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師演奏很長的曲子時真的不會出錯嗎?

一個音都不會彈錯?


魯賓斯坦回憶錄上寫到,他觀看霍洛維茨的音樂會。音樂結束後,霍洛維茨下來對他說:哎呀這一場彈錯了兩個音。
魯賓斯坦寫到他聽到這句話時心裡的想法:我願意用我所有的財富換來一場音樂會只彈錯兩個音。

當然兩個人都是絕對的大師。我只是想說,有的大師也有不少錯音。你一個音都不錯也不一定是大師。

如勞倫斯李所說(抱歉打英文好麻煩),老霍晚年音樂會錯音一大把一大把的。他那麼對魯賓斯坦說的確有裝逼之嫌。估計魯賓斯坦也是故意把這事兒寫出來的——我就是要讓大家都知道你在裝逼。
這倆大師一直互相不太看得上——他們的不少粉絲也是如此。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年紀大的老大師失誤會更多。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大師,大師也絕不是因為「沒有失誤」才成為大師。btw,我們去看現場音樂會,也並不是為了去挑有幾處失誤的。


以前在寫20世紀十位最偉大的鋼琴家系列文字的時候,多少提過一些大師們的錯音,節選幾段吧。

————————————————————————————————
科爾托
科爾托在音樂會中有著出名的記憶失誤(20世紀40年代以後尤其顯著,那時他的想法更多是非音樂性的),他的錄音中不時也
會留下錯音。這種指法上的小疏漏和他著名的學生迪努.里帕蒂那種技術完美無瑕的演奏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儘管如此,當科爾托「狀態良好」的時候(當然,
這個情況往往比「不在狀態」的時候少得多),他所展現出的那種高超技巧幾乎可以處理任何鋼琴炫技作品。

————————————————————————————————
約瑟夫.霍夫曼
這兩輯(Marston公司出版的霍夫曼系列第7、8輯)中的錄音也暴露出那個時候霍夫曼的技術已經開始有點不協調了,部分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但是最主要是20世紀40
年代他開始嚴重的酗酒。在《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中他的指法聽起來異乎尋常的不太乾淨,儘管他的技術仍然非常精彩。他的《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彈奏的
是如此的放縱,彈出很多錯音來幾乎是必然的。但是在演奏魯賓斯坦的時候——我相信魯賓斯坦的協奏曲在技術上比貝多芬的這兩首協奏曲要難的多(儘管我自己沒
有彈過,因此也不是太肯定,但是聽起來確實是這樣)——他在第四鋼協中最多只出現了五處小走音,演奏極其精湛!

————————————————————————————————————————
霍洛維茨
Rachmaninoff :Etude tableau in D, Op.39 No.9
錄於1967年。對於這張碟我沒什麼可說的。這完全就是另外一部為霍洛維茨的激情風格量身定做的炫技作品。可以留意到他演奏了很多錯音,但是它們並不影響整體效果。就像往常一樣,曲子一結束聽眾就瘋狂了(這是一次現場錄音)。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3, Op.30
錄於1978年。這部作品他一共有三次
商業錄音(如果要算上和Mehta的那次錄像的話就是4次),另外兩次的錄音時間是1930年和1951年。大多數人更喜歡他30年和51年的錄音,批評
他這次錄音的怪癖和粗糙發音。另外還有一次1941年他和Barbirolli合作的廣播錄音,雖然這是很多人最喜歡的拉赫第三,但是我覺得過於炫技而且
沒有任何道理地採用了過快的速度。我最喜歡78年這次演奏主要是因為全曲飽含憂鬱和鄉愁的感覺。幾乎其他所有鋼琴家演奏這部作品的時候都當成一部炫技作
品,但是這次錄音中霍洛維茨則集中表現了作品感性的一面,催人淚下。沒有人在演奏這部作品中比霍洛維茨投入更多的感情。實際上,我同樣喜歡他的怪癖和稍顯
粗糙的發音,這些讓這次演繹變得很迷人。第一樂章華彩段落的錯音太不可思議了。當其他鋼琴家演奏錯音的時候,音樂聽起來很蹩腳,但是霍洛維茨做同樣的事
情,音樂實際上聽起來更好聽了。這是一個偉大音樂家的特徵。事實上,他承認他經常故意演奏錯音是為達到音樂目的。大量的節奏和速度變化帶來了一種極其神經
質的效果。很難想像,年屆74歲高齡的老霍是如何演奏這樣繁重的「體力勞動式」作品的。有一點我要指出的是,這個錄音里聽到的反常的粗糙聲響,是在鋼琴家
的要求下,調音師過分打磨了槌子的結果。順便說一句,拉赫本人曾經聽霍洛維茨演奏過這部作品,發出這樣的驚嘆:「he swallowed it
whole. He had the courage, the intensity, the
daring」(大意是他已經完全消化了這部作品。他表現的勇氣驚人、感情強烈、處理大膽)。

