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當年要怎麼做,才能贏曹操?

RT 官渡之戰時候(話說袁紹已詐屍知乎)


我們先看一看三國志裡面對袁紹和劉表的評價:

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是他們失敗的根由,「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是他們死後己方勢力迅速瓦解的原因。

回到題目,我們來看一下官渡之戰前後,袁紹錯過了哪些機會。

1、因為兒子生病,面臨重要的軍事機會而不採取任何行動。

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

雖然這很符合人之常情,但絕不是一個雄踞一方的合格諸侯該做的事情。如果彼時袁紹大軍南下,應該可以給曹操造成致命打擊,甚至有可能一舉幹掉曹操,至少極大的抑制了曹操勢力的迅速崛起。如果他彼時聽了田豐的進諫,就已經在根源上消除了官渡之戰失利的可能,因為幾乎不太可能有官渡之戰了。

2、不採納田豐以逸待勞的持久戰戰術:

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繫之。

這個戰術其實很精妙,曹操勢力當時正在快速擴展,之前一個呂布已經攪的他很煩悶了,如果採用這「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騷擾戰術,想來後方更穩定的袁紹方應該會有更多機會。如果這次袁紹聽了田豐獻的策,至少可以抑制曹魏的崛起速度,推延官渡之戰可能發生的時期,積攢更多的實力。

3、使用了錯誤的軍事統帥:

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於白馬。沮授又諫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紹不聽。太祖救延,與良戰,破斬良。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丑挑戰。太祖擊破之,斬丑,再戰,禽紹大將。紹軍大震。

如此重要的戰役,僅派遣氣量狹小、缺乏謀略的猛將出擊,是他官渡失利的前奏,為什麼不聽聽沮授的策略呢,為什麼不派帥只派將呢?給了曹操一方「破斬良」--「斬丑」--「禽紹大將」的機會,一點點將勝利天平扳離自己一方。如果這次聽了沮授的建議,至少可以在官渡戰役中保持優勢。


4、錯判戰爭局勢,分不清急緩:

沮授又曰:「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

既然謀士已經知道曹操後勤供給有問題,力求急戰,為什麼不避免其鋒芒,拖一拖呢。拖一段時間,曹操一方糧草不濟,軍心必亂,大把的機會將擺在眼前啊。如果袁紹這次聽了沮授的建議,將極有可能在戰略層面獲得取勝官渡的可能。

5、不重視最重要的後勤保障工作,將脆弱的優勢拱手送人:

太祖與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會紹遣淳于瓊等將兵萬餘人北迎運車,沮授說紹:「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斷曹公之鈔。」紹復不從。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候夜潛往攻瓊。紹遣騎救之,敗走。破瓊等,悉斬之。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眾降。紹眾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餘眾偽降,盡坑之。

這點沒什麼可說的,官渡之戰的曹操眼看就要撐不住了「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照這個趨勢,再過不用一個月,曹操將不攻自破,到時袁紹只用揮師南下,必將所向披靡。如果這時的袁紹加強對烏巢的防衛,曹操軍偷襲失敗將不攻自破;如果袁紹聽從建議,包抄曹操後路,至少不至於一戰潰敗、盡失戰局。

6、內心不夠強大,後事安排欠妥:

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必為禍始。」紹不聽,曰:「孤欲令諸兒各據一州也。」又以中子熙為幽州,甥高幹為并州。

官渡一戰失敗後,袁紹方也沒有完全失利,憑藉河北的資源完全可以再繼續發展,內心強大的失敗一百次也會不會讓他喪失崛起的信心(如皇叔),內心不夠強大的袁紹卻在失敗後鬱鬱寡歡,「憂死」。如沮授所言,將仨兒子、一個侄子分別統領州郡「必為禍始。」,袁紹在世的時候,文臣武將只有他一個領導,一旦袁紹離世,群臣分作幾黨,兒子們也互相看不順眼。外患未除、內患又起,焉有不敗之理?如果袁紹心態好一點、早日明確繼承人,官渡失敗之後還是有機會的。


群雄割據的亂世,每個人都面臨很多選擇,做對了選擇就有更多的機會崛起,而袁紹恰恰幾乎做錯了每一道選擇題。凡是對的一律不聽、凡是錯的一律不改。袁紹也挺不容易的,做判斷題就算全瞎蒙理論上來說也有50%的正確率啊,他成功的避開了每一個正確答案。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後記,據說 @袁本初 已經詐屍還魂,現在活躍於知乎。還經常手動關注別人......


