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喜歡舊書?
先放一張敝人逛二手書店的丑圖。
為什麼喜歡舊書?
一
新書已經絕版。相當多的書是不會再版的,相當多的冷門的書已經沒有新書了。圖書館,舊書,PDF是可閱讀的三種情況。
圖書館的書是好,真的好啊,卻不能帶走,不屬於你。
PDF沒有逼格,但是卻是我們讀書的主要方式。
舊書是一種選擇,尤其讀有感覺的書,常用的書,和非常重要的書。
我們讀紙質書,而且是舊書,因為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新書給你讀。說只要新書的人,是通常只逛書店,不常去圖書館,只看當下流行,而沒有閱讀歷代先輩的書的朋友。
當然,這個也要分不同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譬如說,在MIT理工類的學生和在哈佛讀文史學生自然不同。大家用不著較真。
二
書有歷史,是文化的載體,通過書可以看見書籍出版年代的故事。
上個世紀以來,新的出版科技的發展和新的技術的緣故,讓圖書出版有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我想以後紙質書出版再也不會有過去一百年的巔峰。正如紙張取代竹簡一樣,電子書正在全面地取代紙質書,這是無疑的。
但是上個世紀以來,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圖書都不再以傳統的印刷出版工藝為主。中國不再有線裝書,西方的雕版插圖和傳統裝訂也漸漸減少。近幾十年出版的書籍,除了紀念版和一些特殊需要和定製的經典外,已經完全不再用傳統的方式出版了。
這樣,我們對於用傳統的方式出版的書,那種感覺便自然的流露出來了。中國因為經歷,戰爭,動亂,革命,以及各樣人為因素,民國以前的書,都非常珍貴了。所以,民國以前的書,通常都不會有人去實際的閱讀或作為日常書籍實際的使用中,只是作為收藏和文物保存。(宗教人士和極特別裝B的人除外。)
但是在歐美,十八十九世紀的書多如牛毛,大部分都有保留,除了極有價值的書保存在圖書館和博物館外,相當多數量的舊書,依然在流通,價格也不是很貴。
這樣,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經常就可以選擇十八十九世紀的舊書來閱讀,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哈佛的眾多的圖書館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翻閱到在中國5W以上的文物書籍,在Widener圖書館地下藏書庫裡面,我看見非常多的書,過去幾十年都沒人碰一下,每次從圖書館出來都是滿手灰塵。尤其敝人讀神學方面的書籍更是如此。有些極品的珍稀藏書,真的令人垂涎。
說句題外話,有些大學的圖書館裡面的書,真是多的不能用汗牛充棟來形容,而是用書山書海來比喻一點都不誇張。自滿的我,每次去圖書館都是被那種直接的視覺衝擊虐的通透,即便是學霸,學神,在如此浩瀚的書籍與知識的海洋中,被虐的外焦里嫩是無一例外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去圖書館讀紙質書而不是在床上讀IPad的原因,那種視覺上直接的震撼,和觸覺上的求知的慾望是IPad和新書所不能給的。
三
毛邊書,珍藏書,手工書
特殊年代的特殊回憶。
我記得我在小的時候在家裡讀過一些手抄本的聖經和基督教經典。因為在文革的時候,大部分印刷的書籍都被燒掉了,於是有人手抄一些經書,我們私下傳閱。到我的年代,已經開放了。但是留下來的書,還是讓我能夠感受到那個時候人的敬畏。當然,這些手抄本,都是那個時代信仰和對於書籍渴望的見證。具有歷史的價值,都被我收藏起來了。
如果今天我再去抄經,只是一種閒情雅緻,完全不是出於當初的需要了。
自然,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回到過去沒有網路和電子的年代。但是我們可以閱讀那個時候,手工出版的書籍來回憶那個年代。今天,如果再有人出版用傳統方式印刷的書籍,就不是出於那個當初的需要了。
我的舊書當中,有相當多的毛邊書,相當多的限量版書籍。
注意的是,那個年代的限量版,真的就是因為沒有辦法大量出版印刷的書籍。
我收藏了一套英國1901年出版的《一千零一夜全集及阿拉伯故事全集》全套14冊,英譯本的,紙張質地上佳,當初限量出版了250套,這套是第188套。毛邊本,裁天頭並燙金,未裁翻口及地腳並留毛邊,後半部分並未裁開。近千幅整版插圖,手工雕板製作,凹凸精美,單獨插入,並有薄紙保護。
當初這套書之所以限量,就是因為每一幅插圖,都是手工雕版印刷的,裝訂也都是手工的。我在波士頓看見一個書店,把一百多年前的舊書雕版印刷的插圖剪下來,每一張裝裱都可以賣錢。價格也都不便宜的。
這套書,的每一幅插圖都是精品。加上當時的需量,所以才有這樣的限量版。
而我上個月從國內帶來一套精裝《史記》,說什麼限量2萬套,兩萬套還叫限量???
