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有哪些人舉薦或間接舉薦了大量人才?

重看三國演義,發現荀彧舉薦了大量人才(荀彧→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毛玠),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謝邀。

這不是盤點誰舉薦過大量人才的問題,東漢官員選拔制度叫做察舉制,最主要的就是根據一些特定標準,由擁有察舉許可權的人舉薦官員。其中最著名的是孝廉,必須要有孝順與廉潔的名聲,別以為孝順很簡單,通常唯有精通儒學的宦官子弟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茂才就是秀才,避諱劉秀之名而改成茂才,茂才就要真的考量其人的才能了。三公、光祿、御史、州牧可舉茂才,因而茂才又比孝廉稀少,卻也有人先舉孝廉再舉茂才。相傳張角就是舉茂才不成而造反,不過我個人沒看過相關史料記載。

東漢還有許多選用人才的標準,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察舉制大致就這麼個意思。

察舉制的一個問題就是誰掌握了選舉權,誰就容易壟斷政治力量。掌權者都會為自己安插可以信賴的人,得到舉薦的官員也會感恩於舉薦者。由於三公可以選用自己的官員,於是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數代三公,不知道培養了多少故吏和門生。

有才能的士人會四處遊學,一是增長見聞,二是混跡士人的圈子,而在圈子中會自然而然的評價出各式各樣人才的能力。有人擅長法律,有人擅於鑒定人才,有人通曉軍事,有人剛正不阿,有人擅長謀略等等。

《三國演義》中有擅於鑒定人才的許子將和司馬徽,其實他們本身未必有什麼濟世救民的才能,主要在士人圈子中見過不少人,懂得相人。據說「月旦評」還是許劭首創,既是每個月評價出最優秀的人才。如果許劭在知乎,估計會成為「如何評價某某人」的大V。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要經常遊走於士人圈中,總會認識幾個大才,但你想舉薦這些人至少得有相應的名氣或權力。

提到舉薦人才大多數人想到荀彧,其實荀彧不是單純的人情舉薦,由於東漢末年的中央官僚系統已經崩潰,州郡各自領兵,諸侯開始選用自己的官員。荀彧作為曹操的重要行政官員,說是舉薦人才給曹操,實則是荀彧有權力那麼做。

荀彧給曹操舉薦的人才,除了早亡的戲志才以外,大多數都是在建安元年為始,也就是曹操迎獻帝到許昌以後。當時的荀彧是試用尚書令,曹操為了在朝中安插自己的黨羽,更不可能把選用官員的權力讓給外人。荀彧舉薦大量官員,形成了一股與曹操有共同利益的政治力量。由此可知袁紹流失的不是荀彧個人,他失去了一大批士人的支持。

東漢末年的諸侯在選任人才,士人亦在挑選君主。看看袁術的情況就知道,他徵召的許多名士都在跑路,就是不做袁術的官。劉表復興儒學拉攏了大批學者,可一旦曹操安定了北方,士人還是陸續返回家鄉。

三公或開府的將軍各有佐官,其中曹操開府以後一直都有東西曹掾屬主掌人事,官僚系統與中央區分開來,漸漸地地方官也多由曹操麾下官吏出任,荀彧不再著重掌管人事。崔琰、毛玠以選用清廉的人才而出名,這與他們個人品行有關,唯有公正之人才能按標準選用官員。曹操任用崔琰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想利用他拉攏河北士族。

掌控選舉大權也很危險,選用了大量官員就會形成勢力,隨著曹操勢力越來越龐大,官吏矛盾也會擴大,你說這些被你舉用過的官員不是你的黨羽,誰會相信?崔琰、毛玠都沒有逃過權力爭鬥的禍端,《魏氏春秋》則記載了荀彧收空便當的死法。舉薦過魏諷的鐘繇亦遭到牽連而被免官。

