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能完全治癒嗎?有哪些有效方法?

如果自己不是專業心理醫生,不是抑鬱症患者,最好謹慎回答該問題。因為該問題看似離大眾很近,其實大多數人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主要談一下第一個問題,因為其實第一個問題是最有價值的。

抑鬱症能完全治癒嗎?

我們一般會用treatable(能治療的)和curable(能治癒的)來形容一種疾病。而在談抑鬱症的時候,我們一般會跟患者說treatable,意思是告訴他「可以治療啊!」,甚至有時候會用highly treatable,意思是「必須可以治療啊!」。但極少會用到curable。

用treatable的原因是,抑鬱症的確是可以治療的,不會一點效果也沒有。幾乎所有的抑鬱症患者,在經過正確的治療後,病情都能大大改善。打個不正確的比方,假如你抑鬱症發病時候感覺像在地獄裡一樣,雖然治療不能把你送進天堂,但最起碼可以把你拉回人間,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那麼,不說curable的原因,是因為抑鬱症不能完全治好嗎?也不是。有人治療過一次以後再也沒有發病,他當然可以宣稱「老子徹底治好了,陽光少年又回來了」,但對一個醫生來說,恐怕不能輕易作出已經痊癒的判斷。因為抑鬱症非常容易複發,經歷過一次發病的患者里,至少50%會有一次或多次的複發;而經歷過兩次發病的患者里,至少80%會再次複發。平均來說,一個患過抑鬱症的人,一生中可能要面臨4-8次的複發。

對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很可能會長期生活在「變好」和「治癒」之間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最好要學會在抑鬱症的陪伴下生活。注意是陪伴,而不是跟抑鬱症鬥爭。大部分複發的人,都會意識到這跟感冒發燒一樣,是可以治好的,但一輩子難免要經歷幾次。在這幾次期間,學著如何調整自己,讓抑鬱症不對生活造成太嚴重的影響,是必經的階段,也不妨認為是人生另一種難得的經歷,儘管滋味不好受,但最終是會好起來的。

最近的孫仲旭和羅賓·威廉姆斯自殺可能會讓很多人疑慮,抑鬱症是不是治不好,最後都要走到這個地步?我認為大可不必。首先我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抑鬱症治療,孫仲旭可能已經飽受好幾年抑鬱症困擾而沒有任何治療,最後才去的醫院(很多中國人會這樣);羅賓·威廉姆斯的吸毒史(甚至可能仍然在吸)和不良生活習慣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而對眾多普通人來說,病情相對單純,越早就醫,恢復的速度和效果就越好。

但遺憾的是,至今仍然有太多的人不願意去就醫,認為抑鬱症是自己軟弱無能的表現,覺得這是很丟人的事情。你可以從身邊聽到大量類似的社會輿論,也能從知乎上看到這樣的高票回答。但是我看到的,真正悲慘的,從來都不是那些治療了又複發的人,而是那些受抑鬱症折磨、受輿論左右、不知所措又羞於邁進醫院一步的人們。

所以我總在建議,至少知乎上的各位,不要說什麼悲情的抑鬱症,不要給抑鬱症貼標籤,不要醜化或美化抑鬱症,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病而已,只要你去治療了,你就走在變好的路上。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健康訓練,我的回答都是基於自己對抗重症抑鬱症 (Major Depression) 兩年多以來的經驗。如果你發覺自己有抑鬱傾向,並且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請儘快向專業人士求助。其次,我是在美國接受的心理和藥物治療,有些具體經驗可能和國內的情況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

從我接受治療開始,心理醫生就一直強調,抑鬱症是可以治療(treatable)並且也可治癒的(curable)。儘管有些人一生中會多次複發,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只會有一次發病。當然,研究顯示有抑鬱症病史的人複發的幾率高於沒有病史的人首發的幾率,所以抑鬱症患者在治癒後還是要密切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防止複發。

現在來講講我的體會吧。

最重要的一點是,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網上關於抑鬱症自我診斷的信息很多,如果你發現自己具備九大癥狀中的五項或以上並且持續兩周,就可能患上了抑鬱症。抑鬱的人常常不會意識到自身的癥狀,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有抑鬱的傾向,請務必提醒他們及時求醫。我就是出現了所有癥狀三個月還不自知,直到生活嚴重受阻才在朋友提醒下去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就診。

第二,積極治療。雖然抑鬱症發作大多在一段時間內可以自愈,但是有些可能會發展為慢性,所以治療還是非常重要的。治療主要分兩大類,心理輔導和藥物治療。我曾經參與過密集的認知行為療法(CB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和辨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CBT是美國治療抑鬱症的主要治療手段,在臨床上證明是最有效的。如果是參加CBT小組,形式上跟電影fight club里表現的挺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圍成一圈討論。我還接受每周一次的CBT個人心理輔導。心理輔導並不只是和心理醫生聊天,它也是一個學習和自我發現的過程。心理醫生會教你如何識別認知歪曲(cognitive distortion),並學慣用更為理性的思維替代非理性的思維。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和不斷的練習。

至於藥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多少都有抵觸。但就我的經歷而言,抗抑鬱葯是有效的。我說的有效,不是說藥物可以讓抑鬱的人快樂起來,而是它可以緩解你的癥狀,讓你的情緒不要停留在谷底,從而讓你有精力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打個比喻,如果抑鬱等同於困在深井,抗抑鬱葯的作用就是幫助把你的頭抬出水面,讓你有喘息之機,同時積聚力量,自己或在別人的幫助下從井中出來。當然,尋找對自己有效的藥物常常要碰運氣,因為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都不一樣。大部分抗抑鬱葯要長達六周才能開始起效,所以可能你等了六周才發現這個藥物不適合自己,然後換藥,又要等六周。我比較幸運,試到第二種就發現了適合自己的藥物。

藥物多少會有副作用,但你的身體適應了之後副作用通常會逐漸消失。至於何時停葯,你需要和醫生商榷,千萬不要自己停葯!大部分在美國的抗抑鬱葯都有黑框警告(Black box warning),表示可能有極強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對於青少年,抗抑鬱葯可能會引發自殺,原因恰恰是與抗抑鬱葯的功效有關。極度抑鬱的人往往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也不能做,這種情況反而抑制了自殺的可能,而抗抑鬱葯可能提升情緒和身體機能到讓抑鬱者有力氣將自殺傾向轉化為行動,所以在藥物開始生效的時候,反而是最危險的,需要醫生的密切監控。

第三,多於他人接觸。對於抑鬱的人來說,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呆著,害怕見人,害怕和人交談。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迴避社交活動是抑鬱的一個癥狀。我的應對是,強迫自己與他人接觸。從你最能接受的人和方式開始。如果害怕朋友的關心詢問,可以嘗試和鄰居聊聊天氣。如果害怕與人面對面交流,可以嘗試電話或簡訊。不要一開始就跑去參加一個大party,把自己置於崩潰的邊緣。總之,強迫自己但不要push too hard,給自己一個適應的過程。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和人接觸沒有那麼可怕。我在確診抑鬱的時候,給所有親密的朋友發了一封郵件告知他們我的病情,他們非常理解,經常邀我散步或者聊天。我不主張向真正關心你的人隱瞞病情,因為隱瞞本身會加重你的負疚感和心理負擔,同時也剝奪了他們關心照顧你的機會。

第四,鍛煉身體。抑鬱的時候常常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何談鍛煉?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被朋友拖去健身房之後才意識到鍛煉的好處:增強食慾,改善睡眠,提升心情……運動中釋放的腦內啡(endorphin)很有用!抑鬱之後還發掘了一個新的愛好:攀岩。攀岩讓我暫時忘卻煩惱,我跟心理醫生形容攀岩是「動態的冥想」(dynamic meditation)。如果你一開始不能參加比較劇烈的運動,散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抑鬱的人來說,定期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非常重要。

總而言之,對待抑鬱,你可以有兩種選擇:do nothing or do something. 兩者的區別是,選擇後者你一定不會後悔。在最抑鬱的時候,記得不斷提醒自己:天助自助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希望你早日走出抑鬱!


我光答這麼個題就掉了好多粉,嘖嘖……whatever沒什麼好匿的,生病而已。我知道我一定會好起來的

——————————————————————
癥狀和心理上的排解方式兩位高票都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就從患者的角度說說生理上的排解方式。(怎麼聽起來有點污?????_?????)

好了,我知道我看起來一點也不抑鬱,因為我像個逗比。但是事實是我的多次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試)中Sc精神分裂症這一量度的分值一直高居100+(國內60-正常,米國70-正常)我的性格很矛盾,但是在人前表現出來的都是外向奔放積極哈皮的一面。也正是因為這樣,身邊的朋友甚至是家人都無法相信我真的得了抑鬱症,他們總覺得我只是一時不高興而已。所以我得不到太多情感上的關懷和照顧,就譬如我最近真的敏感到不行了,還是有人會拿「你是不是又犯病了」來開我的玩笑。


啊,不多廢話。我來說說抑鬱症患者如何對自己好一點。

1. 衣著柔軟舒適,顏色不要過艷也不要all black
寬大柔軟的衣服真的會讓人很放鬆很有安全感,儘管只是個小細節,但這真的幫了我很多。現在是冬天,外套很厚,我基本上是能不穿bra就不穿,如果要出門就套上Uniqlo的那種自帶bra的背心。
不要all black這個應該好理解吧。過艷的顏色會讓情緒不穩,輕度抑鬱的病友有時候會出現一種類似「假嗨」的癥狀,當時覺得好像挺開心的但是過後會更難受,不要穿艷麗的顏色避免自己假嗨也避免別人看到你以後的過分熱情_(:3 」∠)_ 駝色灰色之類的最好,也好搭,最主要的是根本就沒心情想顏色搭不搭,這倆顏色反正也不會出錯。


2. 準備一個好用不燙手的熱水袋,和一個柔軟可愛的毛絨玩具(藍孩紙請自行換成抱枕)
很多病友都提到了狀態不好的時候會感覺異常的冷,我也是體感溫度會驟降,有的時候還伴隨著全身不可控的發抖。這個時候就需要熱水袋或者暖寶寶了,略高於體溫的熱度確實也會讓人安全感倍增。家裡養喵最好了,我抱熱水袋是因為我的熱水袋酷炫( *???)?╰ひ╯

熱水袋裡的小魚是漂浮的那種,會根據溫度變色,而且據說還是「防爆」的,聽起來就很有安全感啊……
生病之後,每天晚上睡覺我都會抱著毛絨玩具。抑鬱症有一個很糟心的癥狀就是失眠,我失眠的同時都會伴隨著比較嚴重的焦慮。「俺啥也沒想,俺就睡不著覺」這種操蛋的感覺在抱著花椰菜把胸口塞滿之後通常有所緩解……或者至少是心理安慰吧。

就這貨

3. 遠離可能加重你病情的人
開頭我說因為自己性格的原因,外加很多人對抑鬱症的了解有失偏頗,我的一些親友不太能給予我正向的幫助。就譬如我爸,職業的原因導致他是個很堅強很積極的人,所以他不明白我咋就「想不開」呢。他總是說「你要blahblah」「你應該blahblah」「這個道理你懂不懂blahblah」但其實這樣的聊天方式對病情是沒有絲毫幫助的。每次一聊天我頭都炸了,眼淚不可控的刷刷流,手都掐紫了才能勉強控制住自己不去碰刀子。於是我就在我狀態比較好的時候簡單說明了哪些談話的方式是我無法接受的,並在以後避免,另外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請一個理解你也了解抑鬱症這個病的中間人進行調解。這點我真的很慶幸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學心理的……真的是看病不要錢啊
至於除了親友以外的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只要是可能加重你病情的,能避而不見就不見,別給自己找事。


4. 在房間里擺上你喜歡的熏香
其他人我不太清楚啊,似乎有些病友會伴隨著強迫癥狀?我是相反,我房間的髒亂程度和我抑鬱的輕重程度成正比。屋子不整潔心情也難免不好,很容易就惡性循環了。可寶寶就是不想收也沒心情收只想一把火燒乾凈算了,這時候熏香就起作用了。試想一下兩個都穿著護士服的萌妹,一個一身藥水味一個噴了香,是不是氣氛和心理感受都完全不一樣啦(污)氣味真的很神奇,對調節情緒有奇效。熏香有很多種,揮發的燒的放加濕器裡面盆的,我是插幾株藤條揮發的那種。

5. 少化妝,能素顏就素顏
這條僅限和我一樣Sc指數明顯偏高的病友。開頭也說了,我性格很矛盾,分裂癥狀比較明顯。我化妝不化妝完全就是兩個人,主要是精神狀態截然不同,連帶著言行舉止神情樣貌都相差甚遠。如果你也有像我這樣強烈依賴某樣事物的情況,建議還是暫時性放棄你過度依賴著的這個東西。回歸你最原本的樣子和習慣,在赤果果的狀態下治癒自己才比較不容易複發(我的邏輯)。


6. 把尖銳利器收好
這事要趁著自己狀態好的時候去做。所謂收好的意思不是放在一起就完了,確切地說你要是放在一起就真的完了game over了。我第一次自殘是飄雪的寒夜,失眠流淚身體一陣冷一陣熱難受的發抖。我跟中了邪似的滿屋子找刀,哎呦嘿還真讓我找著了,什麼剪刀美工刀改錐十字錐全放在一起,齊活兒,party time啊。此處省略一萬字,第二天一早送急診打破傷風去了。
血淚的教訓,這些兇器最好分開放,而且能包的話盡量包起來,然後放在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柜子的角落裡,增加獲取的難度。如果你真的病情很嚴重,答應我請你的家人把這些東西都鎖起來。


7. 跟自己約定每周一次外出
這條可以用來對抗厭食和自閉的傾向。再天性冷漠的人生病之前也有喜歡吃的東西吧?你說你…天生…不喜歡…吃東西……那我也……不會信(??????) ?我每周挑一天和小夥伴出去吃好吃的,雖然現在出門的時候還是有「這是我必須完成的任務」的那種無力感,但是我飲食真的好起來了,逃避人群的癥狀也緩解很多。

說點廢話吧……
我很喜歡的一部美劇里女主就患有重度抑鬱症,她一直拒絕吃藥自己死扛。對那些真的關心她想要照顧她的人,她曾經說:Just be ok with how I am and the truth that you cannot fix me. 我也一度這麼相信了,相信自己就是被上帝選中到人間吸收負能量的。可是這部劇第二季的結尾真是真是氣死我了,我很懷疑是這劇更得慢才導致我那段時間那麼消極。在男友的悉心照料下,第二季最後一集女主終於發現自己不該放棄治療,並且突然迴光返照覺得自己可以be fixed了。
我不是想說什麼愛情真偉大啊,你們都能被治癒的。我自己很清楚並不能,但我還是想告訴正在生病的人們,I know your heart is broken now, but trust me it can be fixed.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的。

完了,還是安利一下這劇吧。劇名:you"re the worst,我總覺得少了後半部分:but I still love you。


*聲明:此答案非醫學專業答案,僅提供個案參考,請疑似患病者儘快前去醫院就醫。或請撥打北京心理援助熱線:8008101117

我本人不是心理諮詢師或醫生,請勿私信諮詢。

此答案目的:
1. 給看到此答的精神科醫生及心理諮詢師提供抑鬱症康復成功的個案研究案例。
2. 分享給和我曾經的情況類似的人,那些在大二大三或者工作一兩年後莫名感到空虛、焦慮和迷茫可能和我一樣放棄藥物治療或者對心理諮詢採取抵觸情緒但仍想自助的人,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關於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在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不科學」或者「不系統」。(導致抑鬱症的原因複雜,個體差異大,療法多樣)

所以建議各位回答此題的精神科醫生及心理諮詢師可以在保護患者隱私的情況下提供一些成功案例。這樣的康復案例越多,對於想自助的患者來說幫助越大。而不僅僅是提供一些能在課本上看到的高抽象層面的理論,一篇文章也是說不清楚的(了解更多專業系統知識請戳這裡-》精神病學 )。

▋病情的開端

2007年,我大二,被檢查出重度抑鬱症。

那是我過得最漫長的一年。並不是生活上遭遇了多大打擊才會得抑鬱症,我的生活一直過得風平浪靜,想起來沒有任何因為不幸或者磨難導致抑鬱。唯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此之前我曾過度節食。後來聽說大二還有工作一兩年後確實會有很多人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一來因為習慣了生活節奏開始覺得單調和乏味,二來對未來沒有足夠的信息進行預期。

當時的癥狀如下:

1. 我不知道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我要去哪裡。
2. 厭食、失眠、暴怒、敏感。人際關係破裂,學業近乎荒廢。
3. 吃到的每一口食物都味同嚼蠟,見到的每一個人都覺得他們面目可憎,愚蠢,虛偽,可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沒有意義,令人作嘔。越是熱鬧的地方感覺自己越孤獨。

 在這些歡快和理智的聲音中,我是孤單的。所有這些人都一直在相互解釋,愉快地看到他們思想一致。他們都想到一起了,這對他們是多麼重要呀,老天爺!

