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對清朝的認同感比對元朝的認同感高?

都是異族統治漢族,從孫大炮開始就是優待清室的政策。不僅沒能做到某國元首那樣從肉體上消滅一個種族,還連綿不絕有什麼康乾盛世,民族融合的說法流出。就連「康乾盛世」改成中性的「康乾之世」都做不到。好像有一股未知的神秘力量操縱這一切。 相反元朝一共有多少皇帝名字叫什麼大家都不知道也不關心?


原因很簡單,清朝比元朝給了漢人精英集團更多的利益。

漢人精英集團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1,漢族武人。2,漢族官僚士大夫。3,漢族地主豪強。

這三者不是截然分開的,也不是絕對封閉的。通常武人集團與地主豪強的關係比較緊密,而官僚士大夫集團更多的對平民開放,窮讀書富習武嘛。但官僚士大夫也可以轉為地主豪強,這都是可以的。

我們來分析這三個集團的主要利益:

1,漢人地主豪強的追求主要是經濟上的,賦稅上,政權不要動用權力強制搞什麼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稅,也不要跟朱元璋似的搞什麼唯封是反。讓他們安安靜靜的在地方上趴在屁民身上吸血就好了。他們掌握基層資源和隱性權力,可以還給政權的是地方的安定和有效的基層代理人。

2,漢人官僚士大夫追求的是政治權力,要求國家有通暢的上升渠道,允許他們掌握國家行政事務的各項權力,最終登上朝堂參與國策決斷。他們掌握儒家正當性話語和行政事務所需的知識。還給政權的是較高的行政效率和技術水平,順手還能幫你論證政權合法性。

3,漢族武人追求的是軍功,及其帶來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特權。漢族軍人並非沒有政治野心,只是他們的政治野心一旦釋放,就是要改朝換代了。但多數時候,他們滿足於在一個政權的體系內,依附於國家武裝,靠軍功博取富貴。他們掌握自先秦以來漢人積累的軍事技術細節。能回報給政權的當然就是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對內對外的軍事勝利。

搞明白了漢人三個精英集團的利益構成。就可以來分析了

元朝幾乎不開科舉,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漢人讀書人會對於這樣的政權有好感的。

在元朝滅南宋之前,尚能給漢人武人集團以一定的地位,張家史家滅宋滅的非常開心。但是在南宋滅亡之後,蒙古鐵蹄橫掃歐亞,漢人武人在蒙古人治下沒有用武之地,於是回頭跟地方豪強抱在一起,開始趴在屁民身上吸血。

由於元朝政治粗疏,對於基層的控制能力很差,採取的是放縱世家大族掌控地方,然後利用包稅和貿易從基層汲取資源的方式,狠狠的喂肥了漢人豪強地主。

在北方,蒙古貴族管理莊田:「各任土著奸吏為庄官,催甲斗級,巧名多取,又宜驅迫郵傳、徵求餼廩,折辱州縣,閉償逋負」

在南方,「南土新附之初,山藪寇聚」因此也就需要「委重有謀有力之家」,協助元廷鎮壓地方。

而作為回報,當然是:

「勝國(指元朝)時,法網疏闊,徵稅極微。吾松(江)僻處海上,頗稱樂土。……一家雄踞一鄉,小民懾服,稱為野皇帝,其墳至今稱為某王墳塋。」

這一點在元世祖忽必烈時就已經初見端倪,元世祖的一位漢官曾指出:「江南豪家廣占農地……則驅役佃戶,無爵邑而有封君之貴,無印節而有官府之權恣,縱恣妄為,靡所不至。」

「腹里漢兒百姓……,亡宋收附了四十餘年也。有田的納地稅,做買賣的納商稅;比這的外,別無差發。更田多富戶,每一年有三、二十萬石租了的,占著三、兩千戶佃戶,不納系官差發,他每(們)佃戶身上要租子重,納的官糧輕。」——《元典章》

