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門大橋是自殺聖地?


知乎上水了那麼久,準備認真寫個自己研究過的題。因為上學期做了個prevention design的workshop就開始一直關注橋和自殺這個問題。

金門大橋作為自殺人數排名第一的大橋,有過很多的研究報告,應該說是做預防設計繞不開的案例。

雖然是個十分冷門的問題,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看……但其實這個話題可有趣了,探究橋作為一客觀物體/場所,與自殺這一悲劇性行為如何互相影響,以及預防設計可能的方向。以下長回答,多圖預警。

————————————————————————————————————————

Who would want to commit suicide by jumping from the Golden Gate Bridge? - Joseph Strauss Chief Engineer Golden Gate Bridge

誰會想從金門大橋上自殺啊? 大橋首席工程師囧瑟夫斯圖亞斯如是立下flag。


首先公共場所自殺這個行為,就像一種流行趨勢,一旦一個地方有了這樣的先例,選擇自殺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現象叫做hotspot effect(自殺熱點效應)。也可說說是Copycat suicide - Wikipedia。

然後再來看一圈世界各地熱門地點List of suicide sites

真是厲害了我的大橋,不管哪個洲榜上最多的都是橋啊。

可能有人要說了,去自殺的人是本來就想不開啊,選橋可能就是比較方便,就算不是橋也可能去別的地方自殺。

所以第一個問題是,橋這一生活中常見的建築物,對於自殺行為到底有沒有影響?

-本地標誌性橋會增長自殺率嗎?Do local landmark bridges increase the suicide ...

答案是肯定的。擁有更多標誌性橋的地方,跳橋自殺的也更多

This study found that explosure to these local landmark bridge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number of suicides by jumping in the country where the bridge was located

- 如果限制人接近某一自殺熱點,自殺的熱點不會轉移。

Restricting access to a suicide hotspot does not shift the problem to another location. An experiment of two river bridges in Brisbane, Australia.

- 有人跟蹤調研了金門大橋上自殺未遂的515人。只有6%的人在後來生活中繼續嘗試自殺。證據表明很多跳橋行為屬於衝動行為。

I jumped -and lived: [Final 1 Edition]

Philp, Catherine. The Times; London (UK) [London (UK)]08 Feb 2007: 4.

- 以上一些我找到的證據說明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橋可能對自殺行為是個觸發因素。


第二個問題是,可以自殺的地方還有很多,為什麼是橋觸發了自殺行為。又為什麼是這幾座橋。

- 這裡首先要說自殺的動機問題。就像殺人有謀殺和激情殺人。自殺也分為有計劃的自殺和衝動自殺。有計劃自殺的人更加傾向於使用較為精準有效的方式,比如服毒或用藥。衝動自殺的人傾向於選擇更簡單快速的方式。可達性是重要的一點。所以在很多大城市裡自殺率最高的是地鐵。但是像中國的地鐵大多有屏蔽門,有效降低了可達性。在這裡橋的可達性和便捷性就凸顯出來了。

金門大橋倖存者採訪:為什麼你們把它設計的那麼容易?就像在廚房的桌上放了一把槍。(橋:怪我咯)

多地試驗表明在自殺地點安裝護欄確實有降低自殺率。側面印證可達性和便捷性。

- 但還有問題,可以自殺的地方除了地鐵和橋,還有很多更方便的,比如大樓啊。天天都可以選擇自己家窗戶,或者辦公樓的中庭嘛,明顯人少更方便啊!或者自己家開煤氣也相當快速(1960-1970年代曾經在英國十分流行)。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考慮更深層的自殺動機。根據 & 自殺的社會類型分為 為己自殺和為他自殺 Egoistic suicide Altruistic suicide(一個是自我主義的,一個是無私的,我也不知道怎麼翻譯好了orz 這種分類的說法出現在兩本書中)為己自殺中,30%是精神問題導致,20%是生理病痛,其餘的還有家庭問題,醉酒,財務問題,情感問題。為他自殺中,包括自殺抗議,自殺復仇,自殺炸彈襲擊。

