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元春不喜歡「紅香綠玉」要改成「怡紅快綠」?

以我微薄的古文水平看不出來「紅香綠玉」有什麼不妥,裡面含有嗅覺跟視覺雙向的美,而且正好映照了院子里的海棠和芭蕉,為什麼元春要給改成「怡紅快綠」,這個「怡」字還好理解,這個「快」字又是作何理解呢


謝邀。

這個修改如果一味從文字功夫的高低上去看,未免膠柱鼓瑟了。

事實上,書里說得明白,賈府使用寶玉的題詠而不是另聘名家,就是為了展現「本家風味」。元春聽說此事之前,還稍稍表達過一些見解,改了蓼汀花漵和天仙寶境;等到明白了這些匾額是來博親切感的,不是來鬥文的,哪裡還會去計較匾額上的文字功力——況且「綠玉」二字是正正經經的典故,寶玉此匾雖然談不上文採風流,不過不失是絕對有的,哪裡就需要元春出手糾正了呢?

一個人把一個詞改成另外一個詞,可能有無數種原因,然而解讀的人若只是一味強調「哇!改得好好!」,「你看原作,俗不可耐,這一改,清新脫俗!」未免思路窄了。
(話說我真的很想吐個槽:要說俗,十二釵名諱大約沒有比「元春」更俗氣的了,連賈雨村聽了這名字都感慨畫風不對……)

要理解元春何以不愛「紅香綠玉」,不妨去看情商過人的寶釵怎麼應對的:

貴人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才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又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分馳了?……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

「綠玉」改為「綠蠟」,偏正結構不變,「綠」字形容詞身份不變,怎麼就沒問題了呢?

寶釵其實是非常敏銳地嗅出了元春的喜好:元春生在富貴之家,自入宮之後更是享盡榮華,然而骨肉分離之痛,深宮是非之苦,才是她最大的負擔,一生富貴並未能帶給她快樂。

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這時不說不笑,反倒哭個不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見!」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

又有賈政至簾外問安行參等事。元妃又向其父說道:「田舍之家,鹽布帛,得遂天倫之樂;今雖富貴,骨肉分離,終無意趣。」

故而「紅香綠玉」一詞沒討著元春的好,不是因為文字功夫不夠好,或者修辭用得不夠巧,而是在於「香」 / 「玉」所承載的溫柔富貴的意象實為元春隱痛。擬此匾額的寶玉乃富貴閑人,想起富貴來是只有好處的,自然用著毫不手軟。而在元春看來,這樣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早已是「終無意趣」,「香玉」之美,哪裡及得上心情舒暢重要呢?

因此,寶釵教寶玉使用「綠蠟」,用清冷意象的「蠟」取代了富貴的「玉」,就不至於又礙了元春的眼。而元春自己下手改匾額,自然不會單獨「迴避自己不喜歡的意象」,她也將自己的喜好流露在匾額中:怡紅快綠——看著這滿園紅綠,希望享用這美景的人心裡也是舒暢愉快的呢!