梁啟超在《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里提到:「古者任官,各舉其所知,內不避親,外不避仇。漢、魏之間,尚存此意,故左雄在尚書,而天下號得人;毛玠、崔琰為東曹掾,而士皆砥礪名節。後世慮選人之請託,銓部之徇私也,於是崔亮、裴光庭定為年勞資格之法,孫丕揚定為掣籤之法。防之誠密矣,然而奇才不能進,庸才不能退,則考績廢也;不為人擇地,不為地擇人,則吏治隳也。」

全文請看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梁啟超)

其實不用說後世,曹魏到了蔣濟擔任中護軍時,他就開始利用權力收受賄賂,人們爭著向蔣濟行賄,當司馬懿問起這件事,蔣濟就跟司馬懿談笑風生。買賣官員的風氣始於桓、靈二帝,好像也怪不得蔣濟發揚漢政權的精神。

後來曹爽專權,排擠走了原吏部郎兼法學專家盧毓,由何晏擔任尚書吏部郎,典選舉,由此曹魏儘是曹爽黨羽。何晏執政時期也有賣官現象,臧艾就是將父親臧霸的小妾送給鄧颺,換來的晉陞。鄧艾、石苞、王昶、州泰都曾由司馬懿提拔或舉薦,後來成為了司馬家核心班底。

若說還有全心全意舉薦官員的名人,那就要數山濤,他曾任尚書吏部郎,整理了大批人才名單,一旦官位有空缺就把能力符合的幾個人物名單扔上去由皇帝自己選,時人稱之為《山公啟事》。山濤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數據黨。

東漢末年的地方政權與曹操代表的中央政權情況也差不多,州郡政府不過是小號的中央政府,他們也有人專門負責選舉官員。劉璋麾下有一個被稱為「蜀中之王朗」的王商,他以益州刺史治中從事的身份代理蜀郡太守,實際許可權已相當於劉璋的三公。王商給劉璋舉薦了安漢趙韙、陳實,墊江人龔揚、趙敏、黎景,閬中人王澹,江州人孟彪。在任十年之久,倘若劉璋當時已經稱帝,王商說不定能混過蜀相的名聲。

孫權初期掌權時,張昭輔權,綏撫百姓,諸侯賓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權每出征,留昭鎮守,領幕府事。雖沒法統計張昭都替孫權選用了哪些官員,但他做的工作與荀彧差不多。孫權較有識別人才的能力,除了周瑜舉薦魯肅,張昭舉薦呂蒙,弘咨舉薦諸葛瑾,孫權自己招攬了陸遜、步騭、顧雍,至少不像劉璋一樣事事委任於他人。

袁紹集團不知道由誰主掌官員選拔,荀彧、孟岱都說審配專權,這個權力很可能在審配手上。劉備入益州時由劉巴擔任左將軍西曹掾,劉備稱漢中王時劉巴又是尚書,他是否提拔過什麼官員,我不知道。

總之,東漢末年的人才選舉不是題主認為的個例,每個地方政府都應該注重選舉之事,一方面需要有能人異士才能擴張勢力,另一方面人才看不到諸侯的潛力壓根就不會搭理。除了某些看不清楚局勢,甚至連是否割據都不知道的政權才會僅靠宗族、部曲來死撐。呂布、公孫瓚之輩正是如此,劉備在進入荊州前局勢不穩定,也拉攏不到更多士人支持。曹操雖然也不招士族待見,好在有荀彧幫他拉了一些班底。


謝邀。不好意思,三國演義我沒有看全,實在不熟

如果是三國歷史上,那我舉一個例子,顧雍長子:顧邵

三國志顧雍傳:小吏資質佳者,輒令就學,擇其先進,擢置右職,舉善以教,風化大行。初,錢唐丁諝出於役伍,陽羨張秉生於庶民,烏程吳粲、雲陽殷禮起乎微賤,邵皆拔而友之,為立聲譽。秉遭大喪,親為制服結絰。邵當之豫章,發在近路,值秉疾病,時送者百數,邵辭賓客曰:張仲節有疾,苦不能來別,恨不見之,暫還與訣,諸君少時相待。其留心下士,惟善所在,皆此類也。諝至典軍中郎,秉雲陽太守,禮零陵太守,粲太子少傅。世以邵為知人。

