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生怎樣拍微電影?


本文碼字不易,轉載註明出處,支持知乎直接轉載。


學了四年電影,自己的同學都已經差不多快忙完自己的畢業作品了。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我參與過三十餘部學生劇組的拍攝,由最初的醬油,到如今的dop ad等職位,基本都做過了。自己的幾部短片也拿過兩個最佳導演獎,一個最佳影片,一個最佳創意獎,入圍電影節一些。下文為本人的一些經驗之談,忘有助樓主,共勉。

一、劇本

劇本是什麼? 我看過很多很多同學的劇本,也看過不少專業的劇本。但是劇本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劇本就是好比是建築施工圖,應該儘可能的詳細,劇本里的每一句話都應該可以被執行,你的攝影指導和場記看到劇本應該有一個很清晰的場景和動作在腦海里。但是很多同學的劇本里充滿了無法執行的話,譬如「小明非常憂傷」 「小紅和小明爭執了很久」 這樣的話。 不妨在劇本創作的時候寫的更細一點,「小明非常憂傷,撅起了嘴巴」 「小紅說:xxxx 小紅話音未落,小明緊接著憤怒的說:「xxx」" 畢竟大學生劇組的劇本是給自己用的,不能像卧虎藏龍那樣,一句「他們在竹林里打鬥」 解決了一場幾分鐘的戲。如果做不到詳細,那就不算是劇本,應該算小說或者故事大綱。

其次,劇本雖然是執行藍圖,但是也是藝術。 學生電影,常常受限於篇幅。這種情況下,每一場戲的設計都非常重要。

優先做人設,做好人物傳記,每一個角色都有靈魂,有自己的故事,這些不一定要表現在你的片子里。但是最好提前做這個工作,人物的性格一旦被刻畫,他的一切動作,說話的方式,眼神、愛好都受制於人物傳記。

其次,修改劇本的時候,每一場戲必須有情緒轉折或者劇情鋪墊。微電影的每一場戲都是精心設計的,作為編劇,應該很清晰這一場戲是為誰設計的。每一場戲都應該有情緒轉變。如果這一場戲的主角在這一場戲的第一句話的情緒和最後一句話的情緒沒有太大改變,那麼就可以考慮刪掉這場戲了。劇情要有節奏,要有起承轉合,很多時候幾分鐘之內抓住觀眾的心勝過一切好看的美麗的剪輯和鏡頭。

再者,學生電影千萬考慮執行難度。我個人很害怕一些類型的劇本。車戲、刀戰、打鬥、小孩子、老人、大場面、群演眾多的戲、古裝、超過6人以上對話戲、室外夜戲、多人調度等。 這樣的戲都很難拍。但是如果你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些戲能在前期做足預備,看好場地,演員排練到位,也並不是不可以做。畢竟是學生作品,很多的時候,電影里一個簡單的鏡頭,到自己手上就是怎麼都做不到。

然後,注重劇本的敘事清晰度。微電影里,把一件事講清楚並不容易。幾分鐘之內,你只能講清楚一到兩件事兒。所以怎麼讓觀眾看懂,怎麼讓別人產生共鳴。並非易事。有時候一句台詞的措辭都至關重要。但如果你的片子是實驗片,那就大膽製造屬於你的風格把。起碼王家衛拍片兒都只拿一份劇本大綱。

最後,劇本是源於生活的,我個人並不擅長寫自己沒經歷的事情。我大學期間的劇本都是源於自己生活體驗的,尤其是當劇本涉及感情的時候。只有自己經歷過的事兒,才能夠真實地打動別人或者產生共鳴。

二、分鏡頭與攝影

如果說劇本是設計藍圖,那麼分鏡本就是真正的每一步的施工圖。分鏡頭要做的東西太多了,機點陣圖、故事板、shot list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導演都會畫畫,也不是所有的導演都能找到好的攝影指導幫忙。

那學生作品該如何做呢?