反對 @英雄重聚首幾條。袁紹並不弱,只是天下英雄無過曹操,這就是天命啊!
所謂讀史不讀圖,讀了也白讀。陳壽這種沒節操的傢伙,不能覺得《三國志》比《三國演義》上檔次,就全信了。

《三國志》上所說的兵謀,大都是靠不住的。這大約軍機秘密,局外人不得而知,事後揣測,多系附會之談,而做歷史的人所聽見的,也不過是這一類的話之故。

1.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

曹操是善於用兵的人,後方絕不會空虛無備;況且當時曹操也有相當的兵力,後方絕不至於空虛無備。袁紹的根據地在河北,要襲擊許昌,先要度過黃河,渡過黃河之後,還有好幾百里路,絕非十天八天可以到達。如果說輕兵掩襲,那是無濟於事,徒然喪失兵力的。劉備初起兵,力量有限,未必能牽制曹操許久。這一點,曹操和袁紹都是明白的。

從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郊】到許昌【今許昌市】。途經臨漳-安陽-鶴壁-新鄉-鄭州-許昌,G507的高鐵(安陽站到許昌站)要1小時18分鐘。「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每天軍半至,都要跑上半個月。

2.不採納田豐以逸待勞的持久戰戰術

以正合以奇勝,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田豐的騷擾之策,答主有一些時間上的錯誤。呂布馳騁中原的時候,袁紹和曹操是盟友嗎?袁紹+曹操+劉表VS袁術+公孫瓚+陶謙。在兩大集團鏖戰的時候,你派兵去騷擾你的跟班?袁紹後方穩定,我就呵呵了。宿敵公孫瓚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之後敗亡的(三月還在向張燕求救,被袁紹將計就計),官渡之戰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開打的,實際上建安四年六月,袁紹就已經準備南下了。

4.錯判戰爭局勢,分不清急緩

袁紹從四月里和曹操相持,直到八月才進攻曹營,可謂已充分利用持久之計。當時曹操因軍糧垂盡,議欲退還許都,就是袁紹持久之計效驗;不幸曹操的兵,是在堅固難於動搖,以至功敗垂成罷了。

而且曹操並不是袁紹能靠糧草熬敗的,曹軍好歹有屯田,人肉餅乾。袁紹的部隊在河北吃桑椹,袁術的部隊在淮南吃河蚌。
ps:形容田豐的計策是騷擾戰術,沮授的才是持久戰。莫要張冠李戴。

-----------------------------------------------------------------------------
對 @英雄重聚首 評論的回答
1.曹操後方並不空虛,袁紹三月的時候還在和公孫瓚在易京(今河北雄縣)決戰。

秋八月,公進軍黎陽,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齊、北海、東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還許,分兵守官渡。

對於劉備叛亂,曹操先是自己坐鎮許昌,派部將攻擊劉備,戰事不利又親自出擊。

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公將自東征備。
二月,紹遣郭圖、淳子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

所以我並不認為,曹操東征劉備是個絕好的時機。曹操本陣沒有出征的時候,袁紹為了打持久戰,當然也不出擊,否則就是官渡提前爆發。曹操一月去打劉備,袁紹二月就過來了,這速度並不慢。

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而顏良被殺也不是因為他蠢,是之前,曹操聲東擊西的假動作,讓袁紹分兵了。

