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對兒童有什麼樣的影響?


這個問題是數年前回答的。當時因為顧慮,很多話我都沒說透。

先說結論:濫用ipad等電子產品對兒童發育的損害是非常確定的,其損害不僅僅涉及視力、脊椎,更能影響到腦神經發育建議0-3歲幼兒不要接觸電子設備,3-6歲兒童限制使用電子產品

主張讓兒童使用ipad等電子產品的父母不在少數。其中有些人認為,讓孩子早接觸電子產品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甚至振振有詞的辯解,「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是開歷史的倒車,逆流而行,是不會有好結果的,要正確引導,而不是逃避」。這裡面混淆概念:ipad等電子產品原本是為成人設計的產品,並不是早教道具,根本不適合家長拿來「引導孩子」。汽車發明了150年呢,也沒見哪位無厘頭的家長從嬰兒期就訓練自己孩子開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對吧?
技術的發展總是領先與社會發展,人類總是有了一個新技術、大家用它了、發現問題了、才知道制定規則去規範如何用這個技術。人類是這樣慢慢規範用如何汽車的、也是這樣慢慢規範用如何核能的,將來一定會慢慢規範如何用智能電子產品或許有一天,父母把iPad塞給3歲以下兒童讓其玩遊戲都將被視為虐待兒童、是違法的

另一些人,本身其實很重視強調家長陪伴孩子,他們會說「ipad等電子產品本身不會傷害孩子,只有不負責的家長才會傷害孩子」;猛然聽上去也沒錯,但這種雞湯文的邏輯很不值得推敲,如果把「ipad」替換成「玩火」就明顯感受到荒謬了:「玩火本身不會傷害孩子,只有不負責的家長才會傷害孩子」。沒錯,明明在討論工具的優害之分,現在把監護人責任這種另一個緯度的指標放進來PK,純屬胡攪蠻纏。
最糟糕的是,像@郝培強 這樣的社會知名人士的用《iPad會危害兒童么?當然不會!》這種嘩眾取寵的標題寫雞湯文,既然郝先生初衷是想強調「陪伴」,那應當直接討論「陪伴」,不應使用「iPad當然不會危害兒童」這種嚴重誤導向的標題。不要僥倖父母們看完郝先生的文章之後會產生「我今天多陪孩子一會」的積極動機,人類普遍是有惰性,他們看完帖子之後無非會產生「既然iPad不危害孩子,那麼讓他玩吧,騰出時間讓我清靜看一會兒電影」這種偷懶想法。那麼郝先生對其他家長的影響就與他的初衷背道而馳了,郝先生從事實結果上幹了一件很糟糕的事。

不要因為嬰幼兒童特別喜愛ipad等電子產品而誤認為他們能適應這類產品。
嬰幼兒視覺信息處理還很弱,色彩鮮艷、形狀簡單的動畫類畫面更能吸引他們的興趣,他們沉迷動畫片和電子產品與其說是因為喜歡它們,還不如說是因為嬰幼兒腦子比較低能、只懂得欣賞那些東西。如果放任嬰幼兒花費大量時間玩電子產品,很直接的就是剝奪了他們發展其它能力的機會。在大運動、小運動、辨識、情緒、社會、語言等幾個方向,電子產品大約只能幫到小運動能力(手指),其它方向幾乎沒有貢獻。
不要聽信廣告廠商的鼓吹,錯誤相信可以利用iPad、故事機或其它電子產品給寶寶講故事提高情發育。試問情商這個東西,如果沒有現實生活中與小朋友們遊戲互動,孩子怎麼理解、體驗並且學會?如果任由兒童玩電子產品,就相當於給他們製造了一個隱形的牢房限制了兒童不斷學習的機會

兒童玩電子產品有可能會危害健康,這一點從定性上講其實不是什麼值得討論的問題。

  1. 視力、聽力的器質性損害:這一點被社會廣泛認同。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範,0-6歲兒童操作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
  2. 頸椎的器質性損害:兒童的骨骼正處在發育階段,頸椎問題會影響椎體的大小、形狀的發育,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胸椎、腰椎及其他骨骼的發育,甚至會使兒童身體長高受到限制。有研究表明,當頭部彎曲60度時,頸椎承受的壓力會達到27公斤,相當於一個7歲兒童的體重。(來源:重慶兒童醫院骨科小兒脊柱專家覃佳強教授)
  3. 神經發育障礙:最容易被忽視也是傷害最大的損害。它不像視力、聽力和頸椎那樣出現損傷之後可以被測量或者有明顯表觀現象。它在無聲中侵蝕兒童發育,當家長發現問題時,損傷往往已經達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例如:
    感覺統合失調,當小孩在入學後被發現有多動、易暴怒亂髮脾氣、提筆忘字、做題粗心、記憶力差、詞不達意、協調性差、粘人、孤僻等等種種問題,並不一定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或者笨(你打孩子的話他可太冤枉了),而是因為他有可能是在低齡期不適當的玩電子產品造成了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障礙
    抽動症,小兒抽動症是生長發育過程中大腦興奮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頻繁使用,從感官刺激到神經。小兒抽動症最常見的癥狀,首先是運動性抽動的癥狀,如頻繁挑眉毛、用力眨眼、嘴巴歪斜、聳肩、扭脖子、甩手、抖腳;其次為發聲性抽動的癥狀,如尖叫、發出怪聲、清嗓,甚至說髒話等。這些動作的特點是,動作短暫、快速、突然。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與控制,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交往,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部分患者合併多動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嚴重者需要兒童心理科專家干預。(來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兒科主任馮建華)
  4. 智商發育:智商不等於孩子打遊戲得分比你高。浙江大學心理系專家陳樹林博士表示,人對於事物的記憶,包括編碼、存儲、複述、提取四步驟,如果長時間依賴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將改變腦功能,對於編碼這一階段造成干擾,從而影響後幾個環節。也就是說,大腦也會用進廢退,閑置不用,也會落伍。
  5. 情感、社交領域發育障礙:「過早玩iPad等電子產品,很難說是否影響孩子的智商,但一定會影響認知和情感」,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教授王小棉說,「孩子應該先接觸真實的世界,再去接觸虛擬的世界,但現在,這個順序被顛倒過來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在門診中接觸過大量網路成癮、遊戲成癮的孩子,他感到十分憂慮:兒童的意志力、合作精神、勇氣、同情心等等,都要在真實的人際交往中培養,而現在孩子們去玩手機、玩電腦,「『人人交往』變成了『人機交往』,這些孩子變得孤單、冷漠、不知如何與人交往」。

綜上,有我國兒童醫療機構和教育部門均有大量案例證實濫用ipad等電子產品會給兒童發育帶來各方面的傷害。目前學術界對此沒有太大分歧。而且像上海這些發達城市,一直就有教育機構在呼籲大家重視電子產品對兒童的危害。
醫療界缺乏定量論證來描述這種危害到底有多大。畢竟iPad是個生命不到5年的新產品,它的第一批幼兒用戶最多在讀小學,在數據樣本方面,一部分孩子受害時間短、發育遲緩不明顯,另外還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不被家長認為是「有病」(家長誤以為他們是「不乖)而就醫,所以醫院裡面確診出來的受害者數量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我們缺乏詳細的數據來統計iPad到底在哪些方面給兒童帶來了損害、以及量化這損害有多大。
換句通俗話說,廣泛的醫院/學校都可以證實這個「坑」里掉進去過很多人,但由於數據樣本有限,醫院/學校沒辦法準確的告訴你,假如你跳坑會有多大概率摔進去、摔進去之後是半殘還是死斃……在這個背景下,各位家長仍然有雄心帶著孩子一起嘗試跳坑嗎?