這大概是一個富貴至極,卻不快樂的人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祝願了。
~~~~~~~~~~~~~~~~~~~~~~~~~~~
在此之外,我們不妨也看一看元春一路修改匾額和撰寫匾額的記錄。她作為一個皇室成員,這些註定要留檔的東西除了應制字眼以外,均是以刪繁就簡,將富貴字眼生活化,盡量減少炫富為方針的:
蓼汀花漵 —— 花漵
天仙寶境 —— 省親別墅
紅香綠玉 —— 怡紅快綠
新增匾額:
顧恩思義
梨花春雨
桐剪秋風
荻蘆夜雪
元春原本就不善於題詠,這裡除了「顧恩思義」是應製作,後面三個也沒有比紅香綠玉高明到哪去,只是均不曾使用富貴字樣。

至於「元春捨棄黛玉」這種說法,我覺得非要解釋成曹公的隱喻也就罷了,真要當作元春本意就實在太牽強了——賈家人明知道元妃娘娘不喜歡林黛玉,還讓她住「有鳳來儀」??這是專程去噁心他們家娘娘的么……


紅香是花,綠玉是葉,左右都離不開實指。試想你逛一園子,看見有花有葉,來了句,哎呀,花可真香,紅得好看,葉子綠得像玉一樣溫潤。。。是不是左右脫不開常識呢。
再想,你走進園子,帶著一身俗世的愁煩,眼見著滿園子的紅紅綠綠,一下子忘了太半,豈不快哉,一句怡紅快綠形容此時的心境,是不是更貼切一些?
所謂俗與不俗,全在身心的追求,在不俗之境中而難脫功利之心,所見所思也便俗了。
大觀園者,凡塵中一短暫的人造的凈所而已,元春才思敏捷,久歷宮中人事,寶玉稍嫌滯重,所見所思皆眼前之事而未脫脂粉之氣,哪懂得歷盡人事艱難者的境界。
也因此在題詞上判出境界高下來了。


謝邀。

元春是寶玉的啟蒙老師,文學水平確實在寶玉之上。大觀園兩處改動,「蓼汀花漵」改「花漵」,「紅香綠玉」改「怡紅快綠」,都大有道理,是以巧改拙。

怡紅快綠中的怡和快,都是enjoy的意思。紅香綠玉改怡紅快綠,相當於把「the scenery is beautiful」,改成「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僅從文學上而言,確實高出一籌。

有一種觀點認為,元春改掉「紅香綠玉」是隱晦地表示不喜林黛玉。我個人是不太認同的。但既有此一說,姑妄存之。


和賈島「僧敲月下門」有異曲同工之妙。

僧「推」月下門 是照片,是靜物素描。弱在太過寫實,沒有遐想空間。

一旦換用「敲」字,照片一下子活了,成了1080p高清。
環境的靜怡、敲門的聲響、敲門之後當有的主客應答……恰似一部電影拉開了序幕,卻又戛然而止。

這畫面感,一下子就跳出來了。

類似的,「紅香綠玉」也是照片,是靜物。冷冷清清,枝繁葉茂;然而缺乏人氣。
這匾額,題公園門上、花園門口,都不算錯;但寫到住戶門上,像住人的地方嗎?你當拍聊齋呢。
恐怕將來大觀園鬧鬼時,題這個匾額才最合適吧。

改成「怡紅快綠」,人氣就出來了——紅的是花,綠的是葉;花葉之間,是人的歡聲笑語。
這才是寫給活人的。

——————————————————

曹雪芹是大家,絕不會為了湊推背圖而因詞害意,讓人物說出不符合她們身份/境遇的話的。

如果先棄了對人物心理的理解,只把一篇篇詩詞歌賦拿出來當推背圖琢磨,才真是捨本逐末,格局太小了呢。

所以,我們先得想一想,被送到「不得見人」地方的元春,見得最多的是什麼?

現在不是過去那個只能憑想像去腦補皇宮裡幸福生活的時代了。
所以我們知道,曹雪芹和我們一樣,是完全明白深宮之內有什麼的:
1、寂寞——皇上那麼多妃嬪,做不到正宮,一個月能見三兩次面已經是極致了。
2、鉤心鬥角——身邊哪個是能說知心話的?哪個又是別人的耳目?就是心腹,有些話能說給下人聽嗎?她聽得懂嗎?

人這一進去,一輩子就交給那些金碧輝煌的亭台樓閣了。
赤裸裸一隻被囚禁在黃金鳥籠中的金絲雀。


那麼,有著這樣經歷的元春,看到「紅香綠玉」,你說是什麼心情?
美則美矣,然而冷清,寂寥,正如冷冰冰的深宮,只見富貴,不見人氣。
這是深藏在元春心中的恐懼。它絕不應該是家的味道。

所以,才一定要「怡紅快綠」。
這是她對自己境遇的反抗,也是對家族的期望,更是對親人的祝福。
所以,這個匾額,必須由她來改。