那一百多年前,書籍出版裝訂,無論是印刷,書脊,裝訂,插圖,無一都是當時最好的工藝,而呈現出來的,就是那本書的樣子。而今天很多書籍都是完全有了更好的技術,卻在形式上模仿古代的書,讓人哭笑不得。那種假的,用用就掉了的書脊,和一味仿照的形式上的模仿,讓人感到很無奈。
所以,我才喜歡收集舊書,尤其是毛邊,和限量版,你會感受到,這真的是他們能拿出的當時最好的工藝了。
幾個月前,我給前女友結婚買了兩套婚紗,加上一時間各種事故,手頭一時沒錢,就想把那套《一千零一夜全集》賣掉,可惜啊,無人問津,也就算了。
四
書籍作為私人收藏品都帶有非常明確的歷史遺跡。
我承蒙家長長輩,讓我照顧的民國二年的《文理版聖經》,還是九成新。從最開始的收藏者到我手中,在書上有贈詞,題字,蓋章者,已經有經手七八個人了。我輩尚未敢在此本聖經上面蓋上我自己的藏書章。後來在台灣買了一本這個版本的複製品,方隨身攜帶,蓋上自己的名章與閑章。
如果收藏和購買外文的舊書,藏書票和簽名也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相當多的藏書票尤其是在敝人收藏的一些限量版的毛邊書的裡面的藏書票都非常有趣和精緻。其做工凹凸有致,人物栩栩如生,和美元上面總統頭銜的雕工無二。
收藏藏書票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有的時候,我也會手欠去查找我收藏的書裡面上一個主人的故事,尤其是一些冷門的書。有些書上面還寫著上一個主人的地址。我有一次和一個朋友在博士的Back Bay逛街,指著一個好像博物館似的房子前面的門牌,她問我認識裡面的主人嗎?我說,我好像記得,我有一套書的上一個主人住在這裡。大家哈哈大笑,也許她感覺我就是有病。
有些藏書票非常精緻,有的也非常驚艷。
我幾個月前收藏了一本《亞述與巴比倫的宗教》的書,1912年在德國出版的德文書。我想上一個主人應該是對亞述文化非常具有造詣的人,應該收藏了許多亞述和中東的書,不然他的藏書票怎麼對單獨用亞述文設計自己的藏書徽章呢?
