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丁香醫學診所的創建與發展前景?
丁香人才丁香診所近期面向全球招聘醫務人員:鏈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4MTk2MA==mid=205179217idx=1sn=dfa80bf4ad0fa29243ecb36c9b4182f0#rd
去年在回答里說丁香園不涉及醫患層面必定不甘心,沒想到這下步子邁得……實在是有點大……
不談情懷了,說幾個現實問題。
1、病源
丁香園還是醫生論壇起家的,在患者目標群體中的影響力比好大夫差太遠。想要推廣僅僅靠一個丁香醫生APP+微信是遠遠不夠的,不知道騰訊廣點通這方面會不會有大動作。
2、成本
從線上到線下,不僅僅是「輕醫療」變「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成本幾乎是幾何級地上漲的。場地租金、設備以及各類成本我估計大約在300-500萬左右(瞎估計的,別拍),而人員成本,根據丁香園的招聘公告,首批大概是招募60-70名醫生+護士,而且要求都不算低,比如外科主診醫師,要求主治職稱、碩士學歷、工作5年+,最好還要有大型三甲經歷。每人的平均薪資+福利成本,我們往低了算15萬/年好了,這樣就是1000萬/年的人力成本了(還沒算管理、後勤、行政部門等等)。
根據杭州市的統計,三甲醫院平均門診費用在240元/次左右。我們姑且算丁香診所能夠達到300元/次,這樣每年至少需要5萬的門診量才能達到最理想情況下的收支平衡。
而實際上,我估計大約10萬的年門診量,大約可以維持良性運營。
每月8000的門診量是什麼概念呢?
這是深圳港大醫院的年報,從成立到14年6月的門診量增長,考慮到那時港大醫院的醫生人數約為300人,算100人上門診,體量為丁香診所的2倍,也花了1年時間才達到16000的數字。
這還是以深圳市政府全力推動+香港大學金字招牌打下來的成績,丁香診所想要達到可能會更慢。
3、盈利點
如果只開一兩家,哪怕不要錢只賺吆喝,騰訊的7000萬也是夠燒很多年的。但是用張總的說法,未來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都要鋪開丁香診所搞連鎖的,那就得儘快找到成熟的運作模式了。
目前來看,國內私營醫療機構成熟的賺錢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高端醫療的高逼格高診費,一種是莆田系的廣告轟炸配現場忽悠。通俗點說,大規模的連鎖診所如果不走高端路線,大概只有站著死、跪著生、跪著死三種結局。
按照丁香園的定位來看一定是要立好牌坊的,但是能不能找到不當XX又能賺到錢的方式,我覺得5年內能摸索出穩定可複製的模式就算成功。
當然,假如騰訊鐵了心無限輸血,那當我沒說好了。
4、政策
政府允許≠鼓勵,其他行業的前車之鑒已經很多了,如果想做大,政府是繞不過的坎。
政策里很重要的,一個是批文,不過既然敢開業說明批文應該沒問題了。另一個是醫保。不走高端路線的話,這個太重要了,在不具備技術優勢的情況下直接決定了患者是否選擇。就目前來看,醫保對民營醫院還是較為歧視的,醫保基金也很緊張。如果丁香診所能儘快把自己納入醫保範圍,那真是非常值得看好了,至少說明了他們在處理政府方面有足夠的手段。
5、經驗
這點我其實倒不擔心,丁香園有投資在手,競爭對手暫時也沒動這念頭,目前看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來試錯。
但是在這條道路上,許多有情懷的醫生前輩都失敗了,生存下來活的最滋潤的是莆田系。希望丁香診所也能從他們的例子中吸引一些經驗教訓。
民營醫療成功與否,並不是醫療技術問題,而是個徹頭徹尾的商業資本運作遊戲。醫生在其間不會也不可能扮演主導角色。
希望丁香醫生不要重蹈覆轍。
不懂醫療,隨口胡扯;
不服不辯,謝絕轉載。
值錢的是his,而不是所謂的門診費啊什麼的。一旦his資料庫很大,並且開放很多lis和pacs的介面,無論是醫生、醫院、藥廠、科研、人類,都是很叼炸天的級別,加上強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YY,值多少錢,我也算不出來了,哈哈哈。YY結束。。
求不鄙視。
我只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評判。
我願意優先嘗試這種醫療機構的服務。
丁香醫生珍惜用戶。本屌絲沒什麼文化,文字表達邏輯不清,將就看下。
先介紹下自己這幾年了解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信息和過程
2008年以前知道丁香園社區,只是偶爾逛逛,裡面只能理解不超過20%的信息!
2009-2011年:還是通過百度搜索關健字詞查找搜集信息,兩年時間基本上在好大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到目前就龔曉明醫生印象還比較深!(好評很多,看評論刷的可能性少),這段時間在裡面還是學到很多知識。沒辦法,那時只會百度,他總是排在首位!
2012年:偶然的機會通過一個中西醫辨論視頻看到了方舟子和另一位名中醫的電視訪談節目方舟子和王琦辯論中醫科學性 視頻。雖然沒讀什麼書,憑著自己多年的自學,還是很容易看得懂裡面的邏輯!後面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半年時間裡把幾乎關於方舟子的打假事例和視頻都看了個遍(包括新語絲上面的文章)。相信如果受過正常教育和邏輯思維清晰的人,看過50%以上的資料,基本上心底應該有數!雖然非常多人不喜歡他,但我毫不避諱的講,方舟子是我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我也看過羅永浩的大部份資料,我敢說,方舟子對他的影響也非常深!可能只是為了博出名,攤上了他而已!(這只是我的個人理解,羅粉勿咬!)
在這之後,就開始在上果殼網及科學松鼠會(國內算比較好的科普網站),裡面的文章比較深奧,非專業人士及一些極客,理解上有點困難。對於像我這種普通人,還是有點吃不消!後面才開始上了知乎,直到現在,學習和了解知識還是首先知乎!當然了,其它優秀的社區也都有逛,畢竟精力有限!只能選擇幾個。對了,還有宅男御用的那些網站那是必去的啦!
2013-2014年:公眾號開始火了之後,主要還是從公眾號裡面獲得信息。除了羅輯思維(現在基本沒聽),連岳 就兩波:一個是醫療健康和互聯網相關的內容!丁香醫生每篇都有看(只是默默關注),反而以前經常上的好醫生和別的一些網站就很少去看了!