  於是噁心攫住了我,我跌坐在長椅上,甚至不知身在何處。顏色在我周圍慢慢旋轉,我想嘔吐。就這樣,從此噁心不再離開我,它牢牢地抓住我。
——薩特《噁心》

4.每天都在看書,看電影,玩樂隊,寫小說,日子表面看起來過得充實,但依然沒有辦法擺脫不停壓來的空虛感和噁心感。

5.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在被黑暗吞噬。

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the abyss looks into you.——Nietzsche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尼采

▋無效治療

2008年夏天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媽拽著我就去了醫院。

在做了CT排除了器質性因素後我在一台破電腦前做了一個小時的心理測試。醫生拿到測試結果的時候明顯皺了一下眉,跟我媽說這情況要吃藥啊。之後她給我開了兩種葯,並叮囑我定期複查。

我的藥物治療方案就是白天吃普喜妙不瞌睡,晚上吃阿普唑侖睡得香。

吃了一周我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白天感覺頭皮發緊,兩個眼睛瞪著,真的是一副打了雞血的狀態。晚上吃阿普唑侖,醒來就跟被人打了一拳暈倒了的感覺似的一點都不像睡覺。

然後我在我爸的支持下果斷決定放棄藥物治療,決定靠自己走出這個奇怪的漩渦。

(心理諮詢我也嘗試過,諮詢師完全不明白我在說什麼卻還要表現出很理解得樣子反而讓當時的我產生強烈反感。希望你們可以儘快找到靠譜的諮詢師)

Kill yourself or get over it

Life is unfair, Kill yourself or get over it. ——Black Box Recorder

這是那段時間我經常聽的一首歌Child Psychology里的一句歌詞。想想不就是這樣么,既然覺得現實這麼難過,要麼選擇自殺,要麼就自己克服。

我在之後兩年之間做了以下的事情:

  • 把電腦里所有陰暗的電影全都刪掉了。
  • 停止看所有陰暗的小說。
  • 停止聽搖滾,開始聽比較舒緩的新古典。
  • 試著和宿舍室友們和解,先從語言友善開始。
  • 嘗試堅持自己原先以為「沒有用」但自己喜歡做的一些事。
  • 換了一個專業。
  • 找來了能看到的所有治癒類的書籍看。
  • 強迫自己好好吃飯。
  • 嘗試內觀療法。

幾年間對我有幫助的書有(均為豆瓣鏈接,可以點擊查看詳情):
你的誤區
少有人走的路
當下的力量
解脫之道
禪者的初心
抑鬱症的內觀認知療法

一些針對和我同樣癥狀的個人建議


1. 感覺到焦慮?選擇適合自己的價值觀
有一本挺冷門但很值得一看的書,叫《聰明人的訓練》 ,裡面一開篇就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每天都在接觸著各種人給你灌輸的三觀。

有些價值觀一旦影響了你,在所謂「腦洞大開」後很容易會產生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舉個例子,比如說 @采銅 老師的浪費時間的觀點,「無效社交」「打遊戲」都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然後每次打遊戲前和打遊戲後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罪惡感。

又或者你看到我在分享各種書籍,化妝品,又聽到廣告詞「不美不活」,就開始覺得非要化妝看書才能過人生。覺得自己不學會化妝不看書就不是個「精緻的女人」。

你開始焦慮,為什麼戒不掉遊戲,為什麼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化妝。你該怎麼辦,你真是個廢物。

如果你因為接受了某種價值觀(包括我的價值觀)卻發現自己很難完成或者做到,從而給你帶來深深的焦慮感和負罪感,請記住下面四句話:

  • 價值觀沒有絕對正確的,只有是否適合你,是否適合當下時間和當下環境。
  • 你選擇的價值觀適合你本性的程度以及適合時間環境的程度將決定你是否幸福。
  • 盡量多接觸一些各式各樣的價值觀,總有一款適合你。(怎麼感覺畫風不對)
  • 適合你的價值觀如果不適合當時的環境,那就換個環境,總有個環境適合你。

總結:

  • 嘗試換換自己的價值觀(保持中立,多看各家觀點,多想,少做結論)。
  • 嘗試換換自己的環境(包括換宿舍、換專業、換朋友)。

問問自己價值觀的問題:
你為什麼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難道做生意就不可以出人頭地寫小說就不能出人頭地?
你又為什麼要出人頭地?難道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安安穩穩就不能得到幸福?

2. 覺得周圍人都討厭自己?強迫自己使用正面詞代替負面詞
我們來看一組詞:
A1. 虛偽/狡猾/炫耀/爭強好勝

再來看一組詞:
A2. 成熟/聰明/分享/積極進取

來看第三組詞:
B1. 粗魯/自私/陰暗/孤僻

第四組詞:
B2. 直率/不羈/叛逆/特立獨行

A1是當時我眼中的別人,A2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別人。
B1是當時大部分人眼中的我,B2是我自己眼中的自己。

所以你可以很明顯看出來,我對我當時行為的自我認知還有對別人行為的認知和大部分人是不同的。別人的成熟懂事在我眼裡就是虛偽和狡猾。

當然,你也可以固執地堅持你的特立獨行,不和這個世界的認知妥協,那麼你就繼續承擔這樣做的後果吧。當你用負面辭彙看世界的時候,世界也在用負面辭彙看著你。


(下面是我收到的一封私信,他讓我想到了那時候的我。但我並沒有回復他,因為我很理解在我當時那種執拗的狀態下,和我解釋什麼都是沒用的。我只能說,用什麼方式看世界看待他人,是你自己的選擇,自己選擇的路,自己承擔後果,世界不欠你什麼。)

3. 即使調整了自己,依然不適應環境?請換一個環境。
有的時候真的不是你的錯,其實也不是環境的錯,只是你和環境不協調。
就像咖啡里放了鹽一樣,既不是咖啡的錯,也不是鹽的錯,只是鹽放錯了地方。
去探索一些新的環境吧,你可能會突然發現你在某個環境下特別融洽。
舉個例子,我現在每次參加IT圈子聚會的時候都覺得特放鬆,不管是當眾演講還是和大家聊天都很開心,人來瘋似的,感覺彼此有種默契。

但其它活動就不盡然。比如說前段時間去鹽Club就有點小局促。
有些人可能不管什麼環境都可以很好,但承認現實並不是那麼多人都有著超強的適應能力。
承認自己不適應當前環境,已經努力嘗試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了還不行的話,那就換個環境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4. 找不到目標而感到空虛?請享受過程。

這句話是我自己的人生意義。每次感覺到不開心,迷茫,空虛的時候都會看看這句話。希望也可以幫到你。

為什麼一定要有目標才行動呢?行動了才會有目標啊。
很多時候目標只有在你不斷活動的時候才會自己顯現出來。

去嘗試各種覺得有意思的新事物,結交不在你社交圈裡的朋友。
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並把它做到極致。

打遊戲有什麼不可以? @李曉峰Sky 就是打遊戲打成精了啊。
臭美有什麼不可以?Michelle phan就是靠化妝上了福布斯啊。
讀閑書有什麼不可以?羅振宇就是靠讀閑書創的業啊。

不怕你做你喜歡的事情,就怕你沒有把你喜歡的事情真正做透而感到無聊。


5. 如果你想避世?請先嘗試禪修。
現在全國各地禪修班很多,可以嘗試報名。禪修班結束後你可能會改變很多。
如果沒有條件或者也不想去禪修班,可以試著自修內觀:禪修入門

禪修和宗教信仰無關,你不需要去信佛,你只需要調整自己狀態接受自己就好。

另外還推薦《禪者的初心》,和有一些禪修觀點讓你「排除雜念」不同,它是讓你接受自己的雜念,和雜念共存。這一點對於把禪修作為一種療法的人來說非常合適。行也是禪,坐也是禪,生活也是禪。

所以我叫寺主人的原因就是我把自己的身體當做是一個寺廟,我是這個寺廟的主人,即使沒有去寺廟修行,只要我在我的身體里,日常生活也就相當於在修行。

6. 如果你要自殺

如果你要自殺,那麼反正你都是要死了。找一張紙,把你沒做過但是想做的事都列出來。
在死之前都實現了吧,反正錢死了以後也花不出去了。

  • 可以逃學去旅遊。
  • 可以把你的課本都撕掉。
  • 可以向你一直不敢表白的那個人當面表白。
  • 可以給你恨的人寫一封信告訴他你為什麼恨他。

你能想到想做的事情一定很多。那麼就列出來,都做掉吧。

幹了這碗雞湯,祝你早日和這個荒誕的世界和解。

請撥打北京心理援助熱線:8008101117

分享兩個視頻:
TED演講集:信仰 命運或畏懼
真相 | 揭秘抑鬱症治療的疑惑與困境

————————————
進化論 - 知乎專欄


這個問題很難給出定論。數據告訴我們,的確有患者的抑鬱症終身不再複發;但也有很多患者在持續服藥;甚至還有些患者,藥物對於他們來說起的作用相對甚微。有很多因素(個體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對藥物的敏感性等等)導致其中的區別。

所以,我們更想向大家傳達的是:

抑鬱症並非患者自身不想振作

Ruby Wax說,身體其他部位出了問題,大家會來關心你;但是當大腦出問題的時候,大家就只會說,振作一下!好像是我們自己不想振作似的。真實的情形是,我們的大腦生病了,它需要系統的、專業的關心。

我們還是回去到上個世紀50、60年代。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大腦裡面的神經遞質水平不均,血清素濃度降低。

什麼意思呢。我們大腦裡面神經細胞產生化學物質,相互傳遞,以使大腦各個機能運轉。這就需要大腦中有一些神經遞質,比如能讓我們感受到快樂的「多巴胺」便是這些神經遞質中的一種。

但是在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用多巴胺打個比方, 抑鬱症的患者遇見令TA高興的事情,腦袋裡面分泌了多巴胺,但大腦卻無法維持它們的水平,或者其水平被抑制。由於這些生理上的功能受損,人就無法感受到「快樂」的感覺(最新的研究亦有談及血清素濃度可能影響大腦中神經的增長,或是形成新的迴路,修復海馬體的功能。

這就是為什麼說,抑鬱症和感冒發燒一樣,是有生理基礎的,並非「意志力」「積極與否」的問題。

抑鬱症需要打針吃藥,需要生理治療

所以科學家們就研製出藥物來,或是刺激大腦中神經遞質的產生,或是抑制大腦對於神經遞質的吸收。總之,增加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水平,以讓抑鬱症患者能夠重新擁有感受快樂的能力(比如說:百憂解和帕羅西汀這些抗抑鬱藥物是被認為提高血清素水平的,以此來強化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水平——就像在兩者之間加了一個擴音器)。

你看,這跟你摔斷了腿,你會去吃藥、打石膏一樣。抑鬱症也需要生理上的治療。

心理治療對抑鬱症治療的積極推動作用

有趣的是,和現在大家普遍認為抑鬱症單純只是情緒問題恰好相反,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認為抑鬱症完全是生理性的疾病,只能靠藥物治療。而各種研究數據顯示,抗抑鬱藥物大概對於60%左右的人群有作用。而關於抑鬱症的治療,也都專註於對大腦的研究和藥物的開發【1】。

用藥物治療抑鬱症,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1990年左右。然後人們發現,這是一種慢性的、複發率極高的疾病【2】 。就像小時候你打魂斗羅,打了小妖,還有小妖。


於是,人們開始回頭看,這個影響人們心情的疾病,用心理治療,是否會有幫助,尤其是它是否可以維持治療效果,抵抗抑鬱的複發?