建議0-3歲幼兒不要接觸電子設備,3-6歲兒童限制使用電子產品
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兒科協會指出,0-2歲幼兒不應接觸任何科技產品(如電腦、手機、iPad、MP3或MP4等現代電子產品);3-5歲幼童接觸的時間,每天不應超過1小時;6-18歲兒童,每天應不超過2小時。
新加坡著名早教專家陳禾教授:「親子教育反對在0-3歲時採用電子產品是有根據的,不同的成長階段必須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並非隔絕電子產品,而是讓這些產品回歸本位——手機就是電話,電腦就是工具,別讓孩子將他當作遊戲機;iPad既然無法隔絕遊戲,那就別交給孩子。不要相信『控制時間』,這不現實」。其它建議:

  1. 幫助孩子「隔離」ipad等電子產品最重要的一步是:約束家長自己。各種電子產品已成為家長哄孩子和擺脫孩子糾纏的利器,只要家長本人有在家玩遊戲、看片的習慣,就不能避免孩子會模仿使用電子產品。
  2. 對於0-3歲的嬰幼兒而言,連限制時間使用也完全不可行。因為:①0-3歲是嬰幼兒大腦和神經快速發育期,使用電子商品造成的損傷更大;②0-3歲嬰幼兒尚未具備複雜語言功能,尚未擁有時間、協議的概念,如果家長搞什麼「只玩15分鐘」是完全不可行的,只會讓小孩子覺得,明明自己玩的好好得為什麼家長莫名其妙突然搶走了不給我玩?孩子們只能是大哭大鬧大發脾氣,長此以往,孩子們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感,出現行為或心理問題。
  3. 健康的日常生活:讓孩子飲食清淡,少看電視或玩遊戲機,多參加體育鍛煉或是團體活動。
  4. 別把電子產品當獎勵物:不把電子產品作為「交易籌碼」,比如「好好吃飯就給你玩」之類的。
  5. 嘗試感覺統合訓練: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類似障礙,應及時斷掉電子產品,加強感覺統合的康復訓練,還是可以幫助孩子逐步恢復、慢慢追上其他孩子的。推薦清華大學出版的書:家庭中的感覺統合訓練/王萍

——————————
更新說明:
我的孩子是孤獨症患者(自閉症),相當於先天的神經發育障礙。我經常拜訪兒童醫院兒保科,在醫院經常遇到各種因濫用ipad等電子設備而出現發育障礙的兒童在父母陪同下就診——這就是為什麼我對這個題目感觸更深。
在第一次回復中,我還沒敢公開孤獨症患兒母親的身份,所以很多話我隱忍而不能明說,而內心是萬分難過的:「我的孩子是先天的發育障礙,而你們有健康的孩子、你們愚莽的把孩子們置於危險境地、將來可能把他們變成『後天自閉症患者,你們說,我心裡是該哭還是該笑?……你們現在所不珍惜、揮霍的,恰恰是我夢寐以求、花多少代價都無法換回來的: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我的專欄:喵星人小Ten


IPAD這類電子產品對於孩子的影響。現在很難用科學來說,是新生事物。不可能有足夠時間段的實驗數據來驗證。

我想說的只能是我的一個猜想。

我覺得IPAD這個產品背後是一整個互聯網,所以單純的說IPAD影響是不準確的。我認為這種更加便捷的簡單交互終端的作用是讓人類加速了信息的互聯互通。所以,它的影響是一种放大作用。思想上的貧富差距將會在這上面急劇的被劃開一道鴻溝。而這個產品本身,我覺得並不能賦予好壞的屬性。至於好還是壞,其實都是教育者對於孩子的影響以及孩子本身的氣質的急劇放大。並不是這些移動終端導致的。


寫在前面:iPad對兒童有什麼影響?正好我去年的學年論文和這個問題有關,所以來說兩句。
首先,針對iPad會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說法,我認為略微有點危言聳聽。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一下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有哪些:
一、生理原因
1、先天發育不良
2、腦損傷
3、胎位不正所產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4、早產或剖腹產造成的觸覺學習不足
二、環境原因(缺少刺激)
1、城市兒童生活都市化,現代家庭小型化,限制和剝奪兒童的感覺學習
2、爬行不足及過多醒來學步車,產生平衡統合失調
3、父母過渡保護、限制孩子的活動
4、聲控玩具、遊戲機、電視機包括iPad等的發展,減少了兒童體能的運動
5、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太高,要求太嚴,使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喪失了自由快樂玩耍的時間
so,以上有這麼多種原因都可能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而把責任全部推給iPad,iPad說「怪我咯」。- -而且也不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體能運動不足,好伐?

以下正文:
一、iPad可能對兒童的正面影響
(一)促進幼兒適應時代變化

就今日而言,iPad算得是新興的電子產品。但回顧到電腦剛普及的年代,那時電腦對於人類而言,正如現今iPad的地位。很難估計iPad對人類的影響是否會同電腦、互聯網那樣大,但它確實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改變。無論是休閑娛樂、生活服務、學習培養還是商務理財,都能在一台機器上操作完成。即使iPad同BB機那樣曇花一現,iPad也是這是時代標誌性的發明之一,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社會發展進步的趨勢。因此幼兒從小學習並掌握一定使用iPad的技能,能夠促進幼兒適應時代變化和潮流,了解一定社會資訊,並對電子產品形成初步概念,為將來操作更為複雜的電子產品打下基礎。

(二)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

根據App Store下載排行和2013年的《學前兒童使用iPad情況的調查研究》[1],筆者羅列出3項時下最受3-6歲兒童喜愛的應用程序類別及其典型代表,依次是:

(1)遊戲(典型代表:「湯姆貓」、「小小建築工人」)

(2)互動兒童故事(典型代表:「勞拉的星星」、「晚安,小綿羊」)