而這些漢人地主豪強抱著蒙古人的大腿大肆壓榨同族百姓,橫行不法,恣意妄為。因此成了元朝政權的既得利益者。以至於:

「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變禮文之俗,未數十年,熏漬狃狎,骨化風成,而宋之遺習消滅盡矣。為士者辮髮短衣,效其(蒙古)語言、容飾以附於上。冀速獲仕進,否則訕笑以為鄙怯,非確然自信者鮮不為之變。」

很顯然,漢人地主豪強的醜行徹底激怒了當時漢族各個利益集團和階層。這幫傻比的暴行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紅巾軍轟然而起。

朱洪武以布衣起於淮右,提三尺劍殺盡江南百萬兵,無數武人和寒門士子趨之若鶩。其實不管是陳友諒集團還是張士誠集團,組織形式都是類似的——最窮苦的農民活不下去了造反起義,卻被沒有政治前途的寒門士子和武人迅速武裝起來變成了一流的成熟軍政集團,有了逐鹿天下的野心和能力。

當朱洪武得了天下之後,對於這幫勾結韃虜,殘害同胞,數典忘祖的垃圾當然沒有理由優容,要知道朱洪武身上可是帶有民族解放和階級反抗的雙重性格的,對於這幫既是漢奸又是土豪劣紳的傢伙,不就剩下一個殺字了?

但是明王朝的三百年,又走進了另一個極端,官僚士大夫在朝堂上掌握權力,武人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特權被剝奪,地主豪強借著科舉制再次蓬勃發展。加上天災和剛愎無能的崇禎皇帝,明政權也徹底站到了漢族人民的對立面,中州大旱,苛捐雜稅,民不聊生,天下流民景從李闖。但李闖子很不幸,他所處的歷史環境里,漢人官僚士大夫抱著已經徹底控制的明政府,而漢人武人還有另一個選擇——滿清。

事實上,放在華夏三千年古典軍事史上,滿清集團的戰鬥力恐怕真的不夠看,不用強漢盛唐了,岳飛韓世忠吳玠孟珙,隨便誰都能把這幫海東蠻子吊起來打,但是很可惜,漢人武人集團經過了宋朝的壓制,元朝的蟄伏,再加上明王朝二百年的摧殘,已經徹底丟光了經濟基礎和榮譽感。所以大批北方邊軍扭頭就去給滿洲軍事奴隸主當打手了。

事實證明,漢族武人的戰鬥力還是靠譜的,但是很可惜的是,他們的刀上沾的是同族的血,其實講道理,哪個漢人王朝的武裝力量沒鎮壓過農民起義?所以屠殺同胞這件事本來就是漢族武人的業務範圍之一,只不過這一次他們背後的老闆變成了滿洲軍事奴隸主而已。

誠然,這種行為會被界定為漢奸,但是光從道德上譴責他們有什麼用嘛?漢人皇權為了自己屁股底下的龍椅,把自己曾經的戰友們全都當成潛在的敵人,放任官僚士大夫削弱人家的政治地位,擠壓人家的經濟利益,視之如奴僕賤役,宋如此,明還是如此,你怪人家對你不忠誠咯?你以為人人都是岳飛啊,臉也太大了!

事實證明,清朝對於漢人武人已經算不錯了,至少比宋明要強,滿洲軍事奴隸主搬開了壓在漢人軍人身上的官僚士大夫的大山,讓漢人軍人依附蠻族軍事貴族獲得政治地位和軍功,有清一代,漢將邊功遠超過宋明,是為明證,說來搞笑,漢族軍人居然靠著給蠻族賣命實現了在宋明這樣的漢家王朝不能實現的價值,走出星星峽踏上西域,北出塞外草原,縱馬進軍拉薩。這些曾經在漢唐時代才能達成的目標在清王朝達成了,宋明?我就呵呵一臉,趙家和朱家,你們好意思讓漢族武人給你們賣命?狗屎。