碼了這麼多字,還沒說到點上,客觀別急,馬上上菜!(這是我認為的知乎體)
我眼中的SWOT:
第一:首先丁香園社區是國內最大的醫生專業論壇,有很好的醫生資源。業界累積了一定的人脈和信任度。妮想,做高端診所,醫生應該算是最最主要的資源,在國內的醫生培養體系並不完善的情況下,同等條件下,這就是丁香園的優勢!現在推出丁香醫生和用藥助手,進一步強化了這層關係,同時又收穫了一批忠實粉!另外,在政策稍微放鬆的情況下,現在布局是非常好的時機,(你想想成立於2012年的卓正診所都B輪了,已經完成了好幾個布點)。再不布局,第一批,有想法優質的醫生可都被挖走了。
第二:以科普為切入點,我自認為是非常好的!這跟中國大環境有關!在沒有丁香醫生之前,你只能從電視 報紙 或百度這些信息!醫療是這麼深奧的一門學科,不是專業人士誰能保證你獲得的信息是靠譜的!何況電視養生節目泛爛 報紙假廣告偽科普 百度莆田系,包括專業網站信息也是良萎不齊,你可知道你獲得十條的信息都是相差無幾時,你無形中就把它視為真理!有很大可能性那是偽科學!從科普入手,不僅給很多醫生人士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也讓深奧的醫學知識,更加平民化!
反過來舉例,大家可能會更明白!做醫療保健產品的人,首先第一步就是教育,高大上的醫療機械和醫院的藥品,在中國也需要葯代進行推廣是吧!各種學術會 交流會 醫藥公司絞盡腦汁向醫生輸出(當然還有另一部份原因,這裡不作討論)。為什麼你身邊的人對電視媒介推廣的那些通 靈 康醫藥廣告那麼有感!而不去選擇更加直接有效的藥品呢,因為他們不懂!只知道,我吃了這個就會通 那個就會靈,用過後就康了!最了得的是保健品廣告,你可知道絕大多數電視養生節目都是保健品公司辦的或暗箱操作的。應該每個人都認識營銷大師史玉柱 更加知道三株 腦白金是怎麼營銷的吧。什麼直銷公司 會議營銷 體驗營銷 電銷的保健品就更加註重他們的科普和教育了,而且這是他們的看家法寶,沒有這個做營銷將寸步難行!說到這,你可意識到科普的重要性!
第三:在國內開門迎客,誰都知道政策的重要性!理想再遠大,也不如他一句話!國家有相關的利好政策,那就趕緊抓住東風。相信領導大部份應該還是比較開明的,就從支持轉基因這塊來說,說明還是見過世面的!
第四:這裡的高端診所,肯定就不會有中醫了。但是,就是與中醫中藥相關的產業 包括受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洗禮的人。他們往往在大眾教育這塊有著天然的優勢,國家的支持 民眾的信任 群眾的基礎好。有些極端份子或對醫學的不理解(那些醫鬧的人),隨時可能是定時炸彈!到時政府一出面,媒體一報道,沒做好萬全準備,估計得腌菜了!這些相關產業的人群數量,真是高得嚇人!
第五:其實,這裡的高端診所,不僅患者經濟要還不錯,還要有基本的科學素養。中國不泛有錢人,但科學素養大家都知道!三甲醫院主任教授挂號費才50元,憑什麼你民營醫院就要收300元。你可能會花15分鐘看一個病人,但是多花的10分鐘說什麼呢,你講的他聽得懂么!在國內很多都打出什麼高端的旗號,其實很多時候只是金錢上的高端!
以上分析還有幾條,有點累了,以後再補吧,下面就說說我的理解
需求:隨著醫患矛盾的不斷加劇,以及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高端醫療服務需求大大地有!
吃過海底撈的人,都感嘆他的服務一流!做差異化營銷,畢竟醫療也是一種服務。雖然,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與醫生溝通,加上長期體驗巨差的醫療服務,哪怕多給10分鐘不講專業和疾病,做下適當的教育,估計也會特別有感!我覺得就算他可能並不需要做過多的診療,5分鐘之內可以搞定,但多的10分鐘不能浪費,抓出一切機會營銷,留住客戶。客戶當朋友。
品牌:可能丁香園內部包括很多會主抓丁香診所這個品牌,我的理解是,這個品牌當然要做,但切入點可以考慮從建立醫生個人品牌入手。舉個粟子,丁香診所來了田吉順醫生,相信他在這裡也建立了很好的口碑,他又是婦女這友!先把他捧紅了,一大波粉絲,同時粉絲帶動了他的身邊人!
營銷:首先肯定是用好首批的丁香粉絲和會員,這就不多說了。因我我自己是做保健品的,特別注重教育!互聯網思維固然很好,也可採取最土的辦法,走到社區中間去,走到醫院中去,可以把丁香園靠譜的醫療信息讓更多人看到,同時還可引把部份人引到互聯網上。要知道教育要從小就抓起,無時無刻去做,不斷的宣講。經常性的組織健康沙龍,科普大講堂。什麼大型國企 銀行 事業單位 移動聯通高端客戶 保險公司高端客戶 房地產公司等等。經常請什麼養生專家 國醫大師給他們講課。其實,很多人只是還沒享受過更好的 更科學的知識、一旦他認準,肯定是一輩子的鐵粉!
我還有個理念,如果有盈利的壓力。完全可以同步曲線救國,現在很流行什麼健康管理,丁香園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弄個健康管理公司(收取會員費),健康管理公司專職做教育和諮詢 先培養一批優質會員,不說賺錢,最少可以收支平衡!現在社會上很多鳥不拉屎的健康管理公司 動不動就收個大幾萬十幾萬的年費。也不知道,他能提供什麼!
服務:建立會員制,那是必需的。單次就診貴點,辦個年費會員可以優惠。保證每個患者15分鐘以上的溝通時間,微笑服務。海底撈那種就算了,最少要讓別人感覺得到平等,得到尊重!
再說一次,我這點文化,寫這麼多,好累喔!已經零晨1點35分了,Fenng會不會來點安慰!順祝丁香診所開門大吉,到我家鄉開業時,我會是第一批客戶!