(3)視頻軟體(典型代表:「樂看兒童動畫」)


首先,在操作遊戲類的應用程序時,幼兒必須根據遊戲規則操作,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獲得娛樂的同時,也鍛煉了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開發幼兒智力。第二,互動兒童故事類應用軟體有圖有聲有像,生動有趣的形式和精彩的故事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第三,關於視頻軟體的應用,不僅方便查找幼兒感興趣的影片,不必定時守在電視機前,提升了幼兒休閑時間的靈活性,而且能從相關視頻當中開拓視野豐富幼兒知識面。[2]

二、iPad可能對兒童產生的負面影響

任何一件物品,如果被不科學地使用,必定會帶來負面的影響,iPad也不例外。以下是在家庭教育中,iPad的應用可能對幼兒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幼兒與周圍環境缺乏互動,剝奪發展其他能力的機會

根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學習和發展的。而過分關注於iPad上的屏幕,相當於製造了一個隱形的牢房,將幼兒限制與被動娛樂當中,剝奪了兒童主動學習的機會。這種情況,對幼兒想像力、情感、記憶力、社交能力和思維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二)失去與家長互動交流的機會

幼兒在使用iPad時,幾乎都是獨立完成操作的。這就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家長的陪伴,沒有辦法與人互動。即使iPad中包含社交網路應用,即使幼兒能夠熟練應用,也比不上與家人直接的交談、撫摸來得有趣。況且,這也讓幼兒失去了提問的機會。幼兒通過提問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當iPad陪伴幼兒的時間長過家長,幼兒與家長的關係可能會因此疏遠,幼兒容易變得孤僻。[3]

(三)兒童生長發育問題

當成人或幼兒操作iPad時,都不不自覺地保持一個坐姿不動。如果長時間久坐不不動,容易導致生長發育緩慢、肥胖、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也會變差,當然也可能造成感覺統合失調,進一步可能影響大腦發育。

(四)得不到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和主動學習的機會


iPad中的應用,特別是無論是遊戲類的,或是播放視頻,都只需要短時間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完成。兒童在操作時不需要主動學習和思考,只消被動接受信息。[4]而且iPad中切換應用的操作是非常便捷的。這對於3到6歲的兒童而言,不是一個培養其長時間注意力集中的工具,而相反的很可能造成幼兒沒有耐心的特點。

(五)影響視力

iPad顯示屏採用LED背光技術,像素高。但電子屏幕的強烈刺激,會直接引起視神經疲勞,導致幼兒視力下降,可能造成幼兒終身近視。[5]

三、3到6歲兒童家庭教育中iPad的運用策略


iPad本身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也從來沒有那一台iPad發生過損害人類大腦或者造成犯罪的事。事實上,人類還是主宰著iPad,並加以利用的。這點相信3到6歲的兒童也能夠做到。其實以上提到的所有iPad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源於不科學的應用方式,而不是iPad本身。因此針對兒童使用iPad這一問題,家長不必完全抗拒,但也絕不能放任不管

然而對於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必要得到正視。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針對3到6歲兒童,科學地應用iPad,避免其可能產生的弊端呢?

(一)家長以身作則,不被iPad所控制

年幼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模仿。如果家長自身都沉迷於iPad,幼兒又如何不有樣學樣呢?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可以使用iPad,但不能受到控制,只是把它當做給工作、生活、學習帶來方便的工具,盡量不在幼兒前使用iPad娛樂。而且關鍵是要控制自己使用iPad的時間。

(二)多陪伴,多體驗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鑽在遊戲里不肯處理啊,以至於成為一種病態,那是因為遊戲外的世界讓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一個孩子如果因為電腦遊戲耽誤了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沒有電腦的時代,也會有別的事情把他拉下水。我堅信使人墮落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心靈的空虛,或某些素質的確實。那些在遊戲中墮落的人,即使沒有電腦遊戲,也會有另外的什麼東西是他不可自拔。」——《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當一個孩子沉迷於遊戲當中,這絕不是「上癮」這麼單純。這反映出的是教育的缺失,以及孩子的心理空虛。
虛擬世界終究比不上真實世界多姿多彩。幼兒需要體驗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因此,家長應在現實生活中多多陪伴孩子,帶領孩子體驗不同的環境,多於大自然接觸,多於同伴接觸。只有在體驗到真實世界的豐富多姿後,幼兒才會對iPad中的虛擬世界減少興趣。切不可將iPad當做「打發」幼兒的玩具。即使在幼兒操作iPad時,家長也可以陪伴在一旁,根據內容一起互動。

(三)讓iPad回歸本位

一位幼兒教師說:「之前給他們上美術課,想著帶自己的iPad拿去演示繪畫過程。然後小孩們就瘋了,一直想搶去玩遊戲。至少我接觸的幾十個孩子來說,他們就覺得iPad是個遊戲機而已,並且瘋狂得不能自拔。」

親子教育專家,陳禾教授認為:「並非隔絕電子產品,而是讓產品回歸本位——手機就是電話,電腦就是工具,別讓孩子將他當做遊戲」。如果幼兒問iPad是什麼,家長就回答是一種生活工具,避免引起幼兒過度的好奇心。

另外,家長應盡量避免說「玩iPad」,而是用「用iPad」來代替。避免向幼兒暗示iPad只是一台遊戲機。

(四)控制使用時間,不以此為獎勵

上文已經提過,所有使用iPad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由於不科學的應用方式。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長時間濫用iPad。因此,對於同意幼兒使用iPad的家長,必須嚴格控制其使用時長。在使用前,就與幼兒溝通達成一致的意見,並且要讓幼兒作出承諾。同時,家長也不能以使用iPad作為強化幼兒某一良好行為的強化物。避免幼兒將iPad美好化、嚮往化。

(五)不以iPad「打發」幼兒

某些家長因為忙,就以iPad「打發」幼兒,避免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打擾自己,而且有事可做。[6]這在一定層面上是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但如果孩子因此而受到難以磨滅的負面影響,家長為此付出的精神上、時間上和財力上的代價將是超出想像的。且不論這樣的行為是否負責任,光是從投資的角度看,這個行為就是得不償失的。

(六)對幼兒操作的應用軟體進行挑選

由於幼兒能力限制,對於操作iPad所瀏覽的內容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家長的調控,比如家長下載的應用程序、遊戲和影片等等。因此,家長應當對於內容挑選有所把控。在把iPad交到幼兒手上之前,確保避免讓幼兒接觸到不利於幼兒成長的信息是比較負責任的行為。

(七)保護視力,控制使用時間

根據研究,幼兒每天使用iPad一小時以上會對視力產生不良影響。針對iPad對幼兒視力的傷害,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控制幼兒使用的時間,同時配合眼保健操、滴眼液等科學有效的保護視力的方法。

---------------------------------------------------------------------------------------------------------------------------------

我們有一個團隊,致力做一個為寶寶想,和寶寶看,同寶寶玩,讓寶寶說的微信訂閱號——iKiddo

在微信中搜索 iKiddo 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我們,我們將定期分享與寶寶有關的內容,希望能幫助你找回童真,並陪伴你身邊的寶寶們健康成長~

http://weixin.qq.com/r/NEPXz8DEzp2xrYSs9xYm (二維碼自動識別)


自問自轉。http://tiny4cocoa.com/home/s/3/

iPad會危害兒童么?當然不會!