至於賈寶玉……這是個「沒心沒肺」的,自然是想到什麼用什麼。「當和尚」他又不是沒說過。
讓他來說「紅香綠玉」,非常合理;同時又是一重隱喻……

我們知道,元春的這個願望,畢竟還是落了空。大觀園終究還是成了……鬼屋。


此情此景,可不正是「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紅樓夢,是一出悲劇,一出胸懷各種美好願望的人們被無情吞噬的悲劇。
正如很多人所指出的,哪怕大眾所以為的「反面角色」王熙鳳,都是隱隱為曹雪芹所喜愛所欣賞的。
然而有一天大廈傾覆,精明的、寬厚的;熱衷名利的、恬淡隱逸的……一瞬間全都被剝奪了人的身份,可以任意買賣任意作踐……

所以我以為,她們的毀滅,是曹雪芹寫不出來的——不是曹雪芹困苦而死所以紅樓夢爛了尾;而是他對書中人物的愛,使得他到死都無法以一個局外人的姿態、把殘酷的結局白描出來;但若不把悲劇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曹雪芹來說,就意味著對自己所愛的那些人的背叛。
所以,若曹雪芹生平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考據的,那麼紅樓夢是註定寫不完的。

把紅樓夢理解成宮斗劇,實在是……


表示元春是懂的。香、玉這種字眼,太俗氣了。

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詩》:新酒快傾杯上綠,衰顏已改鏡中朱。

如果改成:新事快傾杯上酒,衰頹已改鏡中顏。成何體統?判若雲泥。

怡紅快綠里,紅和綠是名詞,是主。紅香綠玉里,紅和綠變成形容詞,是賓,俗不可耐。


看回答把我看笑了。
目前贊第一多的那個回答,根本就是扯啊,強不知以為知,那麼多人點贊就因為他字碼得多?
點贊第二多的那個答案,說「香」、「玉」這種字眼太俗氣,雖然有三分道理,但這答案自己就已經俗不可耐了。為什麼?字眼本身不存在俗不俗,俗或不俗的是用字的人,人俗,用什麼雅字它都透著俗氣。
說「香」、「玉」這種字眼太俗氣?之前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時候,在蘅蕪苑提「吟成豆蔻詩猶艷,睡足荼蘼夢亦香」,同樣用「香」字,俗氣嗎?一點都不俗氣。
但到怡紅院,提「紅香綠玉」,就俗了。但是,卻是沒有辦法的。為什麼?大觀園的題名大多是四個字,四個字用來題一個主題的話,騰挪空間是很大的。比如之前稻香村的「杏簾在望」。
但是怡紅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異類。特殊在哪?賈寶玉自己說了「此處蕉棠兩植,其意暗蓄『紅』『綠』二字在內,若說一樣,遺漏一樣,便不足取。」也就是,怡紅院的主景是兩個主題,用四字題名,每個主題只剩兩個字的表現空間,已經很逼仄了。而寶玉自己又定下一定要『紅』『綠』二字在內,那結果,每個主題可供騰挪的字眼只剩一個字,「X紅X綠」或者「紅X綠X」,別無他選,這就把自己逼到懸崖邊了。
那麼,寶玉在題「紅香綠玉」的時候是什麼思路呢?
這個可以從後來省親時寶玉受命提的那四大處的四首詩看出來。那四首詩本身就是對四個題名的「描繪」或者說「解釋」
那麼寶玉的詩怎麼解釋這個「紅香綠玉」呢?寶玉這麼寫「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嬋娟。綠蠟春猶倦,紅妝夜未眠。憑欄垂絛袖,倚石護清煙。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這是擬人法,用倆美人比擬蕉棠。第二聯用典是錢珝的「冷燭無煙綠蠟干, 芳心猶倦怯春寒」和蘇軾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沒錯,就是湘雲的花名詩),都是很經典的用美人擬植物。
知道了寶玉的思路「比擬美人」,又只有「X紅X綠」或者「紅X綠X」這樣格式的一個字騰挪,除了「紅香綠玉」這個很俗的答案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怕是很難了。