去年就相關問題問過李天天,丁香人的理想是很好的,而且也有把理想做成現實的具體方案。
這個診所我持保守態度。按李天天的說法,他們不想把這個做出服務高端人士的特需診所,也絕不會做成莆田系那種為了賺錢坑你沒商量的流氓診所,而是要讓醫生的價值得到尊重,讓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體面的醫療服務,回歸原有的價值。
在這樣的定位下,只有認同醫生價值的患者去這個診所,短期內的體驗應該會像Uber那樣還不錯。但是不是有足夠多的患者可以支持這個診所持續盈利,不至於燒完投資就倒閉;這些患者是不是足有有影響力,從而改變身邊其他患者對醫生價值的認同;這個可能是最大的問題:國內公立醫院價格被政府管控的前提下,醫生的價值被嚴重低估,醫生為了獲得體面的收入需要去忍受付出超常的勞動強度(特別是年輕醫生)的這種生活。而這個低估,正是老百姓一直以為的」政府應該替醫療買單「的」社會主義「思路。事實是,我們的政府太窮,拿不出錢養公立醫院:普遍財政補貼不到公立醫院總收入的10%,要政府養,公立醫院怕是分分鐘倒閉了。這樣難怪現在大型公立醫院都拚命講收入,說葯佔比,提周轉率。
丁香醫生診所的特點嘛,一個是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其中,招聘來的醫生需要經過丁香園的培訓,保證專業過硬,病人不會得到排一兩個小時隊,三五分鐘完事的體驗。另外,醫院會發揚丁香園這個互聯網公司的信息化基因,醫療信息對得到最現代的處理,還能體驗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
所以,如果老百姓認可,這個診所將成未來醫患關係的典範;而老百姓不認可,燒完錢就結束了。作為一個醫生,我多麼希望它能把這個醫院或診所辦好辦大。
但從理智上來講,能辦好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希望將來有一天能被打臉!
丁香園加油!
《互聯網醫療公司開線下診所遇到的幾個商業邏輯悖論(1):從宏觀對丁香診所進行分析》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長
從大約2014年末至今,有非常多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想開診所或者已經開了診所,並認為找到了一條所謂線上線下結合,流量變現,深度醫療服務的商業邏輯。
但是經過這兩年實際情況的觀察,絕大多數互聯網醫療企業辦的線下診所都運行的很糟糕,究其原因即使有很多細節或者種種黑天鵝事件發生,但我認為確實有很多商業邏輯的悖論在裡面。今天我們主要從宏觀角度,結合一些標杆企業的案例來探討一下。
悖論1: 動機不純
因為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正處於商業模式的早中期,在有效用戶數不夠、用戶行為沒有完全轉變,以及醫療本身不夠市場化的背景條件下,非市場化的補貼,基礎醫療價格雙軌制和公立醫院的壟斷,會導致商業模式轉動比較困難,支付方缺乏,因此大部分公司收入會比較少。因此,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開線下診所的目的,根本就是為了用線下診所的流水,合併為整個公司的收入流水,用兩種不同的估值體系拼湊起來,偷換概念去放大估值。
移動醫療線上部分是個輕資產的行業屬性。當收入開始大規模上升的時候,邊際成本會快速下降。同樣收入1000萬,兩種模式估值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線下診所是個重資產行業,每個診所的天花板都非常清晰。雖然看起來流水收入很高,實際上估值是非常低的,估值通常不會超過他兩倍的PS(市銷率),或者十五倍的PE(市盈率)。因此很多互聯網醫療企業之所以要開辦診所,是因為想通過線下診所將流水搬上來,做混合估值,耍個小聰明,動機不純,初心不正!
悖論2:沒有患者流量或流量無法轉化
有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特別是醫生端的公司,天天鼓吹說得醫生者得天下,以為有了一些醫生用戶,開診所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就診所的邏輯而言,所謂的平台上大量醫生或者很多名醫,基本上沒什麼用。為什麼呢?因為診所這種業態,他特別適合解決消費醫療和基礎全科醫療的問題。疑難病,複雜病和展現高技術含量的疾病,不是診所可以處理的。患者流量相應是有天花板的,而沒有患者流量,那即使你有再多的醫生甚至是名醫,價值也不是很大。
這是一個巨大的悖論,因為診所是有地理半徑的,就算是有全國性的微信流量或微博流量資源,甚至有上百萬的用戶,但是能夠導到某個城市某個區某個街道,某個診所周邊小區的精準流量,並且就在他需要的時候關注到了,多重交叉之下,轉化率是極低的。這是個基本互聯網商業學術問題,層級流量轉化成交易的鴻溝。還因為診所與醫院的邏輯不一樣,尤其是大中型的醫院能夠做大手術,解決很多疑難雜症,因此真的有很多患者會願意跨省跨市來看病。但是從診所的業務範圍來看,如果是做全科診所的,有患者願意跨越半城來看你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而且即使第一次被忽悠來了,也沒有意義,因為他基本上是不會複診的,長期慢性病患者會考慮就醫總成本,投入產出比與便利可及性。這些都會導致獲客成本居高不下。
有些流量是沒有辦法進行轉化的。很多人認為在線上微信公眾號或者平台上有了大量的閱讀,有很多10萬+的文章,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能自然達成,譬如說可以將這些流量導流到電商,導流到線下診所。這是沒有經過思考的「想當然」邏輯!為什麼丁香醫生微信號看起來很多文章閱讀都是十萬以上,但是轉化到線下流量卻不那麼容易呢?除了我之前說的漏斗邏輯之外,這裡還有一個邏輯:絕大多數他們的文章是以科普文章冠上標題黨,類似以新聞為核心的媒體流量,發出來是讓大家學知識看內容的。
而我們在實戰中發現,像兒科裴洪崗,協和張羽,崔玉濤育學園之類的大V,即使文章流量沒有那麼高,但是轉化到線下的比例非常高,一是他們很多的科普文章都是以解決實際醫療問題出發的,二是經常與一部分患者做些類似診療的行為交互,發出來之後還可以讓其他潛在目標人群看到。因此這種流量轉化的可能性要比單純做科普文章高2~3個數量級。