每次講到未來屬於iPad,而不是現在的電腦時,我總是講我女兒的例子,她一歲半的時候,我們就給了她一台iPad1代,沒有培訓,沒有教導,甚至沒有刪除不屬於她的應用(非幼兒軟體,辦公軟體、她不會玩的大遊戲等),但是她就是會用,就是知道自己喜歡的兒歌軟體在哪裡,自己喜歡的拼圖,自己喜歡的填色遊戲在哪裡。

總是有聽眾讚歎、附和,但是也有聽眾很擔心的問,那孩子的眼睛怎麼辦?孩子不愛出去玩了,怎麼辦?

這樣的疑問非常常見,在我小時候,家長們擔心過電視、遊戲機、武俠小說、日本漫畫,現在終於開始擔心iPad了。這不得不說是時代進步了。然而,這些擔心裏面最大的一個誤區卻從沒改變過。

什麼東西最能影響孩子?是「電視、遊戲機、武俠小說、日本漫畫、iPad」?當然不是,是孩子們的家長。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一些東西,不能自拔?很簡單,因為家長不能好好的陪伴孩子。

這一切都是不盡責的家長們的借口啊。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當他們感到無聊的時候,總是先去找爸爸媽媽。那時候,你在做什麼?

我女兒找我玩的時候,一個指眉毛、指眼睛、指鼻子的弱智遊戲,我們可以玩半個小時,她每次都是樂此不疲,笑得一塌糊塗,而不管這個遊戲昨天、前天都玩過。

或者我們可以玩Mac的PhotoBooth,看到我和她變形的臉、她就會大笑不止。看她小時候的搞怪照片,她也會很高興。甚至看她某次摔了一跤,哭成一團的視頻,她也會笑自己。

甚至可以更簡單,我說,「郝依然是個小笨蛋」,她會回「爸爸是個大壞蛋」,

「郝依然是個小美麗」

「爸爸是個大丑丑」

「郝依然是個好孩子」

「爸爸是個壞孩子」

就這麼無聊的對話,我們也可以扯上半個小時,斗得不可開交,花樣百出。

家長不用會幼兒園老師的種種花樣,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需要會講故事講笑話,不需要會太跳舞唱歌,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教養技巧。

家長是孩子從生下來就一直在身邊的人,孩子孤獨的時候,無聊的時候,沒有安全感的時候,你走過去抱住,親一下就萬事OK了。家長和孩子之前的東西,是一種感應,一種連接,一種魔法。

但是,當孩子找你的時候,你每次都說「一邊玩去」,「自己玩去」,「看電視去」,「給你iPad」,慢慢地你和孩子之間地連接就會變弱,孩子從你身上感受不到安全感,感受不到熟悉感。但是,孩子是一個不完整的靈魂,他們需要安全感、熟悉感、需要排解孤獨和寂寞,需要寄託。你一次不出場、兩次不出場、次次不出場的話,你在孩子心目中本來該有的位置,就會被保姆、玩具、電視、遊戲機、iPad佔據。


又在討論iPad和兒童的話題啊。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轉載的郝培強的文章,早先看過了就跳過去了,結果看到排名第二的答案。

郝培強的文章主題很明確,最後一段是這樣說的:「但是,當孩子找你的時候,你每次都說「一邊玩去」,「自己玩去」,「看電視去」,「給你iPad」,慢慢地你和孩子之間地連接就會變弱,孩子從你身上感受不到安全感,感受不到熟悉感。但是,孩子是一個不完整的靈魂,他們需要安全感、熟悉感、需要排解孤獨和寂寞,需要寄託。你一次不出場、兩次不出場、次次不出場的話,你在孩子心目中本來該有的位置,就會被保姆、玩具、電視、遊戲機、iPad佔據。」

結果第二答案反駁到最後是這樣說的:「「出發點」好又怎麼樣,只要給他人帶去負面影響就是作孽啊。不要僥倖父母看完那個帖子之後會產生「我今天多陪孩子一會」的積極動機,人都是懶惰趨向的,他們看完帖子之後無非會產生「瞧孩子玩玩iPad挺好的,那麼讓他玩吧,騰出時間讓我清靜看一會兒電影」這種偷懶的動機。」

以及到最後的「將來一樣會慢慢規範如何用智能電子產品,或許有一天,父母把iPad塞給Baby讓孩子自己玩遊戲都將是違法的。」

真是神邏輯了,人家說了主要是要父母多陪陪孩子,結果反駁說擔心別人看了會直接丟iPad給孩子??

開始說這是科學問題,說「先生您能不能不要在這裡搗亂啊。任何沒有數據支持的論證都是耍流氓!」,後面自己來一段「讓兒童玩電子產品會危害兒童,這一點從定性上講其實不是什麼值得討論的問題,有國內國外都有大量極端例子(定性分析一般採用代表性個案)佐證。目前教育界對玩iPad危害兒童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大分歧。而且像上海這些發達城市,一直就有教育機構在呼籲大家重視電子產品對兒童的危害。」哦,極端案例在哪裡?教育界沒有太大分歧的證據呢?還呼籲大家重視電子產品對兒童的危害?怎麼小時候遊戲機的危害網癮的危害聽得不夠多嗎?

「在大運動、小運動、辨識、情緒、社會等幾個方向,電子產品大約只能幫到小運動能力(手指),其它方向幾乎沒有貢獻!對了,你不要告訴我你可以利用iPad給寶寶講情商故事,試問情商這個東西,如果沒有現實生活中與小朋友們遊戲互動,孩子怎麼理解、體驗並且學會?如果任由兒童玩電子產品,就相當於給他們製造了一個隱形的牢房,限制了兒童不斷學習的機會。」
我想第二答案的100多位贊同者們都是這樣想的吧。我倒很想問問這100多人,有孩子嗎?見過出生到上學前的小孩子是怎麼生活的嗎?給小孩子玩iPad就是進牢房了?你大人會沉迷,小孩子還真不會只沉迷一樣東西。哪家不是天天說著小孩子沒法專註於一件事所以難帶來著。

這些答案說來說去,說著「讓兒童玩電子產品會危害兒童,這一點從定性上講其實不是什麼值得討論的問題」,說著什麼顏色太鮮艷啊,什麼國外研究小孩子2歲前不能接觸顯示屏啊,都沒法隱藏自己內心裡其實就是本能地對這些新生事物的反對。iPad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危害哪個人說出來什麼具體的嗎?誰能告訴我,一個一歲的小孩子,旁邊放著一個iPad開著湯姆貓,和放著一個洋娃娃,有什麼區別?