想來他對亞述文以及亞述文化相當了解。後來手欠,在網上一搜索,果不其然,老先生是一位德裔美籍的亞述學家和考古學家。這樣全對上了,德文書在美國的二手書店,亞述文的藏書票。只不過老先生在1925年已經作古,不能有緣一見了。下面是他在維基百科的詞條:
Hermann Volrath Hilprecht
這本書已經絕版,即便有新版的書出版,我想也不會帶給我這麼多閑事去玩吧。
除了藏書票,我買的二手書裡面還有一些老哈佛神學生的筆記,老神父收到的明信片和信件,老教授女兒的照片,老學究情人的半裸黑白照片等等等等等等。
當你讀舊書的時候,也是在觸及這本書所經歷的那些往事。
五
歷史的傳承。
敝人也是第三代基督徒了,當我讀神學或者讀一些教會歷史和經典的時候,我毫不猶豫選擇外祖母或者母親及長輩用過的舊書。早先是因為,我小的時候讀豎排版繁體字的書習慣了,讀新買的橫排板簡體字不習慣。二來,他們用的書,通常質量也很好,比大陸新出版的書質量要好很多(十年前)。第三就是,當你讀聖經的時候,你讀的是你家中長輩給你的舊書。你牧會時候用的手冊,用的是他們年輕時候牧會時用的手冊,那種接續長輩工作的心情,彷彿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一樣。
鼓浪子
大學的時候特別喜歡逛舊書店,當然不是去買教材。
除了搜集那些古舊的經典教材,最令我興奮便是那些絕版小說,可惜很多無緣相見。
前年,為了找一本《布登勃洛克一家》我翻遍了華北二市的舊書店,無果。好在出版社去年重印,才得以相見。
去年,找《沒有個性的人》,據說只有5k的發行量,依舊無果。出版社說去年底發新版,可惜爽約,無奈下只好買來英文看,卻驚喜發現比想像中好讀很多。
前年在倫敦讀書時候,買到了10胖左右的Polchiski的string theroy上冊,幾乎全新。於是又收了下冊。
此後收了一些經典,比如Ramond的Field Theory印度版,驚奇發現他們的書也有僅限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發行,而且影音效果遠好世圖均位。當然最驚奇便是印度巴基斯坦竟然算在一起了,學術果然無國界。
為什麼喜歡舊書?
我是一個極其討厭二手貨的人,對書的潔癖尤甚。只是有時候好書只有舊貨,新版的翻譯很可能不對味兒或者壓根兒就沒有。至於在國外嘛,真的是因為窮。
其實很久以前為了泡妞,我翻遍蓉城找一本《西風吹夢》。
那是第一次接受舊書,很久遠的年代了。
那些經典教材的舊書都在家裡,就沒辦法拍照。想起來怎麼都有一排的樣子,最老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伯克利物理一套書。
幾乎每本舊書都有它與我的記憶,看到它們就看到當年的我以及當年遇到它的驚奇。或許這就是我喜歡舊書的最大原因吧。占坑
舊版留影戀書香【番洋藝文類】
其一
總有人懷戀民國老版圖書的封面。雖然我承認在飲食類書籍的裝幀上,國內出版的確實匠氣十足,然而在文藝類書籍的裝幀上卻是不遑多讓的。
其二
看見多有人抱怨現在的翻譯質量,那就不妨看看一些老版的譯者和譯文。
其三
兼答如何挑一本好書——版本、作者、出版社此三者缺一不可。
其四
網路的興起,使得實體書店受到很大的衝擊,我也有好多年不去實體書店了。另外關於電子書與實體書之間的優劣,網上也多有議論,但是總覺行文間缺了文玩清賞之中的把玩之趣。
故此,整理舊藏,取一些裝幀、譯文都較精的公諸同好。不過,個人藏書難免掛一漏萬,權且作個參考吧。【依次為:俄、法、英、德、美、意、挪威、波蘭、葡萄牙、捷克、匈牙利、羅馬利亞、黎巴嫩、日本等國譯本】
這篇文章原發在果殼,鏈接里有我收藏的舊版外國翻譯文學作品的照片
舊版留影戀書香【番洋藝文類】
舊版留影戀書香【海內經籍志】
上一本書的主人覓得知音,就是買舊書的自己
舊書,些微發黃,些微起皺,還有曾經物主的圈圈點點,於我而言,很像是一場穿過舊日時光的冒險。你會忍不住去猜想手上的這本書曾經的主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或她的受教育程度,有過什麼樣的故事;並且通過這個人的字跡去分析他或她的性格,通過他或她留下的隻言片語猜測他或她當時的心境……嗯,少年時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謝邀。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舊書,不同人喜歡舊書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我覺得題目最好改一下,加上一個「你」字。
「為什麼你喜歡舊書?」
一
對於一個圖書館人來說,書其實是沒有新舊之分的。或者說,他可能更害怕看到新書,因為新書代表著一大波工作的到來:編目、描述、上架等等。在架上已放許久的新書更是對他工作的一種嘲諷:你買來的書都沒人願意看!