現在很多新聞和吃瓜群眾都有覺悟,要保護受害人及其家屬的信息與隱私,盡量不要報道。但是無論是為己或者為他,自殺都可能是一種情感、理念上的宣洩。換言之,選擇在公共場所自殺的人,他們是否希望將這一決定保密是存疑的。大多數在金門大橋上自殺的人選擇面對舊金山城市而不是太平洋。很多人將自己的名字刻在橋的欄杆上。這樣的行為非常能體現上面所說的自我主義傾向。&這本書中將公共場合的自殺行為看作「一種表演的形式」「一場精心策劃的展覽」 還有什麼比從萬眾矚目的場合一躍而下更戲劇性,更吸引眼球嗎。面對城市舊金山——人聚集的地方,橋成為了表演的舞台,而不是對著無人觀看的大海。

在倖存者採訪中還提到了對自殺場所美學與象徵意義的考慮。尋求「浪漫」「壯觀」「優美」的景色。

我們到一個地方旅遊,就會去看地標性的橋。橋作為地標建築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城市地區的代言。橋不僅是一個交通上的需求,同時還代表著這個國家科技,工程,建築,藝術的成就。如果要選擇舞台,橋自然成為了一個絕佳的視覺焦點。這方面始建於1928年的金門大橋在當時也是屬於非常高難度的鋼結構懸索橋。跨度也相當長。可以說是符合所有雄偉壯觀浪漫優美的需求了。

另一些研究表明自殺個體更傾向選擇跳入水中,而不是陸地,因為潛意識感覺跳入水中沒有那麼痛苦。或許也是部分選擇橋的原因。還有關於自殺模式的選擇是否出自文化傳統驅動的討論,以及橋在社會,文學,藝術的象徵意義,這裡就不多做展開了。(其實是還沒頭緒)


第三個問題是自殺聖地名聲帶來的後續影響。

前面說到了hotspot effect,一旦一個地方發生了自殺行為,極有可能遭到媒體的惡意曝光和過度報道。帶來Dark Tourism,好多人獵奇的心態去看。還有人出餿主意要在金門大橋上裝很多廣告……於是吸引更多人自殺。

- 待續 -

同時也帶來了關於預防屏障設計的討論。雖然裝有欄杆能降低自殺率,但是許多橋上的預防屏障太過明顯可怕(大家可以看Archway Bridge),非常強有力的加強了這個橋的自殺名聲,也破壞橋原有的結構/美感/歷史。也會吸引更多人自殺。真是陷入兩難境地。

- 待續 -

Reference

- 待續 -


所以要總結為什麼一座橋成為自殺勝地其實也很容易。一個景色優美,離地足夠高,欄杆足夠容易跨越的地標性橋,一旦有人衝動的跳了下去,有了媒體曝光,就吸引人來看,就吸引了其他效仿者。然後政府會想辦法控制,加高圍欄,增加攝像頭、求助熱線、巡邏警察,然後更加強了自殺橋的名聲……陷入循環……


"再...,我就去跳金門大橋了"這是一句非常Pop表示自己處境悲催流行語,特別是周邊離著近的居民經常開玩笑。加州人口多,壓力大,灣區男女比例失調找不到女朋友,比較鬱悶,而且金門大橋多帥氣浪漫!哈哈,just kidding正經的:金門大橋確實浪漫又華麗,周圍常有霧氣,會讓人產生幻覺, 在此自殺名人也不少,比如維多利亞秘密的創始人。這樣產生Copycat現象,就像影院槍擊事件,一出來全國都緊張。跳的人多了,有些人鬱悶了,想自殺了,乾脆學樣,人貴有一死,死在唯美華麗的海灣橋下,多壯麗,做鬼也風流了~


金門大橋_金門大橋
網易雲課堂的這個紀錄片有解釋~


除了著名、宏偉和風景好之外,還有一點優勢:
金門大橋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走上去;
並且除了行車以外人很少,很難即時阻止自殺企圖。


推薦閱讀:

提高混凝土強度對結構抗彎能力影響不大,那麼對於橋樑結構提高混凝土強度具體有什麼作用?
日本江島大橋是個失敗的橋樑設計嗎?為什麼會修得像過山車一樣?
朝鮮戰爭長津湖戰役美國是怎樣空投一座橋樑的?使用的工程技術有哪些?
廊橋將橋與建築結合的特殊構造是如何形成的?

TAG:自殺 | 橋樑 | 社會心理 | 金門大橋 | 建築景觀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