潁川周昭著書稱步騭及嚴畯等曰:昔丁諝出於孤家,吾粲由於牧豎,豫章揚其善,以並陸、全之列,是以人無幽滯而風俗厚焉。

丁諝出身貧寒又是當兵的,張秉來自於平民家,吳粲從小當牧童、殷禮出身寒微,這4人的出身地位都很低,但作為豫章太守的顧邵都能選拔他們,還替他們揚名,立聲望(真的很有職業道德啊,服務周全)。

顧邵推舉這4人的官途,後來不是做到地方大員,就是在中央里當官。這個例子體現了一點,漢末三國很多出身寒微的人才若想走向仕途,差不多有以下3個共同點:

1,自己本身必須有才。
2,通過某種手段獲得名聲。
3,遇到自己的伯樂。

舉一個符合這3點的例子:

後漢書朱俊列傳:朱俊字公偉,會稽上虞人也。少孤,母嘗販繒為業俊以孝養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時,同郡周規辟公府,當行,假郡庫錢百萬,以為冠幘費,而後倉卒督責,規家貧無以備,俊乃竊母繒帛,為規解對。母既失產業,深恚責之。俊曰:小損當大益,初貧後富,必然理也本縣長山陽度尚見而奇之,薦於太守韋毅,稍歷郡職。後太守尹端以俊為主簿。

朱俊童鞋出身很低,媽媽靠販繒為業。但朱俊靠孝道建立名聲,混到了縣門下書佐。接著好義輕財,鄉親們自然交口稱讚。甚至偷自己家裡的錢替老鄉周規解困,雖然遭到媽媽斥責,但朱俊說了一句:小損當大益,初貧後富,必然理也。可見朱俊明白這個道理,是個心機婊。

於是朱俊也算是鬧了個大新聞,果然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縣長度尚【見而奇之】,把他推薦給太守韋毅,從此朱俊走向仕途。至於朱俊的才能,打黃巾,官至太尉,又是一個心機婊,這就不用多說了吧!

下圖為朱俊寫真一張。

丁諝、張秉、吳粲、殷禮,這4人幸運的是,他們不僅被顧邵發掘,顧邵還替他們為立聲譽不得不說顧邵在這件事上做的很上品下圖為顧邵,顧孝則。


曹操向漢獻帝舉薦了:荀彧 荀攸 程昱 郭嘉 劉曄 戲志才 夏侯惇 夏侯淵 曹仁 曹洪 于禁 徐晃 張遼 樂進 李典等人……

並且舉薦的任何一個人,漢獻帝都讓他們擔任職務了……

無論從舉薦的量還是質還是命中率,當之無愧三國第一……

PS:人生第一百贊,來得我一愣一愣的,感謝大家捧場。也感謝對錯別字的糾正。另外回答一下,軍師祭酒是曹操創的職位,但是這個職位是漢臣,而不是魏公或者魏王時期的魏臣,所以這個職位,嚴格的來說還是曹操向劉協推薦的。本來我是好好回答的,結果怎麼看都成了抖機靈。我覺得吧,看三國的人,十有八九都會忽視或者忘記曹操是漢臣,漢室才是正統,才是真正的boss。因為有這個忽視,我這個答案反而成了一個新的切入角度,細思極恐啊……


@蘇沉船通篇胡說八道,不知道又是哪裡複製了一段來扯淡了。應該說船神根本不懂察舉制什麼情況,強行把把察舉制以外的情況視作察舉制效果。察舉和徵辟就是兩碼事。尚書選舉更不是一個情況。

由於三公可以選用自己的官員,於是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數代三公,不知道培養了多少故吏和門生。