花更多的時間準備前期工作!在開拍前,和你的攝影、攝影指導去熟悉拍攝場地,因地設計鏡頭。和攝製團隊達成共識並不容易,畢竟鏡頭語言太多種類了,每個攝影指導(下稱dop)的風格也不盡相同。所以帶著你的團隊反覆熟悉拍攝場地,有的時候甚至要你們一起去找場地。

在熟悉場地之後,做好機點陣圖,人物如何運動,攝像機如何運動。大致估計好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拍片經驗不太充分的同學估計拍每個鏡頭的時間也許並不那麼容易。 簡而言之,機子和人物都不移動的對話&<機子動人物不動的對話&<機子不動人物動的運動戲&<機子動人物動的對話&<機子動人物動的運動 如果這場戲人物眾多,就再加時間。另外打燈的時間也要算進去。所以綜合考量下來,如果能比較準確的預估時間,會對整個拍攝過程有很大的幫助。

能設計出怎樣的鏡頭,也很重要。鏡頭前推、鏡頭後拉,仰拍、俯拍、斜構圖、抖動還是平緩、過肩還是pov、人物對話是遮臉還是不遮臉、長鏡頭還是切鏡頭……鏡頭的設計是藝術,很多鏡頭不是越絢越好,越長越好。能把情緒用鏡頭表現出來最好!能用鏡頭語言代替台詞更好! 包括我自己在內,往往想鏡頭就想著長鏡頭、多調度的鏡頭。可是實際上這樣的鏡頭對攝影和執行導演要求非常非常高。但是實際上,優秀的短片微電影並一定鏡頭就特別絢。不過設計鏡頭無外乎是對話戲或者追逐鏡頭。無論怎麼拍,軸線概念非常重要,運動軸線、視線軸線、空間軸線,清晰每一刻軸線的改變,調整適當的機位,才是應該重視的。再者就是出鏡入鏡的運動方向、視線焦點這些東西。總而言之,攝影不是藝術,是工業。

再來談談攝影師的素質。什麼是好的攝影師,個人感覺無外乎一下幾點:

1,跟焦。一個合格的攝影師能在運動鏡頭裡跟准焦,或者是用長焦大光圈演員縱深運動的時候能把焦跟實了就很優秀了;

2,鏡頭精度,無論是手持,軌道pan、斯坦尼康鏡頭,起幅和落幅按照導演或者dop要求做到高精度,準確無偏差;

3,對器材的理解。這裡面包括了對鏡頭焦段的概念,對軌道、搖臂、斯坦尼康、車架、鐵頭肩托的鏡頭感覺。這些很多都需要付諸很多時間去慢慢摸索,對科班攝影師來說,並非難事了。不過就我個人做攝影的經驗來說,焦段理解並不一定是很好做到的。譬如我從大一到現在,分別用過佳能550d 5d2 5d3 6d fx305 fx300還用過bmcc sony f5 f55 red one等機子,可以說常用數碼機型都用過。個人對全畫幅系列的機子鏡頭焦段很有體會。但是用bmcc和sony高端電影機的時候就並不那麼準確了。如果你的攝影是第一次使用或者較少時間使用劇組的攝影機,建議攝影和dop可以去購置一個導演取景器,非常好用!淘寶就有。

另外推薦幾本很好的書,對設計鏡頭和打燈很有幫助:

《鏡頭大師》《電影布光技法》

《鏡頭大師》是好書,鏡頭確實講的很好,不過其中很多鏡頭並不容易完成,使用的時候切不可以照抄。


三、剪輯

剪輯是技術活兒,也是藝術!好的剪輯師非常細心,也非常有節奏感,更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不過我個人並不擅長剪輯,很多時候都是交給朋友剪。但是我個人的體會是,攝影最好不要做剪輯,會出現捨不得丟鏡頭的尷尬情況。

另外剪輯做的好,對攝影技術和導演技能的提升會無比明顯。因為在剪輯的過程中,你才會體會到差鏡頭和鏡頭接不接。這些概念,前期做的再足,可能也都不夠。所以每天拍完,導演和剪輯看看素材是最好的。當然了,我自己真的很不擅長手頭剪輯的活兒,以前也都是好哥們兒幫忙做。所以也沒啥剪輯上的東西好分享的。


