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手機晶元能對 MP4 格式文件直接解碼,但 RMVB 不行?
這裡除了題目中的問題外再細問幾個音頻與視頻壓縮格式的問題,
1.wav是否是一種無損的音頻格式?他是否是未經過壓縮的原版音頻文件?如果他也是一種壓縮格式,那麼徹底還原音頻原生的是什麼?ape和wav比起來有什麼理論上的差異?
2.mp4格式是否本身就分成很多種壓縮和編碼方式,蘋果的移動設備支持的是何種mp4壓縮方式。——為什麼蘋果移動設備系統原生僅支持mp4格式視頻文件的播放?(還有mov)
3.RISC架構的處理器是否對許多視頻壓縮的解碼存在先天的不足?現在比較流行的視頻格式(如mpg、mov、mp4、avi、asf、rm/rmvb),能否簡單談談他們各自的利弊和視頻格式未來發展的趨勢?
4.是否存在沒有壓縮過的視頻格式,是否因為體積原因而未普及
RMVB是閉源的,桌面播放器播放RMVB都是調用Real公司的解碼器,手機晶元可能不想交大筆授權費,所以對RMVB支持的不好吧。
⒈wav是無損的,非壓縮的。
這裡要說明的是,壓縮本身要分兩種壓縮: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有損壓縮很簡單,刪掉一部分就可以了,比如一張BMP圖片在ps里縮小後再保存為BMP,這就是有損,而有損其實不是個壓縮。無損壓縮就是類似ZIP、RAR。所謂JPEG、MP3等格式,其實都是先有損,然後再無損壓縮的結果。
APE,類似於於把WAV文件用ZIP壓縮過。他能完整地解壓出原始文件,所以是無損壓縮,解壓出來的和原來的沒有區別。
⒉MP4是個容器格式吧?
⒊RISC架構,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只不過很多格式的速度跟不上。比如魅族M6隻能支持壓縮等級低的APE格式。另外,一些壓縮,比如MP3 VBR,他的碼率不是固定的,所以有時會出一些問題。
⒋未壓縮的格式,大呀。3×1920×1080×30=177MB。每秒要177M的數據。主要是專利費的問題,Mp4封裝的一般為MPEG2或H.264格式,這些格式作為解碼端都是不收專利費的,而RMVB是real公司的,他是需要收專利費的,而且除了中國之外的地方,用得都不是那麼廣泛,高清視頻一般都是調硬體解碼器,為了不交冤枉錢,很多公司就算做了這個解碼器也不會開放出來,所以只能軟體解,相比之下,就困難多了
rmvb是real 公司的專利格式,使用得交費。x86 Linux下的rmvb 解碼模塊是real自己貢獻的閉源的so動態模塊。
也正是如此,現在很多影片開始轉向用H.264了。所以封閉不是人人都能玩的。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錢的問題。另外,你要了解容器格式和編碼格式的區別,mp4和rmvb都是容器格式(當然,rmvb是封閉的,容器里裝的real編碼也是自家格式)
首先說下無損的概念。無損是指對源數據(已A/D數字化的信號)的存儲過程中沒有損失,即壓縮前和解壓後是一致的。而不是對原始採集的模擬信號100%的保留(因為數字化本身就是一種損失,除非是模擬存儲的,比如黑膠或磁帶,但模擬存儲在複製、保存時也有其他形式的損失)。
1.wav其實並非一種格式,它其實只是一種容器格式或者說後綴名。泛指波形文件(直接存儲源波形)。wav可以容納很多編碼格式,以PCM,WindowsPCM,ADPCM等PCM(脈衝編碼調製)類的為主(畢竟叫wav),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具體的可以查看這裡:http://en.wikipedia.org/wiki/WAV
一般來說,wav是無損的。
APE,WavPack,FLAC之類也是無損的。不過他們是帶有壓縮的。
wav僅僅是對波形通過簡單的無壓縮的PCM方式數字化編碼;
ape等則是對波形通過特殊演算法實現極高壓縮率的數字化編碼。
2.弄懂容器格式和編碼格式就懂了。
3.處理器指令集大類型(CISC,RISC)和解碼效率並無直接關係。倒是多媒體加速指令(如MMX),專用硬體加速模塊如GPU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你用視頻軟體,輸出一段無壓縮的avi看看,就知道了。其他的不在專業範疇內 只回答1
wav沒有無損或者有損這種說法 wav是【波形文件】 簡單來說就是直接記錄存儲來自模/數轉換器(ADC)的信號
wav文件有幾項參數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採樣率(hz)量化位數(bit)聲道(單聲道/立體聲)以及時間
舉個栗子 一個wav波形文件 採樣率為44100hz 量化位數16bit 立體聲
這就表示這個波形文件最高可以還原22.5khz的聲音(文件是立體聲 所以要除以2) 每個採樣點的振幅從最小到最大之間在65536個範圍內浮動(可以理解為音量變化的精度) 而這個文件分別記錄了左右聲道的波形數據
以上說了這麼多 就是為了讓你理解 wav只是忠實的記錄來自於ADC的信號並把它用數字化的語言表達出來而已 沒有任何形式的壓縮 所以那東西的體積常常大得嚇人
另外 【徹底還原音頻原聲】的文件理論上是不存在的 因為自然界的聲音頻率可以高的無法想像量化位數也不僅僅只是65536個精度這麼簡單 所以按理說計算機語言無論如何也無法表達出自然界真實的聲音
但是。。。我又要但是了 但是人耳的聽覺能力是有限的 通常來說 CD格式(44.1khz 16bit)已經是人耳的聽覺極限 再往上高沒有多大的意義 你可以把44.1khz 16bit理解為音頻技術上的「視網膜顯示屏」
至於ape文件格式與原始波形文件的區別 yskin已經回答的很清楚了
為了逼著這個不能外掛字幕的視頻格式滾粗歷史舞台。
應該是手機晶元里有專門的mpeg4硬體加速模塊。而rmvb採用軟解
0, 對RMVB不是特別了解, 但可能是因為RMVB本來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很多硬體處理的特性?
1, 音頻不了解
2, MP4格式似乎是能支持多於一種的視頻壓縮格式. 蘋果支持的是H.264視頻壓縮格式.
3, RISC不了解. 至於發展趨勢,個人覺得視頻壓縮格式因為各種不兼容的問題已經很招抱怨, 未來發展可能還是一種通用格式, 國際標準如H.264(及其後續)或者開源標準(如VPx)誰能佔優很難說.
4, 存在, AVI封裝就支持未壓縮的視頻格式(raw data). 未壓縮的視頻格式如直接以RGB格式存儲的或YUV格式; 但注意這是指"未壓縮的視頻格式", 不等同於"未壓縮的視頻", 因為RGB或YUV文件也有可能是已經壓縮過的碼流恢復出來的. 未壓縮過的視頻格式和壓縮後的碼流一般文件體積相差相當相當大, 具體比例和具體壓縮所使用的碼流格式以及壓縮演算法有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