蘇沉船說的這段根本就不是察舉制。

掌控選舉大權也很危險,選用了大量官員就會形成勢力,隨著曹操勢力越來越龐大,官吏矛盾也會擴大,你說這些被你舉用過的官員不是你的黨羽,誰會相信?崔琰、毛玠都沒有逃過權力爭鬥的禍端,《魏氏春秋》則記載了荀彧收空便當的死法。舉薦過魏諷的鐘繇亦遭到牽連而被免官。

通篇胡說八道的厲害了,先不說毛玠崔琰是自己觸了曹操霉頭,還有丁儀從中作梗,跟船神說的就是兩碼事。
鍾繇被免關舉薦魏諷什麼事,魏諷本就是相國西曹掾,是鍾繇屬吏,魏諷這個屬吏出這麼大事,鍾繇作為長官本就逃不了,要是當時魏諷不是相國西曹掾,鍾繇能有什麼事?

荀彧給曹操舉薦的人才,除了早亡的戲志才以外,大多數都是在建安元年為始,也就是曹操迎獻帝到許昌以後。當時的荀彧是試用尚書令,曹操為了在朝中安插自己的黨羽,更不可能把選用官員的權力讓給外人。荀彧舉薦大量官員,形成了一股與曹操有共同利益的政治力量。由此可知袁紹流失的不是荀彧個人,他失去了一大批士人的支持。

什麼情況袁紹因為流失荀彧就失去失去了一大批士人的支持,東漢中後期,汝穎和南陽士人本就是士人中的骨幹中堅力量。當然諸侯基本都要倚靠汝穎南陽士人,更不用說本就是豫州人,又在建安元年就佔據了潁川的曹操。荀彧不過就是以潁川人身份推薦了一些潁川人的老鄉,荀彧當時還算不得什麼名動天下的潁川士人領袖,他的仕曹根本帶動不了別的士人投奔朝廷朝廷,真想知道建安元年以前,荀彧帶了多少士人投奔了曹操?建安元年獻帝都許,潁川的平定自然而然吸引了之前因為戰亂離開本土的潁川人的回歸。潁川畢竟從黃巾之亂開始就是重災區。沒有荀彧,也有其他人取代荀彧做這個工作。不要給荀彧帶高帽什麼因為他一個人使得袁紹失去了一批人。

其實不用說後世,曹魏到了蔣濟擔任中護軍時,他就開始利用權力收受賄賂,人們爭著向蔣濟行賄,當司馬懿問起這件事,蔣濟就跟司馬懿談笑風生。買賣官員的風氣始於桓、靈二帝,好像也怪不得蔣濟發揚漢政權的精神。

調侃的莫名其妙,買賣官員的風氣就不是始於桓、靈,漢朝一直就是賣官,像靈帝這種什麼官都拿出來賣的,桓帝有什麼鍋?

東漢末年的地方政權與曹操代表的中央政權情況也差不多,州郡政府不過是小號的中央政府,他們也有人專門負責選舉官員。劉璋麾下有一個被稱為「蜀中之王朗」的王商,他以益州刺史治中從事的身份代理蜀郡太守,實際許可權已相當於劉璋的三公。王商給劉璋舉薦了安漢趙韙、陳實,墊江人龔揚、趙敏、黎景,閬中人王澹,江州人孟彪。在任十年之久,倘若劉璋當時已經稱帝,王商說不定能混過蜀相的名聲。

真不知道什麼情況王商代理蜀郡太守,什麼叫代理?他實際許可權等於等於劉璋的三公又是什麼情況?我說搞不懂不要整天胡扯行不行。

孫權初期掌權時,張昭輔權,綏撫百姓,諸侯賓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權每出征,留昭鎮守,領幕府事。雖沒法統計張昭都替孫權選用了哪些官員,但他做的工作與荀彧差不多。孫權較有識別人才的能力,除了周瑜舉薦魯肅,張昭舉薦呂蒙,弘咨舉薦諸葛瑾,孫權自己招攬了陸遜、步騭、顧雍,至少不像劉璋一樣事事委任於他人。

什麼情況就孫權不像劉璋一樣事事委任於他人?懂不懂孫權初期是什麼官,劉璋是什麼官?劉璋任用王商算不算劉璋的用人?搞笑,連什麼官什麼吏負責選舉都不知道。就胡扯一通。張昭一個軍府長史,關選舉什麼事,選舉有張昭什麼關係?

