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霸王別姬》,我唯一不能理解的地方在於,段小樓文革批鬥時為什麼完全出賣了蝶衣,甚至他最愛的菊仙?

段小樓是假霸王沒錯,所以他分得清戲裡戲外,從來沒有把蝶衣當做是他的「虞姬」,而只是把對方當做自己的師弟,與自己唱對手戲的人。

他是個世俗人,也逛窯子,但是,我一直認為他從小到大,對蝶衣是像親兄弟一樣的好。儘管他不是蝶衣的霸王,但他絕對是他唯一一個值得託付信賴的人。

而文革時段小樓後面抖落的那些,揭露的那些,不僅與他之前的行為品行脫鉤,更是讓人萬萬想不到——可以說就算被批鬥的人是菊仙,她也不一定會說出那樣的話來。這就讓人覺得非常詭異了。是導演沒安排好還是怎麼?這不能單純地用一句,「文革時人就會變成那樣」來打發,這甚至是全片最讓人無法釋懷的地方了。


文革是把人整死整殘,你自殺都是自絕於人民,誅心啊。
段小樓在日本人面前都沒服軟,可為了師弟他在袁四爺面前服軟了,文革了,不說那些信仰遭到打擊摧毀的人,一個普通人,周圍的一切都是瘋狂而殘忍的,你的背景你說過什麼話你的態度都會成為被批鬥的理由,父子反目,妻子揭發,劃清界限,一個普通人何去何從?要你反省自己,你說你沒錯,批鬥;你反省,說你不深刻,還是批鬥;有的為了活下去,為了不被批鬥,四處揭發誣陷,助紂為虐,更有那些借著這股風潮的人肆意妄為,投機作亂(蝶衣收養的小孩兼弟子四就是這種,最後也沒好下場)。
老舍先生怎麼死的?先是被批鬥,回家之後家人不讓進門說是要他反省,要和他劃清界限,他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是家人啊。老舍先生最後跳湖自殺,他的世界已經崩塌,他想不到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遭到這樣的對待。
而普通人呢?段小樓是個戲子,對日本人他可以有氣節(在這裡,他是霸王),可到了新社會了,自己也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了,有一天環境變了,他成了社會敵人,整個社會都向他壓過來,辱罵、指責、審問、開批鬥會、暴力毆打、精神壓迫,他承受不住,為了活下來,人性也丟了(霸王又如何,還不是跪下了,十年動亂,摧殘了多少人,這前後的對比還不能讓人感到唏噓嗎),那是一個不堪回首的十年。在文革之前,又有多少運動呢?多少人早已怕了


當時程蝶衣有一句台詞:

我以為這就是文革對人性的摧殘和扭曲導致的「霸王別姬」,「楚霸王」窮途末路,不得不與「虞姬」作別,揭發其往日的斑斑劣跡。隱藏的台詞就是文革相比於楚漢戰爭的殘酷性,絲毫不差!


之前的故事發展中,程蝶衣在外表上看來是一個女人一般柔弱,而段小樓則是處處展現類似於霸王的霸氣。
但在這一段,我覺得要表達的意思是,他們的內在和外表完全不一樣。程蝶衣的內心是個真男人,不卑不亢,而段小樓的內心,則是個懦夫,欺軟怕硬,完完全全的懦夫。
這一段其實和前面許多劇情相呼應,比如蝶衣敢于堅持觀點,反駁現代戲,而霸王卻只是說道:也不看看這是什麼時代了。再比如說最開始蝶衣寧死不肯說出女嬌娥這三個字。
對啊,我本是男兒身,又不是女嬌娥。


文革毀掉最多的不是文物知識的傳承
而是幾千年來中華人民勤勤懇懇堆積起來的信仰


樓主太不了解文革


複製了我自己在豆瓣上的影評。有小刪改。


小樓的悲劇在於他一直在妥協

小樓在戲裡有三種身份,徒弟,師兄和丈夫。他在三種互相衝突的身份的撕拉下竭力維持一個平衡,但即使他這般努力,也難免會傷到某一方。

先看他怎麼做徒弟和師兄的。他偷偷幫小豆子偷工,師傅體罰他,他毫無怨言。小豆子逃跑,他雖生氣,但還是放小豆子走了。小豆子回來,被師傅打,他對師傅說我要和你拼了,對小豆子情至深可見一斑(明顯的在這兩種身份中選擇「師兄」)。小豆子背錯「我本是女嬌郎」,眼看著把戲班子的生意都要送走了,情急之下他有煙嘴壺掏小豆子的嘴(選擇「徒弟」)