而舊書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那些有著明顯借閱痕迹的舊書,在整架時拿出來翻一翻,能感受到眾多思想與心靈的交匯。拿著這本書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他們抱著什麼樣的心情讀了這本書?圖書館人喜歡沉迷在對讀者的想像中,而舊書正是這種想像的直接載體。
圖書館人下班了,面對著自己的或即將進入自己手中的書籍時,他總是懷著一種別樣的情愫,因為他的職業讓他明白,書總是會變舊的,沒有不好的舊書,只有由於不好好保存而不討人喜歡的舊書。在他眼裡,所有的書都是舊的,而他,毫無疑問是愛這些書的。
二
對於一位普通的愛書人來說,舊書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用過的書,另一種是別人用過的書。因自己使用而變舊的書毫無疑問是他的珍寶,因為其中滿是回憶的碎片,那麼,別人用過的舊書呢?
他喜歡絕版書和其他有收藏意義的書,哪怕封面都已經被別人撕去一半。當然,不只是他。恐怕沒有人會不喜歡這樣的舊書不是么?
他也喜歡普通的舊書。至於原因,好像也沒有什麼原因。在沒有嚴重破損的情況下,新書和舊書區別很大么?所以,他在購書時,不會太考慮什麼新舊問題。
他總有一種感覺,當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書的新舊之上時,一定失去了其他的什麼東西。
被問到時,人們總是想列舉下舊書的優點,而且往往從與新書的對比入手。
然而,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書上的人,似乎沒有精力去關注自己買的書是新是舊。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發現書桌上、書架上舊書比較多的時候,人們開始問他:
「為什麼你喜歡舊書?」
他其實不想使人們難堪,但真正的情形就是這樣:「最初只是覺得買舊書方便些也便宜些,就開始買舊書,後來就習慣了。至於為什麼喜歡舊書,因為我喜歡書啊!」
特特的想看脂評,於是在舊書店買了本《紅樓夢脂評輯校》。拿回來翻著看的時候 發現每回都有以前書的主人自己抄補的戚序本回前回後,當時感動的簡直想哭,就像發現了前人埋藏的寶藏一樣。
補幾張圖昨晚刷知乎見有人提到了許淵沖,今天一早沖向圖書館借了兩本書
拿起來這一天便再也不捨得放下,大家的過人無需再強調,只是此刻這兩本似乎格外耀眼。一本中文一本英文。
那時候的地大還是武漢地質學院,那時候的這本書1.45元
1998年11月16日是有著怎樣的陽光~那一刻誰的思緒在中英詩韻探勝里飛揚?泛黃的紙張藏下了這個謎,吞吞吐吐不願告訴我,只暗示我要一直一直繼續讀下去~
我愛一切舊東西,老朋友,舊時代,舊習慣,古書,陳釀。舊的事物之所以可愛,往往是因為它有內容,能喚起人的回憶。老舍在散文《舊》中如是說。
得益於母親大學修的文學專業,所以對舊書的喜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我幼年時期的啟蒙字典,讀的入門書籍也以舊書居多。
家中的舊書並非年代多麼久遠,多麼貴重,大多是80年代的書籍,都是父母學生時代的教材或課外讀物。因為多次搬家造成散佚,所以所剩無多。