這期間有兩個關鍵的節點。一個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MartinSeligman 偶然發現「習得性無助」(Learnt Helpless),大意為人們在面對自己無法控制的情形面前,會放棄努力,進而人們由此經驗習得到:自己在相似情形下(即便實際可以控制的情形下)必會無能為力【3】。


進而Seligman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套關於抑鬱症的認知理論【4】。但是仍然沒有人知道如何對此進行心理治療。人們當時認為心理治療對焦慮、驚恐障礙等有效,而對於抑鬱症無能為力。


接著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AaronT. Beck在做心理治療的時候,開始會問抑鬱症的來訪者:「你在情緒非常低落的時候,你腦子裡面會想什麼?」結果他發現很多來訪者開始能夠抓到很多消極的、並不客觀的想法:比如,如果我數學沒有做到滿分,那麼我無疑是個失敗的人等等。


Beck發現,抑鬱的來訪者思維中會頻繁出現喪失、失敗、無價值感及拒絕等主題,由此,Beck在心理治療的框架體系下,建立了如今眾所周知的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Therapy)。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結構化、耗時少的方法,它關注於抑鬱症患者的一些核心信念,以及修正一些使來訪者社會功能受損的內在態度(DisfunctionalAttitudes)。後來Zindel Segal, Mark Williams等人在認知行為治療基礎上發展出內觀認知療法(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Depression)。


對內觀認知療法感興趣的同學可看:牛津大學內觀認知中心:OxfordMindfulness Centre,在抑鬱症的治療以及預防方面,都有非常積極的推動。


關於什麼是抑鬱症、認知行為治療以及內觀認知療法如何針對抑鬱症進行治療,有一系列牛津大學製作的對Mark Williams的訪談在其中提及的「內觀」、「冥想」對於日常我們保持好的心情,預防抑鬱亦有幫助。 抑鬱症需生理治療與心理治療一起配合


我們還回來看抑鬱症治療的發展。這時候有大量的研究,開始探索究竟是藥物治療更有效,還是心理治療更起作用?不同的研究都發現,有些人群對藥物的反應更好,而有些人對心理治療的反應更好。藥物和心理治療在治療中也起著不同的作用。


而抑鬱症本身是個複發率高的疾病,當藥物治療配合心理諮詢一起來做的時候,能夠有效地延長抑鬱症複發的間隔時間 [5].這也和一切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大方向一致:你要尋求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和藥物治療,亦要配合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

那你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精神科大夫和心理諮詢師的區別:

精神科大夫:有系統的醫學訓練背景。擁有精神科診斷權和藥物處方權。所以當你懷疑自己或身邊的朋友患有抑鬱症,你要去當地的精神科(抑鬱門診)去做診斷、拿醫囑。

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背景,接受過系統的心理諮詢訓練。無診斷權和藥物處方權。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當需要配合心理諮詢時,你要尋找心理諮詢師進行(中長期)諮詢。

所以,當你或者朋友出現「抑鬱症」的風險時,請儘可能幫助自己或朋友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先去精神科接受診斷和藥物建議,再視情況尋找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求助或給予陪伴(第四期會詳細講),並做危機識別。


附贈小貼士:

(一)關於藥物:

【1】要堅持服藥一個月以上。
抑鬱症的藥物往往需要四周以上的時間才能起效。整整四周的時間,藥物不能改變你的情緒,它能使你身體更有力量,更有精神,卻不能使你灰色的世界變的明亮。所以很多來訪者會說,醫生開了葯,我也吃了,吃了兩周呢,沒用,我就不吃了。

這期間一定要注意,由於情緒沒有改變,但身體有力量,會增加自殺風險,因此要遵醫囑,住院或24小時監護。


【2】要定期複診。
前面說了,藥物是為了補充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水平。但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神經遞質不止一種,現在的科學研究並不能識別不同的抑鬱症來訪者,究竟缺少的是哪一種遞質。所以一般精神科大夫都會跟來訪者說,你先回去試試這個葯,過一個月要來複診。

我們總覺得是大夫在敷衍我們,尤其是吃了倆星期,覺得葯沒用,就自行停了葯,再也不回去。但實際上,大夫往往先給患者開常用的藥物(SSRI,它包含大多數人們常見的缺失的遞質)。如果1個月後無效,大夫才知道你缺的不是這個,我們換一種試一試。

而關於抗抑鬱藥物的研究綜述,請看 《Post-Prozac Nation 後百憂解之國》中英對照版

(二)關於心理治療:

關於抑鬱症心理治療的研究無窮盡。各個心理治療流派對於抑鬱症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我特別想說明的是,儘管心理治療有各個流派之分,但心理治療的本質相通。 加之當「抑鬱症」被還原成為一個人的時候,其生命的厚度和豐富亦不可一概而論。所以儘管在文章中強調認知行為治療對於抑鬱症治療的有效性,但是好的心理諮詢師往往會根據來訪者實際的狀況,在心理諮詢的框架下,選擇合適來訪者的方式,和來訪者一起工作。

更重要的是,選擇適合你的心理諮詢師(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請至簡單心理


參考文獻

【1】辛德爾.西格爾,馬克.威廉姆斯,約翰.蒂斯代爾;劉興華等譯. 《抑鬱症的內觀認知療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2】Judd LL. The clinical course of unipola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7,54:989-991

【3】Seligman, M.E.P. "Effects of inescapable shock upon subs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respondi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1967, 63 (1): 28–33.

【4】Seligman, M.E.P.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1975.

【5】Frank E, Kupfer DJ, Perel JM, et al. Three year outcomes for maintenance therapies in recurrent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0,47:1093-1099.

我們在網易公開課上做過的關於(請戳—&>)抑鬱症的專題 : 點擊左側文字版,能看到我們為這個專題寫的文章,一共有四個部分,包括認識抑鬱症、抑鬱症帶來的影響、抑鬱症的治療和如何陪伴。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簡單心理(janelee1231),來找我們玩!

想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請戳:在線心理諮詢_心理測試_心理學知識 - 簡單心理


看了很多非專業人員的評論,更多的是從心理角度來說的。老百姓一直以為心理疾病不是病,其實不是的,心理疾病如果放到身體上,可能會涉及到人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或者某些神經遞質水平的改變,現在人類對於這方面的認識還不夠,一個瓶頸問題就是檢測設備的原因,設備達不到,說的大眾點,比如現在我們有平片 有CT MRI 甚至PET/CT,但是我們還沒有一個檢測手段發現這些神經遞質水平改變的具體情況,或者機制沒搞清楚,所以沒法治療,所謂的心理治療可能會有用,但是根治目前基本達不到。
----------------------------------------------------------------------------------------------------------------
骨科小醫師公眾號【gukezhilu(博骨論筋)】,感興趣的筒子們可以關注下。

http://weixin.qq.com/r/X0TRySXEonjdrWGq9xF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吃抗抑鬱葯的時間大概是十年。按照最開始出現抑鬱典型癥狀到最後一次有自殺傾向來算,時間是十五年。我還活著。所以有一些不能叫成功,但是可能會幫助到一些人的經驗。如果你已經確診,而且嚴重,請往下看。如果只是關注抑鬱的,就不用看了,文很長,也不是科普文。

藥物和看醫生。

看正規醫生,堅持吃藥的重要性就不說了。我吃過數十種抗抑鬱的葯,效果略有差異。個人感受來說,比較溫和的是:百憂解(氟西汀),賽樂特(帕羅西汀),喜普妙(氫溴酸西酞普蘭片)。藥物起效並沒有那麼快,如果長期服用,多少會有副作用,和抑鬱本身的各種癥狀混在一起,很容易讓人更加焦慮。所以要跟醫生商量,選擇合適自己的藥物。說一下怎麼應對藥物的副作用:


1,頭暈,昏沉或者覺得自己大腦被強行停止,「智商下降」等等。我吃過最猛的葯是瑞美隆,在躺倒尚神志清醒前的一刻,我心想,原來這個葯防止自殺的原理就是直接把我放倒啊,然後就失去意識了。之後躺了有兩整天,能起來的時候仍然天旋地轉。所以如果藥效有這麼猛的話,最好身邊有人看護。你可能已經沒有了自殺的力氣,但是因為恐慌和眩暈而跌倒的話,也很危險。而且,這時候即使下樓買點吃的,你也做不到了,需要有人能確保你按時吃飯。大部分葯都沒有這麼猛,但是生效後,總會有一些不同反應。不要害怕求助家人和朋友(具體怎麼辦後面說),即使是線上的朋友,有人可以check你,監督你吃藥吃飯,都是治療的有利保證。


除了生理性的眩暈或者頭疼,更多情況下,你可能會覺得吃了葯之後人變平靜了,同時變遲鈍了,創造力沒有了,甚至覺得大腦無法轉運,智商丟失了。其實這到底是抑鬱本身的癥狀還是藥物作用很難說,但是總的來說,不要擔心,這是個偽問題。抗抑鬱葯不會比鼻炎更影響「智力」,這種自己變笨的感覺,確實只是一種「感覺」。就好像你睡不好第二天也覺得人變遲鈍一樣,你只是注意力資源和行動力都太短缺了,不足以分配給各項工作而已。


抵抗抑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覺」,當然抑鬱主觀上來說就是大量的感覺,所以這很難做到,能做到這一點你可能就恢復得非常快了。做不到沒關係,因為,抑鬱期人是非常敏感的(想想那些抑鬱的天才們),對聲音光線氣味壓力,都相當敏銳,這種敏感是過分的,絕大部分人不需要也承擔不了這種敏感,所以你可以把吃藥之後的遲鈍當成是「敏感解析度的降低」,這是一種恢復。只要記得,當藥物作用發揮正常,你逐漸恢復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調整到正常狀態。別因為害怕會影響大腦什麼的而自己停葯,這對恢復一點好處都沒有。


2,消化系統和免疫力的問題。抑鬱本身會導致各種身體問題,很多還是非器質性的。我自己低燒了差不多7年,同時消化功能紊亂(便秘,腹瀉,脹氣輪著來),而且變得很容易過敏。各種無名痛癢就不說了,這裡那裡疼實屬正常。出現身體問題的時候,要先去看醫生。


即使我一開始就知道各種問題都是心因性的,也還是去醫院做了很多檢查,排除了肺炎,排除了內臟問題,甚至一次抽了七管血排除了血液問題。抑鬱治療和癌症治療有一個類似的地方,就是,如果這種疾病很難治癒,那先要盡量保證生活質量。這裡的生活質量當然不是說多吃肉,是說,盡量減輕其他生理性問題對你的影響。


如果你腸胃不好,就先去看消化科,然後自己通過飲食調整腸胃(有些抗抑鬱葯有時候需要配合點維生素B組吃)。精神緊張可能很難治,但是腹瀉和便秘總有辦法的,它可能很頑固,但是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問題,所以你的治療選擇也更多。如果你過敏,先去看皮膚科,把癢痛的問題解決。當這些外在的問題都能緩解的時候,抑鬱的痛苦會逐漸減輕,至少不會所有問題一起把你擊潰。


我的低燒持續很久,一燒起來整個人就像團棉花,不要說智商了,能站穩就不錯了。所以我從來不會節食,而且人再累也按點吃飯,吃得還挺多,因為我知道,如果因為累了沒力氣就不吃飯的話,就更沒有力氣去抵抗各種病痛了。針對燒,因為沒有器質性原因,也很難有藥物來治療,所以物理降溫是一定要的。我買了很多小兒退燒貼,燒得難受就貼上去。如果是過敏,就盡量避開過敏源。我之前有一陣光敏感,癢得不得了,只能白天少曬太陽,盡量在室內(花粉或者其他過敏也同理)。


先緩解其他的身體癥狀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一步解決一個問題,病去如抽絲,這些身體癥狀就是一條條的絲,你得慢慢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你的注意力會集中在具體一個癥狀上,只針對這個問題去想辦法,這會減少你對抑鬱本身的焦慮。


總之,日常生活質量很重要(抑鬱影響的不就是你的生活質量嗎),想辦法從吃喝拉撒睡這些事入手,不要覺得「我治好了抑鬱就能睡得好吃得好」了,事實可能是,你吃好了睡好了,抑鬱就好了。


3,其他外在癥狀,包括精神類藥物導致的身體的味道,身體的臃腫和其他。我個人的話,有一陣休學在家,每天去投籃。一個夏天和一個秋天,每天一件濕漉漉的tee,而且這件tee有一股味道。倒不臭,湊近了聞就是有一點刺鼻的化學試劑的味道。對女性來說,這就已經是很尷尬的事了。另外,精神性藥物可能會導致發胖。我自己多年來體重非常穩定,不胖也不瘦,可能跟消化功能有關。但是即使胖了,首先不要焦慮。可別因為身體的味道和發胖,而停止吃藥。


參考上一條,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如果有味道,你可以勤換衣服勤洗澡,隨身攜帶多幾包餐巾紙,用香水,用好聞的沐浴露和沐浴乳,這都是好習慣,別人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異樣的。如果是發胖,尤其是因為暴飲暴食導致的,先從食物開始解決。要填滿你控制不住的食慾,不一定非得用高糖高鹽的東西,把食譜換一換,換成蔬菜或者土豆效果也會好一點。尤其不要通過節食來減肥,在抗抑鬱的過程中,餓著自己是非常不明智的。真要減肥,只有靠運動。如果你可以運動的話,對減肥和抑鬱來說都是非常好的。當然每次看到有人說抑鬱症就多出去運動,我就內心冷笑。因為情況嚴重的時候,不要說運動,根本出不了門。所以一切都要量力而行,如果有人鼓勵,有人一起運動,就最好了。

要知道,胖是可逆的,抑鬱可不好說。


4,性慾和其他身體本能。有一些抗抑鬱的葯有個副作用叫性慾減退。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開始抑鬱的時候是青春期,所以我一直長到27歲都不知道性慾到底是什麼東西。要知道,大學的時候,我是邊看Queer as Folk邊吃午飯的。但我身體不會有任何反應,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感覺,只是單純好奇而已。後來談了戀愛之後好長時間,也還是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身體本能的喪失(食慾與性慾),會影響很多事情,所以,還是前面說的那句,盡量保證日常生活質量,以及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我見過因為抗抑鬱葯的這個副作用而選擇停止吃藥的。我覺得對她本人來說,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性或食物在帶來愉悅感方面,完勝藥物。你愛吃甜食,它就是你的良藥。你享受性,那也是你的良藥。靠身體自己來製造5-羥色胺多巴胺,我覺得比藥物作用好。所以如果你覺得性慾或者食慾能讓你感覺「活著」,而藥物會有影響,記得跟你的醫生說明,換一種合適你的葯。對食物有真正熱情的人,得抑鬱症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5,藥物的其他影響。藥物還可能有一些另外的作用,比如說攻擊性,和靜坐不能。和前面一樣,這兩個癥狀可能也是抑鬱本身的表現。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記得一件事:把你的衝動當成陌生人一樣來觀察,跟它聊一聊。即使你只是抑鬱,不是雙相,也可能會有攻擊傾向,而且也可能一改宅屬性,坐立不安,不知道怎麼辦,這可能是藥物的作用,但是這不代表你就要去實行攻擊行為。就跟很多人都有犯罪傾向一樣,不代表他們就真的會去犯罪。如果你大腦里不斷產生殺人放火的念頭,不要害怕。念頭不會控制你,你甚至可以在大腦里排練一下到底會發生什麼,把你的念頭或者想像放出來,會減少實施的可能性。《犯罪心理》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時候的原則是,不害怕,引導它。


至於靜坐不能,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困惑,焦慮。但是,這正好是改善的時候。如果你坐立不安,一,你可以找一件勉強讓你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坐下來,二,你可以用各種方式動起來。如果打遊戲,看美劇,做手工,打掃衛生,洗澡……可以讓你暫時忘掉其他的事,你就去做。如果你出門去逛超市,買東西,吃飯,更舒服,那你就去做。只要這些事情對身體沒有什麼傷害,但試無妨。對付不好的念頭或習慣的最好辦法,不是對抗它,是用另外一個念頭或習慣代替它。因為焦慮而更焦慮是很難熬的,所以不管那件念頭和習慣是什麼,即使對你的吸引力不那麼大,你也假裝去做一做。


以上說的是副作用,所以前提是,藥物都是有「正作用」的。很多人都能感受到吃完葯之後的輕鬆,天變藍了,呼吸變輕了,「我」又回來了。所以這些可能會影響生活質量的副作用,不要害怕,一個個去解決。

關於看醫生,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1,給你開藥的精神科醫生,和做諮詢的心理諮詢師,是兩種不同的職業。所以如果你的醫生只給你15分鐘描述病情,不要覺得他不負責,沒耐心,他正在做他的工作。而你的工作就是,事先準備好要講的內容,盡量利用好這15分鐘跟醫生交流。


醫生其實不需要聽到你用一個小時描述你多難受,他需要知道你吃藥之後的變化和新的癥狀。盡量把事實指標化,不需要講太多情緒。你吃藥之後,睡眠變成了幾個小時?晚上驚醒的頻率?最近一周出門的頻率,腸胃問題是不是更嚴重了,皮疹是不是好了,自殺傾向出現了幾次。這些是幫助醫生判斷你是否需要服藥,是否需要換藥,是否需要調整劑量的因素。跟他講這些,並且說明你的顧慮。比如你不想要出很多汗的副作用,你不想要性慾減退的副作用,你覺得可以減少或者增加劑量請問可不可以,等等。這是需要跟醫生溝通的事,不要自己隨意判斷。不然病情反覆更不利於恢復。