四、美工與燈光

在我拍完自己幾個片子之後,深刻體會到美術與燈光在學生作品裡的重要性(其實這是句廢話= =)。好的美術應該懂得層的概念。在做美工設計的時候,和攝影師一起合作,完成一個場景的置景。在我自己拍片的過程中,比較注重層次,也就是前景、中景、背景的填充與留白。

其實美工與燈光可以幫助導演推動劇情情緒的。譬如,如何製造封閉空間,如何製造景深,如何製造影調,如何儘可能用道具表現情感。這些很多都是美工的素養和燈光師的素養。和我合作過很多次的美術就很牛,我很佩服。他的很多概念非常好。 譬如我導演課作品中,一場酒吧戲,如何擺酒瓶子,如何用色彩表現一些情感。當時在現場擺的時候,直接酒按他的理解擺了,一邊拜,他還一邊念叨著「黃色代表快樂,藍色綠色代表憂傷與痛苦……」 這些都成為他的肌肉反應。而當你的場景做完,定好機位就可以和燈光聊了。

關於燈光,這話題又大了。說實話,我自己也不算會打光,但是跟了很多組之後,也逐漸有了一些燈光的基本概念。

打燈很多時候不單是照明,這個是基本共識。學生劇組常用的等也無外乎是各種大小的led、鏑燈、紅頭等、三基色燈。這些燈各有特點,燈光師應該對這些燈的光有一些的概念,色溫、光的穿透性、光的衰減、光的聚散……其實燈光的學問真的太深了。學生劇組裡,個人建議,在打亮主體之後,稍微考慮一下背景的影調,就挺好了。至於不同的燈光情緒那就慢慢摸索。但是打燈簡而言之,無外乎是幾種燈,主光、輔光、輪廓光、環境光。每一個都能顧及到,就很好了。

當然了,也並不是說所有的學生劇組都會涉及到專業燈光,我自己在拍攝過程中,也經常用一些實用光源,譬如手機閃光燈、反光源,電腦屏幕的光等。


五、劇組分工及現場調度

學生劇組常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分工不明確。經歷過不少中型學生劇組,真的覺得片子拍的好不好是一方面,團隊合作好不好也是很重要的。接下來簡單分享一下我自己在劇組待過的不同位置的體會。如何調度好自己的一幫哥們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尤其是在12人以上的劇組的時候。

導演:

導演是劇組的靈魂,這不假。但是這個靈魂並不是說導演需要對所有的事兒負責,我個人認為導演需要對整個片子的風格負責。導演是攝製組和導演組的總牽頭人。導演也是對整個片子最清晰的人,在絕大多數時候,以導演的要求為準則進行拍攝。

而導演需要做什麼呢,一般來說,學生作品裡,導演基本都是編劇或者是聯合編劇。然後一般來說,分鏡頭應該由導演主導。其次就是對每一場戲的把控,調度是否按照設計進行,演員情緒是否到位。在拍片前,導演也應該對自己的攝影、攝影指導、場記等非常的了解。


監製:

美國好萊塢大片里,為何導演並不一定知名,但是片子依舊非常「成功」?這都是監製的功勞,一個好的監製就像工地上的監工。他在前期需要告訴導演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在前期要輔助導演做非常多導演意識不到的事情。譬如一些鏡頭根本很難實現,一些劇情可能對觀眾造成疑惑,一些特效是否可以準確完成,完成難度有多高。在片場的時候,要協助導演細摳每一個畫面,然後幫助導演把素材整理好,準備後期剪輯。


場記:

這是一個經常容易被忽略的職位,其實好的場記就是導演組的筆記本。優秀的場記會在前期熟知劇本、導演的分鏡本,也應該清晰的知道導演的拍攝順序。在片場的時候,要不斷提醒導演接下來拍什麼。不僅如此,優秀的場記還需要在現場記錄非常多的事兒,譬如抽煙的戲,場記應該記錄這一鏡起幅時,演員煙的長度;喝水的時候應該記住水的高度;演員表演的時候,演員邁的哪條腿、伸的哪只手也應該記下來。總而言之,場記時一個活筆記本。他和導演對戲的了解程度不相上下!而絕非是打個場記板,報個編號那麼簡單。