至於官僚士大夫嘛,在漢人王朝之所以能一手遮天,無非是賭皇權沒有第二個選擇,他們打定主意罷工,朝廷就要停擺,所以他們是不畏死的,死了也有人給他們青史留名。但是清朝不同,滿族高度漢化,可以產生本民族的文官,滿族官僚雖在行政能力上遜於漢族官僚,但終究是皇權的另一個選擇。此外,漢族官僚能夠在漢人王朝對抗皇權靠的是所謂的「皇權之外的第二正當性來源」也就是所謂的道統,他們掌握儒家話語體系和典章制度,能夠通過正當性制約皇權的行為,但是這套理論在家國同構,君臣同族的背景下才有用。在清朝,蠻族皇室天然就攥著不受譴責的暴力,有清一朝,正朔之論就被屠刀壓住,根本翻騰不起來。

與此同時,清朝的科舉之路暢通,底層寒門之士可以取得向上的通道,權力在手,加上滿洲皇帝高度漢化,漢人官僚士大夫也就只把胡朝作華朝,差不多得了。

至於老百姓?額……坦白說,他們不造反的話,誰管他們啊,歷史又不是他們寫的。


——別誤會,不造反不意味著活得好,至於怎麼讓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沒法造反或者造反失敗……試試去問問漢人官僚士大夫和漢人武人,他們會給你專業意見的。


別說沒用的,少扯那些殺伐的民族主義,關鍵就在於兩個字,科舉

元朝很大程度上科舉就是被廢了的,

古代手裡拿著筆杆子的人很多時候比拿刀的厲害的多

科舉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元朝無百年國運而滿清可以續上幾百年

元朝海洋貿易興盛,科技發展迅速的原因除了蒙古人打通了東西方壁壘外,就是科舉的沒落,大批讀書人讀書無大用便從商或搞別的研究,無論參與文學創作還是學習科學技術。另外蒙古算是極少數混中原卻沒有走向漢化的民族,除了其本身的原因,外界原因更重要,蒙古帝國四個汗國橫跨亞歐,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薩滿教,XX教都接觸了,可選擇的太多,中亞西亞大多數蒙古國都伊斯蘭化了,在中原的蒙元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特性,導致讀書人(漢人)對其並不會有多少認同感。

而滿清不同,它幾乎完全照搬了明朝那一套,從科舉到海禁全學,而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下到地方衙門,上到軍機六部,都有通過科舉爬上去的人(不管漢人還是其他什麼人),這幫人得到了滿足,歌功頌德的事是不會不少乾的。而元朝不同,漢人是很難爬到上面的,除了本身的等級限制,渠道本身就少得可憐,讀書人得不到滿足,對你更是不會有什麼認同感的,甚至會起來搞掉你。元清都不缺造反起義,但大多讀書人都有安穩爬到上面的渠道,不會去造反,讀書人不造反,草莽也難成氣候。

個人認為關鍵就在於這綿延上千年的兩個字,科舉,自古至今皆然。


另外題主不要去噴孫中山,孫中山開始並不是優待清室,而是和朱元璋一樣的「驅逐韃虜」,然而兩人起事完了態度都180度迴旋,朱元璋把忽必烈放進了和漢武帝並列的宗廟,還修了元史,孫中山則是五族共和。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兩碼事。


謝邀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滿清時間近,利益相關的遺老遺少大有人在,為滿清洗地吹鼓的人自然也多。

二、滿清遺老遺少多集中於北京,借近水樓台的優勢大量滲透進政治、文化和宣傳教育中心機構,利用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地位放大了自己的聲音,極大影響了國人對滿清的認識。