為什麼喜歡他們呢?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喜歡舊書的質感,這是一種經過時光打磨的痕迹,泛黃的牛皮紙,不規則的褶皺,甚至殘破做滿筆記的頁面,就像褪色的老照片勾起回憶,它彷彿一個故友,將那個年代的故事向你娓娓道來。
不難發現因為年代的原因,這些書往往在包裝和外觀上樸實無華,看起來可能有些單調,就像七十年代人們因物資匱乏穿著服裝往往都是黑白灰等深色。但這份質樸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雖然現在選擇越來越豐富,但某些時刻還是會想起英雄牌鋼筆,永久牌自行車,父親的老懷錶。
書中內容往往帶有時代的烙印,通過閱讀可以對時代風貌進行管中窺豹的觀察。
豎排排版的毛選
全書皆為繁體的孟子文集
在80年代外國文學史教材的序言中仍能看出階級鬥爭的烙印,及編者對資本主義文化的態度上站在無產階級專政的角度上提出洋為中用,辯證看待。
這本英文字典的插圖,海關,教室,老式轎車,色調和配圖風格都與上世紀各國的宣傳海報及廣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放一張福特公司的汽車老海報來對比。
2.5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80年代出版社還比較少,這些出版社放到現今都是老字號了。
字典後附錄有各代王朝更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實喜歡舊書,我認為它有一種傳承感,這些書不同於舊書店裡純粹的舊版本,它是我的父母親在求學時期用過的,上面的摺痕,勾畫,都見證了父母的青年時代,風華正茂,激揚文字,擁有無限的可能。
這之於我意義非凡。
這本字典,父親說他大學時候背了好幾遍,他說當時沒有電腦和網路,沒有補習班。但很多人就是拿著一本單詞書,或者字典硬生生的背出了高分。學成了語文和英語,若不以現在的價值去度量前人,對於那個年代剛剛改革開放的年輕人來說不失為壯舉。
這是一個不知何時的折頁
父母的同學錄上,同學們都喜歡自己寫小詩,大概是受這些文學書籍的影響吧。和我們現在喜歡寄明信片一樣,只不過他們會相互寫信,
這些書沒有電子版,沒有備份。丟了對個人來說便是消失了。就像父母那個年代的老友,沒有微信沒有手機,留下的只有一個郵寄地址,很多人就這麼了無音信了。
最後一點,對於我這種買書如倒海看書如抽絲的人來說,這些舊書的存在會讓我產生一種博覽群書,學富五車的錯覺,並樂於其中,其實其中大半,我並未染指哪怕一頁。
與其說我愛舊書,不如說我愛那抓不住的舊時光,雖不能有此間樂,不思蜀般的沉溺回憶。但在每天的忙碌中若能浮生偷得半日閑,靜下心來看看他們,暫時逃離現實,未免不是庄美事。
來一杯長島冰茶,換我半日安睡。
舊書一般相比於新書排版,校刊更為嚴謹,特別對於學歷史的人來講,舊版書的價值更高。另外從情懷上講,舊書泛黃的扉頁和帶有陳舊氣息的書香感覺極富意味,更有一種上下求索之感。可以想像一下,深夜燈下一杯清茶,一卷舊書,於筆墨間徜徉,內心又是何其安寧。
剛開始買舊書是小學時代,母親工作的醫院旁邊有個小破屋子全堆的舊書,不識字的大爺在工地幹完活就擺一點出來賣,我放了學就常在那裡晃,翻翻書看。時間長了不太好意思,就會買兩本,第一本是左拉的《萌芽》,又紅又專。這些書往往賣得不好,厚厚一本才兩塊錢,舊《讀者》卻要一塊,貧窮的小學生當然在攤兒上看雜誌然後買便宜的大部頭哈哈哈。