你覺得怎麼這麼多人不負責任地讓人家小孩子玩iPad啊,對小孩子不好怎麼辦,一刀切不讓小孩子玩肯定是萬無一失不會有什麼損失的吧。我只能回答你,是的,你的想法很普遍,我接觸過的家庭里很多都是禁止小孩子玩iPad和手機的,甚至初中生了,沒讓碰過幾次電腦的。他們也都是這樣想的,給玩了,萬一眼睛壞了怎麼辦,萬一沉迷了怎麼辦,萬一有輻射怎麼辦,萬一心散了收不回來了怎麼辦。不給玩,總不會有壞處吧。

可惜,你們錯了。一刀切才是最不負責任的,最有害的。別的不說,這20年來多少大學生整個小學中學生活在禁止遊戲機禁止電腦的生活里,到了大學一下子放開了,然後沉迷進去整個人毀掉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做家長如果只會堵,禁這個禁那個,禁早戀禁看課外書,教不好孩子的。

而且,據我觀察,現在的小孩子,四五歲上幼兒園的年紀,就能把iOS上的常見休閒遊戲都玩得很好。什麼割繩子小鱷魚,通關是很簡單的事。我想,他們這一代長大後,會比他們父母80後的那一代聰明得多。好好想想你們四五歲的時候在幹些什麼吧。


我覺得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的回答都挺有意思的。
但是知乎上沒有「轉發」,只有贊,所以我把這兩個答案都「贊」了。
排名第一的答案說:還是得看家長陪,和iPad沒有關係,我覺得有道理。
排名第二的答案說:使用電子產品,是一個隱形的牢房限制了兒童不斷學習的機會。聽起來好像也有道理,而且還有各種支持點。

但是我想,如果把iPad換成幾個別的東西:

讓兒童玩小霸王學習機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滾鐵圈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拍紙片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紙飛機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呼啦圈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扭扭車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扭蛋機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聖鬥士金卡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看漫畫書會危害兒童嗎?
讓兒童玩模型手辦會危害兒童嗎?

我覺得這些東西都符合「危害論」答案的邏輯,都很可怕,都是只動了動手指、巴掌、扭扭腰,都不能讓兒童健康成長,都使兒童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體驗更豐富和有趣的世界,都是損失,如若沉迷了都是讓兒童身心受到傷害。

從自己小時候習慣性沉迷的經驗來說,如果一直沉迷這些東西,的確會有玩物喪志,提早成為不良少年的可能性。幸運的是我提早醒悟,能夠自拔,才不至於成為社會廢人。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我自己不停思考,我發現,那些被我自拔的不良癖好的領域中,也產生了許多閃耀明星,他們有時候是我的同齡人,有時候比我更年輕。我回想起自己也曾玩過這些,卻沒能堅持地玩下去,只是浮於表面,玩得不夠,沒能把自己全部得精力和興趣都投入其中。如果當時咬牙努力,氣死父母,死命地玩下去,說不定現在已經在某個領域(拍紙片、漫畫、模型、小霸王學習機遊戲)成為一代宗師?或者因為這些小的興趣愛好,激發了某種相關的更大的學科,讓我成為了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排球、藝術、工業設計、遊戲開發)?悔之晚矣!

所以我痛徹心扉,得出結論一:

玩並不可怕,沒有玩出名堂,才是讓人遺憾的事。


喬布斯也玩電腦,網吧少年也玩電腦,玩的程度不一樣。人類之所以有兒童少年時期,就是用來玩的。人之所以從肚子裡面爬出來不會跑步,就是為了大腦幼稚而能夠裝下更多的可能性。未成年人需要做未成年的事,就是通過玩來體驗和學習,以及盡量地通過玩來延長不成熟的時間。

iPad的出現,並沒有讓玩的可能性減少,反而讓玩的可能性增加了許多。那麼,會不會因為它的性能如同蘋果公司吹捧的那般超凡出眾,所以使得兒童的注意力被吸引,導致了兒童受到了傷害、損失了其他玩的機會?

我在受到了各種玩物誘惑,和家長鬥智斗勇了這麼多年後,眼看自己成為了家長後得出結論二:

傷害也不可怕,反正都是要受到傷害的。每個人都是被傷害著長大的。


要不是那些沒有什麼營養的漫畫書,我也不至於被傷害了視力。要不是那些沒有什麼意思的聖鬥士金卡機,我也不會被騙走了這麼多錢……而那些漫畫、那些卡、那些模型、那些亂七八糟的曾經吸引過我的東西,現在早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但是沒有被那些傷害過的你們,一定也被其他一些東西傷害過。誰沒有個愛好,誰又不是愚蠢地喜歡著別人看著彆扭的東西?誰沒有小孩子脾氣過?回頭看著自己受到的所有玩物傷害,反而構成了自己基本的興趣愛好,甚至成為了職業技能。沒有小學生時把金卡上的漫畫臨摹成2開大小,怎麼會成為這般加班不止的廣告人呢?

回到iPad,這麼有吸引力的東西,如果我的孩子一點興趣都沒有,那我可能會覺得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你能想像,你二年級的時候對金卡、漫畫、小霸王學習機一點都不感興趣么……

未來的家長,還會繼續和未來的孩子鬥爭下去。
用一種固定的思維,和尚未形成、充滿可能性的判斷能力抗爭。
用一種充滿愛的擔憂,阻止未來最新產生的最有吸引力的東西,吸引到自己最容易被吸引的孩子,並且把他/她帶入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沒有「數據支持」的領域,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種擔憂,是反襯出幼稚兒童更加可貴的美麗背景音中的叨叨念。
將來,我的孩子也會被我的擔憂所困擾,但是我以此文提醒我自己和告訴他該如何自己判斷,自己玩,以及自己受到「危害」或啟發。

------------------------------------------
根據評論補充:
如果預設了觀點認為它是危害很大的,就有可能更傾向於把它類比成洪水猛獸。在我的童年時期,iPad尚未出現,我舉例的這些東西,也是家長眼中玩物喪志的洪水猛獸。比如一些人更願意把iPad比喻作為地雷、溫度計里的汞、電池裡的鉛。
它們和今日的iPad的區別在於它們現在已經不再新鮮了。
當年玩小霸王學習機的一代人已經長大,等到iPad用戶長大之後,這個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很高興最後這個題目已經從「iPad對兒童有什麼危害」改成了「有什麼影響」。


讓孩子吃漢堡包會危害兒童健康嗎?