製片人:

製片一般分生活製片和現場製片。我非常感謝和我合作過的製片,都很盡職盡責,一般我做導演都會把一切片場意外的事交給製片。給予製片最大的操作權利,其實導演在很多時候可以卸擔子給製片。而現場製片要協助導演監製控制拍攝進度,在關鍵時候提醒轉場時間。並且現場製片需要安排好工作人員的休息和精神狀態,這一點彌足重要。讓一個劇組動起來,充滿活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而生活製片做的事兒則相對繁瑣很多,訂盒飯,交通運輸,備一些常用藥物,有時候還要擔任道具製片的事兒。總而言之,製片組是一個龐大而繁瑣的部門,需要無限制的細心和耐心。


攝影和攝影指導

攝影師就是抗機器的那位了,前面已經詳細說明了,這裡就不贅述了。而攝影指導則是控制畫面的靈魂。很多時候,攝影指導需要做分鏡,一個合格的攝影指導是幫助導演在講清楚故事的前提下,將鏡頭語言玩到極致的那個人。他和攝影的溝通一樣非常重要,對鏡頭完成度需要有一個宏觀的把控。


錄音組

收音組也很重要,好的收音能夠在紛繁複雜的環境里,剝離出各種該錄的聲音,在不耽誤劇組進度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把聲音做到乾淨而漂亮。很多時候沒法做同期聲的時候,錄音組應該配合場記提醒導演補錄或者後期做adr。

說了這麼多,大多數也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因為現在拍東西的門檻越來越低,電影理論也越來越好學習。但是無論如何,電影都是一門實踐科學,一切的東西都是親手操作出來的。想的天花亂墜,終點也是在片場也達到預期的效果。電影是工業,很多活兒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很多活兒我也沒有機會接觸的更深。所以此文僅僅是我對學生團體拍微電影的一點點體會。我會不斷完善下去,歡迎拍磚,歡迎指正。


很多影迷都充滿創意與思想,渴望自執導筒,卻遲遲沒有行動。事實上,「大師」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他們年輕時往往是遊手好閒的小頑童(比如特呂弗、昆汀),混得比我等上班狗還大大地不如。以下,博智將手把手地指導你,如何不花一分錢就成為電影大師……方法簡潔實用,立刻就能上手!

1 打開你的攝像機


好吧,假如你沒有DV的話,這一步還是需要花點錢的。實在不行的話,你也可以用手機拍,或者借朋友的攝像機。


大導演們小時候都有用超級八(老式攝像機super 8)拍片子的經歷。斯皮爾伯格和J·J·艾布拉姆斯便合作過一部科幻大片《超級8》,追憶自己因拍電影而趣味無窮的童年歲月。

2 不要打光,不要租攝影棚,不要搭任何布景


根本不需要這些有的沒的。

且看電影史教材上的介紹: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偷自行車的人》、《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等等)


▲ 要把攝影機搬到實地去,在陋巷、貧民窟、倒塌的樓群中進行拍攝。

▲ 這種做法,儘管主要是因為沒錢,卻在客觀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性。


【法國新浪潮】


▲ 新浪潮電影最明顯的創新標誌是它們不拘一格的外表。對於那些擁護法國「優質電影」的人來說,這些年輕導演們看起來似乎是太隨隨便便了。新浪潮導演們稱讚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片(特別是羅西里尼的作品),反對在攝影棚拍攝,紛紛到巴黎城區尋找實景拍攝,使實景拍攝成為一條規則。


▲ 認為影棚燈光「虛假」。

如果不打光拍出來的東西實在沒法看,可以參考學生電影製作的經驗:


找到你所能接觸到的最亮的照明設備,比如……一台安上了250W燈泡的老式檯燈。你會發現你需要光從上方射下來。那麼……就拜託你的朋友站在凳子上,舉著它。如果光太刺眼了,就找一張報紙把檯燈蓋住。多嘗試,你會摸索出一些方法的!真的是非常有趣。

3 不要鋪軌


不用考慮鏡頭夠不夠穩。越晃越顯高端。


▲ 一般來講,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攝影機運動幅度更大,經常用橫移或其他運動鏡。

▲ 便宜的實景拍攝特別需要容易攜帶的設備。

▲ 於是,一種可以手持的輕型攝影機應運而生(這種輕型攝影機原來是專門用來拍攝紀錄片的)。


《黑暗中的舞者》的導演拉斯·馮·提爾,率領過一場Dogma95運動,拍攝了一些娛樂性相當不強的電影。運動準則可以被概括為「Dogma95十誡」:


1、必須在實地拍攝,不可搭景或使用道具;

2、不可製作脫離畫面的音響,不可製作脫離音響的畫面;

3、必須用手持攝影機拍攝。

4、影片須是彩色的,不接受特別的照明;

5、禁止進行光學加工或使用濾鏡;

6、影片中不能出現謀殺、暴力等場面;

7、禁止時間和空間上的間離;

8、不接受類型電影;

9、影片規格須為35毫米;

10、導演之名不可出現在職員表中。


(《黑衣人》的劇本其實是為《老友記》男主演大衛·休默量身打造的,但是他一心要拍攝自己的dogma95短片,所以推掉了《黑衣人》,這才使威爾·史密斯成為了好萊塢一哥)

原本能成為好萊塢一哥的男子

4 選擇非職業演員

比如你爸爸。


法國新浪潮、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等各種電影運動的共同特點:不找明星。都是非職業演員。


然後你讓你爸爸演了一段。演完一看素材。你瞎了。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你爸爸更不會演戲的人了。這無妨。且看吳念真《多桑》(講述了一位台灣老父親的故事,豆瓣評分8.7,深沉感人):

你可以為他設計一些長鏡頭,一言不發,沉默不語,很長很長。把DV架在三角架上,遠遠地、靜靜地注視著他。

這樣他就不用表演了。


5 如果劇組成員有逃跑跡象,你要像個暴君一樣給他們洗腦。


學生電影製作定律:拍短片真的是很忙很累很操心的事情。最後能堅持下來陪你走到最後的,往往不是劇組成員,而是你的父母和戀人。


然而,想成大師者,不能拘於定律。畢竟在你成為大師之前,你不會擁有太多戀人……


現在,我們來推翻這條定律。


方法很簡單:


每天的拍攝工作結束後,趁大家疲憊不堪時,為他們播放泰倫斯·馬利克的《生命之樹》或者錫蘭的《冬眠》。將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手冊、電影資料館、新浪潮等詞語掛在嘴邊。如果劇組成員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在拍什麼,那就更好了。


你可以暗示他們:你們所在的這個劇組,以後可是要得金棕櫚的!

6 如果沒有能力拍劇情片,就來拍實驗電影吧


如果你沒錢、沒演員,是很難拍攝劇情片的。更何況,劇情片的劇本比較難寫,第一次操作,你十有八九講不清楚事情。


所以你可以拍實驗電影:提著DV到街上,隨便拍一些讓你「有感覺」的畫面(跟著感覺走吧!反正別的你也不懂)。而且你連錄音都可以省了,找一些實驗音樂隨便配一配就成了。強烈推薦約翰·列儂的遺孀大野洋子的作品,震撼靈魂: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紐約湧現出了一批專攻實驗電影的地下電影人,他們專門和當時最走紅的搖滾歌星合作,拍攝了一系列誰都看不懂的實驗電影。代表作如《路西華升天》(Im Zeichen Luzifers),你可以簡單粗暴地將之理解為講魔鬼的。