所以現在非常多的醫學類新媒體,整天以流量為核心,以危言聳聽、殺醫辱醫逐一報道「一個都不能少」,刻意做套路、到處摘抄而獲得流量,並為此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這種流量轉化成各種用戶交易行為的效率都是非常非常低的。很多事往往一開始的基因就註定了結局和業務天花板。而很多行業人士在這裡做了概念偷換,認為流量都是一樣的,實際完全不同。你主要用戶群的行為就能決定你未來潛在商業轉化的價值,而不完全是數量或者流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看起來成百上千萬用戶的企業,破產是很平常的事情。線下診所是以交易為核心的,互聯網醫療很多是以流量為核心的。當流量無法有效轉化的時候就出現了商業邏輯的悖論。
悖論3:成本結構與醫療價格雙軌制的上擠下壓
從2014到2016年做線下診所,按照原來規劃的現金流量表回報圖,理論上獲得回報所需要的時間,普通的全科診所大概是五年左右。但互聯網醫療線下診所由於幾乎都是初創,除了有地理半徑限制外,局部地區顯然沒有品牌效應,因此其回報周期會比連鎖更長。如果是互聯網醫療企業要求自己的診所進行連鎖化擴張,很快就會出現資本不足,但是他又希望通過診所收入流水混合估值去講故事,來籌集更多的資本,會所以出現成本失控的悖論。
更加可怕的是,從去年到今年,房價的翻倍暴漲及之後衍生的商業地產租賃價格,人工費用,邊際成本將會出現螺旋式的上漲。但我們國家的醫療價格雙軌制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特別是市場化全科診所受制於國家基礎醫療與醫保支付的供給,非常難提價順向傳導,這會導致診所出現不僅僅是回報期限延長,而是永遠無法獲得正回報甚至只能沉沒的問題。換句話說,未來的線下診所成本只會持續上升,甚至是呈大比例的上升,但是終端的價格和獲客量不會大幅上升。特別是在整個經濟下行周期的時候,人們選擇醫療的方式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高端人群會去高端的診所變化不大,目標客戶: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會出現比較嚴重的下滑,而普通老百姓不是你的菜,消費一兩次毫無意義。
悖論4:診所是一個需要城市密集覆蓋,並有一定速度要求的重資產行業。
診所不可能以每個城市布局一個的方式展開,這會產生非常大的管理成本,因為如果你只有一個診所,那你在此城市內就無法打廣告,做活動,無法分攤降低獲客成本。同時如果你在城市中有數個診所覆蓋的話,患者在城市內遷移流動,也能夠在其連鎖診所享受服務,增加服務可持續性與可及性。因此診所這種業態天生就必須連鎖化,地域化布局形成規模化,從後端來說,還可以降低供應鏈成本,集中採購,藥品耗材試劑可以配套管理,醫生護士之間可以多點調配,降低整個運營費用和培訓成本。
同時,診所連鎖化必須要有一定的速度,如果達不到這種速度勢能的話,容易慢慢被淹沒。丁香診所的複製性是非常弱的,快2年的時間只在杭州開了兩家診所已經用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不論如何解釋,而且兩家診所運營情況都十分不理想。這種很弱的複製性,又會導致決策者的慢和保守,那麼複製性更弱……惡性循環。一直無法進行局部有效的市場活動,雖然培訓了很多醫生護士,但當每個診所的患者流量均不足的時候,醫生沒有病人可以看,在那裡閑置、那麼即使你給錢也沒有用,大批醫生會流失,這又會白白浪費很多培訓成本,還會造成圈內口碑的大幅下降。
悖論5:以診所O2O反哺線上的邏輯不怎麼通
互聯網醫療開辦線下診所還有一個願望是通過O2O的模式,將線下的患者再循環導流到線上,展開遠程診療與隨訪,構建全生命周期用戶粘性。但是即使是如此,由於總流量過小,速度太慢,會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也無法形成商業模式。偶爾附帶做一下尚可,不過想要以這個邏輯反過來構建一個所謂的閉環,由於每天只有十幾個到二三十個門診的流量,任何「環」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同時丁香希望連鎖化,花了大力氣進行了診所saas雲端系統的建設,未來可以反向做成平台,推廣給其他診所,形成行業標杆或者標準,以此為入口拓展患者端業務。理論上邏輯成立,但由於拓展速度過慢,成本過高且運營情況一般,變成了只好自己內部開店消化的狀態,隨著行業內其他輕his或者雲his企業的覆蓋,事實上這種想法成功的概率越來越低了。
我們對丁香診所的跟蹤調研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基本上開診所能碰到的坑都被杭州的第一個丁香診所遇到了,第二個診所稍微好一些。為了調研,我們分階段一共去丁香診所看過三次門診。同時我們在周邊的小區進行了多次的走訪和抽樣,並對丁香診所出來的患者進行了市場調查,當然我們這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限於篇幅,下回再表《從實地調研對丁香診所進行分析》。
附調研報告:
我們匯總了自己公司與多位行業人士的實地調研。
在丁香診所周圍除了一公里外的浙江兒童醫院外,局部數百米內有四家診所 :
丁香園診所=D
社區衛生服務站=F
私人診所=S
中醫診所=Z (中醫診所面向人群與其他不同,因此暫不與另三家診所進行對比)
1. 地處環境對比
D:地段位於公交車下站處,街邊轉角處,面向3個方向,門口有較多停車位,屬於最理想的。
F:位於兩個大廈之間,非臨街面,感覺是比較角落的地方,但周邊有菜場,有很大的每日恆定目標人群流量,診所半徑周圍的潛在消費人群都需要買菜,而看病畢竟是低頻行為。
S:位於道路旁邊,面對小區大門,屬於好地點,周邊也有菜場。
2. 場地大小
D最大、裝修最氣派。S最小,最簡陋。F中等
3. 人員配備
D導醫就有3個,護士5人以上,當日就診時醫生約5名。
F是1醫生+1護士
S是1醫生+1護士
4. 周邊隨機詢問(2016-7-18日,D開業已半年多)
設定問題:你好,我想問下這周圍哪裡有診所?