-----------不會,只要你也讓孩子多吃點蔬菜水果注意適量……

-----------當然會啊!國外已經有報道,有的兒童一天吃二十個漢堡包於是他BLABLABLA……


這個問題下面竟然沒有知乎的著名標準回答:

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好,我來談了,這個問題圓滿了。


我們是做兒童應用的(面向2到7歲),應用是面向全球的,目前主要用戶來自歐美。我們在Quora、Facebook和Twitter上和不少用戶(包括父母、教育專家、手工愛好者)建立了聯繫,我們也一直在關注他們的討論話題,我基本很少見到關於 iPad 對孩子是否有害的討論,大家討論的更多的是哪款iPad應用不錯,哪款值得購買下載。

我們做的兒童應用不錯,雖然我很想更多的中國孩子能玩到我們的應用,但我很煩在中國推廣我們的應用,推廣的時候,總會有父母跳出來說:小朋友別用iPad,很容易近視什麼的。碰到這種父母,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們,就像我不知道該回答高票一樣。

過度使用iPad對小孩子不好,這肯定是對的,可這句話是廢話。

過度喝水也不好,過度吃鹽也不好,過度運動也不好,過度看書也不好,這是不是就可以得出喝水、吃鹽、運動對小孩子就不好的結論?抱有此邏輯的父母挺多的,他們即愚蠢,又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會的只是禁止。

有這樣的父母,是小朋友的悲哀。這樣的父母大量存在,我無力和他們討論什麼,所以,我關閉評論。


曾經做過幼兒教育機構託管班老師的人來說下,ipad會危害兒童。
拜託,孩子們只覺得那是個遊戲機而已!
就像90年代小孩們不惜逃課不惜偷家裡錢不惜被父母拖街還是不顧一切的走火入魔的跑去打的投幣遊戲機(拳皇97)。
我教的孩子們年齡範圍是在3-7。之前給他們上美術課,想帶著自己的ipad拿去演示繪畫過程(too young too simple)。然後小孩們就瘋了,一直想搶去玩遊戲。至少我接觸的幾十個孩子來說,他們就覺得ipad是個遊戲機而已,並且瘋狂的不能自拔。
其實歸根結底是在於家長,家長做好了子女才能做好。家長做不好,控制不了自己愛玩ipad,孩子一樣。


會危害ipad


反對目前最高票的答案。
顯然是在轉移話題,答非所問。按照這個邏輯,把ipad換成其他東西,這個答案仍然起作用。
無可置疑,對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是父母的做法。但問題是一個具體的實在的疑問,說這些大道理,是不是在沒事扯淡?
類似於,當遭遇困惑時,向人請教如何渡過難關。說,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關鍵在於要有愛和希望。
雞湯一樣的答案,不是針對具體的問題展開回答,而是流於廢話與庸常,那麼這個答案還有任何意義嗎?

我對ipad沒有特別的觀感,無所謂好與不好。ipad如同電視、電腦、連環畫一樣,只是一個工具,也可以套用麥克盧漢的說法——是一種媒介,而媒介的內容,或者說ipad上面的具體的app,對孩子有影響,但ipad帶來的使用方式和感受,更會對使用者產生潛移默化影響的,這種影響往往被人們忽視。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相關的內容,包括前幾年大熱的《娛樂至死》,其核心思想都是與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一脈相承的——更關注媒介的表現形式,而非其承載的內容。因為新的媒介形式,往往帶來新的思維方式。

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統的紙質讀物,帶來的是一個相對嚴謹態度的思維習慣,尤其是學術論文,必須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規範來操作,因為有助於互相討論和評判其價值;
而電視媒體,帶來的是多媒體的感受,電視切換頻道更容易,帶來的是嚴肅內容的消解,上一秒還是嚴肅的話題,下一秒就是娛樂新聞,內容上也更輕鬆,平易近人。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就是一個更大的話題了,暫且不論。

回到小孩子是否適合用ipad的問題上,ipad上有很多人機互動的軟體,小朋友可以從中獲得樂趣。當然是好處。當然,沉湎於某些軟體,導致視力衰退、人際交往能力下降,也是潛在的危害。

善用工具什麼的,這些都是陳詞濫調,我的看法是,不建議給太小年齡段的小朋友使用ipad,電視也要少用。我覺得,7歲以前是孩子的注意力成長的關鍵時期。
包括ipad在內的現代多媒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浮躁。切換容易。新的刺激很容易獲得,同時也很容易疲倦。

即使進入成年階段,仍有不少沉湎於某些應用的人,如何能保證小朋友擁有不弱於成年人的自制力和判斷力。

當然肯定有自制力很好的小朋友,ipad對於他們而言猶如混天綾、風火輪之於哪吒、猶如金箍棒之於孫悟空、猶如哆啦a夢之於大雄,但我們不能奢望每個小朋友都如此特別。

由徐慧琳答案獲得的啟發:
小朋友接觸世界的總量是一定的,當ipad橫空出世、佔據大量時間時,實際上剝奪了小朋友真實地接觸世界的機會。
所以,遠離ipad、遠離網路、遠離電視,親近自然,親近同類,親近世界。
真實世界要比ipad大得多,也真實得多。

ipad不過是「一面折射的鏡子」
至於如何判斷真實與虛幻的邊界,這個難題還是等小朋友長大一點再由他們自己來判斷吧。


&> 首先這個問題的高票答案會被很多人看到,會影響很多人——尤其會影響兒童(在沒有大數據調查背景下,希望各位不要做無害推測)。
--------------------------------------------------------------------------------------------------------------------------------------------
&> 再者我對【」使用ipad等同類別的電子產品娛樂學習「 對2歲以下幼兒是否有直接危害,對10歲以下兒童是否會有不良影響】持保留意見。
--------------------------------------------------------------------------------------------------------------------------------------------
&> 褚躍躍先生得出"iPad會危害兒童么?當然不會!"這個結論,沒有列舉出任何數據支持或者醫務人員經驗。我對您的不嚴謹、不負責表示遺憾。
--------------------------------------------------------------------------------------------------------------------------------------------
以下是
AP.org(美國兒科學會)的一篇文章
{Media is everywhere. TV, Internet,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all vie for our children"s attention. Information on this page can help parents understand the impact media has in our children"s lives, while offering tips on managing time spent with various media. The AAP has recommendations for parents and pediatricians.

Today"s children are spending an average of seven hours a day on entertainment media, including televisions, computers, phone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To help kids make wise media choices, parents should monitor their media diet. Parents can make use of established ratings systems for shows, movies and games to avoid inappropriate content, such as violence, explicit sexual content or glorified tobacco and alcohol us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cessive media use can lead to attention problems, school difficulties, sleep and eating disorders, and obesity. In addition, the Internet and cell phones can provide platforms for illicit and risky behaviors.