《路西華升天》起初邀請了齊柏林飛艇的吉他手Jimmy Page來做配樂(還記得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倫敦八分鐘」環節嗎?他是站在大巴車上彈吉他的那個英國老頭,長得很像中國人,慈眉善目),但是導演嫌棄Page的作品不夠好,把他給退貨了。後來又找來了一位名叫Bobby Beausoleil的音樂家,這個人做的配樂特別出彩,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影片殺青後,這位 Beausoleil又鬧出了另一件令所有人大開眼界的事兒。

他加入了連環殺手組合「曼森家族」,殺死了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有孕在身的太太莎朗·塔特。至今仍在坐牢。(你一定聽說過波蘭斯基)


6 將你的實驗電影送去live house、影城之類的地方展映


你可以把片子送去愚公移山這類live house放映。


不要在學校里組織什麼放映會,甚至不要費心思傳網上。


沒有大師夢的人,就不要看你的電影了。


這樣幾十年後,你的實驗小電影會成為電影研究者苦苦搜尋的高端資源。


而不是淪為你朋友圈內的笑料……


7 大招:請哲學系的朋友為你寫影評


如果你認識一個讀哲學/社會學/電影學、且非常能寫的朋友,就立刻請他/她吃飯!透過他/她的筆,你的電影會散發出不一樣的光芒。


人文學科的學神們,有著非常巨大的腦洞。他們可以強行拔高你的立意,將他們的畢生所學安插到你的作品上,並運用他們精神的藝術史功底,在浩瀚的藝術長河中為你的作品找到一席之地。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影評人寶琳·凱爾,是伯克利大學哲學系的優等生。她非常擅長發掘奇怪影片的價值,比如B級片的至尊始祖《洛基恐怖秀》,剛上映的時候被罵得體無完膚,多虧了寶琳·凱爾的吹捧,才重獲新生:

8 超大招:通過強有力的市場營銷躋身當代藝術圈


在照著上文所說的七搞八搞了一通之後,你會發現,你變成了一個當代藝術家。


你面臨著兩種命運:1、孤獨老死,鬱郁終生 2、隨手塗的一張紙巾,也能賣個幾十萬


如果你想成為後一種人,可以參考下面這本書:《瘋狂經濟學》

《瘋狂經濟學》內容簡介:

如果你一生不曾讀過任何藝術書,建議嘗試這本宛如電影情節的藝術收藏傳奇。為什麼藝術品的價格動輒百萬美元天價、一顆鑲鑽的骷髏頭能令收藏家個個趨之若鶩?村上隆的大公仔如何創下一億日幣的天價?為何超級精明的紐約投資銀行家願意花1200萬美元買一隻腐爛中的鯊魚屍體?是什麼樣的魔法讓帕洛克的畫《一九四八年,第五號》賣出1.4億美元的天價?為何一件拴了銀鏈子、扔在牆角、取名《沒有人離開過》的皮夾克,能在2007年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69萬美元的佳績?所有這些你曾在新聞上聽聞、令人匪夷所思的頭條話題,都可從本書中得知個中秘辛。


9 歡迎模仿:《廢柴聯盟》中的電影狂人Abed


《廢柴聯盟》是一部以美國社區大學為背景的情景喜劇,也是斯皮爾伯格最喜歡的喜劇。其中有個角色Abed,整天舉著攝像機拍小電影。在第一季第三集中,他用幾個簡單的鏡頭組合出了一個小短片,把他爹看哭了:

想拍短片的同學不妨參考Abed的經驗。

拍短片,非常考驗耐受力和組織力。如果你能把這件事做好,到了職場上一定也大有可為。試一試就知道!


1,想法
2,劇本
3,攝影師
4,配音
5,演員
6,非編
7,AE,3D等特效
8,推廣
9,後期收入的分配
10,發展


推薦閱讀:

《霍比特人2》的最後一句台詞"I am the fire; I am the death."的中文字幕是什麼?
神探夏洛克背景樂 The game is on 主旋律使用的什麼樂器?
出现在电影中的著名钢琴曲歌剧交响乐等经典古典音乐有哪些?
有哪些電影配樂讓你覺得「這電影配不上這音樂」?
除了久石讓與譚盾,還有哪些東方作曲家或音樂家在西方頗具影響力?

TAG:電影原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