「丈夫」和「徒弟」的衝突也有,就是那場被打屁股的戲。明面上要體現對師傅的尊重,所以徒弟身份為上。他多次叫菊仙閉嘴。另外,他扇菊仙一巴掌是為了菊仙說蝶衣在抽鴉片這事兒。顯然小樓袒護蝶衣,不想讓師傅知道這件事。而菊仙和蝶衣的衝突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總體看小樓在只承擔一種身份時,簡直是完美的。作為徒弟,開場師傅被不明人士威脅,他表演搬磚,力挽狂瀾,儘管回去還是被師傅打罵下三濫,也不在乎。作為師兄,為了救師弟他去找他最不喜歡的袁世卿,簡直比當時蝶衣去找日本人還要偉大(畢竟蝶衣和青木還是惺惺相惜,小樓和袁世卿是真有過節);作為丈夫,他在青樓說定親喝酒簡直帥爆了,在日後對這一青樓女子也沒有半點嫌棄。僅僅在三種身份衝突的時候他會不由得傷到其中一方。所以說小樓是個渣男,我斷不認同。

有人說小樓是後面慢慢變成渣男的。怎麼說呢,總體看霸王別姬的人物,雖然性格複雜(圓形人物),但總體是不變的(好像也有個專業名詞說這種人物,我忘記了)。無論是師傅(對戲的痴迷),蝶衣(對戲的痴迷和與霸王從一而終的願望),菊仙(從良,過平凡安穩的夫妻日子),小四(不講感情,十分偏執地聽從權威,前期是師傅,後期是共產黨),他們堅持的東西是不變的。所以,我傾向認為小樓這個人物並不是慢慢變化的,並不是霸王在社會中慢慢折腰的,而是一開頭就註定的。我認為他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在矛盾中不斷妥協的人。


說回菊仙與蝶衣的矛盾以及小樓在其中的選擇,我最贊同某個影評上提到過的,菊仙代表「現實」,蝶衣代表「精神」。小樓遊離在務實的生活和理想的精神中間。他有「霸王」的精神理想(罵蝶衣給日本人唱戲,國民黨打上菊仙帶走蝶衣時的憤怒,還有小四搶蝶衣的虞姬時短暫的罷演),但更多的時候他選擇了現實。不能說他愛菊仙甚於蝶衣,只能說他的現實多餘理想。所以
蝶衣不僅恨菊仙搶走了師兄,更恨菊仙作為世俗的代表,把師兄從精神世界拉走。然而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即使沒有菊仙,他師兄也是在精神與世俗上遊離,也是個半真半假的霸王。

小樓屈服於紅衛兵的戲,不僅背叛了蝶衣所代表的「精神」,更出人意料的是也背叛了菊仙的「現實」。其實精神和現實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美與善的追求。無論是藝術美,還是生活美。在前一幕蝶衣吸鴉片被菊仙抱住時,觀眾已經看到了現實和精神的短暫和解。在這一幕中,菊仙看不過小樓傷害蝶衣,從火中搶出了寶劍;隨後,她和蝶衣一樣被他們迷戀的人所傷。我們可以看出,精神和現實一樣追求善,也一樣成了受害者。

那是什麼站在蝶衣和菊仙所同樣追求的美與善?自然是文革所代表的人性的醜陋。一向艱難的妥協的小樓,這一次又妥協了,妥協給惡,傷害了善。聰明的菊仙也不了解小樓。他以為小樓最多在她的「現實」與蝶衣的戲劇世界中妥協,卻沒有想到一貫妥協的人也會像更大的勢力妥協。蝶衣比較單純,在一次次被師兄的傷害中瘋狂了。

其實精神和現實不僅不矛盾,甚至很像。他們都非常執著而單純的追求,他們在追求的過程中都有點兒自私不考慮別人的想法,他們都迷戀上了一個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人。菊仙這一次立即認清了事實,她沒有怨恨誰,溫柔的將寶劍還給蝶衣,自盡了;痴迷的蝶衣直到十一年後從師兄口中聽到那句「錯了,錯了」才終於認清事實,他也溫柔的自刎了。蝶衣和菊仙真乃同道中人。