路人甲-給我直接指向了浙二。
路人乙-給我指向了F
路人丙-給我指向了D,補充了一句太貴了,不是我們看得起的。
路人丁-給我首先指向了F,後來也提到了D。
路人戊-給我指向了中醫診所Z,後來我提出不看中醫要看西醫的時候,才想到了F。
路人己-首先指向F,也知道F,最後提到了S。
5. 就診流量
D每日平均約二十個左右,一半是兒童,成人180元診費,兒童300元。根據我們持續多次跟蹤和近期實地觀察,流量有波動,但沒有明顯大幅上升,經常坐診可見三個醫生。
F每日就診量為40-50名患者,多為周邊慢性病患者配藥,少量輕症。
S不定,每日十幾個到二十個,不過輸液患者多,上午9點過去就有三個患者在打吊瓶。
6. 患者抽樣訪談
我們對從D出來的患者進行抽樣訪談,總體滿意度非常的高
訪談如下:
Q:「診所好嗎?」
A:「好」
Q:「服務態度好嗎?」
A:「好」
Q:「醫生水平怎麼樣?」
A:「醫生水平不錯」
Q:「醫生講解細緻嗎?」
A:「很細緻」
Q:「處理滿意嗎?」
A:「比較滿意」
Q:「以後還來嗎?」
A:「以後不來了」
Q:「為什麼不來呢?」
A:「因為每次又沒有檢查又沒有葯,每次都要180元,就讓我來聊天啊」
分割線-----------------------------------------------------------------
《互聯網醫療公司開線下診所的幾個商業邏輯悖論(2):對丁香診所的實戰策略進行分析》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長
上一篇我們從宏觀方向對互聯網醫療公司做線下診所的一些商業邏輯進行了闡述,不過離開了具體標杆案例空談並無意義,下面我根據自己這兩年來的觀察和實地調研來具體看一下丁香診所存在的問題,以第一個趟坑集大成的杭州濱江診所為例。
問題一:缺乏經驗,選址不當
丁香診所選在新建居民區的一樓,是有一定的好處,因為會有面積大的新商鋪,而且在初始養鋪的時候,由於人氣不旺,可以相對低價簽長約。丁香診所為展現其情懷和供人參觀旗艦店,要求的面積通常在1000~2000平方,而一般較大較成熟的小區,很少會有這種大體量空白的商鋪。不過群眾從來就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當放射性儀器設備即便通過了環評一類的審批機制,而小區的居民進行集體反對抵制的時候,有關部門會出於維護輿情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考慮,選擇犧牲商業公司的利益。這是無奈的問題,而且衝突交涉的時間過長,還會導致小區內的部分居民抵制去樓下診所看病。
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當你缺少放射診斷,缺少DR之後,那麼在兒科門診中,連最常見的肺炎拍胸片可能都做不到,診斷都要考慮半天。包括還有全科中最常見的呼吸科、心內科、外科的疾病診治,最簡單的鑒別胃腸道疾病的腹部平片都沒法做,嚴格來說診所的影像科似乎還連帶著心電圖和B超。因此你懂的,所謂宣傳的不靠開單大檢查來看病,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無單可開。實驗診斷驗血項目我看了一下,由於做了一些分解收費,總的大約是醫院價的三到四倍。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丁香診所有一個好處就是他作為一個基地載體,註冊不少護士,可以做類似糖尿病等的慢病患者管理服務。被小區維權阻礙導致出師不利,這是屬於選址中可以避免的意外,但是因為無知而發生,應該歸為愚蠢。所以丁香園的第一個診所從整個業務來說是,一招不慎,徹底失敗,只能硬挺。
問題二:為了突顯逼格而導致成本過高
丁香診所為突顯其所謂的情懷,違背了很多商業規律,在其開始裝修的時候,由於冒充懂醫療的外行瞎指揮,無論是不符合消防要求的返工,裝修的成本,設備的採購,還是非常重要的放射性儀器被維權,都可謂是命途多舛。不管是從裝修到配置,還是到醫生、護士、導醫的培訓和招聘,對過度細節的糾結,對未來業務盲目樂觀而直接大規模擴張服務團隊,都直接導致成本過高。這個成本過高不是說能不能收回成本的問題,而是業務不理想,沒有病人導致收縮裁員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會出來了,畢竟這只是個生意而已,除了每天都持續性虧損外,還有往往先離開的是最有才能的人,因為他們隨時可以找到下家,那麼留下來的可能會形成另外一種循環。
問題三:刻舟求劍
當初老楊在福州運營兒科診所,初始運營兩個月效果還不錯,無論丁香園還是他這個時候就開始盲目樂觀,所謂開始推廣他的優秀成功經驗,準備複製到杭州。但是經過我們的調研,福州的兒科診所患者量事實上也逐步穩定並波浪下滑,甚至流量還不如剛開業的時候,即使以控制交叉感染可能限制下午預約門診,每天的總門診也就在15-18個左右。綜合客單價270元左右,不過這應該是成功的診所,因為成本極低,且就兩名醫生。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模式已經走通了,其實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所有初始的小生意,都有一個「出發紅利」,只要是新開業的,由於你必然有一些朋友和社會資源,還有周邊人流的新鮮嘗試,在最開始的一兩個月內會效果非常好,而且初始的勢能獲得相對好的服務之後,還會帶來一部分新增流量。因此當前期診所數據持續上升的時候,會讓他們產生很樂觀的情緒,認為福州的消費能力比較一般,將診所複製到經濟條件更好的地區一定會更好。
這裡完全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當小診所沒有後續的資本和大規模的宣傳,也沒有辦法進行多點布局的時候,流量就會呈現自然衰減,出發紅利三個月後就消失了,而那時候他們已經開始項目上馬,開工沒有回頭箭了。這個想當然的錯誤就是:一個非常小的兒童診所,只有兩三個醫生,每天都有二三十個門診量,那在一個更大的地方,更好的裝備,更全的科室,更多的醫生,門診量就會成倍的增加,真是這樣的嗎?門診量真的會隨著營業面積和醫生數的變多而倍比增加嗎?甚至在早期有出發紅利的時候,過大的門臉跟過豪華的裝修,反而會讓很多局部消費者不敢進來。即使你在互聯網上的品牌名聲再響,但對診所周邊三公里範圍的老百姓來說,卻並沒有什麼用。
所以當老楊和天天到處分享其成功經驗的時候,我們去丁香診所調研了真實的流量後,我認為他們總結的所謂多個成功經驗,反而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把一個很小的簡陋的兩人個體戶診所套路,隨意放大成一個相對規模較大的一個中型診所的邏輯,是完全不通的,因為十五個患者,小診所可以盈利了,但是丁香診所結合其定價策略,我反覆測算其平衡點與固定資產折舊等,至少門診量要在五十個以上才能勉強收支相抵,現在只是在給房東打工一年多。而丁香診所甚至從一開始都沒有出發紅利。但是丁香園整個領導層從上到下沒有人意識到這個根本問題,還在糾纏細節,認為哪裡改善一點就會如何如何,或者說等他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問題四:管理層過於保守,擴張一直處在搖擺的艱難決策中
當有出發紅利的時候,需要趁機借勢快速布點。快速布點後承擔早期的一些虧損後,可以形成網路效應。這是基本的商業網點覆蓋率法則,同樣適用於連鎖診所。但是丁香診所實在太慢了。因為建一個診所點的成本非常高,再加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那必然是更慢。丁香園在沒有融資前的苦日子導致了團隊具有非常強的保守性,希望將一家診所做好後再去複製。但是第一家診所顯然是失敗了,但他們認為是意外導致不具備代表性,因此就慢慢地開了第二家,面積更大,不過選在二樓,相應的成本差不多,過段時間可能還有第三家……
根據他們剛剛出來的公關稿,他們領導者結合十幾年成功經驗甚至是以慢為美的邏輯,但是要知道知識庫商業邏輯跟地面商業連鎖是完全不同的,生搬硬套後,單位的成本反而大幅上升了。一個是房租的長約,隨著房價暴漲,後期的長約非常難簽,騎虎難下,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房東跳價的滋味不會好受的。二是人員的擴張成本,包括培訓的成本越來越高,而時間窗口不多了,未來中小診所將會更多出來,大夥想必對這幾年淘寶店如何干平周邊馬路上的精品購物店記憶猶新吧,低成本的侵蝕作用非常可怕。再者,新媒體的流量紅利消失下降非常快,整個微信公眾號的流量以接近腰斬的速度在下滑,當這個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後,丁香診所希望通過O2O引流的邏輯更加不通,因此診所開的越慢,越不利於後端供應鏈的管理和人才的調動,這一切的一切都將不斷推高成本結構。
越慢導致越慢,必然導致必然。
記得曾經丁香園說過,他們會在杭州開第一家診所,然後複製到全國。那事實就是兩年過了,丁香園依舊只有這麼幾家在持續虧損線上掙扎的診所,所謂整個公司盈利只是把兩個診所進行了資本化處理,而不是費用化核算。是退一步斷舍離?還是持續重投入繼續融資呢?