三、滿清的君主獨裁、專制統治、八旗特權階層、賣國求榮、內殘外忍,視民如草芥等做法很投一批即得利益階層所好,他們能量極大,對滿清明吹暗捧的影響也非同尋常。

四、中國傳統儒學價值觀的長期失位,歷史虛無主義和極端功利化的教育系統,弱化了中國人的文化和民族認同,扭曲了相當多國人的歷史認識和價值觀。


因為沒有蒙古族的兄弟在廣電及娛樂圈工作


不謝邀。這地給兩個五毛我也洗不了。

區別就是沒把遺老餘孽包衣奴才們全打死。

蒙元什麼下場,滿清什麼下場,

前者當年在漢族統治地區幾乎是趕盡殺絕,塞外殘餘和明朝鬥了幾百年,

後者,呵呵,瀕危保護物種,都被同化沒了的族個人認為也沒什麼好提的。

但到今天還有一群不知道什麼種的愛新覺羅、葉赫那拉才是最可笑的。


因為包衣遺民都活到了現在有能力有條件給主子粉飾洗地,這二十幾年幾乎天天豬尾巴戲輪番上映洗腦,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隔世奴才,大奴才影響小奴才,建奴的光輝形象就這樣建立起來的,君不見直至今天沒有我大清哪來大中國這些話還在各大論壇流行嗎,知乎只要是關於建奴的話題你都能看到包衣遺民的辯護洗地,中國有兩大神族,一是現實中的某族,二是文宣歷史界的建奴,可惜前者大家耳熟能詳,後者大家都沒有意識。


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轉變,在此之前,無論是對元朝還是對清朝,都是不認同的。一般都把元清兩代當做外來侵略者,可以看看郭沫若1944年發表的《甲申三百年祭》裡面的用語。建國以後,出於民族團結考慮,不再說元清是侵略者,但對兩代的民族壓迫政策仍持嚴厲批判態度。尤其是清朝,除了民族壓迫外,還要為近代中國落後負責,連同腦袋上那條醜陋的大辮子,幾乎可是說是好感度負值的王朝。但應該指明的是,新中國前期對兩個王朝民族壓迫政策的批判,一方面是尊重歷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廣大少數民族考慮。少數民族壓迫漢族的政策被批判,那麼同理,漢族壓迫少數民族也是不應該的。所以如漢唐明等漢族王朝對少數民族的一些壓迫政策,也是一樣會被批判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漢族人口佔全國人口90%以上,並居於政治經濟主導地位的國家來說,反對民族壓迫,就是在保護少數民族。至於為什麼80年代以後,會發生轉變,上面有的回答已經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贅述了。我只想說一點,這樣洗地下去,很危險,尤其是少數民族。


優待清室與孫中山有什麼關係?辛亥革命是袁世凱借著革命黨讓清朝退位,革命能成功,得益於老袁與清朝答成的協議。等一切結果了,孫大炮才回來盜取革命果實。假使老袁真想消滅革命黨,十個黃興也比不上半個馮國璋。

如果德雲社搞個選舉,選出來的領袖能不能算國家的領袖?當然不算。當年選孫大炮當總統的那些人也是這個性質,就是一伙人以各地代表的名義搞次選舉。而且拿國籍來看,大炮是美國人,後來還有日本護照,選這一貨的那些人,全應該炮決之後再犬決。

至於認同感,還是離的近,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到今年才死50年,可講的故事太多了。

在偉大的老人家時代,搞南明就是支持蔣介石復辟,當年都把鄭成功定性為某毒的祖師爺。所以錢海岳就被整死了,因為替蔣招魂。估計除了被鎮壓的之外,沒幾個喜歡的蔣的。

對清的態度也是從早期單純的繼續反清思相,過渡到以歌頌為主。這事起緣於中俄勘界時代。之前被黑的出翔的左宗棠,也在後來慢慢的被確定民族英雄地位。

清裝戲以歌頌為主,這還得到1990年代中期,之前連鎮壓和平族都是罪過。

至於元朝,漢化程度太低,導致一個巨大的問題,皇帝名字太長,誰TMD記得住。當年一哥們想研究蒙古史,結果看人名就嚇尿了。比如「愛育黎拔力八達」,哪有玄燁、胤禎、弘立這些叫的順口……而且時間太短了,沒啥故事可編。元朝最有名的故事應該是《明英烈》,但這個直接是朱元璋的故事。一沒啥故事可講的王朝,能有啥認同感。