說回霸王其人,自然,小樓是一個折腰的假霸王。可因此說他是一個人渣公平嗎?他是一個軟糯的人,他想擔承的責任超出了他的能力。不誇張的說,段小樓應該是全劇最痛苦的人了,矛盾的fighting的人格最痛苦,小樓有著《哈姆雷特》里皇后一樣有著的「交戰中的靈魂」,我相信他也「負疚的靈魂惴惴驚惶」。他真的很像皇后,愛著,但不能從一而終,被人愛著,卻辜負了愛他的人。


最後我超級同意樓主的觀點,小樓真的是唯一值得蝶衣信賴的人(很多人覺得袁四爺才懂蝶衣,這沒錯,可他愛的是藝術不是蝶衣,他對蝶衣有所求,要回報。而蝶衣對小樓沒有任何價值,反而更多是拖累,但是小樓還是一次次back him up,很感人的好不好~)更贊同樓主的觀點,用一句「文革時人就會變成那樣」真的太隨隨便便了,一點都沒有探究精神~


在小說裡面他揭發了蝶衣和袁四爺的時候沒有心理描寫,可以說是出於形式所迫?沒有多想?當然肯定也是為了明哲保身。見仁見智吧。然後蝶衣就神志不清了。
但是他說不愛菊仙的時候,是有心理描寫的,他是不想看菊仙被抓走

至少在我心裡小樓是沒有被完全摧毀的霸王,畢竟他擔當了兩個人一生的深情啊


如果只單純看小樓在批鬥時的表現,可能會奇怪他怎麼能變得那麼無情無義?
這裡肯定有文革的原因,而電影對「文革時期的高壓氛圍導致人性扭曲」這件事渲染的是用抽象的象徵手法,第一次審問小樓的時候,小四兒問小樓是霸王嗎?小樓說不是,可他心裡仍是驕傲的,他只是嘴上說不是。於是,讓小樓表演拍磚,意外的是磚沒碎,小樓的腦門卻鮮血直流。年輕時的小樓,拍碎磚救過師傅,拍碎磚救過菊仙,拍碎磚時的他,是最英雄的他,最自豪的他,最接近霸王的他。當他腦門兒上鮮血直流地看著那塊完好無損的磚時,他愣住了,然後他就徹底放下了他最後的驕傲。我認為這個鏡頭有一層很深的含義:文革摧毀的是你心底里最根本的驕傲,有這種驕傲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站著活著的,這種驕傲被擊碎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跪著活著。換言之,文革摧毀的是每個人的最根本的自尊。如果一個人自己都覺得自己徹底的一文不值,他都已經失去了他苦苦維持的最後那一點尊嚴和「我配站著活著」的信念,他也就不害怕自己的行為再為自己的人格貶值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小樓從年少輕狂不肯同流合污,到他最後趨炎附勢揭發親人,是有一個漸近的過程的。而這個過程的催化劑,是菊仙。所以程蝶衣說都是這個女人讓小樓變成這樣。小樓年輕時是一個熱血耿直的人,不買袁世凱的賬,不買日本人的賬。可是菊仙想過安穩日子,就得抹掉小樓這種容易惹是生非的性情,小樓一面抱怨菊仙不讓他做這做那,一面也想過安穩日子,想過菊仙嘴裡說的給他生個大胖小子的日子。一開始還是被動的被菊仙數落著學乖,後來吃了虧了(菊仙流產)就開始心甘情願的打磨自己的性情。菊仙給小樓送傘的情節,小樓原本是要順著天性,幫襯著程蝶衣批判新京劇,可是經過菊仙一提醒,立馬就發現自己又開始衝動了,於是說了很圓滑的話來支持新京劇。從這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生活本身的坎坷和菊仙的努力已經將他打磨的比較圓滑世故了,而最後拍磚不成功的鏡頭,以隱喻的方式告訴我們,文革已經將他引以為傲的最後一點「霸王氣」給泄了,他已經沒什麼東西可以與這個世界抗衡了,他徹底的投降了,並且喪失了理智。他的揭發是糊弄群眾看的,他讓自己在喪失理智的情況下去趨炎附勢。就像當初他接過了菊仙的傘,立馬背叛了程蝶衣,如今只不過順便把菊仙也背叛了。因此文革時的背叛真的有那麼唐突嗎?程蝶衣和菊仙對小樓都同樣重要,他能為了不惹小是生小非背叛程蝶衣,為何不能為了逃避大是大非連著他倆一起背叛呢?而且這種背叛,只是形式上的背叛,並不是感情上的背叛,形式上的背叛在高壓下,其實也就一念之間。他心裡對他們倆的感情並沒有消失,這點從菊仙自殺後,他的痛不欲生可以看出,從他跟程蝶衣依然在一起唱戲可以看出。


我覺得電影就是在告訴觀眾:
再硬的漢子,此前再誓不低頭,
到了這一關,也得屈服
——可見文蛤的恐怖!
苛政猛於虎!