問題五:過高估計了商業保險的作用
移動醫療公司說商業模式,言必稱保險公司如何如何,而實際情況是,我們走得太快了,保險走得太慢了,一不小心扯著蛋了。保險公司的決策流程與合規導致談判周期特別長,但是呢整天跟錢打交道的業務部門一個個「奸滑似鬼」,哪有人傻錢多的雷鋒啊,都想讓移動醫療公司先投入,甚至免費吆喝,然後他們甚至希望反過來導流,先多賣幾份保險再說,總是小規模嘗試,幾乎不會大規模投入,要知道一個從無到有的項目是需要「主動做市」的,那麼只在後面搖旗吶喊,不肯先誘導自己保險公司的高凈值客戶過去,再加上每個診所只有那麼點流量,就算十幾分之一買保險都微不足道,於是他們繼續觀望,於是兩年前吹過的牛,美好的願景只剩下一大堆沒有任何實際約束力的戰略合作協議,或者互相站台而已。
總結
首先丁香診所是一個商業項目,首先考慮的是投入產出比,自由現金流,包括遠期邊際成本下降的可能性,不停強調的情懷從某種意義來說,其中一個重要價值只是可以用來進行低成本營銷的工具和內部團訓的演講,本身是中性的。所以整體來說,丁香診所這兩年多以來的策划到運行,教訓非常多。我曾一年半之前寫的文章中就有關於丁香診所的預言,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為什麼說丁香園是移動醫療領域的「紙老虎「(中):丁香診所可能是一個笑話》
不過丁香診所確實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為整個行業起到了教育了市場,打響知名度的作用,值得欽佩,未來還沒來,大夥拭目以待,我們將繼續跟蹤調研,不斷學習。
從一個公立三甲醫院的就職者來說,反而我更傾向於去丁香園的診所就職,為什麼呢?
1、重視服務效果。對於公立醫院來說,醫生個人品牌不來自於他本身的技術水平,往往是三甲醫院的牌子光環使得就診者對其信任,但實際上三甲醫院也有很多草包醫生,他們的工作目的並不是提高患者的就診體驗或者說花很多精力去努力提高療效,把個人利益放在前面的人有很多,也許省級大醫院要好一些,但大部分地市級的三甲醫院,醫生的學習意願並不高,這是事實,但對於丁香園來說,短期內可能診所並不是他獲利的重點,他們要嘗試一種新的就診體驗,這種想法很難的,也很值得讚歎,這難道不是千千萬萬被看病折磨的死去活來的病人的由衷心愿嗎,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去這樣有愛的門診去就診,體驗一下被尊重的感覺。與其他私立診所不同,丁香醫生診所要求就職者對病人要有憐憫之心,就我所知很多醫院年終總結開大會的時候往往院長說的是就診多少人次,醫院年收入多少億元。沒有一個人說,我們為本地區的多少病人解除了痛苦,而是把病人當做收入來源,這是丁香診所與其他醫療機構不同的地方,但這樣,註定短期內獲利的點不明確。
2、就職者可能不會參照現有的衛生職稱評定體系 予以評估。對於丁香類診所而言,其側重點在於提高病人的就診體驗,所以對醫務人員的考核評定可能不太會也不能參考陳舊的衛生系統評定職稱的方法來對醫務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可能會融入就診者的評價體系,這對就職者的服務要求比較高,如何讓病人滿意,如何提高療效是就職者該去考慮的問題,當然,前提也是要有紮實過硬的專業知識的,問題是,在若干年之後,就職者的職稱評定與主流體系偏離的會不會讓就職者產生焦慮或不安,這是丁香園需要考慮的問題。
3、真正的打通線上線下。注意到丁香園官方的提法是「丁香醫生門診」,而非丁香門診,鑒於丁香園現有的app丁香醫生,今後可能會增加預約,與品牌醫生溝通,甚至變身家庭醫生app,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加上丁香園的研發能力,丁香醫生診所可能會變成其試水雲HIS系統的平台,興許丁香園今後還會鑒於實踐,推出HIS系統。
4、就診科系有所不同。丁香醫生診所從實質上來說是一種基礎門診,意味屬於全科醫學體系,此外對於保健、心血管、內分泌專業的人才需求會更多一些。但這一點也更便於丁香園去做診後跟蹤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一步棋。
雖說是大勢。
今天看了具體招聘職位,婦科,兒科,急診,外科,內科。略微有些擔憂了。
先算一算成本,基礎配套方面
細算一下需要多少種類的設備,婦科:婦科檢查床,陰道鏡,婦科治療儀(銳扶刀),超聲一台,中配100萬,急診、外科:DR要一台吧,pacs系統,移動手術無影燈,但是不招放射及超聲崗位,略感好奇,外科急診業務總不能就只有縫一縫傷口,中醫跌打?
兒科,感冒發熱,要有個性化的輸液室。
內科,那肯定要做些檢驗,血常規,尿檢這是常規,生化免疫做不做呢?
還要配一些搶救設備,除顫儀,這玩意肯定買來放壞的。
還有門診藥房信息系統。
光看招聘信息的話,確實會對運營模式產生疑問,難不成看病發葯,不做影像檢查,血液檢查什麼的。收入就是服務費和藥費,碩士5年+,私立醫院挖人一般也就是年薪15萬左右,每月1.2萬,不做檢查,平均收費300元的話,表面上每天10多個病人就可以養活一個醫生,然而實際的費用遠遠不止。
基礎設施成本,房租,水電,裝修,網路建設。
設備儀器成本,這不是互聯網嘛,電腦不能爛,辦公桌椅,不招檢驗,放射,超聲醫師、技師,這一塊大設備投入少了,可是收入也少了。
人力資源成本,行政人員,後勤服務人員不主動產生收益,全靠醫生養。
隱形的費用,比如消毒的問題,檢查器械,手術器械多半是是拿到其他醫院幫忙消毒,運輸要買救護車了吧,司機要了吧。醫療廢物處理也要錢哦!