如果經濟情況允許,也可以去做心理諮詢。我的經驗,北京是每小時500到1000元。但是心理諮詢師魚龍混雜的情況和虛假醫療廣告一樣嚴重,所以一定要找正規醫院的諮詢師,或者至少是經過正規訓練的。我感覺,經過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科班培訓的諮詢師會好一點。但是這個領域信息不對稱是很正常的,普通人根本沒有能力判斷,所以可以看一些推薦。比如李松蔚老師或者簡里里老師講到聊到的一些機構或者請他們推薦。


2,分清楚單純抑鬱和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這兩種的癥狀和所需要的葯是有區別的,但是因為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描述,尤其是早期,都會傾向於感受,感受這種東西,因為每個人性格不同,有時候會很混亂,所以會造成困擾。我自己是單純的抑鬱,不會有躁狂,但是我也看到有人說抗抑鬱葯吃了之後,馬上好轉,人變得非常亢奮,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的情況,那是雙相的癥狀,需要跟醫生溝通調整用藥。


3,中藥和中成藥的問題。我的建議是,不要吃中藥。因為抑鬱得早,沒什麼經驗,必然出現了亂投醫的問題。而且我生長在一個小鎮,很少有人知道抑鬱是怎麼回事。高中的時候去看醫生還是我主動跟父母解釋了,主動要求去吃百憂解的。父母那一輩,相信中醫中藥很正常,所以他們努力給我找了很多「名醫」。且不說治療效果吧,就現在的醫學研究證明的很多中藥對肝腎的損傷就已經觸目驚心了。而且對我來說,也確實沒什麼用。


某次我媽媽帶我去看中醫,開了很貴的葯(精神類藥物都貴,但是這個更貴),我吃了之後,感覺大腦非常亂。這並不是前面說的昏沉和遲鈍,「智商下降」的感覺,而是「我本來只是心情不好,吃了葯之後變成了真正的精神病」的那種亂,我從神智清醒,每天按時上下班,變成了覺得大腦完全失控。我打電話去諮詢,對方說,哦,這本來是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葯,可能對你來說重了點,那你就減輕劑量吧。然後我果斷就不吃這種葯了,換回了喜普妙。


中藥和中成藥(其他替代性醫藥也一樣)的問題是,你不知道它會造成什麼影響。副作用不明。很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時候,肝腎甚至神經系統就已經被損害了。所以建議還是去正規醫院看西醫。


4,就醫費用。抗抑鬱葯,價格各一。我念大學的時候,基本每個月花在看醫生和吃藥上大概500到1000塊。如果你治療順利,比如只要每天一片百憂解或者喜普妙,可以算一個月300塊,加上每周去複診,挂號費,車費,其他開支,大概500多。

如果情況嚴重,一般會需要調整。我每次換藥都是因為自殺傾向太嚴重,生命很危險了,只能求助醫生換藥,有時候是兩種葯一起吃,有時候短期內要換藥,費用就會增加。再加上走的彎路不少,中成藥格外貴,而且一買就是三個月半年,最後不吃了只能扔掉。前一陣搬家,我發現角落裡至少還有十盒過期的喜普妙,這種浪費也很多。


另外,心理諮詢非常貴(按月算的話,比我的房租貴),抑鬱導致的各種身體問題,也得去看醫生,做各種檢查。這也不是小數。總的算起來,我這麼多年的抑鬱,不說家人的情感痛苦吧,錢就花了得有20萬。(感謝爹媽)


所以,建議如下:1,可以跟醫生商量,在保證療效的情況下,用便宜點的葯。2,不要怕麻煩而一次性開太多葯囤著。開始用藥之後,病情可能會變化很快,需要你定期去複診,調整用藥。買多了葯很可能是浪費掉。3,除了藥物和日常的食物之外,不要吃什麼別的保健品了,不管它號稱可以補腦還是補腎。就算你有錢,你的身體也並不會因為那些保健品而變強壯。


4,要警惕虛假的醫療廣告,去正規醫院的精神科和心理科看醫生。在這件事情上,還是公立三甲醫院,各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高校附屬醫院,專門的公立精神疾病醫院比較靠譜,當然如果你有錢去看和睦家也好。但是很多民營醫院(或者公立醫院承包出去的,比如很多軍隊醫院)的治療抑鬱症的廣告真是太多了,簡直多過FDA通過的抗抑鬱葯的總和。所有中醫、苗醫、藏醫治療的,一概別去,不管它說能調理天地之氣還是徹底改善你的陰陽平衡。所有誇大治療效果的,比如用一台神奇的儀器五分鐘確診,然後一周保證見效的,或者用各種高科技辭彙包裝的,說得玄乎得你完全不懂的,一概別信。地球上關於大腦和神經系統的醫學研究是可以查得到,如果醫學界已經攻克了抑鬱症,你會通過新聞知道的,而不是廣告。拒絕虛假醫療廣告,可以幫你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5,自己實在無力的情況下,治療要緊,不要拒絕向家人朋友求助。抑鬱和別的疾病是一樣的,如果你因為動個大手術需要朋友幫忙,抑鬱症也可以。等你恢復好了,錢都是可以掙回來的。

支持力量和內疚感


就主觀感受而言,安慰你,支持你,幫助你的力量,是治療抑鬱症最重要的因素,比葯還重要。

所以只要你打算抗抑鬱,就需要找到你的支持力量。家人和朋友都可以。對很多人來說,問題在於,無法開口或者無法溝通。


先說家人,有人的抑鬱本來就是由家人引起的,那就另說,如果不是,最好是能跟家人講清楚抑鬱是怎麼回事,以及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他們可能暫時不理解,甚至有敵對反感的態度,但是你還是要講。畢竟這個世界上,他們是最在乎你生死的人。

很多人不敢講其實是因為自己本來也不想面對,覺得我怎麼會抑鬱了呢,我過一陣就好了。這是一件很羞恥的事,當然就不要跟家人講,他們肯定也不會理解。不要低估了你家人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


有一個著名的ted視頻里,主講人分享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後,有位女士悄悄找到他,說,我有抑鬱症,我跟我先生是很好的,但是他肯定不會理解的。又過了一會,有位男士悄悄跟他說,我有抑鬱症,我跟我太太很好,但是她肯定不會理解的。這兩位是一對夫妻。當你太過在意這件事,這件事就變成了全部。你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標籤「抑鬱症」,好像所有人都會鄙視,會看不起,會敬而遠之,但是也沒有。在乎你的人,會在乎讓你好起來。即使他們不知道怎麼好,他們會努力照顧你。

我自己的自殺傾向持續了十多年,吃過那麼多葯也不能治癒,很辛苦。對我來說,死亡是本能,生不是。所以這個世界上那麼多光鮮亮麗的東西都不構成吸引,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生死之間掙扎,唯一能防止我自己了斷的,是父母。


大概08還是09年的時候(抑鬱癥狀之一,記憶力減退),我覺得我堅持了十年,夠久了。跟我媽說「我真的扛不住,我們家還有一個小孩啊,我走了還是有人在的啊」也說過太多次了,沒什麼可說了。有一天,我又崩潰了,整個人沒有任何力氣,很平靜地覺得,真的,只有死。我媽在旁邊一邊掉眼淚一邊很平靜地說,媽媽知道你堅持了這麼多年,太難了,媽媽實在不忍心看你這麼痛苦了,你要走我也攔不住。但是,你一個人,我不放心。媽媽決定了跟你一起走。而且,我們要走也要漂漂亮亮的走,明天,我們上街去買兩件好衣服,穿上,媽媽陪你一起走。


我知道她是認真的。我本來萬念俱灰,已經麻木了,但是那一瞬間如萬劍穿心,覺得自己怎麼可以這麼殘忍,把自己的媽媽,把所有都付出給我,幫我熬過這麼多年的媽媽,逼到這個份上。我只能哭到不能控制。在此之前,我媽一直都是非常非常堅強的,不管出現任何問題都覺得可以解決的,無條件支持我鼓勵我,但是她放手的那一瞬間,我覺得我碎成了一片一片,但是也有一些黑暗的東西也碎了。


在那之後,自殺傾向並沒有消失,還是會時不時就吞噬掉我,但是我逐漸能把它當成野獸一樣圈起來,因為我意識到,我再痛苦,也不能置父母於這種地步。


親人(除了父母以外,還有祖父母,兄弟姐妹,配偶等)是很強大的力量,是最大的壓力來源,也是最大的動力來源。其實你不知道他們到底會什麼反應,但是只要他們希望你好起來,他們就是你的支持力量。


至於爭吵,那是避免不了的。任何理解都不可能100%達到你的要求,也不要指望家人能什麼都幫你干好,能完全體會你的感受,那是不現實的。你自己還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怎麼可能要求別人。只要爭吵有結果,你們能商量出一套合適你恢復的方法,就好。至於到底每天吃什麼菜,吃得好不好,什麼時候睡,一天睡多久,什麼時候出去走動,玩遊戲玩多久,見不見親戚,到底要不要對外界解釋或者怎麼解釋,看什麼醫生,這些細節問題,都可能引起爭論,但是不要讓爭論變成了導致你抑鬱的另一個原因,記得:這些討論和爭吵是必要的,是在用外界力量幫助你恢復的,要引導它產生一個結果,然後按照這個結果執行。這其實是一個改變家人相處模式的很好機會。


另外一個支持力量,是朋友。


你總有那麼一兩個什麼都可以聊的朋友吧,可以找出來吃飯,逛街,聊點心事的人,三觀很正,心地善良的人。不要怕麻煩他們,尤其不要怕你經常打擾他們,傳輸了負能量之後,他們就消失。在你抗抑鬱的階段,你需要一切正面的力量,如果他們可以提供,就接著。

即使有朋友確實無法承受,就遠離了你,那也沒關係。千萬要把「這個人拒絕了我」和「這個世界拋棄了我」區分開來。你的朋友離開,那也只是說明你超過了他的承受能力,他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重心,這不代表你就是最差,所有人都不要你了。朋友,不是滿足你所有情感需求的人,也不是只能一起吃肉的人,朋友,是一種正常的人類。能在你的抗抑鬱階段中幫助你,給你力量的人,就好好收著。如果不屬於這個類別,他只是屬於別的類別而已。


我大學時代每天晚上都是靠著和朋友發簡訊熬過去的。和家人一樣,我至今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可以忍受我。我是那麼大的一個黑洞,為什麼他們沒有直接把我拉黑。事實是,他們沒有覺得那麼難忍受。甚至會覺得,雖然你痛苦,但是能寫出好故事也不錯啊。(這大概是抑鬱症的少數好處之一,後面說。)


後來找了一個男朋友,在我並沒有強烈的談戀愛的需求的時候。他有幾點讓我覺得很驚訝。他完全不覺得抑鬱症是什麼嚴重的事,可能也沒覺得是疾病,他就覺得這是個「問題」,而他一向是個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剛認識的時候我抑鬱症還挺嚴重,直接死屍般躺在床上躺了一周,不能說話不能溝通不能笑。他離我租的房子有四十分鐘路程,在那些黑暗的時候,他就給我送個飯,類似check一下這個人是不是還活著的感覺,然後就走了。他不覺得我有什麼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嘛),只是覺得我自我認知太低,所以想了很多辦法來改善我的自我認知,形成良性的正反饋機制,所以我確實變成了一個比以前更好的人。


而這種「並不會被抑鬱症嚇到」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時候我們會對身邊的人的說,你又沒有經歷這種痛苦,你根本不知道我是什麼感覺。我也經常這麼說,但是沒有親身經歷對他們來說是好事,他們不需要經歷你的感受,他們只需要把你從黑暗裡拖出來就好了。經歷了之後,很可能並沒有這種強大的鎮定的力量了。這是朋友的功能。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互助團體,那也很好。

我自己並不跟人交流抑鬱的事,所以並沒有加入任何互助團體。但是我覺得,任何團體都能有這種功能,跟抑鬱完全無關的也可以。

我某一次被自殺的慾望淹沒之後,不敢自己呆在房間里。就硬撐著出去參加了一個活動,給一個科普組織做志願者,然後認識了一些很歡樂的人,然後持續做志願者做了好長一陣。


這一群歡樂而有趣的人,應該怎麼都不會想到,我是為了抵抗自殺的慾望去加入的,我也從來沒有講過關於抑鬱的話題,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你能在這個團隊里過得愉快,能把你的注意力從抑鬱痛苦中轉移到具體的其他的事上,那就是有效的互助團隊。借他人的光,把黑暗驅散。

抗抑鬱時的支持力量,除了人之外,還有很多物。


任何能讓你集中注意力,能讓你覺得美好的東西,都是你的支持力量。不管是你喜歡的明星,你喜歡看的電影電視劇,你喜歡吃的蛋糕,你喜歡玩的遊戲,你喜歡看的書,你在虛擬空間里的關係,所有這些,不要覺得這些東西膚淺或者虛無,也不是要喜歡到勝過你的生命,只要有一點喜歡,這就都是真實的,可以讓你好起來的支持力量。


你可以自己定義一個東西作為閥門。比如說,你很喜歡吃熱乎乎的糖炒栗子(或者很喜歡夏洛克)。每次你糟糕到不行的時候,你就想像有一個閥門,他們守在那裡不讓你過。如果你要死去,你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如果你好起來,你就可以獎勵自己去吃糖炒栗子(或者再看一集夏洛克)。這個閥門是你自己定義的,定義完了你就把它變成一個規範,成為看護你的力量。

我大學的時候,每次坐地鐵,都必須控制住自己不要往下跳。有一次,正在想著不要跳的時候,MP3里放的是《蟲師》的原聲。我靜靜站在那裡,聽了兩首,然後跟自己說,你要是死了,就再也聽不到這些曲子了。

這些曲子的吸引力可能沒那麼大,但是以後每次我又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會跟自己說,世界上有這麼美妙的曲子和動畫,你要是死了,你再也聽不到看不到了。這種閥門設置幫我度過了很多困難的時候。


除了閥門,當然還有誘惑。就我個人來說,抑鬱的另外一個癥狀就是,我的大腦好像無法形成正常的正反饋。即使我做得好,被人表演,我也不會因此而高興,不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好。以後遇到同樣的事,也一樣覺得自己不行,簡直是惡性循環。

這種時候就需要人為的,設置正反饋機制。一旦你意識到你在做這件事,事情就會開始變化了。你可以給自己設置一點誘惑,不管是包包,衣服,食物,電子產品,任何你想要的都行。你完成了一件你覺得做不到的事,可能自己並沒有愉悅感,只有一種耗盡自己的虛脫感,但是如果你設置了正反饋機制,就要告訴自己,你完成了。你需要獎勵,你買個甜筒也行,吃頓麻辣香鍋也行。總之,你得獎勵自己一點什麼,告訴你的多巴胺系統:我完成了。

物質是很好的支持力量。找到能觸及到你的那個東西。


說到了支持力量,就一定要說到內疚感。

如果你有很好的支持力量,你幾乎肯定會有內疚感。「我都這麼大了,還要讓父母擔心」「抑鬱了這麼久,工作影響很大,錢也沒掙到,我怎麼活成這樣啊」「最近又狀況不好,這個家就讓他一個人頂著,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這些都是內疚感,對別人的,對自己的。