如果被批鬥的是菊仙,那還真不會出賣他人。菊仙才是真虞姬,這是小哥對菊仙的評價。就算小樓扔了寶劍,她也會從火中搶出來。所有人唾棄蝶衣時,她把寶劍放到他面前。她愛著小樓,卻也對蝶衣有著愧疚之情。她侍奉霸王左右,幫他認清時局,權衡利弊。最後她心中的霸王死了,她一直陪伴的霸王出賣了她,於是菊仙含恨自盡。
文革的可怕之處在於,極短時間內小樓的所有認知都被顛覆,解放軍最初對京劇的尊重和後來徹底的顛覆,昔日的師徒反目及摯友的出賣,社會劇變超過了小樓的想像,他熟知清朝北洋抗戰民國的那一套不在適用,他從一個名角兒跌落到平頭百姓,加上政治高壓對他的恫嚇,剎那間的生死抉擇使他本能的開始自保。氣節情義愛情尊嚴什麼的全都不重要了,只為了能活下去,做什麼都行。他開始時真的避重就輕,可是效果不佳,小樓急了,咬一口是咬,咬兩口也是咬,他越咬越想咬,越來越想表示自己的赤膽忠心,想把批鬥的矛頭轉換到別人身上,於是劇情極速反轉,兄弟反目成仇,這是霸王別姬最大的震撼。


最好的戲劇,或者說戲劇的精華在於反應人性。
就三個主角來說,小樓、蝶衣、菊仙,小樓是霸王、蝶衣是虞姬、菊仙是婊子。
實際上,
菊仙才是真虞姬,
蝶衣才是霸王,
小樓才是婊子。


哪有那麼多微言大義。
跟日本人的純暴力不同的是,某黨首先在精神上徹底征服了中國人。有張豐毅唱砸之後的起立鼓掌,也有被批鬥而徹底崩潰時的「你,你和大戲霸袁世卿……。你,你們有沒有?」
一個英雄(無論戲裡戲外)成了伏地乞憐的可憐蟲,也符合悲劇的定義和電影的審美吧。
很多知識分子後來或咬人或自殺,其實都是一個路數。而在那之前,則都有過被起立鼓掌之後的徹底感動


剛看完,看到這一段時有點震驚,但是後來想想也就理解了。以下觀點純屬個人看法:
首先,我覺得段小樓骨子裡是比較容易屈服的,這跟他成長的環境有關。小時候被打,他都會及時說「打得好!」好讓師傅快點消氣,少挨揍。當小豆子逃跑回來被師傅暴打拒不認錯時,段小樓心疼得讓小豆子趕緊說:「打得好。」
其次,是社會的改變。一開始段老闆的時候,也就是舊社會的時候,他還是比較硬氣的。從他從花滿樓救下菊仙和與日本人打起來這兩段可以看出來。但是從程蝶衣被當成漢奸抓起來開始,為了救程蝶衣,他已經開始屈服了。這表現在他對袁四爺的屈服。再後來目睹了袁四爺被批鬥,被判處槍斃,這肯定加深了他內心的恐懼感。袁四爺,什麼人,有頭有臉的人物,說槍斃就槍斃,更何況他一介平民。段小樓是認清了局勢,也明白戲與人生不同。所以,在開會談京劇新社會新形式時,他是屈服的,為了生活,你們說怎麼著就怎麼著。同時,他也試圖勸程蝶衣屈服。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段小樓最後會背叛程蝶衣、背叛菊仙了。
整部電影,段小樓人物變化還挺大的。小時候就不說了,從他是段老闆時天不怕地不怕到後面屢屢向現實屈從。
都是生活所迫啊。


你以為這是敗筆,我卻認為這是點睛之作


在當時,你也會,大義滅親都做得到,出賣師弟更沒問題


說小樓之前,先說說袁四爺。
袁四爺是個懂戲的人,完全不是誇他。懂戲只是一個子集而已。
可惜沒看過原著,一直想補一直沒補。只說電影
袁四爺說的,小樓的霸王,威而不重。楚霸王氣度尊貴。