還有行政費用開支,衛生防疫,消防,計量監督,環保,葯監,街道。
細算是不能看的!
好吧,雖然我沒去問,也不敢肯定是這麼回事。但的確我曾向李天天建議做線下醫療體系。不過我講的不是屬於丁香園的醫療診所。而是丁香園幫助各個醫生建立自己的診所。丁香園提供品牌認證。以及診所的後勤支援。比如設施、資金、檢驗、影像平台。丁香園即可以利用名牌醫生的人脈、名氣,而醫生們也可以利用丁香園的資源來建立診所。利用丁香園面向大眾的知名度帶來的品牌認證等等。這其實比丁香園自己做診所要更穩妥。沒想到李天天步子邁的更大。當然,或許他很早就有這個想法,我只是湊巧提過這個想法而已。
不過,這個丁香診所給我一個機會,我到想趁此這機會來證明自己。當然也想多掙錢。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近的居民投訴又給丁香園上了一課,原來診所建立的障礙不只是政策和錢。此外,除了醫療群體和少數人,對於普通患者來說,丁香診所和普通診所毫無差異,沒有品牌溢價,丁香診所要通過不短的時間培養自己的品牌。
想法很美好,丁香園想法是通過建一家診所找到一種模式,順便搞個雲HIS啥的。但出發點與目標中間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你花個一兩年建個診所,再花個兩三年摸索模式進行複製。四五年過去也許丁香園擁有了兩三家虧損中的診所,但競爭對手在線上連接了幾十萬醫生。即使丁香診所模式摸索成功了,其他機構複製成本也不高。
我欽佩丁香園的情懷,但也只能說現在已不是那個一個論壇讓你做十幾年的時代,競爭對手沒給你留太多試錯的時間。
是先驅,但也註定是先烈
理想太美好,現實太殘酷。做比不做好,但是上面不見得會喜歡。說到底,目前的醫療行業還是處於行政管理的行業。
還有一個就是收入分配的問題。現在的趨勢是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好醫生都在大醫院,為啥?平台好,患者多,見識廣,收入高。這個是良性循環。雖然大家都吐槽現在工作量大,但是還是擠破頭想進三甲工作。(當然,三甲里有大批實習生,進修生,規培生等廉價勞動力,成本也比較低,能支撐它運行。)差點的醫院一天到晚沒多少病人,收入低,醫生也留不住。很多就是畢業生進來混個執業醫師證就跑了,再不就是退休老醫生當家養老。怎麼可能吸引的到高質量醫生?
丁香醫學診所這塊能解決好收入的問題的話,不說對所有醫生,至少對一部分醫生還是有相當吸引力的。說到底,大家都是俗人,錢說話最靠譜。
最後,衛計委會不會專門封殺這塊還真不好說。出兩個條文通告一下就能掐死,真的。
只能說我們身在黑暗,心向光明。各位同仁共勉吧
醫療行業扁平化的嘗試,挑戰傳統行業官僚體制的先行者,註定失敗的英雄。
給幾點建議吧。
1. 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地方是開不起來的
因為這三個地方醫療資源豐富,三甲醫院彙集了全國最豐富的醫療資源,沒人會去一個新開的診所,哪怕有多麼好的服務或者醫生。
2. 二線並沿海的省會城市或者港口城市才是首選,以廈門為例(我沒自吹自擂,實事求是)。
「一流城市的資本觀念,二流城市的物質基礎」 這就是廈門的縮寫。
彙集了福建最豐富的資本,位臨港口,對面就是台灣,消費水平、觀念、素質不用多說。
但是,醫療資源嚴重不足,能扛大旗的就那麼幾家醫院,但是技術水平真是....參差不起。
加上莆田系的醫療機構泛濫,和廈門人民對莆田系的厭惡
迫切需要一個 高大上 的民營醫療行業來樹立標杆,打破莆田系這塊的爛招牌。
相信我,廈門政府也是很樂意看見有 資本運作 能拔掉莆田系這顆爛牙, 如果你們真有本事的話。
-----------------------------------------------------------------------------------------
要是你們只是隨便燒燒錢,燒完走人的話,當我沒說。
-----------------------------------------------------------------------------------------
04.09
3. 既然是門診,就該「挑病人」。
別被 虛假道德 綁架!