內疚感可能會像黑暗一樣吞噬你,讓你無法行動,無法求助。寧可自己死去,也不想跟其他人說。你得知道,內疚感這種東西,首先是一種無助。


如果不抑鬱,你麻煩了朋友,父母,你可能會想,啊,下次我請就好了,或者太好了,這朋友真夠義氣。抑鬱之後,情感上的幫助就成了負擔,這可能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承擔和償還這種幫助,你們的關係非常不對等,你成為了施捨對象。你覺得很無助。

一個小孩無助的時候,肯定會求助大人的。一個大人無助的時候,為什麼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呢,一樣也可以求助其他大人。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如果你解決了當時的情緒問題,也就是,無助感暫時緩解,你的自我認知恢復正常了,內疚感就會慢慢消失。

如果實在備受良心折磨,那就,把內疚感延期吧。


先不要想著還不還的事了,你如果周一覺得特別內疚,你就跟自己說,我推遲三天再內疚吧,三天後我就能想辦法還個人情了。到了周四,肯定有新的事會發生,你可能就會忘記這件事了。而且,就像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覺一樣,也不要太迫害當時的自己。時刻提醒自己,沒關係,我給自己三個月時間,到時候我就好了。

和注意力一樣,內疚感需要被轉移。


內疚感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只是現代社會的道德範圍內一種正常的情緒。當你能重新掌握得了自己的時候,內疚不內疚,就根本不重要了。

時間尺度


在說藥物之外的治療方式之前,我覺得還是先說一說時間。

抑鬱症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從個人感受來說,就是抑鬱在跟你一起演化,甚至會突變。(當然用這兩個詞可能不科學。)


我看過很多關於抑鬱症的報道和分享,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描述抑鬱症,都在說典型癥狀。大概因為這是最明顯的,很容易受到關注,而且報道者也不可能更深入了。而癥狀,或者治療方法,跟時間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你抑鬱的時間在兩年以內,你最關注的可能就是改善癥狀。

你今天心情還是很差,乏力,出不了門,跟你的家人朋友無法對話,腳步沉重,心臟抽搐,希望藥物能儘快改善這些。運氣好的話,兩年內你是可以靠吃藥和調整治癒的。這個階段,看醫生和調整藥物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的抑鬱在兩年到5年之間,你最關注的可能是改善生活細節。

癥狀還是那些,有改善,也很少變化了,而你也已經累了。在這個階段,藥物可以讓你穩定下來,但是也不能停。你必須尋找一些新的方法,你的生活,從黑暗中浮起來,想要在一片蠻荒地上站穩。


所以,這時候你做的是兩件事,一,了解抑鬱的規律,二,根據這個規律重新安排你生活中的各項事務。抑鬱的原因太複雜,有人自己很清楚,有人不清楚;影響因素又太多,空氣霧霾讓你頭疼了,辦公室樓下裝修噪音大,工作不順利,吃得不好,遇到奇怪的人隨便亂噴,你又感冒了,荷爾蒙失調了,隨便什麼都可能刺激到你。所以你終於花了好長時間,知道它可能的影響因素,可能發作的時間,不同程度的抑鬱會有的不同的後果,然後你可以結合這些來過剩下的生活了。


比如,如果你睡眠不好,早上很難起來,就把會議和最需要腦力的事安排到下午。如果你冬天的抑鬱情況最嚴重,可供你正常生活的時間非常有限,就不要期望冬天也有很大的進步,只要能完成最基本的功能就好了。按時吃飯就行,不能跟朋友聚餐就不要去了,能完成工作就行,積極拼殺的工作留到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去干。如果你需要空間,需要甜食,需要暖氣,用你有限的精力去爭取這些,保證自己安全度過抑鬱最嚴重的時期。其他的事,做不到就暫時做不到。就當自己重感冒持續了三個月。


這是一個探索期,抑鬱的規律有時候很詭異,經常是突然襲來讓你措手不及,所以需要耐心搞清楚,你的抑鬱和日常生活的交叉點都有哪些。

我大學宿舍的同學常常驚訝於我的效率,說,你做事比我們快三倍!但是其實,我那時有能力做事的時間還不到他們的三分之一。早上9點的課我是一定會翹掉的,如果一定要起來,我一整天都會身體發抖,完全沒有注意力。下午1點以後要寫論文的話,就一定要寫到計劃寫完的那幾章,如果寫不完需要寫到7點,那就叫外賣,寫到7點。因為過了8點,晚上的抑鬱情況會很嚴重。


買好兩幅耳塞,因為噪音會讓我崩潰。再好的音樂也不要單曲循環,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聽了就會哭。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單程需要兩個小時,就不要再猶豫了,來回這幾個小時足以讓你陷入抑鬱。你可能會錯過很多驚喜和機會,但你要找到一條路,一點點地改善生活的細節,活下去。


而當你的抑鬱過了5年,步入10年,你大概可以掌握它的節奏,也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相處方式。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關係,亦敵亦友。


除了生活方式的「成熟」,這個階段可能有一個很重要的自我認知的改變。

我曾經非常抗拒被貼上抑鬱症的標籤,它一直屬於「需要被治癒的疾病」,是一件不好的,我不想與之扯上任何關係的事。最重要的是,我不希望自己只被定義為抑鬱。就像其他人的身份標籤是產品經理,程序員,設計師一樣,抑鬱時間久了,你很容易把自己定義成抑鬱症患者,它是你生活中最大的障礙,和最大的決定因素。


你的同學們都在好好的奮鬥,出國的出國,創業的創業,生孩子的生孩子,不管是開著保時捷,還是騎著死飛,他們的生活是關於怎麼活得好的,是關於「怎麼成功」的。而你的抑鬱症還在折磨你,你的生活是關於「怎麼活下去」,是關於「失敗」的。即使你好不容易掌握了活下去的一些技巧,朋友圈的高大上關鍵詞也和你的生活很遠,這種對比(或者社會氛圍)可能會損傷到自我認知。你可能會感覺被迫被定義為一個抑鬱症患者和失敗者。


所以這幾年,精神上的核心任務可能會是,不斷調整自我認知,把自己的「感覺」扭轉到理性上去。即使還在抑鬱,但你已經可以掌握了生活的節奏,可以靠藥物和其他的治療手段達成穩定的局面。那麼抑鬱,對你來說,就不是那麼恐怖的事了,它就是一種身體功能性不適。跟經常過敏,消化功能不好一樣,不影響你和朋友們聊天,你也可以唱歌,也可以出門旅遊,可以談戀愛。也就是,在生活層面上,你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差異。


這種身體功能的不適,你一樣需要很長時間來習慣,來改善,來接受。一樣需要藥物,運動,社交,支持力量來幫助你建立起應對機制。痛苦並不會消失,嚴重抑鬱的時候,自殺傾向也不會減少,但你有辦法把它埋起來。總的來說,你是你,一個有個性的有價值的人類,你有一個特別的敵人和朋友,你們有很奇特的相處方式。


再接著,就是10年之後。當它持續了10年之後,抑鬱就已經不是抑鬱了,和你的鼻子眼睛,胳膊腿一樣,它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的腿雖然總疼,但是它還能走路,即使治不好你也不能截肢。你只能好好安撫它,像一個普通傷疤一樣接受它。


跟風濕一樣,如果天氣陰沉要下雨,你可能就會感覺到痛,甚至你可以通過很細微的天氣變化知道你要準備好毯子裹好腿了。半夜你可能疼得睡不著,需要吃止痛片。或者更嚴重,你需要半個月時間在家休息。但是,你可以預測,可以安排好生活,你沒有被它控制,你和它變成了一體,變成了一個共生的系統。就跟你每天買菜要買蔬菜,買肉,控制熱量,但是要保證蛋白質一樣,只是生活的一種安排。

事實是,你身體的一部分是可以左右你的決定的。它慢慢地改變了你對生活的認知。一個人呆著,曾經被認為是無法社交,但現在,你可能會享受獨處的時間。它甚至可以影響你工作,交友的傾向。你可能開始關注NGO,關於罕見病,關於這個世界的角落裡各種沉默的個體,你看到世界之廣闊,而願意為之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和生活中的其他痛苦和困擾一樣,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也是生活之美。

——————————

據說女性抑鬱症患者,有25%是終身不能痊癒的。

所以大部分人是可以治癒的。如果你可以在一兩年時間內完成上面的這些階段,那應該就會好了。越早進入下一個階段,應該恢復越快。

如果抑鬱嚴重,也不用灰心。說真的,現在,所謂痊癒,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什麼叫痊癒呢?正常的吃喝玩樂?24/7的熱情高漲?即使沒有抑鬱,我也不是熱情洋溢,光芒四射的類型。在每一個階段,你真正要面對的,只是你自己。

四.價值觀困惑和抑鬱的好處


抑鬱症這種疾病,外在的癥狀大家都差不多,內在的情況則每個人都不一樣。

到了一定程度,你必然會脫離表面生活,開始考慮「疾病的原因」「我存在的價值」「人生的意義」等等這種問題,並開始尋找各種相關的資料,不管是醫學的還是哲學的。你可能已經看過《神經症與人的成長》《疾病的隱喻》《自卑與超越》《精神分析入門》等經典作品,或者《社會性動物》《少有人走的路》等案例多一點的社科心理作品,或者與之相關的自閉症,精神分裂,你也了解了,連純心理諮詢的美劇In Treatment你也看了(很好看哦),甚至還看了打著科學旗號的身心靈修鍊型的書,甚至你也會去了解佛教基督教關於生命的教義,或者心理學神經科學的學術流派、研究路徑和傾向。


幸運的話,在這麼多的解釋和方向里,你應該已經找到了合適自己的路。

但是也可能,看完了這麼多,甚至深入進去了之後,你還是一樣困惑。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你會得抑鬱症,你活著是為什麼,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知乎上有非常多關於這種話題的討論,我也不知道能幫助多少人。在我自己黑暗的十幾年裡,清醒而正常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都在糾結這種問題。之所以說是糾結,而不是探索,是因為,即使我看了那麼多書,想了那麼多,但現在看來,問題並不是你想得多努力,應該有個結果,而是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大部分時候,你想要的只是一個答案。如果這個答案符合你的預期,你就接受了,不符合你就會覺得,不是這樣的,這不對。

至於這個答案是對還是錯,是好還是不好,其實並不重要。因為答案根本沒有對錯。

你以為人生的意義有標準答案嗎?你的存在有標準答案嗎?抑鬱症的原因有答案?到底要找到什麼樣的答案,給你什麼樣的標準,你才會滿意呢?


有個問題說,世界是不是惡意的,有人回答,世界又不認識你,世界是無意的。

簡單地說,人生啊,價值啊,意義啊,都可以用這個回答。這些詞本身都是無意的,他們的意義都是你給的,不是別人給你的。這一點足以影響所有抑鬱症的治療。

比如說,你情緒崩潰,出不了門,只能呆在家裡一個人痛苦,這是無意義的,而且還因此更加焦慮。「要出門見朋友,要出門社交」這是一個社會習俗,連標準都不是。有太多死宅也是抑鬱的天才,按照社會標準來說,也是很有「價值」的。你可能又覺得,可是我不是天才啊,沒有那麼有創造力,我沒有這種社會價值。所以你的判斷標準,從抑鬱心理癥狀,轉成了社交習俗,然後變成了社會價值。


大部分情況下,我就是這樣給自己挖坑,用蜘蛛網一樣密的混亂邏輯把自己埋起來扔到坑裡去了。所以讀書越多,越亂,越找不到「答案」。按照需要答案的方式,可能這才是合適的治療途徑:

你情緒非常糟糕,朋友們很高興地叫你出去,但是出不了門,也不能跟他們聊天,覺得屬於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你已經要死了。這時候,上帝出現,他跟你說,誰說人一定要出門見朋友的,我會重新制定社會規則,人就應該宅在家裡,吃吃喝喝睡睡,舒服了再出去。哦,對了,我打算安排心情最差的人來做藝術家,我覺得你很合適。聽了這段話,你會不會立刻鬆了一口氣,覺得一切有了意義?


也就是說,如果你面對的社會規則改變,跟你的現狀符合,一切就有意義了。按照目前的社會規則,「富有」是有意義的,「漂亮」是有意義的。所以高帥富白富美有意義,有錢一切都有意義,女性好看了才有意義(而媽媽已經是個無性別的詞了)。所以抑鬱的一切癥狀都是無意義的,所以你很慘。要不你能符合規則,要不規則改變,那才能好。

而規則或標準,並不是個常數。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比你想得大得多。


規則保證了你的安全感,保證了你可以在這個系統和渠道里努力過想要的生活。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你患了抑鬱症,你被排除出規則之外了,就社會和醫學標準來說,你都被踢出去了。所以你被孤立了,沒有了方向。


如果你想自殺,你想放棄的,不是你,而是在這個社會中生活的你,在這個公司生存艱難的你,是成為家庭負擔的你。

如果你的抑鬱症靠藥物已經無法治癒了,你恢復了身體的功能也無法恢復社會身份了,那麼,這套規範已經不合適你了。你得主動踢掉它,不是讓它踢掉你。


有太多的書都在講這個,但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個答案,你肯定會忽略掉這個部分,只會想,可是我就生活在這個現實的世界啊。或者,其他人就是會這麼判斷人,我能怎麼辦。是啊,你不能怎麼辦,因為你的答案就是,你允許自己,根據這些規則生活。

規則是人制定的,意義是可以被賦予的。


花三個小時做一道燉菜,有意義嗎?當然有。每天打遊戲有意義嗎?當然有。逛街一天買五個包六條連衣裙有意義嗎?當然有。沒錢也願意干苦活有意義嗎?當然有。長得不好看有意義嗎?當然有。每天刷微博有意義嗎?當然有。

如果你嗤之以鼻,覺得這是自欺欺人,那就不要要求意義和價值了。你要的意義,是「幫助你在現有社會規則下成功的功能和技術」,而很多事的意義只是「給一個普通人更豐富的官能性體驗」。你患有抑鬱症,當前最有「意義」的事,是讓你的生理和心理機能恢復到可以承擔社會規範的程度,而不是立刻獲得成功。


如果你努力了那麼久,都沒辦法實現「意義」,沒辦法恢復到原來的規則,那就拋開原來的規則,自己重新建立標準。

這可能會讓你變得很殘忍,不近人情,顯得迂腐,或者蠢,或者太理想,或者太俗氣,總之,這些判斷性的詞可能會很刺耳的。但是他們有「意義」嗎?