By limiting screen time and offering educational media and non-electronic formats such as books, newspapers and board games, and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 their children, parents can help guide their children"s media experience. Putting questionable content into context and teaching kids about advertising contributes to their media literacy.

The AAP recommends that parents establish "screen-free" zones at home by making sure there are no televisions, computers or video games in children"s bedrooms, and by turning off the TV during dinner. Children and teens should engage with entertainment media for no more than one or two hours per day, and that should be high-quality content. It is important for kids to spend time on outdoor play, reading, hobbies, and using their imaginations in free play.

Television and other entertainment media should be avoided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under age 2. A child"s brain develops rapidly during these first years, and young children learn best by interacting with people, not screens.

- See more at: Media and Children}

--------------------------------------------------------------------------------------------------------------------------------------------

google翻譯後的內容」

媒體無處不在。電視,互聯網,電腦和視頻遊戲的所有爭奪孩子的注意力。此頁面上的信息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影響媒體在我們的孩子們的生活,同時提供與各種媒體上花費的時間管理技巧。該商會已為家長和兒科醫生的建議。

今天的孩子們在娛樂媒體的消費平均每天7個小時,包括電視,電腦,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為了幫助孩子們做出明智的媒體選擇,家長應監測其媒體的飲食。家長可以利用建立評級系統節目,電影和遊戲,以避免不適當的內容,如暴力,色情內容或歌頌使用煙草和酒精。

有研究表明,過多的媒體使用會導致注意力的問題,學校的困難,睡眠和飲食失調和肥胖。此外,互聯網和手機可以提供平台,對非法和危險的行為。

通過限制屏幕時間,並提供教育媒體和非電子格式,如書籍,報紙和棋盤遊戲,看電視,自己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助引導孩子的媒體體驗。把有問題的內容納入環境和教學有關廣告的孩子們貢獻自己的媒介素養。

AAP建議,家長通過確保沒有電視,電腦或兒童房視頻遊戲,以及吃飯時關掉電視樹立「屏幕自由」區家中。兒童和青少年應與娛樂媒體搞不超過一兩個小時,每一天,這應該是高品質的內容。它為孩子花時間在戶外玩耍,讀書,愛好,並利用自己的想像力,自由發揮是很重要的。

電視和其他娛樂媒體應避免嬰兒和2歲以下的兒童。孩子的大腦在這第一年的快速發展,幼兒通過與人交往,而不是屏幕互動學習最好的

建議2歲以下兒童不要使用電視、電腦等。


--------------------------------------------------------------------------------------------------------------------------------------------

More TV before Bedtime Linked to later Sleep Onset in Children

這篇文章指出會影響兒童睡眠。

--------------------------------------------------------------------------------------------------------------------------------------------

以上

只是提到了以——ipad、電視、電腦等富媒體為媒介——娛樂或者是學習等活動——會對孩子有不良影響。並沒有提到直接接觸ipad,電視電子產品會產生危害。

--------------------------------------------------------------------------------------------------------------------------------------------


有些事情小孩喜歡做,但做上半個到1個小時,就會疲憊,想換個花樣玩,像玩玩具,畫畫、彈琴,看書,與小朋友踢球,玩遊戲等等——在這些活動當中,小孩都處在主導地位。

還有些事情小孩也喜歡做,有時連續做上超過1個小時,你不叫他都根本停不下來,像看電視,玩ipad,還有長大了可能會玩到的網遊,以及我們小時候的街機。

看電視是一個純被動娛樂,腦子很累,但身體卻感覺很空。對於看動畫片、尤其現在屏幕上放的那些粗製濫造的國產動畫片,相信每個關心小孩的家長都會深惡痛絕,這個不用多說。

而對於ipad,看起來好像是介於主動與被動活動當中,界線比較迷糊,所以只能跟據我的主觀經驗來判斷。
本人每天地鐵通勤約來回兩個四十五分鐘,之前一直都是在touch上打遊戲來消磨這個時光,3年前買kindle後就靠看書來打發了。
用touch打遊戲和kindle看書,是兩種不同娛樂方式,打完遊戲後頭昏腦脹,而kindle看完書後卻一身輕鬆。
由此我把ipad也歸於被動娛樂,屬於小孩應該控制的一種。

關於主動娛樂和被動娛樂更多的論述,可以參見羅素的《幸福論》

看到最頂樓的不負責任的結論(論證過程不談),以及看到朋友家小孩整天抱著ipad的慘狀,冒著被LP罵:「還不給小孩洗屁股」的危險,碼了上面一堆廢話。


ipad對兒童來說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兒童的認知能力可以得到發展,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利用不當,兒童會沉迷於電子產品,身心都會被損害,例如視力下降,不願意與同伴一起活動。


視力、感統失調之類的先不提,單就玩IPAD對性格的影響來說,我覺得問題最大的是那個HOME按鍵。據我觀察自己家的孩子,她遇到遊戲里的困難,或者是軟體彈出的廣告、收費信息時,第一反應就是按HOME鍵逃避,一鍵眼前都清凈了。感覺這個對良好的性格養成有負面的影響。


鑒於大多數人都不是兒童醫學或者教育學專家,回答這樣的問題主要有兩種方式:個人體驗和科學文章。相對而言我更相信後者。相反,沒有充分數據支持的邏輯和推理只能作為猜想。比如 @車路的觀點,很明顯是從成人角度來思考,完全沒有考慮兒童心智發展的特殊規律。

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一直以來建議兩歲以下兒童完全不看電視,理由是可能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和睡眠質量;而對於有互動的媒體如iPad則沒有充分的數據。對超過兩歲的兒童而言,過度觀看電視和使用手機明確可能造成注意力、學習、睡眠和飲食方面的問題。總體而言AAP的態度是明確的反對和限制,雖然也肯定了教育類媒體的正面作用。

我把我能找到的AAP相關文章放到最後。下面是AAP對兩歲以下兒童父母的建議:

  • 不鼓勵兒童使用媒體
  • 如果必須使用,應該審查內容並且一同觀看
  • 不鼓勵在兒童卧室放置電視
  • 家長觀看電視對身邊的兒童有負面作用
  • 對大腦發育而言,遊戲時間(unstructured playtime)比任何電子媒體都更有效。

翻譯可能很不準確,強烈建議閱讀原文相關部分。另外,英文discourage其實比中文的「不鼓勵」更強烈也更主動,接近於「阻止」或「禁止」。

有些家長或者保姆為了方便省事給孩子看電視(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個人認為極不可取。