所以,按照寶玉的思路「紅香綠玉」的得出就順理成章了。

那麼,元春為什麼要改呢?
因為俗?其實俗不是問題。賈寶玉十二三歲的小孩,按照傳統他日常也應該在科舉文章上下工夫,要求他文學水平多高也不現實。這個元春是知道的。四大處的題名中,文學水平最高的無疑是「杏簾在望」,一個「在望」,不但有景,而且有人,人融入景中,格調最高。有鳳來儀是要頌聖的,不可改移。「蘅芷清芬」這樣堆雅詞的就真比「紅香綠玉」不俗到哪裡去嗎?
關鍵不在於「紅香綠玉」俗,而在於「紅香綠玉」錯了。
什麼叫錯了。
我們知道,怡紅院主景是海棠和芭蕉,一紅一綠,寶玉題額用美人擬蕉棠,得出了「紅香綠玉」這個題名。
但是
重要的問題問三遍
海棠香嗎?海棠香嗎?海棠香嗎?
怡紅院的主景換成牡丹、桃花、杏花……只要是別的花,這個「香」字都立得住。唯獨海棠不行。海棠無香,常識啊!
主景是海棠,你題「紅香」,不笑話么。
寶玉疏忽了,元春可沒疏忽。
"怡紅快綠"這個改名,說明了幾個問題,第一,元春也同意寶玉「蕉棠兩植,其意暗蓄『紅』『綠』二字在內,若說一樣,遺漏一樣,便不足取」的判斷,這是大關節。第二,元春的水平和境界比寶玉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在寶玉還鑽在比擬美人的牛角尖里出不來的時候,元春一筆改成「怡紅快綠」,不但有主景,還把看景之人也融入進去了。境界一下就提高到接近「杏簾在望」那個等級。

至於題主問「快」什麼意思,「大快人心」的快什麼意思,這個就什麼意思。

順便,那麼多人像猜謎一樣猜曹雪芹安排這個情節有什麼暗示,也是夠了。曹雪芹是喜歡用情節安排伏線,但不是這麼安排的。曹雪芹也喜歡安排暗示,但在詩裡面寫得很清楚,讀不懂詩當然看不出暗示什麼。然後上面各種在情節里找暗示,做各種過分解讀,也是笑死個人。


謝邀
紅香綠玉有點香艷啊 玉字還是寶玉的名字。人名裡帶玉字的都非凡人 寶玉 黛玉 妙玉 都是主角 或著十二釵。紅玉被改作小紅不算。一個院子哪了有資格用玉字啊。
寶玉的怡紅院主打的是視覺 紅綠對比
黛玉的瀟湘館主打的是聽覺 風吹竹林
寶釵的蘅蕪院主打的是嗅覺 杜衡蘼蕪都是香料


元春省親時還將「蓼汀花漵」的「蓼汀」去掉,單留「花漵」,劉文典先生說此處「蓼汀」反切為林,「花漵」反切為薛。知乎有人分析過,用中古發音此二處並不能反切為林和薛。不過呢,我本方言為吳語。在吳語中,「漵」和「薛」發音幾乎一樣,「汀」為二聲,卻可反切為林。劉文典先生是安徽蕪湖人,我猜測,方言亦有靠近吳語處,才會作此推斷。姑妄猜想曹公可能在此處留了伏筆,取薛而去林。


很簡單 因為「香」消「玉」殞


佔位


被許多人吐槽語氣不友善,慚愧,確實之前的答案態度上有這種問題。為了表達這份羞愧選擇匿名了。

做出了修改,刪除了不友善程度最高的兩句。

當時答題時有些氣憤,向有所冒犯的致以歉意。

——但我的主要觀點仍舊堅持。

我是不友善得太直接,但看到有人篤定其他人是在做出「過度解讀」,有人不求甚解甚至可能不讀書便發聲認定其實無可解,這又何嘗是什麼友善呢?表裡而已。其他答案中有人評論說《紅樓夢》「首先是小說而不是謎語」的(借用一下這句話,覺得這句很典型而已,不是想針對發出這句評論的人),可能表達了這個題目下許多人的感受,這種說法沒錯,但也不能算全對。誰能說《紅樓夢》本身不是個巨大的謎語呢?紅學的研究中肯定有不少「過度解讀」,但我不明白對「紅香綠玉」這種程度的解讀,不論確切與否,單論程度,有什麼可過度的。如果這也算對作者的「過度解讀」,那確實除了說是讀者對這部作品的看低我想不到別的說法。
————————————————————————————————————————————————
先吐槽:文學評論的門檻實在太低。
《紅樓夢》乃作者嘔心而成,字字是血,乃天下古今有一無二之書也。
如你我之凡人,不借外力,單讀此書十年,也未必能做出什麼「過度」(此處引號表達強調!)的解讀來,實因其中處處是機關,遍地有伏筆。這就是「紅學」能存在的一個立足點。