所以,如果你喜歡甜食,享受它,如果你喜歡玩遊戲,享受它。只要不傷害他人,不觸犯法律,只能你能活著,沒什麼不可以的。

既然可以賦予你的生活新的意義和價值,那就可以說一說抑鬱的好處了。

所謂的好處,也並不是能讓你發財或者立刻痊癒,只是,這是一些額外的收穫。


1,你看到的世界更廣闊。

相信我,雖然抑鬱症患者可能情緒低落出不了門,見不了人,但是反而可以看到其他的世界。你已經經歷過最糟糕的黑暗了,你的情感接受度被強行拓寬了很多,現在,你可以看得懂悲劇的本質,有更多的同理心去理解身邊的人了,參照系的改變讓你對人性的優點和缺點更加敏感(所以抑鬱可以造就極有才華的作家),你的大腦不知道為什麼有了很多奇怪的想法(創造力如泉涌也是可以的),總之,比起以前,你會發現原來世界可以是這樣。這樣的糟糕,或者這樣的奇怪,或者這麼大。

我在抑鬱期間會寫各種奇怪的故事,有時候狀態好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可能寫得出。但,因為這些故事我認識了一些朋友,他們正好成為我重要的支持力量,陪我無數艱難時刻。


因為自殺傾向很嚴重,我不敢呆在家裡,就只能很艱難的強迫自己出門。所以我一個人去看老電影,去無謂地逛街,去參加活動,去做志願者,見到了很多有趣的機構,和有趣的人。這些人和物,讓我可以有話題跟人交流,有工作機會,甚至找了個男朋友。

抑鬱的副產品,有時候也是正面力量。


2,你會被迫面對自己,不斷不斷發掘自己。

任何事都有個度,完全不關照內心的人可以活得非常快樂,用理性關照的人也可以很快樂(像羅素),還有一些非常關注內心但是方法用得有點問題的人,就會糾結。抑鬱會讓你非常關注自己,逼問自己,強迫自己,逼問的結果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是要是想要有更清楚的自我認知,這個過程是免不了的。至於「你」會變成什麼樣,說真的,變成什麼樣都可以。


你要是因為抑鬱信了佛,開始看佛經,成為居士也很好(只要不要瞎放生),你要是因為抑鬱覺得自己有音樂才華,變成了民謠歌手也很好(但你要成為掙很多錢的民謠歌手那這個標準就有點過了),你要是因為抑鬱發現錢很重要文藝是個屁,從此從專註賺錢那更好,社會財富增加,道德水平至少會更好。你要是因為抑鬱覺得必須直面自己是同性戀這件事,那也很好,你的生活會有壓力,但你也會有其他的支持力量。


每個人都會挖掘自己,抑鬱會大大加深這種傾向和力量,你必須找到一個你的形狀。而且你會高興你找到了它。

我曾經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開放的人,也很有邏輯。抑鬱了很多年以後發現,對社會規則的廣泛接受不代表開放,對亞文化和邊緣人群(LGBT)的天然親近也不代表開放,抑鬱是被自己困住了,開放意味著你接受模糊的社會規則的各種解釋,也接受其他可能的自己。

這兩點,大概也能算是抑鬱帶來的結果之一。


3,抑鬱各種壞處的正面力量

抑鬱帶來的傷害當然很大,身心都是。比如說有研究顯示,如果是青春期開始患抑鬱症的話,部分與情感有關的神經元的發育會被嚴重影響,甚至停滯。這個研究並不能直接套在人身上,但是我的個人體驗里卻有類似感覺。

簡單說就是,在很多時候,面對社會會顯得天真。準確點說,就是社會化程度不夠。這不是指社交障礙,而是你面對社會的複雜性時(比如職業選擇,跨領域的工作等),會準備不足,感受不充分,很難做出理性的選擇。


這不能避免,只能把它當成正常的人生經驗不足,要通過學習去彌補。至於正面的力量,就是你可以避免一些污染。有很多潛規則,複雜的人為糾葛,不必要的糾紛,並不能影響到你,你的工作和生活也會迫使你遠離其他的泥沼。

抑鬱的其他壞處也是一樣,既然沒辦法避免,那就把它當成你的特點,而不是缺點。

和抑鬱一起生活,就好像進入另外一個世界。規則很不一樣,你得和它商量。

————————————

不管怎樣,希望所有患有抑鬱症的人都可以快點好起來,不用經歷那些複雜的階段,不用陷入虛無的思考,不用責問自己和懷疑世界,只為了一碗湯,一個人,安心地活著。


抑鬱症幾乎是現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據近年美國的統計是12%發病率,中國由於傳統文化不願就診和流行病調查的落後,沒有詳細可參考數字,但是我個人估計不會偏差太遠估計也是10%左右。抑鬱症女性好發,大概是男性三倍。自從SSRI類藥物發明以來,抑鬱症確實成為了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但是仍然有接近1/3的人對藥物毫無反應。已有明確的數據表示,長期持續的治療能有效的降低再發率,有效的緩解癥狀,甚至終身不再發病。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是必須的,還有一些心理治療方法,比如行為認知治療法,只不過在國內施行比較少。電擊也是一項古老而確實有效的方法,楊教授就是幹這一行的.....當然,治療的前提必須是診斷明確,要是雙向情感障礙,使用這些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高考22天 寫給自己 因為我知道 你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會遭遇重抑攝魂怪會陷入泥沼墜入深淵。今晚給自己念一個守護神
1.準時吃藥 在陷入沼澤前先吃藥 上午 SSRI守護神 意志力會使你在中抑時用力過猛 在重抑時身心俱疲 中庸最難 為所當為
2.準時吃飯 即使毫無食慾
3.準時睡覺 安眠藥十點半雷打不動 勿存僥倖 少量幻覺 enjoy it
4.頭暈頭痛心悸震顫心跳過速昏厥 心因性軀體焦慮緩衝:轉移注意力 mozart or sunshine.classic is fine.熊本熊也可以
5.煉獄郁期 冰河低迷 跑步!!!一定要在徹底變成漸凍人之前動起來 keep running
6.注意力無法集中 speak it out 觀呼吸
7.負面情緒易感 move away and dont care 別用你的天真 去和成人的慾望相撞 友直 友諒 友多聞
8.dont forget:sunshine and chocolate多巴胺
9.離刀遠一點,隔絕自殺欲,沒事不跑高,盡量少做死。我知道死亡就像塞壬,在軀體癥狀難耐下美艷無比地一次次勾引你,你要學會做奧德賽,發揮主觀能動性。雖然我知道這很難。但你要知道,都是假象,假象,假象。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眼見不為實,耳聽多半虛。當心
10.防止跳脫,小心輕躁。輕躁一時爽,抑鬱火葬場。千萬控制不要出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11.你會忘記一些事情 你會迷失一些記憶 你會有時候幻聽 你會軀體性焦慮爆發 但你別怕 你已一次次走向懸崖 凝望深淵 記得親愛的醫生說的 你已走在最低 沒再怕的。你要記得親愛的@花火
12.如果你正經過地獄 那就繼續走吧
keep calm and carry on
順其自然 為所當為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我會在這裡深深地祝福你:)

friends


能不能完全治癒不敢肯定,但是科學有效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藥物治療能夠緩減抑鬱症的癥狀,並且已經成為治療大多數類型抑鬱症的首選方法。抑鬱症的治療還包括心理療法,這種療法有助於解決一些目前你所面臨的可能引起抑鬱症的問題。

醫生通常分兩個階段來治療抑鬱症。第一階段是急性藥物治療,它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癥狀直到情況轉好。第二階段是進行四到九個月的 「維護性」 治療以免病症複發。有過一次抑鬱症病史的人,其中大多數人還會再次犯病,但是連續的治療可以極大地降低病症在短期內複發的風險。如果你有過兩次或更多次抑鬱症發作史,醫生可能建議你長期服用抗抑鬱葯。

藥品主要類型包括:選擇性神經傳遞素再吸收抑製劑,三環和四環抗抑鬱葯,興奮劑,穩定情緒藥物等,另外兒童、少年、青年服用抗抑鬱葯時應慎重。

除了藥物療法,治療抑鬱症的療法可能還包括:心理療法,電休克理療,光線療法。在治療抑鬱症期間,你應該注意自我護理,包括:定期看醫生,服用藥物,不要孤立自己,照顧好自己,避免飲酒。

這裡有個憂鬱症自我評估工具,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的抑鬱指數:http://www.drmed.cn/tools/depression-assessment


崔永元,十年如一日的失眠、失眠。沒錯,他是一個嚴重的抑鬱症患者。通過這個,我們能得出兩個結論,一:抑鬱症的後果是嚴重的、可怕的;二:抑鬱症的治癒是艱難的。我曾經也是個抑鬱/強迫症患者,我想通過我自己的故事,來給大家一個啟發,一個克服抑鬱的秘籍。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得花幾分鐘時間把下面的文字看完。

2005年夏天,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晚上,我坐在沙發上看書,眼角漂了一下廚房,突然一種巨大的恐懼撲面而來,就是那種心裡被掏空了的恐懼。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為什麼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個場景,讓我有了那樣的一種強烈的,巨大變化的感受。然後,徹夜未眠.....

第二天,整個白天我都沒心思工作,我一直試圖迴避那個念頭(這個念頭就省略了,不會影響文章的質量),以及那種恐懼的感受。但是越這樣,效果越差。那種壓抑、恐懼、萬念俱灰、挫折,所有負面的辭彙用來形容當時的感受都不為過。

第三天,更嚴重的情況出現了,更多的、可怕的、以前從未出現的念頭都跑出來了。沒有勇氣面對任何和事,像在冰雪中受傷的狼一樣,獨自舔著身上的傷口。

這種狀態持續了大約1個月的樣子,我真的堅持不了了。但自從我記事起,我就感覺到我的生存慾望是很強的。有父母的陪伴,兄弟姐妹的相互關照,這種溫暖的感覺讓我強烈的意識到我是不能輕易的走的,我捨不得離開這種感覺。

一地雞毛的狀態苦苦堅持了幾個月,嘗試了各種辦法,都於事無補,我隱約的感覺到我真的是有病了,那就去看看醫生吧。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請假到北大醫院挂號,窗口問我掛什麼科?我楞了半天,說」心情不好,你看掛什麼科合適」。窗口透出很奇怪的目光說」看一下心理醫生吧」。找到心理診室,根本不用排隊(看來我這個病很稀罕哈),護士領我到了一個上面寫了副主任的房間。我坐下來後,把過去幾個月的感受講了一遍,醫生說了一句」抑鬱症,或者叫強迫症也行」,非常肯定的語氣。醫生看了一下我的年齡,他說"按照經驗,以及我們遇到的這麼多樣本,你現在才發生是不合理的,你好好想想,之前是不是還出現過」。我當時猛然一驚,1993年,高二,那個不堪回首的一年。我把那一年遇到的情況講給了醫生,醫生說」這就對了,抑鬱症一般在青少年時期會觸發,後面或許會複發。根本原因有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給你開一些葯吧,應該有效果。另外,你每周來三次,這裡有一些和你一樣的朋友,和他們交流交流,對你有好處。」

我走出病房,心裡想」既然是抑鬱症,我為啥要吃藥呢?我要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要自己搞定它。」這種一加一的性格一直伴隨著我,質疑權威,相信自己能解決一切:-)。我空手歸來,什麼葯也沒買。

看到這裡,你應該很想知道我高二到底發生了什麼?十六、七歲,青澀、朦朧、激情、精力旺盛的年齡,我卻出現了問題。這個問題的由來也是莫名其妙,記得高一那年,自己單純到像一張白紙,就連發現一個女孩子在追我的時候,第二天忘記的一乾二淨。三點一線的生活,輕鬆的學習過程,以及非常不錯的學習結果,都來的太easy。高一結束的時候,趁暑假,在一個軍工醫院做了耳膜修補手術,住院1個多月。等我去上高二的時候,同學們都開學一個禮拜了。繼續忙碌、緊張的上課考試上課考試。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隱約的感覺到精力無法集中,腦袋裡各種念頭不斷,就是無法投入。心裡很著急,擔心學習成績下降。越是擔心,注意力越無法集中,這種心態反而導致了另外一個後果」我對所有那些可能會影響到注意力的事情都非常在意,整個心思都被抓走了」。情況非常非常糟糕,中間不知哭過多少次,就是那種無助、絕望的哭。天空的顏色是灰暗的、周圍的氣氛是壓抑的、一周七天沒有區別,就連對我抱有很大期望的老師們也漸漸的對我淡忘了,這就是我連續兩百多天的心境。高二快結束的時候,也許是高考迫在眉睫,這種巨大的不得不面對的壓力讓我從那種不正常的病態中稍微走出來了一些,情況慢慢好轉。估計也是差不多高三寒假的時候,這個事情就淡忘了。

繼續說從北大醫院回來的事情吧。
當了解到是患了抑鬱/強迫症後,我從噹噹上買了十幾本這方面的書,還記得看了第一本書的前兩個章節的那個心情,差點激動的跳起來,裡面每一句話,我都覺得是在描述我自己。所有的感受、現象、痛苦,都和自己一模一樣。也就基本確定醫生的判斷是正確的了。後面我就集中運用日本的一個作者寫的」深田療法」,因為他講的那個方法,我個人比較能接受。大致意思就是說」抑鬱主要來源於你對生活中某些缺憾的不能接受」。缺憾在所難免,或者換句話說,處處完美是不可能的,你期望去完成一個根本不可能的目標,這個矛盾形成了一種交錯,這個交錯點就會讓你的精神處於一種」抑鬱的狀態」。 我看了那麼多這方面的書,唯有這個道理根植於我的內心,我像見到了一束亮光。後面我就逐步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所有生活中不完美的地方,我都去觀察、去體會、去接受,以至於我最後找到了一個根本」情緒的抑鬱本身也是一種缺憾,為什麼我不接受這種缺憾呢?」這樣想的效果就是」我居然對自己本身的抑鬱狀態也不那麼煩躁,那麼抗拒了」。信心逐步的建立起來,後來慢慢的出現時不時的會忘記自己抑鬱本身這個事情,注意力完全轉移了。

或許哪一天我又因為什麼事情開始抑鬱了,因為這是一種精神特質,或者叫生理的,無法完全避免。但是我已經完全的適應了它的到來,用幾分鐘時間招待一下,它自然又走了。

通過自己的經歷,儘力給哪位需要的朋友一些幫助。總結以下精華之精華,一定有用:

· 對待抑鬱症的朋友,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懷,那種痛苦是常人無法感受的。

· 不完美是一種狀態,它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 生活中有很多美的東西,我們要善於發現、善於創造、善於享受。
和知心朋友喝點小酒;聽一聽自己喜歡的歌曲;毫無理由的請一天假;突然起個大早,看看5點鐘這個世界到底有什麼不同。等等等等。這些都會讓你感激/留戀這個世界。

· 內心要強大,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不值得畏懼的。

· 少想多做。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美,他會給你一種愉悅。

· Follow your heart。嬉笑怒罵,一切隨心。坦露我的抑鬱經歷,也是在做這種踐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今天的我們和3000年前沒有區別。挫折、學習、總結、收穫、喜悅,周而復始。這也許就是人生的意義。


Eric(2454753@qq.com)


樓主,抑鬱症能不能完全治療好我不清楚,但是就我親身經歷來看,我覺得每一次抑鬱都是一次成長。
我人生經歷過2次抑鬱,
第一次抑鬱歷經2年,已經到了靈魂和身體分離的狀態,自殘過很多次;
第二次,2個月,只是恐懼工作,連焦慮都沒有。

第一次抑鬱,我戰勝之後,學會了愛和付出;
第二次抑鬱,我戰勝之後,學會了自我肯定和認可,慢慢開始外界的評價,社會上成功和有錢的價值觀對我已經沒什麼影響了。

下面是我在我的博客寫的康復經歷,裡面有方法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感興趣可以到我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juan1128)

抑鬱,人生成長的巨大機會

大家好,我是溫暖家園群主傑西西,今天由我來分享我的抑鬱康復之路。

其實,也像大家一樣,我抑鬱的原因有很多,有兒童時期的成長環境因素;有這種成長環境所形成的性格因素;有因為這種性格帶來的長大後的各種不適應;有家庭的問題;有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挫折。