麻煩船神看完盧毓傳再說話吧,另外,漢朝有吏部尚書?船神回答裡面還有很多小毛小病我懶得扯了。只想說一句,求求船神不要整天複製點胡說八道的東西來扯淡,放過知乎吧。蟹黃還是回去說高達吧
歡迎沒有幫助,歡迎舉報,歡迎匿名罵人。


瓚表(先主)為別部司馬,


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

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


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


(曹操)表先主為左將軍,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


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


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


~~~~~~~

以上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題主舉荀彧的例子是對的,但是用的是演義的多米諾骨牌式舉薦,這個就不太妥當了。
這裡做個補充。
荀彧直接舉薦的人才有:
潁川戲志才
潁川郭嘉
潁川荀攸
潁川鍾繇
潁川陳群
潁川杜襲
京兆杜畿
京兆嚴象
河內司馬懿
韋康

由此可見演義中舉薦程昱基本是沒可能,而且程昱本傳里也很清楚。其他依此可得。


瀉藥。
(一進來發現火藥味挺濃的。)
要說舉薦,諸葛亮肯定不能少,也正好有言論後期蜀國人才凋零全賴諸葛亮了。
龐統(與魯肅)、杜微、許靖(與法正)、蔣琬、姜維、秦宓等等。


袁紹


三國舉薦人才最出名的除了荀彧,還有一個不能不說啊,那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先於徐庶給劉備推薦了伏龍、鳳雛。


不喜三國演義,貼點史書吧。

【杜微,字國輔,涪人也,任安弟子。先主定蜀,常稱聾,闔門不出。建興二年,丞相亮領州牧,選為主簿,輿而致之。亮引見,與書誘勸,欲使以德輔時,微固辭疾篤。亮表拜諫大夫,從其所志。】

【統字士元,襄陽人。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攻雒城,中流矢卒。先主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

【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為劉璋蜀郡太守。先主進圍成都,靖欲逾城出降,先主薄之;定蜀後,益無意于靖。亮諫曰:「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內。」於是稍尊之,尋拜司徒。靖年已逾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後進,清談不倦。丞相亮皆為之拜。】

【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身為廣都長,眾事不理,時又沈醉,先主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 飾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辟琬為東曹掾。舉茂才,遷為參軍。八年,代張裔為長史,加撫軍將軍。亮數外出, 琬常足食足兵。亮每言:「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

【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劉璋欲迎先主,巴極諫,璋不聽。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亮數稱薦之,闢為左將軍西曹掾,嘗稱之。先主稱尊號, 昭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只,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後,魏尚書僕射陳群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消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董厥者,丞相亮時為府令史,亮稱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徙為主簿。後稍遷至尚書僕射,代陳祗為尚書令。】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將南行。五年,隨亮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

【姚伷字子緒,亦閬中人。先主定益州後,為功曹書佐。建興元年,為廣漢太守。丞相亮北駐漢中,闢為掾。並進文武之士,亮稱之,遷為參軍。】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亮軍向祁山,時維與梁緒、尹賞、梁虔詣亮降。亮美維膽智,闢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

【董允字休昭,掌軍中郎將和之子。亮將北征,住漢中,慮後主富於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公亮,任以宮省之事;尋請允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 】

【馬忠字德信,巴西閬中人。少養外家,姓狐名篤,後乃複姓,改名忠。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以忠為門下督。】

【柳伸字雅厚,州牧諸葛亮闢為從事。】

【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太子乃得止。】

【諸葛亮以費褘有俊才,宜遣使吳。孫權好嘲戲以觀任,時琅琊諸葛恪、羊衜等各知名,皆在坐,並發異端之論以難褘。褘應機輒對,舉坐稱之。】

【丞相亮主簿胡濟,字偉度,義陽人,有忠義之效。亮發教群下,與董和、徐庶並稱。】