設如看不到此中處處精妙,以世俗之書之句比之論之真是糟蹋!
故而反對這類答案。

竊以為題主的題目與(原來的)描述不符。倘若按(原)描述來理解,題目應改成「為什麼元春把『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就說明了元春不喜黛玉?以及,如何理解這個『快』字?」

第二個問題沒什麼好答的。
單就第一個問題來說,參見第十八回,十九回。元春將寶玉所擬「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乃是刪掉了「香玉」二字,而「香玉」暗諭什麼?曹公生怕看官們看不明朗,特意在十九回中借寶玉之口做了明說。乃是黛玉無疑。故而據此解讀為元春不喜黛玉,也不無道理。這種觀點是有來由的。


詳細文字如下: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
「元妃乃命筆硯伺候,親拂羅箋,擇其喜者賜名。題其園之總名曰『大觀園』。正殿匾額云:『顧恩思義。』對聯云:『天地啟宏慈赤子蒼生同感戴 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又改題:『有鳳來儀』,賜名『瀟湘館』。『紅香綠玉』改作『怡紅快綠』,賜名『怡紅院』……」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寶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鬼話,黛玉只不理。寶玉問他幾歲上京,路上見何景緻古迹,揚州有何遺迹故事,土俗民風,黛玉不答。寶玉只怕他睡出病來,便哄他道:『哎呦!你們揚州衙門裡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黛玉見他說得鄭重,又且正言厲色,只當是真是,因問:『什麼事?』寶玉見問,便忍著笑,順口謅道:『『揚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個林子洞。』黛玉笑道:『這就扯謊,自來也沒有聽見這山。』寶玉道:『天下山水多著呢你哪裡知道這些不成。等我說完了,你再批評。』黛玉道:『你且說。』寶玉又謅道:『林子洞里原有一群耗子精。那一年臘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議事,說:『明日乃是臘月八日,世上人都熬臘八粥。如今我們洞中菓品短少,須得趁此打劫些來方好。』乃拔令箭一枝,遣一能幹小耗前去打聽一巡。小耗回報:『各處察訪打聽已畢,惟有山下廟裡菓米最多。』老耗問:『米有幾樣?菓有幾品?』小耗道:『米都成倉,不可勝記。菓品有五種,一紅棗,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重點出來了!!!)老耗聽了大喜,即時點耗前去。乃拔令箭問:『誰去偷米?』一耗便接令去偷米。又拔一令箭問:『誰去偷豆?』又一耗接令去偷豆。然後一一的都各領令去了。只剩香芋一種,因又拔令箭問:『誰去偷香芋?』只見一個極其弱的小耗應道:『我願意去偷香芋。』老耗並眾耗見他這樣,恐不諳練,又恐怯懦無力,都不准他去。小耗道:『我雖年小身弱,確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深遠。此去管比他們偷得還巧呢。』眾耗忙問:『如何得比他們巧呢?』小耗道:『我不學他們直偷,我只搖身一變,也變成個香芋,滾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聽不見,卻暗暗地用分身法搬運,漸漸的就搬運盡了。豈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眾耗聽了,都道:『妙卻妙,只是不知怎麼個變法?你先去變個我們瞧瞧。』小耗聽了,笑道:『這個不難,等我變來。』說畢,搖身說『變』,竟變了一個最標緻美貌的一位小姐。眾耗忙笑說:『變錯了,變錯了。原說變菓子的,如何變出小姐來?』小耗現形笑道:『我說你們沒見世面,只認得這菓子是香芋,卻不知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黛玉聽了,翻身爬起來,按著寶玉笑道:我把你爛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編我呢。』」