《荒原狼》《鐵皮鼓》《喧嘩與騷動》《夜色溫柔》《二十二條軍規》《我的米海爾》都是從同一個人那裡收過來的書。叫余鄉雨。看書名買了他的第一本,覺得好看,就買了第二本,然後一本一本地買回去,當個系列收藏了。偶爾會盯著首頁寫得不太好看的名字,猜想這是個怎樣的人。看看出版日期,猜猜他多大,幹什麼工作,是不是搬家了,搬到哪裡了。
看過一篇童話,說舊書攤里的書開夜談會,聊自己的主人是什麼樣的人,挺有意思。買英文版的安徒生童話,看到前主人詳細註解過的生詞,覺得佔了好大便宜,有時看看還小得意,我知道的詞比她多。
家裡也有很多父母的舊書,平常必然不會看,一被關在書房寫作業就去翻。他們上學期間的書大多是罵資本家的,告誡人不能墮落,諸如《名利場》啦《珍妮姑娘》啦《紅與黑》啦,《金瓶梅》和一些彩色封面的歐美小說大概是我爸的,因為我還沒來的及看就消失了,憾事也。好像我還在飯桌上問過,初試雲雨情是個什麼意思。
雜誌是最有意思的,可以說是當時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可惜後來搬家弄丟了很多。媽媽的《流行歌曲》爸爸的國防雜誌,還有《南風窗》《世界之窗》,八九十年代那種拚命吸收一切,學習一切的勁頭和野心,昭然畢現。現在沒錢的時候就去書攤上逛,弄兩本感受感受,開個任意門回到過去看看。
收藏類也玩的,明清醫籍為主,民國小說,近現代就喜歡收圖冊。說到這個,我家長輩收藏了八斗櫃連環畫,送了我不少。我本來也偏美術一點,啊呀,結果有天在攤子上一眼看到了一摞,赫赫寫著我的小名兒,我在外訂東西都是用小名嗒,真是緣分,悉數買下,翻翻書嗯不愧是另一個我,有眼光哈哈哈。
最後再分享一個書里找到的驚喜。
並不是單純的喜歡舊書,只是新書裡面的知識太少了,廢話太多了。很多舊書,比如民國的書,如今的沖印版有很多錯誤;也有很多書已經絕版了,只好去找一些二手乃至多手的舊書。其實只是為了學習,為了汲取其中的知識,順帶著會有收藏的想法。
喜歡泛黃的書頁和風吹過來淡淡的香氣。
純粹是因為不喜歡新出版的書那種浮誇的裝飾,大概幾十年前的書,還是很樸實的,沒有膠裝(這個東西只能短時間保證書皮整潔,世間一長膠裝會腐蝕封面),沒有過多的裝飾,有的只是扉頁古樸稚拙的題字,有的只是那素淨的觀感,柔軟易翻閱的手感,(你把現在一本膠版的書隨便捲起來試試?我看到這些書幾乎碰都不敢碰,因為好看是好看,但是太脆了)這些都是極好的閱讀體驗,是給一本書加分的
今天和一個香港的同學逛舊書攤,用他的話說,買舊書比打炮都爽。
不過就是凍成狗,腳走得賊酸,一手灰。舊書捨得折騰,新書不忍摧殘。
讀的不是故事 讀的是當時讀書人的心境罷了~
因為舊書便宜。對我個人有用的書就那麼一些,買舊不買新可省不少錢呢。 其次,小時候人小讀書少,但也因此對讀過的一些書有印象,長大了以後就想把那些讀過的書按原樣兒買回來再讀一遍才安心,這也算是一種懷舊吧。
翻起幾十年前的書雖然封面皺了翻頁黃了可確如初見,字字句句還是當初的它依舊沒變,很喜歡這種感覺,在一些舊書里還會發現一些前人所留下的痕迹比如書信、賀卡、情書、寫的小詩、畫的重點、塗的小鴉、注的小釋什麼的,有些東西很有代入感,恍若瞬間進入了讀者那個年代很神奇的感覺。
推薦閱讀:
※《富蘭克林傳》哪個版本好一點呢?
※介紹西方當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的書籍有哪些經典推薦?
※為什麼一看好書,就是偷影子的人,麥田守望者,穆斯林的葬禮.....這種書呢?
※適合 3~6 歲小孩讀的書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