【李邵字允南,廣漢郪人。先主定蜀後,以李邵為州書佐部從事。建興元年,丞相亮闢為西曹掾。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

【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建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為別駕,尋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遣使張溫來聘,百官皆往餞焉。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與溫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溫大敬服。遷大司農。】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人。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討劉胄,未破,會被徵當還。群下咸以為宜便馳騎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 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穀,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於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 之。亮出武功,以翼為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

【楊顒字子昭,襄陽人,為丞相諸葛亮主簿。亮嘗自校簿書,顒直入諫云云,亮謝之。及卒,亮垂泣三日。】

【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街亭之敗,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 率將士而還。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 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

【尹默字思潛,梓潼涪人。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勸學從事,及立太子,以為僕射。後主踐阼,拜諫議大夫。丞相亮住漢中,請為軍祭酒。亮卒,還成都,拜太中大夫。】

【賴恭子厷,為丞相西曹令史,隨諸葛亮於漢中,早夭,亮甚惜之,與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書曰:「令史失賴厷,掾屬喪楊顒,為朝中損益多矣。」】

【峻子弋,字紹先,後主立,除謁者。丞相諸葛亮北駐漢中,請為記室,使與子喬共周旋游處。亮卒,為黃門侍郎。】

【關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

【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先主定益州,芝為郫邸閣督。先主出至郫,與語,大奇之,擢為郫令,遷廣漢太守。所在清嚴有治績,入為尚書。先主薨於永安。丞相諸葛亮深慮孫權聞先主殂隕,恐有異計,未知所如。芝見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芝問其人為誰?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於權。權自絕魏,與蜀連和。亮駐漢中,以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

【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後主踐阼,為虎賁中郎將。丞相亮住漢中,請為軍祭酒、輔軍將軍,坐事去職。】

【柳隱長子充,連道令。次子初,舉秀才。杜禎字文然,柳伸字雅厚,州牧諸葛亮闢為從事。禎符節令、梁益二州都督。伸度支。禎子珍,字伯重,略陽護軍。伸漢嘉、巴東太守。】

【梓潼文恭仲寶,亦以才幹為牧諸葛亮治中從事、丞相參軍】

【諸葛亮平南中,收其俊傑建寧爨習、朱提孟琰、建寧孟獲為官屬。】

【宗預字德艷,南陽安眾人也。建安中,隨張飛入蜀。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

【先主薨,(廖化)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也。少與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楊汰季儒、蜀郡張表伯達並知名。戲每推祁以為冠首,丞相亮深識之。】

【建興八年,(亮使)(吳壹)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徙亭侯,進封高陽鄉侯,遷左將軍。】

【建興元年,(馬勛)為廣漢太守。丞相亮北駐漢中,闢為掾。並進文武之士,亮稱曰:「忠益者莫大於進人,進人者各務其所尚;今姚掾並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謂博雅矣,原諸掾各希此事,以屬其望。」遷為參軍。】

【會先主薨,諸葛亮遣鄧芝使吳,亮令芝言次可從權請裔。裔自至吳數年,流徙伏匿,權未之知也,故許芝遣裔。】

【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楊)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


人家直接帶技能滴


司馬懿的爸爸間接舉薦了八個人才


間接推薦最多的,肯定是陳群啊。


水鏡先生


推薦閱讀:

三國志中太史慈為何和劉繇士燮一傳?
治理蜀國時按照法正的從寬而非諸葛亮的從嚴思路,會怎麼樣?
為什麼崔琰、毛玠在民間和演義里沒名氣?
三國時期河東地區在做什麼?
孫權稱帝時順利嗎?有反對的人嗎?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人物 | 三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