Chopin :Scherzo No.1, Op.20
錄於1985年。這個瘋狂的演繹太傑出了。他用了一種反
常的慢速來演奏,聽起來比別的鋼琴家和老霍以前那些高速的錄音好很多。很多細節在高速演奏下根本聽不到。他以一種最別緻的方式來演奏,左手用了一些處理漂
亮的重音,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急停和聲音效果。在7分59秒到8分02秒的地方,有幾處錯音,但很有可能是霍洛維茨故意彈錯的,聽起來不但沒有對音樂產生
不利影響,實際上卻是提高了音樂的精彩度。總的來說,這是一次魔鬼般的演繹。

—————————————————————————————————————
其他各位熟知的大師也不是沒有,比如上面提到的Rubinstein。他1975年在加州Pasadena的現場演奏了貝多芬的《熱情》,裡面的錯音多到神奇的地步,但是很多處理方式還是能讓人眼前一亮,提醒各位注意的是,這時魯大師已經89歲了,技術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奇怪的是,同一場演奏會上的Chopin練習曲 Op.10 No.4的錯音卻出奇的少,在我看來這首曲子的難度比起《熱情》來只高不低。

再比如Richter在1994年的現場錄音Schumann Fantasy in C ,這張philips的唱片對我來說算是李赫特最好的舒曼錄音,但是在第二樂章高難度的結尾部分,李赫特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不少錯音,但是同樣要指出的是李赫特這時已經79歲,同時這是一次沒有剪輯過的現場錄音。你還可以聽聽李赫特在79歲錄製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其中有很多錯音對一些高水平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李赫特卻「粗心」的彈錯了,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根本就不太在乎彈錯音。

——————————————————————————————————————
最後節選一段《阿勞談藝錄》中老一輩大師關於錯音的看法:

Arrau在憶柏林的時候,談到他的偶像布索尼:

Arrau:他演奏的李斯特奏鳴曲還是那麼精彩。儘管錯音連篇,成段經過句漏掉。感覺仍是那麼奇妙,渾然一體,每一個樂思自前面的樂思生化而出。

霍:那時候,彈錯音,人們不大在乎,是么?

Arrau:不在乎,他們認為這是天才。

霍:你是說人們真的喜歡聽彈錯的音?

Arrau:是的,那是天才的權利。


每一次現場演出時,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不一樣,沒有誰能保證每次都不出錯。錯了,很多時候就是「今天狀態不好」而已。

我想題主問的可能是「真的可以把一首曲子裡的那麼多音符都背下來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每個人背的方式不同。很多時候鋼琴家是靠肌肉記憶記住了曲子,那其實並不算真正記住,只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記憶程度也夠用了。

不管怎麼說,記住長曲子屬於鋼琴家的基本功,對於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而言也並不難。你不需要是一個鋼琴大師才能做到這點。

---

又及:不知道「一點也不好笑」兄提到的八卦發生在哪個年代。Horowitz 本來就不是以精準著稱的鋼琴家,晚年更甚。老實說他本人那麼講實在有點裝腔的嫌疑啊。


1. 沒出過錯是不可能的

2. 一段內容精彩絕倫的演講,你會在意演講者其中幾個字的發音不標準?

3.您聽音樂難道是為了糾錯?