這「紅香綠玉」改作「怡紅快綠」裡面的「內情」還不止這些,除了這「香玉」這「綠」,更有寶釵摻的一腳。待我上個帶評點的段落,看看別家所言,以供知友玩味。

寶玉初擬「紅香綠玉」

元春改為「怡紅快綠」

寶釵改「玉」為「蠟」(燭台上又是多少淚珠兒流)睡前臨時加圖,一時匆忙,待後日做了正經整理修正。——雖然手機端不好艾特,仍舊想感謝評論中兩位知友的期待。


詩言志,詩歌要抒發創作者的情感與志向。再說白點,就像《小王子》里說的那樣,那株玫瑰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你日日澆灌它,你為它付出了心血與情感。同樣,你所描寫的景色之所以動人,也是因為其中蘊含了你的情感。

可以說,詩歌無不以情動人。宋詩重理趣,其作為詩歌的韻味就稍淡了。

再來看詩句,紅香綠玉,單從寫景上來說,確實很美,紅綠色彩映襯,相映成趣,還有什麼比喻呀,反正聽上去就很美。

但素,紅香綠玉與我有半分錢的關係?沒看見某位文人皇帝都發話了:「風吹皺了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所以說,紅香綠玉與我何加焉? 又不能喚起我半分憐香惜玉之情。用亦舒的話來說就是「美則美矣,毫無內涵。」

怡紅快綠就不同了,讓人心曠神怡的紅與綠,切切實實的與人的心境聯繫在一起了,至少可以值五毛錢了。

就像王陽明說的:「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的顏色便一時明朗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一花一草只有被人感知了,它才能證明它的存在。那如何是被感知的呢,自然是要像康橋邊的金柳那般讓人心頭蕩漾呀!哈哈,其實就是要挑逗起人的情感。

怡紅快綠做到了。


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不喜(香玉)二字。
後文寶玉跟黛玉開耗子精的玩笑,用香玉比了黛玉。


我開個腦洞,元春是進宮去的,會不會宮裡有個和元春極不對路的妃子,名字里有個香或者玉,或者乾脆就叫香玉,所以元春一看這兩個字就不喜歡。說這個香玉是指林黛玉的,我覺得有點不妥,這個香玉的來由,是私底下寶玉與黛玉玩笑時帶出的,除了他二人也無人知曉,怎麼元春就知道了呢,還已此來表示對黛玉的不喜,這恐怕不妥吧,曹公應該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只有改成「怡紅快綠」,才會有「怡紅院」,才會有「怡紅公子」,才會有「遺紅怨」,才會有「遺紅公子」。


不談隱喻,單從字面意思上看。

紅香綠玉比較脂粉氣,符合寶玉的風格。

而怡紅快綠顯然給人一種明快大氣的感覺,符合元春的身份。

認為這一更改暗示了元春對寶釵和黛玉傾向的,我覺得這個時候元春都還完全不了解他們倆啊,就這樣區別對待真的合適?非得說這是作者設計的草蛇灰線的話我也沒啥好說的。


這麼多答案就沒人說下是跟寶玉的玉字重名了,犯忌諱所以出手改了嗎?


引證書目來自《紅樓望月》。
《紅樓望月》此書是劉心武先生關於秦可卿身世多年的研究成果。這裡對秦可卿身世不加贅述,簡單說來劉心武先生認為秦可卿可能是當朝皇帝政治敵對方的女兒。——為什麼提到秦可卿,私以為秦可卿不是《紅樓夢》書中隨便寫寫的人物,她的存在,她的身世,甚至她的死都是很大的迷。這裡不多說,喜歡的人可以去研究一下.
《紅樓望月》一書中有一篇是專門討論為何賈元春不喜"玉"的文章:「元春為什麼見不得"玉"字」 文中將賈元春不喜「玉」與秦可卿身世相聯繫,得出賈元春不喜玉可能是因為秦可卿本名含「玉」。為何說秦可卿原本名「玉」,這裡提到了一句詩:「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作者這樣解讀這句詩:

這句詩脂硯齋評語里也曾引用過它,並說「二語便是此書大綱目、大托比、大諷刺處」。

對於元春和秦可卿兩人的關係,用文中的話解釋為:

元春與秦氏是牽動賈府禍福的兩翼,元春是容不得在度過了「天香樓危機」後(答主註:此書中認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是秦可卿代表的政治方在與當朝的抗爭中失敗,秦可卿不得不自殺),再在歸省中看到「玉」字牌匾的,其細密心理,雖有薛寶釵察覺其表,卻並不知其內里,賈府諸人更懵然不覺......

感覺秦可卿的存在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信與不信都是自己的想法。覺得過分解讀請輕噴。順便推薦一下這本書。
哦對了關於元春的死,劉心武認為賈元春是死於距離京城千里之外,並且是被縊死,有道理。


看了排名第一的回答,很不認同。請記住,元春只改了三處,去掉香玉是元春不喜歡香玉,因為在下一回中,寶玉馬上說黛玉是香芋。另一處改動是去掉了蓼汀,有人考證,蓼汀的切音是林。兩處改動都指向了元春不喜歡黛玉。
元春不喜歡黛玉的地方還有,對寶釵和黛玉賞賜的不同,連不敏感都寶玉都發現了。
當然,元春不喜歡黛玉的地方還有,出自仙杖香挑芍藥花,為什麼不說了,因為很多人看不懂紅樓夢。
______
講完吧,免得被人說故弄玄虛。

接下來說,我為什麼要分析元春不喜歡黛玉這個事情,是因為我覺得這裡確實隱藏了故事。元春的原型是誰呢,元春肯定有姐姐的成分,而元春更多的成分是康熙。對賈家,也就是曹家命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不是那個王妃姐姐,而是康熙。天地玄黃,在康熙朝改為天地元黃,元玄相通。元春的判詞記得么,虎兔相逢大夢歸,誰在虎兔相逢之前去世,康熙。長生殿,脂批伏元春之死,大家都理解為說的是楊玉環,楊玉環死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是唐玄宗的兒子發動政變,逼死楊玉環,奪了玄宗的權。這個康熙之死,雍正繼位,不相似么。元春省親,脂批是指康熙南巡。
好了,這麼多指向元春是康熙,關鍵的地方來了。
元春如果是康熙的映射,元春不喜歡黛玉,或者說康熙傾向於寶玉娶寶釵,寶玉和寶釵的婚姻,就是皇帝的賜婚。天命不可違,紅樓夢沒有寫寶玉為什麼和寶釵結婚,如果是皇帝賜婚,寶玉反抗的了么。
最後回到仙杖香挑芍藥花,這句的上句是什麼,雙瞻玉座引朝儀,哪兩個人看著玉座呢,是黛玉和寶釵,最後選的誰呢,仙杖香挑芍藥花。有人說了,其實是所謂的紅學家,芍藥花是湘雲,因為湘雲醉卧芍藥蔭啊。如果是湘雲,但是紅樓夢裡哪裡有暗示湘雲會和寶玉在一起啊。不在說湘雲的事情浪費語句,直接從芍藥花關聯寶釵入手。寶釵是牡丹,黛玉是荷花,牡丹又叫木芍藥,屬於芍藥屬,芍藥花和牡丹花幾乎一樣。明白了嗎,仙杖選的是寶釵,和全書的邏輯也一致了。再說下仙杖的仙吧,天仙天仙,把仙換成天,不牽強吧,變成天杖香挑芍藥花,賜婚的味道也出來了吧。
紅學其實並不枯燥,只不過太多的人穿鑿附會,主觀臆斷。而更多的人,只會人云亦云。知乎在紅樓夢的水平,不過爾爾。
當然我寫的很多人是看不懂,更多的人不認同,但是我是拿證據說話的,不服給證據吧。
如果你能看完,並看懂,恭喜你,你已經很厲害了。


因為元春心目中寶二奶奶的人選是寶釵 喜紅勝於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紅樓夢》中的惜春?
為什麼有許多人都以為鳳姐和別人有私情?
將寶釵和元春放到甄嬛傳的故事裡,兩人結局會怎樣?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王熙鳳講的兩個笑話笑點何在,有什麼含義嗎?

TAG:紅樓夢小說 | 紅樓夢電視劇 | 紅樓夢1987版 | 紅樓夢十二釵 |