在運營溫暖家園互助社群以來,我遇到很多喪失康複信心的朋友,他們認為性格是長期形成的,從小到大就存在的;他們也覺得自己遇到的事情永遠也改變不了;所以自己是無法康復的。但就我的經驗來看,我的性格是轉變了的,我以前敵對,敏感,攻擊性強,人際關係障礙,也不好學;但現在的我,不再是那個只會索取愛、不敢付出的膽小鬼,而是懂得愛、懂得付出、人際關係良好、敢於自嘲、自黑,樂觀積極,敏感我只用它好的一面,雖然我還有很多缺點,但我一直在不斷進步。

很多朋友問我,抑鬱到底會不會徹底康復?其實這個問題我也無法回答,畢竟我人生還有那麼長的路。我只能告訴大家,如果再遇到抑鬱,我不會再害怕,因為我找到了對付它的辦法。

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說,他們抑鬱5年,8年,十幾年,二十幾年,如果按照他們說的話,我從小起就開始抑鬱了。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給自己貼標籤,經歷過各種不愉快,各種挫折,但那未必是抑鬱。我覺得真正的抑鬱算是去年的那次和今年7-9月份的這次。

我從我抑鬱的成因、康復經歷、以及對其他抑鬱朋友的建議來說吧。

一):抑鬱的成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抑鬱的成因有器質性病變、人格因素、應激事件。就我個人來說,我的抑鬱與成長環境有關,徹底的爆發則來自於職場失意的應激事件。

1):成長環境

我幼年時的成長環境也同時形成了我的個性因素。

從我的家庭結構來看:父母、哥哥、姐姐、我。哥哥在5歲時遇到庸醫成了永遠的痴呆兒,姐姐比我大1歲多。

哥哥的事成了父母永遠的傷痛,因為他們承受的不僅僅是來自自己親生骨肉病態的結果,而且還要承受那個時代社會給他們的各種壓力。在那個年代,沒有兒子貌似是很大的恥辱,更何況我的哥哥。

由於社會帶來的壓力,我的父親也受到了很多的傷害,為了彌補這種因為兒子帶來的自卑感,父母親一直很努力地工作。

所以,從我記事起,在物質上我從來都很滿足,80年代,我家可以天天吃肉,天天吃水果,有足夠的零花錢。對於周圍的人來說,那是很幸福的。但同時,因為傷害,所以父親變得易怒、沒有安全感。所以,一般父親在家,家裡氣氛都算是比較緊張的。那時候父母也還很年輕,他們的感情也需要磨合,我記得特別是小學時,父母經常吵架,我和姐姐經常因為他們之間的吵架陷入恐懼中。姐姐比我大得不多,也許是多胎的競爭,在我記憶中,姐姐小時候和我關係不太好。

爺爺奶奶去世得早,父母要工作,和姐姐關係不好,鄰里之間關係也不融洽。在這種環境下,我從小就敏感,多疑,敵對,缺乏安全感。

父親雖然說易怒,有些神經質,但是他的能力很強,對自己的道德品質也要求特別高,把自己的聲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當然,這些優點也遺傳了給我。

在這種環境種形成了我的性格、思維方式,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且也使我習慣了用這一切去對待外部事物,即使環境變了我也不知道。

這樣的性格幫我度過了我的學生時代,幫我度過了好些年的工作經歷。

因為我的敏感、敵對、自卑,所以我能回憶過去一直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人際關係緊張。而我採取的方式一直都是逃避。但另外一方面,由於我的自卑,敏感,我的世界觀、價值觀,導致我認為,只有我強大了,別人才不會欺負我。所以,我一直拚命地努力工作,而忽視了生命中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比如說,親情,友誼,興趣愛好。

2):第一次戀愛的失敗

在戀愛時代,我也有過很多人無法想像的奇葩經歷,貌似那隻能出現在電視劇里的畫面。婚前逃婚,和他一起買了房子,他的工作也很好,但我覺得沒有任何安全感,我逃了。雖然這件事也讓我整整痛苦了一年,現在回想,那時候也應該是抑鬱了,第一次,看起來是自找的抑鬱,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未必合適。所幸的是遇到了我現在最愛的人:我的老公。

3)職場的失意

工作經歷過新浪、yy語音、崑崙萬維(即現在的搜狐暢遊)。其實,我一直很努力,但是越努力越沒安全感,越沒安全感,越努力。

我記得,曾經有一個同事批評過我「只是一個工作的機器而已。」當時不以為然,等我抑鬱那一年,我才理解這句話。

對於工作的努力,一方面是因為其實自己還是個專註的人,另外一方面也是不安全感的驅使。職場的失意,是因為我把所有的熱情,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精力付出在工作上,結果也許由於我自己的原因,也許由於公司的原因,反正最終傷自己很深,很深。也是直到那一刻,我所有的信念全部崩塌,我所有的希望全部破滅。

二)抑鬱的感覺

抑鬱的感覺,說起來,第一次的抑鬱,很多時候就算回憶也會想哭。其實,這種哭,不是來自於悲傷,而是感動自己的堅強,自己的不放棄,終於迎接到曙光。

我一直在向大家描述一種靈魂與身體分離的狀態,那種感覺是最痛苦的,我不知道你們是否體會得到;看不到明天的太陽,希望自己能一直睡下去;每天半夜醒來的痛苦、後悔、被巨大的黑暗吞噬;完全不想動,甚至連吃飯也不願意;想離開,永遠的離開;開始變得冷血,憎恨他人,跟家人吵架,我半年不願意跟父母打電話,不願意接他們電話。

我想走,走不出來。在那兩年內,偶爾也走出來,但是也在不斷地反覆反覆。

三)如何康復?

關於康復的文章,我也寫了不少,但是只是從一個側面去描述的。

其實,如果真的要說,怎麼康復的,我覺得最全的辦法是:藥物(在不能自控時期)安心睡眠(稍微能控制時期)認知調整(情緒平復能思考時期)行動(跑步、學習、簡單工作)付出愛

一):遠離壓力源

我抑鬱發作過2次,第一次2年左右,第二次兩個月,我康復得比較好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離開了壓力源。第一次,我1年多沒上班,第二次,我休假了23天。

二):找到社會支持

第一次,我能走出來,是因為我老公—倫倫同學的不離不棄。那段歲月,不堪回首,有時候覺得確實虧欠老公,也感謝他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給我溫暖,給我愛;不管我做什麼傷害他的事情,他從未想過離開我。記得老公曾經說過,「即使你要離開我,也得等你康復後,我才放心讓你離開。」

也是因為他的愛,我才學會了信任和付出。所以,我說過,這輩子,我做得最正確的事就是選擇了我老公。

在我抑鬱的時候,半年多時間我拒絕和父母聯繫,拒絕接他們的電話,一種來自於自我責備,我無法忍受;另外一方面,我責備為什麼父母給我那樣的環境,造成我那時的痛苦。後面,在我老公的幫助下,父母學會慢慢理解我,我也學會慢慢理解他們。慢慢地,我感受到的愛越來越多。

三):認知調整

很多朋友問我什麼叫認知?其實,任何有關你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的看法或評價就叫認知。我建議大家最好找心理諮詢師幫你們調整。

著名的心理學家貝克有個ABC理論,A 是activating event,B是belief ,C是consequence,即a是事物,b是信念,c是結果(行為和情緒)。他認為,不是事物本身引發了結果,而是我們的信念,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使我們的行為和情緒發生了變化。比如說,我第一次抑鬱因為職場的問題,我仔細分析我為什麼那麼介意這種傷害?我為什麼那麼努力工作?因為我從小的經歷,讓我以為,只有我強大了,我位高權重了別人才會尊重。在我抑鬱那一年多,我從最開始的極度痛苦不能接受,到慢慢接受這種結果,到最後改變認知:失敗是必經之路,獲得別人尊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付出愛,也能獲得來自他人的愛和尊重。

四)運動

運動的功效我不詳述了,感興趣的看我之前寫的文章:跑步,最簡單有效的抗抑鬱方法。

五)飲食調理

因為抑鬱,我特地學了中醫,調理自己的身體,之前也推薦過雜糧粥。就我個人的經歷來看,這兩年,我身體狀態確實好很多,皮膚也好很多,我容易急躁的性格也有所改善,今年抑鬱發作我完全沒有焦慮狀態。因為抑鬱發作時,還有我們的性格問題,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早就處於亞健康狀態。所以,我一直覺得飲食對抑鬱的康復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六)愛

關於愛,我其實是最近發現的。第一次的康復,其實也算一次頓悟。當時,我準備找老公的心理學老師聊下我的問題。我在見她的前一天晚上準備把我的一生講給她聽。結果,回憶完,我流淚了。我突然覺得對不起老公,對不起父母。其實,他們一直愛著我,而我卻忽略了。原來,是我內心不願意接受自己,對自己憤怒,然後把這種憤怒投射給了家人,朋友。所以,寬恕,是走出來第一步。寬恕自己,寬恕他人。

然後就是愛,愛他人,就首先要學會感恩。雖然我個人不喜歡基督教,但我還是認可感恩的理念。其實,這個世界沒有誰應該對你好,也不會有人無緣故的傷害自己。我們出身所處的社會,其實也是由前人創造;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由他人和我們自己創造,所以,這都是我們應該感恩的。同樣,感恩他人,讓你從積極地角度看待問題,當我們周圍環境好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更好。這其實也類似於天氣不好,我們的心情不好一樣。所以,我們應該去為我們自己更加快樂去創造更美好的心理環境。

在管理溫暖家園互助社群以來,我明顯感覺到自己成長了很多。其實,它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我去愛,去付出,然後收穫他人的愛,他人的認可。因為我給了自己一個群主的身份,在我心底,我認為我自己必須去給大家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所以,因為這份責任感存在,我也必須選擇一直進步,成長。現在,我發現我自己其實康復得越來越穩定;同時,也因為大家的認可,強化了我去做這件事,讓我覺得人生充滿希望。


最後,我雖然已經康復,還得時刻監控自己的內心,不斷調整自我,不斷完善自我。還有,堅持去愛他人,幫助他人。愛,才是治療抑鬱的良藥啊。


上臨床心理第一課的時候,就提到抑鬱症。記得課件上寫著那麼一句話:抑鬱症就是心理屆的感冒。
有很多人會說,感冒吃吃感冒藥就能好,最多不過10天。那是現在。我以為臨床心理學比臨床醫學落後了至少幾十年甚至百年。那麼百年前,感冒也是可以死人的。
抑鬱症可以治癒,找對正確路徑就行。

舉個例子,上陣子收了個典型重度抑鬱症患者,連續看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生十多年,吃各種抗抑鬱葯吃了十多年。第一次見我跟我說「我吃了很多的葯沒用,我接受過各種心理治療也沒用。我就是重度抑鬱,很嚴重很難的病人,我自己知道的。沒什麼辦法可以對抗我的抑鬱的。」住院住了一個月,出院前一天跟我說「我明顯覺得我變好了,我開始覺得我的抑鬱是可以被治癒的。」
我始終相信,抑鬱症真的是所有心理疾病裡面被治癒可能性最高的。我指的只是患有單純抑鬱的,不參雜別的任何病的。


醫學上的「治癒」(Cure)基本是不可能——其實醫學能「治癒」的疾病很少。
但是可以達到-在完全脫離藥物的情況下,抑鬱癥狀可以消除到可不影響正常生活的狀態。

另外,男性抑鬱症的患病率並不比女性低,有些年齡段還會比女性高,對此各國說法依據取樣不同而不同。至於」終身患病率「,這個詞很模糊,因為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mood disorder),臨床指標主觀性比較大,「患病」與「不患病」不同地區診斷指標彈性。

如果指的是終身服藥率的話,只能說,在配合有心理治療,並且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逐漸脫葯的過程(3-6個月,因人而異),理論上是可以完全脫離藥物的。但現實中,因為脫葯可能會有反彈或心境不穩等等情況,而且也有不同地區醫生治療習慣的差異,有很多人(特別是年齡大的)會選擇(或被建議)終身服用低於臨床治療劑量的超小劑量。


「治癒」在臨床工作中有兩種含義:
一是「臨床治癒」,意思是癥狀完全消失,社會功能恢復到病前水平;
二是完全痊癒,機體完全恢復正常。
多數疾病的所謂治癒指的是第一種情況,抑鬱症能治癒,但也是第一種情況。

因為抑鬱障礙其實包括了很多種類型,療效不能一概而論。
狹義的抑鬱症經過能「臨床痊癒」,但有複發的可能。

以下說說治療方法:
1. 抗抑鬱葯:常見的有 三環/四環類抗抑鬱葯、單胺氧化酶抑製劑(MAOIs)、選擇性5-羥色胺在攝取抑製劑(SSRIs)、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SNRIs)、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葯(NaSSAs)和一些新類型的抗抑鬱(阿戈美拉汀、曲唑酮等),總體有效率60-70%。
2. 抗焦慮葯:苯二氮卓類、丁螺環酮/坦度羅酮,能改善焦慮癥狀以及一些由抗抑鬱帶來的不良反應。
3. 電休克治療(MECT):主要針對重性抑鬱,自殺觀念,特點是起效快、副作用小,但有一定的風險性。
4. 心理治療:對於有明顯社會心理因素作用的病人,心理治療是需要的。
5. 運動治療:這點最近比較流行,不少研究顯示適量的運動的抗抑鬱、抗焦慮效果比安慰劑好,也有研究認為和抗抑鬱葯相當。運動療法通常的方法是每周進行2-3次的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按有氧運動的定義執行,通常要求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5-80%( 粗算 最大心率=220-年齡)。
6. 還有一些非主流的飲食療法、針灸、中藥等等,個人不了解,不做評價。

一般來說,輕度至中度的抑鬱,可以單獨採用心理治療和運動療法。重度抑鬱必須用藥,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療法。


我關心這個問題,是因為我有一個好朋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入抑鬱狀態,表現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工作和生活沒有動力,對任何事物都有悲觀的想法,喝咖啡上癮,對親友懷有敵意,連表情都變得很僵硬。她每次進入這個時期,自己也會警覺,說「我又要開始抑鬱了「,就是可以觀望自己,但卻無力改變。
在我看來,她是一個特別要強的人,工作很努力,但她常說她想像中的工作不是這樣的。或許是長期在自己不喜歡的環境里工作導致了抑鬱,但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又不得不留住這份工作。
我覺得學會享受當下或者學會立即改變是走出來的方法,當然這個並不容易。
不過我覺得抑鬱症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程度不同而已。
抑鬱症肯定是有起因的,很多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如果能幫助發現原因然後開解比較有效。
另外我覺得從生活的小事開始改變自己的習慣,就會改變自己的狀態。

調整自己的呼吸,
早睡早起,
清淡飲食,
爬山,游泳,跑步,


我中度抑鬱,沒有吃藥。現在恢復了正常生活,工作的時候能專心工作,玩的時候敞開玩,絕望和無力感沒有了,就是經常覺得疲憊......也可能是天天熬夜的鍋。

非常感謝 @寺主人 的回答,在我絕望無力哭的停不下來的時候,您的回答成為了救命稻草中的一棵,再次,萬分感謝。

我表達能力不佳,希望我的描述能讓你有一點點共鳴也好,能有一點點幫助就更好了。

每個人的狀況不相同,誘因也不同,找到誘因很重要,多跟別人聊聊是個不錯的辦法。

我自愈的三點:
1,傾訴,找誘因。
找個即使不能理解也願意傾聽的朋友很重要,錯誤的傾訴對象會使病情加重再加重。如果身邊沒有,建議花錢去找專業心理輔導人士,精神科的醫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不會拒絕你打擊你誤解你和妄下斷言,這一點對那個時候的我很重要很重要。
到處傾訴,我對自己發病的原因漸漸清晰一些,不那麼肯定,但我知道是自我認知和家庭管教出了問題。

自己去看了心理醫生,期間我媽知道後情緒簡直崩潰了,我還沒好她都要抑鬱了,但那個時候我真的顧不上她了,我連自己都處理不好。開了來士普,不敢吃,搜了搜,半年起還不能擅自停葯,記憶力減退等副作用,嚇得更是不敢吃。又去看了中醫,開了理氣的中藥,日後被我當作安慰劑在吃。還是很起效的,覺得吃完有力氣~!