錯音又有什麼的,很多人音符都彈對了,音樂卻彈錯了。


說個和大家講的不大一樣的觀點:幾乎所有的大師級別的演奏家,在技巧巔峰期,演奏正常難度的曲子,基本上是可以做到整場音樂會不出錯音的。反例中常舉到的魯賓斯坦和霍洛維茨或許是兩個被原諒最多的大師。即使這樣,聽魯賓斯坦彈莫扎特的音樂會錄音也是完全沒有錯音的(只要有一個很容易就能聽出來)。彈莫扎特和海頓的音樂會不錯音是職業鋼琴家的基本要求之一,因為錯了任何一處都非常明顯,會嚴重影響曲子質量。不用說大師了,其實我的一些同學都是能做到的。

當代鋼琴家的精確性標準更高,標杆可以看肖邦鋼琴比賽的現場演奏,只要能進決賽的,整場曲目正常情況下是一個音都不會錯。這可都彈的是ballade, scherzo和polonaise之類的大難曲了。當代的大師,像Krystian Zimerman, Alfred Brendel,Maurizio Pollini, 準確性都非常好。聽波利尼三四十歲的現場錄音,能找到錯音的同學我請吃飯:)記得幾年前我在卡內基音樂廳聽過他演奏貝多芬的其中四首奏鳴曲,都這麼大年紀了技巧依然是無語倫比的。


Alfred Cortot以常常彈錯音著名,

但是絲毫不能影響他是肖邦作品最出色演繹者(之一)的光芒~


肌肉記憶是最普遍的方式,為了長期記憶,會像小學背課文一樣去背譜子。一旦肌肉記憶在某些地方忘記了,還可以使用腦中的記憶。
不過,在演出的時候,根本談不上腦中記憶,幾乎完全憑藉肌肉記憶,因為一旦調用腦中記憶,音樂的情感以及旋律都會受影響甚至斷掉。
也不必太驚訝,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話不假,我常常練習一首曲子一年之久,才會上台演出,保證99%不會有差錯,也不敢保證每次演出都沒有差錯。肌肉記憶後,閉上眼睛,依舊可以彈出曲子。


當然會出錯,也有不會的
但總的來說就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但是錯音不是演奏中最重要的東西
差的鋼琴演奏者肯定都有錯音,但是好的鋼琴演奏者不一定沒有錯音
還有就是差的鋼琴演奏者也許也不會有錯音,看你怎麼理解這個差了


彈錯點音必然有的,就是別錯的太離譜,太離譜就成車禍了。


看人。
譬如據傳,克萊斯勒天天祈禱海菲茨拉錯音。。


會出錯的。又一次和老媽聽李雲迪現場演出,月光第一章我聽出了四個錯音


重要的是錯得不能讓別人聽出來。


對啊,米凱蘭傑利不錯音


旋律千萬別斷就行


應該會吧,不過音樂畢竟不是數學公式,一個字母音符都不允許有差錯,或許正是因為會出錯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彈奏出更多不一樣的曲子,如果只是刻意的避免出錯恐怕會矯枉過正,曲子沒了感情不如以前好聽了


以前我表妹考級小提琴,拉到一半忘了,於是再來一遍,到忘的地方沖了過去記起來了,後面那段又忘了後來我安慰了她一天陪她哭...。我自己學的鋼琴,印象深刻的經歷時有時你可以談的很快,但是分手慢彈時反而容易忘記譜。後來到了初中,也會忘記,但是因為學過樂理和聽力了,所以有時可以自己試著音接下去。高考前考音樂特長生,考前閉上眼睛可以想像出鍵盤空間和清晰會議手指的每一次按鍵,從觸鍵速度到力度到深淺。
廢話這麼多,我想說明的是-----隨著閱歷和練習的增加,你可以用肌肉記憶,聽力記憶,視譜記憶,鍵盤空間等(大師可能更多理解更深吧)來彈一首一小時加的樂曲。所以出車禍的幾率肯定小的多!


都會彈錯。


舞台和科技不一樣,出錯有時候也是它的一部分魅力來源。


推薦閱讀:

現代唱片中鋼琴協奏曲里的華彩是即興的,還是照樂譜來的?
求推薦鋼琴家歷史或鋼琴故事的兒童書籍。?
想了解 Ivo Pogorelich 應該先聽哪幾張專輯或單曲?
你最欣賞的鋼琴家是哪位?
彈鋼琴的高手 玩勁樂團au 這類需要手速的遊戲是什麼感覺?

TAG:鋼琴 | 鋼琴家 | 樂器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