2,曹操內部和周圍是不穩定,但是都能解決啊。眭固投奔袁紹,被史渙、曹仁擊破,袁術病死,張綉降曹不降袁。曹操手下寫了那麼多信,卻並沒有大的叛亂。袁紹想接應眭固也不行,曹操處理完後方(劉備尚未叛變時),袁紹還在千里之外打公孫瓚呢。後來官渡大戰,派人騷擾曹操後方,也並沒有成功。

四年春二月,公還至昌邑。張楊將楊丑殺楊,眭固又殺丑,以其眾屬袁紹,屯射犬。夏四月,進軍臨河,使史渙、曹仁渡河擊之。固使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自將兵北迎紹求救,與渙、仁相遇犬城。交戰,大破之,斬固。公遂濟河,圍射犬。洪、尚率眾降,封為列侯,還軍敖倉。

汝南降賊劉辟等叛應紹,略許下。紹使劉備助辟,公使曹仁擊破之。備走,遂破辟屯。

4.我想知道「谷支十年」和公孫瓚等著天下有變更是「積穀三百萬斛」是哪裡看到的?而且公孫伯圭是自焚的吧。我在《資治通鑒》看到的是,袁紹軍沒飯吃,吃桑椹。

中平以來,天下亂離,民棄農業。諸軍並起,率令糧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掠,飽則棄余,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蕭條。


聽沮授的話,別讓他受傷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常勝將帥,強如曹操劉備諸葛周瑜,也有多次失敗。

成敗轉瞬之間,所謂將帥,臨機決斷,戰場永遠是不斷變化的,沒有必勝的策略。
現在開上帝視角評判決策也不盡可靠,一是人心難測,二是執行偏差,三是對方反制。


多吃人蔘多睡覺,活的比曹操長就行。


速推一波流,別整那麼多虛的



什麼都別做。
去放個長假然後回來迎天子就可以了。


袁紹打敗公孫瓚統一河北獲得冀、青、幽、並四大州的兵馬佔領的好幾個州郡他可以早日圖許昌誅天子的如果當時他採納這個辦法天下就是他的了就不是三國了


弄死郭圖和逢紀


如果是事後諸葛亮的方式去調整做法,說有一百個辦法都不多吧。

但要忘記已知的事情,去分析情況想辦法,我又沒那麼厲害。。。


贏不了,張學良也贏不了常申凱跟老耄不是?!

這就是命,他家墳上就沒那根草!沒那命,少折騰!


他根本就贏不了 十勝十敗論放在那裡就不多說了


在投胎!袁紹當時坐擁大批軍馬,身邊也不乏能人志士輔佐,為何還是敗給了曹操?根本原因就是他心胸狹隘,不會用人,不懂得聽取身邊謀士的意見,在此只舉一例,足可見本初之狹隘。
官渡之戰袁紹不聽田豐言,初嘗敗績,獄卒皆認為袁紹以後會厚待田豐。一日,獄吏來見豐曰:「與別駕賀喜!」豐曰:「何喜可賀?」獄吏曰:「袁將軍大敗而回,君必見重矣。」豐笑曰:「吾今死矣!」獄吏問曰:「人皆為君喜,君何言死也?」豐曰:「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獄吏未信。忽使者齎劍至,傳袁紹命,欲取田豐之首,獄吏方驚。
如此袁紹,怎是曹操對手?袁紹的失敗是自身眼界,心胸,綜合素質的全面失敗。若想贏曹操,只有在投胎。胎教做好了,懂的學習,知人善任,18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不死曹老闆機會不大


不作死就能贏。


這個話題再發展下去很危險啊


悶聲發大財


活久一點


反應快一點


推薦閱讀:

曹操對於禁投降關羽的看法?
曹操和劉邦,到底誰的軍事才能更強?
如果少年時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和少年時代的曹操一起穿越到漢武帝時代會怎麼樣?
為什麼曹操厭惡楊修?

TAG:三國 | 曹操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人物 | 袁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