪赤裸到令人心慌的內心世界,他把自己過成了野人。
最能體現馬爾克斯豐富想像力的長篇作品,沒有之一。原版看不懂,文筆不好說。新譯本太多新造辭彙搭配,我很反感。
剛剛在聽講座的時候讀完了族長的秋天,個人認為這是馬爾克斯最偉大的著作。比百年孤獨更好,比霍亂時期的愛情更好,比個人喜歡的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更好,比相同題材的迷宮中的將軍更好。
這本小說說了什麼,不可名狀。在我看來,整個閱讀的過程好似幻夢(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完一本書睡一覺)。當我醒來,我已經全然不記得剛才夢見了什麼,留存的只有一些超越現實片段,但在夢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孤獨,彷彿永恆的孤獨。
至於翻譯,我既沒看過以前的譯本,也看不懂原版書,所以有點不客觀。
大部分地方的語言是比較晦澀的,因此就有不少人批評譯者。但其原文本身就是不尋常的,從那些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句中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可以說不完全是譯者的問題。而如果從我剛才提到的夢幻的角度看,這樣的翻譯是完全沒問題的。如夢一般模糊,如夢一般沒有邏輯,但也如夢一般美麗。僅從表達感情上來說,這是完全合格的。
我心目中的《族長的秋天》高於《百年孤獨》,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歡這部書的翻譯,很不喜歡!
族長閱讀起來頗為困難,我認為這跟翻譯也有一定的關係,全文都是長句且無分段讀起來就頗為費勁,但幸好還有作者大神塑造的意境和詞語讓人著迷,一開始我就糾結在人稱的泥潭裡難以自拔,試圖搞清楚除了『他』之外所有人稱所指代的具體人物,當然很快發現這是徒勞,所以只能把小說當詩句來進行閱讀理解,翻譯的生硬導致很多部分讓人感覺句子主幹一片混亂。
當然這還是一本絕對不能錯過的神作,
讓我找回了以前讀《百年孤獨》時那種文字帶來的劈頭蓋臉的震撼和激動,甚至更甚一籌,除卻了翻譯問題以外仍然能察覺到作者更加行雲流水到如同瀑布般傾瀉的駕馭文字的魅力。
馬爾克斯在《族長的秋天》里是一位老道而神秘的巫師,駕馭文字的能力、環境和氛圍的描述都更加強悍,一個長句就能讓情節百轉千回,當主角最終死去的結尾,全書100個句子6個段落構建出的多重混亂的人稱、時空、場景,如同電影畫面般在無法掌控的臆想中一遍遍回放。
這就是馬爾克斯文字的魅力。
這本書只能用意識流的方法去讀,需要省略很多的細節,糾結細節就會停滯,停滯就會讓閱讀的快感消失
遇到的第一本無法跳讀的小說。
能看明白,但是看不懂。覺得自己把很多時間浪費在了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
簡單點說吧,寫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馬爾克斯是一個深刻的通俗作家,寫族長的秋天的馬爾克斯是一個偉大的嚴肅作家.
作為馬爾克斯最實驗的作品,簡要概括對這本書來說是褻瀆.
全程在試圖弄清楚你,我,我們到底是誰
剛看完第一段,這是第一次讓我覺得看書能有飆車的窒息快感,我被迷住了,所以在看完第一段之後立即控制住了往下繼續的慾望,我怕我栽進去出不來了。
推薦閱讀:
※如果想學習中國和西方的現代詩,並背誦一些,應該讀哪些詩人的哪些作品?
※馬爾克斯的《巨翅老人》想表達什麼?
※還有哪些類似於《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一樣清雅的散文?
※為什麼霍格沃茲里會有斯萊特林這個學院?
TAG:小說 | 文學 |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 族長的秋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