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演義》里只要提到互為掎角之勢的兩座城池必長久不了啊?


首先同意孤城方有犄角之勢的說法,其實在野戰之中也常有分兵紮營互為犄角的情況。
其次,我認為在三國演義中,整體謀略水平極高,在駐兵時互為犄角屬於極其基本的謀略(當然不排除某些戰五渣連這個都不懂)。
那麼出現問題中的"現象"的原因大概可知了:
由於掎角之勢的謀略實在不算高級,能在三國演義眾多精彩謀略中被寫道,只能說提到謀略的人物計略一般(比如張飛、呂布或是一些渣謀士),高級的謀略對話中,都是驅虎吞狼、鐵鎖連環之類的戰略,互為犄角要麼不被提到,要麼只是大段謀略的開胃。因此,如果一個武將或謀士僅僅提到互為犄角並被手下贊道"將軍好謀略!",那大致可知其水平如何(基本是渣),一個不通謀略之人卻自以為使了好計,焉有不敗之理?

個人理解。


只有孤城區域才會強調成掎角之勢,腹地無此說法。


互為犄角之勢。主要的優點在於:任何一方受援,另外的駐軍都能很快支援,路程上的優勢。想想死在亞歷山大手裡的大流士吧。

另外,更更重要的,戰爭最重要的是後勤。護衛犄角的據點,可以讓攻擊方的後勤線無比蛋疼,時時刻刻坐等爆菊花。


從技術上來講,互為犄角戰術只是一種運用在小規模的戰鬥格局上的戰術,攻守雙方兵力對比不能過於懸殊,謀略補給也不能差異過大,更不要說武將功夫謀臣智力了。
我們看到的那些要強調犄角之勢的城池,基本上都處於戰略劣勢。一般來說都有且只有互為犄角的兩個城池,兵力補給也不佔優,很難在敵軍壓境的情況下做到首尾兼顧。比如呂布白門樓之站就是如此,所謂互為犄角這樣的小格局戰術騰挪,完全不能抵禦曹操的大軍無兵法。


合肥和合肥新城,把孫家牢牢抑制在東南。


flag.......


劉備怎麼丟的徐州


這個是為彰顯主君一意孤行或者對方謀士鬼神莫測而做的鋪墊么。。反正很多都是假歷史,說破就破了。。又不是樂毅圍莒墨,擺明了會被燒回去的。


因為要襯托攻城的人牛逼啊!這麼厲害都攻下了


地理位置越重要,爭奪必定越激烈。


被提到的肯定是被瞄上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虎牢關加上第一猛將呂布都守不住,可見沒啥破不了的城。長久與否關鍵是看有沒有擋在人家路上。


主要是信息流通不暢,不能統一進行管理,風險增大,容易被各個擊破。


推薦閱讀: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想將陳宮塑造成怎樣的形象?
為什麼三國演義要給諸葛亮編造這麼多故事以及把別人做的強加在他身上?
三國演義里的秦宓天辯該如何回答?
菜場小販出身的關羽、張飛,為什麼都這麼厲害?

TAG:歷史 | 三國演義書籍 | 古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