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典音樂出身的人和爵士音樂出身的人,在創作流行音樂上有什麼不同?


卸腰。

逐條分析一下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在各個方面的異同:


古典音樂演奏者閱讀詳細寫好的譜子,每個音按照譜子上標明的去演奏。
爵士音樂演奏者閱讀簡略標明的譜子,只包含主旋律與和弦名稱信息。

由於樂譜上強調的元素不同,導致古典出身的創作者會更加在乎每個聲部去演奏哪些具體的音,而爵士出身的創作者相對只在乎樂器總體有沒有演奏在正確的和弦上。同時,古典出身的編曲者在錄入非鋼琴樂器時,相對更習慣使用滑鼠去點音符和畫表情線,以追求對音樂具有更高的精確控制程度。由於爵士音樂存在大量即興,本身具有一定隨機性,爵士出身的編曲者在錄入時會更加傾向於使用鍵盤演奏輸入音符,以及通過旋鈕推子錄入自動控制。


古典音樂(交響樂)編製宏大,樂器為集體而服務,講究整體協調性。
爵士音樂編製較小,各樂器獨立性較強,講究個性。

交響樂配器編製宏大,而各個樂器的作用沒有那麼強,因此古典背景的創作者在編曲上會有使用盡量多種樂器,而每種樂器的使用頻率較低的習慣。相反,爵士背景的創作者會使用相對較小的編製,但對於每個樂器下更多的功夫。古典出身的人可能在一首歌中使用二三十種不同的樂器,而有的樂器只出現了幾個音;爵士出身的人編曲可能只使用五六種樂器,但每種樂器貫穿始終。


古典音樂的和聲講究聲部平滑連接,大量使用轉位。
爵士音樂的和聲較為跳躍性,大量使用tension。

在需要對七和弦的和聲進行豐富時,古典音樂中往往採用各種轉位連接的方法,如德彪西《月光》中的柱式和弦段落:

而爵士音樂中往往採用將已有和弦增加251等方式,人為製造跳躍,一段很簡單的流行歌曲和聲能夠被改編成這樣:

同時在許多音一起出現,形成一個不和諧的音響時,古典與爵士的分析方法也不同。爵士和聲中默認最低音為和弦根音,然後其他所有音與根音的音程關係對應組成和弦音或tension;古典調性功能和聲中找出最突出的四個音組成一個七和弦,把其他音理解成和弦外音。這種理解音樂的不同方式也會影響創作者的思維。

古典音樂中的modulation比較普遍,而爵士音樂中的tonicization更加常見。

Modulation代表單向性的轉調,不會回到原調,而tonicization代表雙向性的臨時轉調,會回到原調。在古典出身的音樂人創作流行音樂時,轉調往往出現在曲式中的關鍵位置並帶有harmonic preparation,較為明顯,也更加穩定;爵士出身的音樂人往往出現較隨機的小轉調,跳躍性比較強。

古典音樂的節奏更接近於pulsation,而爵士音樂的節奏是一個groove。


不管是巴洛克時期基於四部和聲的chorale,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節奏都是最典型的pulsation,固定的時值出現音符,產生一種波形的感覺。而爵士音樂中,架子鼓的演奏更加隨性,相對不具有固定的節奏。因此古典出身的音樂人會傾向於使用一個穩定的節奏,而爵士出身的音樂人使用的節奏往往比較花哨。


當然還有許多不同,有些答主有簡略提到,我也不細講了

【本人寫的答案與專欄,若需轉載,請私信授權並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標準支付稿費,已授權維權騎士(http://www.rightknights.com)對所有的未授權轉載和抄襲行為進行維權。】