看看槍斃袁四爺的時候他是什麼步態,踩著四方步走出去的。人生如戲,折騰一輩子圖什麼呀?不就是槍斃么。
什麼叫見過大世面的人,能講究,能將就。
袁四爺就這麼走出去殺頭了。

你看小樓,青樓救美,打國民黨軍隊,不給日本人唱戲。好一個有氣節的英雄好漢。說共產黨要是敢鬧騰,照打!血氣方剛。
然後目睹了袁四爺就那麼拉出去殺了。嚇,懵,了。
從此就慫了。

真正見生死了,才看誰是笑看生死的人。驢得水裡那個咋咋呼呼的好像姓張的老師,之前多橫啊,一槍沒打死,真正生死關頭走一次才知道怕了。其實這才是人,這才是人性。
所以被嚇慫了的小樓,在那個環境下斷絕關係非常順,非常真實的人性。沒看過原著,不敢評說。但是這些東西在電影里的處理,漂亮之極。如果電影里演的小樓一直是個憨厚耿直,隨性,不顧後果的人,那這電影還到不了現在這個高度。
人哪有那麼簡單啊。大難臨頭才各自飛呢,平時誰不是卿卿我我恩恩愛愛啊。
大角兒,不給日本人唱戲死不了。血氣方剛打了國民黨傷兵也沒那麼容易死。只有在那個動蕩時期,隨隨便便就把袁四爺斃了,才知道死那麼容易,離自己那麼近。

單說電影,這一系列處理非常漂亮,也絕對沒有什麼溫情,為了保護菊仙的想法。就是這麼赤裸就是這麼殘忍。所以說,愛情上很多時候女人柔弱,但是堅韌很多呢。你看中國故事,風流倜儻才子佳人,多是男人負了女人。


因為在日本人面前,他的不屈服是正義的。為了救自己的師弟向袁四爺低頭是正義的。但面對文革,整個大環境已容不得人辨清是非,他也只是隨波逐流而已。


題主也說了 小樓是個世俗人


首先,小樓說是分得清戲內外,但那種楚霸王的英雄主義其實但凡是男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那麼一點,何況是從小演到大的小樓,所以雖然他深知自己不是現實的霸王,但莫非就沒有一些嚮往嗎,由此大概可以解釋小樓的多次逞能的初衷。

其次,無論是蝶衣小樓這條線,還是菊仙小樓這條線,感情主動方總不是小樓,不是說小樓不愛,而是菊仙和蝶衣的感情一對比起小樓對他們的夫妻之情也好師兄弟之情也好都濃郁了好幾個度。小樓對他們的好,更趨近於份內,比較點到即止。其實不難看出,與題主懷有同樣疑問的是菊仙。在小樓揭發蝶衣的時候,鏡頭給了菊仙一個大特寫,明顯菊仙比蝶衣還要驚訝,在小樓說出不愛菊仙的時候,我想在那一刻菊仙怕是已經死了,心死了,人活著又還有什麼用呢。
我把菊仙的死歸類於:對自己愛了多年的人卻發現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變得完全陌生,且成了一個無恥之徒,所給自身造成了巨大的落差感和失落感。

對於菊仙來說,小樓,就是她的霸王呀。

再說,文革是極度瘋狂的,在這種局面下,往往人性總會被暴露出同樣極度黑暗的一面。我個人主張人性本惡,每個人其實身上都有無恥的一面,區別於每人的是那一面的顯象度。不討論更不批判小樓在文革面前顯露出無恥的一面、懦弱的一面,但這足以說明小樓,演霸王的段小樓,真的不過是個普通的、會因為上頭而擔驚受怕的老百姓而已。

所有的霸氣都只是男子間遊刃有餘的裝逼罷了。


不用想像,也不用以為人人都是江姐。在那種環境下,有的沒的,該說不該說的都會說,基本上讓說啥就說啥。


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推薦閱讀:

霸王別姬 請問到底講的是啥?
霸王別姬里師父打徒弟為什麼這麼狠 有這麼大的恨嗎?
霸王別姬究竟想闡述些什麼東西,電影中有哪些小細節至關重要呢?
電影《霸王別姬》中段小樓為何至人格淪陷,歇斯底里?
學習戲曲要吃多大苦,現代與古時區別大么?

TAG:電影 | 張國榮 | 霸王別姬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