門診的意義在於 -- 特色
你非要搞成全科,什麼病都看,什麼儀器都配套齊全,那還不如燒個幾千萬開個小型醫院算了。
門診能生存下去的底牌就是立竿見影的療效。
有了療效,才有屬於自己的逼格,哦不,是特色,說話才敢大聲,才敢對衛生局收保護費的那群孫子拍桌子。
記住哦
越是依賴 儀器 的醫療項目的 門診 ,死得就越快。
作為應該算是丁香園的目標消費者,我願意接受如下服務和提出一點個人建議
1. 常規兒科治療,以及預防服務。尤其是預防。治療不如預防。感冒發燒類的中小型病症,單次均成本500-1000元。其中診療費60%,藥物費40% 不報銷也可。
2. 家庭私人醫生,每年費用1-2萬元。可以不用挂號排隊,隨到隨診,不用預約,標配全科醫生一人,提供全科基本諮詢和每年基礎體檢一次(另收基本費)能隨時聯繫上國內主要大型醫院的資源床位和核心醫生。且能與保險對接掛鉤。幫我解決保險報銷問題。
3. 個人認為,丁香園的醫院,是私人醫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以顧問+基礎實施,預防+介入治療+健康管理系統相結合。來改善和推動客戶的生命質量和生活健康。
4. 不要把醫院設立在市區,請設立在郊區,度假村類似的地方,去浙一,省兒保找車位找一個小時的事情,我不想在體驗了。
5. 按照美國的私人醫生醫院體系,醫生需要擔負一些科研任務,發論文,做學術應該佔到醫生30%以上的時間和關鍵考核指標中。
6. 丁香園醫院應該是體質很靈活的機構,那麼在合法的情況下,積極引進歐美在某些醫療領域內的重點醫院資源協同發展合作。快速的引入歐美的藥品,醫生,技術,合作醫療在中國落地。也是某些高端客戶所需要的。十分看好丁香全科診所模式。丁香園一貫的風格只要得以延續,丁香診所就一定有極大的希望成為中國全科私人診所的領頭羊。
為什麼說要丁香園保持一貫的風格很重要呢?私人診所實際上很多,民營醫院很多,但是整體質量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雖然想和睦家這種正規高端醫院做的還不錯,但民營醫院的道路上,還缺少一個中間態,完全無人涉足,那就是:
一個知名、高服務質量、誠信、善良、科學、專業的初診全科醫療連鎖。全科初診很重要,也很好切入,起步成本也要低的多,可擴展性也極好。在中國比較麻煩的一點是優秀的全科醫生少,所以丁香園的大規模的擴張面臨一些問題。
丁香診所模式可以較好的解決以下幾個矛盾:
1. 給優秀的全科醫生公正的待遇和尊嚴,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
2. 給有品質需求的中產提供舒適的醫療環境。
3. 避免小病去大醫院挂號難的問題,避免去小醫院被掛水的問題。
隨著丁香全科模式的成功發展,丁香模式也可以在兒科、婦科等一些專科領域進行一般性醫療服務,而高級複雜的病症交由大型專科醫院負責,從而使得整個醫療結構更加層次化,資源配置更加有效。
但我個人認為丁香模式能否成功的一個早期的關鍵挑戰是:
能否保質地完成全科服務,並讓大家相信你的服務能力,做到不漏診、不誤診、及時上報,數據公開透明很重要。
另外丁香園的互聯網背景,使得它的醫療信息化程度可能會遠遠高於同類競爭對手。
這是我眼中認為的丁香模式,但可能丁香園的創始人不是這麼想的。從何說起呢,我是一個醫療從業人員,有醫學情懷,丁香診所自身是虧損的,我理解丁香雲管家是基於診所的收費系統。我向我們醫院的推薦買了三年的服務,我們醫院是一家不到一百張床的本地有知名度的醫生開辦的一家一級民營醫院。剛開業,醫保審批中,這幾天,醫保的人員說你們的收費系統沒有住院部,不符合要求,請求丁香園開發住院部,說不符合產品定位。向院長推薦療星的醫院通。外科醫生體驗了一下之後,發現長前醫囑備註的地方。只能開收費項目,不收費的沒法下醫囑。沒有住院病歷。多次與外科醫生溝通。未果。院長說,這只是個半成品。根本無法使用。看看能不能退錢吧。此事結束。
一個無法實現基本功能的產品,如何盈利?
結論,不聽客戶的需求的公司,必亡。
:::::::::::::::::::::::分割線:::::::::::::::::::::
我本身是認同丁香園的理念的,也希望能丁香雲管家能越來越好。做為一個診所用的軟體,丁香雲管家做的已經很好了。遠超我們的預期,這也是我認同並推廣丁香雲管家的原因。
醫院his要具備的功能,遠非診所軟體能完成的,至少需要增加兩個部分,這是丁香雲管家現在沒有開發的,一是住院模塊,含長期醫囑,臨時醫囑,體溫單。住院藥房。二是住院病歷,需要模版從資料庫里調取關聯的數值。要開發還是有很大的工作量的。
這麼理解,醫院要用到的功能,丁香雲管家是還沒開發出來的。對於沒有住院部的醫療機構。包括綜合門診。醫療美容診所都是很適用的。患者預約與微信的深度開發是丁香雲管家獨有的優勢,基於雲端的系統能使醫生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了解患者病情,問診,處置開方,這不就是馬雲說的雲醫院嗎?不,不是醫院,只是雲診所,因為只有門診。
開發住院模塊才是雲醫院,這可能是癲覆式的創新。基於微信平台的病歷已經消除了病歷的信息孤島,雲醫院的系統平台觸手可及。
我怎麼覺得像定位低一點的和睦家。
丁香園的探索絕壁是好的,但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定位還不明朗。
它是想納入醫保體系讓政府成為最大的客戶呢,還是寄希望於那些花200-300左右挂號看門診的自費人群 ?話說我覺得這種診所的增加說不定會刺激保險市場的增長呢!
另外,單一的門診在提供醫療服務的時候還是有很多限制的,所以核心競爭力在哪很重要,有答主說醫院的核心是醫生,說要找那些大牛專家,說實話,大部分門診疾病可能真的用不到大牛專家,我猜也許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質量才是關鍵吧,不過說實話,大多數從公立醫院走出的人都很難逃離公立醫院的「診療常規」,在醫患溝通以及治療理念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有些人真的嫌20分鐘一個的門診太長了。
樓上說看好的都是多少有點醫療行業經歷的人吧,我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有點利益相關,可恥地匿了)
1.要開診所,核心是醫生,這點毋庸置疑。丁香園在醫生中的影響力很大,但這個影響力的範圍是有限的。之前有一個網站的調研結果顯示,知道並且使用丁香園產品的醫生在四十歲以上佔比很小,而這個年齡段的醫生恰恰是醫院的核心。患者看病都是沖專家去的,不管你宣傳我們這環境有多好多好,氛圍多和諧,沒有那麼幾個專家,一切都是白搭。
2.丁香園雖然前期在丁香醫生微信號上提前進行布局(聽說丁香園花了大價錢買寫手也是蠻拼的) ,在普通老百姓中擴大了影響力,但真正轉化成為丁香診所的患者能有多少呢?不過我相信有一些觀念開放的年輕人肯定願意去嘗試這樣的新模式,從現在招人的情況來看,丁香園可能想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模式,我個人認為不如從一個小的領域切入積累口碑。想在中國跟醫院搶資源,你們懂的。
3.最後,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丁香園現在的戾氣太重。
暫且不論其管理層如何跋扈,面對競爭對手各種酸的態度,在面對醫患矛盾問題上,作為一個媒體,丁香園的表現太標籤化,情緒化,十足像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如果柴會群是一個極端,那麼丁香園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醫生有難處,患者也有難處,丁香園身為目前最專業的醫療媒體,有責任起到溝通兩端的作用,但我只看到了不理解與指責。況且,丁香園現在從媒介走向了利益的一方,如何讓患者信服,改善醫患關係,我沒有看到丁香園的努力,所以丁香診所說服不了我作為一個患者選擇它。
手機打的,邏輯有點亂,改天有空再理理。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近期幾部好萊塢大片《蜘蛛俠:英雄歸來》等電影的中國票房成績?
※如何評價《你的名字。》中的宮水三葉?
※如何評價電影《極限特工:終極回歸》?
※肖斯塔科維奇是否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