每個製作人的腦袋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我說說我身邉的情況

我本身是走爵士方向的,但是唸的是一個古典向的製作專業,
我感覺最大的幾個不同是

1.總體來講古典出身的編的流行音樂味道好像更對一?,爵士出身的會有和聲癖,都喜歡帶髙疊和絃。
2.古典出身的絃樂編寫的很華麗,爵士出身的銅管用的比較多。
3.古典出身的可能先完成旋律的佔大多數,爵士出身的旋律派或和聲派或同時進行派都很多
4.古典出身寫的感想段落一般是眞的感想,爵士出身的感想段落開始飆技solo
5.和聲和聲部處理方式上古典更古典,爵士更爵士
6.最常見四大件加絃樂的配器中,古典出身偏向使用眞實樂器音色,爵士出身的不一定用規規矩矩的樂器音色,貝斯通篇用Slap也很多,結他掛Wah Pedal Cuttin"也很常見,鍵盤中Vintage Keyboard使用頻率很髙。
7.古典出身的轉調比較有慎密且有邏輯性,爵士出身的怎麼聽著爽怎麼轉

暫時想到這些


魂淡啊!!曾討厭,你們為什麼不邀請我??
難道就因為我是搞了電聲的就以為我樂理不好嗎!!我的研究生時代可是以爵士樂為主攻的呀!!

@千古留名 講了很多蠻切藥店的。。。。不過我怎麼覺得德彪西和斯特拉文斯基都已經很偏近代了啊?歸在古典不合適吧。。期待交流一下,至少我覺得如果人真的學到了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還有梅西安的話,他的音樂可能就要跟流行音樂脫離關係了!!這種更加高一些的思維更適合走向電影配樂。。。。

爵士樂的groove說的很好我再稍微補充一點,現在國內的相關理解也發展起來了,已經形成了一個「律動」的主流叫法,具體指的是旋律的越動是根節奏相對符合的,形成規律性的旋律運動。比如Miles Davis的《Les Feuille Morte》Standar部分連貫的節奏都是上升的旋律,切開的節奏就都是成為了另一句越劇。。我覺得pulsation其實在古典樂派裡面並不是很明確的一個概念,因為在古典音樂尤其是貝多芬,莫扎特等派系,一段連貫的節奏可以有非常跳躍性的旋律音程變化,只是將一些穩定出現的句式稱為pulsation比如兩小姐對偶式。。

爵士樂的II-V-I體系,在古典樂中也有,叫做Cycle of fifth五音循環,巴洛克的賦格曲轉調就必須嚴格遵守五音循環的順序規則。。包括往後的羅曼時期一些比較開放的轉調也是以五音循環為基礎理論的。。。。乍一看好像沒什麼區別,但是在編曲的時候差別很大的,像留名兄舉的爵士樂圖裡,每小節的和弦會變化甚至一小節變兩次這在古典樂理是不可能會出現的。這麼做會被古典樂的合聲老師笑話,不懂怎麼發展一個調性的旋律線,不跑完調里的所有音你想轉調?門都沒有。。。。

兩者根本的思維點差異是非常大的,儘管都是在看似差不太多的音樂規則下,但是思路差,結果真的差很多。。爵士樂的合聲原則中和弦的翻轉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和弦的元素以及決定性的低音,最後能構成一個什麼樣的色澤「color」,而古典樂對和弦的翻轉位是非常精密的,通奏低音就嚴格的要求用5,6,5+,6/4標出翻轉為的關係(美國音樂作曲系可能早就不用這套了),相互之間的翻轉音還不能出現平五平八的情況等條件限制。。而爵士樂標的是和弦底音和音色的合聲關係,是可以出現同音延長但是和弦的翻位出現變化的。。。。

這樣的差異就導致了對如何形成旋律線的思路不同,古典音樂的旋律線是相對固定的,產生的原理是和弦推進過程中前後音的連線關係,因此在調內走動的可能性比較少,但是可以有比較長的樂句。。。。而爵士樂的旋律線就是活動性比較高的,調外的升降9,11,13音都可以變化來產生比較獨特的旋律線,考慮的更多是。但也不是絕對的自由,因為有的音多了反而會出現破壞音色就成禁忌,比如C7的音和弦如果盲目的加上了Re就有可能跟之前的和弦鏈接,造成了E?/C的感覺有破壞原和弦的危險。。