2,解決誘因這件事。
籠統地說就是:我自卑和家人什麼都管。其中家人什麼都替我做決定,也是我自卑的原因之一。所以我選擇努力脫離他們的控制。談判,吵架,關機,在親戚家住了兩天,那時候想把一切都怪在爸媽身上,好讓自己輕鬆一些,我想不到其他辦法了,沒有力氣去想,沒有精力去想。

哥哥姐姐的幫助下,爸爸比較開明,同意讓我自己去闖,同意不再從頭管到腳,媽媽還是不行,從始至終認為我就是作息不規律導致身體虛弱,才不是什麼抑鬱之類的,她無法接受。無法接受就無法接受吧,雖然我渴望她理解但也不能強迫。

爸媽放手以後,我整個人就好多了。

3.找一個興趣愛好。
然後覺得應該要出去見人,不要把自己悶在屋子裡。是的,走出房間好難好難。需要一些吸引力才行,需要一些外力才行,嘗試一下在腦海里搜索你感興趣的事情,去找那方面的團體,試著加入他們。
我找到了桌游群,加進去都是些很有趣的人,跟著線下活動了一次,開心,後來越來越開心。

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那種絕望感沒有了,盼著周末和小夥伴去玩桌游,生活又回來了。

並沒有感到完全治癒,累的時候還是會有不積極的思想出現,我以後有可能複發也有可能不複發,但經歷過一次的我就有戰鬥經驗了~吼吼,不怕你。

抑鬱的這段經歷像是從泥潭裡走一圈又回到了起點的岸邊,沒有溺死在沼澤里也沒有抵達對岸。並沒有能成為一個變態的藝術家,沒有比以前更強大的行動力和意志力,也沒有更為堅定的三觀,留給我的只有一身的疲憊。疲憊,還是疲憊。

這兩個月彷彿用盡了幾年的力氣,掉了幾年份的眼淚。

收穫的一點,真的就是那句:不努力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再逼自己了。累了就去休息,不想早睡就去熬夜,不想幹嘛就不幹,不殺人放火 想幹嘛就幹嘛。我不是個多麼崇高多奮進的人。我是一個充滿慾望的普通人。


我覺得先對癥狀進行一個分辨:抑鬱這個概念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即抑鬱傾向、慢性抑鬱(或稱抑鬱心境)、抑鬱爆發。這三個癥狀有不同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法。一般來說,服用藥物的癥狀主要是抑鬱爆發,因為這種情況下人會進入一種情緒極端低下的狀態,需要外在的藥物提升人的神經興奮程度。抑鬱傾向是一種人格的屬性,是一種抑鬱的易感性。慢性抑鬱的話,是一種長期的過程,會長期的影響一個人的心情。這兩者主要的治療方式還是心理治療,而抑鬱爆發在配合精神科醫生的治療之後心理治療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
對於一般人來說,抑鬱症所指的大概就是慢性抑鬱這一種抑鬱性心態。抑鬱爆發的極端例子雖然不少,但是也不是特別常見。在我接觸的案例裡面,有一些案例抑鬱是可以緩解甚至治癒的。但是個體的因素很關鍵的。但是一般來說,針對抑鬱爆發,藥物和長期的心理治療是有效的;而抑鬱傾向是一種人格特質,藥物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如果想進行治療還是通過長期的心理治療;最後的慢性抑鬱具體可以看來訪者的需要,如果是需要短期的效果的話,可以用藥物搭配心理治療,而如果來訪者不是那麼心急的話,就可以用長期的心理治療。
BTW,在這裡我必須啰嗦一句有關心理治療的話題。作為一個長期接觸心理治療的學生,對於我來說,世界上有上百種治療方式,但是不是有某一個治療方式適合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癥狀。我覺得來訪者在進行心理治療的時候還是應該看自己的需求,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心理治療不單是心理治療師的事情,而是心理治療師和來訪者兩個人的事情,所以來訪者有權利也有義務選擇自己的治療師和治療方法,而不是要把治療的事情完全拜託給治療師。
另外還有~~~,在吃藥的時候一定要問好醫生,這個藥物的副作用和副作用持續的時間,會不會對大腦造成巨大的影響。最可怕的是藥物依賴。要記住一點,是葯三分毒,沒有什麼藥物是可以治療一切疾病的,也沒有一個藥物是可以適應所有人的。


題主你好,我在抑鬱症的本質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中表達了在我看來抑鬱症的本質是什麼。在如何調節日常生活中的抑鬱情緒?中介紹了一種通過增強存在感來抵禦抑鬱的治標的初級方法。下文可能會有比較跳脫的地方,所以建議您先把我這兩個文章看一下。

這次我向大家分享一種標本兼治的中級方法,五行神養法。
在你們沒有得抑鬱症之前一定有過這些感受:你想要培養一個技能或者素質,你產生了巨大的熱情要得到它,這種帶有目標的激情促使你腳踏實地孜孜以求,在追求的過程中,面對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勝利,你不斷鼓勵自己,增強自信,這些自信使你的心越來越堅定,你意志力越來越頑強,你的堅定和頑強也可以爆發出來表現為霸氣,接著你的意志力經過了一些困難和挫折的歷練,你的心沉了下來,你變得從容淡定了,再次面對曾經的一些荊棘,你可以冷靜的去應對了,然後,你在冷靜應對中體會到自由的快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你終於一定程度上培養成了一開始你要的技能,或者得到一開始你要的那個東西。然後,因為體會到了快樂,這快樂激勵你產生新的慾望,開始了又一次的輪迴。

上面這段描述中蘊含著五行相生的原理,它們分別是中醫提到的五神,神、意、魄、志、魂。激情、對新目標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情,這些是神,屬火;腳踏實地和孜孜以求是意,屬土;堅持、堅定霸氣,頑強的意志力,這些是魄,屬金;從容淡定是志,屬水;自由、隨心所欲、靈動機敏是魂,屬木。

人的慾望永無止境,實現了一個就想要另一個,或者說總有一個你更想成為的人,那麼你心理的五行輪迴就永遠也不停止。 這種不間斷的主動心理活動與外界對你長年累月的影響共同塑造了你的人格,生理上表現為逐漸形成了你的體質(內冷少)。外因通過內因影響事物,之所以外界的各種否定會輕易的摧毀你的存在感,內在的原因還是你心理經過這麼多年的五行運轉後,沒有積累足夠的存在感來抗擊壓力。

健康的五行是各項都強的同時還能保持平衡。為什麼要保持平衡?因為五行還有相剋的屬性,請回想: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有的人三分鐘熱血,他們喜歡一個事兒時是那麼有激情,但是就是沒有堅定的意志力堅持下去(火克金);你有沒有發現身邊一些人對一些想法堅持得有些偏執,以至於頭腦不靈光,不能左右逢源,靈活應變(金克木);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有一些人太有小聰明也太過聰明,以至於總以為所有的問題可以用更靈巧省力的方法解決,可是他們錯過了培養自己腳踏實地的機會(木克土);你有沒有發現身邊一些人太過於謹慎和孜孜以求,以至於不懂適時的鼓勵自己,老感覺自己不足,老是從容淡定不起來(土克水);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總是太過從容淡定了,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漸失對生活的熱情(水克火)。又或者這些人的這些情況都在你一個人身上發生過!!!

任何一項過於強大,都會克制對應的另一項,時間長了,機體失衡,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發生。問題發生後,機體為了解決問題,就會分配大量的物質去補救,這造成了生理在物質上的缺少,在心理上就是存在感的減少,存在感減少到一定程度人就抑鬱了。可見五神中任何一個出長時間問題,都會導致抑鬱,所以說抑鬱是心理上的感冒,極易產生,成因也複雜。只不過那些抑鬱的人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惡化到抑鬱症的地步。

五行神養法就是一種讓你主動增強心理五行運作力度來增強存在感,並在運作的同時實現五神的調劑餘缺資源互補,最終實現五神的強大和平衡。

那麼,如何加強神意魄志魂呢?!
在如何調節日常生活中的抑鬱情緒?中介紹了存在感錨定增強術,我們可以用它來加強神意魄志魂的存在感。

那麼你可以全身心的給自己建設一個想要成為的形象,這樣的一個形象:一個事業型的男人,有激情、對新目標非常渴望,對生活充滿熱情;腳踏實地、孜孜以求;堅持、堅定和霸氣,頑強的意志力;從容淡定;自由、隨心所欲、靈動機敏。

把這個你的形象想得豐滿生動些,他的一顰一笑言談舉止語音語調,都要悉然於心。

暗示這個豐滿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然後,在你工作中以及體育鍛煉中運用存在感錨定增強術,把外界給你的一切感覺以及自己身體的感覺與這個形象錨定在一起,感受它們就是在告訴你,那個充滿激情的人就是你,那個踏實沉穩的人就是你,那個堅定霸氣的人就是你,那個從容淡定的人就是你,那個自由無羈的人就是你!!

日常生活中外界給你心靈的所有感覺都要轉化為告訴自己就是那個完美形象的暗示,把切切實實存在的感覺,變成你強大存在感的來源,那個完美的存在!

--------------------------------------------------------------------------------------------------------------------------------------------
一開始練習存在感錨定增強術的時候一定是針對那些沒生命的不言語的事物,身邊往常熟視無睹的事物最好,大自然的風景也不錯。不要對活人去感受,因為這個熊孩子很可能不知道你不自信,他可能很隨便的就傷害你一下!當你感覺自己練習的差不多,存在感足夠充足了,就可以接觸人,畢竟不和人接觸是不可能的!
這個練習要細細的品味,越是慢慢的細細的體會事物的存在感,你得到的充實越多,欲速則不達,越是著急,效果越差。
當你能夠細緻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呼吸之後,就可以對自己的呼吸進行心理錨定,每一次呼吸都暗示自己,告訴自己有強大的存在感,呼吸的存在就是你存在的鐵證!一天要呼吸多少次?那你就對自己做多少次暗示,告訴自己每次的呼吸都是自己存在的證明。當然暗示多次之後,你也沒時間或沒耐心又或暗示暗示著就忙其他的事兒把暗示忘掉了,這些情況是一定會發生的,請順其自然,只要你足夠心誠,暗示久了,即使你不再有意的去暗示,它們也在你潛意識中繼續運作著。
當你的存在感錨定增強術練至化境,事物們將不在分彼彼此此,這這那那,他們都是渾然一體的一個世界,世界的存在直接通達你的第六感,你很難再抑鬱了。

--------------------------------------------------------------------------------------------------------------------------------------------
PS:關於性愛我們必須小心,一次性愛(包括手淫)對於男人來說,身體動作的劇烈程度可能不比一場球賽大,但是,如果把人體看做是機器的話,高潮時巨大的快感,其實是強大生物電對人體核心生命電路的猛烈蝕燒,所以你會很累很累。法國人稱性高潮為"小死亡"!自然界中很多低等動物,確實在性愛之後,離死亡就不遠了,雄性尤其!

一個人屈從於誘惑,在性方面表現為容易動色心,俗稱起性。這往往不是生命力強,身體健康的表現,反而是一個人身體弱的變現。因為他急迫的想要性愛,說明他缺存在感,存在感在生理層次就是人體的生命物質的多少,強烈的缺失存在感,是身體上已經虧空的表現。男人起性很正常,但是過於頻繁和容易的起性,在中醫上是很可能是腎陰虛!!

我在這裡不是反對性愛,只是勸誡大家要房事有度,當止則止。我們相當一部分人發現了性愛頻繁導致身體質量下降,然後,在網上、在書中,找到了科學合理的性愛頻率,並依此而行。可惜他不知道,這種科學合理的頻率是針對精滿氣足神旺的健康人來說的,他們忘了自己的身體已經嚴重虧空了。這裡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要按照科學合理的房事頻率來要求自己的話,先要確定自己身體是否已經虧損了。先想辦法恢復健康的身體,比如禁慾至少三個月,禁慾的意思不是僅僅不做,而是不但不能做,簡直想都不要想,因為你想那方面的事兒就會有精氣的躁動和損失,稱作暗耗!!你守住了,你的存在感就會越來越強,你的控制力越來越強,你不那麼容易起性。這種頑強的意志力也會轉化成為你學習和事業上的巨大優勢!循序漸進的積累你的存在感而不是猛烈的消耗它,消耗存在感就是在消耗生命,培養存在感就是在養生,精力決定你的成就,精力決定你的權力,請切記!!待你恢復了健康人的精氣神之後,就可以按照科學合理的房事頻率來過性生活了。


抑鬱多年,最嚴重的時候覺得從十幾二十層跳下去也是能接受的選擇。沒有去醫院,也沒有吃藥。我的因由是自我認知的差距所致。目前自認為大體上走出了抑鬱的困擾。
下面說幾點,希望對同樣受抑鬱折磨但不想尋醫問葯的兄弟姐妹有所幫助:
1、搞清楚抑鬱的由來,是由於生活遭遇所致,還是因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或僅僅某件無法解開的心結。不同的因由,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克服,這是第一步。
2、每天看喜劇,就我個人而言,美劇〈生活大爆炸〉幫助良多。也僅帶給你的只是短暫的歡樂,但積少成多,只要心情好的時候多一點,你離抑鬱也就遠一點。
3、定一個能實現的目標,想想絕望的時候死不怕了,還怕活出個目標嗎?不要定太高,不要功利,只是根據自己喜好(前提是符合道德和法律)定。然後把目標分解,每天定時定量完成任務。
4、運動很重要,哪怕站屋裡跳幾下。個人認為慢跑較好,各方面成本都低,易執行。
5、堅持最重要,不要幻想三天兩頭、十天半月就有什麼奇效。至少堅持三個月以上,把自我折磨的時間花在看喜劇、完成目標以及運動上,肯定能減少痛苦的時間。
就說這麼多,還有困擾的童鞋可以再問我


推薦閱讀:

16歲兒子最近在玩一款「狼人殺」遊戲,是否需要我的干預?
對連續的聲音很敏感,比如轉動的風扇,鳥叫,鬧鐘走字聲,有時候會導致睡不著。?
郑爽是否患有BDD(躯体变形障碍)?
人為什麼能發現美和欣賞美?
為什麼骨子裡有揮之不去的自卑?

TAG:抑鬱症 | 心理健康 | 精神病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