BTW:本人毛粉,按我的理論,之所以袁會與清政府答成協議,是怕繼續打下來傷到老人家。天命所屬之人,必由天命所助。


滿清,蒙元都是異族入侵中原,他們的貴族血統都是C3北支。

從漢人的立場來看,他們是沒區別的。只不過滿清殖民中華的時間長了一點,達到200多年,相對來說,他們對漢人的洗腦也徹底一些。

這就是題主說的認同度高一些。


這麼簡單的事情,回答起來卻必須複雜點。

第一,時間方面,元朝只存在不到百年,假如人有百歲,這個王朝連一個人的完整一生都沒能撐過去就被滅了,除去打天下的連年征戰,實際穩定時間沒幾年,達不到文化滲透的基本條件——長時間潛移默化(想不想滲透一回事,客觀條件是沒時間滲透)。

對比清王朝,268年的統治完全足夠進行文化滲透,這個時間是什麼概念?按20生子算,清王朝能經歷14代人,也就是富不過三代這個「三代」的4倍還多——四個輪迴下來,加上清皇室沒反對文化融合,自然認同感隨時間流逝逐漸增高。

第二,政治方面,元朝的四等人政策抹殺了一切融合的可能,一個佔全國8成人口的民族身為三等人、四等人,自然沒認同感——在那個時代,認同元朝,就認同下等人身份,換誰都不願意。

清朝的幾個皇帝在民族方面都頗費心思,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都區別對待,效果你也看到了——即使亡國了,依然認同感高。當然,這個比較扯淡,重點的是當今TG願意認同清朝。

這個現代的政治原因佔比或許比較大。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王朝中,元朝版圖最遼闊,但它的版圖是總面積大,卻有部分現在中國版圖裡的區域沒有佔領到——比如新疆、台灣。有沒有注意到?某宣傳中最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XXX是我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假如以元朝來當「自古」,那疆獨台獨都沒毛病了。

呵呵,再看看清王朝,非常巧,現在中國版圖裡有的,它都有,包括台灣。把這個王朝當「自古」,就合理了。

第三,娛樂傳播,這個方面有許多原因,這裡我簡單談一下商業方面。

相較於三百年前的短命王朝,清朝對自己的各種記錄,各種文件相對更多,流傳下來的各種野史更是多如繁星,難辨真假——娛樂行業最喜歡的就是這樣模稜兩可奪眼球的玩意。然後,大家看到了,有人拍清宮戲了,再然後,火了。

火了後又如何?呵呵,火了就有人跟風啊,跟風的也多多少少火了一批,那麼,作為投資人,你是拍火的概率80%的清宮戲呢?還是投資拍火的概率不足20%的其他朝代戲?之後就是良性循環,清宮戲霸屏了。許多人的腦子裡也被各位帥氣的「爺」,嫵媚(心機?)的娘娘洗腦了。

第四,第四是什麼?我下班了,有空再說吧。簡單的題目,但真要說起來,貌似可以扯滿一萬字。

先總結:沒啥「未知的神秘力量操縱這一切」,這一切都是各種偶然加必然使然,別老是各種陰謀論了。世界很美好,多出去走走,少刷知乎。


民國建立後很多不會種田經商的八旗後裔靠文藝吃飯,發展到了今天,在文化教育領域頗有話語權


因為這個:

諸位今天能自稱「中國人」而非其他任何烏七八糟的名稱,皆賴大清教化。

當然也有不服的,比如孫文就自稱「支那人」。

大清除去剃髮易服,是中國封建王朝最理想化的實現。

元朝雖然沒有剃髮易服,但人家ikh mongol uls 也從來沒有自稱是中國啊。

所以朱元璋的恢復中華無可非議,孫馬來的恢復中華則莫名其妙。大清的漢語全名叫中華大清國,滿語名叫dulimbai gurun(中華帝國)。

dulimbai 一詞是中央的意思,引申為中華完全恰當。北洋政府給自己取得蒙古語名字就叫 Dundad irgen uls, 直譯叫做中央的公民國家。


瀉藥。
@風龍雲虎 說的我基本都贊同,除了第三條。因為元朝也存在特權階級:

《元典章》卷四十四《刑部》六《蒙古人打漢人不得還》:「至元二十年二月,中書省刑部准兵部關:承奉中書省札付,照得,近為怯薛歹蒙古人員,各處百姓不肯應付吃的,不與安下房子,札付兵部,遍行合屬依上應付去訖。今又體知得,各處百姓依前不肯應付吃的粥飯,安下房舍,致有相爭中間,引惹爭端,至甚不便。仰遍行合屬,叮嚀省諭府、州、司、縣、村、坊、道、店人民,今後遇有怯薛歹蒙古人員經過去處,依理應付粥飯宿頓,安下房舍,毋致相爭。如有蒙古人員毆打漢兒人,不得還報,指痒痒證見,於所在官司赴訴。如有違犯之人,嚴行斷罪。請依上施行。」(上文的蒙古人指怯薛歹蒙古人,怯薛歹為元代的一種特權階級@wikipedia)


此外我還想在某種程度上補充證偽題主給出的命題,即先問對不對,再問為什麼對或者為什麼不對。其實在漢族知識分子階層,對這兩個朝代的認識應該是相類似的,客觀來看都是少數民族以落後文明統治當時大部分中國地區的先進文明的朝代。不過社會文明這種東西,落後逆襲先進必然自發進行;而進步才是需要少數人以極大能量和功力去推進的。之所以題主有這種錯覺,應該確實是身邊有太多喜歡看百家講壇,清宮宮斗穿越劇這一類的受教育水平低下,疑似初中歷史是體育老師教的的人;或者是滿清的遺老遺少等。不過必須得承認,自從元蒙滿清橫空出世,天朝的核心價值觀也是笑貧不笑娼,太多人夢想和鼓吹特權階級以及其尸位素餐的幸福生活,這種環境,即便上世紀中葉經歷過一次兩次大的洗牌也未能改變,何況如今。所以說白了,一部分人認同的活著說艷羨的僅僅是被更充分地揭示了的特權階級的優越感而已。

至於所謂康乾盛世,其實就是一個叫胤禛的人在廢墟上搭建起來的一座小茅屋罷了。放眼望去村裡的鄰居那時候都趁著你家豪宅坍塌之際蓋起了高樓大廈了所以小茅屋這種東西只能跟廢墟比,就不拿出來丟人了,何況那小茅屋也基本只給愛新覺羅家的人揮霍,廣大群眾並未獲得一針一線。

這倆朝代真正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生在元朝還寫這首山坡羊,絕非偶然。


剃髮易服做得好啊,滿人成功地將漢人馴化成聽話的奴隸,並且讓他們跪了兩百多年。


謝邀。

第一,清朝統治中國兩百多年,元朝只統治了八十多年,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清朝要大於元朝。

第二,清朝距離現在比元朝近,研究的史料也多,大家對清朝更熟悉。

第三,清朝漢化程度以及對漢文化的尊重和效仿程度要遠大於元朝,在元朝,南宋遺民被稱為「南人」,是第四等公民,而在清朝,雖然民族歧視也有,但通過幾代皇帝的大力推行,到後期,其實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滿漢一家」了,作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對清朝的認同當然比元朝高了。看看吧,清初時多少人留髮不留頭,過了兩百來年,多少人對剪辮子痛哭流涕啊,這些可都是漢人啊。

