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漁家傲》第一句,「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究竟描繪了怎樣的自然現象?
雲濤+曉霧,在清晨有霧的時候能看見那麼多雲嗎?星河西移又是怎樣的呢?
全詩如下: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首先題主提到的起首兩句在歷來不同版本的傳抄過程中是有差異的。如我目前的資料是以知聖道齋鈔毛氏汲古閣未刻詞為底本的,寫作「星河欲渡千帆舞」,而《樂府雅詞》、《花菴詞選》、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皆作「欲轉」,《歷代詩餘》作「欲曙」。古代詩詞在傳播過程中的脫誤不可避免,由於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詞集早已失傳,各版《漱玉詞》都是纂輯而成,但這其實並不會嚴重影響我們對單首詞作的賞析工作。
據徐培鈞先生考這首詞創作時間應作於建炎四年春,其時以金人大舉南侵,而高宗南逃入海的背景。李清照隨之一路南下,其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上江既不可往,又虜勢叵測,有弟迒,任勅局刪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睦,又棄衣被走黃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之溫,又之越。」皆建炎四年間事。據此徐先生判斷李清照這首詞應該作於行舟海上之時。
另外有必要釋疑的是,詞中「雲濤」所指,實為海上波濤。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觀》:「日夕望三山,雲濤空浩浩。」宋陸遊《暮秋遣興》:「如虹壯氣終難豁,安得雲濤萬里舟。」都指的是波濤滾滾之態。若誤以為是雲態,則其本身就在天上,何來「天接」之語?常言「海天相接」,李清照更是一句把天、海、霧糅合。
星河是指銀河。不過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提出「西移」的說法。詞說「欲轉」,則實為「未轉」,或者說是詞人的想像中是星河轉動。竊以為這是由於海上行舟波濤起伏而海面遼闊又缺少固定參照物時,作者產生的一種幻感。由於不能確定原作是否為「轉」字,在此不做過度闡釋。
用現代文嘗試描寫一下:
破曉之後的海面模糊不清,薄霧籠罩下的天際線消隱難辨,輕舟無數,星光散落。
《漁家傲》
縹緲仙鄉人似故?絳綃塵世浮沉住。
回首向望雲起處,多岐路,一番煙雨蓬舟誤。
猶憶初時攜願語,此身合是無從顧!
碧落物華春復否?嗟浪巨,欲臨千里凌波度。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可以通過鑰匙聲來辨別人?
※電影《太空旅客》中有哪些科學上的錯誤?
※有關火山爆發的影像資料是如何拍攝的?
※平面曲線周長一定,圓的面積是否最大?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