比較好玩的是,美國大醫院兒科的等候區似乎都有電視。

「iPad可能損害視力所以iPad不好」這樣絕對化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先不說前提是否成立,我自己(和很多其他人)的高度近視完全是讀書造成的,如果排除遺傳因素的話。但恐怕很少有家長願意說「孩子讀太多書不好」。另外,我還沒有看到有關iPad影響視力的權威說法,如果有的話,請給出鏈接,謝謝。

Media Use by Children Younger Than 2 Years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he Media
Pediatricians Say No TV for Children Under 2
Should Your 2-Year-Old Be Using an iPad?
下面這篇論文發現三歲之前看電視的時間與七歲時的注意力問題有關聯。第二個鏈接是作者的解讀。
Early Television Exposure and Subsequent Attentional Problems in Children
Television watching and shortened attention span


我個人覺得,是家長的不負責,把責任推到了ipad上,就和我小時候被爸媽抓著看電視一樣。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電視,更多的喜歡看書。
同樣,我兒子小的時候就給他買了itouch,後來三歲了就給他買了平板電腦。好多互動的遊戲他都玩,口算也會。自己會玩植物大戰殭屍,自己會找奧特曼和自己喜歡的電影。現在五歲了,沒大有不會擺弄的東西。
自己看電影,自己知道看一集還是兩集,看完就自己把電腦關了,再不看了。
去新華書店或者圖書館看書,非得叫我給他讀,我說打開第一頁,你自己讀。結果他自己都認識字。我說你自己都認識,為啥還找我給你講,自己看去。孩子就自己看去了。到走的時候但是戀戀不捨,只能給他買一本或兩本拿回家看。
在家書很多,他自己認識字,能自己看但是還找爺爺和媽媽給他讀書聽。後來我才反應過來,孩子不是光吸收書的知識,更多的是想要和你在一起的感覺。我們煙台喝酒圈的夥計們說過這樣一句話比較貼切「吃什麼不重要,在哪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吃和誰喝,這個很重要。」
所以別把那些不負責的家長,怪罪到科技產品上。我相信孩子更多的是想讓家長帶著郊遊,讀書,逛街,而不是對著電腦或者什麼其他產品。
我不是個耐心的爸爸,但是我是個知道錯了會改的爸爸。
最後祝福天下孩子都健康成長。


@徐慧琳 的意見代表了大部分家長的意見。

這些家長的共同特點:
1、保守,這部分家長大部分也是反對轉基因的吧,如果生的早,他們也會反對電、汽車所有這類新的東西;
2、無趣功利,缺少童心;
3、他們不會願意為了自己孩子的快樂去花更多時間,或者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不如逛淘寶,或者逼著小孩子彈鋼琴,看那些看了一百遍的老掉牙的童書;
4、愛造謠,給出一些一些含糊的結論,問他們要確切的論證方法和數據的時候,又什麼也說不出來;
4、很難溝通,很難改變,邏輯混亂(所以我關了評論,和她們說道理,累)。

我很生氣,生氣的原因是,這種的家長的言論,一下子否定了Toca Boca的產品,否定了sago mini的產品,否定endless abc這樣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在我看來都是極其優秀的適合兒童的玩具產品。我就不明白了,難道小孩只能在泥巴地或者用玩具玩過家家,用iPad玩就不行?

兒童當然可以玩iPad,對於兒童玩iPad,我的建議是:
1、兒童得有一台自己的iPad,不要把家長那些亂七八糟,無趣的遊戲裝上面;
2、要讓兒童養成遵守約定的習慣,每天有時間限制;
3、家長不能懶惰,不能只想著省錢,必須費錢費力為孩子尋覓最好的應用,appstore上大部分是垃圾,好的東西很少,好的基本也都要錢;
4、要玩就玩iPad,不要玩手機。

iPad用的好,對兒童來說,它可以變成一個變化無窮,內容豐富的玩具。

只有那些不合格的家長,才會因為自己用不好這個玩具而拒絕孩子接觸。
他們和那些放任孩子玩iPad的家長差不多,也許更差。


很高興 @徐慧琳 跑這來評論,她的評論很清晰的表達了她最真實的邏輯,那就是:兩歲以下的小孩子玩iPad之後,拿走小孩子就會哭鬧,所以只能讓讓他長時間玩下去,長時間玩iPad肯定不好,所以iPad對小孩是有害的。我想她言之鑿鑿寫那麼多,不過是不敢直接說「我不知道怎麼和兩歲以下的小孩交流,我覺得他們也是無法溝通的,一切可能引起他們哭鬧的事,我都會盡量想辦法提前避免,否則就太麻煩了」罷了。

她的評論更加堅定了我對她這群人的看法。


我認為是的
我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小學三年級
首先,那個ipad是他父母買的,但平常是那個小孩在玩。你覺得一個這麼小的小孩成天玩沙盒式的蝙蝠俠,蜘蛛俠,甚至gta這樣的遊戲合適么?我玩了10多年遊戲,覺得那些劇情中充斥著不宜的元素確實不適合。
然後,小孩成天抱著iPad看,現在已經快帶上眼鏡了。
最後,小孩失去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我現在玩遊戲主要是和認識的人玩的網遊,至少有個交流溝通的過程。iPad上主要是單機,孩子在上面花的時間多了會減少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心,耐心。這對人在20歲左右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態度有很大影響。

個人認為,讓孩子接觸iPad並不完全是壞事,但最好多和孩子溝通,與孩子達成一些規矩。比如作為家長可以監督孩子在玩什麼,作為過來人那些遊戲是適合孩子的神作還是認得出來的吧。
另外一個建議是,多讓孩子接觸iPad上優秀的軟體,而非遊戲。如照片視頻編輯類的,生活常識類的,探索類的等。作為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多於孩子交流,聽聽孩子的想法,給予恰當引導。有些軟體真的可以讓我們大開眼界。


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簡單:

第一,不讓幼兒玩ipad不會給幼兒帶來任何不良影響;

第二,讓幼兒玩ipad可能給幼兒帶來很多不良影響;

第三,讓幼兒玩ipad給幼兒帶來的正面效果可以用傳統的、成熟的實體玩具等完全替代。


結論,不要讓幼兒玩ipad。


補充一個。未來的世界是電子設備極度泛濫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傳統玩具、遊戲是稀缺的。對於孩子來說,成長過程中獲得傳統玩具、遊戲的邊際效用會遠高於獲得電子設備的邊際效用(因為後者實在太多了,而且進化速度極快)。事實上,對於幾乎所有的幼兒來說,在保證傳統玩具、遊戲的供應前提下越晚接觸到各類電子設備越有利。


推薦閱讀:

怎樣對付喜歡頂嘴的小孩兒?
父親供我讀書的同時又貶低我我該怎麼辦?
繪本會在哪些方面幫助兒童成長?

TAG:iPad | 兒童教育 | 兒童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