爵士樂的配器是最小化的,伴奏線:低音貝斯,和聲線(旋律線):鋼琴或者吉他,節奏線:架子鼓。。古典音樂可複雜了,配器之間的旋律承接,有節奏掛墜,有預備轉調音的掛墜,有多樂器複合和聲頭都炸了,能真把古典樂配器理論做得這麼嚴謹的流行音樂真是稀奇少見一時想不出幾個來。。。。古典音樂思維者普遍講究一種厚實的音色,就是會給歌手高潮部分做混響,來墊足泛音,讓高潮部分音色足夠厚。。爵士樂則就是非常個性化講究的是角色的分配與協調,各自如何完成各自的分工,然後整合在一起,通常來說這樣的體系下混響音色的需求不那麼高。。。。

古典音樂的演繹旋律線大於,爵士音樂按照Tension至上。。這也是古典樂作曲叫做Composition,而爵士樂則更多的是Improvisation本質的區別就是,作曲到演繹,是一個交錯的時間和空間,考慮的就是旋律線構成的樂句怎麼走。。而Improvisation是要考慮臨場即興的情況而定,作曲的時候會潛移默化的簡化了節奏而在一個個旋律之間的關係去做文章。。Tension是爵士樂獨有的風味之一,同一條旋律線,可以跌跌撞撞的,可以把力度欺負變得跌宕進一步誇張化,編曲的時候重音
給的點會錯開一些拍點,出現迭錯的節拍。。。。

整體來說,當下的流行音樂主流已經脫不開爵士樂的音樂理論了,而七八十年代許多音樂就非常「古典樂」式思維方式,我指的是和弦服從旋律,更加的平穩而且需要混響加厚方面。就現在的久石讓很多思路也是非常的古典派,當然如果把他歸為流行音樂恐怕有很多人要拍案而起,可他真的就是個活躍在流行音樂的音樂人。。。。


從大致接觸過的一些音樂家看,區別可以大概可以用Composition vs. Improvisation概括。

1. 配器:古典更注重變化,許多古典出身做流行的人似乎更傾向於頻繁地排列組合不同的音色,保持配器的多樣性,而且會盡量避免loop,有很多composition的成分在裡面;爵士出身的更傾向於使用Drum和Bass的的律動作為groove的基礎。
2. 思考方式:古典更重樂曲發展的邏輯,會注意材料的使用,段落安排,有時候也會使用對位技術啥的,composition的過程很明顯;爵士更注重聽覺,一切為了最終聽到的音樂服務,許多對於聽覺沒有很大影響的東西都可以省略,例如弦樂更多地是使用tremolo、trill這類比較有特色且容易被察覺的技法,而忽略許多注意不到的對位上的技巧。
3. 音色:古典更注重原聲樂器,甚至一些跨界作品標題後還會有「為雙簧管、鋼琴、大提琴而作」這類的字樣;而爵士編曲則經常使用各種合成器、音效、效果器等等,這類音樂經常可以聽到很多很奇葩的音色或者處理。
4. 混音:雖然不少古典出身做流行的人混音也非常棒,然而就目前接觸的人來看的話,爵士出身的人的混音水平比古典出身的還是要高不少的。


學習古典樂的人和學習爵士樂的人,在創作流行樂上有什麼不同。

看到這個題後,不知道能不能回答,因為我是又學古典又學爵士的人。古典和爵士在和聲方面的學習及理解方式不太一樣……考慮到流行樂的定義有超級廣泛……感覺在和聲運用方面,古典樂者寫流行樂更保守一些;爵士樂者寫流行樂會更大膽一些。旋律創作方面,古典樂者寫的流行樂偏優美,溫和,套路;爵士樂者寫的旋律偏技巧,個性,難…


和聲角度講學爵士的會更豐富一些,但我認為爵士是古典樂的延伸,理論上的拓展,另外爵士和聲太多的流行音樂也不一定就好,還是一個度的問題,古典是基礎。


汪峰不就小提琴專業出身嗎?然後去玩樂隊,然後譜曲唱歌,然後努力上頭條


推薦閱讀:

什麼是小結尾?
你心中最喜愛的美聲藝術歌曲(英法意德)是什麼?
從作曲技法角度,哪國國歌是你心目中寫得最好的?
請問巴赫平均律下冊中的#C大調前奏曲(BWV872)的和聲怎麼分析?
不同的調是否具有獨立色彩?作曲時如何選擇用什麼調?

TAG:音樂 | 爵士樂Jazz | 古典音樂 | 流行音樂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