第四,清朝後期受到了帝國主義的入侵,雖然說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直喪權辱國,但畢竟在抗擊外辱中湧現出一大批民族英雄,林則徐,關天培,左宗棠,鄧世昌等等,他們在殺敵保國時,面對的是真正的「外國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保的國,不是大清,而是中國。

第五,托電視劇的福,現在滿屏幕大辮子後宮劇(當然,也有嚴肅的歷史劇),大傢伙兒誰不知道四爺八爺又爭皇位又爭女人,誰不想知道慈禧老佛爺和小李子到底啥關係?而元朝呢?除了敏敏特穆爾,還有啥能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八卦?


因為滿族實際上已經自己變成漢族的一部分了,要不是奇葩的民族固化政策和戶口本,早就是漢族了。你看慕容家、獨孤家、令狐家、折家、蕭家、呼延家,不都是漢人么?


優待清室是因為清帝和平遜位,而非被暴力推翻。革命黨內部渙散,同盟會和袁世凱兩相齟齬,促成了這樣一個妥協的結果,與時人對清朝認同感無干。

康乾盛世的說法源於20世紀80年代,原因嘛,政治敏感。

朱元璋將元世祖忽必烈供奉在列代帝王廟內,與周武漢高、唐宗宋祖並列,壓根沒把人當外族。

試問題主,漢朝一共有多少皇帝名字叫什麼名字,你知道嗎,你關心嗎?唐朝一共有多少皇帝名字叫什麼名字,你知道嗎,你關心?難道是因為漢唐認同感不如清朝,滑天下之大稽。

大多數王朝就三五個皇帝為人所知,清朝皇帝為人熟知的多是因為攤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個都被寫進了近代屈辱史,反倒極大降低了人們對清朝認同感。


就因為雍正,官差一體納糧。

這是真漢子,可惜被統治階級詆毀。

我很討厭,分民族。自古有夷變夏,以夏變夷。建國初,學蘇聯那套,不得不說,是個敗筆。


1.清帝國是所有舊封建王朝裡面對思想改造做的最徹底的,什麼康乾盛世啊,最繁榮朝代啊這些吹捧做的最出色,文字獄和焚書燒改經典很正常。壞話不能說,好話盡塗抹。明明是一個饑荒纏繞的帝國,在現在很多人眼裡都是一個繁榮的盛世。元朝的活就糙得多,就是亂殺亂辱,但是又不控制思想,留下的罵元朝的書都堆成了山。在文人的筆下,元朝就更殘酷野蠻沒品垃圾土,而滿清則是一個受命於天的合法正統親民的王朝。

2.清代徹底成型的體制文化和社會習俗之類的,依然深刻的影響著現在的價值觀。

3.本朝統治者因為證券合法性的需要,對清朝的美化和認可。這個不展開說。就說為什麼這麼多清宮戲,以前還有歷史劇,現在都是偶像劇,偶像劇看多了,年輕人就自然而然對清朝充滿了好感。


謝邀…不斷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不知道為什麼…
我不太想回答,容易被敏感…
主要原因是,滿族雖然相比蒙古族,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各種習俗都更接近於漢人,但是滿族在政府里所佔的分量是大於蒙古族的。
北京的一些朋友應該知道,一些滿族王爺墓之類的地方常年有人打掃祭奠,清朝離我們很近,祖上闊過的感覺對於一些滿族人來說還很強烈。
至於元朝…一個是影視作品很少反應,因為播出來也沒人看,蒙古名字多難記,考據也很費事,清朝則容易的多。


推薦閱讀:

求推薦一本關於和珅的書籍?
《紅樓夢》後幾十回手稿還有可能重現於世嗎?如果歷史學家想要尋找,該從哪些途徑和線索尋找?
清朝什麼官員能穿蟒袍?
如何看待此次(2015年10月)清東陵景陵妃園寢被盜?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認同感 | 清朝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